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奶怎么流奶水 挤出多余的奶
喂奶怎么流奶水 挤出多余的奶
哺乳的妈妈若奶水过多,宝宝根本吃不完,可以在宝宝吃一侧奶或者宝宝吃完奶后,挤出多余的奶,以防没有及时排出奶,乳房过于充盈,就会自行排出。
奶水过多不挤掉会致乳腺炎
很多母亲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哺乳期奶水过多,宝宝吃不完该怎么办?是攒着留到下一顿,还是把剩下的奶水都挤掉?不少妈妈认为,奶水营养丰富,挤掉太可惜了,于是攒了下来。
专家表示,“攒奶”会导致乳汁淤积,引起乳腺堵塞,甚至患上乳腺炎。宝宝吃不完的剩余奶水一定要挤出来!
哺乳期是乳腺炎的高发期,主要是由于母乳喂养的方式不当导致的。
专家解释道,乳汁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若妈妈们的乳汁过多却没有及时排空,就会造成乳汁淤积,细菌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趁虚而入,并生长繁殖,从而引发乳腺炎。
其实,哺乳妈妈根本没有“攒奶”的必要,只要宝宝勤吸吮乳头,乳腺就会在刺激下源源不断分泌乳汁。所以,妈妈们如果哺乳后仍觉得乳房胀,感觉还有奶水没有被吸完,一定要将剩余的奶水挤出来。
如果已经发生了乳汁淤积,出现乳房硬块肿痛时,不但不要停止哺乳,相反,仍要勤给宝宝喂奶,让宝宝尽量把乳房内的乳汁吸吮干净,避免乳腺炎的发生。
此外,有些妈妈在哺乳期就已经患上了乳腺炎,这种情况下还能不能给宝宝母乳喂养呢?专家表示,乳腺癌不一定要断奶!
其实,在乳腺炎的发病初期,妈妈的不适感仅表现为乳房胀痛。如果还没有发展到畏寒发热时,还是可以继续哺乳的。母乳喂养利大于弊,它可以为宝宝形成天然的免疫屏障,同时还可促进母子之间的感情。
哺乳期妈妈误用吸奶器乳房“很受伤”
误区一:用吸奶器代替宝宝吮吸
刚开始给宝宝喂奶时,大多数产妇都会有乳头疼痛的感觉。但现在一些“娇气”的妈妈却因为怕痛很快就放弃了哺乳,要么给孩子喂奶粉,要么使用吸奶器,结果使乳腺无法得到及时疏通。
医生建议:妈妈们如果不是有特殊原因无法哺乳,应在宝宝一出生时就坚持母乳喂养。如果能坚持过最初那几天,妈妈的乳头通常很快能适应宝宝的吮吸。“哺乳其实就像开水龙头的开关,妈妈们要记住喂奶时把整个乳晕都塞进宝宝嘴里,只要以正确的方式打开‘水龙头’,水就会很顺畅地流出来。”
误区二:过度使用吸奶器损伤乳头
有些妈妈以为吸奶器是万能的,殊不知如果使用不当,吸奶器同样会损伤乳头。如果在乳腺管没有疏通的情况下使用吸奶器,反而可能越吸越堵。
医生建议:自然分娩的产妇在产后第二天、剖宫产产妇在产后第三天出现产后生理性乳胀,此时只要坚持让宝宝正确地吸吮,通常都能将乳腺管疏通。如果要用吸奶器,一定要首先保证乳腺管是通畅的。假如吸奶器已经造成乳头严重水肿,连手法按摩都要停止,只能先让乳头充分休息。还有,妈妈们用吸奶器吸奶,时间不要过长,一般情况下,两边乳房加起来不要超过半小时。
误区三:奶水过多不用人为挤出
还有一部分妈妈奶水特别多,宝宝吃不完,却不懂得用吸奶器把多余的母乳挤出来。乳汁如果长时间堵塞在乳腺管内,容易滋生细菌,导致病理性乳胀,乳房摸上去感觉特别痛。此外,宝宝刚开始吃奶时,如果妈妈乳房中积了太多奶,出现喷乳反射,导致孩子来不及吞咽,很容易呛到,或干脆拒绝吸奶。
医生建议:喂奶后应将多余的奶吸出,特别多奶的妈妈,可以在哺乳前先用吸奶器把前乳挤出来一些,等乳房稍微变软一些再让宝宝吮吸。如果哺乳后觉得乳房仍胀,感觉还有奶没有吃完,妈妈也可以用吸奶器将剩余的奶挤出来。
奶水喷出来怎么办
1、哺乳内衣、防溢乳垫
哺乳期的妈妈最好穿上哺乳内衣,这不仅仅可以防止哺乳期乳房下垂,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压迫乳头,防止乳汁过分的外溢,出门时在哺乳内衣里添加防溢乳垫,能防止妈妈在公共场合出现尴尬的情况。
2、挤出多余的奶
哺乳的妈妈若奶水过多,宝宝根本吃不完,可以在宝宝吃一侧奶或者宝宝吃完奶后,挤出多余的奶,以防没有及时排出奶,乳房过于充盈,就会自行排出。
3、用毛巾等物按住乳房揉动
妈妈在给宝宝哺乳时,感觉有流奶的情况,可以用毛巾等物按住另一侧的乳房,快速的朝一个方向揉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流奶的情况发生,弄湿衣服。
4、使用吸奶器
妈妈流奶情况比较多,在涨奶感觉到负担时,可以用吸奶器缓解乳房的压力,但是不要全部抽空,只要感觉舒适就可以暂停。
注意:哺乳期妈妈使用吸奶器不要过于频繁,乳腺过于通畅会增加流奶的次数。
一个乳房奶多一个乳房奶少怎么回事 哺乳期喂奶的注意事项
1、清洁乳房。每次母乳喂养前,母亲要注意洗手,剪手指甲;用温开水清洗乳头、乳晕,挤出几滴奶以后再喂;用温热的湿布将婴儿嘴的周围轻轻擦一擦,但不要擦嘴里面。喂奶前的清洁工作,可避免婴儿吸入细菌,减少婴儿口腔感染和腹泻的机会。
2、不要乱吃药。哺乳期和怀孕时一样,不能随便用药,哺乳期的妈妈若是生病了必须要遵医嘱,医生会开不影响母乳的药,切忌不能自行去药店买药,部分药物会通过母乳被宝宝吸收,对宝宝的身体有副作用,所以一定要遵医嘱。
3、喂奶时,往往宝宝在吃一只的时候,另外一只也会跟着流奶水,若是奶水少的妈妈可以拿个杯子接起来,奶水多的妈妈可以拿一块毛巾堵着,一会奶水就不会流出来了,也是为了防止溅湿衣物或者也可以用防溢乳贴。
哺乳期如何正确护理乳房卫生
宝宝喝完奶之后,如果乳房中还有奶水的话,可以用手或吸奶器把奶水挤出来,这样子能够便于乳汁分泌。挤出几滴乳汁涂抹在乳头和乳晕上,还能起到保护乳房的作用。新妈妈最好是使用纯棉质地的胸罩,不要把乳房包得太紧。
乳房胀痛有硬块时,可以轻揉乳房根部,由外向里揉,然后把乳房中的奶水挤出来,这样能够保持乳腺管通畅,避免出现乳腺炎。
喂奶后也要清洗乳房,这是为了防止宝宝鼻子处的细菌对乳房造成伤害,引起乳腺炎。在清洁完乳房后可以涂一些润肤乳液,然后慢慢按摩,这样能够增加乳汁的分泌。
如果乳头破裂,可以局部涂10%安息香酊,破裂太严重的最好是暂停喂奶,等到乳头康复以后再继续。
乳汁的多少和新妈妈的饮食、睡眠、休息和精神状态都是有关系的。营养充足,生活规律,精神愉快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乳汁分泌。如果发现自己乳汁不足的话,最好是能够多喝一些鸡汤、鱼汤、肉汤、蹄汤,也可以服中药下奶。
涨奶怎么办 挤出多余的奶以备不时之需
有的妈妈奶水较为充足,一个宝宝来不及吃导致涨奶,这时妈妈可以将多余的奶水挤出,存入冰箱,以备不时之需。不过这要注意吸奶器与储奶瓶的保洁、消毒及其冷藏条件均要达标,否则还是倾倒处理。有时由于各种原因,妈妈无法及时哺乳导致涨奶,这时妈妈可以悄悄地挤掉一些奶水。及时挤出涨奶,防止奶管堵塞形成肿块,或导致乳腺炎等棘手问题。
奶水太多怎么办
但奶水太多需要采取一些方法,首先,一定要将多余的奶水挤出来,不然的话会产生奶水淤积,不仅使得产妇感到乳房肿胀难受,而且很容易导致新妈妈们出现炎症,也就是经常说的乳腺炎。可以通过对乳房的按摩,使得肿胀的乳房慢慢变软,这样比较容易挤出多余的奶水。
挤出来的奶水不要浪费,可以装在容器中保存好,随时给宝宝吃。但是一定要注意容器的洁净,保证挤奶过程中的卫生,这样才能保证宝宝的健康。挤出的奶水要放到冰箱里保存,既可以冷冻也可以冷藏。妈妈们要注意,在往容器中挤奶时,不要装得太满,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如果装得太满,在冷冻奶水时,有可能将瓶子涨破。在保存多余的奶水时,最好在瓶子上标明时间,这样可以很好的区分时间的早晚,而且建议妈妈们分成小份来存储,这样不会浪费。由于奶水沾到衣服上不太容易清洗,所以建议妈妈们尽量不要穿着太昂贵的衣服,以免搞脏。
还可以通过饮食来控制奶水量,如果奶水过多,建议就不要吃鱼汤、豆腐汤之类的催奶食物,但是也不要吃回奶的食物,因为宝宝在不断长大,食量也会越来越大,,所以奶水是否过多,是个动态的过程,如果经常吃回奶食物,奶水就很难再催生了,会造成宝宝不够吃的情况。
哺乳期奶水太多了怎么办 挤出多余的奶水
哺乳期妈妈奶水太多,不要积存在乳房内,而要将多余的奶水挤出来,淤积太多乳汁易导致妈妈患上乳腺炎。且在宝宝吃奶之前,避免宝宝呛到,妈妈也最好用吸奶器或者手,挤出一些乳汁,以免乳汁流动过快。
乳汁过多该怎么办
奶水太多需要采取一些方法,首先,一定要将多余的奶水挤出来,不然的话会产生奶水淤积,不仅使得产妇感到乳房肿胀难受,而且很容易导致新妈妈们出现炎症,也就是经常说的乳腺炎。可以通过对乳房的按摩,使得肿胀的乳房慢慢变软,这样比较容易挤出多余的奶水。
挤出来的奶水不要浪费,可以装在容器中保存好,随时给宝宝吃。但是一定要注意容器的洁净,保证挤奶过程中的卫生,这样才能保证宝宝的健康。挤出的奶水要放到冰箱里保存,既可以冷冻也可以冷藏。妈妈们要注意,在往容器中挤奶时,不要装得太满,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如果装得太满,在冷冻奶水时,有可能将瓶子涨破。在保存多余的奶水时,最好在瓶子上标明时间,这样可以很好的区分时间的早晚,而且建议妈妈们分成小份来存储,这样不会浪费。由于奶水沾到衣服上不太容易清洗,所以建议妈妈们尽量不要穿着太昂贵的衣服,以免搞脏。
还可以通过饮食来控制奶水量,如果奶水过多,建议就不要吃鱼汤、豆腐汤之类的催奶食物,但是也不要吃回奶的食物,因为宝宝在不断长大,食量也会越来越大,,所以奶水是否过多,是个动态的过程,如果经常吃回奶食物,奶水就很难再催生了,会造成宝宝不够吃的情况。
出现这些情况最好暂时停掉母乳喂养
1.产后并发症
有些妈妈在怀孕时或者产后患上了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妊娠期高血压、高血脂,或者生产时的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的妈妈们,在生产完后一定要等医生确定痊愈才能够进行母乳喂养。这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如果不想浪费母乳,可以用吸奶器把多余的奶水挤出来,灌装在奶瓶中喂养也是可以的。
2.乳腺疾病
如果哺乳期发生了乳腺上的疾病就比较麻烦了,乳头皲裂、乳腺炎等疾病在宝宝吮吸时会加重症状,而且非常疼痛,实在是受罪,不如把奶水用吸奶器排出来再喂给宝宝。一定要定时排空,以免回奶,使宝宝后期没有母乳喝了。如果是吃药或者打点滴就要停止喂奶了,这段时间的奶水只能挤出来扔掉了。
3.糖尿病
有糖尿病的妈妈们就要看医生的诊断来确实是否可以母乳喂养了,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的,但是糖尿病的妈妈一定要注意自身的饮食和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如果糖尿病处于治疗期间,就要暂停母乳,因为药物会对宝宝产生影响。
4.呼吸道感染
当患呼吸道感染时最好不要给宝宝喂奶,尤其是使用药物,一般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中抗生素等比较多,这些都会随着乳汁进入宝宝体内,所以不能喂给宝宝,可以在痊愈之后继续喂奶。但是为了防止回奶,记得每天定时把奶水排空。
母乳喂养非常重要,宝宝最好的口粮就是妈妈的奶水,但是当妈妈生病、用药时还是先以治疗自身的疾病为主,等自身身体痊愈之后再喂也不迟。如果因为想要给宝宝最好的营养而不去治疗,耽误病情,结果使病情加重,反而得不偿失。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先把生病期间的奶水挤出来扔掉,等痊愈之后再进行母乳喂养,一方面保证了奶水一直持续存在,一方面还保证了孩子的健康。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
产后乳房胀痛怎么办 均衡哺乳避免乳房胀痛
喂奶的时候习惯性只喂一边,导致另一边乳房内的乳汁没有及时排除,堵塞了乳腺,就会出现胀痛,并有硬块的现象,而且断奶之后你还会发现,经常哺乳的一边乳房要大一些,因此,在喂奶的时候要注意两边乳房交替进行。如果两边喂养均衡之后,还有剩余奶水,也要挤出来,不要残留在乳房中,以免导致硬块出现。
产后涨奶怎么办
1、早开奶,勤哺乳
产妇在宝宝出生后未能及早哺喂,或哺喂间隔时间过长均能导致涨奶,因此,产妇早开奶,勤哺乳就能有效解决涨奶问题。
2、挤出多余的奶,以备不时之需
有的妈妈奶水较为充足,一个宝宝来不及吃导致涨奶,这时妈妈可以将多余的奶水挤出,存入冰箱,以备不时之需。不过这要注意吸奶器与储奶瓶的保洁、消毒及其冷藏条件均要达标,否则还是倾倒处理。有时由于各种原因,妈妈无法及时哺乳导致涨奶,这时妈妈可以悄悄地挤掉一些奶水。
及时挤出涨奶,防止奶管堵塞形成肿块,或导致乳腺炎等棘手问题。
母乳喂养知识
母乳喂养主张越早开奶越好,对于一个足月生产的宝宝来说,出生半个小时就可以让妈妈母乳喂养了,这样可以预防宝宝低血糖也可以促进妈妈的乳汁分泌。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最好不要加入牛奶和其他乳制品。每次哺乳时,应该先紧着一次乳房喂哺,吸空一侧再换吸另一侧。
每次喂完奶,都要将多余的奶水挤出来,可以保存起来慢慢给孩子吃,如果有多余的奶水留在乳房中,会使母乳中的抑制因子抑制奶水的分泌导致奶水减少。而且严重的还会导致乳房炎的发生。在进行母乳喂养时,一定要注意乳头的清洁,这对宝宝的饮食健康很重要。
妈妈要注意平时的休息,不要随便吃药,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要有规律,尤其是要多喝水,如果在哺乳期间,妈妈们得了急性传染病或者有较重的心、肾疾病,一定要暂停母乳喂养,以免传染宝宝,也对母体的身体有很大的损害,但奶水照样要挤出来,不然会导致以后乳量减少。
如果妈妈的奶水不足,可以通过多吃催乳食物,比如鱼汤等,来增加奶水。母乳几乎就是无菌食品,而且比牛奶更容易消化。经常母乳喂养不仅对新生宝宝很有好处,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母子间的情感交流的好机会。此外,坚持哺乳的妈妈们得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大大降低。
断奶奶涨痛怎么办
慢慢减少喂奶次数。当宝宝需要断奶时,为了降低出现奶涨的情况,作为妈妈的应该在接近孩子断奶期间慢慢地减少喂奶的次数。这样会减少分泌乳汁,不仅可以利于孩子断奶,也可以减少奶涨的痛苦。
用手挤奶。在孩子断奶后,如果出现奶涨的情况,可以用手把多余的奶水挤出来,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减少奶涨的痛苦。
吸奶器吸掉奶水。吸奶器也是解决奶涨的一个好工具,只要把多余奶水吸出,奶涨的症状就会自然地消失了。
每天喝麦芽茶。麦芽茶可以帮助减少乳汁的分泌,每天坚持喝,只需要一到两个星期就可以完全断绝奶水的分泌了。
多吃回奶食物。多吃回奶食物有利于减少乳汁的分泌,这样就不必担心会出现奶涨的情况了。通常情况下,牛肉、包心菜、芹菜、韭菜等都是回奶食物。
穿宽松的内衣。在宝宝断奶期间,内衣应该以宽松为宜,过于紧的内衣会使用乳房挤压更为严重,这样出现奶涨的症状就更加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