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坐月子的误区
解读坐月子的误区
关于吃:
误区 1 菜做得很淡,几乎没有味道
新妈妈在月子里出汗较多,乳腺分泌也很旺盛,体内容易发生缺水。如果不吃盐只会加重身体脱水,不利于体力尽快恢复。
新妈妈应当这样做:应该在菜里适量加盐。菜淡一些为好,但也没必要淡到几乎没有味道,比平时稍淡即可。
误区 2 吃鸡蛋多多益善
尽管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很适合新妈妈食用,但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鸡蛋吃多了人体并不能完全吸收,反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影响其他多种食物的摄取,造成营养摄取不均衡,不仅不利于新妈妈的身体康复,而且也不利于乳汁分泌。
新妈妈应当这样做:月子里一般每天吃2~3个鸡蛋较为适宜。
误区 3 只吃母鸡不吃公鸡
公鸡、母鸡都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和其他一些维生素、矿物质等必需的物质,没有区别,母鸡中脂肪比较多,可能母鸡汤的味道更鲜美一些,而公鸡的肉比较嫩一些。
新妈妈应当这样做:公鸡的脂肪较少,新妈妈吃了不容易发胖,有助于哺乳期保持较好的身材,而母鸡相对脂肪多一些,有时新妈妈吃的食物太油,容易引起宝宝发生腹泻。
关于喝:
误区 4 月子里
不能多喝水
生产时丧失了大量体液(如血液、汗液、唾液),产后又容易流汗,在身体水分大量流失后,如果严格限制水分摄取,会使体内电解质不平衡,造成脱水的现象,甚至会影响乳汁的分泌量。
新妈妈应当这样做:除了多喝水,也可以喝些较清淡的汤品,如银耳汤、山药汤等,也可以把水果切块煮成水果茶。
误区 5 不限量地喝汤
虽然月子里适量喝鲤鱼汤、蛋花汤、鸡汤等,不仅容易消化吸收,还可促进乳汁分泌,但也不可为了增加乳汁分泌就无限制地喝,否则容易妨碍其他食物的摄取,造成营养不良。
新妈妈应当这样做:产后头几天应该少量喝一些清淡的鱼汤和鸡汤,帮助泌乳。在开始泌乳后,充分按摩乳房,使乳腺管通畅以后再开始多喝汤。
关于穿:
误区 6 早早就穿上塑身内衣
产后1个月内,新妈妈会排出恶露及较多的分泌物,同时出汗也较多。但有些新妈妈还没有出月子就开始穿着紧身的塑身内衣。这时穿着紧身的塑身内衣会影响身体的卫生,不利于产后恢复,特别是剖宫产的新妈妈。另外,要记住的是身体的塑形是靠肌肉来体现的,怀孕以后,由于激素的原因,身体里堆积了较多的脂肪,产后将逐渐恢复,紧身内衣只能将脂肪赘肉强行勒紧,并不能把肉肉变成很有弹性的肌肉。
新妈妈应当这样做:最好在产后1个月后逐渐开始进行腰腹肌的锻炼,量力而行,但一定要做,塑身内衣对保持苗条的体形是表面的、暂时的。不过,哺乳的新妈妈还是应坚持使用哺乳文胸。
冬天坐月子可以洗头吗
坐月子可以洗头吗?专家表示:冬季坐月子能洗头。因为人体头部是汗腺特别旺盛的区域,坐月子的时间周期也并非只是两三天,如长期的不洗头将会导致很多不良反应及后患。严重还可能导致一些慢性疾病的产生,因此在冬季坐月子中洗头还是很有必要的。
冬季坐月子期间洗头方法:
将药用酒精隔水温热,再以脱脂棉花沾湿头发,将头发分开,前后左右擦拭头皮,稍用手按摩一下头部后,再用梳子将脏物刷落。产妇护理期间,妈妈们可以在每天中午时擦拭头发一次,再用软梳梳理头发,好让头部气血畅通,保持脑部清新。
另外,冬季洗头时妈妈们还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头发不受伤害。扩展阅读:坐月子的饮食调养
1.妈妈们避免洗头后头发变湿,挥发时带走大量的热量,使头皮血管在受到冷刺激后骤然收缩,引起头痛,在坐月子期间洗完头后及时把头发擦干,再用干毛巾包一下。
2.洗头时的水温要适宜,不要过凉,最好保持在37℃左右。
3.为了避免产生静电刺激头皮 ,梳理头发最好用木梳。
4.为了避免受冷气吹袭,可用指腹按摩头皮,洗完后立即用吹风机吹干。
5.妈妈们避免湿邪侵入体内,引起头痛和脖子痛,在头发未干时不要结辫,也不可马上睡觉
传统坐月子误区
我国传统上认为新妈妈坐月子有很多讲究,比如有不洗发、不洗澡、不碰冷水、禁性行为、不可吹风等禁忌。这些禁忌中有些是没有必要的,如不洗发;有些甚至会对新妈妈的健康造成危害,如不洗澡,其实这样更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其实这些将就中有很多的不科学的因素,反而会对新妈妈的身体带来危害,这些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
传统上认为新妈妈月子期间怕冷、怕风,一旦产后受了“风寒”会留下月子病,长期治不好。历史的经验是很多新妈妈在月子中不能洗发、洗澡、不能吹风,从头到脚总是穿裹得严严实实天冷时更是房室门窗紧闭,火炉烧得暖暖的,身上穿戴得厚厚的,汗出多了老人又不让洗澡,皮肤表面的脱屑与汗液混合造成体表的污秽,加上恶露的污染,身上时常发出馊臭的气味,这些反而被认为是“做月子”不可避免的现象。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很容易。
在妊娠期孕妇有母体与胎儿两个血液循环系统,所以血容量就会明显增加,而胎儿娩出后,胎儿的血液循环不存在,新妈妈又只有一个血液循环系统了,大量血液从子宫进入体循环,而且妊娠期间很多组织间液也被吸收进入新妈妈的血液循环当中,新妈妈体内血容量不是降低,反而会升高,特别是产后24小时内增加更为明显,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这种状态一般要持续到产后3周或更长时间才会逐步恢复到孕前水平,因此新妈妈体内水分必须很快被排出。
新妈妈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将体内这些水分排出体外:一是排尿,产后尿多是常见现象;第二是通过呼吸,把水分以蒸汽方式呼出体外;三是通过皮肤排汗。因此,产后很多新妈妈感觉不论天气冷暖自己身上总是湿的,就是这个原因。
产后由于汗腺分泌增强,汗毛孔则常呈开张状态,加上身体潮湿,遇风就会觉得全身湿冷,这就是老人们常说的产后容易患风寒的原因。经过妊娠分娩的消耗,新妈妈体力一般较弱,如果受了“风寒”,很容易患上感冒,肺炎等病,就是产后长期肌肉关节酸痛,因此产褥期的新妈妈们确确实实应当避免风寒侵袭身体。
一般认为,正常分娩的新妈妈在分娩后2~5天便可以洗澡,洗澡方式以选用淋浴为最佳,但不应早于24小时。注意在产后6周之内不宜洗盆浴或在大池中洗浴,以免不洁水流入生殖道引起感染;对于剖宫产的新妈妈而言,至少要在一个星期以后,等伤口完全愈合好,而且没有发炎现象的情况下才可以洗澡,方式同样以淋浴为最好。如果分娩过程不顺利,新妈妈平时体质较差或者生产时出血过多,不宜勉强过早淋浴,可改为擦浴。
高龄产妇坐月子应注意事项
其实坐月子,对于高龄妈妈来说,坐月子中有太多的误区了。舒欣妈妈在从事母婴护理多年的咨询和服务中,发现高龄妈妈的坐月子误区比一般的孕妈妈误区要多很多。
因为,高龄孕妇得到孩子不容易,自然要金贵不少;另外,身体确实是比年轻得妈妈要弱些,更是要注意保养了。
产后42天都要静养
高龄孕妇产后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静养。不仅是刚生完头几天要静养,在整个产褥期(产后42天)都要在安静、空气流通的地方静养,不宜过早负重及操劳家务。
高龄孕妇中有60%都是剖腹产,手术后的第一天一定要卧床休息。在手术6小时后,应该多翻身,这样可以促进淤血的下排,同时减少感染,防止发生盆腔静脉血栓炎和下肢静脉血栓炎。真美专家解释说,产妇刚分娩之后,体内的凝血因子一般会增加,以促进子宫收缩和恢复,也能起到止血的作用。但如果老躺着不动,容易引起血流缓慢,会导致血栓形成,从而造成下肢坏死和盆腔供血障碍。
在手术24小时后,产妇可下床活动,在48到72小时后,孕妇还可以走得更多一些。这样可促进肠蠕动,减少肠黏连、便秘及尿潴留的发生。当然,到底慢走多久才算合适,还是要根据产妇的身体状况来进行调整。
产后宜温补不宜大补
高龄孕妇产后都很虚弱,一定要吃些补血的食物,但不能吃红参等大补之物,以防虚不受补。比较适合的是桂圆、乌鸡等温补之物。此外,要补充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牛奶、鸡蛋、海鲜等动物蛋白和黄豆等动物蛋白都应该多吃。对于所怀BB个头大的产妇,由于子宫增大压迫下肢静脉,容易引起痔疮,所以还应多吃水果蔬菜。总体说来,产妇的饮食宜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吸收,且富有营养及足够的热量和水分。
年龄越大越易产后抑郁
从临床上来看,孕妇年龄越大,产后忧郁症的发病率越高,这可能与产后体内激素变化有关。很多产后抑郁症病例在产前就已经有先兆,如常常莫名哭泣、情绪低落等,这时家人一定要多加安慰,安抚孕妇情绪。
传统坐月子误区 不洗头洗澡
传统坐月子,都强调不能洗头洗澡。但实际上产妇月子里会出很多汗,要把怀孕时增加的血容量排出去。而且因为要排恶露,尤其要注意会阴清洗,每天清水洗净流出来的血迹,否则可能会增加产褥感染风险。所以产妇注意个人卫生很重要,应该忌不洗头洗澡。
坐月子误区有很多你中了几个
月子里不能开窗通气?
有些地方是这样的:月子里从上到下要包的严严的,不能见风,不能开窗户,有些地方更为夸张的是生娃后,把整个头也包起来,被子盖的厚晒太阳的,说是怕招风,其实你想一下,本来生娃后,身体就非常容易出汗,再里三层外三层的这么包着,任谁也受不了吧,时间长了,身体会出现问题,而且室内的门总是关着,一点风也没有,外面新鲜的空气也进不来,长期的不通风,那房间的空气能好吗?你整天在屋里呼吸空气,呼吸这么差质量的空气,身体怎么可能好,产妇和宝宝在这屋里呆上一个月,身体的抵抗力也好不到哪里去,还容易生病,这点一定要注意,天热的时候,可以开着门,没关系,如果是冬天的时候那么你可以定期开门透气,可以事先把孩娃抱到别的房间,等空气通好了,再回去房间,把关门起来也行。
其实,在医院里刚生完娃住院的那几天,医院的病房里面也会不定时通风的,新鲜的空气让人更精神,正确做法是,每天通风2至3次,每次20分钟左右。
月子里不能下床?
有些地方生完娃的时候,整天都是待在床上,一个月不下床,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生完娃后,产妇跟正常人相比确实是需要多多的休息,少走动,但绝对不是什么也不做,其实生后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做一些活动了,当然也可以下床了,慢慢的走散散步什么的还是可以的,如果光躺着那么身体非常容易出现问题。
因此月子里也得活动,时常下地,躺上床上的时候,也可以多活动一下四肢,对身体恢复很有帮助。
那么就有人问了,多大的活动量算合适呢?那就看你的身体情况了,你的身体可以下床走动那就走走,如果你想休息的时候也可以多休息。
月子里能不能用眼?
有些地方的习俗,月子里绝对不能看书、看电视、做针线活,更不要说用电脑玩手机了……这个习俗不能说全对或全错。月子里多休息还能让奶水变多,让小宝不至于饿肚子,当然看看手机也不是不可以,但也没必要完全禁止,不然接下去一个月怎么打发时间,就这样待一个月那不是很无聊。偶尔看看书本、报纸、手机什么的还是可以的,前提是一定要姿势正确,而且用眼的时间不能太久,更不要躺在床上看,看一会儿要站起来走一走,看看绿颜色的东西对眼好。
月子误区是什么
一、“恶风”
不少人以为产妇怕风,风是“产后风”(指产褥热)的祸首。因而将产妇房舍的门窗紧闭,床头挂帘;产妇则裹头扎腿,严防风袭。其实,自然界的风何罪之有产褥热其实是藏在产妇生殖器官里的致病菌在作怪,多源于消毒不严格的产前检查,或产妇不注意产褥卫生等。如果室内卫生环境差、空气混浊,很容易使产妇、婴儿患上呼吸道感染。如果夏日里门窗紧闭,裹头扎腿,还会引起产妇中暑,实不可取。
二、“越晚下床越好”
许多人认为产妇体质虚弱,需静养,就让其长期卧床,甚至连饭菜都端到床上吃,其实这种做法弊多利少。如果产后较长时间不活动,很容易使血液本来就处于高凝状态下的产妇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同时产后盆腔底部的肌肉组织也会因缺乏锻炼,托不住子宫、直肠或膀胱而膨出。
产后及早下床活动不仅有利于下肢血流增快和恶露排出,也能使腹部肌肉得到锻炼,早日恢复原来的收缩力,从而保护了子宫、直肠和膀胱等器官。一般情况下,产后24小时就可在床上靠着坐起来,第三天便可下床行走。
三、“不能洗头洗澡”
不少地方,尤其是农村有这样一种不成文的条文:产妇要在满月后才能洗头和洗澡。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产妇分娩时要出大汗,产后也常出汗,加上恶露不断排出和乳汁分泌,身体比一般人更容易脏,更易让病原体侵入,因此产后讲究个人卫生是十分重要的。自分娩后两三天就可洗澡,但宜采用淋浴,不宜洗盆浴。炎夏,每天应用温开水洗涤一次,产后7~10天,即可用热水洗头。如用温开水坐浴,最好是在5000毫升水中加入1克高锰酸钾,达到灭菌的作用。
坐月子要避开这几个误区
坐月子误区1:不能洗头洗澡
范伟荣:这是大错特错,水煮沸完全没有必要。产妇的生产代谢很旺盛,出汗也多,个人卫生尤其要注重。顺产后3天、剖腹产后7天,都是住在医院里的,由于条件局限,可以采取局部擦洗的方式。一旦出院,夏天1-2天,冬天2-3天左右就可以洗一次澡,采取淋浴(不可盆浴)的方式,只要是流动的、干净的水就行。最好用温水,这样对皮肤柔和一些。沐浴用品尽量避免药用或者刺激性大的,可以选宝宝专用的。
另外,洗澡的时候可以用保鲜膜包着伤口,这样能避免水渗入。
坐月子误区2:不能出门,不能吹风
范伟荣:产妇要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比如商场、超市等,这样能避免传染感冒等疾病。但可以到公园里适度走走,呼吸新鲜空气,空调电风扇都可以吹,但不要对着身体吹,另外要保持房间内通风。
坐月子误区3:不能上网、看书、看电视
范伟荣:上网看书看电视都是可以的,只要把握好度就行了,具体的时间因人而异,如果眼睛觉得疲劳,就要休息一会儿。
坐月子误区四4:不能吃咸、腥、辣、海鲜
范伟荣:这些说法不全对。产妇的饮食要丰富、多样化、均衡,一般都有专门针对月子期间的餐单,产妇可以向医生或专业人士请教。不过,辛辣等刺激性较大的食物要少吃,要不然会引起肠胃不适应,或者拉肚子,母体身体一旦不适,母乳就会减少。
孕妇真的有这么娇弱么
孕妇安胎误区一、忌辐射,昂贵防辐射服成孕妇“标配”
微微怀孕已经三个多月了,本来早孕反应并不是太明显的,她也没有多在意。某一天闲聊,其他同事纷纷打趣她不重视肚子里的宝宝。因为几乎每个准妈咪都少不了一件防辐射的衣服,整个公司数下来,大伙购买的防辐射服最低是几百元,甚至有几千元的。防辐射服甚至成了判断你对宝宝的爱的标准。
小编解读:辐射无处不在,没那么严重。
其实,小编也明白每一位准妈咪们对自己宝宝的爱,但那些昂贵的防辐射服,更多只是准妈咪们之间的攀比。从医学上来说,目前尚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日常生活中电器所发出的辐射,会导致孕妇流产率、胎儿畸形率的提高,也不会导致新生儿出生体重过低。
孕妇安胎误区二、忌噪音,不遗余力追求无声
有些妈咪们喜欢对着宝宝唱歌,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先天感觉,也有准妈咪们害怕身边的噪音侵害到宝宝的成长。某地一孕妇怀孕4个月,其婆婆担心楼下的车声会影响到宝宝的成长,特地从2楼搬到到了9楼,就是为了给媳妇一个无声时代。
小编解读:怀孕6个月后,胎儿才能听到周围的声音。
诚然,这个婆婆可以堪称中国好婆婆,只是她这个行为并不值得鼓励。事实上,一般居住、商业区的声音一般不超过55分贝,而孕妇只要不是一直暴露在小于250赫兹高于65分贝的噪音水平,健康无忧。另一方面,在准妈咪怀孕6个月以后胎儿才能听到周围的声音,而且声音通过羊水的减压,胎儿所感受的声音往往会比外界低25-30分贝。
孕妇安胎误区三、忌劳累,手不能提脚不能抬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计划生育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准妈咪在面对早孕反应、水肿、韧带松弛,头晕、气短等现象的时候,孕妇自己或被人要求开始小心翼翼:手不能提脚不能抬,爬楼梯都是禁忌,更别说游泳等其他运动;为了避免工作压力太大,不少人干脆休病假在家卧床养胎了。
小编解读:多运动,对分娩和胎儿发育都有好处。
生儿育女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为了满足胚胎及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准妈咪们全身都会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这种变化是正常的。千百年来,只要准妈咪和胎儿健康发育,孕妇在整个孕期都可以继续她们平时的活动与锻炼。尤其是坚持工作,可以让准妈咪分散注意力,缓解妊娠反应,避免孕期抑郁。
孕妇安胎误区四、节欲,提倡妊娠后分房而居
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文化似乎都是把夫妻生活当做是一件不洁的事情,所以认为女性在怀孕之后,应该提倡清心寡欲、分房静养。上海旧时就流行有女儿孕后,娘家送分床铺的习俗。暗指夫妇从此以后该分铺而居,以利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发育。
小编解读:健康孕妇可以有性生活。
夫妻性生活是促进夫妻感情的一种方式,过往一些性行为不利于胎儿的案例,大多也是由于胎儿本身不健康,或者是孕妇有疾病在身的人群。从医学的监督来看,性生活不仅有利于家庭的安宁稳定,且性高潮造成的子宫收缩对胎儿也是一种锻炼。所以,健康的孕妇并非一定要拒绝性生活,只要你懂得采取相应的措施,掌握分寸,避免过度的性高潮即可。
孕妇安胎误区五、中药保胎,四处寻医求保胎中药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不少国人甚至是外国朋友,都对中医充满了敬仰。所以,在中药保胎方面,民间也流传着五花八门的说法。最早的保胎方子是出自《本草纲目》,将狗尿和泥涂抹在腹部就可以防止流产。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这个药方并无任何的科学理论支撑。
小编解读:孕期吃药,科学保胎最重要。
大家都知道,孕期不能随便吃药,这个药,大部分人以为是西药。中药往往经过过度的包装,变成补气益气、滋补壮阳的好东西。事实上,部分中药更是毒药,如常见的"滋肾育胎丸"的成分首乌能导致中毒性肝炎,"参茸保胎丸"成分艾叶能损害肝脏、中枢神经、血管,导致中毒性肝炎。所以,各位准妈咪们在生病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医嘱进行选择适当的药物。
孕妇安胎误区六、进补,“一人吃,二人补”
都说"孕妇一张嘴,喂养两个人",确实,各位准妈咪们不仅要满足自身的营养需要,还要担负着为胎儿不断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任务。所以,各个宝贵的准妈咪总会努力或被督促着吃大量昂贵的补品,如燕窝、蜂蜜、桂圆、鹿茸等增加营养。
小编解读:进补有讲究,不可胡乱补充营养。
事实上,在国际医学界中被承认的,唯一一种适合孕妇服用的"保健品",只有叶酸制剂。至于各种以爱之名出现在孕妈咪餐桌上的滋补品,都不过是一种心理安慰而已。以燕窝为例,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乏善可陈;而滥服人参,可能加重妊娠不适症状,出现兴奋激动、烦躁失眠、咽喉干痛、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医学上称为"人参滥用综合症",有流产和死胎的危险。
孕妇安胎误区七、坐月子,在床上享受"女王"特权
玲玲生完宝宝之后,已经一个月足不出户了,除了在床上奶孩子之外,她不需要做任何的事情。加上老人家坚持说月子里不能洗澡、洗头,所以玲玲也根本没有去管他。可是等到出月子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黄脸婆:身宽体胖,脸色发黄,头发凌乱。
小编解读:科学坐月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在千百年的演变中,"坐月子"却一直未变。事实上,"坐月子"并不是单纯地坐在床上,等待身体恢复。要知道,长期缺乏活动会导致产妇血栓、子宫下垂、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所以,坐月子也应该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更多女性在月子里顺利恢复。
传统坐月子误区 坐“闷月子”
传统坐月子,是强调不能吹风的,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得把房间的门窗紧闭,而产妇也得长衣长裤、甚至盖棉被捂月子。事实上房间空气不流通,天气闷热,产妇是很容易中暑的。所以产妇房间应适当开窗通风,但避免穿堂风和空调直吹,以免感冒。
坐月子误区加重产后便秘
误区一:大鱼大肉营养过剩
除了过度进补之外,产妇在饮食上容易陷入的另一个误区则是营养过剩。徐莉指出,目前多数产妇动物性食品摄取量过多,而蔬菜、水果、奶类的摄取量较少。相当多的产妇之所以不吃或少吃水果蔬菜,主要是因为她们认为坐月子期间不能吃凉性食物,而水果蔬菜均被认为是凉性的。
“有些新妈妈在月子里甚至每天必吃一只鸡,而且顿顿都是大鱼大肉。”专家指出,这种高蛋白饮食不仅容易造成产妇便秘,还可能造成某些婴儿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反而会影响母乳的质量。
还有一些女性认为喝水会“稀释乳汁”,结果在月子里总是不敢多喝水,这其实也是一种误解。“喝水可以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不喝水反而容易引起便秘。而乳汁中适当的水分比例也是婴儿必需的,否则异常的高蛋白乳汁也会导致婴儿便秘。”
误区二:总是卧床缺少运动
除了饮食上的误区外,其他一些不当的生活习惯也可能成为产妇便秘的诱因。比如,有些产妇觉得生完孩子后最好不要下地,躺在床上休息的时间越长越好。专家指出,这种做法也不利于产妇的健康。“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产妇本身就容易气虚,如果活动太少,大肠的蠕动功能会减弱,从而无法运化糟粕,也会导致便秘。”
误区三:不分体质一味进补
在不少人看来,女性生完孩子后都应该好好补一补。但究竟该如何进补,却并非人人都知道。专家指出,一些燥热、温补的药材,尤其是参、茸等补品,产妇吃得过多同样可伤津,引起阴虚型的便秘。
“产后大出血的病人服用参汤是没问题的,但并非个个产妇都气血大亏。”专家指出,进补一定要根据体质有选择地进行,对于那些本身比较燥热,或是属于阴虚体质的人而言,如果再喝参汤,身体很可能受不了,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进补更要谨慎。
做月子误区
忌不刷牙
很多老一辈的总是叮嘱产妇坐月子一个月不要刷牙,否则“生一个娃,掉一颗牙”。
做月子要正确刷牙这实质上是反映出孕产妇不注意口腔牙齿卫生的危害。有人错误地理解为产妇不能刷牙,这也是造成孕产妇牙齿脱落的原因。传统习俗认为,产妇刷牙会引起牙痛病,这恰恰与医学科学的道理相反,其实不刷牙,污垢得不到及时清除,会增加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而引起牙痛病。妇女在怀孕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或维生素C的摄入不足,可以有牙龈充血、水肿,容易出血,特别是刷牙时出血。另外,怀孕后牙齿的矿物质往往补充不足,牙齿的坚固性差。这些情况已对牙齿不利,再不注意口腔卫生,使口腔内的细菌增多,在大量细菌作用下,食物残渣中的糖类得以发酵、产酸,导致牙齿脱钙,形成龋齿,不会碰到冷水而留下月子病。
产后宜多喝汤
产后应多补充水分。不过,新妈妈大多乳腺管还未完全通畅,不要太急着喝催奶的汤,不然在产后前两三天的涨奶期可能会痛得你直想哭的。你可以喝一点蛋汤、鱼汤(鲫鱼汤除外,鲫鱼汤催奶)等较为清淡的汤(母乳喂养的婴儿会因母亲食用了较咸的汤而出现嘴唇起泡等现象),但夏季因出汗较多,可在汤中加少许的盐。
产后不能喝水
一些来自台湾的坐月子公司宣传说产后不能喝水,喝了水会引起内脏下垂等后果,但中西医理论方面都没有任何依据。其实只是产后前2周喝水不宜过多,饮水过多会引起水肿,影响产后恢复。
坐月子的一些常见误区
正常的分娩是一个瓜熟蒂落的生理过程,而不是病理过程。应鼓励产妇早日下床活动,这样才有利于身体迅速恢复。要有充足的睡眠,注意休息,要多食高蛋白食物、新鲜蔬菜、水果。保持精神愉快,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要注意调适寒温,预防寒湿热侵袭,注意清洁卫生,勤洗澡,勤换衣被。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坐月子。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坐月子的一些常见误区:
坐月子的饮食误区
1)喝麦乳精滋补
虽然麦乳精营养丰富,味道可口,能够滋补身体,但产妇在哺乳期间常喝麦乳精是不科学的。因为麦乳精中的麦芽会抑制乳腺分泌。哺乳期产妇经常喝麦乳精,就会使乳汁的分泌量明显减少,所以中医历来把麦芽作为回乳的用药。
2)经常吃巧克力
巧克力中所含的可可碱会进入母乳,并通过哺乳进入宝贝的体内,损害宝贝的神经系统和心脏,导致消化不良、睡眠不稳、哭闹不停等。另外,常吃巧克力会影响产妇的食欲,造成身体所需的营养供给不足。这样,不仅影响产妇的身体康复,还会影响宝贝的生长发育。
3)经常喝茶水
多进汤汁固然可增加乳汁分泌,但茶叶中含有的鞣酸会影响肠道对铁的吸收,容易引起产后贫血。而且,茶水中还含有咖啡因,产妇饮用茶水后不仅难以入睡,影响体力恢复,咖啡因还可通过乳汁进入宝贝的身体内,导致发生肠痉挛或突然无故地啼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