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丙型肝炎该怎么治疗
得了丙型肝炎该怎么治疗
丙肝的隐匿性很高,对患者的健康生命危害极大。那么丙肝如何治疗,是否可以治愈呢?急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效果好,90%患者可获得完全应答而彻底痊愈;慢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乙型肝炎为轻,经标准抗病毒方案治疗,有机会清除病毒获得痊愈。部分患者感染20-30年后可出现肝硬化或肝癌。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丙肝如何治疗。
丙肝如何治疗?联合治疗,标本兼治丙肝治疗的根本目的是彻底清除体内的丙肝病毒,目前尚难以达到此目的,但是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和减轻肝脏损害,尽量避免发展为肝硬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有可能实现的目标。
知情透明,医患配合治疗丙肝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治疗的整个过程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患者对于治疗必须认同和知情,医生必须向患者讲解本病的自然过程及治疗的必要性,抗病毒治疗的目的。
丙肝如何治疗?注意生活点滴,科学配合治疗。丙肝患者存在铁排泄障碍,体内蓄积过多的铁对身体有害,并且抵抗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因此,丙肝患者要限制含铁高的食物。
中西合璧,发挥优势中药制剂在保肝护肝、恢复肝功方面具有独特疗效。
知道了丙肝如何治疗,还要付诸行动才有效。丙肝只要早发现并进行及时、正确、合理的治疗,丙肝患者是完全有可能被治愈的。因此当发现自己有丙肝的症状时应及早的就医进行检查。
丙肝抗体没有保护作用
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初期,患者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在2个月左右的潜伏期后,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病人会出现食欲差、疲倦、黄疸等症状;而大部分的患者却没有任何感觉。而且,感染后大约要经过二十年左右才会出现肝硬化。因此,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感染。
因此,要想知道自己有没有感染上,最重要的办法是查看血液中是否有病毒。病人在急性感染后的数天内,血清中会出现病毒rna,并且在产生抗体前一直会存在几个月,所以通过检查病毒抗原或病毒rna可以帮助早期诊断。
但是,目前用的试剂是利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所产生的病毒蛋白做成的,所以,并不能直接检查。而且,由于血液中的丙型肝炎数量相当少,有时甚至测不出。这并不表示没有丙型肝炎了,只是代表病毒当时的活性很低。
病毒在体内悄悄地“躲藏”7-8个星期之后,这时,在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丙型肝炎病毒的相关抗体。但是,这种抗体并不具有中和或者消除入侵病毒的作用,也就是说,这种抗体是没有保护作用的,这是和乙型肝炎不同的地方。因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并不表示不会再得丙型肝炎,只是代表病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丙型而已
丙型肝炎的常见认识误区
1.丙型肝炎,肝脏的隐匿杀手:
感染HCV后,病人一般不会出现任何症状。而且慢性化程度非常高,只有不到20%的病人可以自发清除病毒。如不治疗,大多数病人体内将终生存在HCV。
慢性丙型肝炎会悄无声息的缓慢进展,约10-20%的病人在20年内出现肝硬化。一旦进展为肝硬化,病人的5年生存率就会下降为50%,也就是说,每5年就会有一半病人因为丙肝肝硬化死去。而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癌年发生率也高达1-4%,也就是说每100名丙肝肝硬化患者中每年将会有1-4人出现肝癌。
丙肝病人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经进展为肝硬化甚至出现肝癌了。因此,同其他原因的肝炎相比,丙型肝炎决不能单靠症状来发现,而是更应强调早期筛查。
2.哪些人需要筛查丙型肝炎:
丙肝主要通过输血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HCV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成为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其中以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最为常见。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血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如针灸)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 潜在的传播方式。与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感染HCV的母亲也可以在分娩时传染新生儿。
3.聚乙二醇干扰素在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中的地位:
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于2011 年应用于临床实践之前,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是全球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标准方案,这种治疗方案能治愈50-60%以上的丙肝病人。在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丙型肝炎筛查、关怀和治疗指南》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丙型肝炎指南的推荐意见中,PEGIFN 仍是成本效益显着的治疗方案。
4.新药使丙肝成为“可以治愈的疾病”:
欧美国家新近上市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 通过直接抑制HCV的蛋白酶、RNA聚合酶或病毒的其他位点而发挥很强的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治愈率提高到95%以上,使得丙型肝炎真正成为一种可以根治的疾病。而且这类新药副作用极小,也可以用于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目前,这类新型抗HCV药物已在我国开展Ⅲ期临床试验,正式上市也指日可待。
5.肝功正常的丙肝病人也需要治疗:
正因为丙型肝炎已经成为可以治愈的疾病,因此在治疗人群的选择方面更为广泛,只要丙肝病毒核酸(HCV RNA)检测阳性就需要积极治疗。而不像乙型肝炎那样,对于肝功正常的所谓 “健康”携带者不需要立即治疗。
丙肝治疗有方法
1、儿童和老年人
有关儿童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经验尚不充分。65岁或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原则上也应进行抗病毒治疗,但一般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对药物的耐受性、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及患者的意愿等因素全面衡量,以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
2、酗酒者
慢性酒精中毒可能促进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加剧肝损害。从而加速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的进程。由于酗酒患者对于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耐受性和疗效均较低,因此,治疗丙型肝炎必须同时戒酒及戒毒。
3、合并乙肝病毒HBV或艾滋病毒HIV感染者
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进展。对于丙型肝炎病毒核酸阳性和阴性的乙肝病毒核酸是首次给予抗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治疗;对2种病毒表现出积极的复制,它是建议治疗这种患者进行深入研究,以确定治疗方案。
4、慢性肾功能衰竭
对于慢性丙型肝炎伴有肾功能衰竭且未接受透析者,不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急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抗病毒作用好,90%患者可获得彻底应对而彻底恢复;缓慢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乙型肝炎为轻,经标准抗病毒方案治疗,有机遇根除病毒获得恢复。有些患者感染20-30年后可出现肝硬化或肝癌。丙型肝炎的饮食无特殊要求,急性期清谈饮食,缓慢肝炎饮食养分均衡即可。
丙型肝炎传播途径是什么
一旦患上丙型肝炎,人体的麻烦就随其而至,给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会严重困扰着患者的身体健康,那么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呢?
一、丙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
1、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丙型肝炎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丙型肝炎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丙型肝炎,因此,无法完全筛出丙型肝炎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丙型肝炎。
2、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丙型肝炎传播途径,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丙型肝炎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丙型肝炎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丙型肝炎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二、性传播
与丙肝感染者性生活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丙型肝炎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丙型肝炎的危险性更高。
三、母婴传播
抗-丙型肝炎阳性母亲将丙肝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丙肝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部分丙型肝炎传播途径不明: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丙型肝炎。
看了上述总结,大家对丙型肝炎传播途径有所了解了吧?不过,在这里还是建议丙型肝炎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摆脱丙型肝炎的困扰。
丙肝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丙型肝炎?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途径,少数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途径所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及医源性手术注射传播等。
丙型肝炎在诊断上,需要注意的是: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不一定就患丙型肝炎,因为丙型肝炎也存在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他们一般没有明显的肝脏损害。诊断丙型肝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是否为阳性,二是有无肝脏损害及损害的严重程度。假如只有丙肝病毒指标阳性,而未发现任何肝脏功能损害的证据,尤其是肝活检组织病理无明显肝细胞破坏时,则诊断为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
丙肝,在病情的转化上,丙肝更容易慢性化,也就是容易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因此对丙肝的治疗亦是不可懈怠大意的,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对预后是很有意义的。
丙肝,在预防上,应该加强预防意识,尤其是对献血人员应该衍射筛选,凡血中抗-HCV阳性或HCV-RNA阳性均不能献血。对于已经感染丙肝病毒者来说,就需要积极进行治疗,以防恶化。
丙肝疾病概述
丙肝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丙肝分布较广,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
在预防丙肝的措施上,筛选献血员是重要一环,凡血中抗-HCV阳性或HCVRNA阳性均不能作为献血员。
临床表现:急性丙型肝炎消化道症状轻,发生黄疸型的比例低,ALT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急性乙型肝炎。
检查:丙型肝炎病毒指标包括抗HCV及HCVRNA。
治疗: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对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因为急性期的疗效好。其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治疗当属抗病毒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也只有干扰素,同样应该早期治疗。临床上倾向联合用药。例如,干扰素加胸腺肽或干扰素加病毒唑片。
丙肝的癌症前兆你有吗
1)感觉身体无力,并且极易疲倦且会持续出现,即使经过充分的休息也是不能缓解,这是常见的丙肝的早期症状。
2)其他症状:右上1/4腹部感觉到不舒适(在右侧肋缘以下位置),疲劳、反胃、恶心及呕吐,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肌肉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睡眠不好,感觉消沉、头脑不爽,以及短期的记忆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和长时间的从事同一工作困难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丙肝的早期症状。
丙型肝炎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肝病,因此,了解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有助于大家对丙型肝炎的认识与治疗。现小编将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罗列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1)丙型肝炎起病较甲型、戊型肝炎隐匿,HCVRNA阳性和/或丙氨酸转氨酶(ALT)持续增高者,是慢性化的特征。慢性化比例为30%~70%,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高于乙肝感染。由丙型肝炎到肝细胞癌一般需20年以上。
2)30~39岁为丙型肝炎的高发病年龄。
3)ALT峰值较甲型和乙型肝炎患者低,有三中类型:单相型、多峰型和双相型。单相型呈一过性升高,是急性自限制HCV感染,预后良好。多峰型是向慢性肝炎进展的表现。双相型是在并称初期ALT下降后又上升,病情加重,常伴黄疸。
4)丙型肝炎潜伏期为2~16周。输Ⅷ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7~33天,平均19天。
5)丙型肝炎常见单项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且长期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
6)短潜伏期丙型肝炎,病情较重,症状突出,常有黄疸,但较少发展为慢性化。长期潜伏期和轻型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化。长潜伏期和轻型或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成慢性。
7)虽然一般丙型肝炎经过较轻,但亦可见急性丙型肝炎爆发型与亚急性经过,或慢性迟发性肝功能衰竭等严重表现,而丙型肝炎爆发时与乙型肝炎不同,HCV仍处于高度复制状态。
如何治丙肝
1、急性丙型肝炎:淤胆型肝炎的治疗基本上同甲型肝炎。由于急性丙型肝炎易转为慢性,因此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2、慢性丙型肝炎:在综合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清除肝炎病毒。儿童期的慢性丙型肝炎如得不到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能会恶化成肝硬化或肝癌,严重威胁身体健康。
抗病毒治疗:在目前还缺乏理想的能彻底清除肝炎病毒的药物的情况下,干扰素α(IFN-α)的应用于已经使一部分慢性肝炎病情缓解,甚至痊愈。
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HCV基因组变异很大,宿主感染HCV后很难产生持久的保护性免疫,急性丙型肝炎的自限性约为50%,HCV感染后的慢性化几率高达40%-60%。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在组织中见到碎屑状坏死与桥接样坏死,则在平均50个月后约有50%发生肝硬化。丙型肝炎肝硬化后最终约1%将发生肝细胞肝癌(HCC),重症丙型肝炎的生存率约46.2%,所以抗病毒治疗是必需的。
丙肝严重吗
丙肝是通过血液传播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造成的严重肝脏疾病。丙型肝炎病毒对肝脏的破坏是持续的,隐匿的,不可逆转的,超过80%的感染者将发展成慢性肝炎,更为严重的是,丙型肝炎最终将发展成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的比例也远远高于其他肝炎。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150天,其症状是疲劳、出现黄疸,有10%—20%的患者会得肝硬化,1%—5%的人在二三十年后将转为肝癌,同时丙肝病毒还会加重其他肝炎患者的病情。由于至今没有研制出丙型肝炎的疫苗,使得丙型肝炎的危害,从某种意义上说比乙肝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