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啼哭偏方 艾叶干姜敷贴
小儿夜啼哭偏方 艾叶干姜敷贴
用艾叶、干姜粉末各适量,用铁锅炒热后,以纱布熬过,热敷与宝宝小腹部,从上至下,反复熨烫多次,可用来治疗宝宝受凉后腹中冷痛所引起的夜间啼哭。
宝宝夜啼有什么偏方吗
蝉蜕灯芯草方用蝉蜕、灯芯草各3克,用清水煎煮,后过滤取汁给宝宝服用。每日1剂,可分为3-4次口服。连服2-3天,可用来治疗小儿病后体弱,体内余热未清所导致的虚烦不安,夜里啼哭不寐之症。
艾叶干姜敷贴用艾叶、干姜粉末各适量,用铁锅炒热后,以纱布熬过,热敷与宝宝小腹部,从上至下,反复熨烫多次,可用来治疗宝宝受凉后腹中冷痛所引起的夜间啼哭
茶叶饼治疗夜啼取细茶叶适量(越陈约好),嚼烂后捏成小饼状,敷贴在宝宝肚脐上,以棉花胶布固定。可用来治疗小儿脾胃虚弱,乳食积滞所引起的小儿夜间啼哭。
吴茱萸治疗心热夜啼用吴茱萸12克,将其研磨成细末后加米醋调和成糊状,贴在宝宝双脚足心处,外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连续服药3次,可治疗脏热心烦所引起的小儿夜啼,效果良好。
小麦酸枣汤治受惊夜啼用小麦3-6克,酸枣仁、钩藤(后下)、甘草各3克,大枣3枚,用水煎煮后过滤取汁给宝宝喂服。每日1剂,分2-3次服用。
适用于宝宝受惊后,睡眠容易惊醒,哭声较急,醒来则紧紧依靠母亲身体的惊恐伤神证。
小贴士当小儿出现夜里啼哭是,要仔细寻找原因,不要一哭就哄,一哭就喂奶,使小儿过饱,出现腹胀,会加重小儿哭闹。此外,还要注意给宝宝防寒保暖的同时不要衣被过暖,平时尽量少让宝宝受到惊吓。
治疗腋臭最好的方法 艾叶明矾治疗腋臭
偏方:艾叶20克,晒干搓细,明矾20克(为末),食盐200克,
制作方法:将艾叶晒干后一起伴匀放锅内加热,取出,用布包好夹在腋下即可,(以不烫伤皮肤为度),5分钟后便可去除臭味,此方使用1次可保持1个月以上。
小儿夜啼哭偏方 小麦酸枣汤治受惊夜啼
用小麦3-6克,酸枣仁、钩藤(后下)、甘草各3克,大枣3枚,用水煎煮后过滤取汁给宝宝喂服。每日1剂,分2-3次服用。
适用于宝宝受惊后,睡眠容易惊醒,哭声较急,醒来则紧紧依靠母亲身体的惊恐伤神证。
四个治疗关节痛的民间偏方
治疗关节痛民间有偏方,这里介绍四个治疗关节痛的偏方:
1、臭梧桐500 克,莶草400 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日早、晚各服10 克,开水送下,用治风湿性关节酸痛。
2、葱白10 根,生艾叶100 克,生骨碎补25 克,生姜汁半杯,共捣烂和匀,敷于风湿关节痛处,每日更换1 次;紫荆皮50 克,赤芍、独活各30克,葱白23 厘米,共研细末,每次取量25 克,加葱搅捣如泥状,烘热摊在纱布上;敷贴于关节炎痛处;川乌、防风、白芷各50 克,共为细末,略加开水,趁热调敷于关节炎痛处,每日1 次;苏叶、陈艾各200 克,生姜、薤白各250 克,共捣烂,和百粉做成饼,烘热贴患处。
3、菖蒲、老姜、蒜梗、葱子各适量,煎汤洗关节痛处,每日1 次;樟树叶、松节各500 克,熬汤浸洗关节痛处,洗后忌风;艾梗、柳枝各100 克,煎汤,先蒸熏后洗关节痛处。
4、用五枝汤,即椿树枝、柳树枝、桑树枝、榆树枝、槐树枝各100克,煎汤洗澡;苍术、桑叶、松叶、艾叶各适量,煎汤蒸洗、熏洗患处;花椒10 克,全艾1 棵,透骨草15 克,水煎,利用其热气蒸患处;威灵仙、甘草各500 克,以水1 桶入药煮1 小时,放木盆内,使患者坐于木盆内小凳上,周围用塑料浴帐遮住,趁热熏洗,使之出汗为度。熏洗后不要受风受凉,最好卧床1~2 小时。以上熏洗各法,对全身性关节痛,均有止痛、消炎、化瘀、去湿作用。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外伤性关节肿痛,均有止痛。
治疗小儿夜啼的5种小偏方
小儿夜啼是指小儿白天如常,但入夜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常用的有效临床偏方如下。
方一
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
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
本方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有效。
方二
花椒15克,干姜30克,大葱一握。将3味同捣如泥,把锅烧热,3味同炒,边炒边浇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部,每晚1次。
本方对小儿夜啼有效。
方三
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一日饮数次。
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所致小儿夜啼。
方四
黄连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将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兑入乳汁中调入食糖。
本方适用于小儿心经有热,夜啼不安。
方五
淡竹叶3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淡竹叶加水煎汤,去渣后入粳米、冰糖,煮粥。早晚各1次,稍温顿服。
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之夜啼。
小儿夜啼是什么原因
中医观点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多是因为脾胃虚弱、伤食、心热或者惊恐所致。所以治疗是应该以温脾散寒,导赤心热,镇静安神为主。
母乳时母亲过食辛辣母亲在哺乳期间若嗜食辛热食物,如辣椒、辣油、葱、姜,以及油煎、油炸等辛燥炙煿至品,导致火伏热郁,内存蕴热,可引起小儿夜间烦躁啼哭。
母乳时母亲过食生冷哺乳是母亲若贪凉饮冷,或者婴儿腹部受寒,由于寒主收引,阻碍气机,导致宝宝脾胃气机不利,因此夜腹中作痛而发生啼哭。
宝宝受到惊吓小儿智慧未充,兴起怯弱,若见到异常之物,或者听闻特异音响,都可以引起突然惊恐,惊恐则会伤神志,可导致心神不宁,神志不安,故而会在睡眠中发生啼哭。
宝宝外感风寒室内应该保持温暖适宜,避免婴儿受凉受寒,尤其是腹部受寒,寒凝气滞,寒性收引,可诱发腹痛,导致夜啼。另外,夜啼的患儿还要注意是否有其他疾病,必要时需要到医院请儿科医生诊治。
小贴士年轻的母亲一见到小儿啼哭,往往都会心急如焚,滥用药物往往不仅没有解决问题,甚至还可能会给宝宝带来伤害,若是宝宝夜啼厉害甚至通宵达旦者宜及时就医。
小宝宝半夜哭闹原因及食疗偏方
为什么小宝宝半夜哭闹
小宝宝不会说话,不会表达自己的身体不适与不满,唯一的表达方式就是啼哭,半岁以下的婴幼儿,很容易出现夜啼症,主要表现为白天正常,到了夜晚会经常哭闹,或者会定时哭闹,甚至彻夜啼哭,宝宝啼哭总是有原因的,家长要有耐心,更要细心,找出宝宝半夜啼哭的原因,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烦躁、谩骂。
宝宝半夜啼哭的原因有很多,尿布潮湿、饥饿等都是引起宝宝啼哭的因素,中医认为,引起宝宝半夜夜啼症的主要原因有惊吓、热症、寒症、积食这四个因素。
1、惊吓。小宝宝很容易受到惊吓,稍微大点的声音都会引起宝宝恐惧,受到惊吓后宝宝半夜就会啼哭。治疗可用蝉衣、生石决明、柏子仁、钩藤等中药。
2、热症。热症夜啼主要表现为宝宝半夜哭闹时有热气出,小便赤短,大便秘结,小宝宝烦躁不安。治疗可用莲心、淡竹叶、木通等中药。
3、寒症。主要表现为小宝宝小便长清,大便溏薄,腹部四种寒凉,不爱吃奶、吃东西,这主要是宝宝日常吃太多寒凉的食物,导致 脾胃虚寒,或者外感风寒。治疗可用附子理中丸、乌梅散等中药。
4、积食。积食的话会引起小宝宝肠胃不适,从而引起啼哭,可以表现为吐奶、难以入睡、大便酸臭。治疗可用陈皮、山楂、麦芽、佛手等中药。
上面介绍了宝宝半夜啼哭的四个原因,想要宝宝睡个好觉,要对症治疗,下面为大家介绍治疗小宝宝半夜哭闹的食疗偏方。
一、莲子汤
材料:带心莲子30克
做法:莲子放锅中,加少量水,煎汤温热后给患儿饮用
适应症:热症夜啼,惊吓夜啼
二、生姜红糖饮
材料:红糖15克,生姜8克
做法:生姜清洗干净后切片,和红糖一起放入锅中,加一些清水煎汤,放温热后给患儿饮用
适应症:寒症夜啼
三、冰糖百合
材料:冰糖适量,百合30克
做法:锅加清水,放入冰糖、百合,煎汁,温热后给患儿饮用
适应症:惊吓夜啼
老人肺炎的偏方
治疗肺炎偏方1
组成:生姜5克、连须葱白2根、糯米适量。
用法:将生姜捣烂,连须葱白切碎,与糯米一起煮粥,熟时加入米醋,趁热服之。
主治:风寒闭肺型肺炎喘嗽。证见发热无汗,呛咳气急,不渴,痰白而稀,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不红,指绞青,多在风关,脉象沉紧。
治疗肺炎偏方2
组成:生姜5克、白米适量。
用法:煮粥食用。
主治:风寒闭肺型肺炎喘嗽。
治疗肺炎偏方3
组成:葱白6克、艾叶6克。
用法:共捣烂敷脐。
主治:小儿肺炎发热。退热作用较好。
治疗肺炎偏方4
组成:大蒜
用法:捣泥贴足心。
主治:小儿急性喉炎之呼吸困难。
治疗肺炎偏方5
组成:吊扬尘60克、葱白7根、生姜7片、甜酒曲2粒。
用法:将上药研捣和匀,加热酒调敷胸部膻中、鸠尾穴处。
主治:小儿肺炎高热喘促。
缓解产后关节痛有妙招
一、产后护理
在日常饮食、起居等方面要注意保暖;室内既要通风,但不能让风直接吹产妇;注意足部的保暖,最好穿上袜子;室内注意保持干燥,卫生,避免潮湿。
二、外部调养
出现症状的妈咪可用护腕护膝等防护用品,平时在家中还可常备艾叶、姜泥和粗盐巴,按下面的方法适当进行调理:
1.艾叶熬水泡澡:用新鲜艾叶100克(干品50克)和几片生姜一起熬大半桶水,将水汇入温度适中的热水缸中泡澡。
作用:艾叶有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兼止痛的作用,产后妈咪气血两亏易受风寒湿邪,宜常用它煮水洗身子。
2.生姜捣泥敷贴:取生姜适量,捣成泥状,直接敷贴于关节处或相关穴位处,用保鲜膜盖上,使姜泥不至马上变干影响敷贴效果。但需注意姜泥会灼热皮肤,皮肉细嫩或易过敏者慎用,以免损伤外皮。
作用:驱风散寒,促进关节周围的血循环和代谢。个别痛点明显的妈咪宜多用此法辅助治疗。
3.粗盐袋热敷法:买食用粗盐1斤,炒热后加艾叶50克,装入纱袋后再用透气性较好的布包住,敷于患处,但需注意调节好温度,防止皮肤烫伤。
作用:缓解局部炎症,改善关节代谢功能。最好能一日一次,连续坚持一个星期以上,盐可重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