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黄热病的症状有哪些 重型黄热病症状

黄热病的症状有哪些 重型黄热病症状

重型黄热病患者症状典型,患病在发热高,有明显的脉搏缓慢,严重的头痛、背痛、恶心、呕吐及明显的黄疸和蛋白尿,甚至可出现血尿及黑色呕吐物。发热可持续约5-7天左右。有一部分病人病程在3-4天后很快恢复。

黄热病是什么 黄热病的症状

黄热病的潜伏期为2-6天,患者肝部可出现病理性改变,干燥呈黄色,肝脂肪变,肝细胞可出现广泛坏死。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黄疸、出血、血尿、蛋白尿和肝肿大,肝区压痛。其他表现还有弥漫性肌痛,恶心和便秘等。患者常迅速死亡。

凡是来自于黄热病疫区的任何人,于3-15日内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者都可怀疑为本病,应该提高警惕。

黄热病的症状 恶型黄热病症状

恶性黄热病具有非常典型的临床症状,其中爆发型的病人通畅在发病3-4日内病死。恶型黄热病患者高热可高达41度以上。发病第3天即可发生黄疸、尿闭、大量出血,还可出现黑粪、黑色呕吐物、鼻衄、血尿及紫癜等。此外,恶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有呃逆、震颤、腱跳动及谵妄等症状。

蚊子与黄热病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人常出现黄疸伴发热,故名。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黄疸和出血等。根据流行学特点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应用疫苗预防后,发病率明显减低。17~19世纪,本病曾在美洲和非洲及少数欧洲国家流行,在开凿巴拿马运河时,几万人得病,死亡较多。20世纪以来,仅局限在中南美洲和非洲。本病的传播媒介是蚊,城市型黄热病的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西非也是埃及伊蚊,东非有可能是黄头伊蚊、白点伊蚊和泰氏伊蚊等。人与人之间是通过蚊叮刺病人传播的。丛林型黄热病是兽类的地方病,也是家畜的流行病。若人偶然进入森林,被蚊叮刺后可以得病。

病人经过3~6日潜伏期后出现症状,极轻型病人的症状类似感冒,只有1~2日的发热、头痛。轻型病例呈急性发病,有明显的发热、头痛、恶心、鼻衄、轻度黄疸和蛋白尿,几日后痊愈。重型病例常突然发病,表现寒战高热头痛、背痛、全身痛、恶心、呕吐、面红、眼结合膜充血、末梢血液中白细胞降低。持续数日后,症状减轻。然后再出现发热并开始有黄疸,伴出血倾向,表现为软腭出血点、鼻衄、牙龈出血、呕黑色血水,有时出现蛋白尿甚至无尿。50%病人出现相对缓脉。意识清醒。肝功能受损,血胆红质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转氨酶升高,肝病重时可出现低血糖。10~60%病人在6~8日后出现休克、昏迷以致死亡。

感染蚊叮咬人后,将含黄热病病毒的唾液注入人体皮下毛细血管, 迅速扩散到局部淋巴结,不断繁殖,数日后进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然后病毒定位于肝、肾、脾、心、骨髓和淋巴结等组织器官,即使血中病毒已经消失,而组织器官中病毒可依然存在。由于病毒的直接损害作用,引起广泛组织病变,其中肝脏病理变化最具诊断的特异性。

(一)、传染源 城市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起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丛林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热带丛林中的猴子以及其他灵长类动物。

(二)、传播媒介 城市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丛林型黄热病的传播媒介主要有趋血蚊属,煞蚊属,蚊吸血感染后,37℃经4天即能传播。受感染的蚊可终生带毒,并可经卵传递。

(三)、易感人群 无免疫力的人群对黄热病普遍易感,隐性感染或发病后均能获得持久免疫力,其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可保持终身,未发现再感染者。流行区内成人大多有免疫力,故以儿童发病占多数。

(四)、流行特征 城市型:以人—埃及伊蚊—人形成循环,无贮存宿主。消灭了埃及伊蚊便可使黄热病得到控制和消灭, 而在埃及伊蚊重新增多的地方有传染源进入时又可引起暴发流行。丛林型:以蚊—猴—蚊形成循环,构成黄热病的自然疫源地。季节性:非洲和南美洲流行季节多在3~4 月,此时雨多,湿度大,气温高,利于蚊媒孳生及病毒在蚊体内的繁殖。散发者季节性不明显,全年均可发病。

黄热病与登革热是同一种疾病

黄热病和登革热都通过伊蚊传播的黄热病科黄病毒属病毒感染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源都是患者和猴子,均在热带地区流行。都会出现病毒血症及脏器功能受损表现、有出血倾向,同样以防蚊及支持治疗为主,禁用阿司匹林。但二者的病原体不同、临床表现有所差异的两种疾病。

(1)黄热病由黑热病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以3~4月较多。特征为突然起病,发热,相对性缓脉和头痛。潜伏期为3~6天,最长13天。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极轻型、轻型、重型和恶性型。极轻型和轻型仅靠临床难以作出诊断,因其发热、头痛、肌痛仅持续1~2天自愈,这两型病例数多,是重要的传染源。重型和恶性型黄热病,临床上可分为三期,全病程10天左右。①感染期:突发高热,可达40℃以上,可伴畏寒或寒战、剧烈头痛、背痛、腿痛和全身衰竭、眼部充血、鼻出血、恶心呕吐,舌尖及舌缘鲜红,中央有苔,相对缓脉,上腹不适,压痛明显。随病情逐渐加重,患者烦躁不安,第3天出现黄疸,第4天出现蛋白尿。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本期持续3—4天;②中毒期:病程第4天左右,症状可出现短暂缓解,但数小时至24小时后症状再度出现并加重,热度上升,心率减慢,心音低钝,血压降低,黄疸加深,尿蛋白量增多,频繁呕吐,上腹痛更明显。各种出血症状相继出现。如出现频繁呃逆或呕吐鲜血,黑便,昏迷,谵妄,无尿等,均为病情转危的先兆,常于第7~9天内死亡,偶尔有爆发型病例在病程第2~3天死亡的。该期一般3~4天,少数病例可延长至2周以上;③恢复期:从病程第7、8天开始体温下降,尿蛋白逐渐消失,黄疸渐退,食欲渐渐恢复。乏力可持续l~2周。一般无后遗症。

实验室检查:通常在第3天,90%患者可出现蛋白尿,严重病例可达到20 g/L。白细胞计数通常降低,到第五天下降到1500—2$00/pl;末期可出现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和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均常见,血清胆红素轻度升高。血巾分离到病毒,或是抗体滴度升高,或者尸解发现特征性的中央区肝细胞坏死均可明确诊断。

治疗手段:黄热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对症治疗。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保持大便通畅,补充维生素B、C、K类,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宜采用物理降温,可给予少量镇静剂,但阿司匹林应慎用或禁用。

预防说明:切断传播途径,灭蚊是防止黄热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一日发现病例或疑似病例,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防疫机构,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患者宜就地收治,予以防蚊隔离。来自疫区的人员必须出示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明书,必要时留检观察。疫区可进行疫苗接种。

黄热病可致命

黄热病是个古老的疾病

早在1648年,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首次证实黄热病的流行。从17世纪到19世纪,黄热病通过交通工具传到欧洲和美洲。在近两个世纪内,黄热病成为非洲、美洲和欧洲一些地区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进入20世纪后,黄热病主要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美洲流行。由于种种原因,在非洲和南美洲,黄热病病例只有少部分被官方报告。据血清学和流行病学调查估计,2013年非洲约有13万人感染黄热病,其中7.8万人死亡。

黄热病主要靠蚊虫传播

黄热病通过蚊虫传播,在适合蚊虫生活的地区可引起大规模流行。黄热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感染黄热病的人和猴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特别是发病4日以内的患者。丛林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猴及其他非人灵长类动物。

感染黄热病毒者80%以上是隐性感染或轻型病例,只有小部分病例发展为重症。这是因为黄热病的隐性感染和轻型病例不容易被发现所致。

重症患者病死率达50%

黄热病感染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重症者病死率高达50%以上。黄热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尿少和出血等,严重时可出现肝功能、肾功能衰竭和胃肠道出血等而危及生命。临床过程分为四期:感染期、缓解期、中毒期(又称肝肾损害期)和恢复期。发病后第二周是预后的关键。20%~50%的患者进入中毒期后死亡。预后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无尿、休克、低体温、烦躁、谵妄、顽固性呃逆、癫痫、低血糖、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潮式呼吸、神志恍惚和昏迷。

黄热病有疫苗可预防

黄热病主要通过防蚊、灭蚊以及疫苗接种来预防。其中接种黄热病疫苗对防止暴发流行和保护个人起到关键作用。常用黄热病疫苗为17D毒株减毒疫苗,可有效地预防黄热病毒感染。抗体一般于接种后7天~10天出现。对于大多数旅行者来说,接种1剂可以提供长达10年的免疫保护,甚至终身保护。对前往有黄热病流行的南美洲、非洲国家和地区的人员,为防止在境外感染黄热病,建议至少提前10天接种疫苗。对计划前往有疫情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员,除了接种黄热病疫苗外,还应做好个人防蚊措施,如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等,避免蚊虫叮咬,尤其是白天咬人的蚊子。从疫区返回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入境时要主动申报,及时就诊并主动向医生告知自己的旅行史,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黄热病疫苗针提前几天打

黄热病病毒属虫媒病毒B组披膜病毒科,病毒直径22~38nm,呈球形,有包膜,含单股正链RNA。易被热、常用消毒剂、乙醚、去氧胆酸钠等灭活,但在血中能于4℃保存1个月,在50%甘油中于0℃下可存活数月,于-70℃或冷冻干燥条件下可保持活力数年。最初分离的黄热病毒Asibi株通过组织培养弱化成17D株,用以制备减毒活疫苗,预防效果良好。

目前,全世界对黄热病还没有特效性治疗办法。因此,接种黄热病疫苗,是人类对抗黄热病威胁的主要手段。

那么,黄热病疫苗针提前几天打呢?

一般7~14天才能产生抗体,所以黄热疫苗需要提前10天打。

哪些人不宜接种黄热病疫苗

凡对鸡蛋过敏者、有细胞免疫缺陷者、有症状的HIV患者、孕妇、9岁以下的幼儿和以前曾有黄热病疫苗接种过敏史者,均不能接种黄热病疫苗。对于老年人应权衡接种疫苗的利弊,征得被接种人同意再实施接种。没有感染黄热病危险者应该避免接种此种疫苗。同时,被接种者还应如实向接种医生申报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危险。

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是由什么感染的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病毒是一种小型黄病毒,属于黄热病毒属,能引起登革热急性传染病,通常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病毒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恶型黄热病症状有哪些

恶型黄热病症状

恶性黄热病具有非常典型的临床症状,其中爆发型的病人通畅在发病3-4日内病死。恶型黄热病患者高热可高达41度以上。发病第3天即可发生黄疸、尿闭、大量出血,还可出现黑粪、黑色呕吐物、鼻衄、血尿及紫癜等。此外,恶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有呃逆、震颤、腱跳动及谵妄等症状。

黄热病什么症状 轻型黄热病症状

极轻型的黄热病感染可能仅出现2-3天的发热,不用实验室检查的方法一般无法确诊。

轻型黄热病病程一般持续2-3天左右,其症状表现主要有一下3个方面:

1、全身症状:急性发作,有明显的畏寒、发热39度以上,头痛、头昏、失眠、全身无力、肌肉及关节酸痛,食欲减退。

2、皮肤及黏膜充血:眼结膜充血,面部、颈部和上胸部充血潮红,皮肤黏膜可见有出血点和瘀斑。

3、其他症状:轻型黄热病患者还可以出现恶心、呕吐、鼻衄、轻度蛋白尿及轻度黄疸等。

黄热病的症状

潜伏期3~6天,多数受染者症状较轻,可仅表现为发热,头痛,轻度蛋白尿等,持续数日即恢复,重型患者只发生在约15%的病例,病程经过可分为4期。

1.感染期 急起高热伴有寒战,剧烈头痛及全身痛,明显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患者烦躁不安,结膜充血,面,颈潮红,心率与发热平行,以后转为相对心搏徐缓,本期持续约3天,此时病毒在血中达高滴度,成为蚊虫感染的来源,期末可有轻度黄疸,蛋白尿。

2.缓解期 发热部分或完全消退,症状缓解,持续数小时至24h。

3.中毒期 发热与症状复现,且更加重,此期毒血症消退,出现肝,肾,心血管功能损害以及出血症状,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蛋白尿,少尿与氮质血症的程度和病情成正比,本期突出症状为严重的出血如齿龈出血,鼻出血,皮肤黏膜瘀斑,胃肠道,尿道和子宫出血等,心脏常扩大,心搏徐缓,心音变弱,血压降低,常伴有脱水,酸中毒,严重者出现谵妄,昏迷,尿闭,顽固性呃逆,大量呕血,休克等,本期持续3~4天或2周,常在第7~10天发生死亡。

4.恢复期 体温下降至正常,症状和蛋白尿逐渐消失,但乏力可持续1~2周或更久,此期仍需密切观察心脏情况,个别病例可因心律不齐或心功能衰竭死亡,存活病例一般无后遗症。

当心蚊虫叮咬传播黄热病

目前,非洲某些国家流行黄热病,国家检疫部门已注意对此病的检疫。那么什么是黄热病,它又是如何传播的呢?

黄热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其病原属于虫媒病毒。该病的储存宿主是非洲和南美洲热带丛林中的野猴,经过趋血伊蚊叮咬,再传染给其他的猴。当人类进入上述丛林时,就有可能被感染,这种流行形式称为丛林型。已感染了黄热病的人也可作为传染源,经过一种家蚊——埃及伊蚊叮咬而传播给其他人,这种流行形式称为城市型。埃及伊蚊可以在飞机、轮船上生存并叮咬健康人。美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此病,经过严格的灭蚊措施,美国已消除了此病,最后一例黄热病是1905年报告的。虽然中国尚无此病报告,但因为中国的纬度、气候状态等与美国相似,特别是中国南方,所以要注意此病的预防。

被带毒蚊子叮咬后,感染者经过6~14天潜伏期便可发病。应该引起注意的是,人群中会有大量隐性感染者(感染了病毒但无症状),还有一些人虽有临床表现但症状很轻,尤其是儿童。只有15%的病人为重症,症状有高热、恶心呕吐、黄疸、肝功异常、蛋白尿甚至昏迷。重症患者病死率可达20%~50%。黄热病可采用病毒分离,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或血清学检查而确诊。

黄热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要对飞机轮船作彻底的灭蚊处理。对来自疫区的人进行检疫,还要检查货物及交通工具中是否携带蚊子。将去疫区的人,出发前10天要进行疫苗接种,在疫区睡觉要使用蚊帐。在有伊蚊地区开展灭蚊运动,消灭蚊子孳生地,堵树洞,填埋小面积水坑,去除室内外无用的容器等

相关推荐

鉴别黄热病

一、鉴别 本病须与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恶性疟、回归热、病毒性肝炎、药物性或中毒性黄疸,以及立克次体病、伤寒、其他各种出血热(拉沙热、非洲出血热、玻利维亚出血热、阿根廷出血热等)相区别。 疟疾可能与本病合并存在,因此,即使血或骨髓涂片检出疟原虫,也不能除外本病。应及早发现黄热病的散发、早期或轻症病例,忽视或漏诊常可导致本病的爆发流行。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伊蚊传播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

预防黄热病接种疫苗是最效的措施

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效的黄热病预防措施。99%的人在接种疫苗后30日内获得免疫保护。44个黄热病流行国中,31个位于非洲。在非洲常规免疫规划中,每剂疫苗成本约为82美分。 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是世卫组织疫苗和免疫接种领域的主要咨询小组,负责围绕全球总体政策和战略向世卫组织提供咨询意见,这些政策和战略内容从疫苗和技术、研究与开发,到免疫服务及其与其它卫生干预措施的联系。专家组不仅关注儿童疫苗和免疫,还关注所的疫苗可预防疾病。 黄热病黄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黄疽、蛋白尿、相对缓脉和出血

血热病症状

初发或复发病不久。皮疹发展迅速,呈点滴状、钱币状或混合状。常见丘疹、斑丘疹、大小不等的斑片,潮红、鲜红或深红色。散布于体表各处或几处,以躯干、四肢多见,亦可先从头面开始,逐渐发展至全身。新皮疹不断出现,表面覆银白色鳞屑,干燥易脱落,剥刮后点状出血。 可同形反应,伴瘙痒、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赤,苔薄黄或根部黄厚,脉弦滑或滑数。 治疗 血热治疔法则:凉血化斑、清热解毒。 常用药物:生地、赤芍、丹皮、丹参、紫草、白茅根、黄芩、黄连、生石膏、知母、板蓝根、大青叶、忍冬藤、北豆根、苦参、草河车

黄热病疫苗注意事项 接种疫苗后注意休息

黄热病疫苗对黄热病较好预防作用,但少数人偶尔会出现反应。如果在接种疫苗后数小时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痛或全身发热等不适症状,注意休息和多喝水,一般情况下症状可自然缓解。严重时需要及时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 在接种疫苗三天内,注意保持注射部位的干爽清洁,避免饮酒,避免劳累和激烈运动。

黄热病在什么季节比较流行

黄热病的流行趋势 黄热病明显的季节性,一般春季和秋季为高发期,可在人群中引发爆发性的流行,如著名的1793年费城黄热病大流行。目前,黄热病流行于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旅行者中亦病例报道。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约20万例患本病,人群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蚊虫叮咬都能传播哪些疾病

·传染性乙型脑炎: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重型患者病后往往后遗症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 ·黄热病:是黄热病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伊蚊传播 ·疟疾:由按蚊传播,是疟原虫传播引起怕传染病,夏季两季多见,常年可发病 ·丝虫病: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在我国仅斑氏及巴来丝虫病流行,长江以南地区流行 ·黑热病:是由白蛉叮咬而传播的,要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控制相关动物传染源 蚊子爱叮什么样的人

黄热病的传播途径哪些

黄热病的传播途径 黄热病目前感染丛林黄热和城市黄热两种类型。丛林黄热适宜疫源地形式通过猴子——蚊子——猴子的传播方式循环保持的;城市黄热的主要传染源是人。本病经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人对本病普遍易感,不分年龄、性别和种族。

黄热病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黄热病疫苗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接种黄热病疫苗后一般不会其它反应,但极少数人可能在接种局部出现轻度红肿或者低热,一般都可以在当天内自行消退。 自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接种黄热病疫苗以来,共使用了6亿剂疫苗,发现仅12人在接种此疫苗后罹患黄热病证据显示,在这些极少数“疫苗失灵”病例中,所病人都是在接种疫苗后五年内患病的。这表明免疫力并不随时间而减退。 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主席Helen Rees博士称,“通常的指导意见是,在接种黄热病疫苗十年后必须续种。但从非常真实可靠的证据来看,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认为

黄热病疫苗注意事项 接种人群

根据国际卫生检疫规定,凡是进入或者途径黄热病流行区或者自然疫源地的人均需要接受黄热病疫苗的接种。

血热病症状

每个人都曾经过血热的经验,只是不太记得而已。每到了夏天,晒过太阳之后,血液在体内乱窜,弄得你坐立难安。你通常会说,好热喔。仔细的去感觉一下,就可以发现,皮肤由内而外一点刺刺的感觉,那是热血妄行。些人的微血管比较脆弱,就在皮下出现一点一点的小红点。那就是脾经对血管的调节不好,当热血窜到末稍的时候,血管就挡不住血液,以致血液就渗出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