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正常的瞳孔是怎样的

正常的瞳孔是怎样的

瞳孔的大小是随着光线的强弱而改变的,同一个人在光线强的地方,瞳孔就变小,在较暗的地方就变大。你可以做一个试验:在晚上你找一个同事配合一下,你扒开同事的眼睛,突然打亮手电筒,你会看到瞳孔经光一照,马上缩小。这就叫对光反射。台果你要和别人比瞳孔大小的话,应该在同一地点,同样的光照下,否则就没有意义了。另外,对于正常人来说,即使两个人的瞳孔在同样条件下有差距,这在临床上也没有什么意义的。只有脑外伤的病人需要随时观察两侧面的瞳孔的大小。

老人突然昏倒的急救方法

1.检查呼吸。

将手放在老人鼻子前,或把脸贴近老人鼻子,检查其口鼻是否还有呼吸,胸廓有兀起伏,如呼吸暂停,要马上对其进行人工呼吸。

2、检查脉搏。

用中指、食指和无名指触摸患者的颈动脉或桡动脉,如脉搏停止,要立即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术,以恢复其生命体征。

3.检查意识。

如老人突然晕倒,应立即询问老人,与其对话,如病人对问话没有任何反应,要继续呼唤或轻轻推动病人身休。如病人仍然没有反应,表示其神志不清、丧失意识。当发现病人不仅没有意识且停止呼吸时,应马上开放气道,若病人神志不清,但呼吸仍然继续时,应让老人保持原有状态,对其进行观察。

4.检查瞳孔。

正常人的瞳孔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圆形:当人受到强大的刺激时,会出现瞳孔放大或缩小的现象,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如老人突然晕倒,家属也可以抬起老人眼皮,观察其瞳孔是否有变化。

为什么瞳孔放大是死亡的标准之一

瞳孔是眼球前部由虹膜围绕而成的小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用来调节进光量,光线亮时瞳孔缩小,光线暗时瞳孔放大,放大和缩小依赖于虹膜内的肌肉收缩。虹膜内有环绕瞳孔的瞳孔括约肌,负责缩小瞳孔;还有放射状的瞳孔开大肌,负责放大瞳孔。我们看到的瞳孔都是白天看到的,光线比较亮,所以我们看到的瞳孔一般都比较小,是由于瞳孔括约肌起一直在收缩着,实际上在黑暗处瞳孔是非常大的,甚至比死人还要大,不过我们一般看不清罢了。人死后肌肉松弛,收缩着的瞳孔括约肌就自然伸展开了,所以看上去瞳孔就散大了,瞳孔散大是人死后早期尸体现象“肌肉松弛”的一种具体表现。

心肺复苏具体操作步骤 心肺复苏效果的判断

心肺复苏效果判断,第一,看瞳孔,瞳孔是否由大变小。第二,看面色,复苏有效时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第三,看颈动脉搏动,如果停止按压后出现了颈动脉搏动,说明患者心跳已经恢复,如果有条件按压时可测血压,在60/40毫米汞柱左右。第四看神志。

新生儿瞳孔变大正常吗

瞳孔是动物或人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小圆孔,为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虹膜上平滑肌的伸缩,可以使瞳孔的口径缩小或放大,控制进入瞳孔的光量。 瞳孔的大小除了随光线的强弱变化外,还与年龄大小、屈光、生理状态等因素有关。宝宝白天和晚上瞳孔有变化是正常的。

幼儿至成年人的瞳孔较大,尤其在青春期时瞳孔最大。近视眼患者的瞳孔大于远视眼患者。情绪紧张、激动时瞳孔会开大,深呼吸、脑力劳动、睡眠时瞳孔就缩小。此外当有某些疾病,或使用了某些药物时,瞳孔也会开大或缩小,如颅内血肿、颅脑外伤、大脑炎、煤气中毒、青光眼等,或使用了肾上腺素等药物时,都可使瞳孔开大;脑桥出血、肿瘤、有机磷中毒、虹膜睫状体炎等,或使用了吗啡等药物时,都可使瞳孔缩小。

通过看了上面的分享之后大家就会知道,其实新生儿瞳孔变大,这个问题要具体的情况来具体的进行讨论,一般来说受到光线刺激等外界环境变化的时候,是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生儿瞳孔的情况,这是属于正常的。但倘若宝宝是因为受到药物等刺激导致了瞳孔变大就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了。

神经功能障碍的鉴别

外伤后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以及传入性瞳孔对光反射异常是诊断视神经损伤主要的临床依据。综合诊断标准:①头部外伤史;②视觉障碍;③损伤侧瞳孔散大,直接光反应消失,间接光反应存在;④眼底检查早期正常,晚期可见视神经萎缩;⑤视力未完全丧失者出现视野缺损,且以下半部视野缺损最多见;患侧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可能是视神经损伤的唯一体征。

检查时先观察患侧眼瞳孔,再观察健侧眼瞳孔,否则观察时间长,两瞳孔可大小一致,干扰了对视神经损伤的诊断。眼底早期可正常。对神志不清者,患眼瞳孔扩大,直接对光反应消失或迟钝、间接对光反应正常是典型的视神经损伤征象,但要与脑疝、动眼神经损伤等相鉴别;对于合并前颅底骨折,双眼睑淤血、水肿明显或眼部绷带包扎的患者容易疏忽,必要时应用眼睑拉钩开睑检查。

瞳孔放大意味着什么

瞳孔在光线强烈、人情绪兴奋和使用扩瞳药物之后,就会放大,也被称为瞳孔散大,这都是正常现象。但也有意味着死亡会即将来临的,如昏迷病人,会随着意识的丧失程度的加重,瞳孔也会逐渐散大,完全散大就是生命的终结的标志 。

很多时候有些人的瞳孔放大了,自己却不知道。最普通而且常见的就是当我们看见了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瞳孔也会不自觉地放大了,这个我们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毕竟我们是看见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在平时我们的瞳孔为什么也会放大,这个就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了。

糖尿病有什么症状 瞳孔变小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瞳孔面积平均为(15.4±6.8)平方毫米,而糖尿病患者的瞳孔面积平均只有(12.5±5.8)平方毫米,而且男女患者大致相同。不仅如此,但这些患者使用扩瞳药物,扩大的瞳孔效果也比正常人低得多。这种异常反应与高血糖引起的交感、副交感自主神经病变有直接关系。

相关推荐

近视眼的诊断方法怎样的

定期检查远、近视力。可以在家庭置远视表进行自测,学校亦应对学生定期监测视力。如既往正常眼发现视力降低或矫正眼镜效果不佳,应到正规医院眼科作全面的眼部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准确客观地了解眼的屈光状态,又可检测有无近视眼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并排除其他眼病。 正规的验光矫治近视并能有效控制近视发展的基础,对青少年学生尤为重要。验光方法有多种,医生一般根据年龄及眼部检查情况决定、推荐不同的验光方法。 散瞳检影验光较能客观、准确反映眼屈光状态的方法,该方法用药物使被检眼睫状肌麻痹、瞳孔散大后验光,待瞳孔恢复正常后

承泣四白的准确位置图

承泣:目视正前方,在瞳孔正下,眼球与眼眶之间,贴近眼眶下缘取穴。 四白:目视正前方,在瞳孔正下,眼眶下缘可触及一个骨性凹陷即眶下孔,即四白穴。

散瞳后注意事项

散瞳验光后注意 (1)涂到眼外皮肤上的眼膏要擦试干净。 (2)由于阿托品可使瞳孔散大,患者自觉畏光、视近困难均属正常现象。 (3)散瞳期间应避免强光刺激,尤其避免强的太阳光刺激,户外应戴遮沿帽或太阳镜。 (4)散瞳期间由于视近模糊,对小儿要注意看护以免碰伤。 (5)由于散瞳为了放松睫状肌的调节,故散瞳期间不要近距离用眼,例如看书、看电视及使用电脑。 (6)极少数患儿散瞳后如出现明显的颜面潮红、口渴、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幻视、痉挛、兴奋、眼睑水肿等症状考虑为阿托品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或咨询眼科医

专家教您从瞳孔放大状况辨别风湿

当今社会风湿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疾病,而风湿的诊断多数由医生检查后才能确定,那么为了避免疾病发现过晚,延误病情。我们就必须有一定的自我风湿的诊断能力,比如观察瞳孔的状况就一种较为有效地方法。 “瞳孔”常用来形容心爱的人或珍贵的东西――因为,如果说眼睛心灵的窗户,那么瞳孔眼睛的窗户。外界的光线通过瞳孔落在视网膜上,我们才能看得见一切,而医生也可以通过这扇小窗,直窥眼底的变化,从而进行各种疾病的诊断。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瞳孔直接观察到眼底的情况,而瞳孔的异常往往某些疾病的反映:瞳孔呈现白色,即医学

儿童近视眼散瞳好吗

散瞳指用药物使眼睛内产生睫状肌麻痹和瞳孔散大这两种生理性改变。青少年由于眼调节作用很强,如果不将眼调节麻痹进行散瞳,则很难查出否真的为近视眼。由于散瞳后会给被检查者带来暂时的不便,不正确的后续保养也会引起眼部不适与感染,了解青少年进行假性近视散瞳后的注意事项十分重要。 1.因为散瞳前需要在眼睑上涂抹眼膏,所以散瞳后的注意事项之一就把眼睑皮肤上的眼膏擦拭干净; 2.散瞳期间需要避免强光的刺激,尤其阳光的刺激,青少年散瞳后到户外时要佩戴遮阳镜或遮阳帽; 3.散瞳放松睫状肌的调节,所以散瞳期间不要近距

晚上看手机开灯好还不开灯好

当然开灯好。 关灯玩手机这件事,轻则视疲劳、结膜充血、干眼症,严重的话青光眼。 我们的瞳孔用来调节光线进入的,当人处于黑暗环境时,瞳孔会不自觉的放大,以放进来更多的光线。 在关灯时,虽然屏幕会亮,但瞳孔仍会属于散开的状态,这时候的屏幕会格外的“刺眼”,即便你调成什么蓝光模式、护眼模式也没有用。这种关灯看屏幕的行为,会直接导致眼压升高。而眼压升高,导致青光眼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可能诱发继发性青光眼。 总地来说,关灯后玩手机对眼睛伤害还挺大的,强烈建议大家睡前别玩手机,实在忍不住要玩,最好买一个台灯。

颅脑损伤后遗症有哪些

昏睡:如果原来清醒者变得深睡或难以唤醒,不要以为睡着了,应警惕昏迷加深。 抽搐:肢体抽搐称为瘫痪发作,脑细胞受到刺激放电发作的一种特异表现。 瞳孔散大:正常时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线照射后瞳孔缩小。异常时一侧瞳孔比另一侧大。 心跳缓慢:正常成人每分钟心跳减慢至40-50次以下,同时伴有血压升高和呼吸减慢,提示颅内血肿或脑水肿已发生。 躁动:极度躁动不安,伴大汗淋漓,说明颅内压升高到难以代偿的程度。 精神异常:神志混知己精力不集中,不能像平常一样做事。

巨髎的定位和主治 巨髎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鼻唇沟外侧。 快速取穴法: 1.正坐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按压有酸胀感。 2.正坐位或仰卧位,直视前方,瞳孔直下,沿瞳孔直下垂直线向下轻推,至与鼻翼下缘水平线的交点处,按之有酸胀感。

承泣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承泣准确位置图

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眼眶下缘之间。 快速取穴法: 1.正坐位,直视前方,瞳孔直下0.7寸,下眼眶边上。 2.正坐位,直视前方,在面部,瞳孔正下,眼球与眼眶之间,贴近眼眶下缘取穴。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误区

不少家长会咨询到HIE的诊断问题,往往提供影像学检查(如CT)作为判断依据,实际上这一个误区。 HIE诊断主要根据窒息史和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结合辅助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对于中度以上者应多次检查、评价,以确切了解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同时还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如早产儿肌张力低下、肢体生理性颤抖,并注意与先天性脑发育异常、遗传代谢病、宫内感染、母亲用药影响等鉴别。 HIE依缺氧程度不同,出现轻重不同的临床表现,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①轻度;症状以出生24小时内最明显,主要为兴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