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艾灸养生 冬季艾灸两大穴位有奇效
冬季艾灸养生 冬季艾灸两大穴位有奇效
最适合的穴位是神阙穴。艾灸神阙穴,可将初生之阳坚固在体内,慢慢生发生长,为体所用。神阙穴的位置就是肚脐。肚脐位于人体“黄金分割点”上,是调整人体功能最佳作用点。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养生要穴。
驱寒补阳,也可以灸一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神阙下三寸,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等作用,凡元气亏损均可艾灸此穴,并有很好疗效。现代研究证实,艾灸关元穴还可以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强身固体作用。
夏季体质虚寒可试试穴位艾灸
你是否经常手脚冰凉,畏寒怕冷?那么你可能是虚寒体质哦。中医认为,春夏养阳,阳气不足,可试试穴位艾灸。
有句话叫做冬病夏治,就是说一些冬春无法治愈的疾病可通过夏天恰当的艾灸,益气补阳,治养结合,从而达到显著地治疗效果。
中医主张“春夏养阴”,“冬病夏治”便是这种理论的具体体现。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艾灸,夏季艾灸皮肤毛孔是开合的,艾灸会很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因而通过艾灸治疗,可使一些过敏疾病、慢性疾病、风湿病等进行有效治疗。
但是艾灸并非所有人都是适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能通经络,祛除寒湿,补阳益气,因而更适合阳虚、气虚人群。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阳气不足、怕冷、手脚冰凉的虚寒体质者,在夏季最好进行“温阳”疗法,从而达到保护阳气、补中益气、改善脏腑阳气不足的疗效。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需注意,艾灸足三里尽量不要发生灸疮,即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
若要养肾,也可艾灸涌泉穴。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是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
《黄帝内经》有云:“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就是说:肾经之气来源于足下,并涌灌向全身各处。坚持艾灸涌泉穴,可益气补肾,改善身体阳气不足的现状。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加强运动,不吃寒凉,多吃促进血液循环,含铁的食物和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加以坚持便可取得一定疗效。
冬天可以进行艾灸吗
用艾灸治疗效果很好,艾灸使经络中的气血循行加快,从而加强对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的营养,补充人体阳气,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抗病的目的。在我国许多古医藉中都有记载。“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保命之法,灸之第一,丹药第二。”足以说明灸法在传统医学中的地位。冬季可以艾灸,只是冬季艾灸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严寒冬季皮肤干燥,所以在针灸前一点要用温水洗脸,裸露在外部的皮肤不要直接针灸以免出现疤痕冻伤,影响美观。
2、皮肤敏感并且较薄的地方不要针灸,冬天室内温度低,如果在心脏,眼皮,脸蛋等皮肤本身就薄的地方直接针灸,那造成冷热交替,会伤害到皮肤。
3、建议在冬天使用无烟艾灸条,无烟艾灸条的燃烧度比较小,这样在冬天就不易在艾灸时造成局部烫伤。
4、艾灸时比较耗费体力的时期,如果在疲惫时期或者醉酒或者大病过后千万不要艾灸,这样会造成精力下降,影响体质。
5、体质差或者老年人尽量不要艾灸,或者患有感染病,女子经期,切记不要进行艾灸。
6、精神病患者不要进行艾灸养护,艾灸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艾灸者的精神,以免出现意外情况。
7、严寒冬季很多人开始穿棉衣或者羽绒服,都是易燃物品,所以千万不要要注意防火,在这里小编推荐使用无烟艾灸条或者悬灸艾灸条。
8、如果艾灸不当化脓出现脓包千万不要弄破,弄破容易出现感染,一定要到医院在医师指点下治疗。
9、治疗失眠症或者肠胃病这样的特殊病例,一定要注意实施艾灸的时间,失眠症就在睡前艾灸,肠胃病就在吃饱后艾灸。
10、如果在艾灸过程中出现了晕灸想象,不要慌张,这只是有些人的体质不太适应艾灸,马上停止艾灸躺下歇息片刻即可。
一灸、二通、三调、四补、五养的特色药灸,秉承了黄帝内经的养生精髓,以“未病防病、以病调养”为出发点,让众多人拥有了健康和美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今天的养生时尚-中医药灸养生。我们要争取做艾灸达人,这样健康才能常相伴!
艾灸减肥的最佳时间
艾灸最好就是三伏天的中午,因为艾灸是热的,在最热的时候做艾灸,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所谓冬病夏治,就是这样的。但是做艾灸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有效的。最好要长期坚持做。
从季节上来讲,冬季是人体寒气最重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一个季节,因此冬季艾灸针对寒性体质的人群而言尤其重要。关于时间方面,艾灸没有特别固定的时间。什么时间都可以灸。饭前饭后,早晚皆可,饭前只要不是太饿就行,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可以灸,太饱太饿都不能灸。
如果是按疗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日连续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以后可以隔日一灸10天为一个疗程。
小编提醒,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妇女经期也不宜艾灸。排卵期可以艾灸,但是是不要灸石门穴(任脉,脐中下2寸),此穴是避孕用的。排卵期同房后最好不要艾灸。
饭后多久可以艾灸呢?
其实关于时间方面,艾灸没有特别固定的时间。什么时间都可以灸。饭前饭后,早晚皆可,饭前只要不是太饿就行,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可以灸,太饱太饿都不能灸。
从节气上来讲,艾灸注重节气灸,因为在节气时候是人身体内阴阳交替的时间,这时艾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养生讲冬病夏至,意思就是冬天得的病要追溯到夏天,是夏天落下的病,要从夏天开始调理。冬至是一年中“一阳升”的时候,最适合做艾灸来补充阳气。
从季节上来讲,冬季是人体寒气最重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一个季节,此时若不注意调养,会因阳气不足而引发很多病症,因此冬季艾灸针对寒性体质的人群而言尤其重要。
如果是按疗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日连续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以后可以隔日一灸10天为一个疗程。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时间要短些。
总的来说,艾灸用做保健养生是比较灵活的,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舒适度选择艾灸的时间。一般情况下,用艾条灸的时间可以短些,用艾灸器或艾灸罐因为比较温和灸的时间可以稍长。
可以艾灸一些人体的保健穴:中脘,神阙,命门,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等。如果找不到具体的穴位,经常艾灸腰部和腹部也比较好。刚吃完饭的话,这个时候人体的血液都在胃肠系统,这个时候应该注意休息,避免做其他的运动和治疗的,对于这个要做艾灸的话,应该在进食后1小时再进行比较好
冬季艾灸禁忌 冬季艾灸养生灸哪里
每个人体质不同、问题不同,最好是根据自身情况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进行艾灸调理、保健身体,如自身无病症的话,建议冬季艾灸养生灸以下部位为宜:
1、冬季寒冷,艾灸一下具有“补阳气、驱寒气”作用的穴位,比如气海穴、肾俞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
2、冬季食用滋补食物较多,容易影响脾胃功能,最好艾灸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等穴,以调理脾胃,增强抵抗力。
春季养肝艾灸哪些穴位
1、神阙穴
神阙穴位于腹部中央,这个穴位是常见的养生穴位。中医认为,艾灸神阙穴可以起到培元固本、调理肠胃的功效,同时它对于养肝也有一定的效果。春季艾灸此穴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帮助人们抵抗疾病。
2、鱼际穴
鱼际穴是手部的一个穴位,中医认为,鱼际穴具有泻火的功效,所以当我们感到肝气旺盛的时候可以通过艾灸、按摩此穴达到降肝火的目的。另外,如果我们在春季感觉体内气血、经脉受阻,那么也可以艾灸鱼际穴来通经脉、活气血。
3、中封穴
很多朋友对中封穴不了解,中封穴位于腿部,在中医上,这个穴位能抑制肝火过旺,艾灸中封穴还有保养精血的功用,对于男性朋友来讲,多多养护此穴是很有必要的。
4、太冲穴
太冲穴是养肝的一个重要穴位,这个穴位是肝经气血运行的根源所在,建议人们在春季多艾灸太冲穴,这样做能起到刺激肝脏,让肝脏气血更加活跃,改善肝血不足的目的。
5、三阴交穴
人们对三阴交穴应该不陌生吧,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艾灸三阴交穴也能养肝。这是因为三阴交穴有调肝补肾、调节脾胃的功效,所以在春季艾灸此穴对肝脏也有不错的养护功效。
除了艾灸穴位以外,春季多注意生活细节也能起到养护肝脏的功效哦。
冬季艾灸养生 冬季艾灸的注意事项
1、冬天皮肤容易干燥,在施灸前最好先用温水湿润施灸部位,皮肤敏感,较薄的地方不宜艾灸,冬天室温低,在皮肤本身就很薄的部位艾灸,容易因冷热交替影响伤害皮肤。
2、冬天最好用无烟艾灸条,这种艾条燃烧度较小,以避免造成局部烫伤。
3、如果因艾灸不当导致起水泡化脓的话,不要将水泡弄破,以免引起感染,可以让其自行消除或请医生处理。
4、有些人因体质关系不适应艾灸,可能出现晕灸现象,这种情况下马上停止施灸躺下休息片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