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刮什么部位最好 阳陵泉穴养筋骨利肝胆
刮痧刮什么部位最好 阳陵泉穴养筋骨利肝胆
阳陵泉位于膝下,是八会穴的筋会穴位,可以舒筋活络,治疗全身有关筋骨的病症,尤其对下肢的麻痹,疼痛,水肿,膝关节屈伸不利等病症效果很好;阳陵泉又是胆经的下合穴,可以疏通肝胆经气血,并且能补益肝气,通过刮痧,可以起到养筋骨,利肝胆的作用,有效缓解气机不通,肝肾亏虚的问题。
注意: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再次刮拭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准。
脸上长斑怎么办
中医将斑点分为肝郁气滞、肝肾不足2种类型。临床表现为对称发生于颜面,损害为黄褐色或深褐色片状色素沉着,边缘一般明显,形状不规则,尤以两颊、额部、鼻、唇等处多见。多见于女性。日光照射可促发本病或使其加重。呈慢性过程,患者常无自觉症状。
一、肝郁气滞
(一)症状
面部色斑伴有情志抑郁或易怒、口苦、口干便秘。
(二)治法
(1)选穴 局部病变部位、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阳陵泉、太冲。(见图9-1-1、图9-1-2、图9-1-3)
(2)定位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胆俞: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太冲: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局部病变部位,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肾俞,刮下肢外侧阳陵泉,最后刮太冲。
(4) 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面部局部病变部位,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肾俞穴,由上至下,一次到位,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下肢外侧阳陵泉穴和足部太冲穴,用刮板角部,重刮,各30次,出痧。
脸部如何刮痧去黄褐斑 肝气郁结型黄褐斑
刮痧取穴:局部病变部位,大椎,肺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阳陵泉,太冲。
刮痧顺序:先刮局部病变部位,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背部肺俞至心俞,刮下肢外侧阳陵泉,最后刮太冲。刮拭方法用泻法。
方义:取局部病变部位,可疏通局部气血,褪色除斑;肺俞至肾俞可疏肝理气,宁心安神,宣散风热,活血通络,阳陵泉,太冲,可疏理气机,疏肝解郁。
气滞血瘀导致的斑秃
本病以头皮突然出现圆形、椭圆形脱发为特征,边界清楚,脱发区为一个或多个,病区皮肤光滑而柔软。脱发区边缘的毛发比较牢固,不易拔出,说明病情已基本稳定,周围发根松动,用手抓一抓掉下几根,说明病情还会有所发展,秃块可逐渐增大,(天下养生网)数目也逐渐增多。多数患者在发生斑秃前是没有预兆的,但也有部分患者在脱发前头皮局部有异常的感觉,如灼热、刺痛、压迫感、麻木感、蚁走感、瘙痒感。天下养生网提示您,本病临床分为风盛血燥、气滞血瘀、气血亏虚3型。
气滞血瘀
(一)症状
特点为毛发干枯少泽,情志抑郁或易怒,两胁胀痛,暖气则舒,舌紫黯有瘀点。
(二)治法
(1)选穴大椎、大杼、肺俞、脾俞、肝俞、胆俞、肾俞、行间、太冲、阳陵泉、三阴交。
(2)定位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杼: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胆俞: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天下养生网)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行间:第一、第二趾问,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太冲: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阳陵泉: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
(3)刮拭顺序先刮颈部大椎、背部大杼,再刮背部从肺俞至肾俞,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刮下肢外侧阳陵泉,最后刮太冲至行间。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高骨大椎穴及背部大杼,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天下养生网)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肾俞穴,由上至下,一次到位,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然后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外侧阳陵泉穴,用刮板角部重刮,各30次,出痧。最后刮足部太冲至行间穴,重刮,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腰疼刮痧正确方法图解 劳损腰疼刮痧疗法
取穴:阿是穴,水沟,阳陵泉,委中,膈俞,次髎,夹脊。
刮痧顺序:先刮面部水沟穴,再刮腰背部的夹脊,阿是穴,膈俞,次髎,最后刮下肢的委中,阳陵泉。刮拭方法:平补平泻,委中放痧。
方义:局部阿是穴和次髎穴以疏通足太阳腰部经气,舒缓筋脉;水沟可疏通督脉经气;筋会阳陵泉配血郄委中,血会膈俞及腰部夹脊,共奏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之功。
便秘刮痧刮哪里 气秘刮痧疗法
取穴:大肠俞,小肠俞,天枢,肾俞,太冲,阳陵泉。
刮痧顺序:先刮背部肾俞至大肠俞,小肠俞,再刮腹部天枢,然后刮下肢阳陵泉,最后刮足背部太冲。刮拭方法:补法。
方义:大肠俞,小肠俞,天枢,肾俞如前所述,太冲是肝经俞穴可疏肝解郁行气,除胀;阳陵泉为胆经合穴疏肝理气。
治疗癫痫的刮痧疗法
1、痰火内盛取穴:长强、鸠尾、阳陵泉、筋缩、丰隆、行间。
刮拭顺序:先刮背部筋缩穴,然后刮前胸鸠尾再点按长强,接着刮下肢阳陵泉至丰隆最后重刮行间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
刮拭方法;泻法方义:长强、鸠尾交通任督,调整为治痫要穴;阳陵泉为筋穴,配之筋缩可解痉止搐;丰隆和胃降浊,清热化痰;行间清肝胆之火,共奏开窍止搐,豁痰清热,平肝熄风之功。
2、痰火内盛取穴:长强、鸠尾、阳陵泉、筋缩、风池、太冲、丰隆刮拭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然后刮背部筋缩,再刮前胸鸠尾,点按长强,刮下肢阳陵泉至丰隆,最后刮太冲。
刮拭方法:泻法方义:长强、鸠尾、阳陵泉、筋缩,如前近述,风池配太冲平肝熄风;丰隆清热化痰。
3、心肾亏虚取穴:百会、肾俞、肝俞、神门、心俞刮拭顺序:先点按头部百会穴,然后刮心俞至肾俞,再刮前臂神门。
刮拭方法:补法方义:百会醒神开窍;心俞神门养心安神;肾俞、肝俞调补肝肾。
面部色斑刮痧的方法是什么
一、肝郁气滞
(一)症状
面部色斑伴有情志抑郁或易怒、口苦、口干便秘。
(二)治法
(1)选穴局部病变部位、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阳陵泉、太冲。
(2)定位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胆俞: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太冲: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3)刮拭顺序先刮局部病变部位,再刮颈部大椎,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肾俞,刮下肢外侧阳陵泉,最后刮太冲。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面部局部病变部位,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肾俞穴,由上至下,一次到位,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下肢外侧阳陵泉穴和足部太冲穴,用刮板角部,重刮,各30次,出痧。
二、肝肾不足
(一)症状
面部色斑伴腰膝酸软,倦怠乏力,手足心热,夜间加重。
(二)治法
(1)选穴局部病变部位、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三阴交、太溪。
(2)定位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胆俞: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
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3)刮拭顺序先点揉头面部下关、颊车,再刮大椎,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肾俞穴,最后刮下肢三阴交及太溪穴。
(4)刮拭方法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面部局部病变部位,因为面部出痧影响美观,因此手法要轻柔,以不出痧为度,且面部不需涂抹活血剂,通常用补法,忌用重力大面积刮拭,方向由内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然后刮背部肺俞至肾俞穴,由上至下,一次到位,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和足部太溪穴,用刮板角部,重刮,各30次,出痧。
落枕可以刮痧吗 落枕刮痧刮哪里
刮拭部位:颈枕部,肩背部,上肢,下肢。
刮拭步骤:1.刮拭颈枕部胆经,从风池穴经完骨穴刮至肩井穴处,以皮肤出痧为度。2.刮肩背部督脉风府至大椎穴,再刮肩背部小肠经从肩中俞经肩外俞,曲垣,秉风等刮至天宗穴处,以皮肤出痧为度;3.刮上肢小肠经,从阳谷经腕骨穴刮至后溪穴处,以皮肤出痧为度;4.刮下肢胆经,从阳陵泉往下经光明等穴刮至悬钟穴处,以皮肤出痧为度。
胆结石刮痧位置
刮痧位置:脊柱两侧,肩上区,胸8~12及其两侧(急性期配胸1~5及其两侧),肩胛区,上腹部及异常反应区,膝弯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命门)轻刮3行及肩上区,至泛红为止,再于胸8~12及其两侧(或加刮配段)刮5行(手法力度:急性宜重,慢性中等),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肩胛区和异常反应区、上腹部及膝弯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胆囊炎、胆结石症。
急性期(发作)用泻法,慢性期(缓解)用平泻法。临床屡用,均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必要时,应配合其他疗法治疗。
刮痧位置:发作期取天宗、胆俞及肩胛部期门、日月、梁门;缓解期取胆俞、日月及上腹部阳陵泉、胆囊穴、光明、丘墟及小腿外侧。
治法:用刮痧法。发作期用泻法;缓解期用平泻法。随证取穴,依次刮拭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中病即止。
主治:胆绞痛(胆囊炎、胆结石症)。
此法适用于慢性期治疗。对于急性病例(有感染)及剧烈的胆绞痛者,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治疗。
刮痧位置:分3组:一为天宗、胆俞及肩胛部;二为期门、日月、梁门、阳陵泉、胆囊穴;三为光明、丘虚。并随证配穴:肝郁气滞配肝俞、章门、太冲;肝胆湿热配三焦俞、三阴交、昆仑。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刮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3组穴,每穴3~5分钟,至有得气感为止,每日1次。最后随证加刮配穴,2型均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
主治:急性胆绞痛。
用之临床,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若配合以药物解痉治疗,则治疗效果较好。同时应避免暴饮暴食,少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刮痧位置:中脘、天宗、阿是穴(压痛点)、胆俞、足三里。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强压点揉中脘穴3~5分钟,并寻找压痛点(多在背部,每取1或2个压痛点)。再刮天宗、阿是穴、胆俞、足三里,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痧痕未消失时,改用点揉,已消失仍用刮痧法。
主治:胆囊炎、胆结石症。
验之临床,不仅有止痛之效,若连续治疗20天后可能排出结石。
刮痧位置:分2组:一为肝俞、胆俞、膈俞、曲垣、章门、日月、梁门、太乙、足三里、胆囊穴;二为肝俞、胆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太冲。
治法:用刮痧法。第1组先刮背部的膈俞、肝俞、胆俞、曲垣,再刮胸腹部的日月、梁门、太乙、章门,然后刮下肢部的足三里、胆囊穴。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第2组先刮背部的肝俞、胆俞,再刮胸胁部日月、期门,然后刮下肢部阳陵泉、胆囊穴、太冲穴。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慢性胆囊炎(第1组主治)和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结石症(第2组主治)。
多年使用,用之多效。
经络养生:刮痧止膝关节痛
人老先老腿,膝关节酸软、疼痛就是身体发出的衰老信号。这是因为,膝关节不仅承担着全身的重量,人体所有活动几乎都要膝关节参与,上下楼梯、爬坡时膝关节的负重、磨损更是成倍增加。对于慢性膝关节痛,刮痧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和保健功效。
小编推荐:
中医治疗慢性咽炎推荐十二种食疗偏方山楂虽好脾虚的人要少吃
膝关节刮痧要坐着,屈膝,重点刮拭膝关节处和上下左右的穴位。先找到髌骨上缘正中的鹤顶穴,再找到膝眼穴,左右腿共4穴。首先点按双侧膝眼,各按5~10下,能为膝关节补氧祛淤,再从鹤顶穴上方向膝下方刮拭。还要刮拭膝关节两侧的穴位,方法为:从上向下刮拭梁丘穴,再刮拭足三里,从上向下刮拭膝阳关穴至阳陵泉穴,再从上向下刮拭血海穴、阴陵泉穴,每穴刮拭20~30下。
膝眼和鹤顶是治疗膝关节疼痛的两个奇效穴,膝眼可治各类膝关节疼痛,鹤顶穴对膝关节炎、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其余穴位的疏通可以起到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阴陵泉能清热化湿、通利三焦,阳陵泉主筋,有健骨强筋、祛风除湿的功效。
刮拭膝关节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不涂刮痧油的隔衣保健刮拭法,每天刮拭一次;另一种直接在皮肤上刮拭,必须先涂油保护皮肤,每周刮拭一次。膝关节扭伤24小时内,韧带损伤严重或关节肿胀、内有积液者,不宜局部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