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脑外伤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1、X线平片:判断骨折、颅缝分离、颅内积气、颅内异物。
2、CT扫描:十分重要的手段,可以显示血肿、挫伤、水肿的存在及范围,也可看到骨折、积气等,必要时可多次动态扫描,以追踪病情变化。但后颅窝部位常有伪影干扰,显像欠佳。
3、MRI:虽然在急性期极少使用,但如后颅窝病变在CT显示不佳时要考虑应用。对颅内软组织结构显像优于CT,可用在病情稳定后判断受伤范围和估计预后。
4、腰椎穿刺:可以测定颅内压和化验脑脊液。颅脑损伤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可以通过腰穿释放血性脑脊液,同时又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5、脑血管造影:已较少于用颅脑损伤诊断,但当怀疑有血管病变时应及时应用该检查。无CT机时可根据血管形态确定血肿存在。
6、其它检查手段:超声波、脑电图、放射性核素成像等意义不大,很少直接用于颅脑损伤的诊断。
开放性脑外伤是指颅骨和硬脑膜破损,脑组织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相通。约占脑外伤的17%。平时多因锐器、钝器打击和坠伤与跌伤所造成,战时则多由火器致伤。临床表现因受伤原因、方式和暴力大小不一而差别悬殊,但大多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创口及伤道内出血、局源性脑症状以及易并发感染,特别是火器性脑外伤,其伤情多较严重、变化快、疗效较差、后遗症多和死亡率高。
甲减的诊断检查有哪些
一些人常常怀疑自己患有甲状腺疾病,因为会出现怕热、多汗、情绪容易激动等现象。只有了解甲状腺疾病的检查项目和辨识检查的结果,才能确定是否患有甲状腺疾病,才能采用科学方法积极治疗,重获健康。
除临床表现外,甲减主要依靠检测TT4、FT4、TT3、FT3、TSH以及TRH兴奋试验等确立诊断。
一、一般检查
①血常规常有轻、中度贫血,属正细胞正色素性,小细胞低色素性或大细胞型。
②血糖正常或偏低,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
③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β-脂蛋白增高。推荐阅读:你清楚甲减的危害吗
二、甲状腺功能检查
①基础代谢率降低,常在-30—-45%以下;
②甲状腺摄碘率低于正常,呈扁平曲线;
③血清T4降低,常在38.6nmol/L30ng/ml以下,FT4常<9.11pmol/L7.08pg/ml;血清T3与FT3亦可有不同程度降低,但轻中度患者有时可正常,血清rT3可低于0.3nmol/L0.2ng/ml。
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检查
①血清TSH测定,正常人多<10mu tsh="">20mu/L20μu/ml;继发性甲减则显著降低,可<0.5mu/L0.5μv/ml;
②TSH兴奋试验,皮下注射TSh 10单位后,如甲状腺摄131碘率明显升高,提示为继发性甲减,如不升高,提示为原发性甲减;
③TRH兴奋试验,静脉注射TRH200~500μg后,如血清TSH呈延迟增高反应,提示病变可能在下丘脑水平,如无增高反应,病变可能在垂体,如TSH基础值较高,TRH注射后更高,则提示病变在甲状腺。
四、X线检查
作头颅平片、CT、磁共振或脑室造影,以除外垂体肿瘤、下丘脑或其他引起甲减症的颅内肿瘤。原发性甲减,垂体与蝶鞍可继发性增大。
五、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
病因与甲状腺自身免疫有关者,患者血中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可增高。
脑瘫的诊断检查有哪些
1、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指肌肉处于一种逐年逐月变得无力的状况。这种患儿占瘫痪儿童的2.86%左右,大多由遗传因素造成,常常在3~5 岁时出现早期症状,动作显得笨拙、迟缓,或由于脚无法放平而开始踮着脚走路,易摔跤。随后几年内,病情逐渐恶化,出现肌肉无力,最终变得无法行走,亦会出现关节的挛缩或畸形等。在体检时,腱反射不易引出,没有病理性反射。常见的早期表现为:患儿从地上爬起时,常需用手撑在大腿上才能站起。
2、小儿麻痹症。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发病年龄主要是在8~24个月的婴儿,发生瘫痪的肢体多见于下肢,其膝腱反射或其他腱反射皆减弱或消失。此种瘫痪表现为弛缓型。另外此症一般不影响患儿的智力、思维、感觉系统,亦不会加重。
3、先天性肌弛缓。患儿生后即有明显的肌力低下、无力、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平时常易并发呼吸道感染。本病有时误诊为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但后者腱反射一般能引出。
4、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婴儿型脊肌萎缩症,于婴儿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肉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因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呼吸道感染。肌肉活检可助确诊。
5、脑发育畸形。脑容易发生种种畸形,也可和颜面、脏器等畸形屏时发生。其中,狭颅症患儿的头颅比同龄儿小,大脑亦相应小,表现为重度智力低下和痉挛型四时瘫 并常常并发癫痫。脑畸形通常以智能低下为主,时而并发脑性瘫痪,通过CT可以确诊。
脉管炎的诊断检查有哪些
一、肢体血流图检查:利用容积描记测定并记录搏动血流量,若峰值降低,提示血流量减少;降支下降速度减慢,说明流出道阻力增加,其改变与病变严重程度成正比。
二、超声多普勒检查:根据多普勒听诊器所得到动脉音的强弱,判断动脉血流的强弱。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可以记录动脉血流波形,若波形幅度降低或呈直线状,表示动脉血流减少或动脉闭塞。同时还能作踝肱指数和节段动脉压测定:踝肱指数为踝压(踝部胫前或胫后动脉收缩压)与同侧肱动脉收缩压之比,正常值≥1.0。如果大于0.5、小于1,应视为缺血性疾病;如果小于0.5,则表示严重缺血。节段动脉压测定主要是定位检查,了解血管闭塞的平面,常用的方法是测定大腿近端、膝上、膝下及踝部各段血压,如果上、下节段压力差大于 30.0mmHg,说明两个节段间有血管闭塞性病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常常表现为膝上血压正常,膝下明显降低,说明膝下动脉已受累。
三、红外线热像仪:应用热像仪可以正确地比较两个相应部位的温度差。肢体热图像显示缺血部位辉度较暗,出现异常的冷区。热像仪不仅比皮肤测温计所测定的范围广,而且显示的图像有利于观察和对比。
四、动脉造影:患肢中小动脉多节段狭窄或闭塞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典型X线征象。最常累及胫前、胫后及腓动脉,它们同时或个别狭窄、闭塞,后期可以波及腘动脉和股动脉。动脉滋养血管显影,形如细弹簧状,沿闭塞动脉延伸,是重要的侧支动脉 ,也是本病的特殊征象。动脉造影可确定动脉阻塞的原因、部位、范围、侧支循环以及流出道情况。
五、血液化验检查: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在病变活动期血液流变学检查常有血液粘度、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性、纤维蛋白原值等异常;血液凝固学检查可有纤溶酶原活性、AT-Ⅲ、6-酮-PGF1α/TXB2比值异常;T 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抗动脉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等检测有阳性发现,对诊断和病情分析有重要意义。
缺血性中风做哪些检查
缺血性中风诊断检查
(1)头部CT检查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头颅CT检查大多无异常,少数呈条形或圆形低密度改变。但对可逆性和不可逆性缺血性种经功能障碍患者,头颅CT缺血性中风的检查可发现梗死灶。梗死4周内,病灶为低密度,可有不均匀增强,并有程度不同的病灶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
(2)头部MRI检查
病灶在Tl加权图像为低或等信号,T2加权为高信号。
(3)多普勒超声检查
可检出病变区域动脉闭塞或狭窄。
(4)脑血管造影
可显示血管腔狭窄、动脉硬化斑块,同时也可能显示较大血管内的阻塞。
缺血性中风的鉴别诊断
1。不同类型缺血性中风鉴别。
2。与缺血性中风鉴别的疾病
(1)出血性中风
起病急骤,神经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颅内压增高明显,并在短期内出现生命体征改变。但如出血量较大、症状在数分钟内达到高峰、或出血在发病早期即停止及症状轻微时。都和缺血性中风鉴别困难。头颅CT检查是鉴别的主要手段。
(2)颅脑外伤
明确头部外伤史,受伤后神经功能损害症状进行性出现。起病较缺血性中风缓慢。两种情况下鉴别困难,应引起重视。①慢性硬膜下血肿。头部外伤轻微,或不明显,数周后出现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如偏瘫、失语、精神障碍出现;②颅脑外伤伴发于缺血性中风,因中风出现意识障碍而跌倒,引起颅脑外伤时常忽略原发脑血管病症状。详细询问原发疾病和外伤过程,头颅CT缺血性中风的检查以及密切随访可帮助鉴别。
(3)脑膜炎
不同病菌引起,起病不同,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甚至隐匿起病。常有发烧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头痛、浑身酸痛。高颅压症状,出现意识障碍如兴奋、谵妄、昏睡或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常规、生化检查、涂片及培养)常可检出异常。
(4)脑炎
处于流行季节。起病急骤,高烧,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进而出现瘫痪、锥体外系症状。血象、脑脊液检查、头颅CT或MRl有助于鉴别诊断。
(5)高血压脑病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1~2天内达到高峰。缺血性中风的诊断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或精神混乱,严重者出现全身性抽搐,继续发展可出现弥散性或局灶性体征(视力障碍、语言障碍、肢体活动障碍及眼底水肿等)。但有较明确的高血压既往史,使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后,症状可明显缓解。
(6)颅内占位病变
①脑瘤。病程长于缺血性脑中风,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发展。但如系肿瘤卒中,症状易与中风混淆。头颅CT和MRI可明确诊断。②慢性硬膜下血肿(见上述)。③硬膜外血肿。有明确外伤史和典型“中间清醒期”诊断王困难。但有时患者入院时已出现意识障碍以及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需与中风鉴别。询问外伤史,仔细检查头部或和全身其他部位伤口。以及头颅CT检查,加以鉴别。
(7)偏头痛伴特续性神经功能障碍需与TIA进行鉴别,偏头痛可发生于青年,并反复发作,部分病人可有视觉先兆。发作数小时仍以头痛为唯一表现,不出现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
(8)癫痫伴神经功能障碍(Todd瘫)
癫痫可能为局灶性脑出血或脑占位性病变的表现,当癫痫合并Todd瘫时,缺血性中风的诊断易与中风混淆。同时反复发作的癫痫与再次中风也需鉴别,详细的病史了解和辅助检查有助于鉴别。
(9)代谢异常
对昏迷病人,并无法获得既往病史资料时,还应考虑代谢异常性疾病,明确原因并加以纠正,改善预后。①严重水电解质紊乱;②高血糖昏迷;③低血糖;①毒物摄入、酒精中毒;⑤黏液性水肿;⑥尿毒症;⑦吸毒。
(10)精神异常。
(11)休克状态。
癫痫病大发作诊断方法
癫痫诊断检查主要是脑电图检查,医生诊断癫痫时需要根据癫痫患者亲友描述的发作症状以及脑电图和其他一些检查结果来判断患者癫痫类型以及严重程度,找出病因及病变部位。癫痫诊断检查主要有:
脑电图检查神经系统机能检查方法之一。由于人的大脑神经细胞的活动能产生持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动(脑电波),通过在头皮安放电极,经导线连接到脑电图机进行放大,可以把脑细胞活动产生的电位差所形成的波形描记下来,而成为脑电图。量子医学观点量子医学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各种生命形态的完成都离不开能量传递和电子的交换,当人体的某个部位出现异常时,其发出的波形和正常组织也有所区别。脑电图机正是利用放大的原理,搜集这些细胞发出的波形,然后进行分析,得出检测结论的。
实验室检查血生化检查:根据年龄、病情,鉴别诊断需要选择不同项目。一般有血钙、镁、钠、血糖、血胆红质、血气分析、血乳酸、血氨、肝功能等。 脑脊液检查:主要为排除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等疾病。除常规、生化、细菌培养涂片外,还应作支原体、弓形体、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囊虫病等病因检查及注意异常白细胞的细胞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CT和MRI检查:CT成为癫痫因诊断的重要手段。根据大宗病例资料报告,非选择性癫痫病人CT检查脑部病变的阳性率一般在50%以上。MRI对癫痫病因诊断比CT更有价值。一是比CT图像清晰,分辨能力高,扫描范围广;二是MRI所提供的脑的能量状态和血流情况是CT所不能提供的;三是扫描不用X线等有害物质,可反复用于各种年龄的病人。
癫痫患者的体格检查癫痫病人的体格检查和其它疾病一样,检查项目包括一般状况、皮肤、粘膜、淋巴结、头、眼、耳、口腔、颈部、胸部、腹部、外生殖器及肛门、脊柱四肢等,但重点应放在神经系统方面。要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和智能,还要意病人的言语是否正常,特别要注意其头部是否则在太小(小头畸形)或过大(巨头脑畸形)。另外,在检查时,尤其要注意有无颅脑外伤或其它外伤痕迹。 在癫痫诊断中需要用到哪些检查方法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
肛门湿疹会癌变吗 是否癌变要早检查
为了避免肛门湿疹病因诱发癌变,要及时做好检查治疗,其主要诊断检查包括四个方面:病理学检查,癌胚抗原测定,B超检查和CT扫描。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为极其重要的肿瘤诊断方法之一。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诊断、组织来源以及性质和范围等,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B超可以清晰地显示各脏器及周围器官的各种断面像,由于图像富于实体感,接近于解剖的真实结构,所以应用超声检查可以早期明确诊断。
CT对大部分器质性疾病都可以进行检查,尤其对密度差异大的器质性占位病变,能做出准确诊断。对肿瘤、出血及梗塞等病检查有很好的诊断意义。
新生儿吐羊水诊断检查和治疗方案
诊断检查
1.呕吐物为羊水或粘稠血性粘液者,一般停喂母乳1~2次,即可治愈,酌情输液。
2.喂养不当引起的呕吐,需调节喂乳方法、体位、乳量和时间。
3.喂奶后即吐,应考虑贲门松弛,在奶后注意抬高上半身,轻轻拍背,排出胃内空气。
4.经上述处理仍不好转者,应检查有无消化道畸形,如食道闭锁、幽门肥大、小肠狭窄或闭锁及胎粪性腹膜炎等,应与小儿内、外科医师共同处理。
治疗方案
1.呕吐物为羊水或粘稠血性粘液者,一般停喂母乳1~2次,即可治愈,酌情输液。
2.喂养不当引起的呕吐,需调节喂乳方法、体位、乳量和时间。
3.喂奶后即吐,应考虑贲门松弛,在奶后注意抬高上半身,轻轻拍背,排出胃内空气。
4.经上述处理仍不好转者,应检查有无消化道畸形,如食道闭锁、幽门肥大、小肠狭窄或闭锁及胎粪性腹膜炎等,应与小儿内、外科医师共同处理。
新生儿吐羊水诊断检查和治疗方案,以上内容就给很多的家长,详细介绍了新生儿吐羊水到诊断检查,以及治疗的方案,所以对于很多孩子出现吐羊水的一些家庭,一定要对以上内容全面的了解,了解以后,通过正确的诊断检查,通过正确的治疗方案,让自己的孩子得到康复。
高龄孕妇一定要做羊水穿刺吗 做羊水穿刺有危险吗
羊水穿刺虽然是一种侵入性诊断检查,有一定的流产风险,但其概率也较低,仅为0.5%~1%,只要选择专业的医院及有经验的医生,其危险性还是较小的,其过程就像肌内注射一样,用针抽取一定数量的羊水,并且在B超的监控下进行,因此不必太紧张。
不同眼外伤如何确诊
<1>、详询外伤史,包括致伤原因,致伤物种类、方向、速度和距离,致伤时间。鉴别为机械性或非机械性外伤,如为机械性伤,则进一步分清眼球挫伤、眼球穿通伤或附属器伤,有无眼球内或眶内、眼睑内异物存留,如为非机械性伤,则应区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等。
<2>、必须注意全身情况,如休克、颅脑外伤、感染等。合并全身外伤者,应请有关科诊治。对局部检查必须轻巧,不可压迫眼球,必要时滴表面麻醉剂。如合并颅脑外伤时,未经神经科检查前不要散瞳。
<3>、检查眼球表面异物时,应特别注意角膜、睑板下沟及穹窿结膜。
<4>、对眼挫伤患者,应详查眼附属器及眼球前后各部。对眼球穿通伤患者,应详查伤口的大小、部位、深度,有无眼球内容物脱出、眼球运动障碍或异物存留,必要时绘图说明。热及化学烧伤应描述其范围和程度,磷烧伤时注意创面有无磷臭味,并应在暗处检查有无磷光。
<5>、检查每眼的视力及功能,除有明显眼球穿通伤外,应尽可能检查眼底,必要时散瞳检查。
<6>、凡疑有眼眶骨折或球内异物者,应做X线摄影、CT或超声检查。发现有异物存留时,应行异物定位。
<7>、诊断检查眼外伤的方法包括注意健眼视力、眼球前后各部情况,有无交感性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