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养育知识 不要把宝宝绑起来
宝宝养育知识 不要把宝宝绑起来
1岁以内的小宝宝平躺在床上睡觉时,会摆出像青蛙一样的姿势,这是宝宝最自然的休息姿势。有妈妈担心宝宝将来长成“罗圈腿”,总想把宝宝的胳膊腿拉直。于是把宝宝的腿、胳膊都拉直了包上。其实这样做会使宝宝一直处于僵直状态,浑身紧张疲劳,休息不好,反而影响生长发育。
新生儿用不用绑腿呢
一、新生儿不需要绑腿,腿被绑了会限制宝贝的运动的,而且会感觉很不舒服。宝爸担心小宝贝的腿不直是可以理解的,很多父母都在担心这个,但是我们养育孩子是要依靠科学的,而不是仅仅凭借自己的想象和顾虑。首先,建议多看一些育儿类的书,这些书中都会提到的,另外就是也不排除遗传因素,如果家族里没有O型腿或者X型腿,小宝贝的腿就不会不直。我家宝贝的腿生下来是弯的,我也有些担心,但是查了资料后,都说这是正常的,现在随着宝宝的不断成长,也不是很明显了。
二、那是传统的老做法,但我觉得对宝宝的运动能力发育不利,但是可以经常把帮他把腿伸直揉一揉.另外不要让宝宝太早站立,这样腿部承重过早,腿型容易不直.宝宝是很喜欢蹬腿的,绑住他也不高兴呀.
小孩要不要绑腿,其实这是之前一个老习惯了,需要给小孩绑腿现在没几个人知道这个习惯了吧,可是具体的还是要咨询医生,个人觉得还是不要去束缚孩子比较好,而且绑的不好对小孩是个伤害,建议多看一些育儿方面的小说,任何小孩的事情爸爸妈妈要是觉得没有经验就要咨询有经验的人。
宝宝绑腿能不能矫正箩筐腿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生后不绑腿就会成为罗圈腿,这是没有道理的。罗圈腿是由于孩子缺乏维生素D和钙,得了佝偻病后,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致使骨质软化,造成下肢骨骼发育障碍、变形所致。新生儿的下肢本来就有些弯曲,这是正常现象,等大些就会自然变直。绑住腿只会影响孩子下肢的血液循环及正常生长。
宝宝绑腿能让腿变直吗
“罗圈腿”和“X”型腿,现已证实,完全是由于后天喂养不当和疾病等因素引起的,如佝偻病所造成的骨骼变形,并不是“绑腿”所能解决的;绑腿不仅不能让宝宝腿长直,反而阻碍宝宝自由活动,不利于宝宝正常发育。预防X或是O型腿,关键是预防缺钙。
宝宝绑腿好吗
婴儿绑腿对宝宝生长发育不好,不仅不能让宝宝腿长直,预防O型腿或者X型腿,反而阻碍宝宝自由活动,不利于宝宝正常发育,因此婴儿绑腿是不好的,作为家长,千万不要自作主张,给婴儿绑腿。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由于在妈妈肚子里的造型所致,都会有点O型腿,然后在2岁左右会自己变直,然后又由于生长发育的原因,开始变得有点X型腿,到了7岁左右又会变直,家长就不需要为此烦恼,绑腿有害无益。妈妈想要预防罗圈腿可以经常帮宝宝把腿伸直揉一揉。另外不要让宝宝太早站立,这样腿部承重过早,腿型容易不直。
宝宝腿部异常弯曲怎么办
部分孩子因为一些疾病导致下肢明显的弯曲畸形,比如佝偻病,遗传代谢性疾病,骨折,感染等引起了明显的O型或X型腿,那就需要治疗了。
如果你发现孩子:
1、双下肢不对称,比如长短不一,粗细不等,弯曲幅度不一样。
2、下肢弯曲的特别厉害,或者相比同龄孩子特别矮。
3、2岁之后O型腿还在加重,或8岁之后还有X型腿。
那就应该上医院去检查一下,明确病因,有些问题可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比如佝偻病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有的可能需要矫形或者手术治疗,这些都需要医生详细检查之后再决定治疗方案。绑腿起不到治疗作用。
婴幼儿保健2大谬误
谬误1:
新生儿要绑腿防止小儿罗圈腿;
专家:没必要
刚做爸爸的陈先生听老一辈人说,初生的孩子要绑腿,否则今后孩子的腿不直不好看,于是把孩子的腿“五花大绑”,裹成一个“蜡烛包”,结果孩子的哭闹明显多了起来,不明所以的陈先生遂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求诊。
陈筱青医师告诉他,所谓的罗圈腿多是生后孩子患佝偻病或负重过早引起的,和绑腿并没有多大关系,并且孩子在母体环境(子宫)中的姿势本是屈曲的,这是一种最舒服自然的状态,在医院的新生儿病房里,护士阿姨会给新生的孩子一个生理性的体位,宝宝可以仰卧、侧卧、或俯卧位,身边围绕着“鸟巢”包被,宝宝的手脚都是屈曲的状态,小手放到嘴边。
但是,俯卧位在家庭中采取是不合适的,容易引起新生儿的意外窒息。陈筱青医师强调,新生儿腿被绑起来不仅限制了孩子的运动,更由于体位的不适造成宝宝的情绪波动,不利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因而“绑腿”一说,是极其不科学也无益处的。
谬误2:
新生儿有了“马牙”就要挑;
专家:万万不可
刚刚出生三天的郑宝宝突然发热不退,不肯吃奶,送入院的时候表现烦躁不安,由于新生宝宝不易发热更不易高热,医师细问才知道是前一天奶奶给孩子挑了“马牙”出了事,导致宝宝感染发热。
陈筱青医师说,郑姓宝宝并非特例,这是由于家长对“马牙”的认识不足所引起的。她介绍,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都会出现一些黄白色的针尖样大小的小点,触摸有硬结感,很像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而这在医学上叫做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数周或2~3月可自行消失,属于新生儿时期的特殊生理状态,根本不需要处理。
然而,有些家长并不知道“马牙”的来历,以为是一种病,拿针去挑,或用布去擦,这都是很危险的,因为婴儿口腔粘膜非常薄嫩,粘膜下血管丰富,而婴儿本身的抵抗力很弱,针挑和布擦损伤了口腔粘膜,容易引起细菌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严重更会引起“破伤风”危及宝宝生命。陈筱青郑重提醒家长们,新生儿口腔里长“马牙”千万不可以挑,否则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天呐!这些育儿方法是错的
1.给宝宝挤乳头
宝宝出生后,家里的长辈会给宝宝挤乳头。长辈们认为,男娃不挤乳头,以后乳房会变大;女娃不挤乳头,以后乳腺管会不通或者出现乳头凹陷。
正确姿势:
宝宝出生后的一个星期里,不管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都有可能发生乳房肿胀,甚至会有乳汁流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宝宝在妈妈体内受激素影响导致的。宝宝出生后,激素水平会慢慢下降,肿胀也会随之消失。
如果给宝宝挤乳头,有可能会造成宝宝患上乳腺炎,影响乳腺发育。
2.给宝宝去胎毒
有很多父母认为,妈妈体内的湿毒会导致宝宝患上皮疹、湿疹、黄疸和鹅口疮,因此会给宝宝喝中药来排毒。事实上,这种认识是不对的,中药含有一定的毒性,不但会让宝宝肠胃功能受损,还会影响宝宝正常的身体发育。另外,宝宝的胃容量有限,吃完中药后会影响母乳喂养,导致营养不良。
正确姿势:
宝宝患上皮疹、湿疹、黄疸和鹅口疮,要及时去医院看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正确方法进行治疗。
3.给宝宝喝葡萄糖水
宝宝刚出生,妈妈还没有分泌出母乳,这时有很多老人会给宝宝喝葡萄糖水。殊不知,宝宝出生时,身体会储备足够多的能量,能满足3天的代谢需求。因此给宝宝喝葡萄糖水完全没必要,而且不利于妈妈尽早下奶。
正确姿势:
妈妈在宝宝出生后要尽快让他吮吸乳房,促进母乳生成。只要宝宝体重没有明显下降,就应给他吃妈妈的母乳。宝宝吃妈妈的初乳增强免疫力,防止发生过敏,对减轻黄疸症状也有帮助。
4.给宝宝绑腿
家里很多老人有给宝宝绑腿的传统,认为这样可以预防O型腿。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宝宝在两岁前有罗圈腿的表现很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通常会自动矫正过来。如果宝宝的O型腿是病理性的,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不管怎么说,绑腿并不能预防宝宝O型腿,反而会影响血液循环,不利于宝宝正常发育。
正确姿势:
让宝宝双腿自由活动,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
婴儿嘴唇发紫原因与处理
很多刚刚做爸妈的年轻人对于宝宝养育的问题只是还是有点匮乏,常常会因为宝宝出现一点的状况就会手足无措的情况。所以对新的准父母来讲,婴儿的养育方面的知识还是要加强,那我们来描述一下在生活中属于比较常见的问题,婴儿嘴唇发紫。
婴儿嘴唇发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十月怀胎宝宝降临世间的喜悦还在延续着,但是做为爸爸妈妈的考验才是刚开始,但是可能妈妈们最先遇到的是嘴唇发紫的状况。接下来讲的一些知识希望对准妈妈们很有用的一些问题。婴儿嘴唇发紫的原因一般有哪些:
1、要是在照顾宝宝的时候宝宝因为感冒了或者是某些原因造成的宝宝鼻塞的话,婴儿嘴唇发紫的情况也许就会发生。可是出现这样的状况只要宝宝哭出来就会没有什么事,所以只要在平时照顾好宝宝就可以了。
2、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也许是因为一些先天性的原因所造成的。比如巨舌症、先天性气管狭窄等症状也是容易造成呼吸不畅的,导致氧气的疾病都有可能会带来婴儿嘴唇发紫的症状。
3、要是宝宝是属于不足月就出生的话,嘴唇发紫的现象是因为自身呼吸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原因所致的。可是对于那些难产的新生儿,也有可能出现呼吸暂停,嘴唇发紫的现象发生。
早期教育4大误区影响宝宝智力发育
误区一:学的越多越好
现在的父母都会想让自己的宝宝比别人的宝宝更聪明,就从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她学很多的东西。也有的父母会认为宝宝年纪小,学东西也会比较快,就觉得应该宝宝多学点才好。其实有这些想法都是不正确的,对宝宝早起的教育应该是适度的,尤其是年纪还很小的宝宝,并非是越早就越好,学越多越好,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父母更应该先考虑到的是宝宝的发展水平和兴趣。
误区二:不应该“瞎玩”
有些父母会认为,宝宝玩水,玩沙子,泥巴什么的简直就是“瞎玩”,完全是没有意义的,就限制宝宝玩这些东西。其实,却不知道宝宝的智力往往都是在玩这些的过程中所开发出来的。因为,只有在玩这样的过程中才能通过触摸,摆弄等来认识这个世界。
误区三:知识越多成绩就越好
很多父母会认为,宝宝成绩越好,就说明宝宝很聪明。所以就一味的只重视对认识字,计算,语言表达等等来对宝宝进行早期的教育,而忽略人际关系,接触自然等能力的教育。其实,教育是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成绩的取得,所以父母要知道宝宝成绩越好就是越聪明的,身心健康发育才是最重要的。
误区四:依赖早教学校
还有一些父母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宝宝,就带着宝宝去上早教课,把对宝宝的早教全部推给学校,并就期待自己宝宝的智力真的就能得到开发和提升。其实这样的成效根本就是微乎其微的,要知道对于小宝宝的早教,不只只是知识的灌输,最重要的是,是要对宝宝兴趣的培养,而且这中间还是需要父母和学校同步去做。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因为有了早教学校就忽略了自己的角色。
宝宝养育知识 有助宝宝入睡的基本原则
1、把宝宝放到床上睡觉时他应该是醒着的。
2、把宝宝放到床上睡觉时你应该对宝宝重复同一句话。
3、总是以同一方式安抚宝宝入睡。
4、宝宝在夜间惊醒后你去安抚他们重新入睡的时候,尽量不要把他们抱起来。
5、宝宝睡着以后不要把他们挪换到其他房间!
隔代教育的弊端有哪些
隔代教育的弊端
一:过分溺爱宝宝,阻碍宝宝自我成长
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对子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宝宝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宝宝,导致宝宝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二: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阂
宝宝出生的前几年,父母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毕竟,对宝宝来说,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再者,宝宝从小就跟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习惯了接受他们的袒护与迁就,也可能养成一些父母看不惯的行为习惯,当父母在某个时间段内接管宝宝,或者从祖辈手里完全将宝宝接管过来时,他们可能就会急于去扭转宝宝的这些所谓的问题行为,父母和宝宝之间就极容易出现对立情绪。这种对立情绪会让宝宝更加疏远父母,退缩到祖辈的身边。于是祖辈和父辈之间就很容易因为宝宝的教育问题引发家庭矛盾。如果祖辈再出面阻扰父辈“教训”孙辈,这种矛盾就会进一步激发。
三:抱持老观念不放,妨碍宝宝个性发展
许多祖辈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对宝宝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可能限制宝宝的各种探索活动,给他提出一些与他的年龄不相适应的要求,无形中给他一些捆绑,导致他缺乏开创精神。加上不少老人知识老化,思想相对比较僵化,看待事物比较死板,容易固守尘封,采取过于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宝宝,那么,他们落后的教育模式就会影响宝宝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导致宝宝缺乏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意识。当然,也有不少祖辈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思想相对比较陈旧,他们还可能在无意识间传递给宝宝一些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封建糟粕,约束宝宝的思维,妨碍宝宝个性发展。
四:增加祖辈负担和压力
从生命周期和学习能力来讲,祖辈与孙辈是朝阳与夕阳的关系。祖辈如挂在西边的夕阳,虽有光亮,但不免有落下去的危险;孙辈就如初升的太阳,越升越高。祖辈抚养孙辈时,刚开始孩子的需求不多时,或许还可以满足他的需求,但随着孙辈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扩展,探索能力的提高和自主性的增强,他的需求越来越多,心理变化会越来越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这对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的祖辈来说是强人所难或难以为继的。同时,这也给祖辈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将孙辈照顾的很好,能使其健健康康的成长,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但如果在其监管的过程中,孙辈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们是难以向子女交代的。而且,这又会引发许多新的矛盾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