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宝宝睡眠有哪些错误的理解
关于宝宝睡眠有哪些错误的理解
婴儿睡眠错误理解1:只要宝宝睡眠时间充足就行了
婴儿睡眠是否足够确实影响着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婴幼儿在睡眠期间,身体内的生长激素会比其他时间高3倍,但是这并不代表“只要宝宝睡眠时间充足就行了”。
想必爸爸妈妈一定了解,我们在睡眠时,会分为深层睡眠与浅层睡眠。只有深层睡眠才是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的基础。婴儿睡眠中分泌的生长激素同样也是主要依靠深层睡眠。
如果宝宝在睡眠时间保证的情况下,深层睡眠较少,那么就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而在夜晚的长时间睡眠中,宝宝睡眠时间晚,就会影响深层睡眠所占取的比例。所以,如果宝宝夜里总是很晚睡觉的话,爸爸妈妈可以参考我们的《宝宝夜里睡觉不踏实 8大原因在捣鬼》,了解如何“对付”家中的淘气宝宝了。
婴儿睡眠错误理解2:宝宝睡眠时间不够一定会影响生长发育
正如我们前文谈到的,婴儿睡眠时间是否充足影响着宝宝的生长发育。不过每一个宝宝都是不一样的,存在着个体差异。比如按照我们0-1岁宝宝睡眠时间标准中所说,1-3个月的宝宝平均睡眠时间在16个小时左右。如果自家宝宝精神状态特别好,食欲、消化能力都正常,那么宝宝每天睡眠14个小时,也是可以的。但是,爸爸妈妈要注意的是,婴儿睡眠时间不要偏离宝宝睡眠时间标准太多,如果有此类情况就需要尽快咨询医生,检查宝宝发育情况是否良好。
婴儿睡眠错误理解3:抱着宝宝睡觉宝宝睡得更有安全感
没错,爸爸妈妈如果抱着宝宝睡觉,确实会令宝宝心理上感受到父母的爱。但是我们在《抱着宝宝睡觉BB易驼背》中提到过,婴幼儿期的骨骼发育还未成熟和定型,抱着宝宝睡觉会让宝宝的脊柱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时间长了就会有驼背的危险。另外,如果宝宝习惯了爸爸妈妈抱着自己睡觉,如果夜晚发现没有在父母的怀中,那么依赖心理就会形成,夜晚再次入睡就会很难了。爸爸妈妈要学着训练宝宝独立入睡的习惯养成。
宝宝安心睡觉避免4个错误
错误1
一有动静就哄
宝宝晚上一有动静,轻轻抽泣或活动,有些妈妈就会紧张,急着去拍他、抱他或者给他喂奶。其实,宝宝的睡眠分为深睡眠和浅睡眠两种状态。小婴儿特别是刚出生的宝宝,深睡眠和浅睡眠基本各占50%,而且是不断交替的。深睡眠时,宝宝处于完全休息状态,除了偶尔的惊跳和极轻微的嘴动外,没有其他活动;浅睡眠时,宝宝的手臂、腿和整个身体经常会有些活动,脸上还可能会做怪相、皱眉、微笑等等,这些都是正常表现。
这样做才对:
宝宝睡觉时有动静,妈妈先不要着急哄,可以先在床边观察一下:
①宝宝是不是饿了
②冷了或热了
③小屁屁是不是湿了
解决完这些问题后,再继续按照程序慢慢哄。
错误2
奶睡
新生儿因为体力较弱、大脑模式的影响,他们在出生后几周内经常吃着吃着就睡着了。长期奶睡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口腔、牙齿等发育,还会令妈妈们疲惫不堪。
这样做才对:
?随着宝宝的体力迅速发展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父母应引导宝宝吃睡分开,在吃和睡之间增加活动时间。
错误3
抱睡
很多妈妈常常抱到孩子睡熟后才把他放在床上,这样的哄睡方式有很大隐患,后续会出现宝宝一放就醒、一直要抱着等情况。
这样做才对:
?父母应尽快帮助他们放松身体或改善触觉敏感,而不是整天抱着他们睡觉。
错误4
摇睡
当宝宝哭闹或睡不安时,有些妈妈会将宝宝放入摇篮中不停地摇晃,直到宝宝入睡为止。这样做会使宝宝未成熟的大脑与坚硬的颅骨相撞,造成小血管破裂,颅内出血,造成摇晃婴儿综合征,宝宝表现为癫病、智力受损、肢体瘫痪、弱视或失明,严重的还会引起脑水肿、脑疝而死亡。这种情况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宝宝。
宝宝睡眠不好怎么办 3个错误要避免
宝宝睡眠不好的避免错误1:睡前精神亢奋
在准备睡前,一定要让宝宝拥有一个良好的安静环境。如果宝宝在睡前的精神太过亢奋,那么就会导致宝宝的浅层睡眠过多,宝宝自然就会睡眠质量不好了。爸爸妈妈需要注意的是,在睡前不要和宝宝玩太费体力的游戏,可以给宝宝播放轻柔的音乐,或者给宝宝哼唱一些摇篮曲等,这样宝宝就可以睡得香甜了。需要注意的是,爸爸妈妈最好在宝宝创造良好的睡前环境后,看到宝宝准备入睡时,就可以离开了,让宝宝养成一个能够独立睡觉的好习惯。
宝宝睡眠不好的避免错误2:睡前吃的太饱
如果是婴早期的宝宝,在睡前给宝宝喂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宝宝已经添加辅食,那么最好睡前不要再给宝宝喂辅食了。婴儿期的宝宝肠胃功能还未发育完全,睡前喂的过饱,宝宝的肠胃会难以消化。长期以往,不仅会影响宝宝睡眠,还会造成宝宝肠胃消化不良和代谢负担的隐患。
宝宝睡眠不好的避免错误3:缺少安静的睡眠环境
正如我们上文所说的,宝宝需要的是一个安静睡前环境。其实宝宝睡眠中也是同样如此。安静的环境能够让宝宝进入深层睡眠状态,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爸爸妈妈如果有家庭聚会或者朋友到访,那么最好也能给注意声量,不要影响到宝宝的睡眠。
纠正宝宝错误的睡眠习惯
1、一到晚上就哭闹。
出生4个月的宝宝会有分离不安的情绪,所以在晚上经常会要妈妈陪伴在旁。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可以唱摇篮曲给宝宝听,或者给宝宝听平时喜欢的音乐。当宝宝哭闹的时候,如果盲目地抱或背宝宝,就容易养成坏习惯。如果宝宝哭闹,应该轻轻地拍打宝宝的后背,或者轻轻地改变宝宝的睡觉姿势。另外,睡觉前也必须充分地喂奶。妈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纠正错误的睡眠习惯,就让宝宝哭30分钟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先稳定宝宝的情绪,然后放在床铺上轻轻地拍打后背,或者唱摇篮曲给宝宝听。
2、睡觉时磨牙。
如果宝宝情绪不稳定,或者过于紧张,在睡觉时会无意中出现磨牙症状,因此要尽量稳定宝宝的情绪。这时,最好给宝宝唱摇篮曲,或者给宝宝讲童话故事。另外,如果给宝宝听柔和的音乐,或者经常抚摸脸部和手脚,就能消除宝宝的不安情绪,而且能消除紧张感。长牙后,如果牙齿的咬合出现问题,宝宝也会容易出现磨牙。
3、日夜颠倒。
如果宝宝日夜颠倒,就很难按时睡觉。在新生儿时期,即使日夜颠倒,也属于正常的成长过程,但是出生6个月以后还不能纠正,那就应该给宝宝培养正确的生活习惯。但这时不能突然改变宝宝的习惯,还是应该逐渐提前睡觉的时间和起床的时间。另外,白天应该让宝宝尽情地晚上,晚上要给宝宝营造出舒适的睡眠环境,这样就能形成正常的生活习惯。
4、睡觉时经常哭闹。
妈妈最怕宝宝哭闹,因此用抱或背的方法应付宝宝,但是没有特别理由的情况下,睡觉时哭闹是一种习惯。如果背或抱着睡觉成习惯,宝宝就不容易睡觉,而且睡觉时经常哭闹,因此要掌握能稳定宝宝情绪的方法,而且要培养独自睡觉的习惯。在睡觉前,应该给宝宝听舒缓的音乐,或者降低照明强度,或给宝宝平时喜欢的玩具。宝宝睡觉前,妈妈最好陪伴在旁,并且入睡后也应该陪在身边一段时间。
5、吃着奶睡觉。
宝宝经常吃着奶就睡着了,或者含着安慰奶头睡着了,这时候别让宝宝含着乳头睡觉,虽然很多宝宝喜欢这样,因为有安全感。但含着奶头睡觉容易增加宝宝窒息的机率,还对牙床有压迫,容易影响以后的牙齿发育。含着奶头的宝宝一觉醒来就会习惯性地继续吸允奶汁,这时候宝宝虽然醒过来了,肠胃还没有“醒”,立刻进食会造成宝宝的肠胃负担。
宝宝睡觉的错误睡姿
有不少宝宝会喜欢枕着自己的小手睡觉。
睡觉时将手枕在头下,或者觉得这样比较有安全感,但是这个睡姿不仅影响血液循环,还会导致胳膊麻木酸痛,起床后会让宝宝觉得疲累等,有时还会使腹内压力升高,久而久之还会引起胃食管反流,伤害食道。
所当妈妈发现宝宝枕着自己的小手睡觉时,要几时帮他把小手拉出来放好,用一个小枕头给宝宝垫着,帮宝宝改掉这个错误的睡姿。
有的妈妈会发现,宝宝睡眠时喜欢张着小嘴呼吸,那样子特别可爱,流出来的口水,还表现出一副似乎饿了的表情。其实,睡觉时闭口才是保养元气的最好办法,如果张口用嘴呼吸,不但容易吸进灰尘,还极易使气管、肺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影响睡眠质量。
长期用嘴巴呼吸,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而且会变丑哦~
当发现宝宝有张嘴呼吸睡觉的坏习惯时要几时带去医院就诊,检查一下是什么原因,是因为感冒发烧造成鼻堵塞、还是急性鼻炎或慢性鼻子,或是扁桃体炎或扁桃体肥大引起的,对症下药。
有的宝宝喜欢“蒙头大睡”,盖着被子感觉比较安全,其实这是不科学也不健康的。睡觉时用被子蒙着头,随着棉被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会不断下降,时间长了,就会导致缺氧,造成睡眠质量不高,易做噩梦,醒后感到头晕、乏力、精神不足。
当妈妈发现宝宝用被子盖着头睡觉的时候,要及时把宝宝的头露出来,让宝宝可以呼吸道新鲜的空气,不要闷坏了。
夏天的时候因为炎热的天气,家里都喜欢开空调;当冬天寒冷的时候,不开空调为了很通风就喜欢打开窗。其实如果常常吹着风睡,脖子、背部受寒后会导致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以致晨起僵硬疼痛,动作不利落。
对着风睡,还易受凉生病或引起呼吸道疾病,因此,睡觉应避开风口,床要与窗、门保持一定距离。
哄宝宝睡觉千万别犯八种危险错误
危险错误一:摇睡--孩子为什么夜里爱哭闹
婴儿哭闹请试试心理治疗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一些年轻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越哭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
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因为摇晃动作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
轻者发生癫病、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出现脑水肿,脑疝而死亡。如果眼睛里的视网膜受到影响,还可导致弱视或失明,由此铸成大错,尤其是10个月内的小宝宝更危险。
危险错误二:陪睡--玩具陪睡?不宜提倡!
从宝宝一出生,就应积极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即使是新生儿,也不应与妈妈同睡一个被窝。妈妈熟睡后稍不注意就可能压在小宝宝身上,造成窒息死亡。美国一项调查资料证实了这一点,即让婴儿独自睡觉可降低60%的突然死亡率。
另外,妈妈长期陪睡,宝宝会出现一种“恋母”心理,到了幼儿园甚至上小学的年龄,与妈妈分离还会很困难,由此宝宝日后容易患学校恐怖症、考试紧张症,对宝宝的身心发展不利。
培养孩子独睡习惯一般从1岁开始,此年龄段的宝宝入睡较快,并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意识。利用这些特点鼓励宝宝独睡,宝宝较易接受。
危险错误三:俯睡--俯睡会增加婴儿猝死的危险
国外专家已发现婴儿猝死综合症与睡眠姿势有关,特别是颜面朝下的俯睡最具危险性。原因在于小婴儿一般不会自己翻身,并且不能主动避开口鼻前的障碍物,因而呼吸道在受阻时,只能吸收到很少的空气而缺氧;加上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当胃蠕动、胃内压增高时,食物就会反流,阻塞本已十分狭窄的呼吸道,造成婴儿猝死。
专家调查,宝宝最安全的睡姿是仰睡,此种睡姿可使其呼吸道畅通无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婴儿猝死。据统计,在美国自从推广了仰睡法后,曾居高不下的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发生率随之大幅度下降,从每年约死亡5000人下降到不足3000人,值得妈妈借鉴。
危险错误之四:搂着宝宝睡觉
不少妈妈担心宝宝在睡眠中发生意外,常常搂着睡觉。其实,这样做恰恰增加了发生意外的机会。
搂睡使宝宝难以呼吸新鲜空气,吸入的多是被子里的污秽空气,容易生病;
可能使宝宝养成醒来就吃奶的坏习惯,不易形成定时喂养,从而妨碍宝宝的食欲与消化功能;
限制了宝宝睡眠时的自由活动,难以舒展身体,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如果妈妈睡得过熟,不小心奶头堵塞了宝宝的鼻孔,还可能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
危险错误五:蒙睡--宝宝出汗多,原因何在?
主要见于冬春气温较低的季节,妈妈为让宝宝暖和,常将宝宝头部蒙在棉被下,这样做有两大危害:
1被窝湿度较高,加上宝宝代谢旺盛,容易诱发“闷热综合症”,可致宝宝大汗淋漓,甚至发生虚脱。
2可能引起呼吸困难,或者窒息。宝宝睡觉时都应将头部露在被子外面,以防发生不测。
危险错误六:热睡--新生儿为啥不能睡电褥子
为给宝宝保暖,相当多的家庭购买了电热毯。殊不知电热毯加热速度较快,温度也较高,会增加宝宝不显性失水量,引起轻度脱水而影响健康。
因此,宝宝不宜使用电热毯。若要用须正确掌握方法,即睡前通电预热,待宝宝上床后及时切断电源,切忌通宵不断电。使用过程中,如果宝宝出现了哭声嘶哑、烦躁不安等表现,说明身体可能脱水,马上给宝宝多喝些白开水,通常就会平静下来,很快恢复正常。
危险错误之七:亮睡--开灯睡觉不利于儿童健康
有些年轻妈妈为了方便夜间喂奶、换尿布,往往将卧室里的灯通宵开着,这对宝宝有不利影响。
医学研究表明,婴儿在通宵开灯的环境中睡眠,可导致睡眠不良,睡眠时间缩短,进而减慢发育速度。因为婴儿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适应环境变化的调节机能差,卧室内通夜亮着灯,势必改变了人体适应的昼明夜暗的自然规律,从而影响宝宝正常的新陈代谢,危害生长发育。
以视力发育为例,据英国学者报告:睡觉时居室内开着小灯的孩子有30%成了近视眼,而灯火通明的孩子近视眼的发生率则高达55%。
危险错误之八:裸睡
夏天气温高,一些妈妈便将宝宝衣裤脱光,让宝宝光着小身子躺在床上,以求凉爽。然而小宝宝体温调节功能差,容易使身体受凉,特别是腹部一旦受凉,可使肠蠕动增强,导致腹泻发生。为防止这一点,即使炎夏也不可裸睡,胸腹部最好盖一层薄薄的衣被,或带上小肚兜。
初为人母,满心欢喜,接踵而来的便是看护孩子的手忙脚乱。当孩子不舒服和生病时更是焦急万分。所以,了解些护理知识,显得格外重要。
TIPS: 不同年龄宝宝健康睡眠时间表
宝宝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的环境中所需要的睡眠时间都是不同的。有些宝宝会一次睡很久,有些宝宝则喜欢不时地打一个瞌睡;有些宝宝睡眠十分规律,有些宝宝的睡眠则没有任何规律可循。宝宝睡觉好处多多,年龄越小,需要的睡眠时间就越长。下面是宝宝各年龄段应有的睡眠时间:
新生儿:19~20小时;
1月~3个月:17~18小时;
3月~6个月:16~18小时;
6月~1岁:13~14小时;
1岁~3岁:12~13小时;
3岁~6岁:10~12小时;
6岁以上:9~10小时。
TIPS: 好习惯提高宝宝睡眠质量
让宝宝拥有良好、舒适的睡眠环境,不仅有利于宝宝尽快入睡,而且能够提高睡眠质量,有利于宝宝得到充分的休息。
1. 每天按时就寝,养成按时睡眠的良好习惯。
2. 每日睡前给宝宝洗澡,若冬季室温较低,每日睡前应洗脸、洗脚、清洗外阴部,这样有利于宝宝入睡。
3. 室内光线要暗,拉上窗帘,不要开电视、收音机及大声说话。
4. 睡前不做剧烈活动,不讲新故事、看新书,以免过度兴奋,难于入睡。
5. 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湿润,宝宝在新鲜空气中睡眠可睡得快、睡得香。
6. 被褥、枕头要清洁舒适,被褥应每1~2周晾晒一次,床单每1~2周清洁一次。
这四件事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
1、睡前吃更多食物
有些妈妈认为在宝宝的奶粉里加一些米粉,宝宝会吃得更饱,对睡眠有好处,但这是非常错误的。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谷类有助于宝宝的睡眠,所以没有必要这样做。事实上,将米粉加入加分中会增加宝宝的卡路里摄入量。睡前吃很多,因为胃肠不能休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腹胀,对宝宝的健康不利,宝宝睡觉也不安宁。
2、开灯睡
当宝宝还小,会经常在晚上换尿布,或者要给宝宝喂奶,很多妈妈为了方便,会留一盏夜灯睡觉;到了宝宝长大了一点的时候,宝宝就会在睡觉的时候,因为害怕黑暗,也喜欢开着夜灯。但是随着光线入睡,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影响视力的正常发育,改变了人体昼明夜暗的自然规律。
3、宝宝一定要睡午觉
如果宝宝3岁,夜间睡眠质量好,睡眠总量足够,可以满足他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时候就不用一定要求宝宝睡午觉。而且,如果宝宝白天不睡觉,活动量很大,会消耗很多精力,这样他在晚上会睡得很香,睡眠质量很高。
4、宝宝还小,不必强调他的睡眠习惯
有些妈妈认为,当宝宝还小的喜欢什么时候睡觉就什么时候睡觉,至于睡眠习惯,他到幼儿园时可以调整。但是0~1岁是宝宝睡眠行为形成的关键期,24小时的昼夜节律一般在1岁以内就已经建立了。当婴儿四五个月大时,睡眠更加规律,然后他可以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否则,一旦形成不良的睡眠习惯,就很难纠正了。
宝宝不午睡认识误区
关于宝宝不午睡的误区有很多,新手爸妈经常犯,总认为不午睡会给宝宝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其实,爸妈用恐吓或强硬的方式让宝宝睡午觉对宝宝睡眠质量照样会产生不良影响,要纠正。除了以上常见认识误区,以下这些误区爸妈也要留心:
误区一:宝宝不午睡就是不良习惯
有的宝宝不午睡是有原因的,爸妈要先了解清楚原因,再判定宝宝不午睡是否会带来不良影响。饥饿、寒冷、不适都是宝宝不睡午觉的原因。找出原因,让宝宝获得满足,宝宝才会乖乖听话睡午觉。宝宝不睡午觉是身体不适的暗示,爸妈应提高警觉。
误区二:宝宝不午睡会影响宝宝智力
睡眠对宝宝智力发育影响重大,睡眠充足,可以促进脑蛋白合成及智力发育。睡眠不充足,宝宝精神状态差,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会下降。然而,睡眠对宝宝智力影响大也并不意味着宝宝不午睡智力就会受影响。如果夜间睡眠质量好,精力充足,即使宝宝日间不午睡,其智力发育也不会受到影响。
误区三:宝宝不午睡是导致食欲下降的主因
部分不午睡的宝宝容易疲劳,食欲也会受影响,变得不爱吃东西,为此很多爸妈觉得宝宝不午睡是导致以上症状的“元凶”。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影响宝宝食欲的主要因素并非是午睡,而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病等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