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花变好须当心老年性白内障
眼花变好须当心老年性白内障
俗话说“四十七八,两眼犯花”。62岁的刘教授在46岁时就戴上了老花镜,而且每隔三五年就要换一副度数深的,可是最近一年来他看报纸时,突然发现不戴老花镜也能看清楚,刘教授心里窃喜:是不是“返老还童”了?
身为内科医生的儿子觉得父亲的情况不对劲,肯定是出了什么问题,于是就带他到医院眼科做检查。在做了相关检查后,耿先生被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
大多数情况下,老年人近视力突然变好是白内障发生的信号。当白内障发生时,由于晶状体核混浊硬化,其密度增加使屈光能力增加,进入眼内光线的聚焦点前移而呈现近视表现,因而减轻了老花的程度,相当于发生了近视,所以看近处小字时比以前清楚了。
刘教授的眼睛属于老年性白内障的早期表现,其后就会出现视物模糊、眩光,随着晶状体混浊的加重,视力逐渐变坏,严重者只能看到眼前的手动或光感。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惟一有效的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手术方式,早做手术,早恢复视力。
中年眼花当心老年白内障
大多数情况下,老年人视力突然变好是白内障进展的信号。当白内障进展时,由于晶状体核混浊硬化,其光学密度增高使屈光折射力增加,进入眼内光线的聚焦点前移而呈现近视表现,因而减轻了老花眼的程度,所以看近处小字时比以前清楚了。
白内障的种类很多,老年性白内障最为常见,耿大爷的眼睛属于老年性白内障的早期表现,其后就会出现视物模糊、变形、眩光以至于单眼交视或单眼多视现象,随着晶状体混浊的加重,视力逐渐变坏,严重者只能看到眼前的手动或光感。市场上的药物仅对早期白内障有一定作用,但不能缓解晶体混浊。
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惟一有效的方法,以往要等到成熟期才能做手术,而现在只要患者视力下降到0。3,且没有影响视力的眼病即可手术。
老年人早期白内障怎么缓解
方1:枸杞熟地汤治老年性白内障
配方:枸杞子、熟地、黄精、首乌各15克,云苓、菟丝子、楮实子各12 克,海藻、昆布各10克。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功效:滋补肝。肾,消痰软坚。主治老年性白内障。
方2:珍珠末治老年性白内障
配方:珍珠末1克。
制用法:口服珍珠末每次l克,每日3次,2周为l疗程。视力提高再服 2周,以后改为每次1克,每日1次,维持半年。
功效:主治老年性白内障。
老人为什么会得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现在又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因为部分患者在中年就出现白内障,并非到老年才发生白内障。在正常情况下,晶状体内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和维生素C等多种物质,能有效的清除活性氧化自由基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有害物质增加,谷胱甘肽、维生素类及无机盐类比例失调,导致晶状体代谢障碍,一些有毒物质渗出入晶状体,使晶状体逐渐混浊呈灰白色。
此外,眼睛局部和全身营养代谢紊乱也是引起老年性白内障一大重要原因,如老年人患糖尿病、高血压病、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并且老年性白内障还受遗传因素影响,有些患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因此,这种疾病可能与免疫遗传有关。
长期慢性接受紫外线照射,包括红外线、电离辐射和微波照射等,也会导致老年性白内障。这些紫外线会影响晶状体氧化还原过程,促使晶状态体蛋白变性形成混浊。因此,在紫外线辐射较厉害的西藏,老年性白内障发病率相对而言较高。
老年白内障有哪些认识误区
1.该病的概念
老年性白内障,指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导致的晶状体的混浊和透明性的下降,又被叫做“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部分患者在中年出现白内障而非老年,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定义晶状体的改变更贴切。老年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白内障类型,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年龄增加其发病率升高,80岁以上的老人,白内障的患病率为100%。 1982年WHO提出,白内障的诊断标准为:视力<0.7、晶状体混浊,而无其它导致视力下降的眼病。< p="">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白内障与晶状体疾病学科杨晋
2.该病的发生机制
老年性白内障的病因仍未完全明了。它是晶状体老化后的退行性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职业、性别、吸烟、饮酒、紫外线辐射、糖尿病、高血压、阳性家族史和营养状况等。
你需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1)不是七老八十了才会长白内障
(2)老年性白内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众常见认识误区及解读
(1)到底多大年龄会得老年性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是机体老化的一个表现,它是慢慢发展的一个过程。50岁开始就可能发生老年性白内障,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大约在50%,80岁以上的患病率为100%。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的程度会逐步加重。
(2)我爸/妈有白内障,我是不是也会有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主要还是和年龄相关。不管家里人有没有有白内障,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多或少都会发生白内障。
(3)我又不抽烟又不喝酒,出门还戴太阳眼镜,为什么60岁了就得白内障了?
老年性白内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与年龄、职业、性别、吸烟、饮酒、紫外线辐射、糖尿病、高血压、阳性家族史和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有时没办法解释其到底是哪个因素起主要作用。
3.该病贻误治疗的常见原因
老年性白内障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但也有一些表现为近视、散光、复视或近视度数的不断加深。有相关症状时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
你需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1)看近的视力突然变好,要警惕白内障的发生
(2)眼睛看不清并不一定是老花
(3)近视度数不断加深也有可能是白内障
(4)一只眼睛已经做过白内障手术,能看见了,另外一只眼睛就不治疗了
大众常见认识误区的解读:
(1)我以前老花眼,需要戴老花镜看书。这几年奇怪了,不用戴老花镜也能看清书上的小字。
老年人获得的近视是白内障发生的一个前兆,晶体核的硬化导致晶状体屈光指数的增加,从而造成老年性假性近视。因此当你的看近视力突然变好的话,最好去医院眼科就诊。
(2)年纪大了眼睛总归要老花了,当然看不清楚了。
看不清楚并不一定是老花,老花是可以通过配老花镜来矫正获得最佳视力的,而如果得了白内障,即使戴眼镜视力也无法提高。
(3)我原来只有轻度近视,怎么现在年纪大了,度数还年年在加深,变成深度近视了
这也是白内障的一个表现,近视患者容易发生“核性白内障”,随着核性白内障的不断加重,近视度数越来越深,可能从原来的轻度近视变成高度甚至超高度近视。最后严重到一定程度,即使配再深的眼镜,眼睛也看不清楚了。
(4)我的一只眼睛已经做过白内障手术,能看见了,另外一只眼睛就不管他了。
白内障严重到一定程度会恶化,过熟期的白内障很容易并发“皮质溶解性青光眼”,引起眼球剧烈红痛,眼压急剧升高,严重者甚至视神经萎缩。到那时,即使再做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手术,视力已经无法恢复了。
4.疾病的表现
老年性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视力减退和视物模糊,严重者可造成白内障盲。视力下降程度与晶状体混浊的程度及位置有关。远离中心的晶状体周边部混浊对视力无明显影响;而晶状体后极部的微小混浊也可严重影响视力。皮质性老年性白内障,混浊一般从周边部开始,逐渐向中心部发展,如中心皮质混浊区域之间留有透明部分,患者仍可有接近正常的视力;而核性白内障,由于混浊发生在中央区,即使白内障早期也可发生明显的视力下降。
皮质性老年障也可表现为固定的黑影,在视野某一方向出现点状或片状固定性黑影,尤其在强光背景下特别明显。老年性白内障还可表现为单眼重影、复视或多视。患者常主诉看东西一个灯变成2个或多个灯。另外,还可表现为近视。白内障患者近视的出现与晶状体核硬化有关。核硬化导致晶状体屈光指数明显增加,因而产生近视。其近视程度可以比较轻,并随白内障发展而变化,往往导致已有老视的患者看书反而不用戴老花镜。但当晶状体核进一步硬化,近视程度超过老花程度时,患者近视力又明显减退。
你需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1)白内障一般肉眼是看不到的,只有全白的白内障才能看到瞳孔中央有白点
(2)白内障和玻璃体混浊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大众常见认识误区的解读:
(1)我眼白上长了块肉,是不是得白内障了
从眼白上往黑眼珠上长的肉叫“翼状胬肉”,和白内障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白内障一般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当然,非常严重的白内障也可以在瞳孔中央看到白点。
(2)我眼睛前面有好多黑影在飘,是不是长白内障了
眼前有黑影飘来飘去叫“玻璃体混浊”,它多数是由于年龄增长玻璃体液化造成的,也可能是玻璃体腔内的出血,还有可能是视网膜脱离的先兆,要确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玻璃体混浊需要到医院做眼底的检查。但是它和白内障不是一回事。白内障造成的眼前黑影一般是固定的,不会飘来飘去。
5.该病的诊断
老年性白内障的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的裂隙灯及视力检查。怀疑有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应到医院眼科就诊,通过眼科医生的检查获知自己是否得了白内障,白内障严重到什么程度,除了白内障是否还合并其他眼部病变。
你需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1)白内障术前必须经过全面的身体和眼部检查
(2)老年性患者往往患有老年性白内障的同时还合并其他退行性疾病
大众常见认识误区的解读:
(1)开个白内障怎么要做这么多检查?
白内障术前的检查包括:抽血化验(空腹)、心电图、血压、眼压、泪道冲洗、人工晶体度数测量和计算、角膜内皮计数、角膜地形图、眼部B超、黄斑OCT。根据每个病人情况不同,可能还需补充一些其它检查。上述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确认患者是否能够耐受白内障手术,排除手术禁忌症,并对术后效果做出评估。
(2)老年人视力不好不一定只是老年性白内障,还可能合并其他老年性退行性病变。
老年患者尤其是70岁以上的患者,导致其视力不好的原因有多种:如老年性白内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特发性黄斑裂孔,特发性黄斑前膜、闭角性青光眼等。视力不好了不一定就是单纯老年性白内障,如因此不去医院就医,很可能耽误其他疾病的最佳治疗时间。
6.该病的治疗
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既往认为“白内障成熟期”为手术最佳时期,随着近年超声乳化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目前视力<0.4即可手术。此外,根据手术条件及患者主观要求,这一标准可作相应调整。< p="">
目前主流的白内障手术方式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技术将白内障手术切口缩小到3mm以下,具有组织损伤小、切口不用缝合、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小等优点,并可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手术。
人工晶状体的发展也非常迅速。目前使用的大多都是折叠式(软性)的人工晶状体,可折叠后通过小切口甚至微切口植入眼内。还有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人工晶状体,比如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矫正散光的人工晶状体、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等。
你需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1)白内障目前仍无有效的药物治疗
(2)白内障手术不是越晚越好,符合手术适应症即可手术
(3)特殊情况下人工晶状体可能需要二次手术再植入
(4)部分患者术后视力恢复需要一段时间
(5)白内障术后仍然需要配眼镜
(6)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具有个性化、多样化
大众常见认识误区的解读:
(1)白内障点点药水、吃吃药就能好了。
至今药物治疗尚不能有效阻止或逆转晶状体混浊,因此手术仍是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手段。我们可以通过避免一些高危因素来延缓白内障的发展和发生,如多食用抗氧化作用的食物、避免高强度紫外线的照射、少抽烟和饮酒。
(2)白内障要完全看不见了才能手术。
过去白内障的手术方式主要是“晶体囊外摘除术”,即手工将整个晶体核娩出眼外,晶体核硬一点(即白内障成熟期)对手术来说更方便。而当前的主流手术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即通过超声将整个晶体核乳化成碎片再通过很小的切口抽吸出眼外。晶体核越硬,所需要的乳化时间越长,能量越大,从而增加手术的组织创伤和手术难度,术后恢复也更慢。
(3)做了白内障手术,但没植入人工晶状体,是不是手术失败了?
某些特殊情况下人工晶状体需要二次手术再植入。例如由于高龄或眼部其它疾病造成患者的晶体悬韧带比较松弛,或术中发现存在晶体半脱位,晶体囊膜不足以支撑人工晶状体,此时暂不植入人工晶状体,待二期手术是最好的选择。
(4)术后第一天检查还是看不清,医生说角膜水肿,是不是手术出问题了?
术后早期角膜水肿是超声乳化术后的常见现象,主要原因是手术时所用的粉碎白内障的超声能量同时会对角膜产生一定损伤。严重的硬核性白内障、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少的病人易发生角膜水肿。经过药物治疗,一般术后3天至1周左右就能恢复正常。
(5)虽然术后视力很好,但是眼睛总觉得不舒服,异物感很厉害。
术后异物感也是白内障术后常见的症状,很多患者术后就诊时和医生抱怨不适感。术后异物感多由于眼睛干燥造成。很多老年人术前就存在干眼症,手术切口对角膜缘干细胞的损伤及术后眼药水的使用加重了这一症状。治疗上可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来缓解症状,多数患者1月后干眼症状缓解或消失。
(6)术后看远很清楚,看近还是看不清
人工晶状体的最大缺陷在于无法像我们透明晶状体那样进行自如地看近看近的调焦,如果设计术后让患者看远清楚,看近要戴老花镜;如术后设计保留近视,让患者看近清楚,看远就要戴近视眼镜。因此,白内障术后一月需要正确的验光配镜。
当然,目前也有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供选择,可以看远看近都清楚,但价格是正常人工晶状体的三倍,同时也有一定的适应征和局限性。如果有这样的需求也可以跟医生商讨是否能选择植入这样的人工晶状体,进行个性化选择。此外对于术前有角膜源性散光的患者我们还可以选择植入带散光的TORIC人工晶状体,术后可以获得更好的视力。
7.该病的预后
白内障术后视力能达到多少主要取决于每位患者的眼部情况尤其是黄斑和视神经功能。如眼底黄斑功能好,是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可以获得很好的视力效果。而如果同时合并眼底病变或视神经病变,术后视力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你需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1)术后视力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不是说做了白内障手术,视力一定好。
(2)术后远期可能会再发生视力下降,这是因为发生了“后囊膜混浊”,需要YAG激光切开后囊膜混浊区。
大众常见认识误区的解读:
(1)做了白内障手术,视力总会提高的
白内障手术就像给照相机换了一个透明的镜头,能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主要取决于底片好不好。镜头再高级,底片坏了也拍不出好照片。底片就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如果视网膜发生问题,像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特发性黄斑裂孔,特发性黄斑前膜、视网膜劈裂等,白内障术后的视力提高就会非常有限,甚至部分患者术前检查发现有上述严重病变的话,医生会建议放弃白内障手术治疗。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白内障手术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到眼底,从而术后更便利更好地治疗眼底疾病。
(2)既然我眼底不好,为什么医生还给我做了白内障手术,结果开了白内障还是看不见。
部分患者术前由于白内障的阻挡(特别是严重的核型白内障或全白白内障),术前并不能全面的检查到眼底黄斑和视神经的功能,黄斑区OCT检查也没法做。虽然术前会做眼B超检查,但是只能看出有没有视网膜脱离这类比较严重的眼底疾病,有些眼底病B超是做不出来的,只能在白内障术后通过眼底检查才能发现。所以合并眼底病变的患者更不要等到完全看不见,再去就医,这样会影响医生对术后效果的判断,同时增加手术难度。
(3)白内障开了也没用,以后还会长出来的,就又看不见了
白内障术后约50%的人会发生后囊膜混浊,从而导致视力下降。通俗理解,就是放人工晶状体的支架发生了混浊了,并不是说“开掉的白内障又长出来了”。对于后囊膜混浊。只要进行YAG激光后囊膜切开,视力就又能恢复了。激光过程快捷无痛苦,门诊治疗,不用住院。
8.复诊与转诊
白内障术后一般在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三天、术后两周和术后一月时进行复诊。
你需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1)白内障术后需要定期复查
(2)如果合并其它眼部疾病,白内障术后要进一步治疗
大众常见认识误区的解读
(1)我开好刀看得很清楚,就不用复查了
术后早期复查非常重要,医生需要注意手术眼是否有感染及其它一些异常情况,有时感染刚开始患者并没有什么异样感觉。如果眼睛发生了红、痛,视力下降,需要及时就诊治疗,警惕术后眼内感染的发生。
(2)白内障手术做完了,为什么医生说我还要进行其他治疗?
对于合并其他眼病的患者,如术前还有青光眼,那术后需要经常随访眼压,看是否需要同时使用抗青光眼的滴眼液;有的患者术前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要及时扩瞳检查眼底情况,必要时进行激光治疗。
9.患者与医生
老年性白内障是发病率很高的一类疾病,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白内障的手术普及率逐年升高。医生和患者应为同一阵线,目的都是为了把病看好。开好刀看得清楚了,病人高兴,医生也很开心。对于一些眼部情况比较复杂的患者,术后视力可能提高有限,患者要能理解,当然医生也要充分与患者进行沟通,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共同争取获得最佳的术后视力。
老年性白内障会遗传吗
老年性白内障会遗传吗?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病,以前人们通常认为吸烟和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是导致白内障的重要原因,饮食结构不良以及经常在强日光下工作也会增加患病的机率。
但是近年来经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遗传因素是诱发白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影响比其它通常因素,比如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等等,要大得多。
但研究人员同时警告说,虽然吸烟等因素只占白内障诱发因素的14%,但这仍是一个值得好好注意的问题,因为目前的白内障患者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白内障是会遗传的,也是可以预防:
先天性白内障:这类白内障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母亲在怀孕期间,特别是在前3个月内,也就是胚眼形成阶段,应避免患感冒、发热、风疹及麻疹等。
自己不要乱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避免对胎儿眼睛的影响。另外,还要避免近亲结婚,预防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
由于老年性白内障是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的,因此,如果家族中的长辈不幸患上了老年性白内障的话,为了孕育出健康的宝宝,夫妇双方准备要宝宝的时候,需要到医院做详细的孕检,以免把老年性白内障这种疾病传染给下一代。更多关于老年性白内障方面的知识,您有疑问的话,还可以求教专业的医师。
引起白内障的几个因素是什么
引起白内障的因素一般有
1、晶状体营养代谢障碍,如老年性白内障。
2、内分泌紊乱,常见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内分泌紊乱是造成白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
3、紫外线照射及外伤性损害,南方地区的白内障发病率远远高于平原地区及北方地区。
4、遗传因素,如先天性白内障,多见于胎儿发育过程中,部分老年性白内障也与遗传有关。
5、药物及中毒也可引发白内障。
老花眼突然好转要警惕或是眼部发生病变
老年性白内障主要分为皮质性和核性两大类,皮质性白内障是最多见的类型,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和过熟期。
65岁的谭大妈10多年前就开始患早期白内障和老花眼,看远近的视力都下降,老花镜度数逐渐加深。可是两周前,老人近视力突然变“ 好”,甚至还可以穿针引线。她以为自己“返老还童”了。不幸的是,在1周前谭大妈右眼突然发红、胀痛、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自己患的是膨胀期老年性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急性发作,经过医生及时治疗才免于失明。谭大妈对自己的病情不理解,于是请医生给她详细解答——
在人的眼球内,正对黑眼珠的中央,有一个透明的双凸形圆盘状组织,叫做晶状体。白内障是指晶状体发生混浊由透明变成不透明,阻碍了光线进入眼内,使视力下降的一种眼病。这种病变就像照相机的镜头被污染变得不透明一样。
初发期晶状体混浊发展较慢,可达数月甚至数年,有的长期停留在此阶段而不发展。但如果继续发展就是膨胀期,此期晶体因内部纤维的充分肿胀,使晶体的厚度增加,中央部分变凸使眼睛屈光力增加,造成暂时性近视。这时老花度数可以被近视度数全部抵消或者部分抵消,老年人会感觉自己视近物比过去清晰,可改用度数较低的老花镜,甚至不必戴镜。而后来又继发青光眼,是因为晶体的厚度增加,中央部分变凸,除了会造成暂时性近视之外,还会使眼睛的前房变浅。如果前房变浅,严重时就会造成房角闭塞,使房水流出受阻而继发青光眼。所以,老年人近视力突然变“好”,要警惕是否有白内障加重的情况,并严密观察有无继发青光眼。
老年性白内障的分类及治疗方法都是什么
老年性白内障为双眼病,但两眼发病可有先后,患者自觉眼前有固定不动的黑点,呈渐进性、无痛性视力减退。视力障碍出现时间因混浊部位不同而异。可有单眼复视、多视和屈光不正等。根据白内障开始形成的部位,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性三类。
1、皮质性白内障:这是老年性白内障的最常见类型,按发展过程分4期。
2、核性白内障:较皮质性白内障少见,发病较早,一般40岁左右开始,进展缓慢。混浊开始于胚胎核或成人核,前者较多见,以后逐渐发展到成人核完全混浊。核的混浊开始呈灰黄色,以后逐渐加重呈黄褐色,棕色或棕黑色,临床称棕色或黑色白内障。此时视力极度减退,眼底不能查见。这种核改变持续很久而不变,不易成熟。
3、囊下白内障:为皮质性白内障的一种表现,可发生在前囊下和后囊下。囊下白内障以后会发展为皮质性混浊逐渐发展为完全性白内障。
手术治疗是治疗白内障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技术。
老年性白内障的分类分为3种,分别是皮质性,核性以及囊下,其中以囊下最为严重,当发现自己患有白内障的时候,一经发现,就要立即去眼科医院进行治疗,因为到了后期只会增加治疗的困难,这个病吃药的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
白内障的分类
关于白内障的分类,有先天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和老年性白内障,你到底了解多少了?白内障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了?我想可能大多数朋友不知道吧,或者说是只了解点皮毛,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关于白内障的分类,更加系统和客观的认识这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疾病。
1老年性白内障。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白内障。它的发生机制很复杂如家庭遗传的因素、晶体的代谢与营养、膜的老化、紫外线照射等等,总之老年性白内障是人体器官自然老化的一种表现,就像上了年纪,头发白了一样。
2先天性白内障。即在胎儿期或婴儿期出现的晶体混浊。其发病率在4%,其发病原因可归为二方面:遗传因素(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及性连锁遗传)和母亲孕期感染(主要是病毒感染,会造成胚胎的损害如风疹、水痘、腮腺炎及流感、梅毒等)。
3代谢性白内障。要是与血糖和血钙有关系的糖代谢异常性白内障(包括糖尿病性白内障、半乳糖性白内障及低血糖性白内障)和钙代谢异常性白内障(血钙的过高与过低影响蛋白质代谢的许多环节)。
注意事项:白内障的分类不仅仅只有上面几种,上面只是简单的为大家介绍,其实白内障的分类还有外伤性白内障,药物与中毒性白内障,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缩瞳剂、三硝基甲苯。辐射性白内障,后发性白内障。其实有些类型的白内障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我们的生活习惯,远离会引起白内障的原因,我们就可以大大的减少患病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