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宝宝免疫力的9行为 经常把孩子抱在胸前,或带着孩子宅在家里
破坏宝宝免疫力的9行为 经常把孩子抱在胸前,或带着孩子宅在家里
有的妈妈爱子心切,担心孩子会磕着碰着,总喜欢把孩子抱在怀里,或带着孩子宅在家里玩。然而缺乏运动的孩子,免疫力往往不如常运动的孩子。
妈妈应该鼓励宝宝多运动,小点的宝宝可以常动动小手臂、练习抬头、蹬腿、翻身,或者在地上爬;大一点的宝宝可以多跑多跳,多到环境较好的户外和阳光亲密接触。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运动都能加快孩子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提高孩子的身体免疫力。
宝宝免疫力低下的6大原因
1、环境污染严重容易导致宝宝免疫力低下,污染的空气进入呼吸道会引发呼吸道感染,会影响肺的换气功能,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好的生活环境,尽量少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环境污染对宝宝的身体会造成损伤,因此尽量远离污染的环境。
2、微量元素缺乏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因此要增加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增加铁元素和钙元素的摄入量,妈妈要注意正确喂养宝宝饮食尽量做到多样化,避免食物过于单一,否则会导致宝宝营养不良,从而会导致抵抗力下降。
3、先天性疾病会导致免疫力低下,如先天性肺发育不全,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是宝宝的常见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对于先天性有疾病的宝宝,家长要做好护理工作,并且要注意疾病的治疗。
4、长期滥用抗生素会影响宝宝自身免疫力,抗生素会影响宝宝身体的抗病能力,因此家长要注意,不能经常给孩子用抗生素,抗生素并不是万能药物,抗生素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损伤,并且会加重孩子肾脏和肝脏的负担,也会打乱人体的平衡。
5、滥用激素类药物会影响宝宝免疫力,很多家长在宝宝出现不适时运用激素类药物,激素药物会影响宝宝免疫功能,家长尽量做好宝宝身体的护理工作,千万不要乱给宝宝用药,否则对宝宝身体的影响非常大。
6、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宝宝的免疫力,会导致宝宝抗病能力下降,妈妈要注意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生活习惯,并且要督促孩子养成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能提高宝宝身体抗病能力,不注意卫生易致免疫力下降。
宝宝免疫力低下的原因有哪些?宝宝免疫力低下可能是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也可能是滥用药物引起的,家长要注意千万不要乱给宝宝用药,改掉生活中不健康的习惯,并且要注意营养的合理均衡,增加微量元素的摄入量,避免宝宝缺乏某类营养物质。
如何防治影响宝宝智力的疾病?
弱小的宝宝总会不时生一些小病,妈妈们担心了:“发高烧会不会把孩子的脑子烧坏?吃消炎药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其实,并非所有的疾病都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但妈妈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也确有不少疾病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对妈妈们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应及时让孩子就医治疗,以减少疾病带来的坏影响。
百日咳
孩子咳个不停,虽然吃了许多药可就是不见好,而且似乎还有逐渐加重的倾向。这种疾病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可能会引起百日咳脑病,从而出现癫痫、智力减退、脑水肿等症状。
预防措施:注意防寒保暖,别让孩子与有百日咳嫌疑的孩子接触,也可以到医院去注射相关的免疫针。
破伤风
由于破伤风杆菌不仅会引起肌肉紧张,影响运动神经的发展,还可能会使组织坏死,心肌损伤,从而导致智力发育受到影响,所以预防破伤风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一旦发生,主要的缓解措施是彻底清洗创口,并遵照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2-6岁儿童可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百白破疫苗是将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及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以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接种对象是3个月以上宝宝。
百白破疫苗必须连续打三针,即3个月时注射第一针,以后每隔一个月注射一针。三针连续注射后,才会产生足够的抗体。
如何提宝宝免疫力
1、提高宝宝免疫力要使营养均衡
若想提升宝宝的免疫力,请拒绝给宝宝吃高油、高糖的精致化加工食品。
多吃天然食品,多吃富含维他命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
五谷类是人类的主食,在宝宝4个月后添加副食品时,首先要尝试的是米粉、麦粉。
断乳之后,替代食物也是谷类。全谷类含胚芽和多醣,维生素B和E都丰富,这些抗氧化剂能增强免疫力,加强免疫细胞的功能。
婴幼儿正值身体快速成长及脑神经发育期,对蛋白质及钙质的需求量相当高。所以乳类制品为婴幼儿期最佳的营养来源。
酸奶是乳制品中,可以兼顾营养与改善肠道环境的饮品,很适合儿童期的需要,幼儿则要到满一岁以后才能喝。
2、提高宝宝免疫力要多饮水
多饮水可以使黏膜保持湿润,筑起抵挡细菌的重要防线。
待孩子外出时要记得带上水瓶,以备孩子渴的时候随时喝,注意一定要给孩子喝白开水,各种含糖饮料不可取。
3、提高宝宝免疫力要多运动
喜欢运动的孩子往往身体好,抵抗力也强,其实,孩子运动习惯完全可以从小培养,将运动渗透到生活的每个细节中。
在宝宝学会走路之前,家长要收拾出一个安全的环境,鼓励孩子多趴、多爬,当孩子学会走路之后,尽可能让孩子多走多跑。
周末多带孩子到附近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公园玩一玩。让孩子明白,运动与吃饭、睡觉同样非常重要。
4、提高宝宝免疫力要作息规律
妈妈最好从宝宝出生的那天起,将宝宝每天喝奶、睡觉的时间一一记录下来,
耐心的帮宝宝建立起生活规律,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努力培养规律的作息。
5、提高宝宝免疫力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在饭前便后,都应该让孩子把手洗干净,以防病从口入。
6、提高宝宝免疫力可按摩刺激皮肤增强免疫功能
按摩是通过皮肤感官温和的刺激,引起全身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等系统的一系列良性反应,可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有助于增加小儿的食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加快体重的增长。
按摩的同时还活动宝宝的全身肌肉,使身体发育得更健壮。
另外,皮肤刺激对增强宝宝免疫力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有益于新生儿的体格与心智的健康发育。
7、提高宝宝免疫力要慎用抗生素
孩过了3岁后,经常性地接触一些少量的病菌的确是预防疾病的一个不错的方法。
当并非严重感染时,最好不要使用抗生素,而是依靠自身的抵抗力,锻炼免疫系统。
如此,当下次再遇到同样的病菌时,已经受过训练的免疫细胞便会产生针对性的免疫力以保护自身安全。
一哭就抱会宠坏孩子吗
身边有部分妈妈,对“孩子一哭大人就来抱”的行为表示很担忧:
“一哭就抱,这样养大的孩子多脆弱啊?”
“孩子哭的时候不抱,他才知道哭是没用的,以后就不轻易哭了,这多好带啊……当妈就得狠得下这份心!”
这说的不就是“哭声免疫法”嘛?
还有些妈妈,听说“哭声免疫法”很管用后,尝试把这种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实践后却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吃这套,你越是不理他,他哭得越凶,当妈的只能把“哭声免疫法”抛之身后:“娃儿哭得这么伤心,亲妈不能不抱啊!宠坏就宠坏吧,先抱了再说……”(关注微信订阅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亲子育儿那些事)
“一哭就抱会宠坏孩子”,事实真是这样吗?
首先,朵妈想对这些放弃“哭声免疫法”的妈妈说,先别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哭声免疫法”的作用没那么神奇,而且这种方法还有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大量专家研究、事实案例证明:
婴儿哭的时候,大人不理睬,这是违背天性的做法。
因为,对于还不会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人类婴儿来说,哭闹是他们表达自己的唯一方式。刚才还对你卖萌地笑着的宝宝,下一刻却哭了,这通常意味着他可能有这些需求——困了、饿了、冷了、热了、尿裤子了、不舒服了等,这种情况下,要是妈妈对宝宝的哭泣不及时回应,这……宝宝的内心该有多无助啊?
当然,宝宝在没有以上这些需求时,也可能会对你哭,只是因为ta就想跟你撒个娇,求抱抱。那么,这种情况下要是抱ta的话,会不会像文章开头说的那样,把孩子宠坏呢?
实验证明:多给孩子拥抱,这样是宠不坏的!
▪ 美国布朗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
出生前几个月里,妈妈积极地回应宝宝的啼哭,宝宝18个月后,语言和认知能力发展更好。
▪ 美国圣母大学研究发现:
婴幼儿时期经常得到父母爱抚、拥抱的孩子,长大后不但不会过度依赖父母,反而会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强的社交能力。
▪ 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
妈妈更快地回应宝宝的啼哭,最终会使宝宝的啼哭减少,而不是增多。
看到这,有些妈妈可能会产生疑问了:
为什么越是多给孩子拥抱,孩子反而越有安全感呢?
实际上如果你去观察那些懂得向父母“讨”拥抱的宝宝,你会发现,他们并不是想长时间地“占据”着妈妈的怀抱,往往是玩了一会儿,就过来蹭你一下“求抱抱”,如果你给ta的回应是积极的,ta感受到你的关注了,不到一会儿ta便会心满意足地离开。
因为此时ta的内心已经确定父母是陪伴着ta的,内心充满安全感后,ta便会无忧无虑地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相反,那些即使哭闹也得不到父母关注和拥抱的宝宝,内心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感。长大以后,ta可能会不太懂得表达自己的需求,亲密关系、人际关系、安全感都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爱和拥抱是多么美好的东西,不要对你的孩子太吝啬
可以说,懂得毫不吝啬地向孩子表达爱,多给孩子拥抱的妈妈,都是有智慧的妈妈。
朵妈一个朋友,两年之内生了两个宝宝,大宝2014年10月出生,二宝2015年11月出生。两个宝宝的年龄这么接近,照顾起来难免有分身乏术的感觉。据她说,每当大宝看到弟弟睡觉了,就会蹭到妈妈的怀里,让“妈妈抱”。
我问她:“照顾两个孩子这么累,你还有精力抱吗?”
朋友毫不犹豫地说:“当然要抱!别人家的孩子还这么小的时候,还要继续抱在怀里宠呢,我们家情况比较特殊,没办法,只能委屈大宝了。”
就是这样一位愿意积极给孩子拥抱的妈妈,养出了两个非常有安全感的宝宝。比如,大宝想要妈妈拥抱的时候,她会非常直接地跟妈妈表达,而不是通过发脾气、哭闹或其他方式。而且,我们身边几个妈妈每次和大宝接触,都觉得这个孩子非常快乐,脸上总是挂着甜甜的笑容。据朋友说:“要不是摔得特别疼,或身体很不舒服,孩子很少会哭闹的”。
怎么给宝宝喂药不会吐出来
大人坐在椅子上,把孩子斜抱在怀里,将婴儿的腿夹在大人的两腿中间,将宝宝靠近怀里面的手放在大人身后,大人用抱孩子的手握住宝宝的另一只手。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固定宝宝,免得孩子乱踢。
抱宝宝的时候,让婴儿的头贴近抱着的人的胸前,抱着的人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宝宝的两颊,使其将嘴巴张开。另外一个人则用温水将药溶化,注意不要用太多的水,能使药丸溶化就行,如果是液体药则可以直接给宝宝吃。
喂药的时候动作要轻一点,先分散宝宝的注意力,然后慢慢的将小勺子放到宝宝嘴边。如果宝宝哭闹厉害则应该暂停喂药,先哄着,带宝宝平静后再尝试,以免呛到。
不要将药品与牛奶混合喂,会降低药性。
宝宝几个月大才可以竖抱
父母都知道横抱还有个坏处——影响孩子智力发育,横抱的孩子只能看到天花板,不能像竖抱的孩子看得到周围事物的变化,刺激大脑神经发育。但是,过早竖抱宝宝也不利于宝宝颈椎的发育。
宝宝多大才可以竖抱?
一般当孩子能主动稳住自己的脑袋,大人就应该试着竖抱他们了,这个时间一般在80天到3个月。3个月以内的宝宝颈椎尚未发育完善,颈部肌肉也还不是很有力,不能很好地支持自己的头部。建议妈妈在抱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时,最好采取平躺的姿势,尽量不要竖抱。如果因为吃奶后拍嗝等情况,必须竖抱时,一定要注意用手托住宝宝的头部,给宝宝头部一个有力的支撑。这样就不会因为竖抱而给宝宝的颈椎造成伤害了。
当宝宝三个月时妈妈就可以采取竖抱的方式抱宝宝了。
三种竖抱的姿势:
1、孩子背部靠着大人腹部,大人一只手搂住孩子腹部,另一只手托着臀部,孩子头靠在大人的胸部;
2、孩子胸部靠着大人肩膀,大人一只手搂着孩子臀部,另一只手托着孩子的头部,孩子可以从大人的肩膀上面看周围;
3、孩子和大人面对面,大人两只手抱着孩子,方便孩子和大家交流。
宝宝竖抱的注意事项: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千万脊柱畸形。
0-3个月宝宝要适当进行竖抱练习
初生婴儿有运动的潜力,但是必须通过锻炼才能激发他们天生具有的潜能。如果缺乏锻炼或者锻炼滞后,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孩子发育迟缓、行动迟钝。家长可以遵循科学,在宝宝0-3个月时对宝宝进行渐进的竖抱练习,既可以让锻炼变得温柔,也能确保练习的效果。
1、俯卧练习抬头。有的医院在宝宝出生第二天就让他趴着练习抬头,宝宝们通常都会因为本能而能把头抬起到一定的高度,如果他累了自然就会趴着休息,不必过分担心,宝宝虽小,但是还是具有自我保护能力的。抬头练习可以有效地锻炼宝宝的大脖肌,让他的脖子从软慢慢变硬。这样可以为竖抱建立基础。
2、竖抱练习:一个月的趴卧抬头练习以后,到了第二个月,我们就可以竖抱,让他继续锻炼大脖肌。妈妈可以用两只手分别托住宝宝的背部和臀部,把宝宝竖抱起来,带孩子到室内或室外看看周围,爸爸也跟在身边,用手指引宝宝观察身边各种各样的事物,并配以温柔的儿语,引起宝宝对各种事物的关注和兴趣。这个练习主要是帮助宝宝锻炼孩子颈部的支撑力,除此以外,这种活动还可以帮助宝宝认识自己周围的环境,开拓宝宝的视野。
由于0-3宝宝的骨骼发育还比较差,不管是趴卧的抬头练习,还是竖抱练习,不能长时间的坚持,每次只能练习1-2分钟,观察宝宝的精神状况来决定每天锻炼多少次。每次锻炼后让宝宝在床上仰卧休息片刻,然后要用手轻轻抚摸宝宝背部,放松背部肌肉,同时让宝宝感觉到家长的爱抚。
儿童尿路感染怎么回事
1.尿布的使用。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我们一般会使用尿布。当孩子将大小便都排在尿布上时,爸爸妈妈们要是没有及时处理,容易引发细菌的感染,从而引发孩子的尿路感染问题。
2.尿路问题。身体自身的发育状况也会引发孩子的儿童尿路感染。比如孩子的尿路存在畸形问题,要是存在这种情况,就容易出现尿路感染的情况。这种情况也是存在较多的无奈。
3.儿童免疫能力差。孩子自身抵抗能力也会影响到健康。比如孩子此前曾经存在病菌感染的情况,爸爸妈妈们还选择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抗生素治疗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容易破坏孩子的自身抗菌屏障。孩子尿路也容易变得比较脆弱,容易引发尿路感染。
4.宝宝体质弱。当女性没有选择母乳喂养宝宝的时候,孩子自身抵抗能力会变得弱一些,孩子的局部免疫能力也是和这个有关系的。局部免疫能力变差,那么孩子也可能会出现尿路感染的问题。
6种教育最容易毁掉男孩的未来
1、要男孩坚强,不能掉眼泪
我们经常看见在宝宝摔跤后,妈妈总是第一时间冲过去把宝宝拉起来,然后抱抱宝宝说不哭不哭。如果是男孩子的话,父母大多会说“男孩子流血不流泪”“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孩子哭会被小女生笑的,羞羞啊”。男孩子从小就被父母无形之中灌输了一个思想:就是男孩子要坚强,不能轻易掉泪。孩子伤心了就哭,开心了就笑是孩子最单纯的天性。家长人为的阻止孩子情绪发泄,让孩子的消极情绪压抑在心,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此,当宝宝心情不好,就请让宝宝大哭一场吧!爸爸妈妈可以适当地摸摸宝宝的头,或者抱抱安慰他,父母应并尽可能让孩子自己说出他的感受,而父母要做的则是认真倾听宝宝的情绪表达,并及时给予反馈信息。
2、不让男孩跟小动物玩耍
很多爸爸妈妈都会反对家里养宠物,甚至宝宝在外面玩的时候,都尽量让避免宝宝和小动物玩耍,父母觉得宝宝容易被动物咬伤,而且觉得它们很多细菌,不卫生。但其实,小动物是宝宝最真诚的玩伴,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很好地培养宝宝的爱心,让你的孩子懂得了爱与责任。
喜欢小动物的人都比较善良,因为他们都懂得尊重生命,照顾弱小。因此,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让宝宝让一只小狗或者小猫,宝宝在照顾小宠物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变得更有责任心,更懂得爱和照顾。即使家中不能饲养宠物,父母也可以多带孩子到公园逛逛,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和小动物多接触,鼓励孩子摸摸小动物或者喂东西吃,培养宝宝的爱心。
3、只让他和其他男孩玩
有些家长担心男女同玩对孩子性格有负面影响,因此他们鼓励自己的男宝宝只与其他男孩子玩,尽量少和女孩子接触。其实,在人际交往中不应该存在这种性别观。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性别意识,但是家长人为地限制宝宝的玩耍对象,其实无形中让宝宝形成一种传统的性别观,长大以后有可能会不懂得如何和女生相处,严重者甚至会歧视女性,这不利于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男女交往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和不同的小朋友一起玩,扩大交友圈子,让宝宝自主选择他们喜欢的玩伴,男女孩同玩、交友,其实还可以互补优缺点,减少男孩子粗暴冲动的行为,让孩子更懂得照顾他人。
4、男孩只学逻辑训练,忽视文学、艺术
男孩子在逻辑思维上会比女孩子更有优势。因此家长在做宝宝早期智力开发时都比较倾向于让男孩子学习围棋、象棋或者数学逻辑等的训练,更多地注重孩子智力的培养。但其实要想培养天才宝宝,爸妈更不能忽视文学、艺术的熏陶与学习。
让宝宝学会阅读,爱上书本是让孩子探索更宽广的世界的最有效途径。早期阅读对宝宝的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习阅读不光是一种技能,宝宝还能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这对宝宝的智力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书卷气”。男孩子学习一种乐器或者书法绘画,加强艺术修养能够让孩子在学习之余有一种有益身心的娱乐选择。父母要善于发现宝宝的潜力与爱好,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接触他自己感兴趣的事,学习一门特长。
5、让男孩接受魔鬼式的体能锻炼
家长总是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高长大、身体健壮,因此都会让宝宝多跑跑跳跳。一些家长急于求成,让男孩子接受魔鬼式的体能锻炼,让宝宝有更强健的体魄,提高免疫力。但其实任何事情都应该量力为之。高强度的锻炼不但不利于孩子身体成长,而且很容易对孩子的肌腱造成伤害。
其实,让宝宝每天进行强度适中的体育锻炼半小时就已经很足够。让宝宝选择一种他喜欢的体育项目,然后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进行这项目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活动,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拉进亲子之间的距离,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如果进行比赛的话,还能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让锻炼成为孩子和家长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同时还能够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6、不让男孩捣蛋
捣蛋似乎是男孩子的天性了!他们天生好动,而且有着强大的破坏力,有时真的很让家长抓狂呢!但是不要因此而不让你的宝宝捣蛋哦,因为捣蛋的孩子才更聪明,更有创造力呢!孩子的创造力其实蕴藏在孩子的“捣蛋”行为中,这些行为并不只是孩子单纯的娱乐,其实也是孩子用一些奇妙独特的方式去探索了解这个世界。
家长要主动发现孩子的创造力,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把房间或者厨房搞到一片狼藉就对孩子大发雷霆,尽管放手让孩子去冒险创新,同时家长也应该在平时加强做好孩子的安全防护意识,教孩子一些注意安全的技巧,那样就可以防止孩子在冒险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