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治疗
慢性肾盂肾炎治疗
1.治愈标准
(1)临床治愈 症状消失,停药72小时后,每隔2~3天作尿常规及细菌培养,连续3次阴性。
(2)痊愈 临床治愈后,尿常规及细菌培养每月复查1~2次,连续半年均阴性。
2.药物治疗
(1)治疗原则 ①选用细菌敏感而毒性较小,且在肾实质和尿内都具有较高浓度的抗生素;②采用较长疗程(4周或6周),以期达到彻底清除细菌的目的;③如不能清除细菌而尿路感染反复急性发作,采用低剂量长疗程的抑菌疗法,至少用药1年以上;④发生尿毒症时,既要注意保护肾功能,避免药物蓄积中毒,又能很好地抑制细菌生长。
(2)药物的选择 轻者可用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或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口服,重者需联合用药和静脉用药,如哌拉西林加三唑巴坦或亚胺培南加西拉司丁钠。
3.用药安全避免肾脏功能损害的药物,比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离子型造影剂等。
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区别
两者的发病原因、病变部位、发病时症状、及治疗都不同。 肾炎,也叫肾小球肾炎,是一种感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分为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慢性肾炎较为常见。一般来说,急性肾炎迁延一年以上可发展为慢性肾炎.,而慢性肾炎由隐匿性的发病而来。肾炎的种类很多,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少尿,高血压、贫血等。
治疗较肾盂肾炎要复杂的多,如抗感染、护肾、激素应用,肠道透析、腹膜或血液透析的。 肾盂肾炎是肾脏盂的炎症,大都由细菌感染引起,分为急性及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临床上患者有尿频、尿急、排尿疼痛、腰痛、发热等,治疗上以抗感染为主。若有泌尿系结石,要注意排石治疗。
急性肾盂肾炎的注意事项
急性肾盂肾炎转慢性的因素
提要:急性肾盂肾炎多发于女性的一种泌尿道细菌感染性疾病,采取有效的治疗是可以痊愈的。急性肾盂肾炎转慢性一般是急性肾盂肾炎治疗不够彻底,或者是反复感染,生活中不注意卫生所致。(肾盂肾炎,肾盂肾炎治疗,肾盂肾炎反复) 急性肾盂肾炎多发于女性的一种泌尿道细菌感染性疾病,采取有效的治疗是可以痊愈的。
急性肾盂肾炎转慢性一般是急性肾盂肾炎治疗不够彻底,或者是反复感染,生活中不注意卫生所致。
为防止急性肾盂肾炎转为慢性,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一、急性期不要因症状消失而中断治疗,坚持治疗经过复查,直至痊愈。
二、讲究卫生,定期清洗外阴部及肛门,注意经期及性生活卫生,多饮水,常排尿,不憋尿。
三、加强身体锻炼,注意营养,增强抵抗力,以防反复感染。
四、有妇科慢性炎症疾患如盆腔炎等,亦应彻底治疗,以防蔓延感染至肾盂。
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直至痊愈,防止反复感染。
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有哪些?慢性肾盂肾炎常见于女性,有的病人在儿童时期有过急性尿路感染,经过治疗,症状消失,但仍有“无症状菌尿”,到成人时逐渐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有些急性肾盂肾炎治愈后,因经尿道器械检查后而又激发感染,尿流不畅(如后尿道瓣膜,膀胱憩室,尿路结石和神经原性膀胱等),膀胱输尿管反流也是引起反复尿路感染,肾瘢痕形成,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革兰阴性菌的尿路感染,可引起全身和局部反应,在反复感染的病人中抗体增加,这些抗体大多数为IgG和IgA,IgG抗体可能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能固定补体,从而造成肾脏损害。
(二)发病机制
如果尿路梗阻,畸形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易感因素持续存在,抗菌治疗未能彻底控制急性肾盂肾炎期形成的肾盂黏膜下的炎症或小脓疡,可留下小瘢痕,引起肾内梗阻,致使疾病反复发作及慢性迁延。
有人认为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可能是自身免疫参与,有部分病人在急性肾盂肾炎期尿培养发现致病菌,而在以后的慢性进程中,尿培养却再没有致病菌出现,而疾病仍逐渐进入慢性肾盂肾炎,推测肾感染后,机体产生了抗大肠埃希杆菌的抗体,而肾组织与这些细菌有共同抗原性,致病菌消失后,这种抗体继续与肾组织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引起肾损害,现已发现有一种肾小管抗原(Tamm-Horsfall蛋白,称THP),与大肠埃希杆菌有共同的抗原性,抗大肠埃希杆菌的抗体可同时抗肾小管上皮细胞的THP,这可能与肾间质的慢性炎症发生有关。
近代研究发现,任何慢性肾脏病,一旦出现肾间质的炎症细胞浸润,都有可能通过细胞因子释放致成肾组织损伤,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亦可能与此有关。
L型细菌的存在使肾盂肾炎的治疗更困难,这些细菌首先由Lister发现,故命名L型细菌,其形成是由于在抗菌药治疗中或抗体,补体,溶菌酶的作用下,致病菌的胞膜破裂,仅存原浆质,隐藏在肾髓质的高渗区继续生存,一般的抗菌药不能将它彻底杀灭,待其生存环境好转,L型细菌又恢复原形,继续生长繁殖,使肾盂肾炎复燃,造成病情迁延难治,据调查尿培养阴性的慢性肾盂肾炎中,约20%可找到L型细菌。
急性肾盂肾炎治疗
1.全身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给予足够营养,补充液体、多饮水,维持每日尿量达1.5L以上。
2.抗菌药物治疗
急性肾盂肾炎病情较急,需要及时处理,在细菌培养尚未明确前,根据尿涂片染色结果选用毒性小的广谱抗生素治疗。
(1)SMz—TMP对革兰阳性及阴性菌有效。
(2)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作用强,临床广泛应用,但不宜用于儿童和孕妇。
(3)革兰阴性杆菌可选用头孢菌素、广谱青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复方磺胺甲恶唑。
(4)去甲万古霉素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亚胺培南-西拉司丁钠对革兰阴性杆菌活性好,二者尤适用于难治性院内感染和免疫缺陷者的肾盂肾炎。
(5)首次发生肾盂肾炎的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及粪链球菌引起。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症状和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治疗。在尿细菌定量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来获得之前,可凭医生的经验选择使用抗生素,一般选择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并兼治革兰阳性菌感染。
(6)轻型肾盂肾炎治疗,口服抗生素2周是传统疗程。常用药物为复方磺胺甲恶唑lg,每天2次;氧氟沙星0.2g,每天2次;阿莫西林0.5g,每天4次。通过上述治疗通常尿菌的阴转率达90%左右,如果尿菌仍呈阳性时,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疗程为4~6周。
肾盂肾炎与肾炎
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和肾盂肾炎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肾小球的问题,一个是肾盂的问题,前者是肾实变,后者是尿路感染,结石。
两者的发病原因、病变部位、发病时症状、及治疗都不同。 肾炎,也叫肾小球肾炎,是一种感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分为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慢性肾炎较为常见。一般来说,急性肾炎迁延一年以上可发展为慢性肾炎.,而慢性肾炎由隐匿性的发病而来。肾炎的种类很多,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少尿,高血压、贫血等。治疗较肾盂肾炎要复杂的多,如抗感染、护肾、激素应用,肠道透析、腹膜或血液透析的。 肾盂肾炎是肾脏盂的炎症,大都由细菌感染引起,分为急性及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临床上患者有尿频、尿急、排尿疼痛、腰痛、发热等,治疗上以抗感染为主。若有泌尿系结石,要注意排石治疗。
肾盂肾炎的抗感染
肾盂肾炎这种疾病的治疗是建立在患者的疾病基本基础之上的,想要护理好肾盂肾炎的患者疾病,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肾盂肾炎这种疾病的感染程度,但是根据肾盂肾炎这种疾病的患病主体不一样,我们的治疗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的。
.急性肾盂肾炎 因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细菌是革兰阴性菌,其中以大肠杆菌为主。初发的急性肾盂明炎可选用复方磺胺甲恶唑(SMZ-TMP)2片,日2次,或吡哌酸0.5g,日3~4次,诺氟沙星0.2g,日3次,疗程7~14天。感染严重有败血症者宜静脉给药。根据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药物。如头孢哌酮,阿米卡星毒素对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的敏感率均在90%以上。前者 1~2g,每8~12小时1次,后者0.4g,每8~12小时1次。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及克雷伯菌敏感率在80%以上。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呋啁妥因对D群肠球菌100%敏感。用法,前2者1~2,每6时1次;后者0.1g,日3次。真菌感染用酮康唑0.2g,日3次。或氟康唑50mg,日2次。
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的幼儿急性肾盂肾炎多数伴有泌尿道畸形和功能障碍,故不易根除,但有些功能障碍如膀胱输尿管返流可随年龄增长而消失。一次性或多次尿感在肾组织中形成局灶性疤痕,甚至影响肾发育,近年来主张用药前尽可能先做中段尿细胞培养,停药后第2、4、6周应复查尿培养,以期及时发现和处理。
1.慢性肾盂肾炎 急性发作者按急性肾盂肾炎治疗,反复发作作者应通过尿细菌培养并确定菌型,明确此次再发是复发或重新感染。
肾盂肾炎这种疾病的护理还需要我们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因为对于肾脏疾病的患者来说饮食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肾盂肾炎的患者来说还应该做好患者的疾病检查工作,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入的了解患者的疾病治疗。
急性肾盂肾炎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伴有发热、显著的尿路刺激症状,或伴有血尿时应卧床休息,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明显减轻后即可起床活动。一般休息7~10天,症状完全消失后可恢复工作。发热、全身症状明显者,根据患者全身情况给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无明显症状后改为普通日常饮食。高热、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可静脉补液。每天饮水量应充分,多饮水,多排尿,使尿路冲洗,促使细菌及炎性分泌物的排出,并降低肾髓质及乳头部的高渗性,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2.抗菌药物治疗
急性肾盂肾炎大多起病急且病情重。应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决定治疗方案。在采尿标本作细菌定量培养及药敏报告获得之前,要凭医生的经验决定治疗方案。鉴于肾盂肾炎多由革兰阴性菌引起,故一般首选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但应兼顾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
肾盂肾炎是什么病
肾盂肾炎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疾病,主要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尿频、尿急、尿痛以及腰背疼痛等,慢性期症状一般较轻,可由急性期迁延而来;或急性期虽控制,但经反复发作演变而来。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患上了肾盂肾炎?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肾盂肾炎属于上尿路感染,致病菌绝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常见。一般该病是通过上行性感染引起,致病菌先由尿道上行进入膀胱造成下尿路感染,然后继续上行蔓延至肾脏导致肾盂肾炎,因此如果出现肾盂肾炎同时基本上都有下尿路感染的疾病出现。
肾盂肾炎的危害:
1、可引起尿毒症。肾盂肾炎晚期,可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氮质血症直至尿毒症。
2、导致慢性肾衰。泌尿系统感染大的特点是容易转为慢性感染,严重者可引起慢性肾衰竭。
3、造成男性不育。由于肾盂肾炎属于泌尿系统感染后期疾病而泌尿系统感染会导致尿道狭窄和射精功能障碍,可直接影响尿道上皮,在感染的局部形成疤痕,这种情况严重时可造成排尿困难,同时也可以造成射精障碍,导致不育。
肾盂肾炎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饮食上,比如不能吃过多的钠盐,避免高钾饮食,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生活方面,肾炎恢复的患者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减少体力活动,节制性生活,在康复后,可以适当的锻炼,保持心情舒畅,增强抵抗力,预防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其他感染性疾病,预防肾炎的发作。
慢性肾盂肾炎治疗的办法
慢性肾盂肾炎一般治疗
一、慢性肾盂肾炎治疗
1、一般治疗
寻找并去除导致慢性肾盂肾炎发病的易感因素,解除尿路梗阻,纠正尿路畸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已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有高血压的患者,要降压治疗。
2.抗生素治疗
慢性肾盂肾炎选用的抗菌药物与急性肾盂肾炎相似,但治疗较急性期困难,一旦处理不当,不仅疗效不佳,而且因肾功能受损而影响预后。慢性肾盂肾炎的抗菌治疗原则为:
(1)常需两类药物联合应用,必要时尚可中西医结合治疗。
(2)疗程可适当延长,通常治疗2~4周,若无效或复查中再发,可选用敏感药物分为2~4组轮换应用,每组药用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停药3~5天,共2~4个月。如上述长程抗菌治疗仍无效或常复发者可采用低剂量长期抑菌治疗。临床常用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呋喃妥因(呋喃坦啶)、头孢氨苄(头孢立新)、阿莫西林、诺氟沙星等任何一种药1次剂量,于每晚排尿后入眠前服用,可长期服至6~12个月,多可防止再发,尤其对重新感染引起再发的慢性肾盂肾炎更为有效。
(3)抗菌治疗的同时,特别是在疗效不佳或频频再发时,必须寻找并去除易感因素。
(4)急性发作期的用药同急性肾盂肾炎。
3.外科治疗
对不易根治的尿路感染,应尽可能应用外科手术纠正尿路梗阻或畸形。术前积极进行抗生素治疗,使菌尿少于1000/ml,术后再用抗菌药,以免发生败血症。
4.治愈标准:
(1).临床治愈 症状消失,停药72h后,每隔2~3d作尿常规及细菌培养,连续3次阴性。
(2).痊愈 临床治愈后,尿常规及细菌培养每月复查1~2次,连续半年均阴性。
二、预后
肾盂肾炎的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是否有导致发病的易感因素。此外与是否及时、有效地治疗有关。若无明显的易感因素,急性期易被治愈,慢性期也可获得较好疗效而不易再发;反之,如有明显的易感因素,急性期则难以治愈,慢性期疗效更差,且常再发,影响肾功能而预后不良。适当的治疗和密切的随访观察也可改善预后。
肾孟肾炎的症状是什么
1、急性肾盂肾炎症状
(1)高热寒战,体温多在38~39°之间;
(2)腰痛,小腹酸痛,体检时在上输尿管点或肋腰点有压痛,肾区叩痛阳性;
(3)儿童患者的症状不明显,起病时除高热等症状外常有惊厥、抽搐发作。
2、慢性肾盂肾炎症状
慢性肾盂肾炎症状较轻,可由于急性肾盂肾炎治疗不彻底发展而成:
(1)疲乏,轻度厌食,低热。
(2)腰部酸痛,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出现。
(3)晚期肾功能受损,夜尿多、尿比重低、二氧化碳结合力低、尿素氮高、贫血等。
专家介绍说,肾盂肾炎常常通过沿尿道上升经膀胱、输尿管至肾盂和间质而引起感染,此外感染途径还有淋巴系统感染、血行性感染和直接感染肾组织诱发本病。肾盂肾炎可分为急慢性二期。急性期肾盂肾炎若不积极治疗易成慢性,而中年以上尿毒症患者中患慢性肾盂肾炎者占1/3。
认识肾盂肾炎的一些简单知道
肾盂肾炎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肾盂肾炎好发于学龄前女孩、女婴、老年妇女和高龄男子,男女比为1:10,其中生育年龄妇女发病率最高。肾盂肾炎症状主要表现为腰痛和膀肌刺激症状,急性期有发烧,甚至高烧。
急性肾盂肾炎一般起病急骤,发热,寒战,体温多在38~39℃之间,也可高达40℃,急性肾盂肾炎症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泌尿系感染症状常有腰痛,以钝痛和酸痛为主,肾区有压痛和叩击痛。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跳刺激症状,每昼夜排尿达10余次。
慢性肾盂肾炎症状多轻微,以尿路刺激症状为主伴有低热、腰部酸痛,肾区有叩痛。中段尿培养有细菌生长。其特点常反复发作或经久不愈。后期可致血压高,贫血,甚至发展成尿毒症。
肾盂肾炎的原因有哪些
一、尿流不畅:
可助长病原体繁殖而致上行感染,如多囊肾、肾结石、肾肿瘤、肾下垂、输尿管或下尿道结石、肿瘤、妊娠、神经性膀胱、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等均易成为诱发肾盂肾炎的病因。
二、尿路手术或器械操作:
尿路手术如尿道扩张术,膀胱镜检查、导尿、尤其是留置导尿管四天以上者,可高达90%。
三、性生活诱发肾孟肾炎:
性生活时由于女性尿道口受压内陷,创伤或尿道过短,前尿道的细菌易被被直接挤入膀胱而致感染,进而成为肾盂肾炎的病因。
肾盂肾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由于急性肾盂肾炎超过6个月未有效治疗即转变为慢性,故应早期彻底治疗;由于慢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致使肾脏中炎症和修复过程交替进行,结缔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使得局部血运差,抗生素不易进入病灶;局部引流不畅,致病菌难以清除,因此炎症难控制,受损的肾组织不易修复。而受损肾组织在恢复之前,也是引起反复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慢性肾盂肾炎治疗的重点为尽快消灭致病菌,促使受损肾组织尽快恢复。同时积极寻找易感因素,并消除或避免,如尿路结石、畸形、前列腺增生、盆腔及外阴部的感染灶等;是抗菌治疗有效的前提。
肾炎肾炎的预防措施
肾病专家指出:虽然肾盂肾炎治疗并不困难,但它是一种容易反复的疾病。因此,在女性病体康复期间,应注意外阴及尿道口的清洁卫生。要勤换内衣,特别是在妇女月经期、妊娠期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不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细菌可以通过尿道进入膀胱,并由膀胱、输尿管逆流的动力入肾盂,然后再侵及实质,形成泌尿系统的感染。女患者们禁止盆浴,避免浴水逆流入膀胱,而引起感染。应该常备的药物有:呋喃坦丁0.1克,口服,每日三至四次左右,对于泌尿系感染效果比较好。吡哌酸0、5-0、75克左右,口服每日三至四次左右。维生素C一克,口服,每日三次左右,可以增强呋喃坦丁的作用。女性患者急性期治愈后,一年以内应注意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