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吃什么肉好 鸭肉滋补又不上火
冬天吃什么肉好 鸭肉滋补又不上火
鸭肉所含的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低碳饱和脂肪酸,而且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少于猪肉、羊肉。此外,鸭肉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E比其他肉类多,能抵抗多种炎症,而烟酸的含量也较为丰富,对心脏病患者有保护作用。鸭肉性寒,滋补又不上火,特别适合上火、便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炎水肿的病人食用。
立冬什么时候吃饺子最好 立冬吃姜母鸭
姜母鸭这道美食起源于福建泉州,它既能气血双补,同时搭配的鸭肉有滋阴降火功效。美食中的药膳滋而不腻,温而不燥,适合于秋季和冬季食用,立冬进补吃姜母鸭,有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疏肝润肺的功效。
材料:鸭半只、老姜1个、枸杞少许、芝麻油1大勺、广东米酒1/3瓶、老抽1大勺、白糖1小勺、盐适量。
做法:
1、将鸭肉洗净后切块,老姜切成片。锅中放入芝麻油,中火烧至6成热时放入姜片,慢慢地煸香。待姜片煸至微微发黄时将鸭肉倒入。
2、炒至鸭肉变色时倒入适量的老抽炒至上色。炒均匀后倒入广东米酒。继续维持中火翻炒约15分钟。
3、炒至鸭肉水分炒干,颜色变深的时候,加入糖,八角,桂皮,香叶,加适量的盐调味。
4、加入没过鸭肉的开水。开大火烧至沸腾,转小火慢慢炖1.5个小时。出锅前10分钟将洗净的枸杞加入,开大火拌匀烧至汤汁浓香即可。
立冬吃羊肉炉
立冬进补的目的,就是要养护人体的阳气,使身体保持温暖,补充身体的阴血。羊肉炉符合了这样的进补原则,所以是立冬进补的好选择。
而且羊肉炉中,熟地、当归、红枣有补血功效,枹杞子有滋阴作用,党参、黄耆有补气的效果,桂枝能温通经脉,陈皮健脾理气。羊肉温性,有助元阳、补精血的功效。综合起来,羊肉炉可以滋补身体的气血,使全身的血脉畅通。
材料:桂枝两钱、陈皮两钱、熟地两钱、白果两钱、当归三钱、党蔘三钱、枸杞子三钱、黄耆三钱、红枣6颗,羊肉1斤、白菜1颗、葱白3根、姜1块、米酒半瓶。
做法:
1、将药膳料用半碗米酒浸泡20分钟,待用。羊肉洗净后,切成小块,先放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再捞出后用冷水清洗干净,待用。
2、将葱白切成节,姜洗净切成片,待用。
3、用麻油三汤匙,将羊肉、姜片在锅内炒出香味,羊肉炒到微焦。
4、将羊肉、药膳料,调味料一起放入砂锅中,倒入米酒后,加水淹过羊肉。
5、先用旺火将水煮沸,撇去浮沫。
6、转小火煨2个小时,炖至羊肉熟烂,放入白菜,加入调味盐即可食用。
鸭汤里面放什么好
鸭肉味甘咸,性偏凉,有清热解毒、滋阴养胃的作用,适合苦夏或上火者食用。夏天吃鸭以炖汤为佳,还可在老鸭汤里加入鲜淮山、莲藕或冬瓜等食材,提高滋补功效。
夏季健康吃肉食得美味不上火
夏季炎炎,生活中有很多朋友在这个季节很容易上火。夏季吃肉会让人觉得有些油腻,而且更容易上火。其实,要在夏季吃肉一定要讲究方法。夏天我们就不能大鱼大肉了,而是应该小鱼小肉,也就是说要吃的量少,制作精细,这样会比较容易消化。那么,一起来看看吃什么肉最容易去火吧。
首选凉性肉。中医讲究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夏天首选性质偏凉,或性平的肉。鸭肉性凉,具有健脾益气,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鸭的品种选择也有讲究,北京烤鸭好吃,可它的脂肪含量高达40%,太油腻,夏天不宜食用。最好选用比较瘦的湖鸭、青头鸭(头上的羽毛是青绿色的),一来油少,二来利水化湿作用强。
羊肉性温,夏天要少吃。如果要吃,千万别炒着吃、烤着吃,以免增加热气。配青菜涮着吃最佳。
配化痰食物。中医认为「肉生痰」,我们可以选用一些具有化痰的食物与之搭配,比如竹笋烧肉、芦笋拌肉丝、莴笋炒肉片、肉末白萝卜丝等。
有人说了「鱼生火」,夏天吃不合适。鱼肉偏温,的确容易上火,因此需要搭配一些清热的食物,如做成鲤鱼冬瓜汤、黄瓜炒鱼片、番茄炒鱼片,这样一来就不会上火了。
猪肉具有滋阴润燥、益气的作用,猪肉性平,夏天食用也无妨。
兔肉性凉,具有健脾补中,凉血解毒的功效,也适合夏天食用。
牛肉性平,具有补脾胃、强筋骨、益气力的作用,夏天吃些黄牛肉可以补气。
挑油少的肉。夏天吃肉还有一个窍门,就是找油最少的肉。我们比较一下各种肉的脂肪含量:鸡肉9.4%,鸭肉19.7%,猪肉37%,牛肉4.2%,羊肉4.1%,兔肉2.2%,鱼肉含有1─3%脂肪,其中兔肉、鱼肉脂肪含量低。
冬补注意事项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立冬爱吃饺子。老北京人说:“立冬补冬,不补嘴空。”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所谓“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河东水西是“老天津卫”的聚居地,有立冬吃倭瓜饺子的风俗。倭瓜又称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存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非常地道,再蘸醋加蒜吃,别有一番滋味。
在东北立冬进补也吃饺子,主要吃酸陷的,这主要与东北寒冷的气候有关。另外东北人在冬至后还喜欢吃小鸡炖蘑菇、乱炖等家常菜。小鸡炖蘑菇是一道东北名菜,用干蘑菇、鸡肉和粉条一同炖制而成。榛蘑烩着鸡肉的鲜香,真是名副其实的山珍野味。乱炖是东北比较普遍的家常炖菜之一,是将豆角、猪肉、土豆、西红柿、茄子依次入锅,先炒后炖,风味独特,馨香无比。
很多北方地区的人们立冬后人们还喜欢吃涮羊肉。羊肉属温补,有利五脏,五脏热了,自然就可以抵御冬季的寒冷。北京的涮锅讲究铜锅炭火,汤底澄清,只需加入姜片、葱段等,用炭火烧得锅里清汤滚热,拿着筷子夹着红白相间、薄而不散的羊肉片,在汤里这么一涮,肉色一白就放在冷的麻酱料里那么一蘸,入口即化,酱香肉香合二为一,格外有味道,而且是大补。
在我国南方很多城市,立冬要吃鸡鸭鱼肉,因为天气逐渐的寒冷,人们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而肉类是富含蛋白质的,所以认为吃肉是最好的选择。中医认为,立冬进补适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狗肉、牛肉、鸡肉、羊肉、虾等。宝岛台湾这一天,人们爱吃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食。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南京人立冬喜欢吃葱。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老南京人认为吃生葱可以抵抗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按老人的讲法,葱性温味辛,能发散让人出汗,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阳气运行便通畅了,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因此,南京人还总结出了“立冬嗖嗖疾病盘,大葱再辣嘴中盘”的俗语。南京人不仅是生吃葱,烧肉、烧鱼装盘后也不忘特意撒满一层南京特有的香葱,让新鲜的葱花一起下肚,既吃了美食,那青白玉般的葱儿又带来冬季里的健康。
在福建很多地方,立冬要吃甘蔗。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中国幅员辽阔,从北到南无论气候、风俗都差异很大。立冬时节,北方往往已经草木凋零、寒意逼人,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而南方很多地方却依然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冬至进补方法,但只要健康、合理,都是值得推崇的。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立”,自古就受到老百姓的重视。民间有立冬进补的习俗。吃肉当然是进补的一个重要选择,那么应该吃些什么肉,南北方有何差异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中医里的立冬进补也有个地域原则:南方清补、北方温补、高原润补。具体来说就是,北方地区的冬季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肉等。
羊肉
羊肉营养丰富,其中含蛋白质10%-20%,脂肪10%-30%,无机盐0.6%-1.1%,无机盐中以钙、铁、磷含量丰富,且铁和磷在人体内利用率较高,维生素中以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含量较多,含糖量较浅。总体来说,羊肉性温热,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力,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适时地多吃羊肉可以去湿气,避寒冷、暖心胃。
炖、焖、蒸是羊肉最营养的吃法。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营养成分不丢失,滋补效果最佳。炖时,营养成分部分溶入汤里;焖、蒸时,营养成分基本还在肉里,适合嗜肉族。炖汤时先用一些羊腿骨、脊梁骨大火炖半小时成奶白色汤,捞出汤骨,再将洗过的羊肉放入锅中,加入葱、姜小火炖制。如果用砂锅炖,风味更好。
牛肉
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其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和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中医食疗认为: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为寒冬补益佳品。中医认为: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能。适用于中气下陷、气短体虚,筋骨酸软和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牛肉适合与某些素菜一起炖着吃,可以酸碱中和,口感效果都会更好。例如牛肉和白菜、土豆、粉条炖一起味道极佳,和南瓜也是不错的搭配。值得一提的是,牛肉遇到番茄后,可以使牛肉中的铁更好地被人体吸收,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
入冬后,南方气温较北方地区要温暖得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主,比如鸡、鸭。
鸡肉
鸡肉含有维生素C、E等,蛋白质的含量比例较高,种类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另外含有对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类,是中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鸡肉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传统医学认为,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
鸡肉肉质细嫩,适合各种烹调。为了保持其低脂肪的优点,最好选择较为清爽的烹调方式,如白斩鸡、清炖鸡。相反,香酥鸡、辣子鸡、炸鸡等经过油炸,不仅损失营养成分,热量也比较高,不利健康。
鸭肉
鸭是餐桌上的上乘肴馔,也是人们进补的优良食品。鸭肉的营养价值与鸡肉相仿。鸭子吃的食物多为水生物,故其肉性味甘、寒,入肺胃肾经,有滋补、养胃、补肾、除痨热骨蒸、消水肿、止热痢、止咳化痰等作用。在南方冬季清补最为适宜。
鸭肉+酸菜:鸭肉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B族维生素等。有滋阴养胃、清肺补血、利尿消肿的作用。酸菜含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具有开胃利膈、杀菌、治寒腹痛等功效。鸭肉+山药:老鸭既可补充人体水分又可补阴,并可消热止咳。山药的补阴功能更强,与鸭肉伴食,可消除油腻,还可起到滋阴补肺的作用。
秋季食补要防燥热
1四君蒸鸭
党参是常用的补气健脾药,白术可健脾湿,茯苓也有健脾利水止泻的功效,特别适用于脾胃虚弱的人。鸭是水禽,其性寒凉,有滋阴补气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本药膳方几味合用,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补虚不滋腻,滋阴不留邪。
滋阴:燥为秋季的主气。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单纯喝水能解“口渴”却难解“体渴”。按照中医的五行与五脏的对应理论,秋季干燥,五行属金,对应为“肺”,因此秋天饮食宜滋阴润肺。
2天门冬鸭汤
天门冬养阴润燥,清肺降火。本药膳用于阴虚发热,咳嗽咽干。可取天门冬20克,鲜鸭1只,调料适量,煮汤食肉,为秋季养生滋阴的极佳药膳。
秋补:人体经春夏萌发长足之后,将进入收藏之时,在这一季节里进补是最佳的时机。而鸭肉营养价值很高,《本草纲目》称鸭肉可“填骨髓、长肌肉、生津血、补五脏”。更适于秋季滋补养肺。
3山药桃仁爆老鸭
将鸭肉与山药以甜面酱爆炒,配上新鲜核桃仁即可。秋季吃山药有益肺止咳、健脾养胃的功效。核桃鲜食不上火,有滋阴厚脾胃的作用。二者与鸭肉同吃,是秋季进补的上佳组合。
小提示:以鸭肉入食疗和药膳,民间认为肉老而白、骨乌黑者为上品,过于肥腻的老鸭应去掉油。鸭肉性寒,故脾胃虚寒、腹部冷痛、大便溏泻、因寒痛经者不宜多用。
夏天吃肉首选鸭和兔
炎热夏季,吃肉不仅让人觉得有些油腻,还容易上火。因此,吃时更讲究方法。夏天不能“大鱼大肉”,而是应该“小鱼小肉”--吃的量要少,制作要精细,切成肉末、肉丝、肉片等,比肉块更容易消化。夏天首选凉性肉。中医讲究“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夏天首选性质偏凉,或性平的肉。鸭肉性凉,具有健脾益气,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鸭的品种选择也有讲究,北京烤鸭好吃,可它的脂肪含量高达40%,太油腻,夏天不宜食用。最好选用比较瘦的湖鸭、青头鸭(头上的羽毛是青绿色的),一来油少,二来利水化湿作用强。
兔肉性凉,具有健脾补中,凉血解毒的功效,也适合夏天食用。
猪肉具有滋阴润燥、益气的作用,猪肉性平,夏天食用也无妨。
牛肉性平,具有补脾胃、强筋骨、益气力的作用,夏天吃些黄牛肉可以补气。
羊肉性温,夏天要少吃。如果要吃,千万别炒着吃、烤着吃,以免增加热气。配青菜涮着吃最佳。
配化痰食物。中医认为“肉生痰”,我们可以选用一些具有化痰的食物与之搭配,比如竹笋烧肉、芦笋拌肉丝、莴笋炒肉片、肉末白萝卜丝等。
有人说了“鱼生火”,夏天吃不合适。鱼肉偏温,的确容易上火,因此需要搭配一些清热的食物,如做成鲤鱼冬瓜汤、黄瓜炒鱼片、番茄炒鱼片,这样一来就不会上火了。
挑油少的肉。夏天吃肉还有一个窍门,就是找油最少的肉。我们比较一下各种肉的脂肪含量:鸡肉9.4%,鸭肉19.7%,猪肉37%,牛肉4.2%,羊肉4.1%,兔肉2.2%,鱼肉含有1-3%脂肪,其中兔肉、鱼肉脂肪含量低。
夏天吃什么肉最容易去火?
首选凉性肉 。中医讲究“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夏天首 选性质偏凉,或性平的肉。鸭肉性凉,具有健脾益气,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鸭的品种选择也有讲究,北京烤鸭好吃,可它的脂肪含量高达40%,太油腻, 夏天不宜食用。最好选用比较瘦的湖鸭、青头鸭(头上的羽毛是青绿色的),一来油少,二来利水化湿作用强。
羊肉性温 ,夏天要少吃。如果要吃,千万别炒着吃、烤着吃,以免增加热气。配青菜涮着吃最佳。
配化痰食物 。中医认为“肉生痰”,我们可以选用一些具有化痰的食物与之搭配,比如竹笋烧肉、芦笋拌肉丝、莴笋炒肉片、肉末白萝卜丝等。
有人说了“鱼生火” ,夏天吃不合适。鱼肉偏温,的确容易上火,因此需要搭配一些清热的食物,如做成鲤鱼冬瓜汤、黄瓜炒鱼片、番茄炒鱼片,这样一来就不会上火了。
猪肉具有滋阴润燥 、益气的作用,猪肉性平,夏天食用也无妨。
兔肉性凉 ,具有健脾补中,凉血解毒的功效,也适合夏天食用。
牛肉性平 ,具有补脾胃、强筋骨、益气力的作用,夏天吃些黄牛肉可以补气。
挑油少的肉。 夏天吃肉还有一个窍门,就是找油最少的肉。我们比较一下各种肉的脂肪含量:鸡肉9.4%,鸭肉19.7%,猪肉37%,牛肉4.2%,羊肉4.1%,兔肉2.2%,鱼肉含有1─3%脂肪,其中兔肉、鱼肉脂肪含量低。
夏季胃口不好怎么调理,不妨试试这五样 肉食:鸭肉
夏季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较大,所以蛋白质的供应须酌量增加。但吃牛肉、羊肉又怕上火,可以改吃鸭肉。鸭肉不仅富含蛋白质,且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因为鸭属水禽,性寒凉,据中医“热者寒之”的原则,鸭肉特别适合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
夏季食用鸭肉最好炖食,也可加莲藕、冬瓜等食材煲汤食用,能起到清热祛火,滋阴润燥的作用。
老年人如何预防秋燥 注意秋季逬补
主要采用平补之法,以润燥为前提。像鸭肉、海参、甲鱼、燕窝等食品,适当食用均有裨益。鸡肉、牛肉、鸽肉等平和之品也可适当食用。同时老人可多吃些牛奶、豆浆等滋养饮料,也很有益。
材料:光老鸭1只、天门冬20克、生姜10克、盐5克、胡椒粉2克、味精2克。
做法:先将老鸭斩件;天门冬洗净,生姜切片备用。然后锅上火,加水烧开,将鸭子块稍焯后捞出沥水。将鸭块、天门冬、姜片装入煲中,添适量水小火煲2个小时后,最后加入调味料即可。
效果:能够帮助养阴润燥,清肺降火。
秋季鸭可滋阴养津
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在中秋节吃鸭子的习俗。暂且不论中秋吃鸭的文化背景,就以鸭子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言,中秋吃鸭也颇有道理。秋季是鸭子最肥壮的季节,更重要的是,鸭子本是凉性食品,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适宜于滋阴养津以防秋燥。鸭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核黄素、硫胺素、钾、钠、氯、钙、磷、铁等成分。可食部分鸭肉中的蛋白质含量约16%-25%,比畜肉含量高得多。鸭肉中的脂肪含量适中,约为7.5%,比鸡肉高,比猪肉低。脂肪酸中还包含不饱和脂肪酸,消化吸收率比较高。
不仅鸭肉营养丰富,并且鸭汤有抗疲劳作用,鸭油的胆固醇相对其他动物油含量比较低,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较好。鸭血具有补血、清热解毒之功效。中医称鸭为药和滋补上品。鸭肉味甘、性寒,有益阴、养胃、补肾、除虚弱、消肿、止咳化痰作用,可辅助治疗阴虚水肿、羸弱乏力、清暑养阴、大便秘结、贫血、慢性肾炎等疾病。凡身体虚弱、患病初愈、时常上火者,尤其是─些低烧、食少、口干、大便干燥和有水肿的人,食鸭肉最有效。老人、儿童常常阴虚,故也应常吃点鸭肉为好。虽然鸭子有益于健康,但也应注意不要食用过多,否则过量的动物蛋白质会导致动脉硬化等不良后果。鸭肉的能量比较高,如果是油炸的鸭子会使人体摄入过量的热能,不利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另外,不同体质对食物的吸收也不同,体质虚寒者不宜过食凉性的鸭子。胆囊炎患者也不宜多吃鸭子,高脂肪、肥腻的鸭子会导致胆囊炎发作。
不长肉的秘密肉类
不长肉的秘密肉类
肉类食物鲜香浓郁,经过适当的烹调后会更加色香味俱全,很多人不吃肉并不是因为真正的厌恶肉食,而是因为想保持身材、促进健康等各种原因。很多爱美人士经常望肉兴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其实,只要选对了肉,鱼和熊掌就可以兼得,既可以满足自己的食欲,又可以补充各种营养物质,还可以不必担心长胖之后如何减肥的问题。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赶快来认识一下这些吃了也不会长肉的肉类食物吧!
鸡肉——老少皆宜
鸡肉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脂肪含量较少,100克鸡肉中只含有1.2克的脂肪,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因为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孩子、老年人、体质虚弱者都可以食用。
鸭肉——滋补上品
鸭肉所含的脂肪数量适中,比鸡肉高些,比猪肉要低,所含的脂肪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和低碳饱和脂肪酸,并且易于消化,不会加重肠胃负担。因为含有多种维生素,对心脏疾病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鹌鹑肉——动物人参
鹌鹑肉有动物“人参”的美誉,肉质细腻,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极高,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很低,长期食用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结核病及肝炎都有一定疗效。
秋冬适合喝什么汤 鸭肉山药汤
秋冬进补前吃点山药,更有利于补品的吸收。山药为补中益气药,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者进补前食用。中医认为,鸭肉可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具有养胃生津、清热健脾的功效。鸭肉适宜于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名医别录》中称鸭肉为“妙药”和滋补上品,民间认为老鸭汤是“补虚劳的圣药”。鸭肉山药汤,多喝不会上火哦!
早立冬冷还是晚立冬冷 立冬有吃什么的风俗
在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北方地区,就喜欢利用饺子来作为立冬进补食物。
在南方的很多城市,立冬要吃的是鸡鸭鱼肉,因为天气逐渐的寒冷,人们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而肉类是富含蛋白质的,所以认为吃肉是最好的选择。
另外立冬进补适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狗肉、牛肉、鸡肉、羊肉、虾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注意
1、立冬滋补不适合大补,最好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症状来对症滋补,以免一次性的滋补过盛,导致身体不适。
2、冬季不吃蔬菜容易导致便秘、上火、口腔溃疡等不良症状,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立冬滋补最好还是饮食均衡,不要偏食。
三伏天如何调理身体 羊肉汤
很多人认为牛羊肉仅是冬天进补的佳品,在夏天吃容易上火。实际上这种观点是对牛羊肉滋补性的一个认识误区。中国养生讲究“三因原则”(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无论食物、药物的使用关键是在于针对体质、气候、地域来受用的。伏天吃牛羊肉、喝羊肉汤,强身健体,滋阴补气。因此,也有“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此外,夏季吃牛羊肉对补充营养非常必要,吃点性温和的牛羊肉,不但能够补充丰富的营养,还能以热制热,将冬春之毒与湿气通过排汗,排毒驱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