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检查
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检查
实验室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的生化指标炎症改变较类风湿关节炎少而轻,表现有轻度的贫血,血红蛋白减低,白细胞总数正常,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加,但计数在正常范围。血沉、C反应蛋白在活动期轻度至中度升高。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
X线检查
放射学检查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方法,表现为骶髂关节炎性改变。常常将骶髂关节的X线表现分为0-4级。正常的骶髂关节边缘清晰,无狭窄、无增宽、无破坏,称为0级病变;Ⅰ级为早期病变,表现为骶髂关节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增宽,可见轻度的骨质侵蚀和关节缘模糊;Ⅱ级病变主要以关节面破坏性病变为主,关节边缘模糊、不齐,出现较明显的骨质侵蚀,可见囊性变,伴轻度的骨密度减低和增高:Ⅲ级病变主要有骨质破坏与重建的表现,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模糊伴有明显的骨密度增高,可有明显的囊性变:IV级病变以硬化改变为主,关节间隙基本消失,骨密度明显增加,骨小梁通过,关节呈硬化改变。
少数患者X线表现不典型时,可用计算机核素扫描、同位素放射造影和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揭示比较早期的骶髂关节炎性改变,有利于早期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
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具有很多共性,所以常常被误诊。但是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区别的,所以患者有类似症状时,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以免发生误诊或漏诊。
强制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强直性脊柱炎90%为男性,而类风湿性关节炎60%-70%为女性;
(2)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年龄在15-30岁以下,30岁以后很少起病,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中年人居多,发病年龄多为20-45岁;
(3)强直性脊柱炎血清类风湿因子为阴性,HLA-B27常为阳性,而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因子为阳性,HLA-B27常表现为阴性;
(4)强直性脊柱炎皮下结节少见,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类风湿结节;
(5)强直性脊柱炎有椎间韧带的钙化和骨化,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则没有。
强直性脊柱炎血清检查方法
1、观察脊柱改变:强直性脊柱炎病变发展到中、晚期可见到:韧带骨赘(即椎间盘纤维环骨化)形成,甚至呈竹节状脊柱融合、方形椎、普遍骨质疏松。关节突关节的腐蚀,狭窄,骨性强直。椎旁韧带骨化,以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椎间纤维环的骨化最常见(晚期呈竹节样脊柱)。脊柱畸形,包括:腰椎和颈椎前凸消失或后凸;胸椎生理性后凸加大,驼背畸形多发生在腰段和下胸段。椎间盘、椎弓和椎体的疲劳性骨折和寰枢椎半脱位。
2、CT表现: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能显示平片难以发现的早期软骨下囊性变等细节,可早期显示骶髂关节面侵蚀、破坏、硬化,关节间隙狭窄和强直。
3、MRI表现:如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出现呢?骶髂关节有典型滑膜关节炎的MRI表现。关节血管翳为长T1长T2信号,明显强化,与侵蚀灶相延续。MRI发现强直后脊柱骨折比平片敏感,并能显示出脊髓受压情况等。
4、免疫学检查:这也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项目之一。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不高。血清IgA可有轻-中度升高,并与AS病情活动有关,伴有外周关节受累 者可有IgG、IgM升高,有人报道AS患者可有血清补体C3、C4升高,抗肽聚糖抗体、抗果蝇93000抗体、抗肺炎克雷伯杆菌固氮酶还原酶抗体等抗体 水平增高,抗组蛋白3亚单位抗体与患者虹膜炎密切相关。HLA分型检查百分之九十左右的病人HLA-B27阳性。
5、血液生化检查: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淋巴细胞比例稍加,少数病人有轻度贫血(正细胞低色素性),血沉可增快,但与疾病活动 性相关性不大,而C反应蛋白则较有意义。血清白蛋白减少,α1和γ球蛋白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可增加,血清补体C3和C4常增加。 约百分之五十病人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也常升高。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虽然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AS病人LHA-B27阳性,但一般不依靠LHA- B27来诊断AS,LHA-B27不作常规检查。
强脊炎与类风湿关节炎区别有哪些
强直性脊柱炎随种族而异,类风湿关节炎则是世界性分布。前者有明显的家族史,而后者则不很显著。
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10~20岁发病,高峰在20~3O岁,而类风湿关节炎可见于各年龄组,高峰在30~50岁。强直性脊柱炎男性多见,而类风湿关节炎则女性远多于男性。
强直性脊柱炎常为少关节炎,非对称性,下肢关节受侵多于上肢关节,大关节受累多于小关节。类风湿关节炎常为多关节炎,受侵关节呈对称性,大小关节皆可 受累,侵及上肢关节如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较侵及下肢关节多见;强直性脊柱炎多影响髓关节,而成人类风湿关节炎很少如此。强直性脊柱炎很少侵及 颞颌关节,类风湿关节炎则有半数以上受累。
强直性脊柱炎几乎全部有骶髂关节炎,而类风湿关节炎则很少有。前者可影响全脊柱,一般由腰椎上行发展至胸椎、颈椎,而后者一般只影响颈椎。
强直性脊柱炎无类风湿结节,而类风湿关节炎则可见到。前者可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个全,而后者较少引起临床上可查出的心脏瓣膜病。
强直性脊柱炎只少数引起肺上叶纤维化,而类风湿关节炎肺部表现为结节、胸腔积液和肺纤维化。前者类风湿因子多阴性,而后者多阳性。
两者的治疗对药物反应亦不尽相同,如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为5O%以上,而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则无效。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炎,多在中年以后发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患者以老年女性比男性多见。发病的关节多为负重的关节和活动范围较大、 活动频繁的关节,如指间、膝、髋、颈椎、腰椎等关节。胸椎和腰椎患了骨关节炎,则腰背部感到酸痛,活动时加重,弯腰受到限制。
脊柱结核患者早期多有消瘦、乏力、食欲下降、盗汗等症状,继而出现疼痛、脊柱强直、肌肉萎缩、肌肉痉挛,部分病人后期因椎体破坏塌陷而产生脊柱后凸畸形, 临床上极易与强直性脊柱炎混淆。脊柱结核严重时,可引起下肢瘫痪及神经异常,X线可见以椎体破坏为主,椎间隙变窄,在短期内椎体可发生楔形改变,但不出现 广泛的韧带钙化。骶髂关节多不受累,若合并骶髂关节结核,则病变常累及单个关节,X线改变为关节面有囊性骨质破坏,而软骨下骨硬化不明显。B超检查可较准 确地诊断有无冷脓肿及其大小、形态等关系。
急性或慢性腰肌劳损多出于外伤或运动引起。通常疼痛为放射性,以骶髂关节处最严重,无肌肉痉挛,若有也很轻微,脊柱运动功能良好,血沉、C反应蛋白正常,X线检查无异常。
强直性脊柱炎初期诊断如何做
1、强直性脊柱炎病变发展到中、晚期可见到:韧带骨赘(即椎间盘纤维环骨化)形成,甚至呈竹节状脊柱融合、方形椎、普遍骨质疏松。关节突关节的腐蚀,狭窄,骨性强直。椎旁韧带骨化,以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椎间纤维环的骨化最常见(晚期呈竹节样脊柱)。脊柱畸形,包括:腰椎和颈椎前凸消失或后凸;胸椎生理性后凸加大,驼背畸形多发生在腰段和下胸段。椎间盘、椎弓和椎体的疲劳性骨折和寰枢椎半脱位。
2、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能显示平片难以发现的早期软骨下囊性变等细节,可早期显示骶髂关节面侵蚀、破坏、硬化,关节间隙狭窄和强直。
3、如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出现呢?骶髂关节有典型滑膜关节炎的MRI表现。关节血管翳为长T1长T2信号,明显强化,与侵蚀灶相延续。MRI发现强直后脊柱骨折比平片敏感,并能显示出脊髓受压情况等。
4、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淋巴细胞比例稍加,少数病人有轻度贫血(正细胞低色素性),血沉可增快,但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性不大,而C反应蛋白则较有意义。
以上介绍的就是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进行的一些诊断工作。进行这些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医生更好的诊断病情。只有诊断正确,才能够确定更好的诊疗方案,才更有利于病情的治疗和恢复。所以当医生要求患者进行某些检查时千万不要有抵触情绪。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方法
据专家介绍,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侵犯中轴关节为主、具有致残性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尤其是CT、MRI技术的发展,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方法:
1.非甾体抗炎药:可迅速改善患者腰背部疼痛和发僵,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及增加活动范围,无论早期或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症状治疗都是首选的。常用的有布洛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尼美舒利.洛索洛芬钠或塞来昔布。
2.柳氮磺吡啶:该药可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节疼痛.肿胀和发僵,并可降低血清IgA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活动性指标,特别适用于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外周关节炎,并对本病并发的前色素膜炎有预防复发和减轻病变的作用。
3.甲氨蝶呤: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柳氮磺吡啶和非甾类抗炎药治疗无效时,可采用甲氨蝶呤。但经对比观察发现,本品仅对外周关节炎.腰背痛.发僵及虹膜炎等表现,以及ESR和CRP水平有改善作用,而对中轴关节的放射线病变无改善证据。
4.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具有很强的消炎、镇痛作用,但不能控制病情发展,且有较多的不良反应,所以长期使用弊大于利,不应作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首选药物。
相信通过以上方法的介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朋友们对疾病的治愈有了信心了吧。专家提醒,保持良好的心态去接受治疗,这对日后的恢复很有帮助,慢慢地,患者朋友们也会感受到一定的成效。
强制性脊柱炎患者需关注晨僵的意义
很多强制性脊柱炎患者会有晨僵的表现,清晨僵硬在医学上习惯叫晨僵,即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在早晨起床后或久卧、久坐起立时腰骶部感到僵硬发板。下床时病人有一个平移至床边再下床的特殊动作,腰部活动不便,一般要活动一段时间才会逐渐减轻至缓解。
有时晨僵不一定只限于腰骶部,全身其他疼痛不适的关节也可有晨僵的感觉,这种表现是强直性脊柱炎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也是病情活动指标之一。病情严重者可持续全日。除活动外,热敷、热水浴也可使晨僵缓解。
晨僵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标准之一,也是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症状之一。
一次晨僵时间越长,说明病情越重,经过治疗后晨僵的时间缩短,则证明该治疗有效,可以继续治疗。
在疾病的治疗和恢复过程中,病人应计算每天晨僵的时间,观察病情变化,指导和配合治疗。
如晨起腰发板,经弯腰活动或行走,1小时腰部可以活动了,则为晨僵1小时,当然这是指脊柱未发生竹节样变的病人。
晨僵是反映全身炎症严重程度的一个很好指标,它可以帮您了解到疾病的进展情况及治疗的效果。
强直性脊柱炎的化验检查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侵犯中轴关节为主、具有致残性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尤其是CT、MRI技术的发展,为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
X线平片检查仍为目前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常用的手段,但其异常征象常出现较晚,且X线平片受骶髂关节形态结构因素的影响,在早期诊断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加之骨性结构、粪便,肠道气体影的重叠而影响对病变的观察,以及技术因素和读片经验等因素,常规X线对Ⅱ级及Ⅱ级以下的骶髂关节炎诊断误差较大,不易作到早期诊断。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强直性脊柱
强直性脊柱炎病人HLA-B27抗原阳性率高达90%~96%。但单纯HLA-B27抗原阳性不能作为“诊断性”或“确诊性”试验手段。因为在普通人群中HLA-B27抗原阳性约占4%~8%,大约有80%的HLA-B27抗原阳性者并不发生强直性脊柱炎,另外大约有10%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HLA-B27抗原阴性。
HLA-B27抗原阴性者也不能除外强直性脊柱炎。故HLA-B27抗原阳性也不能就一定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一定结合就诊者临床症状、体征及骶髂关节X线、CT检查方可确诊。
尽管HLA-B27抗原与强直性脊柱炎有很强的相关性,但受检者也不能盲目认为查出HLA-B27抗原阳性就一定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因为HLA-B27抗原阳性者患强直性脊柱炎概率约为10%~20%,如果盲目认为HLA-B27抗原阳性就一定会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虽然是不对的。由此提示我们HLA-B27抗原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中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对疑似或不典型的临床病例,若HLA-B27抗原阳性,只能提示要高度想到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但不能由此确定一定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可结合就诊者症状、体征、及其他相关检查,以进一步确诊。
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对如何正确的判断是否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都了解了吧,如果您诊断自己患了强直性脊柱炎,一定要提高警惕,积极的到正规的骨科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与风湿病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风湿的范畴,它和风湿性关节炎很是相似。很多朋友误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就是风湿性关节炎,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独立疾病,它有着自己的发病特别。而且病癍并不等同于其它疾病,这也是为什么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上有很大难度。它与类风湿病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1)强直性脊柱炎随种族而异,而类风湿关节炎呈世界性分布。
(2)强直性脊柱炎有明显的家族史,而类风湿关节炎则不很显著。
(3)强直性脊柱炎大多于10—20岁发病,高峰在20—30岁,而类风湿关节炎可见于各年龄组,高峰在30—50岁。
(4)强直性脊柱炎男性多见,而类风湿关节炎则女性远多于男性。
(5)强直性脊柱炎常为少关节炎,非对称性,下肢关节受侵多于上肢关节;大关节受累多于小关节。类风湿关节炎常为多关节炎,受侵关节呈对称性,大小关节皆可受累,侵及上肢关节如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较侵及下肢关节多见。强直性脊柱炎最多影响镜关节,占30%,而成人类风湿关节炎很少如此。强直性脊柱炎很少侵及颞颌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有半数以上被侵及。
(6)强直性脊柱炎几乎全部有骶骼关节炎,而类风湿关节炎则很少有。
(7)强直性脊柱炎可影响全脊柱,二般由腰椎上行发展,而类风湿关节炎,般只影响颈椎。
(8)强直性脊柱炎无类风湿结节,而类风湿关节炎则可见到。
(9)强直性脊柱炎可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而类风湿关节炎—般不引起临床上可查出的心脏瓣膜疾病。
(10)强直性脊柱炎只有少数引起肺上叶纤维化,而类风湿关节炎肺部表现为结节、胸膜炎积液和肺纤维化。
(11)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因子阴性,而类风湿关节炎多阳性。
(12)强直性脊柱炎绝大多数为HLA—B27(人类白细胞抗原B27),类风湿关节炎大多为HLA-DR4(人类白细胞抗原DR4),而HLA—B27与正常人群无异。
(13)强直性脊桂炎病理表现主要为肌腱韧带附着点处的病变,如脊柱纤维环的钙化和骨化,脊柱前纵韧带附着点的骨赘形成等,而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为炎性滑膜炎。
(14)强直性脊柱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对药物的反应也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生活中,朋友们千万不要把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疾病弄混。因为他们在治疗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要贻误治疗时间。当自己不能确定是否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还是类风湿。应该及去医院确诊。
重男轻女”的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主要表现为颈、背、腰、骶、肩等脊柱的疼痛,或者下肢大关节、足跟的疼痛或肿痛。可以隐匿起病,甚至病人不能确定具体的起病时间。也可以是急性起病,突然出现关节肿痛,活动受限。这类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夜间疼痛加重,晨起时症状更加明显,休息不能缓解症状,活动后感到轻松,症状减轻,医学上将此称为“晨僵现象”。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具有家族倾向的、致残性的风湿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男女比例是 4~7∶1。男性病人中半数最终会出现脊柱的强直、驼背或直背,5%~10%的病人最终会发展为严重的残废,丧失工作能力,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而女性强直性脊柱炎多数为轻型和良性过程,她们一辈子都会间歇地出现腰痛或关节痛,但仅有极少数病人会发展为残废。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很容易误诊,因为许多病人早期并不是表现为脊柱疼痛,不少人是以下肢大关节肿痛为首发表现的,许多医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特征,导致误诊。而且,许多医生给病人照片(X线,CT或MRI)是哪里痛就照哪里,腰痛照腰,颈痛照颈,结果照片报告腰椎或颈椎骨质增生,就以此为诊断。其实,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有意义的是骶髂关节照片,但以骶髂关节疼痛为突出表现者不多,这是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很容易误诊的原因。所以,有关节肿痛的青少年,需要找正规医院的风湿科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阻止疾病走向关节的畸形和残废。
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生女孩更好
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明显存在“重男轻女”的性别倾向性,所以,病人在生育问题上,不能够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实际上,这类病人如果生女孩会更好,因为女孩将来患强直性脊柱炎的概率要比男孩低得多,而且,即使患病也多无大碍。
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在恋爱结婚问题上,有必要了解一下对方及其父母、兄弟姐妹中,有无年轻时起病的脊柱关节病。如果有的话,可以检查一下强直性脊柱炎的遗传基因(即HLA-B27,90%病人的这个基因为阳性,但并非有这个基因就会得强直性脊柱炎),以免夫妻双方均带有同一个病的易感基因,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
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关节炎有哪些区别呢?
1.强直性脊柱炎随种族而异,类风湿关节炎则是世界性分布。前者有明显的家族史,而后者则不很显着。
2.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10~20岁发病,高峰在20~3o岁,而类风湿关节炎可见于各年龄组,高峰在30~50岁。强直性脊柱炎男性多见,而类风湿关节炎则女性远多于男性。
3.强直性脊柱炎常为少关节炎,非对称性,下肢关节受侵多于上肢关节,大关节受累多于小关节。类风湿关节炎常为多关节炎,受侵关节呈对称性,大小关节皆可受累,侵及上肢关节如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较侵及下肢关节多见;强直性脊柱炎多影响髓关节,而成人类风湿关节炎很少如此。强直性脊柱炎很少侵及颞颌关节,类风湿关节炎则有半数以上受累。
4.强直性脊柱炎几乎全部有骶髂关节炎,而类风湿关节炎则很少有。前者可影响全脊柱,一般由腰椎上行发展至胸椎、颈椎,而后者一般只影响颈椎。
5.强直性脊柱炎无类风湿结节,而类风湿关节炎则可见到。前者可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个全,而后者较少引起临床上可查出的心脏瓣膜病。
6.强直性脊柱炎只少数引起肺上叶纤维化,而类风湿关节炎肺部表现为结节、胸腔积液和肺纤维化。前者类风湿因子多阴性,而后者多阳性。
7.两者的治疗对药物反应亦不尽相同,如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为5o%以上,而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则无效。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炎,多在中年以后发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患者以老年女性比男性多见。发病的关节多为负重的关节和活动范围较大、活动频繁的关节,如指间、膝、髋、颈椎、腰椎等关节。胸椎和腰椎患了骨关节炎,则腰背部感到酸痛,活动时加重,弯腰受到限制。
脊柱结核患者早期多有消瘦、乏力、食欲下降、盗汗等症状,继而出现疼痛、脊柱强直、肌肉萎缩、肌肉痉挛,部分病人后期因椎体破坏塌陷而产生脊柱后凸畸形,临床上极易与强直性脊柱炎混淆。脊柱结核严重时,可引起下肢瘫痪及神经异常,x线可见以椎体破坏为主,椎间隙变窄,在短期内椎体可发生楔形改变,但不出现广泛的韧带钙化。骶髂关节多不受累,若合并骶髂关节结核,则病变常累及单个关节,x线改变为关节面有囊性骨质破坏,而软骨下骨硬化不明显。b 超检查可较准确地诊断有无冷脓肿及其大小、形态等关系。
急性或慢性腰肌劳损多出于外伤或运动引起。通常疼痛为放射性,以骶髂关节处最严重,无肌肉痉挛,若有也很轻微,脊柱运动功能良好,血沉、c反应蛋白正常,x线检查无异常。
强直性脊柱炎怎么确诊 AS的诊断标准
下背疼痛僵硬三个月以上,休息无法改善;
腰椎的前弯、后仰、侧弯等三方向的活动范围受限;
胸部扩张受限,最大呼气与吸气相差小于2.5公分;
X光见到骶髂关节炎,双侧二级或单侧三级以上;
如有第四项加上1~3项之一,可以确定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以这个诊断标准,常会因为在疾病的早期,X光还没有出现骶髂关节炎,而延迟了诊断,因此对于有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的病人,只要有45岁以前发生的发炎性下背痛、反复无法解释的胸痛或僵硬、葡萄膜炎、接骨点病变或外围关节炎,都应该怀疑有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