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多久会肾衰
肾病综合征多久会肾衰
一、肾病综合征是很麻烦的疾病,是一种免疫系统的疾病,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很大的危害,需要及早的行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时间与药物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习惯有关。目前是需要继续的行药物治疗,而且要定期复查了解情况,不能熬夜、劳累等
二、激素的使用一定要慎重,要在医生指导下减量使用。另外,除了修复肾脏外,也需要增加身体抵抗力。除了饮食要营养,建议配合饮用苓白多菌粉,整体调整机体免疫,改善肾脏内环境,修复肾小球基底膜,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也能帮助达到很好的康复效果。
三、肾病综合征是需要系统周期治疗的,不要太心急和悲观,是可以得到很好康复的。苓白多菌粉对于肾病综合征的调理效果确实还不错,尤其在消除尿蛋白,潜血方面效果明显,属于药食同源配方,没有药物毒副作用,可以配合药物饮用。
四、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尿蛋白阳性、低蛋白血症、高血脂、水肿等,规范治疗很重要,在有些对激素敏感型的肾综使用激素治疗后尿蛋白迅速转阴达到临床缓解,无异常表现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及健康长寿
肾病综合征会给身体造成哪些危害
肾病综合征会给身体造成哪些危害?肾病综合征患者多数是因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体内常处在低血容量及高凝状态;呕吐、腹泻、使用抗高血压药及利尿剂大量利尿时,都可使肾脏血灌注量骤然减少,进而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病综合症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时肾间质水肿,蛋白浓缩形成管型堵塞肾小管等因素,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由于大量免疫球蛋白自尿中丢失,血浆蛋白降低,影响抗体形成。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应用,使病人全身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感染,如皮肤感染、原发性腹膜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甚至诱发败血症。
肾病综合征患者容易发生血栓,尤其是膜性肾病发生率可达25%~40%。形成血栓的原因有水肿、病人活动少、 静脉淤滞、高血脂、血液浓缩使粘滞度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过高及v、ⅶ、ⅷ、x因子增加和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而血液易发生高凝状态等。这些都是肾病综合症的危害。
肾病综合症的危害还可引发冠心病。肾病综合征患者常有高脂血症及血液高凝状态,因此容易发生冠心病。有人报告肾病综合征病人的心肌梗塞发生率比正常人高8倍。冠心病已成为肾病综合征死亡原因的第三因素(仅次于感染和肾功能衰竭)。
肾病综合征会给身体造成哪些危害?以上就是肾病综合征的危害,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如果得了肾病综合征不及时治疗会给身体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所以大家在肾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尽早治疗,不要拖延。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
一、肾小球微小病变
微小病变型肾病约占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80%-90%,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20%-25%。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儿童,成人发病率较低,但老年人发病率又呈增高趋势。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仅15%左右患者伴有镜下血尿,一般无持续性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本病约30%-40%病例可能在发病后数月内自发缓解。90%病例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但本病复发率高达60%,若反复发作或长期大量蛋白尿未得到控制,本病可能转变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进而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一般认为,成人的治疗缓解率和缓解后复发率均较儿童底。
二、系膜增生性肾炎
本组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约占30%,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青少年。约50%患者有前驱感染,可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急性起病,甚至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部分患者为隐匿起病论坛本组疾病呈肾病综合征者,对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治疗反应与其病理类型轻重相关,轻者疗效好,重者疗效差。
三、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该病理类型约占我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10%。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青壮年。约1/4-1/3患者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约50%-60%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几乎所有患者均伴有血尿,其中少数为发作性肉眼血尿;其余少数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肾功能损害、高血压及贫血出现早,病情多持续进展。50%-70%病例的血清C3持续降低,对提示本病有重要意义。本病所致肾病综合征治疗困难,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可能仅对部分儿童患者有效,成人疗效差。病变进展较快,发病10年后约有50%的病例将进展至慢性肾衰竭。
四、膜性肾病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中老年。通常起病隐匿,约80%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约30%可伴有镜下血尿,一般无肉眼血尿。常在发病5-10年后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本病极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肾静脉血栓发生率可高达40%-50%。本病约占我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25%-30%。病变常呈缓慢进展。约有20%-35%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自发缓解。约60%-70%的早期膜性肾病患者(尚未出现钉突)经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治疗后可达临床缓解。但随疾病逐渐进展,病理变化加重,治疗疗效较差,常难以减少尿蛋白。
五、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该病理类型约占我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5%-10%。本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为隐匿起病,部分病例可由微小病变型肾病转变而来。临床上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其中约3/4患者伴有血尿,约20%可见肉眼血尿。本病确诊时患者约半数有高血压和约30%有肾功能减退,部分患者可伴有肾性糖尿、氨基酸尿及磷酸盐尿等近曲小管障碍。
本病对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治疗反应较慢,约半数以上患者疗效不佳,逐渐发展至肾衰竭。但约30%-50%患者经治疗有可能得到临床缓解,病情可比较稳定。
肾病综合症会变尿毒症吗
肾病综合征会转变为尿毒症这种说法不正确,不同病理类型的肾病综合征有不同的预后,如果诊断明确但治疗不合适或诊断不明确治疗也不对路,病情反反复复,就会出现肾脏病的慢性进展,最终导致尿毒症。
肾病综合征其病情复发或病情进展主要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没有修复受损的肾脏功能细胞,使其渐进性损伤直至其功能丧失。而微化中药渗透疗法阻断肾脏纤维化的治疗正是针对这一病理因素,修复受损的肾脏功能细胞。您的孩子如果能按照我们提供的各项指导进行的话,肾病综合征就不会再复发的,病情应该会稳定在现有阶段,不会再继续发展,只要按规范做,是不会发展成尿毒症的,您可放心。
防感冒对肾病综合征病人尤为重要,感冒药种类繁多,所含成分有一定差别,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不能随意购买感冒药服用。
肾病综合症的并发症有哪些
(一)感染 肾病综合征患者对感染抵抗力下降的原因最主要是由于:①尿中丢失大量igg,②b因子(补体的替代途径成分)的缺乏导致对细菌免疫调理作用缺陷;③营养不良时,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减弱,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受损,④转铁蛋白和锌大量从尿中丢失,转铁蛋白为维持正常淋巴细胞功能所必需,锌离子浓度与胸腺素合成有关,⑤局部因素,胸腔积液,腹水,皮肤高度水肿引起的皮肤破裂和严重水肿使局部体液因子稀释,防御功能减弱,均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易感因素,在抗生素问世以前,细菌感染曾是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严重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和老人,成年人较少见,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有:原发性腹膜炎,蜂窝织炎,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一旦感染诊断成立,应立即予以治疗。
(二)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栓形成 肾病综合征存在高凝状态,主要是由于血中凝血因子的改变,包括ⅸ,ⅺ因子下降,v,ⅷ,x因子,纤维蛋白原,β-血栓球蛋白和血小板水平增加,血小板的粘附和凝集力增强,抗凝血酶ⅲ和抗纤溶酶活力降低,因此,促凝集和促凝血因子的增高,抗凝集和抗凝血因子的下降及纤维蛋白溶解机制的损害,是肾病综合征产生高凝状态原因,抗生素,激素和利尿剂的应用为静脉血栓形成的加重因素,激素经凝血蛋白发挥作用,而利尿剂则使血液浓缩,血液粘滞度增加。
肾病综合征时,当血浆白蛋白小于2.0g/d1时,肾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多数认为血栓先在小静脉内形成,然后延伸,最终累及肾静脉,肾静脉血栓形成,在膜性肾病患者中可高达50%,在其他病理类型中,其发生率为5%~16%,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型患者可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腰痛,血尿,白细胞尿,尿蛋白增加和肾功能减退,慢性型患者则无任何症状,但血栓形成后的肾瘀血常使蛋白尿加重,或对治疗反应差,由于血栓脱落,肾外栓塞症状常见,可发生肺栓塞,也可伴有肾小管功能损害,如糖尿,氨基酸尿和肾小管性酸中毒,明确诊断需做肾静脉造影,doppler超声,ct,imr等无创伤性检查也有助于诊断,血浆β血栓蛋白增高提示潜在的血栓形成,血中α2-抗纤维蛋白溶酶增加也认为是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标志,外周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约为6%,常见于小腿深静脉,仅12%有临床症状,25%可由doppler超声发现,肺栓塞的发生率为7%,仍有12%无临床症状,其他静脉累及罕见,动脉血栓形成更为少见,但在儿童中,尽管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相当低,但动脉与静脉累及一样常见。
(三)急性肾衰 急性肾衰为肾病综合征最严重的并发症,常需透析治疗,常见的病因有:①血液动力学改变:肾病综合征常有低蛋白血症及血管病变,特别是老年患者多伴肾小动脉硬化,对血容量及血压下降非常敏感,故当急性失血,呕吐,腹泻所致体液丢失,外科损伤,腹水,大量利尿及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后,都能使血压进一步下降,导致肾灌注骤然减少,进而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并因急性缺血后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及坏死,导致急性肾衰,②肾间质水肿:低蛋白血症可引起周围组织水肿,同样也会导致肾间质水肿,肾间质水肿压迫肾小管,使近端小管包曼囊静水压增高,gfr下降,③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④双侧肾静脉血栓形成,⑤血管收缩:部分肾病综合征患者在低蛋白血症时见肾素浓度增高,肾素使肾小动脉收缩,gfr下降,此种情况在老年人存在血管病变者多见,⑥浓缩的蛋白管型堵塞远端肾小管:可能参与肾病综合征急肾衰机制之一,⑦肾病综合征时常伴有肾小球上皮足突广泛融合,裂隙孔消失,使有效滤过面积明显减少,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⑨尿路梗阻。
(四)肾小管功能减退 肾病综合征的肾小管功能减退,以儿童多见,其机制认为是肾小管对滤过蛋白的大量重吸收,使小管上皮细胞受到损害,常表现为糖尿,氨基酸尿,高磷酸盐尿,肾小管性失钾和高氯性酸中毒,凡出现多种肾小管功能缺陷者常提示预后不良。
(五)骨和钙代谢异常 肾病综合征时血循环中的vitd结合蛋白(mw65000)和vitd复合物从尿中丢失,使血中1,25(oh)2vitd3水平下降,致使肠道钙吸收不良和骨质对pth耐受,因而肾病综合征常表现有低钙血症,有时发生骨质软化和甲旁亢所致的纤维囊性骨炎,在肾病综合征进展的肾衰所并发的骨营养不良,一般较非肾病所致的尿毒症更为严重。
(六)内分泌及代谢异常 肾病综合征尿中丢失甲状腺结合蛋白(tbg)和皮质激素结合蛋白(cbg),临床上甲状腺功能可正常,但血清tbg和t3常下降,游离t3和t4,tsh水平正常,由于血中cbg和17羟皮质醇都减低,游离和结合皮质醇比值可改变,组织对药理剂量的皮质醇反应也不同于正常,由于铜蓝蛋白(mw151000),转铁蛋白(mw80000)和白蛋白从尿中丢失,肾病综合征常有血清铜,铁和锌浓度下降,锌缺乏可引起阳萎,味觉障碍,伤口难愈及细胞介导免疫受损等,持续转铁蛋白减少可引起临床上对铁剂治疗有抵抗性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此外,严重低蛋白血症可导致持续性的代谢性碱中毒,因血浆蛋白减少10g/l,则血浆重碳酸盐会相应减少3mmol/l。
肾病综合征会出现水肿吗
其实对于肾病综合征这种疾病来说,患者也是会出现水肿的临床表现,但是随着我们对肾病综合征疾病认识的增加,想要更好地护理好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也需要我们多角度的考虑到我们疾病治疗的情况,我们需要怎么配合处理肾病综合征的患者。
水肿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常最早为家长所发现,始自眼睑,颜面,渐及四肢全身,水肿为可凹性,尚可出现浆膜腔积液如胸水,腹水,男孩常有显著阴囊水肿,体重可增30%~50%,严重水肿患儿于大腿和上臂内侧及腹壁皮肤可见皮肤白纹或紫纹,水肿严重程度通常与预后无关,水肿的同时常有尿量减少。
除水肿外,患儿可因长期蛋白质丢失出现蛋白质营养不良,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萎黄,指趾甲出现白色横纹,耳壳及鼻软骨薄弱,患儿精神萎靡,倦怠无力,食欲减退,有时腹泻,可能与肠粘膜水肿和或伴感染有关,病期久或反复发作作者发育落后,肾炎性患儿可有血压增高和血尿。
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如何预防感染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常常因皮肤水肿、大量蛋白尿、机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易发生各类感染,如皮肤感染、尿路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等。特别是儿童由于身体的发育机能尚未完善更要注意加强保护,适时采用措施进行防护,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应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1、感染:由于肾病综合征患者对感染抵抗力下降,因此较容易发生感染,导致患者感染抵抗力下降的原因有营养不良、转铁蛋白和锌大量从尿中丢失以及局部因素等。细菌感染曾是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严重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和老人,成年人较少见。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有原发性腹膜炎、蜂窝织炎、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
2、急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为肾病综合征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常需透析治疗。引起患者急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有血液动力学改变、肾间质水肿、药物因素、双侧肾静脉血栓形成、血管收缩、尿路梗阻等。
3、肾小管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换而然还可并发肾小管功能减退,常表现为糖尿、氨基酸尿、高磷酸盐尿、肾小管性失钾和高氯性酸中毒。肾小管功能减退的原因是由于肾小管对滤过蛋白的大量重吸收,使小管上皮细胞受到损害。
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如何预防感染
皮肤感染的预防
肾脏是机体排出水分的主要器官,但是当肾脏出现问题时,会造成水分排出不畅,所以水肿也是肾脏出现问题后的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肾病综合征的患儿也不例外。水肿使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皮肤张力增加,皮下血液无法正常循环,加之低蛋白血症与长期使用激素,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皮肤感染。平时应注意让患儿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定期给患儿翻身和晾晒被褥,保持被褥松软;每天擦洗患儿的腋窝、腹股沟等处。对于水肿严重的患儿,应避免进行肌肉注射。
尿路感染的预防
蛋白尿是肾病的有一个常见表现,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由于患儿的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会“顺势而上”易侵入机体,引发尿路感染。如果孩子患上了肾病综合征要注意保持其会阴部清洁,每天进行清洗,必要时可采取药物预防的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药物对肾脏有损害,在用药前需咨询医生,以便加重病情。
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肾病综合征会导致大量的蛋白丢失,这可诱发机体免疫力下降。由于免疫力下降不能抵抗细菌的侵犯,很容易造成感染。尤其是呼吸道直接与外界接触,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犯,引发呼吸道感染。因此患儿应适量补充优质蛋白,提高白蛋白水平,同时保持居室内清洁,每天开窗通风换气,不要让患儿去空气质量差的环境。
儿童肾病综合征预防感染还要注意饮食
1、低盐。对于肾病综合症的饮食来说,低盐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当水肿严重时,应该停止盐的摄入量,这是因为盐中的一些钠例子,在人体分解后,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从而导致水肿的加重,限盐饮食因无味会引起不少病人食欲不振,影响了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对于肾功能比较正常的患者来讲,当出现水肿后,也应该限制盐的摄入量。
2、限制蛋白质。一般肾病综合症患者如果病情较重的话就要进行一些特别的注意,肾病综合症的饮食要适当地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日食入的蛋白质约40克左右为宜。首选蛋类和乳类食物,一只鸡蛋约6克蛋白质,一碗牛奶(约200毫升)约含6克蛋白质。
预防慢性肾炎怎么做?
1、适量运动必不可少。特别是应该坚持进行有氧运动。在阳光下多做运动多出汗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预防肾病的发生。
2、要有良好的饮食结构。良好的饮食结构是什么呢?要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以致加剧酸性体质。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饮食的酸碱平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饮食方面要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品,少吃肉类,多吃蔬菜。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迅速排除体内酸毒澄清尿液酸毒,从而真正的保护肾脏。
3、很多人的生活生活很不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很重要。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比如说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会加重体质酸化。特别轻易患糖尿病。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弱碱性体质,使肾病阔别自己。戒烟戒酒,不食用污染食品。否则极易导致人体的酸化,使得肾病有机可乘。
肾病综合症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一)感染:肾病综合征患者对感染抵抗力下降的原因最主要是由于:①尿中丢失大量IgG,②B因子(补体的替代途径成分)的缺乏导致对细菌免疫调理作用缺陷;③营养不良时,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减弱,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受损,④转铁蛋白和锌大量从尿中丢失,转铁蛋白为维持正常淋巴细胞功能所必需,锌离子浓度与胸腺素合成有关,⑤局部因素,胸腔积液,腹水,皮肤高度水肿引起的皮肤破裂和严重水肿使局部体液因子稀释,防御功能减弱,均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易感因素,在抗生素问世以前,细菌感染曾是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严重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和老人,成年人较少见,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有:原发性腹膜炎,蜂窝织炎,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一旦感染诊断成立,应立即予以治疗。
(二)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栓形成:肾病综合征存在高凝状态,主要是由于血中凝血因子的改变,包括Ⅸ,Ⅺ因子下降,V,Ⅷ,X因子,纤维蛋白原,β-血栓球蛋白和血小板水平增加,血小板的粘附和凝集力增强,抗凝血酶Ⅲ和抗纤溶酶活力降低,因此,促凝集和促凝血因子的增高,抗凝集和抗凝血因子的下降及纤维蛋白溶解机制的损害,是肾病综合征产生高凝状态原因,抗生素,激素和利尿剂的应用为静脉血栓形成的加重因素,激素经凝血蛋白发挥作用,而利尿剂则使血液浓缩,血液粘滞度增加。
肾病综合征时,当血浆白蛋白小于2.0g/d1时,肾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多数认为血栓先在小静脉内形成,然后延伸,最终累及肾静脉,肾静脉血栓形成,在膜性肾病患者中可高达50%,在其他病理类型中,其发生率为5%~16%,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型患者可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腰痛,血尿,白细胞尿,尿蛋白增加和肾功能减退,慢性型患者则无任何症状,但血栓形成后的肾瘀血常使蛋白尿加重,或对治疗反应差,由于血栓脱落,肾外栓塞症状常见,可发生肺栓塞,也可伴有肾小管功能损害,如糖尿,氨基酸尿和肾小管性酸中毒,明确诊断需做肾静脉造影,Doppler超声,CT,IMR等无创伤性检查也有助于诊断,血浆β血栓蛋白增高提示潜在的血栓形成,血中α2-抗纤维蛋白溶酶增加也认为是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标志,外周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约为6%,常见于小腿深静脉,仅12%有临床症状,25%可由Doppler超声发现,肺栓塞的发生率为7%,仍有12%无临床症状,其他静脉累及罕见,动脉血栓形成更为少见,但在儿童中,尽管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相当低,但动脉与静脉累及一样常见。
(三)急性肾衰:急性肾衰为肾病综合征最严重的并发症,常需透析治疗,常见的病因有:①血液动力学改变:肾病综合征常有低蛋白血症及血管病变,特别是老年患者多伴肾小动脉硬化,对血容量及血压下降非常敏感,故当急性失血,呕吐,腹泻所致体液丢失,外科损伤,腹水,大量利尿及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后,都能使血压进一步下降,导致肾灌注骤然减少,进而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并因急性缺血后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及坏死,导致急性肾衰,②肾间质水肿:低蛋白血症可引起周围组织水肿,同样也会导致肾间质水肿,肾间质水肿压迫肾小管,使近端小管包曼囊静水压增高,GFR下降,③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④双侧肾静脉血栓形成,⑤血管收缩:部分肾病综合征患者在低蛋白血症时见肾素浓度增高,肾素使肾小动脉收缩,GFR下降,此种情况在老年人存在血管病变者多见,⑥浓缩的蛋白管型堵塞远端肾小管:可能参与肾病综合征急肾衰机制之一,⑦肾病综合征时常伴有肾小球上皮足突广泛融合,裂隙孔消失,使有效滤过面积明显减少,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⑨尿路梗阻。
(四)肾小管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的肾小管功能减退,以儿童多见,其机制认为是肾小管对滤过蛋白的大量重吸收,使小管上皮细胞受到损害,常表现为糖尿,氨基酸尿,高磷酸盐尿,肾小管性失钾和高氯性酸中毒,凡出现多种肾小管功能缺陷者常提示预后不良。
(五)骨和钙代谢异常:肾病综合征时血循环中的VitD结合蛋白(Mw65000)和VitD复合物从尿中丢失,使血中1,25(OH)2VitD3水平下降,致使肠道钙吸收不良和骨质对PTH耐受,因而肾病综合征常表现有低钙血症,有时发生骨质软化和甲旁亢所致的纤维囊性骨炎,在肾病综合征进展的肾衰所并发的骨营养不良,一般较非肾病所致的尿毒症更为严重。
(六)内分泌及代谢异常:肾病综合征尿中丢失甲状腺结合蛋白(TBG)和皮质激素结合蛋白(CBG),临床上甲状腺功能可正常,但血清TBG和T3常下降,游离T3和T4,TSH水平正常,由于血中CBG和17羟皮质醇都减低,游离和结合皮质醇比值可改变,组织对药理剂量的皮质醇反应也不同于正常,由于铜蓝蛋白(Mw151000),转铁蛋白(Mw80000)和白蛋白从尿中丢失,肾病综合征常有血清铜,铁和锌浓度下降,锌缺乏可引起阳萎,味觉障碍,伤口难愈及细胞介导免疫受损等,持续转铁蛋白减少可引起临床上对铁剂治疗有抵抗性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此外,严重低蛋白血症可导致持续性的代谢性碱中毒,因血浆蛋白减少10g/L,则血浆重碳酸盐会相应减少3mmol/L。
温馨提示:看了以上内容,应该能引起你的警惕吧,该病的并发症有感染、急性肾衰竭、肾小管功能减退、内分泌代谢异常等情况。只要是肾脏出现了问题,都要慎重对待,若真的患上肾病综合症,患者也应该保持积极地心态,乐观对待。事实证明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治疗,是能够治愈肾病综合症。
别让糖尿病损害您的肾
一般在糖尿病约5~10年后可出现轻度无症状性蛋白尿,此现象的出现,便提示临床糖尿病性肾病已经开始。开始时蛋白尿可为间歇性,以后则变为持续性。糖尿病有明显蛋白尿者,较之无蛋白尿者预后差,但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有的病人可存活20年以上,一般至少要在10年以上。
蛋白尿经历数年后,才出现水肿、高血压等肾脏病症状。一般说来,糖尿病史越长,肾小球硬化越严重,蛋白尿越重。一旦出现严重的蛋白尿,肾脏病可较迅速地恶化。如病者的蛋白尿发展日趋严重,尿蛋白每日大于3。5克,则可发生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发生肾病综合征者不到10%,若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则预后恶劣,5年内常死于肾衰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的其它表现与一般肾病综合征相同。
糖尿病肾小球硬化在经历长期的中度蛋白尿后,亦可逐渐发生肾衰。发展至肾衰,快慢颇不一致,一般要经过许多年以后才缓慢地发展至肾衰。一旦发生肾衰,则预后十分差。肾衰时,肾多无明显的缩小,蛋白尿也无明显减轻。如不透析,病人将死于尿毒症。
对于糖尿病的病人,只要很好地控制糖尿病,即可防止、延迟或减少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恰当地应用降糖药物,可以防止继发肾脏损害。糖尿病肾病不宜用皮质激素,它不但对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无效,而且会招致感染和使糖尿病更难于控制。对肾病综合征水肿较严重的,可用利尿剂。有高血压的,宜用降压治疗,血管转换酶抑制剂不但对高血压,而且对蛋白尿和延缓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均有好处,可常规使用。肾衰的治疗与一般的肾衰相同。但应该指出的是,糖尿病有时会同时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这时,就应使用皮质激素治疗,不然,会加速肾脏的损害。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肾病发生肾衰时,对胰岛素用量需作精细调节。应监测血糖作为用药指标,而不能用尿糖作指标。糖尿病肾病在需要透析时由于病人常有动脉硬化、冠心病、视网膜病变等,故不适宜作血透,一般以腹膜透析较佳,特别是在有严重冠心病、周围血管疾病以致造瘘作血透有困难者和严重视网膜病者更为适宜。
肾病综合征会影响性功能吗
肾病综合征患者除了表现出一组包括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等症的临床症状之外,肾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而男性性功能则包括性欲、勃起、性高潮、射精等环节,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就可造成性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如阳痿和早泄。
肾病综合征会对性功能造成影响,一方面来自与心理因素。男性朋友在确诊为肾病综合征之后,会因此而对性生活产生畏惧,怕性生活会加重病情,导致性欲减退、阳痿和早泄。
此外,男性患者的性功能障碍也可能与肾病本身及治疗药物的副作用有关。肾病综合征患者长期大量的蛋白尿,可导致缺锌;内分泌功能受损,导致雄激素分泌减少,这些都是阳痿的根本原因。而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药物,如激素、降压药、利尿剂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雄激素代谢障碍而产生阳痿。
但需要注意的是,肾病综合征虽然会导致男性患者出现性功能障碍,但这决不是永久性的损伤,只需对症治疗便可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