解读新生宝宝的头号问题
解读新生宝宝的头号问题
头号问题1 胎垢
何谓胎垢
婴儿刚出生时,在皮肤表面有一层油脂,是皮肤和上皮细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黄白色物质,称为“胎垢”。这是由于婴儿出生后不洗头,时间一长,头皮的脂溢性分泌物加上灰尘聚集在一起后成的。
解决方法
父母可用消毒后的植物油擦拭局部,或用药膏涂抹在宝宝头皮上,再将浸湿的纱布敷在头上。第一天暂时不要动,第二天再用小梳子轻轻梳头发,或是用纱布轻轻擦拭,痂皮就会脱落,然后用婴儿专用洗发水加温开水处理即可。切记不可用梳子使劲梳,这样很容易弄破宝宝头皮,造成感染,如果胎垢很厚,可重复上述做法2~3次。老人们通常认为胎垢不能揭去,否则容易生病,其实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头号问题2 掉发
在妈妈肚子里就掉发
头发的多少大部分跟遗传有关系,和妈妈怀孕时的营养摄取关系不是很大。大部分新生儿除了发质细软之外,再就是还有发缘前后都较低的现象,这样也会让宝宝的头发看起来比较少。其实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头发就会脱落了,并非是出生之后才会脱落的。
妈妈怀孕大约5个月时,胎儿的头发就会依照生理循环开始由前往后脱落,到了7个月左右时才又开始慢慢长出来。所以宝宝出生时头发可能并不少,之后却开始慢慢掉落,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生理性掉发是正常现象
新生儿出生3个月左右,开始出现生理性的由前往后的掉发,有时也会因为家族遗传、体质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掉发速度。可能是前面掉得很快,后面长得很慢,所以看上去宝宝好像是秃顶了,其实这只是生理性落发的特征之一,家长不必太过紧张。
一般来说新生儿换发的现象并不明显,这样的现象在1岁半之后会稳定下来。头发的新陈代谢在宝宝1岁半后,速度会慢慢趋于缓和。因此,新生儿掉发主要是生理性的。
新生儿掉的头发和“胎毛”有何不同
胎儿时期全身不仅头上长满胎毛,全身也都覆盖着胎毛。在20周时胎毛是最明显、最多的时候,接着就会慢慢掉落。胎毛跟头发是不一样的,出生后的新生儿不一定有胎毛,但是一定有头发。
正常掉发&病理掉发
新生儿掉发是生理性的正常现象,大多数的家长在经过医师详细解释后都能了解,也就不会太过在意这个问题。因为新生儿掉发是正常现象,所以在治疗方面,并不需要特别处理。
除了掉发的问题,家长们还要注意宝宝头发的颜色和发质,例如,黄种人大多数是黑头发,若新生儿出生时头发是白色、金色等其他颜色,或是家里大部分人都是直发,而新生儿却是卷发时,就必须特别注意了。
皮肤上的问题也要提高警惕,例如,皮肤颜色不正常,或是宝宝出生后没有头发、眉毛、体温过高或是有发烧等现象,都可能有遗传性疾病的问题,如先天性的外胚层发育不良等。因为人体的毛发和皮肤是经由外胚层发育出来的,所以皮肤和毛发若有不正常的现象,就有可能是发育出了问题。此外,先天性代谢疾病也会影响新生儿头发生长的颜色和品质,所以宝宝的头顶大事,爸妈可要好好注意了!
常见掉发 枕部落发
枕部落发就是后脑勺骨头突出的地方,由左到右,横的一圈掉头发,其他部分则不明显。以前认为可能是因为婴儿平躺睡觉时,与枕头摩擦而产生落发,其实最主要是因为生理性的落发(属于正常的生长循环现象),再加上婴儿若是平躺,头会左右摇摆,自然会对原本就脆弱的后脑勺头发产生伤害,造成落发,这就是所谓的“枕部落发”。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在1岁半后就会稳定,并不需要特别治疗,也无需过度担心。
头号问题3 秃头
新生儿头发多与少
有的宝宝出生后就是一头黑发,有的则看不到几根头发。虽然刚出生时宝宝头发的多少和以后会不会秃头其实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宝宝头发少的父母常因此担心宝宝以后会有秃顶的问题。实际上新生儿头发的的生长速度快慢不一,许多宝宝出生后不久枕骨区会经历脱毛期,这些部位脱落之后还会陆续长出新发。其实在医学上,宝宝一般到了1岁左右头发才会长得比较好、比较多。
剃胎毛头发会变得又黑又多吗
剃胎毛是一种传统习俗,小宝宝出生后大都会剃除胎毛。有些人认为反复地剃头可以让头发变得又粗又黑又密,在国外也有一小部分人存在这种想法。实际上,反复剃头并不能使毛发变得粗黑或能改善毛发质量。之所以会有这种错觉产生,可能是由于婴儿在出生后,胎毛到6个月左右时都会有明显脱落,而之后所新生的毛发都比胎毛要黑。所以很多人认为是剃头所致,其实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即使不剃也会变黑。
秃头的真相
每人平均有10万根头发,它们生长速度缓慢,而每天也会掉下50~100根头发。至于秃头,可分为局部或全部;又可以分为免疫和非免疫系统两大类。基于某些因素,免疫因素令身体的免疫系统自我制造出抗体来破坏头发根部。有时候也会因为其他典型的免疫系统疾病,如因红斑狼疮而引发。
至于非免疫系统问题,则是因为感染而掉发或是患儿自己把头发抓掉。但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小朋友身上,4个月左右的宝宝出现的可能性很小。另外,大病过后也可能引发秃头。但康复后,头发会很快再长出来。如果内分泌出现问题,如甲状腺或因服用某些药物,例如抗癌药,也可能引发秃头。
宝宝洗澡只能用清水吗
宝宝用洗护用品分年龄大小吗
家长晶晶姐说:我觉得不管宝宝年龄多大,只要是选择宝宝用的护肤品就是安全的。
专家解读:妈妈们应该重视一个问题,就是宝宝在不同成长阶段,其皮肤特点及护理需求完全不同。新生宝宝皮肤尚未发育完全,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与侵扰,,所以保护新生宝宝皮肤表层的那张天然皮脂膜尤为重要。而宝宝长到6个月后,皮肤脂质少,仅是成人的2/3,皮下水分易流失,肌肤更易缺水,所以妈妈们对于该阶段宝宝皮肤应该给予加倍滋润保湿的呵护。
宝宝洗澡只能用清水吗
家长旭日东升说:我们家萌萌洗澡一般都用清水,家里老人觉得宝宝皮肤没有特别脏,所以普通的自来水就足够了,也担心用沐浴乳会伤害新生宝宝娇嫩肌肤。
专家解读:这是一个普遍的误区,其实清水并中想象的那么干净,存在潜在刺激,例如重金属离子、余氯等,而新生宝宝娇嫩肌肤,更容易受外界环境不良刺激与侵扰,所以特别建议:给宝宝洗澡选择能有皮脂柔护作用的专用新生儿洗护用品,可以螯合清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为宝宝清洁的同时,也带来滋润呵护。
新生宝宝身上的“白色污垢”可以洗掉吗
家长楠姐在江湖说:给宝宝洗澡时发现宝宝身上有层粘稠白色膏状的污垢,油腻腻的,宝宝皮肤看上去总感觉不够干净。洗澡时洗掉它能使宝宝的肌肤更加干净光滑。
专家解读:家长提到的“白色污垢”是胎皮脂,这层皮脂是生俱来的保护新生儿娇嫩肌肤的,可起到抵御外界刺激、调节体温、抑菌的作用。用这种传统的洗浴方式不可取,切忌反复揉搓冲洗,这会加速皮肤表层的那层天然皮脂膜的消退。所以,妈妈们在给宝宝洗澡时要格外珍惜、小心呵护,选择能保护好皮脂膜的新生儿专属产品!千万不要轻易洗掉它!
呵护婴幼儿宝宝稚嫩肠胃的小秘诀
肠道是宝宝成长发育的奠基石,它对宝宝成长发育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约50%的0到1岁宝宝由于肠胃稚嫩,特别容易产生哭闹、便便问题、烦躁、吐奶等消化不适的问题。打响宝宝的“肠道保卫战”刻不容缓。
很多时候,你只听见宝宝的哭闹,却没看到TA们的不适。你有你的1001个育儿困惑,我有我的发育规律。你担心我被腹泻和便秘折磨,我期待你给我更温柔的呵护;你抱怨我总是胀气,莫名其妙,我着急你总是不懂我的娇嫩。你可以读懂我发出的信号,我会证明我能让宝宝吸收得更健康。
只有了解了宝宝的肠胃发育情况,才能更好地呵护宝宝娇嫩的小肠胃!那么新生宝宝的肠胃发育和大人相比区别在哪里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新生宝宝的肠胃发育是怎样的吧!
刚出生一天的新生儿胃仅仅有弹珠或葡萄大小,所以,如果你喂食过量的话,宝宝的胃就容易胀满,装不下只能被吐出来。而宝宝的消化系统通常要到4个月之后,才能全面的运转。
新生婴儿头发问题大揭秘
头号问题1:胎垢
·何谓胎垢
婴儿刚出生时,在皮肤表面有一层油脂,是皮肤和上皮细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黄白色物质,称为“胎垢”。这是由于婴儿出生后不洗头,时间一长,头皮的脂溢性分泌物加上灰尘聚集在一起后成的。
·解决方法
父母可用消毒后的植物油擦拭局部,或用药膏涂抹在宝宝头皮上,再将浸湿的纱布敷在头上。第一天暂时不要动,第二天再用小梳子轻轻梳头发,或是用纱布轻轻擦拭,痂皮就会脱落,然后用婴儿专用洗发水加温开水处理即可。切记不可用梳子使劲梳,这样很容易弄破宝宝头皮,造成感染,如果胎垢很厚,可重复上述做法2~3次。老人们通常认为胎垢不能揭去,否则容易生病,其实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头号问题2:掉发
·在妈妈肚子里就掉发
头发的多少大部分跟遗传有关系,和妈妈怀孕时的营养摄取关系不是很大。大部分新生儿除了发质细软之外,再就是还有发缘前后都较低的现象,这样也会让宝宝的头发看起来比较少。其实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头发就会脱落了,并非是出生之后才会脱落的。
妈妈怀孕大约5个月时,胎儿的头发就会依照生理循环开始由前往后脱落,到了7个月左右时才又开始慢慢长出来。所以宝宝出生时头发可能并不少,之后却开始慢慢掉落,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生理性掉发是正常现象
新生儿出生3个月左右,开始出现生理性的由前往后的掉发,有时也会因为家族遗传、体质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掉发速度。可能是前面掉得很快,后面长得很慢,所以看上去宝宝好像是秃顶了,其实这只是生理性落发的特征之一,家长不必太过紧张。
一般来说新生儿换发的现象并不明显,这样的现象在1岁半之后会稳定下来。头发的新陈代谢在宝宝1岁半后,速度会慢慢趋于缓和。因此,新生儿掉发主要是生理性的。
·新生儿掉的头发和“胎毛”有何不同
胎儿时期全身不仅头上长满胎毛,全身也都覆盖着胎毛。在20周时胎毛是最明显、最多的时候,接着就会慢慢掉落。胎毛跟头发是不一样的,出生后的新生儿不一定有胎毛,但是一定有头发。
怎样给新生宝宝洗头
新生宝宝在刚出生的日子里,新陈代谢旺盛,常有油脂或者胎脂积累在头皮上,就会在宝宝的前囟处形成一层俗称的奶痂。这层痂如果不及时清洗,将是细菌、寄生虫滋生的温床。因此,宝宝应常洗头,以保持头部清洁,避免生疮,同时也有利于头发的生长。
新生宝宝头上的痂,不用特意去除,只需给宝宝自然地洗头,痂会自然脱落。如果痂很硬,可适当涂些热过的植物油,使之软化后用梳子梳理掉,再用洗发液洗净。由于宝宝的头发稀薄,且头盖骨尚未发育完善,所以洗头时一定要小心头部滑落。
洗头时,大人可坐在小椅子上,用左臂腋下夹着宝宝身体,左手托着宝宝头部,使其面朝上,同时用同一只手撑住他的头在浴盆上方,稍微地把宝宝的头向下倾斜。用另外一只手舀出清水来洗宝宝头部,洗头时尽量避免水流进小儿的耳朵和眼睛里。洗头时一般不用肥皂,可间隔使用宝宝洗发液,每周1~2次。
洗完后可用软的干毛巾轻轻擦干头上的水,用脱脂棉沾干耳朵,及时除去不慎溅入的水。如果要用洗发香波给宝宝洗头发的话,轻柔地给宝宝清洗头发并用大量的温水把宝宝的头发洗干净。仍然把他包裹在襁褓里避免宝宝着凉。
给新生宝宝洗头不用像洗澡一样,每天都洗,可以根据季节灵活安排,夏季最好每隔2~3天洗一次,冬天则可延长至每星期一次,洗头时间最好安排在洗澡之前。稍大一些的宝宝,在夏天时可以在洗澡的同时洗头。
切记新生儿宝宝千万不能竖着抱
新生儿的头占全身长的1/4,竖抱宝宝时,宝宝头的重量全部压在颈椎上。宝宝在1~2个月时,颈肌还没有完全发育,颈部肌肉无力,应防止这种不正确的怀抱姿势对宝宝脊椎的损伤。新生儿的头占全身长的1/4,竖抱宝宝时,宝宝头的重量全部压在颈椎上。宝宝在1~2个月时,颈肌还没有完全发育,颈部肌肉无力,应防止这种不正确的怀抱姿势对宝宝脊椎的损伤。
多与宝宝交流
父母要同宝宝说话、唱歌,用眼睛温柔地注视宝宝,轻轻地抚摸宝宝,与宝宝有身体的接触。这种感情交流,可以使宝宝的视野更开阔,受周围环境的刺激更多,对孩子的大脑发育、精神发育以及身体生长都有着极大的好处。贴身抚抱宝宝是亲子交往建立感情的第一步,对宝宝身心发育十分重要。
抱新生宝宝方法要正确
当你要抱起宝宝时,可先用眼神或说话声音逗引,使他注意,一边逗引,一边伸手将他慢慢抱起。抱新生宝宝有两种方法:
腕抱法:是指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一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姿势。手托法: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脖子、头,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这一方法比较多用于把宝宝从床上抱起和放下。
让宝宝紧贴妈妈的左胸
抱宝宝时,应将他的头部放在妈妈的左侧,并有意让宝宝的耳朵贴近父母的心跳处,让他能听到心跳的节律。国外曾有人做过实验:当宝宝哭吵时,父母抱起他们,一组宝宝抱在怀里,父母用手轻轻地拍他们;另一组宝宝倾听父母的心跳,结果发现后一组宝宝比前一组宝宝更易安静下来。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听惯了母亲的心跳,出生后让他再听到这样熟悉的声音便产生一种亲切感,很容易适应这种情境,而使情绪平静下来。
如果无异常现象,新生宝宝的啼哭是对身体有益的,是新生宝宝运动的一种方式,所以不要一听到新生宝宝哭就抱起来或喂奶。父母应注意观察宝宝的啼哭规律,正确判断宝宝啼哭的原因,给予适当的应对。宝宝一哭就抱在怀里,尚未出月子的宝宝会养成非抱不睡、一着床就醒就哭的坏习惯。其实躺在大人的手上睡觉,对宝宝脊柱的正常发育是不利的。良好的睡眠习惯应该从新生儿起就培养,用摇篮、或摇晃着、哼着曲子催宝宝入睡,都是不良的睡眠习惯。
揭秘聪明宝宝10个强烈表现
聪明宝宝往往在生活、认识等方面表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妈妈如何在第一时间知道聪明宝宝的潜能呢?
表现1:早说话
如果你的宝宝很早就学会说话,而且进步特别快,在2岁之前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发音清晰,喜欢问,可以说出与年龄不相称的复杂句子,那就要恭喜您了,您有一个极其聪明的宝宝!
表现2:好奇心
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的宝宝,思维总是特别敏捷。当你的宝宝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总爱问为什么时,妈妈可要耐心给宝宝解答哦,知道吗?宝宝已经开启解决生活中各种困惑的程序了。
表现3:爱看书
聪明的宝宝总是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识图及识字都比较早,每次看到书,都会有拿起翻阅的冲动。
表现4:喜欢数字
聪明的宝宝对各种数字特别敏感,善于记住各种数字,如电话号码、门牌号,很早就开始认识书上的数字。
表现5:好记性
当妈妈发现宝宝每次见过的事物都能很快记住,如看过动画片后能记住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姓名;妈妈每次教过的诗词,童谣,都能记住时,这些都说明宝宝具有好记性,这是最强有力的聪明优势。
表现6:能集中注意力
不要以为宝宝总是爱动,无法安静做好任何一件事。聪明宝宝往往对感兴趣的事物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做到最好,如为完成拼图游戏而非常专心和有耐心。
表现7:理解力强
聪明宝宝能理解复杂的概念,察觉事物之间的关系。知道汽车、飞机、轮船时,宝宝就会理解“交通工具”的含义。
表现8:兴趣广泛
聪明宝宝会同时对写字、绘图,音乐、舞蹈等感兴趣,并热衷于参加这些活动。
表现9:判断力强
聪明宝宝对周围事物能做出客观的分析,如对电视里的人物会区别好与坏,对事物区别对与错。
表现10:感知力强
聪明宝宝往往有突出的知觉才能,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表现出来。
用心把“聪明”培养出来
读书能开阔眼界,提高睿智。多给宝宝提供各种阅读材料,如看图识字,幼儿画册,童话故事、儿歌等。当宝宝能听懂大人们说话时,就给他讲故事,念儿歌,并教他读,反复练习,聪明的宝宝就会背出故事,将故事与图上的内容对应起来。宝宝发现自己会看书时,就会对读书感兴趣,这将大大地丰富他的思维和认知。妈妈要做宝宝的表率,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对于宝宝好问的习惯及时加以表扬,决不能采取不耐烦的态度。
培养兴趣爱科学
如何培养宝宝对科学的兴趣?你可以平时经常给他提些问题,如“天上的星星是什么?”“鸡蛋怎样会变成小鸡7”当宝宝说错时,就耐心地帮他解释。
为宝宝准备一些玩具,如小木块、积木、纸片,小石头等,让他经常摆弄。不断地给宝宝创造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增强他的好奇心,培养他对事物的探索和解决能力。
特殊培养爱好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特殊爱好,如踢球、绘画、音乐,跳舞、棋类等,妈妈要善于发现他的特殊爱好,并为他创造条件。只有满足了宝宝的特殊爱好,才能激发他的天赋。
三项注意不拔苗助长
聪明的宝宝虽有天赋,但学习是一个逐渐增长的过程,让刚满3岁的宝宝去学习10岁孩子才能掌握的知识肯定是不妥当的。决不要让宝宝“马不停蹄”地学这学那,把学习的时间占得满满的,这样反而会使宝宝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把握赞扬的分寸
适当赞扬宝宝的进步是合适的。有的妈妈对宝宝的每一次进步都过度赞扬,甚至说:“宝宝真了不起,超过了所有的人”,这样的话会使宝宝变得唯我独尊,听不进他人的意见。
正确应对宝宝的脾气
对音乐。绘画,语言有天赋的宝宝,遇到挫折时往往会比普通的宝宝更容易发脾气,对此你不必太关注,给予冷处理,让宝宝去宣泄坏情绪,然后再去引导他控制情绪的能力。
宝宝头上的头垢怎么去掉 乳痂形成的原因
新生儿皮脂腺多,头部可分泌出大量的皮脂。尤其是当新生儿从母体内获得较多的雄激素后,使皮脂腺短期分泌旺盛,使皮脂分泌增加。新生宝宝头皮皮脂腺分泌功能旺盛,分泌物若不及时清除,就会和头皮上的脏物积聚在一起,久之则形成一层厚痂,这就是乳痂。
如何正确去除宝宝头垢
乳痂
新生宝宝头皮皮脂腺分泌功能旺盛,分泌物若不及时去除,就会和头皮上的脏物积聚在一起,久之则形成一层灰白色的厚痂,这就是乳痂。
脂溢性皮炎
当宝宝头顶出现厚薄不等的灰黄色或黄褐色的油腻结痂和鳞屑时,我们称之为“脂溢性皮炎”重者可累及眉、鼻唇沟、耳后等处,有时在头皮上可见到许多米粒大小的小红疹,之后形成黄红色斑片,如再沾上灰尘后,可形成厚厚的一层黄痂,久之可转变成黑色,并有痒感。
宝宝这么小为什么会有头垢?
主要是因为父母身上的表皮菌群,在婴儿身上异常增生的缘故。我们知道每个人皮肤表面都带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我们的正常菌群,新生母体的婴儿表皮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微生物群,这时通过日常父母的亲吻等可传播给宝宝。
另外:
家长护理不当:很多家长认为新生宝宝还很小,头部比较柔软尤其囟门的位置,害怕给宝宝洗头,不敢做头部护理,久之则形成了头垢。
高油脂饮食:因为“头垢”是宝宝新陈代谢的产物,如果哺乳妈妈和宝宝的饮食中油脂含量过高,就很容易出现“头垢”问题。
宝宝头垢情况严重或长时间积累,会影响头皮的生长和发育,严重者可能会造成宝宝脱发、头藓、湿疹等。
解读新生宝宝八种生理状态
宝宝的呼吸有些“不对劲”
小宝宝睡觉了妈妈赶快抓紧时间休息。过了一会儿,无意间发现宝宝出气有些不对劲,好像在用肚子出气,而且一阵快一阵慢,一会儿深一会儿浅,有时甚至不出气了。妈妈吓坏了,宝宝这是怎么了?
妈妈不必惊慌,这是新生小宝宝的正常情况,因为他们的鼻腔、咽部、气管和支气管都比较狭小,加之胸部的肌肉不够发达,肺部的弹性组织发育也不完全,所以,小宝宝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而宝宝的胸廓运动较浅,表现为呼吸时肚子一鼓一瘪的,看起来好像在用肚子呼吸。而且,小宝宝每次呼气或吸气的气量都很少,但他们新陈代谢非常旺盛的身体却需要大量的氧气,因此,小宝宝只好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弥补,大约每分钟35—4次。但是大脑的呼吸中枢发育还不够舰群,不能很有节律地控制呼吸频率,因此宝宝的呼吸深浅交替,快慢不匀,甚至有时暂停5—10秒钟,这种不规则的现象在入睡后会更为明显。
专家叮嘱
A.如果小宝宝的呼吸每分钟超过60次,则可能患上了新生儿肺炎,应及时去看医生。
B.小宝宝脸色青紫、脸色不好看,或口吐泡沫,也应及时看医生检查。
C.小宝宝是以腹式呼吸为主的,所以不要把腹部束缚得太紧,以免影响呼吸。
宝宝的身体抖动
妈妈好几次在给小宝宝洗澡或者换衣服时发现,宝宝的手、胳膊以及腿在颤抖着,有时小下巴也抖动。糟了!宝宝是不是有癫痫?要不就是缺钙抽筋,慌得妈妈赶快找医生。
其实,这种现象既不是癫痫,也不是缺钙,而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小宝宝的大脑组织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控制肌肉的功能尚不健全,而处于从属地位的皮质下中枢及脊髓,在功能上却相对地较为完善,因此小宝宝的动作均是通过它们来完成的,并没有完全受到最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质的控制。只有通过大脑皮质控制的运动才能达到最稳定、最协调,而且是有目的的运动。所以,小宝宝常出现无目的、不自主的肌肉抖动。但是随着大脑功能的逐渐完善,小宝宝就会出现有意识、有目的的动作,这种不自主的抖动则会慢慢消失。
专家叮嘱
在寒冷季节要注意给宝宝保暖,以免他受冷后抖动得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