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喝茶容易患脂肪肝是真是假
饭后喝茶容易患脂肪肝是真是假
饭后喝茶是很多人都有的一种饮食习惯,其实这样是很不好的。对我们的身体是有一定危害的,特别是对脂肪肝的形成与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此,预防脂肪肝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重要的是控制饮酒。90%—95%的酒精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一般是每千克体重每小时代谢60—200毫克酒精,需要3—10个小时后体内才能清除掉所有的酒精。经常饮酒,肝脏负担太重,即使每日饮酒不超过限量,也会危害身体特别是肝脏的健康,因此饮酒不仅要少饮,还要稀饮。饮酒量(多少及频率)决定肝损害的危险和程度。女性比男性更易受到损害。饮酒数年的女性,饮酒量每天达19克纯酒精量(约合182克葡萄酒、364克啤酒、56克威士忌),可引起肝损害;饮酒数年的男性,饮酒量每天达56克纯酒精量(560克葡萄酒、1120克啤酒或168克威士忌)就可引起肝损害。尽管如此,引起肝损害的饮酒量还要考虑个体差异。
有一点要特别提醒的是,现在人们经常在酒足饭饱后要喝杯茶,这很不利于脂肪肝的预防。吃荤的之后不要立即喝茶。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能与蛋白质合成具有吸敛性的靶酸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使肠道蠕动减慢,容易造成便秘,增加了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毒害作用,从而引起脂肪肝。
此外,还要做到饮食定时定量,尤其要控制晚餐摄入量,以占一日总量的30%为宜;营养要均衡,食物安排要多样化,最好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食肥肉和动物脂肪。进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合适的体重;坚持体力劳动和合理运动,增加肝内脂肪的分解和消耗,脂肪含量下降,有利于脂肪肝的逆转,改善肝功能;如果血脂、血糖升高,要用药物控制高血脂、糖尿病。
几多误区脂肪肝
误区一:瘦人不会患脂肪肝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脂肪肝只是胖人的“专利”,瘦人不会患上脂肪肝。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尽管肥胖是引起脂肪肝的主要诱因之一,但瘦人同样可以患脂肪肝,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时就有许多人患脂肪肝。
瘦人的消瘦如果是因为长期节食或肠道病变所致的营养不良引起,就很容易患脂肪肝。由于蛋白质供应水平低下或者吸收不良,引起人体内的白蛋白合成减少,这促使脂肪分解和动用,使大量脂肪酸从脂肪组织中释放进入肝脏,导致肝内脂肪积蓄,形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很多人认为既然进食过多的脂肪、肉类和糖类容易得脂肪肝,那就不如全吃素。杨东亮教授认为,即使不吃含有胆固醇的食物,人体的肝脏还是照样夜以继日地加工合成胆固醇,完全吃素会因摄入蛋白质不足而影响身体健康。
误区二:治疗脂肪肝就靠降脂药
尽管瘦人也患脂肪肝,但多数脂肪肝还是由肥胖引起的。很多人就认为,治疗肥胖引起的脂肪肝主要依靠保肝药物或降脂降酶等“特效药”。杨教授谈到,许多患者经常辗转于各大医院或药房寻求治疗脂肪肝的特效药物,事实上至今国内外尚未发现治疗脂肪肝的灵丹妙药。对于单纯性肥胖性脂肪肝,通过节食、锻炼等措施减肥比保肝药物治疗更为重要;对于伴有转氨酶升高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减肥则是保肝药物起效的重要前提条件。
另外,得了脂肪肝并非都得服用降血脂药物,而且降血脂药物应用不当有时非但不能减轻脂肪肝,反可加重肝脏损伤。其原因是脂肪肝的出现显示肝脏对脂质代谢的处理已达极限,这时再用降血脂药物就会增加脂肪化肝脏的负担,应用不当还易发生药物性肝病。
三七适合哪些人服用 经常应酬人群
经常应酬,抽烟、饮酒、高脂肪食物过量摄入的人群,容易患脂肪肝、酒精肝,食用三七可保肝护肝。
五类人群易患脂肪肝
1。太胖的人。当脂类物质过多时,肝脏载脂蛋白不足以结合全部的脂质,剩余脂质沉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肥胖性脂肪肝。这类脂肪肝在体重得到控制后,往往会逐渐好转乃至消失。
2。爱喝酒的人。酒精性脂肪肝主要是肝脏合成功能下降所致。研究显示,75%~95%的长期嗜酒者存在脂肪浸润。每天饮酒80克~160克的人,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比不饮酒人群增长5~25倍。
3。快速减肥的人。禁食、过度节食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都导致体内没有足够的糖用以分解功能,进而引起脂肪分解量短期内大量增加,肝脏“工作量”激增,损伤肝细胞,影响其脂蛋白合成能力,导致脂肪肝。
4。营养不良的人。营养不良导致体内蛋白质缺乏,不能形成足够的载脂蛋白,脂类物质不能变成脂蛋白进入血液,故而沉积于肝细胞内,最终形成脂肪肝。
5。糖尿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50%~80%的患者合并肥胖,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既与肥胖程度有关,又与过度摄入脂肪或糖类有关。
不吃早餐易患脂肪肝
现如今,有不少上班族患上了脂肪肝,那是因为上班族的生活方式一般都是多坐少动,常吃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和过量饮酒等。专家提醒上班族,如果经常不吃的早餐,也容易患脂肪肝。
虽然肥胖是引起脂肪肝的主要诱因之一,57.4%-74.0%的肥胖者患有脂肪肝,但这并不是说瘦人就不会得,引起脂肪肝的因素很多,如营养不良或体内蛋白质不足,都会导致肝脏内脂肪聚集。
长期不吃早餐,午餐又相对简单,容易导致营养不良,蛋白质等的缺乏会引起肝脏脂肪沉积。而久坐、缺乏运动,体内大量热量和脂肪无法消耗,最后转化为脂肪,这些脂肪沉积于皮下时,表现为肥胖,积存于肝脏时,就成为脂肪肝。
由于脂肪肝在早期阶段一般没有明显症状,所以往往被人忽视。专家表示,患上脂肪肝,除了表明肝脏受累以外,还意味着多种健康危机接踵而来。脂肪肝患者不但会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形成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而且极易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严重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单纯的节食和增加运动并不适合于所有的脂肪肝患者。专家指出,对于因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足以及肝毒药物所致的脂肪肝患者,过多运动会干扰肝脏的代谢,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对于营养过剩所致的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饮食控制要优于单纯的体育锻炼。对于节食的过程中感到极度乏力的患者,要仔细检查食谱中是否有足够的蛋白质,所以即使是非药物治疗也需咨询专科医生以寻求最佳方案。
饭后喝茶真的易患脂肪肝吗
首先,我们看一看什么是脂肪肝,医学上认为:肝内脂肪分解或合成失去平衡或储存发生障碍时,脂肪就会在肝实质细胞内过量积聚,如果总量超过常量的1倍,或组织学上肝实质脂肪浸润超过30%~50%,称为脂肪肝。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说,所谓脂肪肝就是肝脏组织中的脂肪含量太多了。肝细胞里脂肪多了,就影响肝细胞正常工作,我们摄入的所有营养物质都要经过肝脏处理,如对脂肪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转化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还负责脂类等营养素的动态平衡。
其次,我们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脂肪肝。大致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长期高脂、高糖饮食,使肝脏脂肪堆积、合成过多;二是长期饮酒,导致血液中甘油三酯升高,而肝内脂肪氧化减少形成脂肪肝;三是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的患者,因肥胖并发生脂肪肝;四是因节食减肥,体内动员脂肪参与供能,脂肪到肝脏转化过程中,因缺少必要营养素,导致脂肪不能完全分解,积聚在肝脏内造成的脂肪肝。
上面几种原因都与脂肪代谢有关,或是合成过多,或是氧化过少,总之是脂肪代谢失调造成的,而脂肪代谢失调最终的原因是脂肪摄入过多。就是说,脂肪肝与脂肪摄入过多或脂肪代谢紊乱有关,与大便是否干燥关系不大。至于饭后喝茶有增加患脂肪肝的风险并没有科学依据,茶叶中的鞣酸对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降低血胆固醇,防止脂肪在血管壁中沉积,增强血管的柔韧性和弹性,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还具有预防冠心病、抗老化、抗衰老,预防老年痴呆症、癌症、杀菌消炎、醒脑提神、降脂助消化及加强免疫力等作用。
在我国很多人有饭后饮茶的习惯,在南方的一些地方还有一边吃饭一边饮茶的习俗,也有人用茶水蒸米饭,以此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许多人知道茶叶中的鞣酸与蛋白质发生反应会形成不易消化的沉淀物,但不知道它的这一特点对我们有多少好处,如食物中的微生物遇到鞣酸后,微生物中的蛋白质就会因凝固而失去作用,从而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红葡萄酒能长期保存,就是因为含有大量鞣酸,微生物在红葡萄酒中不能繁殖的缘故。
我国大众很早就了解到茶叶有杀菌消炎、消脂解腻、提神解困、防病抗老等特性,养成了饭后先用茶水漱一漱口,然后喝茶的习俗,并没有因此而患上脂肪肝的。近些年来,脂肪肝患者增多,主要是脂肪和糖类摄入过多造成的,与饭后喝茶没有必然的联系。
痰湿体质人群容易患脂肪肝
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易形成痰湿时,便可以认为这种体质状态为痰湿体质,多见于肥胖人,或素瘦今肥的人。痰湿体质者多发咳嗽、哮喘、痰多、头晕、肠胃不适、呕吐等症状,易生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动脉硬化、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肥胖症等疾患。因此痰湿体质者可通过温燥化痰药物进行调养。
中医认为,痰湿体质人群患脂肪肝的比例更高。痰湿体质一般表现有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泡微浮,轻易困乏,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黏,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未几或微混。此种体质类型有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哮喘、痛风、冠心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倾向。
对于轻度的脂肪肝患者以及想预防脂肪肝的人群,可以用山楂泡水代茶饮。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健胃,行气散淤,有扩张冠状动脉、舒张血管、降脂降压强心的作用。经常饮用山楂水对治疗和预防脂肪肝效果甚佳。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可以饮用决明子茶。此外,在预防上也可以服用维生素E,效果比较理想。
温馨提示:脂肪肝虽不会致命,但检查发现后还需引起重视,应尽早找专科医生给予个体化的防治措施及定期检查。一些患者往往因为忽视,在一段时间后演变成了脂肪性肝炎,造成了对肝脏不可逆的伤害才追悔莫及。
男性饭后饮茶容易患脂肪肝
脂肪肝最重要的是控制饮酒。90%—95%的酒精都是通过肝脏代谢的,一般是每千克体重每小时代谢60—200毫克酒精,需要3—10个小时后体内才能清除掉所有的酒精。经常饮酒,肝脏负担太重,即使每日饮酒不超过限量,也会危害身体特别是肝脏的健康,因此饮酒不仅要少饮,还要稀饮。饮酒量(多少及频率)决定肝损害的危险和程度。女性比男性更易受到损害。饮酒数年的女性,饮酒量每天达19克纯酒精量(约合182克葡萄酒、364克啤酒、56克威士忌),可引起肝损害;饮酒数年的男性,饮酒量每天达56克纯酒精量(560克葡萄酒、1120克啤酒或168克威士忌)就可引起肝损害。尽管如此,引起肝损害的饮酒量还要考虑个体差异。
有一点要特别提醒的是,现在人们经常在酒足饭饱后要喝杯茶,这很不利于脂肪肝的预防。吃荤的之后不要立即喝茶。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能与蛋白质合成具有吸敛性的靶酸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使肠道蠕动减慢,容易造成便秘,增加了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毒害作用,从而引起脂肪肝。
此外,还要做到饮食定时定量,尤其要控制晚餐摄入量,以占一日总量的30%为宜;营养要均衡,食物安排要多样化,最好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食肥肉和动物脂肪。进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合适的体重;坚持体力劳动和合理运动,增加肝内脂肪的分解和消耗,脂肪含量下降,有利于脂肪肝的逆转,改善肝功能;如果血脂、血糖升高,要用药物控制高血脂、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