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脉在哪个位置图片 申脉的治疗用法
申脉在哪个位置图片 申脉的治疗用法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申脉穴5—20分钟,每天一次,可改善头痛、眩晕。一般艾炷直接灸3—5壮,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刮痧疗法:用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申脉穴3—5分钟,隔天一次,可治疗下肢痿痹。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按揉申脉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缓解治疗目赤肿痛、失眠;也可以用手指去按压穴位,微微感到酸胀的感觉,同时尽量的深呼吸,维持几分钟,可以稍作放松。持续一段时间这种治疗方法,心情会有所改变,耐性也就回归心理。
申脉的准确位置视频 申脉的作用
申脉,十三鬼穴之鬼路,有清热安神,活血通络,宁神止痛的作用,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增强人体耐受性,治疗怯寒症;对头痛,眩晕,癫痫,腰腿酸痛,目赤肿痛,失眠等症都具有良好的治疗,调理与保健作用;在中医临床中也是治疗踝关节扭伤,内耳眩晕,精神分裂症的穴位。
申脉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申脉穴在足外侧部,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
该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归属足太阳膀胱经,通于阳跷,阳跷为病,阳缓而阴急,本穴故有通经络,祛风寒,利关节之功;再者,膀胱经经于脑,脑为元神之府,故有宁心安神,化痰定志之功。长期坚持刺激申脉穴,可以矫正外八步态,还有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癫痫,项强等症的作用。
申脉的定位在哪里
申脉的准确位置
申脉穴在足外侧,踝下方的凹陷处,是踝关节屈伸着力的地方。
简单取穴法
1.位于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1厘米的凹陷处。
2.侧坐位,在踝区,从小腿外侧高骨(外踝尖)垂直向下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3.侧坐位,在外踝尖下0.5寸,前后有筋,上有踝背,下有软骨,处于两者之间。
申脉的作用
申脉,十三鬼穴之鬼路,有清热安神,活血通络,宁神止痛的作用,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增强人体耐受性,治疗怯寒症;对头痛,眩晕,癫痫,腰腿酸痛,目赤肿痛,失眠等症都具有良好的治疗,调理与保健作用;在中医临床中也是治疗踝关节扭伤,内耳眩晕,精神分裂症的穴位。
申脉穴保健按摩手法
拇指和食指分开,拇指搭在申脉穴上,食指放在脚内踝的对应部位,用拇指用力揉按3-5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对头痛,失眠,腰腿酸痛等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申脉的作用 申脉穴保健按摩手法
拇指和食指分开,拇指搭在申脉穴上,食指放在脚内踝的对应部位,用拇指用力揉按3-5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对头痛,失眠,腰腿酸痛等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申脉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
简易取穴:在外踝直下0.5寸,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
急脉的位置图片 急脉的治疗用法
疗法原则:寒则微灸,热则逆经推按。
刺灸方法:直刺0.5—1寸,避开血管。
艾灸方法:艾条灸5—10分钟。《素问。气府论》王冰注谓:“可灸而不可刺。”
申脉的定位和主治 申脉主治疾病
1.风痰上扰,痰蒙清窍之头痛,眩晕,癫狂,痫证,失眠诸病症。
2.风邪外袭之头痛,项强诸症。
3.经脉痹阻之腰腿痛,足胫寒,下肢痿痹诸症。
足通谷的功效与作用 足通谷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正坐或卧位取穴。
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功能:疏通经气,安神益智。
主治:头像痛,目眩,鼻衄,癫病。
配伍:配攒竹,眉冲治疗目眩,头痛;配少商,隐白,申脉治疗癫病。
刮痧法助老人摆脱足跟痛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轻者走路、久站才出现疼痛,重者足跟肿胀,不能站立或行走,常伴有腰膝酸软,神疲倦怠,肢冷等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昆仑、解溪、申脉、照海、太溪、阿是穴。(见图3-5-1、图3-5-2、图3-5-3)
(2)定位 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溪: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申脉: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照海:内髁尖正下方凹陷处。
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3)刮拭顺序先刮足内侧的照海,再刮昆仑、解溪、太溪、申脉,最后刮阿是穴。
(4)刮拭方法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足部内侧的照海穴,宜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然后继续刮拭足部昆仑、解溪、太溪、申脉穴,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刮拭足部阿是穴,出痧为度。
颈椎病针灸怎么操作
针灸治疗颈椎能够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有效的缓解颈椎不适等症状,有着治疗、缓解、保健的功效。治疗颈椎常用的主穴有颈夹脊、阿是穴、天柱穴、后溪穴、申脉穴。其中颈夹脊、阿是穴、天柱穴为局部取穴,可以疏通调节颈部气血,舒筋骨,通经络;后溪穴和申脉穴分别为手足太阳经穴,并且为八脉交会穴,后溪穴通于督脉,申脉穴通于阳跷脉,两穴上下相配,可以疏导颈部和肩胛部气血。上述穴位除阿是穴为疼痛点位置不定外,其他穴位均有固定的体表位置,具体穴位图如下:
颈夹脊:颈夹脊穴在第二颈椎到第七颈椎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
天柱穴:正坐低头或俯卧位,在哑门(督脉)旁1.3寸,当顶后发际内斜方肌之外侧取穴。
后溪穴:后溪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申脉穴: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配穴治疗
根据颈椎病临证分型,督脉、足太阳经证可配伍风府穴、昆仑穴;手阳明经证可配伍小海穴、少泽穴;手阳明经证可配伍肩髃穴、曲池穴、合谷穴。风寒痹阻可配伍风门、大椎;劳伤血瘀可配伍膈俞穴、合谷穴;肝肾亏虚可配伍肝俞穴、肾俞穴。兼有头晕头痛症状的可配伍百会穴、风池穴;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则可配伍中脘穴、内关穴;伴有耳鸣、耳聋症状者可以配伍听宫、外关穴。
十宣放血的功效与作用 十宣放血配伍方法
1.针刺十宣放血配合针刺大椎,曲池,合谷,少商用于治疗高热不退。
2.针刺十宣放血,配合针刺印堂,百会,大椎,筋缩,合谷,后溪,太冲,申脉治疗高热抽搐。
申脉在哪个位置图片 申脉穴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失眠、头痛、眩晕、腰腿痛、足踝关节痛等。经常按摩申脉穴还可以治疗祛寒症、增进耐性。
2.申脉穴的功效:疏导水湿,补阳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