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瘤的诊断步骤
疤痕瘤的诊断步骤
(1)询问病史:是鉴别瘢痕增生与瘢痕瘤,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正确判断预后转归的第一步。采取病史包括:
①病因:瘢痕形成的病因必须记录在案。其中对分类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的主要病因有:火焰烧伤、化学烧伤、热压伤、车祸伤、刀伤及其他外伤、手术、美容术等医源性损伤、预防接种、异物埋入、皮肤感染性疾病、虫咬、痤疮、以及原因不明的损害。
不同病因所造成的创面瘢痕,其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不尽相同,转归和预后也不相同,则诊断和分类也就有所不同。比如:深Ⅱ度烧伤和化学性烧伤易形成增生性瘢痕,痤疮既可形成凹陷性瘢痕,也可因反复感染造成增生性瘢痕,虫咬或不明原因形成的瘢痕很可能是瘢痕瘤。
②程度:各种病因形成的损伤程度应尽量问清楚,有可能时应索要受伤当时的病情记录。烧伤、车祸伤及刀伤是常见的病因,但损伤程度不同,可形成不同类型的瘢痕。
③时间:何时受伤,瘢痕形成后至今有多长时间。时间概念有助于分析瘢痕处于何时期,便于选择手术时机。
④治疗与否:伤初有否治疗,瘢痕形成后有否治疗,给予何治疗。就诊前的治疗情况既有助于分析判断伤情和瘢痕情况,更有助于吸取前者的经验,选择治疗方案。
⑤伤口愈合过程:受伤后的创面是自动愈合还是经换药治疗愈合,愈合过程是否顺利,伤口自受伤到愈合形成瘢痕用了多长时间,伤口愈合后有否再次出现破溃,反复破溃多少次,间隔时间,每次破溃如何愈合,持续多长时间。
伤口愈合过程顺利与否,有助于瘢痕诊断分类,预后判断。初次创面愈合时间长短也有助分析推测创面损伤的深浅程度,如创面1周内愈合,损伤可能是浅Ⅱ度烧伤、皮肤擦伤;创面2~3周内愈合,损伤可能是深Ⅱ度烧伤;创面3周以上愈合,一般是Ⅲ度烧伤,皮肤全层受损。
⑥有无并发感染:伤口有无并发感染直接影响到创面的深度,形成瘢痕的性质、类型。伤口感染后的瘢痕多为增生性瘢痕。
⑦有无痒痛症状:大部分瘢痕无痒痛症状,增生性瘢痕的增生期和疼痛性瘢痕具有痒痛症状,痒痛不一定同时存在。
⑧功能影响:瘢痕形成后是否直接影响到肢体关节活动,瘢痕所在的器官是否受累。如手背瘢痕有无造成掌指关节屈曲受限、不能握拳,口周或唇部瘢痕有无造成小口畸形、张口困难,或唇外翻、流涎等。
⑨进展及变化:自瘢痕形成至求诊时,瘢痕的颜色、厚度、硬度、大小、痛痒感觉及功能等方面有何变化。
⑩身体其他部位:了解有无瘢痕及其有关情况。避免诊断上遗漏,保证治疗方案的完整性、现实性。
⑪家族史:患者亲属中有无瘢痕或有无相似的瘢痕。
⑫治疗要求:患者对治疗要求是什么,手术效果的期望值多高,患者的求治心态是否客观、通达,求医的动机、目的等均应了解清楚并记录在案。
(2)专科检查:查体包括全身体格检查和局部瘢痕专科检查,全身检查本章不赘述,瘢痕专科检查应抓住下述要点:
①部位:瘢痕所在的部位一定要以解剖部位为准,准确记录。如“左侧上眼睑睑缘中部瘢痕”。
②数目:单个或多个瘢痕。有时一个瘢痕同时发生在相邻的几个器官,累及范围不同,累及深度也不同,这些均应详尽准确地检查并记录在案。
③形状:瘢痕形态可以是条状、圆形、卵圆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可以是扁平、凹陷或隆起增生。
④面积:瘢痕面积的大小应以平面图数据记录。以cm2计,如片状瘢痕记录:长×宽;圆形瘢痕记录:直径长。
病损的范围除以面积计算记录外,尚应注意瘢痕面积是否超过原损伤范围,超过者应考虑瘢痕瘤,这有助于瘢痕的鉴别诊断。
⑤厚度:瘢痕的厚度可以测量、检测并以cm记录下来,亦可用薄、厚、稍厚、平坦、菲薄等用语描述。
⑥硬度:瘢痕的质地可同周围皮肤或稍硬于正常皮肤;韧,硬,坚硬,要注意其韧硬度的差别。
⑦移动度:瘢痕与周边、基底组织的关系是否紧密,基底可否移动,移动度大小。这些对瘢痕的诊断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意义较大。
⑧颜色:瘢痕表面可呈鲜红、紫红、粉红、略红、深紫、褐色、瓷白、接近皮肤颜色等颜色,表面还可有毛细血管扩张。
⑨挛缩情况:瘢痕组织都具有挛缩特性,但并非都能导致挛缩畸形,挛缩畸形可以造成瘢痕自身皱缩不平,板硬,移动度差,也可以造成邻近器官牵拉变形。
⑩继发畸形:瘢痕组织除自身形态丑陋外,因其挛缩作用的持续存在,还可以造成周围器官的继发畸形。如眼睑外翻、唇外翻、颏胸粘连、爪形手等。
⑪功能障碍:有些瘢痕可以造成自身器官或关节功能活动障碍。如蹼状瘢痕和挛缩性瘢痕。
⑫并发畸形:伤口与瘢痕并发存在的畸形。如烧伤后耳、鼻、眉毛、眼睑等器官缺损。
⑬瘢痕周围侵蚀现象:在瘢痕体边缘有无向周围正常皮肤侵蚀、扩展的红色或暗红色伸延部分,有的形如蟹足。此现象是鉴定瘢痕瘤的一条重要体征。
⑭溃疡气味:不稳定性瘢痕可以出现溃疡,但若溃疡的气味呈恶臭时应高度怀疑是否存在瘢痕恶变、或皮肤其他恶性肿瘤。
(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瘢痕病理组织学是鉴别瘢痕分类诊断和鉴别瘢痕与恶性肿瘤诊断的可靠依据,其意义远大于其他检查。血清和尿中羟脯氨酸含量是观察瘢痕增生程度和动态观察的参考指标。
(4)图像记录:由于一些瘢痕呈不规则形态,准确描述很困难,故图像资料的留取更显重要。图像资料最多通过照相机摄取。摄像机、电脑摄像均有应用。
图像留取主要是手术前后或治疗前后对比,故应注意大小比例和亮度、背景的一致性。
消化道溃疡的检查
一、X线钡餐检查
是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钡气双重对比造影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溃疡的X线征象有直接和间接两种,龛影是溃疡的征象,胃溃疡多在小弯侧突出腔外,球部前后壁溃疡的龛影常呈园形密度增加的钡影,周围环绕月晕样浅影或透明区,有时可见皱襞集中征象。间接征象多系溃疡周围的炎症、痉挛或瘢痕引起,钡餐检查时可见局部变形、激惹、痉挛性切迹及局部压痛点,间接征象特异性有限,十二指肠炎或周围器官(如胆囊)炎症,也可引起上述间接征象,临床应注意鉴别。
二、内镜检查
纤维及电子胃、十二指肠镜不仅可清晰、直接观察胃、十二指肠粘膜变化及溃疡大小、形态,还可直视下刷取细胞或钳取组织作病理检查。对消化性溃疡可作出准确诊断及良性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此外,还能动态观察溃疡的活动期及愈合过程。观察药物治疗效果等。
内镜下溃疡可分为三个时期:1、活动期(ActiveStage):溃疡呈园或椭圆形凹陷,底部平整,覆白色或黄白色厚苔,边缘光整,溃疡边缘充血水肿呈红晕环绕,但粘膜平滑,炎症消退后可见周围皱襞集中。2、愈合期(Healingstage):溃疡缩小、变浅,周围充血水肿红晕消退,皱襞集中,底部渗出减少,表面为灰白薄苔。3、疤痕期(ScarringStage):底部薄白苔消失,溃疡面为疤痕愈合的红色上皮,以后可不留痕迹或遗留白色疤痕及皱襞集中示溃疡完全愈合,以上三种尚可分为A1、A2;H1、H2及S1、S2等亚型。
三、胃液分析
胃溃疡患者的胃酸分泌正常或稍低于正常,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则多增高以夜间及空腹时更明显。一般胃液分析结果不能真正反应胃粘膜泌酸能力,现多用五肽胃泌素或增大组织胺胃酸分泌试验,分别测定基础胃酸排泌量(BAO)及最大胃酸和高峰排泌量(MAO和PAO)。对下述情况有很大诊断或参考价值:① 排除胃泌素瘤所致消化性溃疡,如BAO超过15mmol/小时,MAO超过60mmol/小时,或BAO/MAO比值大于60%,提示胃泌素瘤的诊断。② 区别胃溃疡是良性或恶性,参考MAO结果,如系真性胃酸缺乏,应高度怀疑瘤性溃疡。③症状典型,MAO超过40mmol/小时,提示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
四、粪便隐血检查
溃疡活动期,粪隐血试验阳性,经积极治疗,多在1-2周内阴转。
依据本病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及节律性上腹痛等典型表现,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但消化性溃疡的确定诊断,尤其是症状不典型者,需通过钡餐X线和(或)内镜检查才能建立。
发烧的诊断步骤
1.病史与体格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认真系统地体格检查非常重要。如起病缓急,发热期限与体温的高度和变化有认为畏寒多数提示感染,然而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瘤等约2/3也有畏寒说明畏寒并非感染性疾病所特有。
但有明显寒战则常见于严重的细菌感染(肺炎双球菌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胆囊炎等)、疟疾输血或输液反应等。在结核病、伤寒立克次体病与病毒感染则少见。
一般不见于风湿热。发热同时常伴有头昏头晕、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症状,无鉴别诊断意义。但是定位的局部症状有重要参考价值。
如发热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惊厥、脑膜刺激征等则提示病变在中枢神经系统,应考虑脑炎、脑膜炎老年患者有严重感染时,常有神志变化,而体温不一定很高值得注意
询问流行病学史如发病地区、季节、年龄职业、生活习惯、旅游史与同样病者密切接触史、手术史、输血及血制品史外伤史、牛羊接触史等,在诊断上均有重要意义有时一点的发现即可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2.分析热型
临床上各种感染性疾病具有不同的热型在病程进展过程中,热型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了解热型对于诊断、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预后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按温度高低(腋窝温度)
分为低热型(<38℃)中热型(38-39)高热型(39~40℃)、超高热型(>40℃)。
(二)按体温曲线形态分型
如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双峰热消耗热、波状热、不规则热等热型的形成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大多认为热型与病变性质有关。决定病变性质的因素为内生致热原产生的速度量和释放人血的速度,这些均影响体温调定点上移的高度和速度。
疤痕瘤的特点
第一:皮肤是直接于外界环境相接触的器官,是人体第一道防线.正常皮肤能避免异物和病原体等侵入,防止机体水分丢失;能感受外界的痛,触,压等刺激;对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排泄代谢废物及在机体的免疫监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疤痕疙瘩是一种异常的,病态的皮肤组织,它丧失了皮肤的基本功能,只有及早治疗疤痕疙瘩,才能使其恢复或接近正常生理状态.所以疤痕疙瘩应该及早治疗。
第二:疤痕疙瘩轻则影响美观,重则妨碍功能,导致畸形,久之会发生病变.及早治疗疤痕疙瘩,将其危害局限于仅对体表美的轻微影响.
第三:疤痕疙瘩形成后即进入长期的,长达数十年的疤痕增生阶段,它不断侵蚀周围正常皮肤,使被侵蚀的正常皮肤形成新的疤痕,新形成的疤痕又进入增生发展阶段,逐渐向四周浸润.延误治疗将导致疤痕疙瘩不断蔓延,扩大,从而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应该及早的治疗疤痕疙瘩!
第四:疤痕疙瘩是一种特殊的皮肤肿瘤,应属良性,但因其无自愈倾向,故又具备恶性肿瘤的属性.疤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丧失了细胞间接触性抑制和密度抑制,具有恶性肿瘤细胞的属性.疤痕疙瘩经久不愈,又癌变倾向.所以说:阻止疤痕癌变的最好办法就是及早治疗疤痕疙瘩.
第五:疤痕疙瘩患者大多具有疤痕体质,这种疤痕体质是先天遗传获得.疤痕疙瘩发病呈明显的家族倾向性,这是由疤痕体质的遗传特性决定的.由于疤痕体质可以遗传,因此青年人如果不在婚前及早接受治疗,有可能将疤痕体质遗传给下一代,使他们同样蒙受疤痕疙瘩之苦.特别是已婚女性,如果不及时治疗疤痕疙瘩,消除,改善或控制疤痕体质,一旦怀孕,就丧失了治疗疤痕疙瘩的最佳时机.
疤痕瘤的病因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胶原合成代谢机能失去正常的约束控制,持续处于亢进状态,以致胶原纤维过度增生的结果,又称为结缔组织增生症,在中医上称为蟹足肿或巨痕症,表现为隆出正常皮肤,形状不一,色红质硬的良性肿块。
瘢痕疙瘩大体可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两大类。原发型瘢痕疙瘩,多在胸前或肩后,初起小红点伴痒,逐渐由小到大,由软变硬,色红或暗红,有索条状、蝴蝶状、圆形、不规则形等。继发型瘢痕疙瘩也叫增生型瘢痕疙瘩,又分为:痤疮性瘢痕疙瘩和瘢痕癌。
多因烧烫伤、创伤、痤疮、感染化脓或因采用手术、激光、冷冻、植皮、激素药物封闭后都会引起受损组织过度增生和皮下组织破坏变性,凸出皮肤,色红或暗红伴痒或刺痛,部分有明显向外延伸的毛细血管,饮酒或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后症状有加重倾向。
如何确定疤痕体质
疤痕体质者其身体任何部位损伤后,都能出现如同疤痕疙瘩样疤痕的无限增生,而疤痕疙瘩却可以出现在正常人群的某些部位,或因某些原因引起的疤痕愈合。换句话说,疤痕疙瘩是疤痕体质的一种必然表现,而出现疤痕疙瘩的不一定属于疤痕体质的人群。该类人在伤口愈合后。表面疤痕呈持续性增大,不但影响外观,而且局部疼痛、红痒,疤痕收缩还影响功能运动。
一般具有增生性疤痕和疤痕疙瘩的患者可以判定为疤痕体质;通俗地讲,就是疤痕突出皮面并较外伤后的伤口面积大者。
疤痕体质的人,发生手术、烧伤、外伤后,易形成症状明显的增生性疤痕或疤痕疙瘩。 目前医学上,只能根据个人的表现诊断疤痕体质,但无法真正通过哪一项化验指标去检验一个人是否是疤痕体质。事实上,真正疤痕体质的人很少。诊断疤痕体质是要经过判断的,治疗上也要十分慎重,有时治疗后反而失大于得。
蜂蜜去疤的使用方法
材料:适量蜂蜜、消毒液、医用棉签。
步骤:
1、先用棉签蘸取适量的消毒液,涂抹在疤痕处,进行消毒。
2、然后将蜂蜜直接均匀的涂抹在疤痕处。
脊椎血管瘤严重吗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关于动脉血管瘤是一种怎样的疾病。正常动脉壁中层富有弹力纤维,随每次心搏进行舒缩而传送血液。如果中层受损,弹力纤维断裂,代之以纤维疤痕组织,动脉壁即失去弹性,不能耐受血流冲击,动脉在病变段逐渐膨大,形成动脉瘤。主动脉血管瘤是隐形杀手,亦是身上的计时炸弹随时爆破,主动脉血管瘤一旦破裂会造成严重内出血,死亡率比较高。患有糖尿病、烟龄长、高血压的人群是主动脉血管瘤高危一族。
笔者建议:六十五岁以上的人士可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波检查,以判断是否主动脉血管瘤。那么,正常动脉壁中层富有弹力纤维,随每次心搏进行舒缩而传送血液。中层受损,弹力纤维断裂,代之以纤维疤痕组织,动脉壁即失去弹性,不能耐受血流冲击,动脉在病变段逐渐膨大,形成动脉瘤。动脉内压力升高有助于形成动脉瘤。
动脉血管瘤虽然很危险,但是,也是有治疗方案。以脑动脉血管瘤为例,治疗方法是外科开颅手术,采用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颈,使动脉瘤与血管隔绝,从而防止动脉瘤再出血,但外科开颅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无需开刀,只是从大腿根部动脉插管,先做全脑血管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明确动脉瘤的位置、形态等,再通过微导管、微导丝的帮助,在动脉瘤腔内填塞入金属弹簧圈,直至把动脉瘤腔填满,使血液不再进入瘤腔,可以有效的封堵动脉瘤、阻止动脉瘤破裂出血。
随着医用材料、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介入治疗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由于介入治疗相对于外科创伤小得多,越来越多的脑动脉瘤的病例会采用介入治疗。
疤痕的诊断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1、凹陷性疤痕主要是由于痤疮、感染、外伤、手术等原因造成的皮肤真皮层缺损。较重的痤疮后可见虫蚀 样、冰锥样凹疤,天花、水痘后可见麻坑样凹疤。
2、凸起性疤痕大多为烧烫伤、外伤、手术或反复感染后皮肤真皮层中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性病变。可见有红色隆起、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可伴有痒痛,疤痕疙瘩还可呈蟹足样向外扩张。凸起性疤痕内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并有高出正常皮肤2倍以 上的氧自由基以及增生活跃的成纤维细胞。
3、平复性疤痕是指在皮肤浅表层的一种疤痕,多因皮肤轻度擦伤或浅表(真皮浅层)烧烫伤所致。其表面粗糙或有色素变化 (如皮肤红斑、白斑或色素沉着),一般无功能障碍,但这类疤 痕很影响视觉美观。
4、自发性瘢痕疙瘩:无明显的诱因,在正常皮肤上发生或未察觉轻微擦伤引起,使皮肤出现硬结逐渐长大,边缘不规则,向外周扩展,形成蟹足状或蜈蚣状、蝴蝶状、圆状,质硬,色淡红或暗红,自觉发痒,有时伴有阵发性的剧痛或刺痛。
5、继发性瘢痕疙瘩:一般多发生于皮肤烧烫伤、感染、外伤、创伤。如:做冷冻、激光、去痣、洗眉、打耳孔、打预防针、手术植皮补皮、剖腹产等各种手术后引起的瘢痕增生,高出皮肤色红或暗红、奇痒、有刺痛感,食用辛辣食物、酒等刺激食物,症状加重。
疤痕体质有什么特征是什么
1、疤痕体质的人在肌肤收到损伤后,其表现为伤口愈合后,表面疤痕呈持续性增大,不但影响外观,而且局部疼痛、红痒。
2、疤痕体质和疤痕疙瘩是有区别的,疤痕体质者其身体任何部位损伤后,都能出现如同疤痕疙瘩样疤痕的无限增生,而疤痕疙瘩却可以出现在正常人群的某些部位,或因某些原因引起的疤痕愈合。换句话说,疤痕疙瘩是疤痕体质的一种必然表现,而出现疤痕疙瘩的不一定属于疤痕体质的人群。
3、疤痕体质的人,发生手术、烧伤、外伤后,易形成症状明显的增生性疤痕或疤痕疙瘩。目前医学上,只能根据个人的表现诊断疤痕体质,但无法真正通过哪一项化验指标去检验一个人是否是疤痕体质。事实上,真正疤痕体质的人很少。诊断疤痕体质是要经过判断的,治疗上也要十分慎重,有时治疗后反而失大于得。
4、有时候免不了要注射,开刀,这时候要先告诉医生,让医生做好手术准备,最大可能性的减少疤痕的发生率。
青光眼的诊断步骤
青光眼的诊断步骤
对可疑患者,首先应测量眼压。眼压大于3.20kPa24mmHg为病理性高眼压,但一次眼压偏高不能诊断青光眼,而一次眼压正常也不能排除青光眼。因为眼压在一日内呈周期性波动。日眼压波动大于1.07kPa8mmHg为病理性眼压。正常人双眼眼压接近,如双眼压差大于0.67kPa5mmHg也为病理性眼压。
应检查眼底,观察视盘改变,青光眼的视盘改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常表现为病理性陷凹,目前普遍采用陷凹与视盘直径的比值C/D表示陷凹大小。C/D大于0.6或双眼C/D差大于0.2为异常;视盘沿变薄,常伴有视盘沿的宽窄不均和切迹,表示视盘沿视神经纤维数量减少。
视盘血管改变,表现为视盘边缘出血,血管架空,视盘血管鼻侧移位和视网膜中央动脉搏动。此外,眼底检查可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由于它可出现在视野缺损前,被认为是青光眼早期诊断指征之一。
老年痴呆症的临床诊断思路
1、根据痴呆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明确是否为痴呆:对于既往智能正常,之后出现获得性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障碍,并有失语、失用、失认和抽象思维或判断力中至少一项障碍),妨碍患者的社会活动或日常生活,可拟诊痴呆(建议认知功能损害最好由神经心理评估客观证实)。最后还应排除意识障碍、谵妄,排除假性痴呆(抑郁等导致)以及短暂意以混乱和智能下降(药物、毒物等导致)等后方可确立诊断。
2、确定痴呆类型:病因学诊断步骤可分为几步:(1)皮质性特征还是皮质下特征;(2)有无多发性缺血发作特征;(3)有无运动障碍;(4)有无明显的情感障碍;(5)有无脑积水。根据上述痴呆诊断步骤,可确定大多数痴呆患者的病因。
3、依据临床表现、日常能力受损情况、认知坪估等确定痴呆的严重程度。常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或总体衰退量表(CDS)做出严重程度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