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斜颈能治好吗
先天性斜颈能治好吗
1.非手术疗法
(1)适应证:主要用于出生至半周岁的婴儿,对2岁以内的轻型患者亦可酌情选用。
(2)具体方法:视患儿年龄不同可酌情采用下列方法。
①手法按摩:在新生儿,一旦发现本病,应立即开始对肿块施以手法按摩,以增进局部血供而促使肿块软化与吸收。此对轻型者有效,甚至可免除以后的手术矫正。
②徒手牵引:于生后半月左右开始,利用喂奶前时间,由母亲使患儿平卧于膝上,并用一手拇指轻轻按摩患部,数秒钟后再用另手将婴儿头颈向患侧旋动,以达到对挛缩的胸锁乳突肌具有牵引作用的目的。如此每天5或6次,每次持续0.5~1min。轻症患儿多可在3~4个月以内见效。
③其他:包括局部热敷,睡眠时使婴儿头颈尽量向患侧旋转,以及给予挛缩的胸锁乳突肌以牵拉力等。因患儿刚刚出生不久,所以各种操作均需小心、细心与耐心,切勿因操之过急而引起误伤。
2.手术疗法
(1)病例选择:
①一般手术适应证:以半周岁至12周岁的患儿为宜。
②相对手术适应证:指12岁以上患儿,因其继发性面部畸形已经形成,斜颈纠正后面部外观可能更为难看,尽管随着人体发育可有所改善,但仍不如年幼者手术治疗的疗效明显,需由家长酌情考虑。根据作者的临床经验,16岁以前施术者,均可获得一定的改善;18岁左右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亦有疗效。但务必与家属反复说明术后外观不佳。
③不宜手术的病例:对因其他原因所致的斜颈,如椎骨畸形、结核、外伤等所致者,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对成年人斜颈,除非有其他特殊原因和要求,一般不应随意施术。
得了痉挛性斜颈能治好吗
痉挛性斜颈的治疗,应首先进行药物治疗。当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或保守治疗效果越来越差时,可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至今尚处于发展阶段,尚无标准的手术方式。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建立在对痉挛肌群的认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外科治疗方式中,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最为流行,双侧颈神经根切断术和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仍在被某些医生选用。国内陈信康教授倡导的三联手术和选择性颈后伸肌切断术,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在国内广泛应用。
1.药物治疗 肉毒素注射治疗是药物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一个重大突破,多数病例经过肉毒素肌内注射治疗,可以获得3~4个月的明显缓解,其中有些病人产生抗肉毒素抗体而逐渐对此治疗无效。也有一些病人,对肉毒素治疗毫无反应。另外有些病人很难维持此项治疗。
其他药物及物理治疗,最初的药物治疗有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三己芬迪),安定类药物如安定,以上药物在大剂量应用时,可使痉挛性斜颈获得某些缓解,副作用也明显。另外,长期进行物理疗法、生物反馈疗法也可能使轻度痉挛性斜颈的症状得到某些改善。
2.外科治疗
(1)适应证和禁忌证:
①药物治疗,主要是肉毒素注射治疗,不再有满意的效果,或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肉毒素治疗无效后4个月才可考虑手术。
②病程1年以上,最好为3年以上,临床症状不再进展。
③肌张力障碍的症状局限在颈部,至少是以颈部症状为主。
④最佳的手术指征是旋转型,侧挛型和头双侧后仰型。前两者适合作三联手术,后一种适合作枕下肌群选择性切断术。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对于旋转型或其合并轻度前屈或后仰,效果最满意。
⑤前屈型病人如果经1%利多卡因封闭双侧胸锁乳突肌后能改善症状者,可考虑做双侧副神经切断术或双侧胸锁乳突肌切断术。但是,前屈型斜颈多累及颈前深部肌群,手术效果不佳。有过手术史,存在有纤维化症或关节病,手术效果差。
(2)双侧颈神经根切断术:该术式首先由Cushing和Mckenzie设计,作为一种单侧入路对颈部后组肌群进行支配神经切断的疗法。该术式切断颈1、颈2、颈3和部分颈4的前根。后来在Dandy的倡导下,改为作双侧,目的是想通过彻底治疗得到更好的效果,然而过多切断前支的副作用很明显,如颈部无力和吞咽困难等。该术式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作为是痉挛性斜颈的主要手术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在已很难想像切断颈1、颈2前根在治疗痉挛性斜颈中有何意义,因为颈1、颈2前根支配喉部管理吞咽动作的肌肉,与颈后肌群毫无瓜葛。另外颈4和颈5后支的主要分支的切断对颈后肌群的去神经是很重要的,保留拮抗肌的功能对术后恢复正常运动也是很有用的,因而此术式已很少应用。
(3)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该术式由Freckman(1981)首先报道,Freckman等人认为痉挛性斜颈病人的症状与副神经根血管压迫有关,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相同,血管的异常冲动可能通过副神经根的交通支传递给颈部脊部经根,使颈肌产生异常兴奋。仅有少数作者报道该术式可以缓解痉挛性斜颈。
(4)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开始于1978年,目前已成为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一种成功的手术方式,经多年的改良,此术式针对性强,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在国际上已成为多数神经外科中心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惟一的外科手术方式。其成功的原因是,它仅切除了那些产生头部异常运动肌肉的支配神经,因此术前对参与异常运动肌肉的辨认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确定异常运动的类型,必须确定与之相关的肌肉群。术前通过密切的临床检查,结合肌电图描记,局部阻滞,颈段CT薄层扫描以及肉毒素治疗史,可以大致确定参与异常运动的肌肉,术中对受累肌肉及其支配的脊神经的辨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斜颈的概述
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斜、前倾及面部变形为特点。少数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及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一般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斜颈可分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和先天性骨性斜颈。前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头颈歪斜的先天性颈部畸形,相当多见;后者是因颈椎骨质发育畸形所致的斜颈,较少见。
多数学者认为,斜颈与损伤有关,如臀位产和胎位不正,颈部胸锁乳突肌受压,血管受压缺血,患侧胸锁乳突肌的动脉管腔均栓塞不通,而致肌肉发育不良,或肌肉出现水肿、炎症使肌细胞退化,产生纤维变性,最终为结缔组织所代替,而造成挛缩。斜颈患儿常并发畸形足、髋关节脱位等,故有先天性因素说法。斜颈如不及时治疗,随年岁增长,则畸形更明显。一岁以上的病儿则需手术治疗,切断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同时切断该肌肉的下1/2管。术后仍要继续矫正及保持头颈部正常姿势,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斜颈与小儿脑瘫的区别
斜颈可分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和先天性骨性斜颈。前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头颈歪斜的先天性颈部畸形,相当多见;后者是因颈椎骨质发育畸形所致的斜颈,较少见。小儿脑瘫的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小儿脑瘫主要是孩子在出生前后脑部缺氧缺血引起的脑部神经元细胞的损伤坏死所造成的,所以治疗脑瘫主要是针对修复再生已经损伤的脑神经元细胞,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治疗脑瘫。康复训练和吃药都不能修复受损的细胞,从而从根本上治疗脑瘫!
痉挛性斜颈能不能治好
1.药物治疗
包括多巴胺类药、多巴胺受体促效剂、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短时多巴胺排除剂、抗胆碱能制剂等。用腊肠菌毒素注射痉挛受累肌肉,有一定疗效,但不能根治。
2.手术治疗
(1)颈神经前根、副神经根切断术又称Foester-Dandy手术。在显微镜下切断上侧颈1~3神经前根,并在椎动脉平面切断副神经根。术后效果不满意者,可进一步在颈部切除病侧副神经支。
(2)立体定向手术肌痉挛范围超过颈段,或应用其他疗法效果不显着者,可使用此手术破坏丘脑腹外侧核的内侧。
(3)选择型颈肌及神经切断术不同类型痉挛性斜颈的头部姿势是各相关肌肉收缩构成的,而不是颈部全部肌肉参与的结果。手术治疗只需针对这些主要肌肉,没有必要切断双侧颈神经根和副神经根,以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4)痉挛性斜颈选择型周围神经切断术:此法主要切断颈神经根后支,切断的范围依据痉挛肌群多寡选择。其理由是所有颈后肌群全由颈1~7的神经后支支配。如果病情需要,可以一直切到颈7。
(5)副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打开枕大孔及上颈段椎管。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双侧副神经根周围有无血管对其压迫,通常压迫神经的血管是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或脊髓后动脉,确认后切断该处齿状韧带,分隔开神经与压迫血管。手术近期有一定效果。
宝宝大小脸怎么纠正图 检查是否有斜颈畸形
有些婴儿可能患有先天性斜颈,这样由于一侧肌张力升高牵扯,容易导致宝宝的头部总是偏向于一侧,长久下来不良睡姿,可导致宝宝的双脸大小不一,如果发生有有先天性斜颈,当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按摩矫正,平时注意纠正宝宝睡姿调整。
痉挛性斜颈能治好吗
1.药物冶疗
首先应采取非手术治疗,包括肌肉松弛训练(如生物肌电反馈治疗等)、颈部的经皮神经刺激(trans—epidermal neuro-stimulation,TENS)及物理疗法(如按摩及针灸等)。口服抗震颤麻痹类药,颠茄酊、东莨菪碱和安坦等,应用肉毒杆菌注射于受累肌肉,效果常不满意或不持久。
2.手术治疗
经半年以上药物治疗无效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1)脊髓刺激
在颈1~2水平经皮肤插人刺激电极,置于蛛网膜下腔,试验性电刺激7~9天(1 100~1500 Hz),此方法可作为永久性刺激。
(2)选择性神经切断术
手术前,常规行肌电图检查,以了解哪些肌肉电活动过度,哪些肌肉电活动受抑制。为正确测量起见,最少应记录4块肌肉的电话动。最常记录的肌肉是胸锁乳突肌、头夹肌、斜方肌和提肩肌。该手术方法已有标准术式。
(3)副神经微血管减压
在Foster-Dandy手术入路对明确看到动脉襻压迫脊副神经,可以作神经血管减压。但因为颈部肌肉受多支颈神经支配,这一理论尚有争议。比较合理的方祛为同时行神经血管减压及积侧颈1~3前根切断术。
(4)Foster-Dandy手术
同时行硬脑膜内双侧颈1~3前根及双侧副神经脊支切断术,术后带颈托4—6周。
(5)立体定向毁损术
适用于伴扭转痉挛等运动障碍性疾病。
痉挛性斜颈鉴别诊断
1.癔病性斜颈
有致病的精神因素,发作突然,头部及颈部活动变化多端,无一定规律,经暗示后,症状可随情绪稳定而缓解。
2.继发性神经性斜颈
颈椎肿瘤、损伤、骨关节炎、颈椎结核等可导致本病。颈椎间盘突出、枕大神经炎等,因颈部神经及肌肉受刺激,导致强直性斜颈。一侧半规管受刺激引起的迷路性斜颈、先天性眼肌平衡障碍引起的眼性斜颈、先天性颈椎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及小脑第四脑室肿瘤早期所引起的斜颈等,均无阵挛作为鉴别,需进一步检查发病原因。
痉挛性斜颈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痉挛性斜颈的诊断可以通过患者头颈歪斜,伴不停的摇晃或颤动,基本可确定,但确诊还需符合以下两点:
一、患者有肌张力障碍
二、排除这样其他疾病
1.癔病性斜颈:有致病的精神因素 ,发作突然 ,头部及颈部活动变化多端 ,无一定规律 ,经暗示后症状可随情绪稳定慢慢缓解。
2.先天性斜颈:多为小儿,在产前即形成,主要表现为胸锁乳突肌挛缩,不肥大,无阵挛 。
3.继发性神经性斜颈:颈椎肿瘤 、损伤 、骨关节炎、 颈椎结核等可导致本病 。颈椎间盘突出、 枕大神经炎等因颈部神经及肌肉受刺激导致强直性斜颈。一侧半规管受刺激引起的迷路性斜颈,先天性眼肌平衡障碍引起的眼性斜颈 ,先天性颈椎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 ,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及小脑第四脑室肿瘤早期所引起的斜颈等,均无阵挛作为鉴别 ,需进一步开刀检查发病原因。
4.迟发性运动障碍:长期服用某种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主要表现为口、面颈部肌肉不自主运动,停药后症状逐渐缓解而自愈。
5.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可以为全身肌张力障碍的初始表现,也可以为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一部分,根据疾病的转归和症状的广泛性可以与其区别。
痉挛性斜颈的诊断主要以什么为依据呢
1、先天因素。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常在右侧,产前已形成。先天性眼性斜颈:多为儿童,头强直地倒向一侧肩部,无旋转现象,有面部不对称。先天性骨性斜颈:骨骼发育畸形,如寰椎与枕骨融合,寰椎与枢椎融合或颈椎楔形畸形,临床上多无症状,可有阵痛和颈僵直,常有外伤诱发。先天性斜颈:胸锁乳突肌血肿后纤维化,颈椎的先天缺如或融合而引起。
2、药物因素。西沙必利、甲氧氯普胺、氟桂利嗪、抗精神病药、药酒、硫必利均有引起痉挛性斜颈的报道。表现及诊断同扭转痉挛。
3、肝豆状核变性。一些患者可在病情早期或病情中出现颈部肌张力障碍,及痉挛性斜颈。
4、不自主运动。呈多变性,不如器质性斜颈那么刻板不变,于精神刺激后突然起病,且经暗示后症状可缓解。须排除器质性方可诊断。
5、斜颈。神经性斜颈:如高颈椎病变,肿瘤、椎间盘脱出、枕大神经痛、炎症等,是由于颈部神经、肌肉受到刺激而引起。待神经痛消失后这种强直性斜颈也随之消失。迷路性斜颈:由一侧半规管受到慢性刺激而引起,强直性斜颈的原因是为了减轻眩晕,如不保持此姿势则眩晕。
6、颅后窝病变。如小脑半球、蚓部或第四脑室肿瘤的早期也可看到头偏向一侧的固定性强直。
什么是先天性肌性斜颈
宝宝出生了,但却是个歪脖子,是怎么回事呢?歪脖子是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俗称,系—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的头颈部向患侧倾斜的一种先天性畸形,一起来了解一下歪脖子病:
【概述】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因胸锁乳突肌挛缩所造成的斜颈。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后两周左右。发病率0.3%~0.5%。1/4发 生在右侧,1/5伴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斜颈可分为先天性斜颈与后天性斜颈;也可根据病位,将斜颈分为骨性斜颈、肌性斜颈、眼性斜颈、神经性斜颈、精神性 斜颈。本病在早期无骨性改变,病久可出现颈椎发育异常,甚至累及胸椎。因此本病应及早治疗。按摩推拿对于6个月以内的患儿有较好的疗效。
【解剖】
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肌纤维自前下向后上走行,止于乳突。其作用是:两侧收缩使头后伸;单侧收缩,使头向同侧侧屈,面向对侧旋转。
温馨提示:出现歪脖子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矫正,以免耽误病情。
痉挛性斜颈能治好吗
痉挛性斜颈是指颈部肌肉阵发性或强直性收缩而造成头颈部倾斜或旋转的一种异常姿态,器质性病变如锥体外系病变、脑炎后、血管压迫或少数精神性癔症均可为其病因,中青年发病。
至于痉挛性斜颈的治疗,一般来讲,我们有药物和手术两种方式。
手术治疗:以受累肌肉切断术(包括单侧或双侧胸锁乳突肌、头夹肌、颈后肌等)。颈部受累肌肉及副神经切断术。经颅硬膜内副神经根和C1-4前根切断术。立体定向大脑深部结构(包括VL,VOI等)损毁术。经颅后窝探查副神经近脑干段,若确定“血管压迫”病因,做血管悬挂术。
另外:在进行药物治疗同时可配以精神心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