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的鉴别诊断如何
骨髓瘤的鉴别诊断如何
骨髓瘤的鉴别诊断如何?典型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例诊断并不难。首要根据骨髓穿刺活检发现异常浆细胞浸润,X光片发现骨质毁坏性改动,血清电泳检出M卵白或/和尿中存在轻链。这是广大患者迫切要了解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跟专家一道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1。骨髓穿刺活检发现大量骨髓瘤细胞此为最主要的诊断依据。但浆细胞增多也可见于类风湿关节炎,骨髓内肿瘤转移、慢性炎症等诸多疾病,但在上述疾病中,浆细胞一般不超过10%,且无形态异常。
2。骨质破坏性改变此需和肿瘤骨转移、老年性骨质疏松、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相鉴别。3。高球蛋白血症主要为M蛋白和/或蛋白尿(尿中可检出本一周蛋白),但M蛋白及本一周蛋白尚可见于其它疾病如转移癌、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肉瘤等。
骨髓瘤的鉴别诊断如何?通过上述文章的讲解我们已经熟悉了关于的问题,专家提醒广大患者,得了病不可怕,关键是要积极的接受医生的药物治疗,再加上日常生活的康复锻炼,就能让自己的疾病有个很好的治疗效果。
怎样诊断骨髓瘤
骨髓瘤的诊断
1.骨髓瘤根据发病年龄,易发部位以及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可作初步诊断。
2.骨髓中浆细胞>15%,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或骨髓活检为浆细胞瘤,为主要的确诊依据。
3.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或尿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轻链排出>每24小时1g。
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l.中国抗癌协会于1999年制订的诊断标准
(1)40~70岁最多发。
(2)多发病变经常累及脊柱、肋骨、颅骨、髂骨和股骨等。
(3)骨科症状主要表现有明显的疼痛,骨与软组织包块,脊髓和马尾神经受压。
(4)化验室检查浆细胞数增高,球蛋白增多,A/G倒置,尿中本周蛋白阳性,骨髓穿刺可见瘤细胞,血和尿的蛋白电泳发现异常球蛋白。
(5)骨髓瘤的x线片表现:溶骨性破坏,颅骨为数毫米至数世米直径大小的穿凿样破坏。骨盆广泛的骨质疏松和斑点状破坏,肋骨膨胀为囊状,脊柱骨质萎缩,破坏、有的椎体呈楔形,长骨溶骨破坏合并病理性骨折。
其中,单发骨髓瘤的诊断应取慎重态度,它必须具备:①病理检查已证实;②反复检查其他各骨未发现病变;③骨髓穿刺阴性;④化验检查本周蛋白阴性;⑤经多年观察仍保持单一病灶。
2.Hansen ,Peter等提出的骨髓瘤新的诊断标准
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大于3%或在缺乏组织免疫化学分型情况下,形态学异常的浆细胞大于5%或有下列3种情况者。
(1)血浆M蛋白IgG≥30g/L或IgA≥20g/L。
(2)本周蛋白尿轻链≥0.25g/24小时。
(3)X线显示溶骨损害。
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应同骨转移瘤相区别。孤立性骨髓瘤少见,诊断较难。应同骨巨细胞瘤、转移瘤等区别。
骨髓炎如何鉴别
临床上需对骨髓炎的类型及与骨髓炎有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
1、对于血源性骨髓炎,临床上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其特点是具全身性症状,发病10天内X线检查无改变,大多数病例没有既往发作的病史。
(2)亚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其特点是不具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时已出现X线改变,病程超过10天,没有既往发作的病史。
(3)慢性血源性骨髓炎,其特点是依据病情变化全身症状可有可无,X线改变常见,有既往感染发作的病史。
2、骨髓炎X线显示骨膜反应,骨破坏这种类型最多。一般变化为弥漫性、急性进程的病例诊断不会困难。而亚急性或慢性发病,疼痛轻,全身及局部炎症症状轻的病例,与骨肿瘤性疾病的鉴别非常困难。一般而言,这种骨髓炎的X线片,骨髓腔内的变化比较轻微,骨膜反应为全周性且范围广泛。有时骨皮质的一部分发白、硬化、成死骨像。这是一特点,肿瘤性疾病不能见到。
3、急性骨髓炎从全身来看,应于急性风湿热、急性白血病鉴别,从局部及X线所见,应与骨肉瘤、Ewing肉瘤、骨组织细胞增多症鉴别:
(1)骨肉瘤通常好发于10岁上下,在四肢骨,大部分发生在偏干骨骺部;偶尔发生在骨干部,从初期就显示全周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和应该鉴别的骨髓炎相比,其骨破坏、骨膜反应的范围比较局限,但有时X线鉴别困难;通过CT、MRI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鉴别是必要的。
(2)Ewing肉瘤,常常与骨髓炎难以鉴别。Ewing肉瘤发病部位在四肢骨的骨干部;有时有剧痛,伴发热及局部热感;血沉升高;白细胞升高;CRP阳性,呈炎症反应。X线上,早期以骨膜反应为主,骨髓内缺乏变化,诊断困难。骨膜反应与骨髓炎相比,规则,多半示葱皮状骨膜反应,这是特征。如有疑问,必须活检证实诊断。
(3)骨组织细胞增多症,根据发病部位,显示种种X线像。发生在四肢 长管状骨时,有高度的骨 质破坏及显著的骨膜反应,因局部及全身均有轻度的炎症症状,与骨髓炎的鉴别成为问题。但是,骨组织细胞增多症与骨髓炎相比,骨破坏的范围及骨膜反应都是局限性的;如从死骨上看,有时也不出现硬化像。骨样骨瘤,有时与骨髓炎难以鉴别。X线上,常发生在长管状骨的偏在性(即发生在中央偏上,或下)X线显示高度骨膜反应及骨皮质肥厚,如果细心观察,其中可见病灶的 骨透亮像。但有时会发生全周性骨皮质肥厚,病灶不明显。
骨质疏松诊断鉴别
诊断
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首先需排除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多发性骨髓瘤、骨质软化症、肾性骨营养不良、儿童的成骨不全、转移瘤、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等。
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诊断:正常为BMD或BMC在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SD)之内;骨质减少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1~2.5个标准差;骨质疏松症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严重骨质疏松症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并伴有1个或1个以上的脆性骨折。该诊断标准中BMD或BMC可在中轴骨或外周骨骼测定。
鉴别诊断
主要和骨软化、骨髓瘤、成骨不全以及各种癌性骨病相鉴别。
怎么能诊断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鉴别诊断的方法有哪些?女性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有很多,所以女性朋友应该多了解一下子宫肌瘤鉴别诊断,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治疗。那么,子宫肌瘤鉴别诊断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让专家给大家讲解一下子宫肌瘤鉴别诊断的方法。
子宫肌瘤鉴别诊断的方法
1、粘膜下肌瘤与子宫内膜病变:突出于宫腔的粘膜下肌瘤呈不均质回声,需与子宫内膜病变如内膜息肉、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鉴别。
2、带蒂浆膜下肌瘤与卵巢实性肿瘤:浆膜下肌瘤瘤蒂较细时与卵巢实性肿瘤鉴别较困难,尤其是浆膜下肌瘤伴变性时声像变化复杂,更应注意排除卵巢肿瘤。
3、壁间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单一较大的或较小但数量较多的壁间子宫肌瘤有时易与子宫腺肌病混淆,后者由于没有包膜,病灶与周围肌层没有界限,子宫肌壁内彩色血流信号丰富,但无环状血流,呈散在分布,藉此可与肌瘤鉴别。
以上就是专家针对“子宫肌瘤鉴别诊断方法”的详细介绍,子宫肌瘤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如果治疗的时间越久对患者的危害越大,所以在发现有此病时应及时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
骨髓炎如何鉴别诊断
1.对于血源性骨髓炎,临床上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其特点是具全身性症状,发病10天内X线检查无改变,大多数病例没有既往发作的病史。
(2)亚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其特点是不具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时已出现X线改变,病程超过10天,没有既往发作的病史。
(3)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其特点是依据病情变化全身症状可有可无,X线改变常见,有既往感染发作的病史。
2.急性骨髓炎需鉴别的疾病
从全身来看,应于急性风湿热、急性白血病鉴别,从局部及X线所见,应与骨肉瘤、Ewing肉瘤、骨组织细胞增多症鉴别:
(1)骨肉瘤 通常好发于10~20岁,在四肢骨,大部分发生在长骨干骨骺部;偶尔发生在骨干部,和骨髓炎相比,其骨破坏、骨膜反应的范围比较局限,但有时X线鉴别困难;通过CT、MRI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鉴别是必要的。
(2)Ewing肉瘤 常常与骨髓炎难以鉴别。Ewing肉瘤发病部位在四肢骨的骨干部;有时有剧痛,伴发热及局部热感;血沉升高;白细胞升高;CRP阳性,呈炎症反应。X线上,早期以骨膜反应为主,骨髓内缺乏变化,诊断困难。骨膜反应与骨髓炎相比,规则,多半呈葱皮状骨膜反应,这是特征。必须活检证实诊断。
(3)骨组织细胞增多症 根据发病部位,显示种种X线像。发生在四肢长管状骨时,有高度的骨质破坏及显著的骨膜反应,因局部及全身均有轻度的炎症症状,骨组织细胞增多症与骨髓炎相比,骨破坏的范围及骨膜反应都是局限性的;如从死骨上看,有时也不出现硬化像。
(4)骨样骨瘤 有时与骨髓炎难以鉴别。X线上,常发生在长管状骨的偏在性(即发生在中央偏上,或下)X线显示高度骨膜反应及骨皮质肥厚,如果细心观察,其中可见病灶的骨透亮像。
妊娠合并肾病综合征诊断鉴别
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以确定病因,根据:①大量蛋白尿,每天在3.5g以上;②低蛋白血症,血浆总蛋白少于5g%,白蛋白少于3g%;③全身水肿;④高胆固醇血症(>300mg%以上);⑤脂质尿,可确诊为肾病综合征。
鉴别诊断
1.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好发于少年儿童,有典型的皮疹,可伴发关节疼痛,腹痛及黑便,皮疹出现1~4周以后出现肾损害,部分出现肾病综合征,但是典型的皮肤紫癜及束臀试验阳性有助于鉴别诊断。
2.狼疮性肾炎 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呈现多系统损害,血清补体C3持续降低,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出现多种自身抗体,肾脏病变部分呈肾病综合征表现,多系统损害,尤其是血清学,免疫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3.糖尿病肾病 好发于中,老年,患糖尿病数年后出现尿液改变,尿中出现蛋白,逐渐出现肾病综合征改变,原发病病史对鉴别诊断有意义。
4.肾淀粉样变性 好发于中,老年,淀粉样变性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前者病因不清,主要侵犯心,肾,消化道,皮肤及神经,后者常继发于慢性化脓性感染及恶性肿瘤,肾脏改变主要表现为体积增大,常出现肾病综合征,确诊需要组织活检病理检查,刚果红染色阳性为本病的特征性改变。
5.骨髓瘤肾病 好发于中,老年,男多于女,可出现骨痛,扁骨X线检查出现穿髓样空洞,血清中单株球蛋白增高,血浆蛋白电泳出现M带,尿凝溶蛋白阳性,本病累及肾脏时呈肾病综合征表现,确诊需要骨髓穿刺,可见大量骨髓瘤细胞。
得了骨髓炎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从全身来看,应于急性风湿热、急性白血病鉴别,从局部及X线所见,应与骨肉瘤、Ewing肉瘤、骨组织细胞增多症鉴别:
(1)骨肉瘤 通常好发于10~20岁,在四肢骨,大部分发生在长骨干骨骺部;偶尔发生在骨干部,和骨髓炎相比,其骨破坏、骨膜反应的范围比较局限,但有时X线鉴别困难;通过CT、MRI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鉴别是必要的。
(2)Ewing肉瘤 常常与骨髓炎难以鉴别。Ewing肉瘤发病部位在四肢骨的骨干部;有时有剧痛,伴发热及局部热感;血沉升高;白细胞升高;CRP阳性,呈炎症反应。X线上,早期以骨膜反应为主,骨髓内缺乏变化,诊断困难。骨膜反应与骨髓炎相比,规则,多半呈葱皮状骨膜反应,这是特征。必须活检证实诊断。
(3)骨组织细胞增多症 根据发病部位,显示种种X线像。发生在四肢长管状骨时,有高度的骨质破坏及显著的骨膜反应,因局部及全身均有轻度的炎症症状,骨组织细胞增多症与骨髓炎相比,骨破坏的范围及骨膜反应都是局限性的;如从死骨上看,有时也不出现硬化像。
(4)骨样骨瘤 有时与骨髓炎难以鉴别。X线上,常发生在长管状骨的偏在性(即发生在中央偏上,或下)X线显示高度骨膜反应及骨皮质肥厚,如果细心观察,其中可见病灶的骨透亮像。
牙龈瘤鉴别诊断
牙龈瘤以女性患者多见,中青年发病较多。多发生于唇颊侧龈乳头,以双尖牙区最常见,舌、腭处少见,一般为单个牙发生。肿块较局限,大小不一,通常呈圆形、椭圆形,有时为分页状,有的有蒂如息肉状,有的无蒂基底宽广。血管型和肉芽肿型者质地柔软、色红;纤维型者质地较韧且硬,颜色粉红。肿块一般生长缓慢,但在女性妊娠期可迅速增大。肿块长大可以遮盖部分牙面及牙槽突,表面可见牙压痕,易被咬伤而发生溃疡、出血或伴发感染。一般无痛,肿物表面发生溃疡时可感觉疼痛。长期存在的较大肿块可以压迫并破坏牙槽骨壁X线示局部牙周膜增宽,致使牙松动、移位。
鉴别诊断(1)牙龈瘤应该特别注意与牙龈鳞癌相鉴别。这两种病损临床上有时不易区别,尤其当牙龈癌呈结节状生长,或牙龈瘤表面有溃疡时,常易混淆。鳞癌大多表现为菜花状、结节状或溃疡状。溃疡表面凹凸不平,边缘外翻似肉芽,可有恶臭。牙松动或者脱落,或已拔除。X线片表现可见牙槽骨破坏。局部淋巴结肿大。文献报告,牙龈鳞癌的发病年龄明显高于牙龈瘤,男性多于女性,而龈瘤则女性高于男性。牙龈鳞癌好发于后牙区,龈瘤好发于前牙及双尖牙区。前者病期短,一般几个月,肿瘤生长迅速,后者病期长,一般数年。(2)妊娠瘤易在妇女怀孕期(第4~9月)发生,分娩结束后可以退缩
子宫肌瘤鉴别诊断
1、妊娠子宫
肌瘤囊性变时质地较软,应注意与妊娠子宫相鉴别。妊娠者有停经史、早孕反应,子宫随停经月份增大变软,借助尿或血hCG测定、B超可确诊。
2、卵巢囊肿
多无月经改变,肿块呈囊性位于子宫一侧。可借助B超协助诊断,必要时腹腔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3、子宫腺肌病
可有子宫增大、月经增多等。局限型子宫腺肌病类似子宫肌壁间肌瘤,质硬。但子宫腺肌病有继发性痛经明显,子宫多呈均匀增大,很少超过3个月妊娠子宫大小。B超可有助于诊断。但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可能会两者并存。
4、子宫恶性肿瘤
①子宫肉瘤:生长迅速,多有腹痛、腹部包块及不规则阴道流血,B超和磁共振检查有助于鉴别。
②子宫内膜癌:以绝经后阴道流血为主要状态,子宫呈均匀增大或正常,质软。应注意围绝经期妇女肌瘤可合并子宫内膜癌。诊刮或宫腔镜有助于鉴别。
③子宫颈癌: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及白带增多或不正常排液等症状,可借助B超、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宫颈活检等鉴别。
5、其他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盆腔炎性包块、子宫畸形等,可根据病史、体征及B超检查鉴别。
骨髓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由于本病患者早期可无骨痛、贫血或血常规、尿常规改变,诊断主要依据以下三方面实验室检查:
1.骨髓:出现一定比例的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主要为原始浆细胞或幼稚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细胞;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在血清蛋白电泳的γ区或β区或α2区出现一窄底高峰,又称M蛋白)或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即尿本周氏蛋白)。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骨质疏松。
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应进一步作下列检查:
(1)免疫分型:用患者骨髓进行检查,CD10、CD19、 CD20等B细胞标记单抗、 CD38 、CD138浆细胞标记单抗表达增高。
(2)细胞遗传学检查:多表现为14q+、del(14)、t(11;14);
(3)β2微球蛋白:血或尿中均可升高,为预后不良的因素。特别是血的含量,不受肾功能的影响。
骨髓瘤怎样才能确诊
1.骨髓瘤根据发病年龄,易发部位以及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可作初步诊断。
2.骨髓中浆细胞>15%,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或骨髓活检为浆细胞瘤,为主要的确诊依据。
3.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或尿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轻链排出>每24小时1g。
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l.中国抗癌协会于1999年制订的诊断标准
(1)40~70岁最多发。
(2)多发病变经常累及脊柱、肋骨、颅骨、髂骨和股骨等。
(3)骨科症状主要表现有明显的疼痛,骨与软组织包块,脊髓和马尾神经受压。
(4)化验室检查浆细胞数增高,球蛋白增多,A/G倒置,尿中本周蛋白阳性,骨髓穿刺可见瘤细胞,血和尿的蛋白电泳发现异常球蛋白。
(5)骨髓瘤的x线片表现:溶骨性破坏,颅骨为数毫米至数世米直径大小的穿凿样破坏。骨盆广泛的骨质疏松和斑点状破坏,肋骨膨胀为囊状,脊柱骨质萎缩,破坏、有的椎体呈楔形,长骨溶骨破坏合并病理性骨折。
其中,单发骨髓瘤的诊断应取慎重态度,它必须具备:①病理检查已证实;②反复检查其他各骨未发现病变;③骨髓穿刺阴性;④化验检查本周蛋白阴性;⑤经多年观察仍保持单一病灶。
2.Hansen ,Peter等提出的骨髓瘤新的诊断标准
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大于3%或在缺乏组织免疫化学分型情况下,形态学异常的浆细胞大于5%或有下列3种情况者。
(1)血浆M蛋白IgG≥30g/L或IgA≥20g/L。
(2)本周蛋白尿轻链≥0.25g/24小时。
(3)X线显示溶骨损害。
骨髓瘤的鉴别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应同骨转移瘤相区别。孤立性骨髓瘤少见,诊断较难.应同骨巨细胞瘤、转移瘤等区别。
骨髓穿刺的适应症
1.确定诊断某些造血系统或非造血系统疾病
这类疾病多数具有特征性细胞形态学改变,骨髓检查有决定性诊断作用。如各类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癌等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典型的缺铁性贫血等。此外,发现某些特殊细胞,如结核性多核巨细胞、霍奇金病细胞或某些寄生虫如疟原虫、黑热病小体等,也可据此确诊。
2.辅助诊断某些造血系统疾病
这类疾病多是以骨髓造血功能改变为主,骨髓检查结果尚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后才能做出诊断。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
3.作为鉴别诊断的应用
临床遇有原因不明的发热、淋巴结、肝或脾肿大、骨痛或关节痛等时,骨髓检查有助于鉴别是否由造血系统疾病所引起。
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骨髓检查应列为禁忌。
骨髓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临床上需对骨髓炎的类型及与骨髓炎有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进行鉴别:1、对于血源性骨髓炎,临床上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其特点是具全身性症状,发病10天内X线检查无改变,大多数病例没有既往发作的病史。(2)亚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其特点是不具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时已出现X线改变,病程超过10天,没有既往发作的病史。(3)慢性血源性骨髓炎,其特点是依据病情变化全身症状可有可无,X线改变常见,有既往感染发作的病史。2、骨髓炎X线显示骨膜反应,骨破坏这种类型最多。一般变化为弥漫性、急性进程的病例诊断不会困难。而亚急性或慢性发病,疼痛轻,全身及局部炎症症状轻的病例,与骨肿瘤性疾病的鉴别非常困难。一般而言,这种骨髓炎的X线片,骨髓腔内的变化比较轻微,骨膜反应为全周性且范围广泛。有时骨皮质的一部分发白、硬化、成死骨像。这是一特点,肿瘤性疾病不能见到。3、急性骨髓炎从全身来看,应于急性风湿热、急性白血病鉴别,从局部及X线所见,应与骨肉瘤、Ewing肉瘤、骨组织细胞增多症鉴别:(1)骨肉瘤通常好发于10岁上下,在四肢骨,大部分发生在偏干骨骺部;偶尔发生在骨干部,从初期就显示全周性变化,(症例4)。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和应该鉴别的骨髓炎相比,其骨破坏、骨膜反应的范围比较局限,但有时X线鉴别困难;通过CT、MRI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鉴别是必要的。(2)Ewing肉瘤,常常与骨髓炎难以鉴别。Ewing肉瘤发病部位在四肢骨的骨干部;有时有剧痛,伴发热及局部热感;血沉升高;白细胞升高;CRP阳性,呈炎症反应。X线上,早期以骨膜反应为主,骨髓内缺乏变化,诊断困难。骨膜反应与骨髓炎相比,规则,多半示葱皮状骨膜反应,这是特征(症例3)。如有疑问,必须活检证实诊断。(3)骨组织细胞增多症,根据发病部位,显示种种X线像。发生在四肢 长管状骨时,有高度的骨 质破坏及显著的骨膜反应,因局部及全身均有轻度的炎症症状,与骨髓炎的鉴别成为问题。但是,骨组织细胞增多症与骨髓炎相比,骨破坏的范围及骨膜反应都是局限性的;如从死骨上看,有时也不出现硬化像。骨样骨瘤,有时与骨髓炎难以鉴别。X线上,常发生在长管状骨的偏在性(即发生在中央偏上,或下)X线显示高度骨膜反应及骨皮质肥厚,如果细心观察,其中可见病灶的 骨透亮像。但有时会发生全周性骨皮质肥厚,病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