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染轮状病毒怎么办 感染轮状病毒的日常照护
宝宝感染轮状病毒怎么办 感染轮状病毒的日常照护
由于轮状病毒的传染途径,与一般的肠胃炎差不多;主要以粪口传染及接触传染为主。因此,冬季时尽量少带婴幼儿至公共场所,是绝对必要的预防之道。
像是每到换季折扣周年庆,家长外出卖场返家,全身上下往往也带有不少病毒,故建议爸妈回家后最好先更衣、洗手再去接触宝贝。
感染性肠胃炎通常分细菌性与病毒性两种。一旦感染病毒性的轮状病毒,本身没有特效药,主要是针对症状做治疗,而最叫父母担心的则是宝宝腹泻恶化、脱水严重等情况;
若是一般轻微脱水,则可给予小儿专用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来补充宝宝的体内水分,维持血糖及电解质平衡。
一般会建议家长给宝宝肠胃暂时空腹休息,但务必持续补充葡萄糖及电解质液,若担心宝宝会饿,喂母乳无妨,但若无法亲自哺喂母乳则必须询问医师以后,才能视情形看看是否可给予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
因为小肠发炎时,肠黏膜绒毛表面上的乳糖酶会受损,这时若饮用含乳糖的任何配方奶粉,会比较难以正常消化吸收乳糖,较易引起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
如果已开始吃副食品的宝宝,当症状趋缓,则可吃一些清淡的稀饭,尽量避免奶类。只要在急性期间没有真正的发生严重脱水性休克,通常等孩子度过难关,体力也会逐渐恢复。
急性秋季腹泻的病因有哪些
秋天来临,婴幼儿秋季腹泻多了起来,而每年8月中旬至12月是宝宝秋季腹泻的多发季节,因此,年轻的父母别忘了帮宝宝做好腹泻的预防工作。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是由轮状病毒(rotavirus)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又名秋季腹泻。病原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呕吐及腹泻,病程大多较短。是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可发生流行或大流行,本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常由A组轮状病毒引起,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名“婴儿秋季腹泻”。全世界每年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约1.25亿婴幼儿腹泻,其中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B组轮状病毒可引起成人腹泻。
病因病毒感染(45%):
轮状病毒进入体内后能否致病取决于感染病毒的数量,入侵病毒量多,有助于病毒侵入,轮状病毒进入体内后通过两个途径引起腹泻:一是轮状病毒直接对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损害,引发病理改变;二是轮状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的代谢产物作用于小肠内皮细胞,破坏了肠内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腹泻。少量的病毒会被人体自身免疫掉,不会发病。
生理因素(10%):
机体自身的生理性特征可以导致该病的发生,机体肠上皮刷状缘的乳糖酶(为轮状病毒受体)含量较多时,如在婴儿时期,则容易感染轮状病毒。随年龄增长,此酶量减少,易感性下降。
免疫力低下(10%):
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有助于轮状病毒侵入,诱发疾病。
轮状病毒抗阳性是什么意思 轮状病毒抗原阳性
轮状病毒检查时显示抗原呈阳性,说明已经感染了轮状病毒,会使患者出现腹泻、托说、恶心、呕吐、发烧等临床症状。
这种病毒好发于秋冬季节,尤其是干燥、寒冷的气候容易爆发,再加上婴幼儿的局部免疫和肠道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常熟,因此婴儿儿是感染轮状病毒的主要人群。
患上秋季腹泻怎么办
秋天患的腹泻就是“秋季腹泻”吗?
秋冬季患腹泻的婴幼儿中,40%~70%都是由轮状病毒(因其外形酷似车轮而得名)感染引起的,20%左右为其他细菌引起,由于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发病率高,因此,秋冬季发生的腹泻应多考虑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病者多见于3岁以下尤其是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
宝宝因何感染轮状病毒?
小儿秋季腹泻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隐性感染者及带病毒者,因为急性期患者头2~4天内的大便中含有大量轮状病毒,如果婴幼儿不慎接触并进入消化道内,就会引起急性肠炎,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病从口入”。由于6个月~1岁半的婴幼儿胃肠功能较弱,抗轮状病毒的抗体水平降低,免疫功能不完善,因而最容易感染这种病毒而发病,而6个月以内的婴儿有来自母体和母乳中的抗体,所以不易发病。
拉肚子拉水是怎么回事 轮状病毒性肠炎
拉肚子拉水可能是感染轮状病毒,导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是胃肠炎的一种。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造成的腹泻常发生于6-10月份,又称为秋季腹泻,6个月—3岁以下小儿比较常见。
主要症状表现:
(1)潜伏期通常为2~3天,起病急;
(2)拉黄色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量多,一般5~10次/天,重者超过20次/天;
(3)多数伴有发热,体温在37.9~39.5℃。30%~50%病儿早期出现呼吸道症状。成人感染者发热及呼吸道症状较儿童少。
(4)其他伴发症状有腹胀、腹鸣、腹痛和恶心、呕吐等。成人轮状病毒感染可有全身乏力、酸痛、头晕、头痛等症状。腹泻重者可发生等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5)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病程较短,一般3~5天,多数具有自限性。
(5)免疫缺陷患者可发生慢性症状性腹泻。
专家教父母帮宝宝预防轮状病毒
经常吮手指吮出重症“轮状病毒”
小明明8个月大了,这个小家伙开始变得不安分了,不论拿到什么东西都要放到嘴里尝尝,不管是玩具也好,还是自己的小手指,都希望往嘴里塞。
然而仅仅过了两天,明明出现了发热、腹泻的症状,年轻的爸爸妈妈以为宝宝感冒了,赶紧将家中的抗生素捣碎喂给明明吃。但是明明“感冒”的症状不仅没有好转,还更加严重,出现一天腹泻6-8次、呕吐不止、烦躁不安等症状。明明妈妈赶紧把宝宝带到了儿科门诊。
经门诊专家仔细查看后吃惊地发现,明明感染了冬季最常见的“轮状病毒”,而且由于病情严重,已经出现中度脱水,需要住院治疗。
省人民医院儿科卢秋穗副主任医师介绍,目前“轮状病毒”感染已进入高发期,从门诊来看,因感染“轮状病毒”导致腹泻的宝宝人数约占门诊患儿的1/4,每天能接诊约50余名小患者。
医院1/4宝宝腹泻祸起该病毒
针对近期高发的轮状病毒感染,卢秋穗副主任特别提醒广大父母,寒冷冬季,要想保护好孩子的胃肠道就一定要做好饮食卫生,注意饮食规律不要过量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防止病从口入。
秋季宝宝腹泻的原因 病毒感染
秋季腹泻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一般都随着污染的食物与水进入宝宝的消化道。所以人工喂养的宝宝,要注意餐具的消毒与食物的清洁。
新生儿腹泻症状及对策 细菌感染
因病毒或细菌感染而造成的腹泻中最具挖根生的是肠道轮状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占秋冬季节宝宝腹泻的70~80%,所以人们常把它称作秋季腹泻。传染性很强,能在家庭、幼托儿及儿科病房流行。发病时伴有呕吐、发热,若不及时处理可出现脱水症状,因此要格外注意。
症状:大便呈黄稀水样或蛋花汤样,量多,无脓血,应考虑轮状病毒感染。若大便含黏液脓血,应考虑细菌性肠炎。常合并呕吐、发热。
对策:不要犹豫,立即找专家接受治疗。
你知道怎么预防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咋回事呢?什么是轮状病毒呢?你了解轮状病毒吗?我们来看看下面内容的详细介绍:
感染轮状病毒后,多数小儿常常突然起病、发烧,很多患儿可出现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先是呕吐,接着大便次数增多,如“蛋花汤”样,有时带有少量黏液。整个病程大约3~8天。
儿科专家指出,对于感染轮状病毒的婴幼儿患者,临床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所以预防和日常护理是关键。母乳喂养是预防小儿腹泻的最好办法。因母乳最适合婴幼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含有的免疫球蛋白还可防御病毒侵袭。但同时年轻妈妈必须注意哺乳时的卫生,喂奶前要用流动水洗手,最好用温开水清洗乳头。人工喂养小儿用的奶瓶头以及食具等,必须经常清洗,煮沸消毒。
此外,专家提醒家长不要擅自使用药物,抗生素对轮状病毒无效,抗生素的作用是杀灭细菌,对这种由病毒引起的腹泻是不起作用的,相反还可能造成小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加重腹泻症状;建议吃熟食,不吃生食;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不接触患有腹泻的宝宝;室内可以熏一些艾叶和醋,保持一定的湿度;必要时可为孩子实施疫苗接种。
感染轮状病毒的症状
1、传播方式
主要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通过水源传播或呼吸道传播,成人轮状病毒性腹泻常呈水型暴发流行。由于轮状病毒在环境中比较稳定,不易自然灭亡,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来源于孕产妇感染、产道感染及医院内感染。医院里可通过护理人员造成轮状病毒感染的传播。
2、潜伏期
轮状病毒腹泻潜伏期一般在3天左右。
3、临床表现
轮状病毒性腹泻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严重时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包括发烧、呕吐、腹痛以及无血色水样腹泻,腹泻物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不含血或黏液。症状可持续3—9天。除胃肠道症状外,近年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可引起许多其他疾病,有些病例可出现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轮状病毒甚至可通过胃肠道屏障造成病毒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