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回归热症状 高热

回归热症状 高热

部分回归热见于虱传型回归热,潜伏期2~14天,平均7~8天,起病大多急骤,始以畏寒、寒战和剧烈头痛,继之高热,体温1~2天内达40℃以上,同时呈稽留热,少数为弛张热或间歇热。


小儿高热症状

一、发热程度分级:

1、低热:37.5℃-38℃

2、中等热:38.1℃-39℃

3、高热:39.1℃-40℃

4、超高热:40℃以上

二、经过细致的体格检查,根据一些体征能帮助找到小儿高热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若患儿皮肤出现皮疹,可能为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例如幼儿急疹、麻疹、风疹等。

2、若发现疱疹,可能为水痘。

3、若发现皮肤有瘀斑,应考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亦应考虑血液系统疾病。

4、若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应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亦应该注意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

5、若发现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可能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

6、若发现口腔粘膜有斑点,可能为麻疹。

7、若肺部听诊闻及痰鸣音或水泡音,是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的体征,肺部听诊有哮鸣音,应考虑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8、腹部有明显的压痛或其它体征,应注意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回归热症状 蜱传型回归热症状

蜱传型回归热潜伏期4~9天,临床表现与虱传型相似,但较轻,热型不规则,复发次数较多,可达5~6次。蜱咬部位多呈紫红色隆起的炎症反应,局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黄疸、神经症状均较虱传型为少,但皮疹较多。


回归热疾病有哪些类型

回归热(relapsingfever)是由回归热螺旋体经虫媒传播引起 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周期性高热伴全身疼痛、肝脾肿大和 出血倾向,重症可有黄疸。根据传播媒介不同,可分为風传回归 热(流行性回归热)和蜱传回归热(地方性回归热)两种类型。

虱子的种类

分为三类:一种是体虱,身体的“体”,第二是头虱,也就是我们头,脑袋。第三类是阴虱,这三类虱子,它们的个体基本上类似,那么形状基本上很相似,它们只是它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性以及寿命有所不同。

虱子所能传播的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流行性斑症伤寒,它是由普瓦氏立克次体引起的。虱子就喜欢传播普瓦氏立克次体。这种病,主要的症状表现为高烧,头疼,胃寒,衰竭,往往在发病后四到六日出现红色的充血性丘疹。这种病,我们知道伤寒病实际上一种非常严重的病。

第二类病是回归热,是由一种螺旋体导致的,它的主要症状,有寒战,也就是经常身体发冷战,有时候有高热,发高烧,头痛,和背足关节痛,皮肤粘膜有出血的症状,鼻子也有经常出血的情况。虱子在吸食病人血之后,一日之内,它的肠道内,螺旋体在消化道内突然消失。实际上,螺旋体已经透过肠壁进入了它虱子的体内了,六天之后,又出现,而且大量地繁殖。螺旋体,可以充斥虱体内部的体腔的各个部分,量非常大,但是对于虱子本身没有什么影响。可是当虱子在吸食人血的时候,就会传播螺旋体,导致人发病发生回归热的病。

它的主要习性,是体虱多寄生在我们的胸毛,腋毛,阴毛处,以及内衣的缝隙处;头虱,多寄生在头发根处;阴虱多在阴毛处。虱子,是每日都要吸食人血,因此它每日吸人血多次,在病人发高烧的时候,这个时候虱子就逃离人体,寻找新的寄主,也就是寻找新的没有发病的人去寄生。这个时候它就起到扩散和传病的作用。体虱一生可产270到300粒卵,那么头虱可以产80到110粒卵,阴虱可以产26粒卵,因此它们的繁殖量也是非常大的。

回归热症状 虱传回归热典型症状

虱传型回归热持续6~7日后,体温骤降,伴以大汗,甚至可发生虚脱。以后患者自觉虚弱无力,而其他症状肝脾肿大及黄疸均消失或消退,此为间歇期。经7~9日后又复发高热,症状重现,此即所谓“回归”。回归发作多数症状较轻,热程较短,经过数天后又退热进入第二个间歇期。一个周期平均约2周左右。以后再发作的发热期渐短,而间歇期渐长,最后趋于自愈。


回归热症状 疼痛

虱传型回归热还会出现疼痛的症状,其主要表现为头痛剧烈,四肢关节和全身肌肉酸痛。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也可有眼痛、畏光、咳嗽、鼻衄等症状。面部及眼结膜充血,四肢及躯干可见点状出血性皮疹,腓肠肌压痛明显。


高烧临床意义

【热型及临床意义】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fever-type)。不同的病因所致发热的热型也常不同。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1.稽留热(contimledfever)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remittent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undulant fever)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recurrentfever’)体温急剧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Hodgkin)病等。

6.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必须注意:

①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或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

②热型也与个体反应的强弱有关,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而不具备肺炎的典型热型。

怎么进行血液寄生虫检查

1.疟原虫检查:疟原虫为疟疾病原体,通过蚊子传播,常见的疟原虫有间日疟、三日疟和恶性疟三种。外周血涂片检查疟原虫是诊断疟疾的可靠方法,发现疟原虫既为阳性,就可以作为确诊的可靠依据。阴性结果不能否定诊断,需多次复查,或用基因诊断方法检查。

2.微丝蚴检查:微丝蚴为丝虫的原虫,我国常见的丝虫感染有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两种,均通过蚊子传播。外周血涂片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法,阳性结果为诊断依据,阴性结果需多次复查。

3.回归热螺旋体检查:回归热螺旋体为回归热的病原体,通过人虱传播。阳性结果为诊断依据,阴性结果需多次复查。

4.弓形体检查:弓形体为弓形虫病的病原体,猫及猫科动物为其主要传染源,人一般呈阴性感染。阳性结果为诊断依据,阴性结果需多次复查,或用免疫学方法及基因诊断方法检查。

5.立朵小体检查:立朵小体为黑热病的病原体,是鞭毛虫的一种,常可通过肝、脾穿刺液检查,也可通过骨髓和淋巴结穿刺液检查。阳性结果可确诊,阴性结果需复查。

发热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稽留热:体温常在39℃以上,每日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每日波动很大,甚至可降至常温以下,又称消耗热或败血症热。见于脓肿、脓毒血症、败血症等。

间歇热: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淋巴瘤等。

回归热:高热骤起,持续数日后骤退,间隔数日后,高热又出现,反复数次。见于回归热。

波状热:热度逐渐上升,达高峰后又逐渐下降,以后再度上升和下降,呈波浪状,见于布氏杆菌病。

双峰热:一日间热度上升、下降,上升又下降,每次升降相差1℃左右,见于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黑热病、急性血吸虫病。

不规则热:每日热度高低不等,呈不规则波动。见于阿米巴肝脓肿等。

败血症的症状 高热

人体都有免疫系统,菌类感染时候身体就会免疫应答,身体就如一个战场,免疫蛋白和菌群全面性的战争,身体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就是高热,可能是持续性的,也可能是间歇性的。尤其是在大手术之后,出现这种症状需进行血液菌类检测,以防术后败血症。


相关推荐

发热的类型有哪些

1、稽留热:体温在39℃以上,每日波动范围不超1℃。2、弛张热:体温高时在39℃以上,低时可接近正常,每日波动范围很大,高低相差2℃以上。3、间歇热:是发热期与无热期每隔一、二天交替出现,如:隔日发热一次的疟疾。4、再发热又称回归热:指较长的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发热时高热骤起,数日后骤退,数日后又再发热。5、波浪热:发热逐渐上升,逐渐下降,又逐渐上升,再逐渐下降,呈波浪状。6、双峰热:一日之内

上吐下泻发烧临床意义

1.稽留热(contimledfever)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图1-4-1)。2.弛张热(remittent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3.间歇热(intermit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诊断方法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诊断方法:(一)伤寒夏秋季节发病较多,起病较缓慢,头痛及全身痛不甚明显,皮疹出现较晚,淡红色、数量较少、多见于胸腹。可有相对缓脉。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较晚、较轻。常有较明显的腹泻或便泌,或腹泻与便泌交替出现。白细胞数多减少。伤寒杆菌凝集反应及血、尿、粪、骨髓培养可获阳性结果。(二)钩端螺旋体病 夏秋季节发病,有疫水接触史。无皮疹,多有腹股沟和/或腋窝淋巴结肿大,腓肠肌压痛明显。可有黄疸

什么是结节性脂膜炎

结节性脂膜炎(nodular panniculitis,NP)又称特发性小叶性脂膜炎、Weber-Christian病或回归热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relapsing nodular nonsuppurative febrile panniculitis),以反复发作的皮下脂肪层炎性结节或斑块,伴发热等全身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结节性脂膜炎于1882年由Pfeifer首次报道,1952年Webe

发热怎么分型

【热型及临床意义】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 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fever-type)。不同的病因所致发热的热型也常不同。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1.稽留热(contimledfever)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治疗回归热的药物有哪些

治疗除一般治疗和支持治疗外,病原治疗首选四环素族抗生素。 氯霉素、链霉素及青霉素(后者对虱传型有效,蜱传型有耐药株 且不能杀灭脑内螺旋体)亦可应用,但疗效不及四环素族。

破伤风有什么症状 高热

较重的病人常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引起高热,亦或是因为并发有支气管炎症所引起。而高热往往是表示预后较差的重要标志。

多发性肌炎发烧的原因有哪些

1、长期“不明原因”的多发性肌炎发烧:主要原因有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三大类。(1)感染:如粟粒性结核与播散性结核;伤寒与副伤寒;败血症与感染性心内膜炎;肝脓肿;胆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腹腔内脓肿等。(2)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白血病、肺癌、肾癌、结肠癌等。对于年纪较大的中老年,不能忽略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尤其是合并近段时间消瘦史的时候。(3)结缔组织病:成人少年型类

什么是不规则热 发热的其它类型

1、稽留热:稽留热多为高热,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但24小时内波动幅度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体温可渐退或骤退2、弛张热:弛张热体温高低不等,昼夜之间体温波动范围较大,发热时体温可在39℃以上,24小时内体温差达1.5℃~2.0℃或更多,但最低温度仍在正常体温以上。临床常见于败血症、严重肺结核、脓毒血症、肝脓肿、支气管肺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

引起发烧的原因

1、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烧:主要原因有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三大类。(1)感染:如粟粒性结核与播散性结核;伤寒与副伤寒;败血症与感染性心内膜炎;肝脓肿;胆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腹腔内脓肿等。(2)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白血病、肺癌、肾癌、结肠癌等。对于年纪较大的中老年,不能忽略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尤其是合并近段时间消瘦史的时候。(3)结缔组织病:成人少年型类风湿性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