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宝宝营养不良
中医治疗宝宝营养不良
小儿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病症。这个病症经常出现在3岁以下孩子的身上,它的危害非常大,如果小孩子从小就不能吸收足够的营养,那么孩子生长发育缓慢会造成身体整个系统都出现问题。这个病症经常出现在贫困地区。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这种病症却没有减少。现在小儿营养不良正逐渐被广大的父母重视。古代就有很多这种疾病,我们来学习一下中医中药的秘方。
小儿营养不良相似于中医的“疳证”,是古代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中医辨证论治
1.疳气证
证候:形体略见消瘦,面色稍萎黄,食欲缺乏,或食多便多,大便于稀不调,精神不振,好发脾气。舌苔腻,脉细滑,多见于本病之初期。
治法:调和脾胃,益气助运。
方药:资生健脾丸。主要药物:人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山楂、神曲、麦芽、山药、枳实、黄连、豆蔻仁、桔梗、扁豆、莲子、藿香、枳壳、泽泻、炙甘草。
加黄芪、防风益气固表;大便干者,加决明子、全瓜蒌润肠通便。
2.疳积证
证候:形体消瘦明显,脘腹胀大,甚则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毛发稀疏易落,烦躁,或见揉眉挖鼻,吮指磨牙,食欲减退。或善食易饥,大便下虫。或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舌质偏淡,苔淡黄而腻,脉濡细而滑。多见于本病之中期。
治法:清疳理脾,行气和胃。
方药:消疳理脾汤,肥儿丸。消疳理脾汤主要药物:神曲、麦芽、槟榔、青皮、三棱、莪术、黄连、胡黄连、芦荟、芜荑、使君子、甘草。肥儿丸组成为:人参、茯苓、白术、黄连、胡黄连、使君子、神曲、麦芽、山楂、芦荟、甘草。
宝宝营养不良怎么办 宝宝营养不良注意事项
宜:饮食要软、烂、细,以利消化吸收;易消化食物宜多吃米粥、牛奶、鸡肉、鱼之类食物;及时给婴幼儿添加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辅助食品。
忌:少吃豆类、花生、玉米等坚硬难以消化的食物;忌食煎、炸、熏、烤和肥腻、过甜的食物;少用芝麻、芝麻油、葱、姜和各种香气浓郁的调味料。
婴儿营养不良怎么办
宝宝营养不良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缺乏热量和蛋白质。宝宝营养不良主要症状有体重减轻或不增,生长发育停滞,肌肉萎缩,皮肤苍白失去弹性、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安、食欲低下、不能站立、哭声无力、易腹泻和呕吐等。宝宝营养不良还常伴有营养性贫血、维生素缺乏、水肿和低血糖等疾病。
宝宝营养不良主要是喂养不当和疾病这2大因素造成的。母乳不足、不合理的人工喂养都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例如在喝奶期间牛奶或者奶粉浓度太低,辅食期间以谷物为主食等。疾病方面,消化系统疾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最是容易造成宝宝营养不良。
1.尽量保证婴儿母乳喂养,如果需要人工喂养,尽量安排合理喂养,要营养均衡。
2.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逐渐调整膳食,补充各种动植物蛋白、脂肪等营养。
3.纠正宝宝偏食、挑食、吃零食等坏习惯。
4.让孩子进行温水浴、日光浴、空气浴。平时多运动,可以促进消化及代谢功能,增强体质。
宝宝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1.营养不良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脱脂乳、配方乳、豆浆、鸡蛋黄粉、鱼泥、肝泥、肉泥等。
2.营养不良吃富含脂肪的食物,比如植物油、奶油以及各种肉类食物。
3.营养不良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米汤、面糊、藕粉、粥、蔬菜水果羹等。
4.营养不良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比如鲜果汁、蔬菜汁等。
宝宝营养不良怎么办
1、改变喂养方法
年幼的宝宝因为认知系统和语言系统都没有发育好,还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向,这时妈妈需要认真观察宝宝的需求,及时改变不良的喂养方法,让宝宝更好地摄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调整食物种类
宝宝营养不良还可能是因为妈妈所喂的食物营养太单一,或者因味道不合宝宝的胃口而进食过少,所以,妈妈在准备食物时不能以自己的口味来定,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大小和个人喜好,及时调整食物的种类与口味,当宝宝不配合喂食时,千万不要强迫宝宝把TA不喜欢的辅食吃完哦。
3、调理宝宝的肠胃功能
肠胃功能不好也会导致宝宝无法很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出现营养不良,如果宝宝符合这种症状,建议妈妈多给宝宝吃点健胃食物,促进肠胃蠕动,如果肠胃疾病比较严重,需尽快去医院就医。此外,肠胃不好的宝宝如果一次性吃太多食物,会加重肠胃的负担,所以应该尽量少食多餐。
4、宝宝厌食多留心
宝宝厌食也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但厌食很多时候不是口味的问题,而是心理层面的问题。有的宝宝在吃饭时被喂食者的强迫喂食,宝宝就会把这种不愉快的感觉与吃饭相联系,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厌食。所以当宝宝厌食时,妈妈要善于引导,让TA喜欢上吃饭。
5、警惕疾病
妈妈还要检查宝宝是否是由疾病引起的营养不良,因为身体出现疾病会影响宝宝对食物营养的摄入和吸收。一旦发现疾病应尽快治疗,然后结合其他方法帮助宝宝尽快恢复。
宝宝营养不良的症状 宝宝营养不良的原因
1、不合理的辅食添加方式
辅食的添加是分阶段、分顺序的,并不是什么营养就来什么。有的妈妈不遵循辅食添加的原则,胡乱给孩子吃辅食,结果导致孩子腹泻或者积食,危害孩子胃肠道的正常发育。
如果母亲营养过剩,母乳中脂肪自然会大量堆积,这样宝宝就很难消化,会出现积食或是腹泻情况,造成孩子营养不良。
4、先天不足
不论是什么类型的疾病,归根结底还是免疫力太低下所导致的。
5、情绪不好
虽说孩子是没有七情六欲的,但是家长如果在孩子吃饭的时候一直说教个不停,想来食物再美味,孩子也会感到难以下咽的。时间一久,孩子就可能患上营养不良,甚至是厌食症。
6、父母喂食时间不稳定
有的爸爸妈妈太过溺爱孩子,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主食不吃也不管。导致孩子三餐不按时吃,零食倒吃了一堆。这样不够均衡的饮食会让孩子的消化功能紊乱,最终造成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的两种极端。
宝宝营养不良怎么办
宝宝生长发育速度,一旦身体缺失矿物质和维生素,很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免疫力低,容易发生各种疾病的情况。所以一旦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要采取适当的食疗方法,让宝宝快速补充营养,满足身体的需要。
宝宝营养不良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缺乏热量和蛋白质。宝宝营养不良主要症状有体重减轻或不增,生长发育停滞,肌肉萎缩,皮肤苍白失去弹性、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安、食欲低下、不能站立、哭声无力、易腹泻和呕吐等。宝宝营养不良还常伴有营养性贫血、维生素缺乏、水肿和低血糖等疾病。
宝宝营养不良主要是喂养不当和疾病这2大因素造成的。母乳不足、不合理的人工喂养都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例如在喝奶期间牛奶或者奶粉浓度太低,辅食期间以谷物为主食等。疾病方面,消化系统疾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最是容易造成宝宝营养不良。
宝宝营养不良病因
由于营养摄入不足,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功能不完善,动用体内的糖元,继之消耗脂肪,蛋白质致负氮平衡,血浆蛋白,血糖,胆固醇均下降,基础代谢仅为正常小儿的70%或更低。营养不良小儿的消化道运动及分泌功能减弱,体液细胞免疫功能低落。
长期饮食不当,热量不足,人工喂养以粮谷类食物为主,质差量少,母乳不足,添加辅食不当,仓促断奶,婴儿不适应。消化系统疾病,先天畸形,唇裂,颚裂,幽门狭窄,贲门松弛,哺喂困难,消化功能不健全,吸收不良,肠炎,痢疾,寄生虫,肝炎等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慢性消耗性疾病,反复发作的肺炎,结核等。还由于长期发热,食欲不振,摄入减少,消耗多而导致营养不良。其它情况如早产,双胎等均是营养不良的先天条件。较重的营养不良,为多种原因所致。
宝宝营养不良怎么办
宝宝营养不良主要表现在,宝宝的体重不增甚至减轻,皮肤干燥缺少光泽,肌肉松弛没有力气,表情呆呆的精神不好,经常感冒腹泻,那宝宝应该就是营养不良了。
造成宝宝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很多:长期饮食不当,营养不均衡,肠胃吸收差,宝宝食量少,或是患有消化道疾病和慢性消化性疾病都有可能造成宝宝营养不良。
缓解宝宝营养不良的两大招数:
专家提醒一:调整饮食习惯。
对宝宝来说,饮食安排要以补充蛋白质为主,并适当地补充碳水化合物,还要注意为宝宝补充维生素。多吃些蔬菜泥,水果泥等辅食。
不要强迫宝宝进食,可以采取少吃多餐原则。宝宝的饮食不是固定不变的,可能这一餐吃得少些,下一餐吃得多些。
专家提醒二:避免宝宝偏食。
妈妈尽量让孩子从小品尝各种味道的食物,尤其是添加辅食期间,帮助孩子获得各种味道的生活经验,扩大食品的种类。
所做菜肴形状多样,软硬适宜,颜色鲜艳,口味清淡,引起孩子进食的兴趣,尽量减少零食的摄入。
美妈小贴士:宝宝的肠胃非常娇嫩,妈妈们要选择适合宝宝的营养好吸收的奶粉,这样才能保证宝宝充足的营养。当然,我的宝宝能健康成长,是因为我找到了合适的奶粉,给她由内而外的强健。
宝宝营养不良的信号
孩子营养不良的信号
情绪变化
大量研究资料显示,情绪不佳、尤其发生异常变化时,应疑其体内某些营养素已告缺乏。
郁郁寡欢、反应迟钝、表情麻木,说明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质,应多食用水产品、肉类、奶制品、畜禽血、蛋黄等高蛋白、高铁食品。
忧心忡忡、惊恐不安、失眠健忘,表示体内b族维生素不足,此时补充一些豆类、动物肝、核桃仁等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大有裨益。
固执任性、胆小怕事,多因维生素a、b、c与钙质摄取不足而造成,故动物肝、鱼、虾、奶类、果蔬等食物应予以补足。
宝宝营养不良的治疗
1、消化能力差的患儿可给予各种助消化药物,如酵母片、多酶片、胃蛋白酶合剂,胖得生等,还可服用中成药肥儿丸,保和丸,健脾丸等。有水肿者服人参健脾丸。
2、还可根据病情给予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D、A及复合维生素等。
3、患儿增加食欲有困难,可口服水解蛋白,一次10-20克,溶于温开水或果汁、糖水内服下,一日2-4次。
4、迅速改善饮食结构,增加各种营养成分。母乳不足者应增加辅食。注重辅食的质量,需有蛋白质并易于消化。婴幼儿可给予鸡蛋羹食,有条件者还可加以各种奶制品,如酸奶、奶粉、奶酪等。较大儿童可直接进食各种食物。
5、按摩按压疗法对治疗小儿营养不良也有很好效果。
宝宝营养不良的原因
1、长期喂养不当,热量不足--出生无母乳或母乳不足,未能合理选择主食,而以米汤、米糊等低蛋白低热量食品作为主食;或添加辅食不及时,到了8~9个月以菜汤拌稀饭。
2、骤然断奶--不能有计划有步骤为小儿断奶,而是突然断奶,从流汁直接到固体;或原一日六餐减到一日三餐,使小儿肠胃不能适应,民间俗称“奶痨”。
3、肠胃疾病--长期腹泻,先天性畸形如唇裂、愕裂、幽门狭窄、贲门松弛,过敏性结肠炎,频繁呕吐等,影响食品的消化与吸收。
4、慢性消耗性疾病--肝炎、肾炎、肺结核、肺炎、肺脓疡、麻疹、百日咳、败血症。因长期发热,食欲不振,消耗增加而致营养不良。
5、体弱儿--低体重儿、双胎、多胎或因难产及窒息等意外引起的体弱儿容易得营养不良。
6、呼吸道感染或腹泻、婴儿湿疹--由于这些因素而忌食高蛋白的食品,比如长期不吃鸡蛋、鱼、肉而只吃素食,使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因湿疹而断奶,改用米糊之类。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些因素会影响宝宝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包括:
1、寄生虫--寄生虫会把宝宝需要的营养夺走,造成营养不良。预防寄生虫最重要的是注意饮食卫生。平时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餐具要经常消毒,生吃的瓜果要洗净削皮等。
2、偏食和挑食--偏食和挑食会使宝宝得不到丰富和均衡的营养,造成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纠正的方法在于家长的正确引导。
3、不良情绪--不只是宝宝本人的情绪不好会影响营养与健康,家长的情绪不好也会间接地影响宝宝。因为不良的情绪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从而使营养受损。家长应注意在吃饭前后不要训斥宝宝,为进餐创造一个良好的情绪氛围。
4、不良生活习惯--包括起居、进餐无规律、不定时,暴饮暴食等。纠正的重点在于首先家长应以身作则,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影响宝宝,其次应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宝宝良好的习惯,这会使宝宝受益终生。
宝宝营养不良的表现 宝宝营养不良常见表现
宝宝营养不良是指摄食不足或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能量缺乏,不能维持正常代谢。常表现为:发育不好,矮小,瘦弱,胃口不好,食欲不振,不活泼,不好动, 体质差,容易患上各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