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脑病有哪些后遗症 如何护理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有哪些后遗症 如何护理胆红素脑病
1.密切观察婴儿的全身情况,防止核黄疸的发生。
2.注意保持婴儿的皮肤的清洁,尤其是口腔、会阴部。
3.防止呕吐物吸人致吸人性肺炎的发生。
4.患儿病愈后,应避免与氧化剂或蚕豆接触。以免再次发生溶血。
5.患儿应卧床休息,哺乳母亲多食用果汁类食品,如西瓜、番茄等。
6.患儿有条件情况下应住单人病室,尽量减少与其他人接触。室内、外空气保持流通,阳光充足,保持安静。
核黄疸的简介
胆红素脑病是由于血中胆红素增高,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后者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大脑基底节、视丘下核、苍白球等部位引起病变,血清胆红素〉342umol/L(20mg/dl)就有发生核黄疸的危险。主要表现为重度黄疸肌张力过低或过高,嗜睡、拒奶、强直、角弓反张、惊厥等。本病多由于新生儿溶血病所致(母婴血型不合最多,G-6PD缺陷次之),黄疸、贫血程度严重者易并发胆红素脑病,如已出现胆红素脑病,则治疗效果欠佳,后果严重,容易遗留智力低下、手足徐动、听觉障碍、抽搐等后遗症。因此本病预防是关键。发现新生儿黄疸,应及早到医院诊治可预防本病发生。
胆红素脑病
(一)血脑屏障的完整性血脑屏障正常时,可限制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当新生儿窒息、缺氧、感染、酸中毒、饥饿、低血糖、早产及应用某些药物时,可使血脑屏障开放或通透性增加,非结合胆红素得以进入脑组织而发生胆红素脑病。(二)血中游离胆红素的浓度游离胆红素是指尚未与白蛋白联结的、呈游离状态的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浓度越高,游离胆红素越多,超过一定限量(307.8~342.0μmol/L被视为“临界浓度”,早产儿更低),即可退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另方面,当血浆白蛋白含量过低、酸中毒时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量减少、以及存在与胆红素竞争夺取白蛋白上联结位点的物质(如脂肪酸、水杨酸盐、磺胺类、新型青霉素Ⅱ和先锋霉素等药物)时,均可使血中游离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发生胆红素脑病。
临床表现编辑本病临床分4期,第1~3期出现在新生儿早期,第4期在新生儿期以后出现。(一)警告期表现为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和肌张力减退。大多数黄疸突然明显加深。历时12~24小时。(二)痉挛期轻者仅两眼凝视,阵发性肌张力增高;重者两手握拳、前臂内旋,角弓反张、有时尖声哭叫。持续约12~24小时。(三)恢复期大都于第1周末,首先吸吮力和对外界的反应逐渐恢复,继而痉挛逐渐减轻、消失。历时2周左右。(四)后遗症期常出现于生后2个月或更晚。表现为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耳聋、智力障碍或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
胆红素脑病的发病早期,感觉孩子没精神,吃奶时吸吮无力,各方面反射减弱,肌张力低下,可能会出现呕吐和尖叫,此时家长需要警惕,孩子的胆红素已经高度增加并且已经出现了损伤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会维持12—24小时。
在胆红素脑病发病的症状明显齐,孩子会出现明显的抽搐和角弓反张,严重的会全身肌张力增高,上肢伸直内旋,更有甚者会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持续时间约为12—48小时。
在这一时期孩子的角弓反张逐渐消失,吃奶的吸吮反应也会慢慢好转,肌肉力量也慢慢恢复,总之在两周以内孩子的一切情况都往好的方向发展。慢性胆红素脑病和急性胆红素脑病相比较多了一个后遗症的表现,发生胆红素的孩子在经过了前面三个急性期表现后,会出现第四期,一般称之为后遗症期。
新生儿黄疸高峰期是什么时候 新生儿黄疸有什么危害
1.生理性黄疸多数不要紧,由于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一般不超过12.9mg/dl的正常水平,所以多数没有影响。
2.胆红素脑病:如果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宝宝血液中的总胆红素就可能异常增高,远远超过正常范围,当浓度超过340μmol/L时,就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
3.神经系统后遗症:当新生儿黄疸出现胆红素脑病时,间接胆红素会破坏脑细胞,即使宝宝生命保住了,也会出现智力低下、永久性听力损伤、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4.危及生命:新生儿黄疸发生胆红素脑病后,会开始出现嗜睡、肌张力减退、吸奶无力、呛奶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很可能就会死于呼吸衰竭。
宝宝黄疸入脑症状
新生儿黄疸如果是已经入脑了,那说明可能就是产生了胆红素脑病,典型的急性胆红素脑病经历三个临床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生后前几天反应略低下,嗜睡,轻度的肌张力减低,活动减少,吸吮弱,轻微的高调哭声,此阶段胆红素水平若能迅速下降,是可逆的。
第二阶段表现为易激惹,哭声高调,拒乳,呼吸暂停,呼吸不规则,呼吸困难,嗜睡和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增高可表现为角弓反张,会有抽搐或者是有发热的现象,重症者可以出现深度的昏迷,甚至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此阶段出现以后可发展为慢性胆红素脑病。
第三个阶段通常在一周以后,肌张力增高而消失,转为肌张力减低,随即吸吮力和对外界的反应逐渐恢复,继而呼吸好转,一到两周后急性期症状可完全的消失。
急性胆红素脑病到慢性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的后遗症期,有一个演变过程,慢性胆红素脑病的典型表现是通常在一岁前,婴儿喂养困难,进而高调的哭声和肌张力减低,单身腱反射增强,持续颈强直,运动发育落后,一般在六到七岁之前,安静时肌张力低下,直到学龄期转为肌张力增高。
典型的核黄疸后遗症由四联征组成,第一个的就是锥体外系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手足徐动,第二个是听力异常,第三个就是眼球运动障碍,表现为眼球转动困难,特别是向上凝视受限,第四个是牙釉质发育异常。
新生儿黄疸退了还会复发吗 新生儿黄疸复发有哪些危害
新生儿黄疸复发是由于宝宝血液中胆红素过高,当浓度超过340μmol/L时,就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即使挽回生命,也会出现智力低下、永久性听力损伤、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宝宝发生胆红素脑病后,会开始出现嗜睡、肌张力减退、吸奶无力、呛奶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如果发生治疗不及时等原因,很可能就会死于呼吸衰竭。
新生儿黄疸不治疗可以吗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现象,特别是早期新生儿,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干预治疗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是病理性黄疸,那肯定要积极治疗,因为黄疸是新生儿宝宝的一个疾病表现,如果没有及时的干预,黄疸持续的上升,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超过二十以上了,血里面黄疸明显升高,有可能会进到脑子里面去,比较严重的后遗症就是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如果形成了核黄疸,是有后遗症的,有可能会形成脑瘫,重者甚至危及到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如果是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有可能是肝胆的问题,没有及时干预治疗,可能会出现肝硬化,甚至会出现肝坏死,当黄疸进展比较快,程度比较重,就属于病理性黄疸了,还是建议及时的干预治疗,避免出现比较严重的后遗症。
宝宝黄疸不治疗会怎么样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现象之一,特别是早期新生儿,新生儿黄疸又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干预治疗的,属于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是病理性黄疸,那肯定是要积极治疗,因为黄疸是新生儿宝宝的一个疾病的表现,如果是黄疸没有及时的干预,黄疸持续的上升,如果是以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超过二十以上了,血里面黄疸明显升高,有可能会进到脑子里面去,比较严重的后遗症就是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如果形成了核黄疸,是有后遗症的,有可能会形成脑瘫,重者甚至危及到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如果是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有可能是肝胆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干预治疗,可能会出现肝硬化,甚至会出现肝坏死,所以黄疸如果是进展比较快,程度比较重,属于病理性黄疸了,那还是建议及时的干预治疗,避免出现比较严重的后遗症。
黄疸不祛对婴儿有影响吗
生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不成熟而造成的。随着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加强,黄疸会自然消退,所以生理性的黄疸,爸妈一般不需要额外的护理。在孩子黄疸期间可以适量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黄疸很快就能退去,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黄疸的危害
1、小儿黄疸的病因有很多。比如小儿溶血病、小儿球形红细胞升高症、小儿围产期疾病等既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又可造成贫血、缺氧和缺氧缺血脑病些疾病及病理改变均可导致胎儿和小儿脑损伤,继而导致脑瘫。
2、胆红素脑病是由小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多种小儿疾病。如早产、感染、缺氧、酸中毒等综合造成小儿胆红素脑病可造成严重脑损伤,是导致儿小脑瘫痪的重要原因;早产、感染、缺氧等同样可造成或合并脑畸形、脑发育障碍和脑损伤也可能导致小儿脑瘫。
3、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各种治疗措施的使用是否及时,是否正确,均有可能使黄疸的控制不平衡,甚至使黄疸加重,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出现和加重,因此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不恰当治疗也是引起小儿脑瘫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有生命危险吗 新生儿黄疸还有哪些危害
如果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宝宝血液中的总胆红素就可能异常增高,远远超过正常范围,如果不治疗,当浓度超过340μmol/L时,就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
当新生儿黄疸出现胆红素脑病时,间接胆红素会破坏脑细胞,如果不治疗,即使宝宝生命保住了,也会出现智力低下、永久性听力损伤、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重视护理让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更快康复
病情观察:注意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皮肤粘膜、巩膜的色泽,监测胆红素;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出现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粪便及胆红素排出。
合理喂养:黄疸期间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应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健康教育:使家长了解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病情,取得家长配合;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病因护理:针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病因的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以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合理安排补液计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滴速,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兕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进入脑组织。执行新生儿常规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