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催乳素血症怎么治疗
高催乳素血症怎么治疗
一、西医
一、药物治疗:1.抗催乳素药物 抗催乳素包括溴隐亭、长效溴隐亭、硫丙麦角林、卡麦角林、特麦角脲、甲麦角林、喹那角林(诺果宁)和麦角乙脲。
(1)溴隐亭疗法:溴隐亭为半合成麦角碱衍生物,多巴胺受体激动药。澳隐亭通过增强多巴胺受体功能,促进下丘脑PRI-IH生成和分泌,抑制垂体PRI生成。溴隐亭也直接抑制垂体肿瘤生长,抑制垂体PRI、GH、TSH和ACTH分泌。
溴隐亭疗法适用于各种类型高催乳素血症,也是治疗垂体腺瘤首选药物。口服剂量为2.5~5.0mg/d。溴隐亭口服后1~3h,血药浓度达到高峰,抑制催乳素分泌作用维持14h。1次口服溴隐亭2.5mg,约90%患者催乳素降低,1/3患者催乳素降至正常。不能耐受口服者可采用阴道用药。
溴隐亭治疗的目的是抑制溢乳、恢复月经、促进排卵和妊娠。非肿瘤型高催乳素血症平均治疗时间为12个月,肿瘤性高催乳素血症,溴隐亭平均治疗时间为47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治疗效果与年龄、性别、溴隐亭开始剂量、治疗时间长短、肿瘤大小、治疗期间妊娠、以前放疗之间存在相关性。
肿瘤性高催乳素血症溴隐亭治疗后,80%~90%垂体微腺瘤缩小,10%~20%永久性消退,多出现于治疗开始的前几周内。停用溴隐亭后,肿瘤复发率为35%。虽无证据表明溴隐亭有致畸作用,也不影响妊娠转归,但治疗期间一旦妊娠应停止治疗。
溴隐亭治疗1年,11%微腺瘤妇女,催乳素和月经功能永久性恢复正常。治疗2年,垂体肿瘤的永久性消退率为22%。虽然大剂量溴隐亭(10mg/d)疗效优于低剂量,但副反应率较高难以耐受。溴隐亭(5~12.5mg/d)可引起50%垂体巨腺瘤缩小,其中2/3发生治疗前6周内,1/3于治疗6个月后才缩小。溴隐亭治疗的排卵率、妊娠率、剂量和疗效详见抗催乳素节。
(2)卡麦角林:为长效、高效抗催乳素制剂,临床疗效和耐受性良好。卡麦角林与多巴胺受体D2有高度亲和力,直接抑制垂体催乳素分泌细胞,降低催乳素分泌。治疗剂量范围为0.25~1.0mg/周。先从小剂量0.25mg开始,每周2次,4周后改为1mg,每周2次。服药后2~3h,血药浓度到达高峰,血浆半衰期为65h。卡麦角林治疗后,80%患者催乳素降至正常,排卵率为72%,溢乳停止率90%。血浆催乳素水平恢复正常6个月后逐渐停药。临床观察表明,卡麦角林疗效和耐受性均优于溴隐亭,是治疗高催乳素血症首选、安全和有效的新一代药物。
卡麦角林明显地缩小垂体肿瘤甚至完全消失,可用于治疗对溴隐亭耐药的垂体巨大腺瘤。临床资料表明,虽然卡麦角林对妊娠无不良影响,但治疗过程中一旦恢复排卵,应于希望妊娠前一个月停止治疗。
(3)奎那角林(诺果宁):是一种非麦角碱类多巴胺能激动药,是新一代特异、高效、长效抗PRL药物。血浆半衰期为22h。CV205~502作为强力多巴胺受体(D1、D2)激动药,在下丘脑-垂体轴PRL细胞水平,通过增强多巴胺受体功能,抑制PRL。生成、作用强而持久、耐受性良好、副反应轻微。大剂量时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对心、肺、肝、肾、血液功能无不良影响。病人对奎那角林耐受性良好,因不良反应停药几率为7%,优于溴隐亭。
奎那角林用于治疗对溴隐亭不能耐受、治疗无效和复发者,剂量范围为0.04~0.1mg/d,治疗作用与剂量相关,如口服0.04mg/d,PRL降低>50%,持续8h;口服0.06mg/d,PRL降低66%,持续24h,36h仍降低47%,睡眠PRL峰消失。奎那角林抑制TSH合成和释放,但不影响FSH、LH、T。和肾上腺轴功能。奎那角林增加GH-RH的释放,而抑制GH-IH释放,服药后血浆GH暂时性升高,但夜间GH仍正常。
奎那角林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头3天每天0.025mg,后3天0.050mg/d,以后改为0.075mg/d,然后根据治疗反应调整剂量,在3个月达0.1mg/d。多数病人在治疗1个月后催乳素开始降低,病人耐受性良好。
奎那角林治疗后,垂体巨大腺瘤体积平均缩小324mm3(46%),微腺瘤缩小73mm3(57%),巨大腺瘤血浆催乳素平均降低163μg/L(65%),微小腺瘤平均降低113μg/L(73%)。法国27个医学中心,107例观察发现,明显临床疗效多出现于治疗2年后。Schultz(2000)治疗观察发现(50例,剂量100μg/d,平均治疗31.6个月),催乳素恢复正常率,非肿瘤性高催乳素血症为82%,微腺瘤为73%,巨腺瘤为67%。肿瘤体积缩小率,微腺瘤为55%,巨腺瘤为75%,视力改善或恢复正常。妊娠率为26%。Nobels(2000)发现,大剂量喹那角林并不能有效地抑制垂体非功能性肿瘤的生长,其作用可能与肿瘤存在多巴胺受体表达相关。
Di Sarno(2000)先应用喹那角林(0.075~0.6mg/d,12个月),后应用卡麦角林(0.5~1.5mg/次,每周2次,12个月)。催乳素恢复正常率,微腺瘤为100%,巨腺瘤为87.5%。肿瘤体积缩小率80%以上者,微腺瘤为21.7%,巨腺瘤为25%。所有患者在停用喹那角林后15~60天复又出现高催乳素血症。两种药物的耐受性良好。喹那角林治疗的第1周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和体位性低血压,但于治疗的第3周症状自然消失。
(4)硫丙麦角林:为新一代安全、价廉,耐受性良好的抗催乳素药物,是治疗垂体巨大腺瘤的首选药物,剂量为0.05~0.5mg/d。治疗12个月(3~36个月),PRL降低88%,垂体肿瘤缩小25%者86%,缩小50%以上者77%,缩小75%以上者45%,多数患者视野恢复正常(Orrego,2000)。
2.促排卵治疗 适用于高催乳素血症、无排卵性不孕、单纯溴隐亭治疗不能成功排卵和妊娠者。即采用以溴隐亭为主,配伍其他促排卵药物的综合疗法:
(1)溴隐亭-CC-hCG。
(2)溴隐亭-hMG-hCG。
(3)GnRH。脉冲疗法-溴隐亭等。综合疗法可以节省抗催乳素药物,缩短治疗周期并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手术治疗:适用于巨腺瘤出现颅内压迫症状,溴隐亭治疗无效、巨大腺瘤、嫌染细胞瘤多种垂体激素分泌者。现行的经蝶显微手术,安全、方便、易行,疗效类似于溴隐亭疗法。手术前后配伍用溴隐亭可提高疗效。手术缺点是,垂体肿瘤无明显包膜、边界不清楚,手术不易彻底或损伤,引起脑脊液鼻腔瘘和术后垂体功能减退。值得注意的是,术前应用溴隐亭治疗虽可缩小肿瘤,但可引起肿瘤纤维化、硬化和周围组织粘连,不利于手术分离和切除,因此如确定手术、术前可暂不用药,术后再补充药物或放射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垂体催乳素腺瘤死亡率低于0.5%,术后暂时性糖尿病发生率为10%~40%,永久性糖尿病和医源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低于2%。微腺瘤术后催乳素和排卵恢复正常几率为65%~85%,巨腺瘤则为20%~40%,视野恢复正常者占85%。
化学治疗(放疗):适用于下丘脑-垂体系统非功能性肿瘤,以及药物和手术治疗无效者。目前多采用先进的立体聚焦放射治疗方法包括:深部X线,γ,60Co,α粒子和质子射线,核素90Y,198Au垂体植入等。
催乳素的作用
1、催乳素对乳腺的作用
催乳素在女性青春期乳腺的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到妊娠期,PRL、雌激素与孕激素分泌增多,使乳腺组织进一步发育,具备泌乳能力却不泌乳,原因是此时血中雌激素与孕激素浓度过高,抑制PRL的泌乳作用。
(2)分娩后,血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浓度大大降低,PRL才能地发挥始动和维持泌乳的作用。
(3)在妊娠期PRL的分泌显著增加,可能与雌激素刺激垂体催乳素细胞的分泌活动有关。妇女授乳时,婴儿吸吮乳头反射性引起PRL大量分泌。
2、催乳素对性腺的作用
(1)催乳素对黄体功能的作用:在哺乳类运物,PRL对卵巢的黄体功能有一定的作用,如啮齿类,PRL与LH配合,促进黄体形成并维持分泌孕激素,但大剂量的PRL又能使黄体溶解。
(2)催乳素对黄体功能的作用:PRL对人类的卵巢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卵泡的发育成熟,卵泡内的PRL含量逐渐增加,并在次级卵母细胞发育成为排卵前卵泡的过程中,在颗粒细胞上出现PRL受体,它是在FSH的刺激下形成的。PRL与其受体结合,可刺激LH受体生成,LH与其受体结合后,促进排卵、黄体生成及孕激素与雌激素的分泌。实验表明,小量的PRL对卵巢激素与孕激素的合成起允许作用,而大量的PRL则有抑制作用。临床上患闭经溢乳综合症的妇女,表现特征为闭经、溢乳与不孕,患者一般都存在无排卵与雌激素水平低落,而血中PRL浓度却异常增高。
(3)催乳素对睾酮合成的作用:男性在睾酮存在的条件下,PRL促进前列腺及精囊腺的生长,还可以增强LH对间质细胞的应用,使睾酮的合成增加。
(4)催乳素对应激反应的作用:PRL参与反激反应。在应激状态下,血中PRL浓度升高,而且往往与ACTH和GH浓度的增高一出现,刺激停止数小时后才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看来,PRL可能与ACTH及GH一样,是应激反应中腺垂体分泌的三大激素之一。
催乳素腺垂体PRL的分泌受下丘脑PRF与PIF的双重控制,前者促进PRL分泌,而执行者则抑制其分泌。多巴胺通过下丘脑或直接对腺垂体PRL分泌有抑制作用。下丘脑的TRH能促进PRL的分泌。吸吮乳头的刺激引起传入神经冲动,经脊髓上传至下丘脑,使PRF神经元发生兴奋,PRF释放增多,促使腺垂体分泌PRL增加,这是一个典型的神经内分泌反射。
三、高催乳素血症
高催乳素血症是最常见的腺垂体疾病,主要的诱病因素是内外环境变化引起,主要体现在催乳素高,一般大于25ng/ml,是一种表现有闭经、溢乳、无排卵和不孕为特征的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以溢乳和性腺功能减退为突出表现,如果女性患有高催乳素血症,则表现为性欲降低、性感缺失,治疗后随着PRL水平的降低而缓解。如果男性患有高催乳素血症,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严重者可出现体毛脱落、睾丸萎缩、精子减少甚至无精症。
高催乳素血症按照病理改变可以分为肿瘤性高催乳素血症、产后型高催乳素血症、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和医源性高催乳素血症。一般通过实验室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包括骨X线片、CT和MRI检查等)诊断出是否患有高催乳素血症。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抗催乳素药物治疗,如服用隐亭、长效溴隐亭、硫丙麦角林等,如果巨腺瘤出现颅内压迫症状,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化学治疗适用于下丘脑-垂体系统非功能性肿瘤,以及药物和手术治疗无效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
专业介绍高催乳素血症病因
很多人都在积极的追问高催乳素血症病因,只有了解了高催乳素血症病因,才能够帮助大家积极的认识这种疾病,进而帮助大家积极的治疗,接下来我们就对高催乳素血症病因做详细的解读。
高催乳素血症病因:
1.肾上腺功能低下。糖皮质激素可抑制PRL基因的转录和释放。有病例报道,肾功能不足病人,发生高PRL血症,给予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后,血PRL恢复正常。
2.空蝶鞍综合征。由于先天异常或由于创伤、手术致成蝶鞍隔的缺陷,蛛网膜形成疝,进入蝶鞍,压迫垂体和垂体柄,由于运送多巴胺(DA)受到影响,致成高PRL血症。
3.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和HP间的因果关系尚无定论。
上述高催乳素血症病因是比较常见的,要求大家在了解了高催乳素血症病因之后,一定要积极的到正规的医院治疗这种疾病,以保证大家的安全和健康。
用什么方法诊断高催乳素血症
用什么方法诊断高催乳素血症
高催乳素血症初诊时一定检查乳房是否有乳汁分泌。乳汁分泌量最多,其它病人一般均需经挤压才会有乳汁分泌。用孕激素观察有无撤退性出血,垂体腺瘤病病人多为Ⅱ度闭经。按摩乳房和吸吮乳头反射性促进催乳素分泌。产褥期(4周内)血浆催乳素仍维持高水平。非哺乳妇女催乳素在3个月内降至非妊娠期水平。空腹、胰岛素性低血糖、运动、应激、性交时催乳素明显升高。
生理性高催乳素血症 正常健康妇女夜间和睡眠(2~6am)期间、卵泡晚期和黄体期血浆催乳素升高。妊娠期血浆催乳素升高5~10倍。妊娠中期后羊水中催乳素浓度高于血浆。哺乳期妇女,血浆催乳素浓度高于非妊娠期1倍。胎儿和新生儿(≥28孕周~产后2~3周)血浆催乳素相当于母体水平。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断方法,让女性朋友们了解不孕不育原因,关注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断方法,关爱女性健康祝您早日康复!
血清催乳素升高是什么原因
1、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时,TRH及TSH分泌增加,致使血中催乳素水平上升,造成高催乳素血症。
2、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清催乳素经肾脏排泄,当肾功能不良,血清催乳素上升。
3、最常见的是垂体催乳素瘤:在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病人中,患高催乳素血症闭经的病人,约l/3患垂体肿瘤。
4、肾上腺功能低下: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催乳素基因的转录和开释。有病例报道,肾功能不足病人,发生高催乳素血症,给予糖皮质激素替换治疗后,血催乳素恢复正常。
5、空蝶鞍综合症:由于先天异常或由于创伤、手术致成蝶鞍隔的缺陷,蛛网膜形成疝,进入蝶鞍,压迫垂体和垂体柄,由于运送多巴胺受到影响,致成高催乳素血症。
6、下丘脑垂体柄疾病:下丘脑疾病引起血清催乳素升高的机制,考虑是由于PIF产生或运送发生紊乱所致。如垂体肿瘤压迫,使垂体柄受压也可影响PIF的运送。
7、特发高泌乳素血症:未查出病因,并尚未发现脑垂体瘤,属功能性异常催乳素增高称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有些病人可能垂体微腺瘤太小,目前尚未发现。
血清催乳素升高是什么原因?为了得了这种疾病的患者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以上就介绍了出现的一些原因,所以在了解以上的介绍以后,为了你能尽快的得到有效的治疗康复,可以尽快的选择正规医院,通过治疗让自己摆脱这种疾病,才能让自己生活质量更高。
泌乳素高对性生活有影响吗
泌乳素高对性生活有影响,高催乳素血症会有以下危害:
一、 性欲改变。一般女性高催乳素血症是和体内的性激素有关系,如果出现疾病的状况,就可能会抑制性激素,使得雌激素变少,还可能会导致阴道壁变薄、萎缩,伴有分泌物减少的症状,最直接的是影响女性性欲,如果出现无排卵的症状,还可能会导致不孕症的出现,所以患者也需要了解高催乳素血症有什么治疗原则。
二、乳房泌乳。这种是比较明显的症状,一般的表现就是俩侧乳房流出或可挤出非血性乳白色或透明的液体,对女性的健康的心理都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女性在平时遇到症状要及时治疗。
三、月经紊乱。很多高催乳素血症患者都会出现月经不调的症状,一般会表现出月经量少、稀发的症状,比较严重的情况甚至还会出现闭经,一般会使得青春期的少女月经初潮推后,对女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四、骨质疏松。因为高催乳素血症使得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对骨密度也有负面的影响,所以也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现象,一些女性不能直观的发现,一直拖延疾病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患者要认识高催乳素血症的表现及时的治疗。
高催乳素血症病因是什么
高催乳素血症病因是什么?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只有了解了高催乳素血症病因,才能够帮助大家积极的认识并分析这种疾病,接下来我们就对高催乳素血症病因做详细的解读。
高催乳素血症系指由内外环境因素引起的,以催乳素(PRL)升高(>25ng/ml),闭经、溢乳、无排卵和不孕为特征的综合征。从病理改变看,可分为肿瘤性高催乳素血症,产后型高催乳素血症,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医源性高催乳素血症。临床特点以闭经、不孕、溢乳为主要特点。
HP在正常成人中发生率为0.4%,多半发生在妇女,偶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以往,对女性出现闭经、溢乳者诊为闭经—溢乳综合征,直到1970年Frantz等才证明了人血液存在催乳活性物质。于1971年Hwang等发展了放射免疫测定PRL 的方法,现已知这种综合征实由高催乳素血症引起的。
对于高催乳素血症病因的认识,我们一定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了解了高催乳素血症病因,才能够实现正确的诊断,进而为治疗提供最佳的建议。
高催乳素血症是什么
有的女性明明不在哺乳期,却出现了乳汁分泌的情况并不罕见,这可能会患上乳溢症,而高催乳素血症更是最常见的腺垂体疾病。催乳素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促进乳汁分泌的功能。高催乳素血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服用避孕药、吗丁啉及抗癫痫药等,还有催乳素瘤、垂体肿瘤、结核病等也可引起高催乳素血症。
高催乳素血症除溢乳外,还常有月经稀发、随后月经停止来潮、闭经等症状,若是由垂体肿瘤所致,还可能有头痛、头胀、视野缺损等症状。该病的治疗主要针对不同的发病原因进行:若为单纯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溴隐亭治疗,以抑制催乳细胞及催乳素的分泌;如果高催乳素血症是由垂体肿瘤引起,则可能要手术治疗。总之,非妊娠哺乳期溢乳不容忽视,建议出现该症状的患者尽快去大医院内分泌科检查。
阳痿患者应行催乳素检查
操作与判读
与黄体生成素和睾酮等激素一样,催乳素的分泌也有节律性,而且在恐惧、疼痛、紧张等应激情况下会有一过性的分泌增高,因此血清催乳素的测定至少应进行3次,偶尔1次的检查水平增高不能轻率地判定为高催乳素血症。
另外,有一些药物,如雌激素、甲基多巴、H2受体拮抗剂甲氰米胍、克罗米酚和酚噻嗪等也可导致催乳素的增高,在作出诊断前也应排除这类情况的存在。
检查意义
总的来说,高催乳素血症导致阳痿的情况并不多见,可见报道的发生率约占阳痿患者的1﹪左右,由垂体腺瘤造成者更少,约占0.3﹪,但一般情况下,高催乳素血症是一可治疗的疾病,因而不能忽略阳痿患者存在高催乳素血症的可能,使本可治愈的疾病被延误。
高催乳素血症有什么影响
高催乳素血症必须要及早的治疗,这样才能够避免危害的发生,专家指出高催乳素血症危害有很多,但是大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办法,这样才能够避免疾病的伤害。
高催乳素血症可引起明显的骨质疏松,原因可能为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但也有人认为PRL本身对骨密度也有负面影响。垂体PRL瘤引起的高PRL血症除上述表现外还有肿瘤的占位效应及肿瘤侵及邻近脑组织所产生的一系列表现,如头痛、视野缺损。
女性高高催乳素血症伴视野缺损的不到25%,而男性则超过50%。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2:女性PRL瘤多为微腺瘤,而男性多为大腺瘤;女性症状出现较早,就诊遂早于男性。肿瘤如向鞍旁生长偶可引起眼肌麻痹。肿瘤较大者可因腺垂体受压而致GH、ACTH、TSH、FST/LH缺乏。
高催乳素血症必须要正确的治疗才能够避免疾病的伤害,专家指出不仅要正确的治疗而且要及时的治疗,才能积极的避免疾病的伤害。
高催乳素血症的防护措施
高催乳素血症是最常见的腺垂体疾病,对人们的危害巨大,因此一定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治疗原发性疾病(垂体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库欣综合征),尽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减少或避免应用升高催乳素药物。饮食中应避免乳制品,酸奶乳制品糖肉类,易造成皮肤发热,所以饮食中应尽量避免乳制品。尽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
一、症状
高催乳素血症最突出的表现为性腺功能减退,乃PRL水平升高所致,称为高催乳素性性腺功能减退。女性病人可有性欲降低、性感缺失,治疗后随着PRL水平的降低而缓解。在育龄妇女,高催乳素性性腺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月经减少甚至闭经,但也可表现为月经过多或月经正常伴不育。
溢乳是另一常见症状,见于30%~80%的女性患者。患者乳房多发育良好,这与自然绝经者的乳房萎陷形成鲜明对比。自发性溢乳不多见,一般需挤压乳房乳头方可见乳汁流出。血PRL水平过高者反而不出现溢乳,原因可能是过高的PRL强烈抑制了性腺的功能,使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本症患者为真性溢乳,两侧乳头均有液体流出,为乳状或浑浊的白色液体,内含丰富的酪蛋白、乳清蛋白和乳糖,应与假性溢乳相鉴别。
二、预防
1、治疗原发性疾病(垂体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库欣综合征),尽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减少或避免应用升高催乳素药物。
2、尽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
3、减少或避免应用升高催乳素药物。
4、饮食中应避免乳制品,酸奶乳制品糖肉类易造成皮肤发热所以饮食中应尽量避免乳制品。
三、护理
1、对高催乳素血症应注意对其长期随访,小部分患者甚至10~20年后出现垂体瘤。
2、对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催乳素轻微升高、月经规律、卵巢功能未受影响、无溢乳且未影响正常生活时,可不必治疗,但应定期复查,观察临床表现和PRL的变化。
温馨提示:高催乳素血症是最常见的腺垂体疾病,该病以溢乳和性腺功能减退为突出表现。女性病人可有性欲降低、性感缺失,治疗后随着PRL水平的降低而缓解。男性病人主要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严重者可出现体毛脱落、睾丸萎缩、精子减少甚至无精症。对人们危害极大,因此,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并做好疾病的防护工作。
高催乳素血症严重吗
1高催乳素血症是一种比较严重,而且危害很大的疾病。高催乳素血症的病人的腺垂体已经是有疾病存在的了,高催乳素血症的患者会有溢乳的症状,而且伴随着性腺功能减退。严重的高催乳素血症病人甚至会不孕不育。
2一些不幸罹患了高催乳素血症的女性病人不仅仅本身会出现性欲降低的症状,而且会有不同程度的性感缺失的情况,但是高催乳素血症是可以治疗的,治疗后病人的PRL水平会提高降低,病人症状会缓解。
3高催乳素血症对男性也是危害很大的,一些高催乳素血症的男性的病人不仅仅也会出现性欲减退的症状,甚至容易阳痿早泄的。严重的病人甚至会有体毛脱落的症状,病人还会有睾丸萎缩和精子减少的情况。
高催乳素血症的症状分型
高泌乳素血症是指持续泌乳素血中增高,引起临床上以性腺腺功能减低和泌乳为主的综合征。从病理改变看,可分为生理性高催乳素血症,药理性高催乳素血症,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临床特点以闭经、不孕、溢乳为主要特点。常常造成人们的困扰,因此人们一定要详细了解本病的症状,以便在疾病发生时,早发现,并且及早治疗。
一、症状
(1)月经失调:原发性闭经占4%,继发性闭经占89%,月经稀发,月经过少占7%,功能失调性出血和黄体功能不全占23%~77%。
(2)溢乳典型闭经:-溢乳综合征在非肿瘤型高催乳素血症中发生率为20.84%,肿瘤型中为70.6%,单纯溢乳为63%~83.5%,溢乳为显性或挤压乳房时出现,为水样,为浆液,或为乳汁,乳房多正常。
(3)不孕发生率70.7%:可为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孕,与无排卵,黄体功能不全或黄素化不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相关。
(4)低雌激素血症和高雄激素血症:雌激素降低引起潮红,心悸,自汗,阴道干涩,性交痛,性欲减退等,雄激素升高引起中度肥胖,脂溢,痤疮和多毛。
(5)视力和视野变化:垂体肿瘤累及视神经交叉时,可引起视力减退,头痛,晕眩,偏盲和失明,以及脑神经Ⅱ,Ⅲ,Ⅳ功能损害,眼底水肿和渗出。
(6)肢端肥大症:见于PRL-GH腺瘤时,黏液性水肿见于合并甲低时,部分病人存在Ⅱ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
二、临床分型
(1)肿瘤型高催乳素血症:占高催乳素血症的71.61%,其中催乳素腺瘤占46%,微腺瘤占66%,巨腺瘤占34%,少数为催乳素-生长激素腺瘤和嫌染细胞瘤,多数垂体腺瘤PRL≥200ng/ml,部分垂体腺瘤可自然消退。
(2)产后型高催乳素血症:占高催乳素血症的30%,发生于妊娠,分娩,流产,引产后3年内,血浆催乳素轻度升高,患者月经稀发,月经失调,溢乳,治疗预后较好。
(3)特发型高催乳素血症:少见,多为精神创伤,应激因素相关,部分为极微小腺瘤。
(4)医源性高催乳素血症由医源性因素或药物所引起,多为其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祛除病因后可自然恢复。
(5)潜在性高催乳素血症(OHP)也称为隐匿型高催乳素血症。
温馨提示:此病还可引起明显的骨质疏松,原因可能为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但也有人认为PRL本身对骨密度也有负面影响,有的患者伴有乳腺小叶增生或巨乳。对人们危害极大,因此人们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疾病造成更大伤害。
高催乳素血症鉴别诊断要重视
进行高催乳素血症鉴别诊断一定要有依可循,那么具体的高催乳素血症鉴别诊断是怎么样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咨询了相关专家,专家为我们推荐了如下内容,我们专业解读一下。
高催乳素血症鉴别诊断:
1.催乳素正常的溢乳症有些妇女有溢乳但血PRL水平正常,称为催乳素正常的(normoprolactinaemiclactorrhea)。催乳素正常的溢乳症并不少见,据国外资料显示:女性溢乳症中28%~55%血PRL水平正常。
2.高PRL血症病因的鉴别在确定存在高PRL血症后,应进一步作出病因诊断。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以判明高PRL血症是否因药物引起。其次应测定肝、肾功能,以确定高PRL血症是否因肝硬化或肾衰引起。TSH、T3、T4的测定是必要的,如TSH、T3、T4均显著升高,可能为垂体TSH瘤引起的高PRL血症;如TSH升高而T3、T4降低,可能为原发性甲减引起的高PRL血症。同时应测定血GH、ACTH及皮质醇水平,以明确是否存在GH瘤和ACTH瘤,因为它们都可引起高PRL血症。FSH/LH和α亚单位的测定有助于促性腺激素瘤和无功能垂体腺瘤的诊断,这对鉴别高PRL血症的原因也有价值。
上述高催乳素血症鉴别诊断是经过专家总结的,要求大家在了解了高催乳素血症鉴别诊断之后,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到正规的医院治疗,只有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任。
用什么方法诊断高催乳素血症
高催乳素血症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有很多女性朋友就想知道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断方法是什么,其实造成女性不孕的原因有很多,在发生不孕的时候,临床上就会为患者做一些相关检查,那么,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断方法是什么呢?下面让专家为大家解答。
用什么方法诊断高催乳素血症
高催乳素血症初诊时一定检查乳房是否有乳汁分泌。乳汁分泌量最多,其它病人一般均需经挤压才会有乳汁分泌。用孕激素观察有无撤退性出血,垂体腺瘤病病人多为Ⅱ度闭经。按摩乳房和吸吮乳头反射性促进催乳素分泌。产褥期(4周内)血浆催乳素仍维持高水平。非哺乳妇女催乳素在3个月内降至非妊娠期水平。空腹、胰岛素性低血糖、运动、应激、性交时催乳素明显升高。
生理性高催乳素血症 正常健康妇女夜间和睡眠(2~6am)期间、卵泡晚期和黄体期血浆催乳素升高。妊娠期血浆催乳素升高5~10倍。妊娠中期后羊水中催乳素浓度高于血浆。哺乳期妇女,血浆催乳素浓度高于非妊娠期1倍。胎儿和新生儿(≥28孕周~产后2~3周)血浆催乳素相当于母体水平。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断方法,让女性朋友们了解不孕不育原因,关注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断方法,关爱女性健康祝您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