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怎么看妇科检查的报告单
教你怎么看妇科检查的报告单
一、白带常规:
清洁度,正常为Ⅰ~Ⅱ度,如为Ⅲ度以上,则提示有阴道炎或宫颈炎可能。需结合其它项目判断,如若为“滴虫”阳性,则为“滴虫性阴道炎”,如为“霉菌”阳性,则为“念珠菌性尿道炎”,均需系统、规范治疗,包括性伴侣的正规治疗。
二、BV(baceerial vaginosis):
称“细菌性阴道病”,亦为常见。是指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导致的一种混合感染,其中以厌氧菌居多,与阴道炎截然不同。
三、宫颈刮片:
是筛查早期宫颈癌的重要方法。故又称“防癌涂片”。报告形式主要为分级诊断及描述性诊断两种。目前我国多数医院仍采用分级诊断,临床常用巴氏分级分类法:
巴氏Ⅰ级:正常;
巴氏Ⅱ级:炎症,指个别细胞核异质明显,但不支持恶性,余均为ⅡA;
巴氏Ⅲ级:可疑癌;
巴氏Ⅳ级:重度可疑癌。
巴氏Ⅴ级:癌。
由于巴氏5级分类法,主观因素较多,各级之间无严格的客观标准,故目前正逐渐为TBS分类法替代,而后者需专业医师方可读懂。故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常利用电子阴道镜局部放大10~40倍的功能,进行宫颈可疑部位的染色,从而重点取材,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教你看懂唐氏筛查报告单
AFP(甲胎蛋白)
AFP是胎儿的一种特异性球蛋白,分子量为64000-70000道尔顿,在妊娠期间可能具有糖蛋白的免疫调节功能,可预防胎儿被母体排斥。
AFP在妊娠早期1-2个月由卵黄囊合成,继之主要由胎儿肝脏合成,胎儿消化道也可以合成少量AFP进入胎儿血循环。妊娠6周胎血AFP值快速升高,至妊娠13周达高峰,此后随妊娠进展逐渐下降至足月,羊水中AFP主要来自胎尿,其变化趋势与胎血AFP相似,母血AFP来源于羊水和胎血,但与羊水和胎血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妊娠早期,母血AFP浓度最低,随妊娠进展而逐渐升高,妊娠28-32周时达高峰,以后又下降。
怀有先天愚型胎儿的孕妇,其血清AFP水平为正常孕妇的70%,即平均MoM值为0.7-0.8MoM。
FreehCG(游离-亚基-促绒毛膜性腺激素)
怀有先天愚型胎儿的孕妇,其血清FreehCG?水平呈强直性升高,平均MoM值为2.3-2.4MoM。
其实free-hcg的MOM值偏高大家不必太紧张。
关于:hCG是由胎盘细胞合成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由a-和b-两个亚单位构成。HCG以两种形式存在,完整的hCG和单独的b-链。两种hCG都有活性,但只有b-单链形式存在的hCG才是测定的特异分子。HCG在受精后就进入母血并快速增殖一直到孕期的第8周,然后缓慢降低浓度直到第18~20周,然后保持稳定。
而MOM值是一个比值,即孕妇体内标志物检测值除以相同孕周正常孕妇的中位数值,该值即为MOM。由于产前筛查物的水平随着孕周的增加会有很大变化,因此其值必须转化为中位数的倍数(MOM)表示,使其“标准化”,便于临床判断。
例如:孕周为14周+0天的随机孕妇free-HCG?值:28800mIU/ml
孕周为14周+0天的中位数为:14400mIU/ml
此孕妇的MOM:28800/14400=2,所以如果单纯此项指标有波动,也不要太在意,它也可能由于怀孕的时间计算不准引起的,实在没必要让自己陷入恐慌。
关于21、18、13三体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人有46个23对染色体,21、18、13三体就是胎儿的第21对、第18对、第13对染色体比正常的2个,多出来1个,就叫XX三体。其中21三体就是唐氏综合症。
任何年龄的孕妇都有可能怀上染色体异常的胎儿,但是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随着孕妇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如25岁以下的孕妇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机率为1:1185,而25岁时则高达1:335,故2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需做染色体检查。
1、唐氏筛查为可能性检查:高危人群只是说胎儿更有可能是唐氏儿,低危人群中也有可能是唐氏儿
2、在全部孕妇中约有1/10的孕妇筛查是高危人群,高危人群中1~2/100是唐氏儿,也就是在孕妇中有1~2/1000是唐氏儿
3、当验血筛查值大于1/270为高危人群,正常值是1/700左右。国际上标准是1/270
4、唐氏筛查值是修正值。影响唐氏筛查值的因素主要有:孕妇年龄,孕周,胎儿分泌的胎甲蛋白,胎盘分泌的人绒激素,药物因素,遗传因素等。保胎时吃“多利妈”使人绒激素超出正常值可能影响唐氏筛查值。
要确定胎儿是否为唐氏儿现在医学手段只有做羊水穿术
羊水穿刺术:抽取羊水,培养胎儿脱落在羊水中的细胞,检验细胞的染色体(检验胎儿的21染色体)。
抽取羊水:取20ml羊水,风险是可能感染,羊水泄露,流产,流产的可能性(概率1/1000)
培养胎儿脱落在羊水中的细胞,成功率98/100。
检验细胞的染色体(检验胎儿的21染色体)。准确率100/100。
彩超检查报告单怎么看
1、看胎头——看四维彩超报告单胎头轮廓是否完整,如缺损或变形则为异常;脑中线无移位和无脑积水为正常。胎头双顶径的测量是估计胎龄及胎儿成熟度的指标。怀孕26―36周双顶径平均每周增加0.22cm。怀孕36周后双顶径的增加速度逐渐减慢,每周只增加0.1cm。
足月胎儿的双顶径在8―10cm之间。双顶径也可以预测胎儿的体重。如果双顶径达到8.5cm以上,则胎儿体重超过2500g。专家指出,如果双顶径在9.1至10cm,新生儿体重在3276―3925g,双顶径大于10cm,新生儿的体重在4000g以上。
2、看胎心——胎心存在,强为正常,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胎儿正在睡眠中,一是异常情况。正常胎心率为每分钟120―160次。
3、看脐带——正常情况下,脐带应漂浮在羊水中,如果在胎儿颈部见到脐带影像,可能为脐带绕颈。
4、看胎盘——胎盘的正常厚度应在25―50mm之间。四维彩超报告单中根据绒毛膜、胎盘光点、基底膜的改变,将胎盘成熟度为0、Ⅰ、Ⅱ、Ⅲ四级。胎盘的定级表示胎盘的成熟度。正常早期妊娠多表现为0级,是胎盘的生长阶段。妊娠中晚期,随着胎盘的成熟,由Ⅰ级向Ⅲ级发展。孕37周以后,大多是Ⅲ级胎盘。所以胎盘Ⅲ级胎盘。所以胎盘Ⅲ级可作为胎儿成熟度的参考。
5、看股骨长度——是指胎儿大腿骨的长度。它的正常值应与相应的怀孕月份的双顶径值差小于20―30mm。
HPV检查报告怎么看
在化验报告单中常常看见“+”和“-”,它们分别代表阳性和阴性,阳性表示不正常,阴性表示正常。在HPV检查报告单中,前面通常显示的是HPV的型号,接着是检查结果及参考值,正常的参考值均为阴性“-”。如果感染此病毒则会以“+”标注。不同的HPV型号对应的疾病不同。
具体的你应该去咨询医生!
准妈妈究竟该不该做唐氏筛查
唐氏综合征俗称先天性痴呆。它是最常见的一种染色体疾病,大约每750个新生儿就会有1个患有唐氏综合征。唐氏患儿具有严重的智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复杂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家人的长期照顾,会给家庭造成极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
唐氏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付它的最好手段是在孕妇生产前终止妊娠。唐氏筛查无副作用,既能缩小羊水检查的范围,又不会遗漏可能怀有痴呆儿的孕妇,因此每一位孕妇都有必要进行唐氏筛查,做到防范于未然。
什么是“母血筛检唐氏综合症”?
许多年轻的准妈妈会问:“我又不是高龄孕妇,为什么要做唐氏综合征筛检?”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因为大家常说,高龄产妇容易生下唐氏综合征婴儿。久而久之,大家就以为唐氏综合征是高龄产妇的专利。
唐氏筛查,引起准妈妈甜蜜的“恐慌”
由于唐氏综合征是一种偶发性疾病,每一个怀孕的妇女都有可能生出唐氏儿,所以每一位准妈妈都有必要接受唐氏筛查。
孕妇该不该做胎儿唐氏综合症筛查
唐氏筛查是参考孕妇年龄、身高、体重、孕周等多种因素,通过电脑公式测算,超出标准值就属“高危孕妇”。
准妈妈莫错过“唐氏筛查”
通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能发现80%%的唐氏综合征。唐氏筛查只需要抽取孕妇空腹静脉血2毫升,检测其生化指标是否异常,24小时内可测得结果。有的孕妇还需要继续接受羊水穿刺做进一步检查,然后分析判断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度。检查结果出来后,孕妇可选择是否终止妊娠。
准妈妈宜15~20周筛查“唐氏”
唐氏综合征俗称“先天性痴呆”,由于它是偶发性疾病,这意味着每一个怀孕的妇女都有生出“唐氏儿”的风险。专家指出,唐氏筛查的最佳时期是怀孕第15~20周
如何及时发现唐氏症宝宝
产前的检查就显得相当重要,可以早些发现孕妇及胎儿异常,把握适当处理时机,位胎儿和妈妈做好健康的把关,其中又以高龄产妇最害怕的唐氏症更为重视。
专家教你看懂唐氏筛查报告单
AFP和HCG各代表什么?OD值和MOM值分别是什么意思?什么叫21三体风险?什么是18三体风险和13三体风险?当拿到唐氏筛查报告,这些问题就使准妈妈困惑不已,现在马上来教你读懂你的唐氏筛查报告单
教你解读B超检查报告
子宫:
子宫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位于骨盆腔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
大小:子宫大小与年龄及生育有关,正常成年未产者子宫重约50g(1两),长7-8cm、宽4-5cm、厚2-3cm,容量约5ml。
子宫在幼年或者绝经后会略小。成年女性子宫过大可能是怀孕子宫、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畸形等,子宫过小可能是幼稚子宫、先天性性腺发育异常等等。
位置:B超报告上常见的几种B超位置:前位,中位(平位),后位。
经常有患者问,医生,我的子宫前位(后位)是不是有问题呀?
这里要告诉大家,无论子宫前位、中位还是后位,都是正常的,就像人有胖瘦高矮一样。子宫的位置是由子宫的韧带及骨盆底肌肉以及筋膜的支托作用决定的,而且子宫位置可随膀胱直肠充盈程度的不同而改变。当膀胱空虚时,子宫常见的位置是轻度前倾前屈位。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厚度可随着月经周期发生显著的变化。
以28天月经周期为例子,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为:月经周期第5-7日,内膜较薄,约1-2mm,第8-14日,约3-5mm,15-28日,约6-12mm。
正常情况下,在月经来潮前内膜最厚,月经来潮后最薄。
子宫内膜过厚可能是子宫内膜增生症、早早孕、子宫内膜息肉等,子宫内膜过薄可能是流产损伤或者激素作用。
宫颈:
子宫颈位于子宫下部,近似圆锥体,长2.5~3cm,上端与子宫体相连,下端深入阴道。
阴道顶端的穹隆又将子宫颈分为两部分:宫颈突入阴道的部分称宫颈阴道部。B超可看到宫颈处较大占位,比如宫颈肌瘤,较大宫颈息肉,宫颈癌晚期等。
近几年,B超分辨率增高,经常会有B超显示宫颈处数个液性暗区,患者会比较紧张,其实这些常常是宫颈纳氏囊肿。
输卵管:
正常情况下,B超无法探及双侧输卵管,只有在输卵管积液或者积脓输卵管增粗等病变时,B超才可以显示出输卵管。
卵巢:
卵巢是雌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子以及类固醇激素。卵巢的大小与年龄和月经周期有关。
卵巢的大小和形状,也因年龄不同而异。在同一人,左右卵巢并不一致,一般左侧大于右侧。成年女性卵巢大小约4cm*3cm*1cm,卵巢重为5-6g。
35-45岁卵巢开始逐渐缩小,到绝经期以后,卵巢可逐渐缩小到原体积的1/2。
从青春期开始,每月有一定数量的卵泡生长发育,但通常只有一个卵泡成熟(大约经历28天),并且排卵。成熟卵泡的直径可达1厘米左右,突出于卵巢表面。
所以有时候B超会在卵巢内看到圆形或者类圆形的液性暗区,直径通常<2cm,这种情况要结合月经周期判断是否为卵泡。
教你如何看懂唐氏筛查报告单
本文就来教你如何读懂你的唐氏筛查报告单。
(1)AFP(甲胎蛋白)
AFP是胎儿的一种特异性球蛋白,分子量为64000-70000道尔顿,在妊娠 期间可能具有糖蛋白的免疫调节功能,可预防胎儿被母体排斥。
AFP在妊娠早期1-2个月由卵黄囊合成,继之主要由胎儿肝脏合成,胎儿消化道也可以合成少量AFP进入胎儿血循环。妊娠6周胎血AFP值快速升高,至妊娠13周达高峰,此后随妊娠进展逐渐下降至足月,羊水中AFP主要来自胎尿,其变化趋势与胎血AFP相似,母血AFP来源于羊水和胎血,但与羊水和胎血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妊娠早期,母血AFP浓度最低,随妊娠进展而逐渐升高,妊娠28-32周时达高峰,以后又下降。
怀有先天愚型胎儿的孕妇,其血清AFP水平为正常孕妇的70%,即平均MoM值为0.7-0.8MoM。
怀有先天愚型胎儿的孕妇,其血清Free hCG���水平呈强直性升高,平均MoM值为2.3-2.4MoM。
其实free-hcg的MOM值偏高大家不必太紧张。
关于:hCG是由胎盘细胞合成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由a-和b-两个亚单位构成。HCG以两种形式存在,完整的hCG和单独的b-链。两种hCG都有活性,但只有b-单链形式存在的hCG才是测定的特异分子。HCG在受精后就进入母血并快速增殖一直到孕期的第8周,然后缓慢降低浓度直到第18~20周,然后保持稳定。
而MOM值是一个比值,即孕妇体内标志物检测值除以相同孕周正常孕妇的中位数值,该值即为MOM。由于产前筛查物的水平随着孕周的增加会有很大变化,因此其值必须转化为中位数的倍数(MOM)表示,使其“标准化”,便于临床判断。
例如:孕周为14周+0天的随机孕妇free-HCG?值:28800mIU/ml
孕周为14周+0天的中位数为:14400mIU/ml
此孕妇的MOM:28800/14400=2,所以如果单纯此项指标有波动,也不要太在意,它也可能由于怀孕的时间计算不准引起的,实在没必要让自己陷入恐慌。
(3)关于21、18、13三体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人有46个23对染色体,21、18、13三体就是胎儿的第21对、第18对、第13对染色体比正常的2个,多出来1个,就叫XX三体。其中21三体就是唐氏综合症。
任何年龄的孕妇都有可能怀上染色体异常的胎儿,但是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随着孕妇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如25岁以下的孕妇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机率为1:1185,而25岁时则高达1:335,故2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需做染色体检查。
1、唐氏筛查为可能性检查:高危人群只是说胎儿更有可能是唐氏儿,低危人群中也有可能是唐氏儿
2、在全部孕妇中约有1/10的孕妇筛查是高危人群,高危人群中1~2/100是唐氏儿,也就是在孕妇中有1~2/1000是唐氏儿
3、当验血筛查值大于1/270为高危人群,正常值是1/700左右。国际上标准是1/270
4、唐氏筛查值是修正值。影响唐氏筛查值的因素主要有:孕妇年龄,孕周,胎儿分泌的胎甲蛋白,胎盘分泌的人绒激素,药物因素,遗传因素等。保胎时吃“多利妈”使人绒激素超出正常值可能影响唐氏筛查值。
(3)要确定胎儿是否为唐氏儿现在医学手段只有做羊水穿术
羊水穿刺术:抽取羊水,培养胎儿脱落在羊水中的细胞,检验细胞的染色体(检验胎儿的21染色体)。
抽取羊水:取20ml羊水,风险是可能感染,羊水泄露,流产,流产的可能性(概率1/1000)
培养胎儿脱落在羊水中的细胞,成功率98/100。
检验细胞的染色体(检验胎儿的21染色体)。准确率100/100。
怎么看血型检查报告单
读懂报告单的方法
化验单上会有结果,不仅有显示准妈妈的血型,准爸爸的血型也会显示。比如孕妇血型为O型,丈夫血型为A型,化验单上显示IgG抗A效价是1:4,大于参考值1:64,即表示检测出来的情况是正常的,孕妇不要担心,不会有溶血情况的发生;分母若比64大,就说明存在溶血的可能。
若报告单上显示为Rh(D)+,即表示血型中含有Rh因子为阳性;若显示为RH (D)-,则表示可能发生Rh溶血病,需认真观察和检查。
· 常见的溶血结果
1.ABO血型不合
(1)简介
在我国,患有溶血病的婴儿中有96%是此类型的血型不合,而其中超过95%的婴儿母亲是O型血。但这并不是说孕妇的血型是O型时,怀的孩子就会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情况下,只要O型血的孕妇在怀孕前没有接触过ABO血型中的抗原,身体中没有产生抗体A,也没有产抗体B,头胎就不会有溶血情况的发生。
(2)原因
需要警惕的是,O型血女性在怀孕之前就有很多接触这类抗原的可能,像寄生菌(在肠道内的)以及破伤风疫苗等疫苗、动植物中也会含有这种抗原。
头胎虽然有出现溶血的概率,但是不会特别严重,原因如下:
a.母体中的这类抗体虽然进入了胎儿身体里,但是有部分的抗体被中和、吸附后失去了作用;
b.胎儿的这种类型的抗原结合点要比大人的少,且只有大人的25%,抗原性较差。
当孕妇是O型RH-,并且没有A、B抗原,而胎儿有这两种抗原中的一种时,婴儿患有溶血病的概率就会增加。
2.Rh血型不合
(1)简介
在不同的民族或人群,血型为RH阴性的概率是不一样的。RH血型有C和c、D和d、E和e这几种抗原,在这些抗原里面,抗原D是第一种被发现的。在这几种抗原中,D抗原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最强,而结合能力的强弱也就代表了溶血的程度。有抗原D的就说明被检测者是属于阳性,假如体内没有,就说明属于RH阴性。
(2)原因
血型是RH-的孕妇,头胎怀的宝宝是RH+的话,那么宝宝体内是有D抗原的。而孕妇身体里还不含有这种抗原,所以体内相对应的抗体不会很多,出现溶血情况的几率就要小。但是二胎就不一样了,孕妇因为生育过头胎,体内含有的D抗体上升,容易导致二胎患有溶血病。
这种抗原在自然界中很少见,而且当人体接触到这种抗原再到发生反应,这其中的过程会比较慢,时间会比较长,所以头胎一般不会出现溶血情况。而极少数的头胎出现溶血现象主要有这两个原因:
a.女性在未怀孕前便接受过和自己RH血型不一致的血液、血制品等;
b.孕妇母亲的血型与孕妇不同,所以孕妇自己还是胎儿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这种抗体了。
教你如何看血液检查报告
一、血液一般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106个/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1、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教你读懂人乳头瘤病毒检查报告单
HPV是什么病毒
HPV病毒即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是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该病毒只侵犯人类,对其它动物无致病性,经正规系统治疗后,该病毒会被人体清除。 HPV的持续感染往往与寻常疣、生殖器疣(尖锐湿疣)、宫颈癌、肛门癌等相关。
随着宫颈癌发病率的提高,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感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宫颈癌常规筛查手段之一,HPV病毒检查倍受推崇。
与其他肿瘤不同,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主要危险因素。早在1976年,德国学者豪森Zur Hausen就发现了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病毒)感染与宫颈癌之间的相关性,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95%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这也是群众对HPV感染高度敏感的原因。
并非感染了HPV病毒一定会得宫颈癌
是否感染了HPV病毒就意味着一定会得宫颈癌呢?吴强教授提示,宫颈癌的发生确实与HPV病毒感染有关,HPV有130多个亚型,大多数不会引起人类疾病。其中16型、18型、35型和53型等类型属高危型病毒,会导致宫颈癌前病变,若不及时干预,会进展成宫颈癌,16型和18型两种病毒造成了大约70%的宫颈癌病例。
还有一类是低危型HPV病毒,它们不会引起宫颈癌,但会引起人体良性肿瘤或疣,HPV 6和11是最常见的低危型HPV,90%的生殖道尖锐湿疣与之相关。所以查出HPV感染,无需过于恐慌,要根据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情况,进一步检查。
很多途径可能感染HPV病毒
很多人认为,HPV感染都是由于不洁性生活史造成的,其实不然。不洁性史是感染HPV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HPV不仅可以通过密切接触、母婴传播直接传播,也可以通过间接接触(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用具等)途径传播。有些人在外住宿了几天,回家后发现HPV感染,如消毒不严格的公共浴巾、浴盆、浴缸,抽水马桶等,在入厕、沐浴时会不经意地接触到带病毒者残留在物品上的分泌物,就有可能感染上HPV。
大多数的HPV病毒感染是可逆的
HPV病毒感染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吴强教授表示,其实大多数感染会在一定时间后自然消退,并不引起宫颈细胞的改变和致病。如果仅是一过性的HPV病毒感染,以后检查都是阴性,则不必太多关注。
若高危型HPV感染,医生通常会做妇科体检及宫颈TCT检查,若宫颈TCT检查也发现异常,则要尽快进行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如仅有高危型HPV感染、TCT检查无异常,宫颈和附件检查也没有发现异常,应在3-6月后再次复查HPV病毒是否持续异常;即便是持续异常,如果能在早期就及时进行治疗,也可以避免宫颈癌的发生。
而低危型HPV病毒感染,则要注意皮肤和粘膜的变化,如体检发现生殖器或肛周等潮湿部位出现丘疹,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肉质赘生物,则要到相关医院接受性病正规治疗。
怎么看胎位检查报告单
医学上所称的正常胎位是枕前胎,就是胎儿头向下,背部向外,双手相交放在自己胸前,双腿盘着,枕部处在最低处。此胎位使胎儿头部最先出来,即为“头先露”,在孕妇生产时,此胎位最安全顺利。
B超中有一项LOA,就是胎位的英文缩写,L指盆骨左侧,O指顶先露,A指枕前。根据这些可以判断出正常的胎位是什么,枕左前就LOA是最常见的胎位,也是最能顺产的胎位。
胎产式、胎先露和胎位的关系及种类如下:
胎产式 胎先露胎位
纵产式头先露
95.75%-97.75%枕先露
95.55%-97.55%枕左前
LOA枕左横
LOT枕左后
LOP枕右前
ROA枕右横
ROT枕右后
ROP
面先露
0.2%颏左前
LMA颏左横
LMT颏左后
LMP颏左后
LMP颏右横
RMT颏右后
RMP
臀先露
2%-4%骶左前
LSA骶左横
LST骶左后
LSP骶右前
RSA骶右横
RST骶右后
RSP
横产式肩先露
0.25%肩左前
LScA肩左后
LScP肩右前
RScA肩右后
RScP
注:臀先露并非属于横产式。一般情况下,胎儿是头部先入盆,一旦胎头和臀部互换位置时,即为臀先露,但分娩方向仍属于纵向。
教你看懂大便检查报告
注意事项: 试验前两日不要进肉类食品及维生素C,特别是不要吃猪血等动物血制品。
性状 正常情况:成形、柱状、软
异常:柱状硬见于习惯性便秘;羊粪粒状见于痉挛性便秘;扁形带状便可能由于肛门狭窄或肛门直肠附近有肿瘤挤压所致;糊状便见于过量饮食后及其他消化不良症;液状便见于食 物中毒性腹泻及其他急性肠炎;淘米水样便见于霍乱;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 ;粘冻便见于慢性结肠炎或慢性菌痢;血样便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粘液见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等。
大便潜血反应(隐血试验〕 正常情况: 阴性
阳性: 消化道溃疡,恶性肿瘤,结核病,痢疾,伤寒。胃肠道出血愈多,反应愈强。按显色反应的强弱,可分为四级阳性反应。
粪胆原 正常情况: 阳性
阴性: 阻塞性黄疸呈阴性反应,部分梗阻或胆汁分泌功能障碍时为弱阳性。
粪胆素 正常情况:阴性
阳性: 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食物残渣 正常情况: 正常肉眼不可见。
异常:出现时见于消化不良症或肠道大部切除病人。
细胞 正常情况:偶见少数上皮细胞或白细胞。
异常:大量红细胞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少量红细胞大量白细胞或脓球见于细胞性痢疾;大量上皮细胞见于慢性结肠炎。
气味 正常情况: 除外异常情况
异常: 粪若呈酸臭味,同时杂有气泡,常见于淀粉或糖类消化不良。
颜色 正常情况:淡黄色.随饮水及出汗多少,色泽深浅可有不同。
教你如何看懂粪便检查报告单
看懂粪便检查结果的方法:
异常: 粪若呈酸臭味,同时杂有气泡,常见于淀粉或糖类消化不良。
颜色正常情况:淡黄色.随饮水及出汗多少,色泽深浅可有不同。
异常: 黑色--服用炭剂、铋剂后,呈深浅不等无光泽的炭样黑色; 上消化道出血,粪色黑而有光泽,呈柏油样的油黑色。 陶土色--见于胆道阻塞,同时见便中有大量脂肪。 曾服用钡餐者呈灰白色。 绿色--因肠道蠕动过速,肠道内粪胆红素转变成胆绿素,故呈绿色,见于乳儿肠炎;粪中含有大量的未消化的蔬菜,甚至肉眼即能看出此时呈菜绿色。 红色--新鲜血液混入粪便或附在粪便表面,见于下消化道出血,以及痔疮、肛裂等。 白色或带斑点--氢氧化铝类; 黄色->绿色--蒽醌类; 绿灰色--口服抗生素类; 粉红色->红色或黑色--抗凝剂类,羟保泰松,肝素,水杨酸类; 绿黑色--铋制剂 ; 黑色--低铁盐类; 绿色--消炎痛; 橙色->红色--苯偶氮吡啶; 红色--扑蛲灵; 红色->橙色--利福平。
性状正常情况:成形、柱状、软。
异常:柱状硬见于习惯性便秘;羊粪粒状见于痉挛性便秘;扁形带状便可能由于肛门狭窄或肛门直肠附近有肿瘤挤压所致;糊状便见于过量饮食后及其他消化不良症;液状便见于食 物中毒性腹泻及其他急性肠炎;淘米水样便见于霍乱;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 ;粘冻便见于慢性结肠炎或慢性菌痢;血样便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粘液见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等。
看懂粪便检查结果的方法包括食物残渣
正常情况: 正常肉眼不可见。
柱状硬见于习惯性便秘;羊粪粒状见于痉挛性便秘;扁形带状便可能由于肛门狭窄或肛门直肠附近有肿瘤挤压所致;糊状便见于过量饮食后及其他消化不良症;液状便见于食 物中毒性腹泻及其他急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