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引起碘缺乏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碘缺乏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地理因素

第四纪冰川期溶解的冰层将地球表层的碘冲刷到海洋,这可能是大部分地甲病流行区缺碘的原因。此外,土壤中碘含量和当地岩石与土壤的性质有关。地甲病区常见于以石灰石、白垩土、砂土、灰化土及泥炭土为土壤主要成分的地带(因含碘少,空隙大,碘易随水流失),在岩浆地带或以黑土、红色土及含大量胶体颗粒和有机物的粟色土壤为主要成分的地带少见,泥炭土中含碘虽多,但碘和土壤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植物不能吸收,因而这些地带也流行地甲病。

膳食因素

碘缺乏病防治日(1)人体碘的供给有近60%来自植物性食品,如土壤中缺碘可影响植物性食品的含碘量;

(2)低蛋白、低热量可使血清中T3、T4、血浆PBI降低,血清促甲状腺素(TSH)升高,促使酷氨酸分泌减少,降低碘的有机化;

(3)低蛋白、高碳水化物可影响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和利用;

(4)食物中的硫氰酸盐(如木薯、玉米、高粱、小米、黄豆、花生、豌豆、生姜、杏仁都含有硫氰酸盐),在胃肠道可逆转化成SCN-,可竞争性地抑制碘离子向甲状腺的输送,使碘排出增多。

(5)蔬菜如甘蓝、卷心菜、芜青、大头菜、芸苔、芥菜等含硫葡萄糖苷的水解产物,可抑制碘的有机化过程;

开展活动

(6)食物中的钙可妨碍碘的吸收,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加速碘的排泄。

饮水因素

水碘含量与甲状腺肿的发病率有关。

例如: 陕西省7个地区饮水含碘量与甲状腺肿发病关系

(1)蒲城:饮水平均含碘量(ug/L)14.83(0.1~40);甲状腺肿发病率(%)0.13;

(2)西安:饮水平均含碘量(ug/L)16.51(4.6~46);甲状腺肿发病率(%)0.25;

(3)宝鸡:3.98(2.0~5.8);甲状腺肿发病率(%)3.35;

(4)蓝田:饮水平均含碘量(ug/L)3.24(1.25~8.7);甲状腺肿发病率(%)22.97;

(5)石泉:饮水平均含碘量(ug/L)1.18(0.1~2.0);甲状腺肿发病率(%)19.42;

(6)维南:饮水平均含碘量(ug/L)0.83(0.45~1.2);甲状腺肿发病率(%)重病区;

(7)商县:饮水平均含碘量(ug/L)0.48(0.2~0.75);甲状腺肿发病率(%)重病区;

药物因素

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抑制碘的有机化和偶联过程;治疗精神病的碳酸锂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他巴唑、雷锁辛、洋地黄、四环素类药物均有一定的致甲状腺肿作用。

碘缺乏的原因

碘是我们较为熟悉的一种元素,特别是食用盐的包装上,我们常可以看到加碘的字眼。这就表明碘对于我们人体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一些因素影响,也会出现因碘的摄入不足而引发碘缺乏的疾病。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大脖子病”。那么,在我们周围,有哪些致病因素的存在是人们患上了碘缺乏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详述。

一、环境因素

其流行的原因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中缺碘,尤其是冰川冲刷地带和洪水泛滥的平原。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滥砍滥伐,水土流失,也造成了环境缺碘。山区缺碘的文献报道众多。我国地方性甲状腺肿也多分布在山区,主要因为山区坡度大,雨水冲刷,碘从土壤中丢失所致。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的三江平原缺碘可能因为历史上频繁的泛滥,以及地下水的运动活跃造成。

饮水因素,部分地区水中碘的含量较低,与碘缺乏病的发病率有关。在我国的西安、宝鸡、石泉及蓝田等地区,饮水中的碘含量较低,甲状腺肿的发病率也较高。

二、胎儿缺碘

妊娠期间孕妇如碘的摄入不足,血浆中无机碘离子浓度降低,甲状腺产生的T3、T4较少,血液中T3、T4减少,以致通过胎盘的T3、T4减少,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胎儿的生长发育即出现了一系列的障碍,中枢神经系统首先出现症状。

三、膳食因素

膳食因素也可加重碘的缺乏。

由以上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从日常饮食方面改善碘缺乏的病情,补充含碘高的食物:海产品中碘的含量较高,如海带、紫菜、干贝等;而患者们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得以康复。而一些药物因素导致的碘缺乏则建议停止服用或是更换药物。希望大家能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吃豆腐有什么坏处 导致碘缺乏

大豆中含有皂角苷的物质,不仅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还会加速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导致碘缺乏病。


豆腐吃多当心4种危害

促使肾功能衰退。人到老年,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若大量食用豆腐,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不利于身体健康。

导致碘缺乏。大豆中含有皂角苷,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导致碘缺乏病。

促使动脉硬化形成。豆制品中的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会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易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于动脉壁上,促使动脉硬化形成。

引起消化不良。豆腐中所含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会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长期大量吃豆腐有五大危害

1、促使动脉硬化。

豆制品含有极为丰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半胱氨酸。它会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于动脉壁上,导致动脉硬化形成。

2、促使痛风发作。

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多吃豆腐易导致痛风发作。

3、导致碘缺乏。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的皂角甙,会加速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导致碘缺乏病。

男人吃豆腐有什么坏处 导致碘缺乏疾病

豆腐是大豆制成,大豆中含有一种叫皂角苷的物质,这种物质容易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长期食用豆腐容易引起碘缺乏,缺碘容易导致甲亢发生。


经常吃豆腐有什么危害

1、对肾脏不利:男人多食豆腐,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豆腐当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大量食用豆腐,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加重肾脏的负担,不利于身体健康。2、加重痛风病人的病情:如果男性患有痛风病症,多食豆腐的话,会加重病情。因为豆腐中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高的患者,多吃豆腐易导致痛风发作。3、形成动脉硬化: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半胱氨酸。它会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于动脉壁上,导致动脉硬化形成。4、杀精:据研究人员称,在豆腐中发现的一种植物化学物质可能对精子有害,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所以男性不宜多食豆腐。5、引起碘缺乏病:豆腐的原料—大豆,其中含有的一种物质为皂角甙,会加速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导致碘缺乏病。

吃豆腐的副作用

第一,促使动脉硬化。

豆制品含有极为丰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半胱氨酸。它会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于动脉壁上,导致动脉硬化形成。

第二,促使痛风发作。

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多吃豆腐易导致痛风发作。

第三,导致碘缺乏。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的皂角甙,会加速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导致碘缺乏病。

豆腐吃多了会怎么样 导致碘缺乏

豆腐中含有一种皂角甙成分,会加速体内碘的排泄。豆腐吃多了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导致碘缺乏病。


全身无力是什么原因

引起全身无力的原因有很多,如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甲亢、糖尿病、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等)、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等等。也有可能是肝肾阴虚,如果体型偏瘦,脾胃也有可能虚弱,脾主四肢,脾胃虚弱就会造成四肢无力,精力不足。另外自律神经失调,或者突眼性甲状腺肿也可导致全身无力 此外,全身无力可能也是亚健康的一种表现。“亚健康”是指人体界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是由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交相造成如腰腿颈痛、心理压力大、失眠,而由此造成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最为明显。所以,亚健康也可能是造成全身无力的原因之一。 ?常见的引起全身无力的疾病有:

1、慢性疲劳综合征,这是亚健康的一种表现,目前不少白领由于工作压力等原因,患上此综合征。加上近来天气炎热,更为亚健康一族火上加油。精神紧张会影响肝脾,就会使胃肠功能受影响。而脾胃功能受阻时,气血不足便易使人产生全身乏力感。

2、缺乏微量元素,钾缺乏、钠缺乏、碘缺乏等微量元素的缺乏,会引起全身乏力,血压低,头晕等症状。治疗的根本是找到造成其缺乏原因,对因治疗,才能治愈。

3、颈椎病引起的,现代人们长时间在办公室不活动,整日看电脑会引发颈椎病,而颈椎病的症状之一就是全身乏力。

相关推荐

豆腐过量的危害

1.肾功能衰退在正常情况下,人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质经过代谢变化,最后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大量食用豆腐,摄入过多的植物性蛋白质,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加重肾脏的负担,不利于身体健康。2.引起消化不良豆腐中含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3.促使动脉硬化美国医学专家指出,豆制品中含极为丰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

怎么挑选好的豆腐 经常吃豆腐什么危害

1、过多食豆腐促使肾功能衰退人到老年,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若大量食用豆腐,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不利于身体健康。2、过多食豆腐会导致碘缺乏,大豆中含皂角苷,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导致碘缺乏病。3、过多食豆腐促使动脉硬化形成豆制品中的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会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

海带怎么去腥味 海带应该怎么吃

1、海带搭配豆腐吃最营养。豆腐中含多种皂角甙,能抑制脂肪吸收,促进脂肪分解,但皂角甙又可促进碘的排泄,易引起碘缺乏。搭配海带吃,海带含碘丰富,是合理的膳食搭配。2、但注意海带虽然是补充碘的主要手段之一,但食用一定要适量,不能天天把海带当主菜吃。

为什么豆腐不宜多吃呢

豆腐多吃的危害过多食用豆腐可促使肾功能衰退。人到老年,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若大量食用豆腐,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不利于身体健康。过多食用豆腐会引起消化不良。豆腐中所含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会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过多食用豆腐会导致碘缺乏。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大豆中含皂角苷,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促进人体内碘

全身无力是什么原因

1、慢性疲劳综合征,这是亚健康的一种表现,目前不少白领由于工作压力等原因,患上此综合征。加上近来天气炎热,更为亚健康一族火上加油。精神紧张会影响肝脾,就会使胃肠功能受影响。而脾胃功能受阻时,气血不足便易使人产生全身乏力感。2、缺乏微量元素,钾缺乏、钠缺乏、碘缺乏等微量元素的缺乏,会引起全身乏力,血压低,头晕等症状。治疗的根本是找到造成其缺乏原因,对因治疗,才能治愈。3、颈椎病引起的,现代人们长时间

亢是缺碘引起的吗 缺碘引起甲亢的原因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如果日常饮食中长期缺碘。血液中就会缺乏甲状腺激素,对腺体的负反馈作用随之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开始增加。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使甲状腺细胞增生而出现甲亢。

南瓜藤可以和豆腐一起吃吗 南瓜藤和豆腐的禁忌人群

南瓜藤:南瓜藤性微寒,体质虚寒的人勿食。豆腐:缺碘者不宜长期吃豆腐,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导致碘缺乏病;豆腐含嘌呤较多,易导致痛风发作,痛风病患者要少食豆腐;老年人要少吃豆腐,老年人的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大量食用豆腐会导致摄入过多的植物性蛋白质,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衰退,不利于身体健康。

碘缺乏病病因

防治碘缺乏病的主要方法是食盐加碘图册1.自然地理环境中碘的水平受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碘缺乏病的流行与自然地理因素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容易造成流行的自然地理因素,包括远离海洋、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植被稀少、降雨集中和水土流失等。[1]2.水碘含量人体需要的碘归根结底来自环境中的土壤和水。土壤中的碘只溶于水才能被植物吸收,最后通过食物被人体摄入。水碘含量不仅反映了环境中碘的

小儿碘缺乏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

小儿碘缺乏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小儿碘缺乏病发病原因哪些呢?小儿碘缺乏病发病机制是什么呢?(一)发病原因1.环境因素 其流行的原因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中缺碘,尤其是冰川冲刷地带和洪水泛滥的平原。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滥砍滥伐,水土流失,也造成了环境缺碘。山区缺碘的文献报道众多。我国地方性甲状腺肿也多分布在山区,主要因为山区坡度大,雨水冲刷,碘从土壤中丢失所致。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的三江平原缺碘可

碘缺乏引起哪些疾病

碘缺乏病是世界性地方病,全球110个国家共16亿人生活在缺碘地区,每年因缺碘造成死胎3万,新生儿智力和身体发育障碍12万,地方性甲状腺肿5.66亿,克汀病人600万以上,脑功能受损病人高达3亿人。我国是碘缺乏危害十分严重的国家,特别是对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婴幼儿的危害更为突出。为此,我国卫生部确定每年5月15日为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1994年5月15日为第1届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碘缺乏病虽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