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护理常见10个误区 误区4:瘦就是营养不良
宝宝护理常见10个误区 误区4:瘦就是营养不良
很多妈妈看到宝宝比较瘦就会很焦虑,猜想“宝宝是不是营养不良了”?通常来说,只要喂养得当,宝宝看起来较瘦,更多是和遗传有关。
建议:宝宝的发育不能凭个人主观判断,只要他的身高、体重在合理范围内,平时爱吃爱睡爱玩,精神状态良好,妈妈就不要因此过度担心。
儿童保健 小儿腹泻三大误区家长要避开
小儿腹泻是常见症状,尤其是在夏季、秋季,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就很容易发生腹泻。对于小儿腹泻,家长朋友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孩子身体比较脆弱,需要好好呵护。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儿腹泻的常见误区有哪些,顺便检查自己有没有走进误区,或是为自己的将来做功课。
误区1只要排便次数多就是腹泻
有的妈咪常在这种情况下急着服用止泻药,可这个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因为,6个月内的宝宝在生后不久,可能经常会在喂奶后就排出黄绿色稀便。每天少则4—6次,多则达到10余次,便中还有奶块或少许透明黏液。
这种情况多见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其实它是一种生理性腹泻。随着消化功能逐渐发育,多在添加离乳食品后会自然好转,而并不是患了肠炎。只要宝宝胃口正常,精神愉快,反应良好,睡眠安稳,体重也在增长,大便化验无异常,就用不着服用止泻药,以免影响正常的肠功能。
误区2腹泻都是由细菌引起的
有的妈咪一见宝宝腹泻,马上就给喂抗菌素消炎。其实,腹泻除了细菌外,也可由病毒或霉菌引起,如宝宝所患的秋季腹泻,就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这种腹泻服用抗菌素后一点也不见效果,只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导致更为严重的腹泻。有些抗菌素甚至损伤宝宝的听神经,或导致日后个子长不高。因此,服抗菌素不见效时要马上停药,赶快去看医生。
误区3给腹泻的宝宝吃甜食
宝宝腹泻时,妈咪往往在稀粥或米汤中加些糖,以为这样既补充热能又易消化。然而,这样只会加重腹泻。因为,腹泻使肠黏膜受损,不能将糖分解为能被肠道吸收的单糖,因而使水分从肠壁被动地进入肠道,致使肠腔水分增多,排便次数增加。
温馨提示:小儿腹泻,基本上每个宝宝都会发生,新爸新妈要正确对待,不要惊慌失措,尽量多了解宝宝腹泻病的防治及护理知识。
宝宝护理常见10个误区 误区6:摸手脚判断冷暖
天冷了,有些妈妈摸到孩子的手脚比较凉,就赶紧给宝宝添衣服。实际上,孩子的心脏力量相对较弱,血液到达四肢末端的量很少,因此他们的手脚通常比其他身体部位更凉一点。
建议:判断孩子是否穿够衣服,应该摸摸他的颈背部,只要这个部位是温暖的,那就表明宝宝穿够了。
宝宝护理常见10个误区 误区5:过早给孩子穿鞋
给孩子过早穿鞋子,也是一个育儿误区。宝宝足底分布着很多神经末梢,太早给宝宝穿鞋,不利于孩子足底的触觉发育,反而会让脚部的灵敏性更差。
建议:最好等宝宝能走稳了以后才给宝宝穿鞋子。
常见的10个宝宝发烧误区
误区1:孩子感觉发热就是发烧了
宝宝喊热,妈妈一摸确实体温很高。但这就是发烧了吗?其实孩子感觉身体发热的原因很多:用力的玩、哭,以及刚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或在热天处于户外等,但在这些情况下,孩子的皮肤温度在10-20分钟内就能恢复正常,所以发热的孩子不一定是发烧了哦!
但如果孩子仍是感觉发热不舒服,妈妈可以先通过孩子手心和颈后的温度,初步判断体温是否正常。当然,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可以最准确的判断孩子是否发热:通常用肛表测量直肠温度,尤其是对小婴儿会较为准确(正常体温为37℃--38℃);也可测量腋下或颈部的温度(正常体温为36℃--37℃)。学龄前宝宝最好不要用口表测量体温,以免发生意外。
误区2:发烧对身体有害
宝宝发烧了,肯定是病毒入侵导致感冒了!这是很多家长第一时间的想法。实际上发烧并不都是对身体有害的。发烧会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是身体保护机制之一。普通发烧(37.8-40℃)可以帮助生病儿童抵抗体内感染,通常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当然啦,宝宝发烧虽然并不是坏事,但家长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要好好照顾好小宝哦。
误区3:发烧会烧坏大脑(发烧超过40℃是危险的)
宝宝发高烧了,会不会烧坏脑子的。相信很多家长都曾听说过这样的说法,所以当宝宝烧到39℃以上时,爸妈都用尽法宝想要把宝宝体温降下来。事实上,发烧合并感染并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用担心宝宝会烧坏脑或者落下什么后遗症。
但是当体温高于42℃时,发热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并且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这种程度(比如在热天把孩子关在封闭的车里)。当宝宝发高烧时相信大部分爸妈都已经坐不住要把宝宝往医院送去了,在医生的照料下,宝宝体温肯定不会高到那种程度,所以爸妈不必太过担心。
误区4:孩子很容易因发烧导致惊厥
宝宝发烧引起惊厥,是3岁以下宝宝常见的急症,因为他们的大脑功能还未发育熟。如果宝宝在家中突然发生惊厥,妈咪一定不要惊慌,也不要拍打、摇晃或大声呼唤宝宝,更不要把宝宝紧紧搂抱。
事实上,只有4%的儿童会发生热性惊厥。专业儿科医生指出,即便没有药物治疗,大部分孩子的抽搐也可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家长最好不要随意搬动孩子,注意保持孩子头部侧向一边,避免口腔中的黏液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同时将宝宝的衣领解开,以免过紧影响呼吸。
误区5:热性惊厥是有害的
热性惊厥多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眼球上翻,面部肌肉僵直,痉挛或抽搐等。热性惊厥虽然看起来可怕,但它通常会在5分钟内停止发作,并且不会造成身体的永久损伤。它也不会令儿童有更大风险。但是在下次发烧时,可能会有复发倾向。如果惊厥现象超过5分钟,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误区6:治疗发烧必须吃药
发烧38度以下,如果宝宝精神好,只需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含量多的水果,优先使用物理退烧地方法,例如用冷毛巾外敷,使用退热贴。
一般当宝宝在体温达38.5℃以上时才考虑使用退烧药,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间隔4--6小时,多饮水,为避免胃肠刺激,宜在饭后服用。退热药治标不治本,可能掩盖病情,应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不同的退热药最好不要随意互相并用,退热药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数或增加剂量。用药时间不要超过3天。
误区7:如果不及时退烧,体温会一直升高
宝宝发烧时爸妈们都会很紧张地给宝宝尝试各种退烧方法,他们普遍认为如果不及时给宝宝退烧,宝宝的体温会一直升高,继而容易“烧坏脑”。其实,每个人的大脑内都有个“恒温调节器”,所以由感染引起的发热,体温常会在39.5-40℃达到最高点,而很少会超过40.6-41.1℃。这个时候必须使用退烧药。
误区8:体温降下来后,就不会再反弹
大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会持续2-3天。因此,当药力逐渐减弱,体温就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并需要再次治疗。只有彻底制服了病毒时,发热才会消失。
误区9:如果发热时体温很高,说明病情很严重
发热时体温高,引起的原因不一定严重。一些家长认为宝宝体温一直降不下来,导致感染的原因肯定很严重。事实上,对药物没有反应的发热可能是由病毒或细菌造成的,与感染源的严重性无关。
如果孩子出现高热持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面色灰暗、咳嗽加重等情况,即使体温不高也需及时就医。
误区10:口腔温度在37.1-37.8℃是低烧
在这范围内的温度是正常的。体温在一天之中是有变化的,它一般会在下午和傍晚时达到最高点。而低烧的真正范围是37.8-39℃。另外提醒家长的是,给宝宝测量体温有多种方法,学龄前宝宝最好不要用口表测量体温,以免发生意外。推荐家长使用耳朵测温计,测量体温既安全又快捷。
哺乳期护肤误区
许多孕妈妈和哺乳期的妈妈对孕产妇护肤情况存在很大的误区,这期间如果不精心呵护自己的皮肤,可能对以后的皮肤造成很大的伤害,你能接受在生产完宝宝以后,肌肤一下苍老10岁吗?
误区1:怀孕了用不着养护皮肤,等生完孩子再说!很多女性怀孕后,就不在意对皮肤的护理和保养了,认为这个阶段吃好、喝好、睡好是最重要的,养护皮肤等生完孩子再说。那么孕妇可以用护肤品吗?专家指出,怀孕用不着养护皮肤这是一个很错误的认识。孕产阶段是女性一生中对皮肤进行呵护的最重要时刻,因为,生育对女性肌肤和头发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如果不精心呵护,对皮肤造成的直接损害相当于10-13年的自然衰老过程,而且产后肌肤自然衰老速度也比孕前加快33%-48%。
走出误区法:孕产期的5年内是女人养护肌肤最重要的时刻,在这一阶段的女性最好用专用护肤品,比其他时候更加悉心呵护皮肤。
误区2:孕期及哺乳期最好不用护肤品。很多女性觉得,怀孕后或给宝宝喂奶期间最好不使用任何护肤品,她们担心化妆品中可能中有铅、汞、砷或激素等有害物质,会对胎儿和宝宝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哺乳期能用护肤品吗?研究表明,孕期、哺乳期乃至产后5年之内的皮肤护理,对女性一生的肌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错过了最佳养护阶段,后期往往难以补救。
走出误区法:用安全性高的护肤产品。
误区3:生了宝宝后就可以用普通的护肤品了。生完宝宝后,有些妈妈发现自己的容颜衰老速度增快了,出于爱美的天性或职业要求考虑,她们开始使用护肤品,但她们往往还是习惯使用孕前常使用的普通护肤品,认为生完宝宝后和孕前一样了,没有什么区别。专家认为这些女性缺乏科学养护肌肤的知识及专业的指导。对生育后肌肤养分结构和组织结构均产生根本性变化不够了解。从而导致皮肤不能得到很好的修复。因为普通护肤品缺乏针对性,不能更好的修复生育早产的肌肤损害,所以效果不理想,使自己再一次,错过了最佳修复期。
走出误区法:针对肤质,使用专用护肤品。
小儿腹泻的认识误区
现在生活中有不少年轻爸妈,不知道该如何照顾宝宝,特别是面对小儿腹泻这种常见问题,居然还存在很多认识误区,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儿腹泻的常见误区有哪些,顺便检查自己有没有走进误区,或是为自己的将来做功课。
误区1 只要排便次数多就是腹泻
有的妈咪常在这种情况下急着服用止泻药,可这个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因为,6个月内的宝宝在生后不久,可能经常会在喂奶后就排出黄绿色稀便。每天少则4—6次,多则达到10余次,便中还有奶块或少许透明黏液。
这种情况多见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其实它是一种生理性腹泻。随着消化功能逐渐发育,多在添加离乳食品后会自然好转,而并不是患了肠炎。只要宝宝胃口正常,精神愉快,反应良好,睡眠安稳,体重也在增长,大便化验无异常,就用不着服用止泻药,以免影响正常的肠功能。
误区2 腹泻都是由细菌引起的
有的妈咪一见宝宝腹泻,马上就给喂抗菌素消炎。其实,腹泻除了细菌外,也可由病毒或霉菌引起,如宝宝所患的秋季腹泻,就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这种腹泻服用抗菌素后一点也不见效果,只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导致更为严重的腹泻。有些抗菌素甚至损伤宝宝的听神经,或导致日后个子长不高。因此,服抗菌素不见效时要马上停药,赶快去看医生。
误区3 给腹泻的宝宝吃甜食
宝宝腹泻时,妈咪往往在稀粥或米汤中加些糖,以为这样既补充热能又易消化。然而,这样只会加重腹泻。因为,腹泻使肠黏膜受损,不能将糖分解为能被肠道吸收的单糖,因而使水分从肠壁被动地进入肠道,致使肠腔水分增多,排便次数增加。
温馨提示:小儿腹泻,基本上每个宝宝都会发生,新爸新妈要正确对待,不要惊慌失措,尽量多了解宝宝腹泻病的防治及护理知识。
宝宝头发护理常见误区
剃满月头
可能很多地方都会有剃满月头的习俗,认为给宝宝满月剃头日后宝宝的头发会长得多又黑,但其实这样的做法和日后宝宝头发的生长关系并无直接关联,头发护理和内调外样才是直接关系。
洗头次数不能太多
很多爸爸妈妈会认为宝宝太小不敢给宝宝洗头怕着凉,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洗头发时脱下的头发是已经老化的头发脱落,而长期不给宝宝洗头发反而会造成感染,不卫生也会影响新发的长出。
用生姜擦头皮
很多家长因为宝宝头发少会发愁很着急,用民间小偏方,使用生姜擦拭头发头皮,以促进头发生长,但这种做法对宝宝头发生长并无益,也没有科学依据,使用不当还容易刺激宝宝头部皮肤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