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强迫症的心理调试是怎样的

强迫症的心理调试是怎样的

强迫症并不是精神病,病人由于觉得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不正常,往往误认为患了精神病;在人前能竭力掩饰自己的病态,甚至回避就医。但是,掩饰和回避只会拖延问题的解决,增加治疗和自救的困难。

强迫症的治疗当然不是易事,虽然病理生理学研究发现,强迫症病人脑内缺乏一种称为5-羟色胺的传递信息的神经介质,药物氯米帕明(亦称“安拿芬尼”)和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都能增加脑内神经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具有抗强迫作用,为强迫症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武器。药物治疗的有效率大约为60%~70%,但是往往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为了避免症状反复,即使有效的病人仍然需要长时间维持治疗。而行为治疗的研究显示,有效的行为治疗同样可使强迫症病人脑内5-羟色胺含量增加。所以,有学者主张,采用心理治疗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帮助病人改变其人格偏差,应是强迫症基本的治疗方法。

采用心理治疗遇到的首要障碍,在于强迫症病人对治疗的消极态度。他们觉得症状无法控制,对能否好转没有信心,更没有决心去自救。这种消极态度是十分有害的,必须加以改变。只要让他们认识到自救康复的可能性是确实的,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下决心自救,他们的消极等待的态度就将发生改变。当然有了正确的态度,还需要强迫症病人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采取正确的自救方法并坚持行为操练,强迫症病人原先的“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心境,才能变成充满希望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强迫症患者的心理治疗应该如何做

强迫症心理治疗之不怕它

很多人总“怕”强迫症的出现。其实,这在正常人身上偶尔也会出现的,只不过当事人不在意罢了。而强迫症患者由于怕这种思维的再现,于是,越怕就越会出现,越出现就越紧张,并不断把这种意识强化和巩固下来。因此,对于强迫症,患者首先要改变思路,即大家都有过这些思维,我也有,我和大家一样正常。

强迫症心理治疗之不理它

为什么很多患者与其斗争多年,却一直无法战胜它呢?原因就是不能做到顺其自然。举例说明,强迫症就像拍皮球一样,皮球跳动代表着病态思维。那么,怎样才能使球静止下来,即症状消失呢?答案就是停止拍球,球自然会静止下来。对待强迫症也是如此,患者只有忽视它的存在,症状才会慢慢消失。

强迫症心理治疗之不刻意注意它

有的患者经过初步治疗后,强迫症症状会大大减轻甚至很久不出现,这时,他可能会想症状好久没出现了,会不会再出现?这么一想,强迫症症状果真就出现了,而且带来新一轮恐惧强迫思维的“浪潮”。这种反复是正常的。

如何治疗强迫性思维

消除紧张改善心理 强迫性思维的出现或加重多发生于有精神紧张因素存在或有心理压力,心理矛盾的状态。强迫性思维难以摆脱又加重心理矛盾,导致恶性循环,易出现焦虑情绪或心理上的痛苦。所以在人感受到心理压力加重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心理卫生,尤其是原来就患有强迫症的人更要加强预防意识,这不仅是个人要注意的问题,家庭和社会,亲人和老师、同事也应予以重视,尤其对那些心理支持,指导和帮助他们作好心理调适,能阻遏或减轻强迫性症状的出现。

淡化恐惧 对自己的强迫性思维的症状适当谈化,顺其自然,不必介意。或忽视它,或淡化它的存在,不要因为强迫性思维的存在而带来心理矛盾,造成焦虑情绪,不要把强迫性思维的存在看成是多么严重的问题。不要怕它,强迫症是只纸老虎,你怕,它就会凶相毕露,你越怕它就越像只真老虎,你不怕它,它也就是一张纸而已,不怕谈化它就很自然地切断它造成的恶性循环。忽视它,它就失去市场,它就失去兴风作浪的本领。

转移注意 转移对强迫症的注意,实际上也是一种谈化,即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工作、学习和业余兴趣上,尤其是当自己强迫性思维出现时,若能及时去注意别的事情,去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转移自己对强迫性思维的注意,也就能避免心理矛盾和痛苦。

个自我心理调适 大量临床资料提示,强迫症更好发于那些个性心理素质较差的个体。表现为意志不强,意识理智对自己的思维活动缺乏有效的控制,也表现为自己心理调适能力薄弱,不容易避免强迫性思维所带来的心理矛盾,无力摆脱强迫性思维及其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克服强迫症关键仍在自己。要磨炼自己的个性,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和心理调适能力,以期从根本上克服强迫症。

挖根究底 从根本上认识和领悟,力图对强迫症模式加以修正。在过去的经历中,深刻挖掘导致强迫症状的事件或原因,回忆重显当时的情境和体验,并联系现实重新加以认识尽力予以修正,如有可能可请心理大夫予以指导,实施精神分析与认识领悟治疗。以自由联想、释梦、催眠等心理学手段。重视过去的(或幼时的)经历,重新加以对待。 对待强迫性思维和其它神经症一样,治疗要有耐心、恒心,更要有决心。决心越大越能使自己保持意识清晰,越是能使自己保持理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强迫性思维失去其产生的最基本条件——心理挫折、矛盾和意识的混沌状态,即“意静态”,俗称第三心理状态。

治疗强迫症心理调节五步走

一、不刻意注意它:有的患者经过初步治疗后,强迫症症状会大大减轻甚至很久不出现,这时,他可能会想症状好久没出现了,会不会再出现?这么一想,强迫症症状果真就出现了,而且带来新一轮恐惧强迫思维的“浪潮”。这种反复是正常的。

二、不怕它:很多人总“怕”强迫症的出现。其实,这在正常人身上偶尔也会出现的,只不过当事人不在意罢了。而强迫症患者由于怕这种思维的再现,于是,越怕就越会出现,越出现就越紧张,并不断把这种意识强化和巩固下来。因此,对于强迫症,患者首先要改变思路,即大家都有过这些思维,我也有,我和大家一样正常。

三、不理它:为什么很多患者与其斗争多年,却一直无法战胜它呢?原因就是不能做到顺其自然。举例说明,强迫症就像拍皮球一样,皮球跳动代表着病态思维。那么,怎样才能使球静止下来,即症状消失呢?答案就是停止拍球,球自然会静止下来。对待强迫症也是如此,患者只有忽视它的存在,症状才会慢慢消失。

强迫症心理疏导治疗

强迫症心理疏导的方法一

不怕它。很多人总“怕”强迫症的出现。其实,这在正常人身上偶尔也会出现的,只不过当事人不在意罢了。而强迫症患者由于怕这种思维的再现,于是,越怕就越会出现,越出现就越紧张,并不断把这种意识强化和巩固下来。为什么一般人不会形成病态,而强迫症患者则会形成病态呢?究其原因,是个性缺陷在作祟。因此,对于强迫症,患者首先要改变思路,即大家都有过这些思维,我也有,我和大家一样正常。这样一来,就能逐步建立自信心。有此依靠,就能在强迫症这只“纸老虎”面前站得住,和它进行战斗,并且战胜它。

强迫症心理疏导的方法二

不理它。为什么很多患者与其斗争多年,却一直无法战胜它呢?原因就是不能做到“顺其自然”。举例说明,强迫症就像拍皮球一样,皮球跳动代表着病态思维。那么,怎样才能使球静止下来,即症状消失呢?答案就是停止拍球,球自然会静止下来。对待强迫症也是如此,患者只有忽视它的存在,症状才会慢慢消失。

强迫症心理疏导的方法三

不刻意注意它。有的患者经过初步治疗后,强迫症症状会大大减轻甚至很久不出现,这时,他可能会想症状好久没出现了,会不会再出现?这么一想,强迫症症状果真就出现了,而且带来新一轮恐惧强迫思维的“浪潮”。这种反复是正常的。我们提倡的态度是,爱来不来!来了我也不怕你!每出现一次反复,就用上述“三不”策略对待它,逐步摸清它的“脾气”,从而掌握对待它的有效办法。

强迫症的心理调适

强迫症最主要的特点是存在强迫与反强迫的内心冲突,正是这种冲突造成了人们内心持久而强烈的痛苦,并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其强迫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强迫意向、强迫仪式动作等,强迫行为又分为强迫检查、强迫洗涤、强迫计数等。无论出现哪种形式的强迫,都会使人内心非常痛苦。

有人形象地用湖水来描述强迫症:正常人也会有心理波动,就像往湖中丢了一块石头,但一段时间后就能恢复平静。强迫症患者的心态却会不停动荡下去,比如觉得手很脏而不停洗手,难以自控。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强迫,如非要站在别人左边、走路必须踩格子、沙发歪了一定得摆正……英国球星贝克汉姆也披露自己患强迫症:他的衬衫必须按颜色挂好,冰箱里饮料的数目不成对就会扔掉一瓶保证对称。

临床上的强迫症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前者指脑海中反复出现某些想法,比如1加1为啥等于2而不是3,或者反复担心是否说错话,因而耗费大量精力,自己感觉很累。后者指重复出现一些动作,如觉得手脏而反复洗手、生怕门没锁好而反复检查等。

较轻的强迫行为是正常心理现象,如过于整洁,不能容忍书桌不整齐;仔细检查,不允许出现任何失误等。这些习惯可通过注意力转移或外界影响而中断,不伴有焦虑。但严重的强迫症患者会因无法摆脱症状而感到焦虑,或因影响他人而破坏人际关系。

是不是说只要有强迫思维或行为就是强迫症呢?要诊断强迫症,还要判断严重程度。比如总忍不住看手机的人,假如不影响工作和人际交往,没有强烈的痛苦感,就没问题;如果症状费时(每天1小时以上),或引起烦恼,损害社会功能,才构成强迫症。也不是所有构成诊断标准的患者都需要接受治疗,因为不少患者能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或家人支持走出来。

一旦知道了强迫神经症产生的原因,人们就可以解决内心的痛苦。

一是提升认知能力,矫正错误认知。一位想控制洗手而没有控制住的人,如果认识到每天洗多少遍手与道德、法律、风俗等无关,无所谓每天洗多少遍手是对还是错,自然就没有了控制洗手的理由。由于认知改变了,人们就不会高度紧张了,也就不存在强迫与反强迫的矛盾冲突,内心的痛苦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二是改变人格特征中的追求完美,允许自己在不完美中生存。在离家前反复检查门窗、水电开关而又不允许花费大量时间是追求完美与患得患失的矛盾,要想解决问题,必须放弃完美,想检查就不要怕花费时间,怕花时间就不要去检查。只有这样,内心的矛盾冲突与痛苦才能消失。

三是在认知和个性矫正的前提下,可以“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即,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不给自己设条条框框,不和自己较劲,如想洗手就洗手,想检查就检查。

四是进行专业的精神动力学治疗。

五是对于某些自觉性较差或意志力薄弱而使用心理调整但疗效不显著的人,也可以使用某些药物来帮助解决问题。

调节强迫症帮你远离强迫症

调节强迫症帮你远离强迫症,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患者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

性格调整换个角度去思考

强迫症患者的症状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他们的强迫性人格,即不良个性和思维方式。因此,强迫症患者要有意识地努力克服任性、急躁、好胜等性格,改变过于刻板、过分认真的做事方法,不要过于钻死理,换个角度去思考,事情往往会有想不到的转机。同时树立信心,勇敢乐观地面对挫折。

认知调整强迫症并不可怕

我们说过,强迫症的本质是心理上的自相搏斗,治疗强迫症就是要以个人意志战胜恐惧心理,即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治疗的关键是要对强迫症有正确的认识,许多患者对强迫症状产生疑病观念和紧张情绪,这在增加了心理负担的同时又使强迫症加重。所以,患者首先要了解有关强迫症的知识,包括产生的原因、性质、结果及治疗的各种措施,这样就会消除顾虑,树立战胜强迫症的信心,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调节强迫症帮你远离强迫症,患者在长期被强迫观念困扰时不妨试一试自我心理调整的方法,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强迫症是精神病吗 强迫症和精神病的区别

强迫症并不是精神病,但是很多人容易将两者混淆,那么强迫症和精神病有哪些区别以便我们更好地区分呢?

强迫症多是人格缺陷、环境刺激、遗传等引起,而精神病主要是遗传、外界刺激、生理创伤等等。

强迫症能意识到自己的异常,但是无法摆脱,严重的会影响到正常生活。而精神病是自我不能判断,不存在精神痛苦的情况。

强迫症多是以心理干预为主,通过心理调节疏导康复。而精神病需要通过药物治疗,甚至有的人需要终身服用药物。

相关推荐

专家介绍强迫症的预防措施

1、开展病因研究,为根本性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病因预防最根本的预防强迫症措施,我国已有多所强迫症卫生研究所和专家从事有关强迫症疾病的遗传、生理、生化、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对某些病因明确或基本明确的强迫症疾病,已开展了病因预防强迫症。 2.加强强迫症疾病流行病学的调查与研究,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预防强迫症。 3.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提高人群强迫症健康水平,减少强迫症疾病的发生,对患者开展心理治疗,宣传强迫症疾病知识,纠正或改善自身个性的缺陷,提高心理上应变能力,有利于预防强迫症的复发。 4

如何测试强迫症

1、出现不可控制的对立思维、观念; 2、做事必须反复检查; 3、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得正确; 4、反复做毫无意义的一个动作; 5、必须反复洗手,点数; 6、担心自己的衣饰不整齐及仪态不端正; 7、总担心亲人,做无意义的联想; 8、注意力不能集中; 9、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字句盘旋; 10、习惯反复说一句话或同一个名字,或者在同一地点以同一方式反复散步; 11、难以作出决定; 12、感到难以完成任务; 13、反复想些无意义的事......

白领的强迫症心理治疗方法

首先,强迫症的治疗要解除对自己强迫症状的紧张和害怕焦虑,对自己的症状要采取不理、不怕、不对抗的态度,一定要顺其自然,这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因为强迫症状之所以出现,正由于患者不允许这种症状出现,非要和它对抗,这反而在提醒、强化自己产生强迫症状。此时你越强烈地强迫自己“不强迫”,实际上就越强迫自己去“强迫”。 其次,个性的重新塑造,改变自己的不良人格结构,树立起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方式,而绝不一心一意地企图立刻消除症状。这强迫症的治疗的重要方面。 最后,“

治疗强迫症的几大关键要素

强迫症的治疗没有那么难的,真正难的求助者不相信自己会好的信念! 一方面为摆脱痛苦寻求帮助寻求治疗,一方面又深信自己好不了。在做治疗的同时和心理咨询师对抗,并以仍然存在的症状和痛苦向咨询师证明,看,我说好不了吧。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一般心理咨询师和医生不知如何切断他们多年习以为常的负性思维及行为模式。他们痛苦于那种不良的思维反应模式,却又习惯并依赖于那种模式,导致治疗起来的难度加大。 其实不管多么严重的强迫症都能过心理调整和行为训练矫治好。关键心理咨询师有相当的功力和良好心理定力,能帮助求助者从那种不良

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

常见的心理疾病分很多,你举例的这些大多属于轻性心理疾病:1、神经症,如: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抑郁症2、癔症3、人格障碍,如:偏执性、情感性、分裂样、冲动性、强迫性、表演性、反社会性、依赖性、边缘性、其他类型等4、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常见的如:病理性偷窃、病理性纵火、病理性网瘾等)5、性心理障碍,如: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易性症等另外还有重性心理疾病1、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应激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2、器质性精神障碍,如:意识障碍综

强迫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在配合中药治强迫症过程的开展,同步的心理辅导也应跟上,如惊恐疗法使患者产生惊恐情志,对思虑过度、气机郁滞、神情呆滞的强迫症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运用中药治强迫症时需要分清病情,按症下药: 1、如气郁化火上逆型强迫症患者常有头痛头晕、胸闷胁胀、口苦咽干症状,治疗时可选用干葛、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黄芩、麦门冬、柴胡、人参、乌梅和甘草联合施治; 2、如肝气郁结强迫症患者治疗时应以疏肝理气为原则,可选用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等中药治之。 在配合中药治强迫症过程的开展,同步的心理辅导也应跟上,如惊恐疗

强迫症有何治疗误区

注重局部症状:强迫症症状与注意形成精神交互作用,必须依靠外界能量的干预才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因此,总想着单打独斗进行强迫症的治疗,很可能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 药物治疗误区:多患者都认为强迫症的治疗如果采用药物,就可以治疗强迫症,但看看强迫症的本质只一种不好的心理习惯,吃药不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理习惯。 失去信心:专家表示,很多患者由于强迫症的出现,就去了信息,以为强迫症治不好的病。其实强迫症的治疗只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及时治疗,完全可以治好的。

强迫症患者应该注意什么

强迫症患者应该注意什么 1、如果孩子属于完美主义者,家长要注意更多地与孩子沟通,以更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尽量让他们把自己所感受到的压力释放出来,这常见的强迫症的注意事项。 2、培养爱好:强迫症的注意事项家长要鼓励强迫症的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外界接触,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球、跑步等,以建立新的大脑兴奋灶去抑制强迫症状的兴奋灶,转移对强迫症状的高度注意力,这样可大大促进病情的恢复。 3、具体的强迫症的注意事项主要就更多地鼓励孩子,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不要给孩子

如何在生活中改掉强迫症

由于认知的局限,在前来就诊的强迫症患者中,很少有一发病就来的,一般都发病几个月后才想到要看心理医生,发病一到两年的也不少见。而对于强迫症的治疗来说,强迫症的时间越长,强迫症的治疗起来的难度也就越大。 当不可控制地反复出现某种观念、动作或意向,并且为此感到焦虑和痛苦,明知这些症状不公道、不必要却难以摆脱,且已经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甚至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的时候,就需要及时地做到强迫症的治疗。 和任何心理疾病一样,强迫症的治疗不一挥而就的,需要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通过物和心理治疗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转移留意力

强迫症帽子别乱戴

对于强迫症,专家指出,过于压力过大、追求完美,会使得都市人有一些强迫症状。但要注意的,出现强迫症状大多并不强迫症强迫症一种精神科疾病,多起病于中青年,带有强迫症状的常人与强迫症患者的差别就在于,强迫症状的严重度,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冲突的程度。而有强迫行为的人,过于专注于细节、规则、计划,属于完美主义者。有时,可能会出现僵化和固执,总期望别人十分严格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专家介绍说,由于总苛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分严格,使得这样人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以下的职业的从业者较容易出现强迫行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