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具体是什么

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具体是什么

(一)治疗前应进行HCV RNA基因分型(1型和非1型)和血中HCV RNA定量,以决定抗病毒治疗的疗程和利巴韦林的剂量。

(1)HCV RNA基因为1型,或(和)HCV RNA定量≥2×106拷贝/ml者,可选用下列方案之一:

1.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PEG-IFNα-2a 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1000mg/d,至12周时检测HCV RNA:(1)如HCV RNA下降幅度<2个对数级,则考虑停药;(2)如HCV RNA定性检测为阴转,或低于定量法的最低检测限,继续治疗至48周;(3)如HCV RNA未转阴,但下降≥2个对数级,则继续治疗到24周。如24周时HCVRNA转阴,可继续治疗到48周;如果24周时仍未转阴,则停药观察。

2.普通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IFNα3MU~5MU,隔日1次肌肉或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1000mg/d,建议治疗48周。

3.不能耐受利巴韦林不良反应者治疗方案:可单用普通IFNα、复合IFN或PEG—IFN,方法同上。

(2)HCV RNA基因为非1型,或(和)HCV RNA定量<2×106拷贝/ml者,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案之一:

1.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PEG-IFNα-2a 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应用利巴韦林800mg/d,治疗24周。

2.普通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IFNα3MU每周3次肌肉或皮下注射,联合应用利巴韦林800~1000mg/d,治疗24~48周。

3.不能耐受利巴韦林不良反应者治疗方案:可单用普通IFNα或PEG-IFNα。

注:(1)国外文献报道,PEG-IFNα-2b (1.0~1.5μg/kg)与PEG-IFNα-2a (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利巴韦林口服48周,两法治疗丙型肝炎的SVR率相似,前者在我国也即将被批准上市;(2)在采用普通IFNα治疗时,有人采用所谓“诱导疗

法”,即每天肌肉注射IFNα3MU~5MU,连续15~30d,然后改为每周3次。国外研究表明,患者对这一方案的耐受性降低,且能否提高疗效尚不肯定;(3)利巴韦林用量参考:体重>85kg者,1200mg/d;65~85kg者1000mg/d;<65kg者,800mg>10.6mg/kg体重。

(3)对于治疗后复发或无应答患者的治疗

对于初次单用IFNα治疗后复发的患者,采用PEG-IFNα-2a或普通IFNα联合利巴韦林再次治疗,可获得较高SVR率(47%,60%);对于初次单用IFNα无应答的患者,采用普通IFNα或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再次治疗,其SVR率较低(分别为12%~15%和34%~40%)。对于初次应用普通IFNα和利巴韦林联合疗法无应答或复发的患者,可试用PEG-IFN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

(二).抗病毒治疗应答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1)抗病毒治疗应答的类型

依据所观察的指标不同,可分为生化学应答、病毒学应答及组织学应答。

1.生化学应答:ALT和AST恢复正常。

2.病毒学应答:(1)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指治疗12周时血清HCV RNA定性检测阴性(或定量检测小于最低检测限),或定量检测降低2个对数级(Log)以上。有早期EVR者易获得SVR,无EVR者不易获得SVR,因此EVR可作为预测SVR的指标。(2)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即治疗结束时定性检测HCV RNA为阴性(或定量检测小于最低检测限);(3) SVR:即治疗结束至少随访24周时,定性检测HCV RNA阴性(或定量检测小于最低检测限);(4)无应答(NR):指从未获得EVR、ETVR及SVR者。(5)复发(relapse):指治疗结束时为定性检测HCV RNA为阴性(或定量检测小于最低检测限),但停药后HCV RNA又变为阳性;(6)治疗中反弹(breakthrough):治疗期间曾有HCV RNA载量降低或阴转,但尚未停药即出现HCV RNA载量上升或阳转。

3.组织学应答:是指肝组织病理学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的改善情况,可采用国内外通用的肝组织分级(炎症坏死程度)、分期(纤维化程度)或半定量计分系统来评价。

(2)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影响因素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应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有利于取得SVR:(1) HCV基因型2、3型;(2)病毒水平<2×106拷贝/ml;(3)年龄<40岁;(4)女性;(5)感染hcv时间短;(6)肝脏纤维化程度轻;(7)对治疗的依从性好;(8)无明显肥胖者;(9)无合并hbv及hiv感染者;(10)治疗方法:以peg-ifnα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为最佳。

丙肝治疗要多久

丙肝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疗程应因人而异,对早期慢性丙肝病毒学应答者疗程可以在6~12个月,而慢性丙肝病毒学应答者出现较晚的患者疗程应为12~18个月;对基因I型的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疗程需要12个月,对其他基因型的丙肝病毒感染者应该至少6个月,我国的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80%为基因I型,所以我国的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疗程最好12个月。

对于丙肝,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是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普通干扰素虽然早期治疗反应也可以很好,但疗程结束停药后容易复发,所以对于丙肝,强烈推荐长效干扰素治疗。一般的疗程为一年,多数患者可以耐受其副作用,如果反应过大,可以暂时停药或延长用药间隔时间,但属不得已而为之,对治疗肯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尽量避免。

无论是急性丙型肝炎,还是慢性丙型肝炎,标准治疗方案都是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2a或alfa-2b)联合利巴韦林。使丙肝的治好比例提高于近20个百分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最有效治疗丙型肝炎的方案。聚乙二醇干扰素alfa由于一周一次给药,给药次数大大减少,方便了病人用药,相对于普通干扰素的一周三次或隔日一次,聚乙二醇干扰素又称为长效干扰素。

关注发病率陡升的丙肝

丙肝在我国已呈中等流行,抗体阳性率约为3.2%。由于丙肝缺乏有效的预防性疫苗,今后有可能成为威胁大家健康的主要肝脏疾病。

丙肝病毒(HCV)感染危害性不容忽视,全球发病率约为3% (1.7 亿人)。

60%~85%的丙肝患者病程会呈慢性化,罹患肝硬化的危险性在感染后20年内达10%,在感染后30年内达20%。肝硬化患者中有一部分发展为肝癌。

丙肝漏诊率约52%

在美国,大概只有5%的丙肝患者被确认;在英国,每8名丙肝患者只有1名被诊断;在我国,丙肝漏诊率约52%。丙肝的传播方式有:混用注射器、职业暴露、透析、家庭成员间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而未知形式的丙肝传播方式占 20%~40%,如医源性感染(牙科器械、内窥镜、介入性操作、外科手术)、不洁注射、某些生活习惯(文身、美容、美甲、修脚等)。需要指出的是,接吻、拥抱、打喷嚏、咳嗽、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播HCV。

确诊要做哪些检查

应查丙肝抗体(抗-HCV)、丙肝基因(HCV-RNA)和丙肝基因分型,还可以做B超检查和肝穿刺活检。

慢性丙肝的诊断标准是:丙肝抗体、丙肝基因均为阳性,阳性指标持续6个月以上即可确诊。

单纯丙肝抗体阳性有两种可能:感染过丙肝,现已痊愈;慢性丙肝,病毒处于低水平复制期,尚不能检测到,因此需要定期随访或进行肝脏穿刺活检。

对抗体阳性者需要通过基因检测HCV-RNA定性试验确诊,准确性很高(98%以上),只要一次病毒定性检测阳性即可确诊HCV感染。但一次检测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CV感染,应重复检查。

对丙肝患者还要做基因分型,目的是指导判定治疗的难易程度以及制订抗病毒治疗的个体化方案。中国患者基因1型多见,为丙肝中比较难治的一型,也是预后比较差的一型。基因1型的患者要进行加强治疗,治疗时间相对也会比较长。

肝功能正常也要抗病毒治疗

无论肝功能是否正常,所有慢性丙肝患者均需接受抗病毒治疗。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清除病毒、延缓肝脏病变的进展、降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风险。

丙肝病毒本身也可以造成对肝细胞的损害,只要病毒存在,这种损害就存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肝功能正常患者的肝脏病变也会有进展,同样会发生肝硬化。

丙肝的治疗

1、急性丙肝的治疗

适当的休息、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及保肝药的合理使用,是所有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共同疗法。至于急性丙肝要不要及早使用抗病毒的干扰素治疗,目前专家们仍持不同意见。有的主张应早期应用干扰素消除丙肝病毒,防止其转为慢性肝炎;也有人认为丙肝也有自愈倾向,干扰素不仅价格昂贵,部分病人还会产生副作用,再说也未必能完全防止慢性化,故急性期不主张应用。

因此对于急性丙肝患者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比较理想的方法,急性丙肝患者常伴有转氨酶持续升高等肝功能异常的情况,故可采用西药快速降酶、中药复方茵黄颗粒进行舒肝利胆退黄、改善症状,抗病毒可选用中成药丙肝康颗粒。

2、 慢性丙肝的治疗

(1)抗病毒治疗

目前西医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是干扰素,干扰素见效较快,但容易造成病毒变异,而且副作用比较大,一旦出现贯寒、发热、类感冒反应及眩晕、脱发,甚至末梢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应立即停药。针对西药干扰素副作用大的问题,可以考虑中医中药治疗,如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制的丙肝康颗粒,是国内首个抗丙肝病毒的中药制剂,临床上可以替代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副作用小,效果稳定,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不易反复。

(2)改善肝功能治疗

慢性丙肝患者可能会伴有肝功能异常。

3、 重型肝炎治疗

丙肝病毒(HCV)若与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特别是乙肝病毒(HBV)混合感染,极容易引起重症肝炎。

一般丙肝分几种

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C,HC),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途径,少数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途径所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对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因为急性期的疗效好。其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治疗当属抗病毒治疗。

疾病分类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按病原学分类,目前已确定的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通过实验诊断排除上述类型肝炎着称为非甲—戊型肝炎。最近发现的庚型肝炎病毒和输血传播病毒是否引起肝炎未有定论。甲型和戊型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多表现为急性感染;乙型、丙型、丁性大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目前对病毒性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甲型和乙型可通过疫苗预防,丙型、丁型尚无疫苗。

丙肝怎么治疗

1、儿童和老年人:有关儿童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经验尚不充分。65岁或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原则上也应进行抗病毒治疗,但一般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对药物的耐受性、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及患者的意愿等因素全面衡量,以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

2、酗酒:慢性酒精中毒可能促进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加剧肝损害。从而加速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的进程。由于酗酒患者对于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耐受性和疗效均较低,因此,治疗丙型肝炎必须同时戒酒及戒毒。

3、合并乙肝病毒(HBV)或艾滋病毒(HIV)感染者:合并乙肝感染会加速慢性丙肝向肝硬化或肝细胞癌的进展。对于丙肝病毒RNA阳性而乙肝病毒DNA阴性者,先给予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于两种病毒均呈活动性复制者,建议对此类患者的治疗进行深入研究,以确定好的治疗方案。

4、慢性肾功能衰竭:对于慢性丙型肝炎伴有肾功能衰竭且未接受透析者,不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丙肝窗口期是多久

丙肝感染的初期一般都是急性丙肝期,是治疗丙肝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不易被发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治疗的最佳时期,急性丙肝就会发展成为慢性丙肝,慢性丙肝的危害非常大,极容易转化为肝硬化、肝癌,但是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一旦有症状出现一般都预示着肝硬化的到来,因此无症状丙肝也是必须治疗的。

对于丙肝,至今还没有找到可以检测到丙肝抗原的方法,所以不能像检测乙肝病毒的抗原那样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丙肝病毒,而只能依赖对丙肝病毒抗体的检测。但是“窗口期”的存在,意味着即使第一次丙肝抗体 检查结果为阴性,仍然不能排除没有感染丙肝病毒。必须在过了“窗口期”之后,再做一次丙肝抗体检查才能 确认,丙肝的窗口期为3-6个月。 丙肝“窗口期”丙肝抗体结果为阴性,容易漏诊丙肝主要危害就是导致肝硬化及肝癌,丙肝在潜伏期没有异常反应,让人很难发觉,丙肝的发病率是最高的,在肝癌患者中有15%至80%查出是丙肝病毒呈阳性。

在人体感染病毒后但尚未产生抗体前的一段时间会有一个 窗口期,在“窗口期”,即使病人已感染了病毒,但由于针对病毒的抗体并不稳定,所以检查抗病毒的抗体的结果却是阴性,容易造成漏诊。

丙肝病毒属于RNA病毒,非常容易变异。必须在过了“窗口期”之后,丙肝的窗口期为3-6个月,再做一次丙肝抗体检查才能确认。

有的朋友其实已经患上丙肝但是在窗口期容易被忽视,所以建议大家在过了窗口期之后再去医院做一次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只要丙肝的治疗时期把握的好,就有治愈的可能,建议大家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做到及时预防。

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能治愈吗

慢性病毒性肝炎最常见于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这两个病的病程都比较长,治疗比较复杂,有的病甚至终身携带,它们的治疗方案其实关键都是及时开始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像乙肝它的抗病毒治疗,主要是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而丙肝的抗病毒治疗,也可以用干扰素,还可以用直接抗丙肝病毒的药物,两个病的治疗都是要及时、规范、足疗程的抗病毒治疗。

相关推荐

丙肝症状

丙型肝炎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和丙肝肝硬化,症状不尽相同。 1、急性丙型肝炎 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50%可自发性清除HCV。 2、慢性丙型肝炎 症状较轻,表现

喝酒会影响丙肝抗体检查吗

丙肝抗体人体感染了丙肝病毒,免疫系统攻击丙肝病毒产生的物质,喝酒并不会产生丙肝病毒,所以丙肝抗体阳性不喝酒导致的,所以喝酒不会影响丙肝抗体检验结果,但如果喝酒后检查肝功能可能会造成转氨酶升高,丙肝抗体检查主要为了检测人体中否存在病毒,而喝酒只会影响人体的血液浓度,所以需要人们对此了解。 丙肝抗体检查的目的在于筛选感染丙肝病毒的人群,主要检测血液中否存在丙肝抗体,检查前喝酒只会影响血液的浓度,影响肝功能等检查的结果,但不会改变血液中否存在丙肝病毒,确定体内存在丙肝抗体后,应当立即进行HCV R

喝酒会影响丙肝抗体检查吗

我们大家都知道,喝酒会严重损害肝脏的,所以很多朋友认为,做肝脏检查前喝酒也会影响肝脏检查数据结果,那么丙肝抗体检测否也会受到饮酒去影响呢?小编提醒大家:丙肝抗体免疫系统攻击丙肝病毒引起的,而不因为肝损害造成的。 丙肝抗体人体感染了丙肝病毒,免疫系统攻击丙肝病毒产生的物质,喝酒并不会产生丙肝病毒,所以丙肝抗体阳性不喝酒导致的,所以喝酒不会影响丙肝抗体检验结果,但如果喝酒后检查肝功能可能会造成转氨酶升高,丙肝抗体检查主要为了检测人体中否存在病毒,而喝酒只会影响人体的血液浓度,所以需要人们对此

丙肝的治疗方案

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对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因为急性期的疗效好。其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治疗当属抗病毒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也只有干扰素,同样应该早期治疗。临床上倾向联合用药。例如,干扰素加胸腺肽或干扰素加病毒唑片。 病毒性肝炎目前还缺乏可靠的特效治疗方法。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病原、不同临床类型及组织学损害区别对待。各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均以足够的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和

肝病患者应该怎样治疗

一、把握好乙肝治疗的时机关键: 在具体的乙肝治疗时,乙肝治疗如何把握时机关键.乙肝治疗时机:在转氨酶超过正常的两倍时,表明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开始了与乙肝病毒的排除反应,同时肝细胞表现为炎症性损伤,此时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人体免疫系统配合抗病毒药物一起对抗乙肝病毒,才能取得较满意的抗病毒效果.在无法确定否要抗病毒治疗时,建议做个肝穿刺,就能够确定有没有必要乙肝抗病毒治疗了. 二、选对乙肝治疗方案: 目前认为对慢性乙肝应采取综合治疗: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如何有效的进行

急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的区别

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主要区别在于病情非。急性肝炎指由于感染肝炎病毒引起肝脏病变,一般病程不超过6个月。慢性肝炎多由急性乙肝,急性丙肝病程超过半年演变而成。另外,慢性肝炎还包括了那些不病毒原因引起,但临床表现为慢性肝炎患者,包括脂肪肝患者、药物性肝炎患者等。 1、急性肝炎 ①因急性肝炎一般为自限性,大多可完全康复,所以一般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②适当休息:症状明显或病情较重如有黄疸者应强调卧床休息,卧床可增加肝流量,有助恢复。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劳。 ③合理饮食:予清淡易消化食物,适

丙肝可以治愈吗

专家介绍说,急性丙型肝炎固然有局部患者可以自愈,但对全部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给与积极医治,由于急性期的疗效好。其医治可依据患者的具体事情状况施行合适歇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它定量症医治,那里面最主要的医治当属抗病毒医治。同时需求合适的歇息和合理的吃喝。 针对“丙肝可以进行治愈吗”这一问题,专家介绍说,治疗丙肝,首先应该戒酒,还应防止接触有害的化学事物,吃喝中应当少食脂肪和糖类,少吃辛辣油腻食品,维持吃喝清淡,不要熬夜,注意歇息。维持心绪舒服畅快、建立打败恶疾信心,合适体育运动磨练,加强健康水平。 为了

我们对丙肝的认识有哪些误区

一、误认为丙肝无法康复。乙肝至今尚无法根治,丙肝则不同,如果能早发现,早日到正规肝病医院进行治疗,70%的患者可以彻底康复。 二、很多人以为丙肝像乙肝一样,感染后如果没有症状就病毒健康携带者,不需要进行治疗。正因为丙肝具有隐匿性,丙肝不存在病毒健康携带者,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减轻病毒对细胞的破坏。 三、误以为只要转氨酶恢复正常,就无须继续治疗。转氨酶恢复正常并不表明体内的丙肝病毒已经彻底清除,一定要继续坚持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一般来说,1型丙肝患者至少需要治疗1年;2型、3型丙肝患者至少需要治疗半年。

得了丙型肝炎该怎么治疗

丙肝的隐匿性很高,对患者的健康生命危害极大。那么丙肝如何治疗,否可以治愈呢?急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效果好,90%患者可获得完全应答而彻底痊愈;慢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乙型肝炎为轻,经标准抗病毒方案治疗,有机会清除病毒获得痊愈。部分患者感染20-30年后可出现肝硬化或肝癌。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丙肝如何治疗。 丙肝如何治疗?联合治疗,标本兼治丙肝治疗的根本目的彻底清除体内的丙肝病毒,目前尚难以达到此目的,但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和减轻肝脏损害,尽量避免发展为肝硬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可能实现的目标

丙肝悄然增长

人们都知道病从口入,但实际上“病从血入”的危害也很严重。丙型肝炎就主要通过输血或使用血制品引起的感染。据不完全统计,丙肝病毒感染者全世界约有1.7~2亿, 我国约有3700万。由于我国目前在献血人员筛查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种医源性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不断出现。所以,如何防治丙肝病毒感染至今仍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 丙肝主要经血传播,输新鲜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浓缩液、白蛋白血制品等都可能引起丙肝。而且,受血次数越多,感染率越高;丙肝病人的精液、阴道分泌物中丙肝病毒的核糖核酸(HCV RNA)可能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