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辨别养生俗语的对与错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教你辨别养生俗语的对与错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观点:半对半错!
刷新建议:有一定参考意义,但要科学育儿,把握尺度。
小儿消化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吃得太饱会造成消化功能障碍,所以七八分饱就好。但也不能太饿,以免营养供应不足影响孩子生长。穿衣稍微少些可以激发免疫力,但寒要有度,不然过度寒冷,反而降低免疫力。
成人积食症状
成人积食症状:食积是中医的一个病证,是指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食积一证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方选枳实导滞丸加减,药用枳实、大黄、黄芩、黄连、茯苓、神曲等。
具体用药必须在当地中医指导下成人积食症状还不具备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要见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会停不住口,尤其是到了逢年过节,面对美味佳肴,让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难的,此时孩子的小肚子常常吃的鼓了起来。
成人积食症状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意思是说要想小儿不生病,就不要给孩子吃的太饱、穿的太多。仔细琢磨一下这些话满有道理的,无论是哪一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则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会造成孩子“积食”,给小儿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儿童春季保健小常识 注意节制饮食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现在有些父母总担心孩子吃得少,吃不饱,总想让孩子多吃一点儿。孩子吃多了,几天下来就容易形成食积便秘。
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即大肠有病会影响到肺的功能。研究表明,大肠的粪食燥结,能够引起巨噬细胞死亡率增高,肺组织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反复的肺及呼吸道感染。
哪些孩子容易发烧
1、“被吃多”宝宝
所谓,“被吃多”宝宝,就是指那些明明就已经吃饱了,还是被家长追着说要再多吃点,再吃点的宝宝。“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小宝宝脾胃功能不足,虽然需要营养,但是如果吃多的话,那么就容易导致宝宝出现消化不良,体内蓄积过多的内热,从而诱发感冒。
2、“不爱喝水”宝宝
很多宝宝不爱喝水,反而爱喝饮料,果汁,牛奶等等,这样不仅仅会伤害到宝宝的牙齿,而且还会影响到宝宝们的消化功能。
教你几招 让孩子少感冒
1、合理饮食,防止挑食和便秘重要。一定要想办法让孩子吃绿色蔬菜。孩子不是不吃菜,主要是家长做的难下咽的原因。
2、户外多运动,好是到空气好的地方,要多晒太阳。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3、不要首先想着药物治疗,药补不如食补,不要总依赖药物能增加孩子的营养和胃口。不要买太多的营养品,多给孩子喝奶很重要,大孩子也要喝奶,补充钙制品,可以减少感冒的机会。可以注意补充绿色蔬菜,萝卜,香菇,螺旋藻。这些食品都是增加体质的作用。
4、充足的睡眠很重要,要让孩子睡眠充足,不熬夜,保持乐观的心情很重要。多饮水,常洗手。
5、预防孩子过敏,治疗要正确,普通感冒一周能好,如果不好,要找原因。如果反复感冒咳嗽甚至气喘,或总得肺炎,结合孩子是过敏体质的,要注意是诊断错误和用药不合理的原因。不要动不动给孩子输液。
6、相信中医的作用:目前肯定的中成药:槐杞黄颗粒,黄芪颗粒,玉屏风散等有预防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可以用用。
7、也可以用西药,羧甲淀粉钠,胸腺肽,转移因子等,也有效果,但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小儿肺炎在冬季如何预防
1、耐寒锻炼
俗话讲“春捂秋冻”,“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来自民间的谚语有一定道理。有些父母,惟恐孩子冻着,天气一凉,就不让小儿出屋,小儿呼吸道长期不接受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锻炼,待到春暖花开时节,或接触了感冒病人后,因对病原菌抵抗力差,很易患病。所以,应该坚持让小儿做户外活动,天气冷可选择太阳光充足,风较小的时候,让小儿在大自然中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可提高小儿的体质。
2、冷热要适宜
冬季由于供暖,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在北方更为突出,这是引起小儿患病的又一原因,室内温度高,湿度相对较低,加上窗门紧闭,室内空气流通差,居室内的微生物密度较高,一些致病菌和病毒侵袭幼儿体内。所以,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不要让室内温度过高(18~22°C),要定时开窗开门,加大室内湿度(30~50)。
暖气取暖,更容易干燥,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可在暖气片上放上湿毛巾,或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清水。有加湿器就更好了,可按照要求自动调节室内湿度。不要给孩子穿得过多,以小儿不出汗为准。带孩子去游乐场或商场时,要脱掉棉大衣和棉帽,以免小儿出汗,离开商场时遇到冷空气,引起外感风寒。出汗时再脱衣服,很易使孩子受凉。
给孩子穿衣 看最高气温
在教养孩子方面,我们中国人有句俗语:“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很有些困难了。先不要说大家都总是千方百计地劝孩子多吃一口饭,多长一两肉,光是穿衣服就够保守的了。
在幼儿园里或是在马路上,我们经常能看见很多小孩子被大人给包装得象只小胖熊,却没人理睬他们头上淌的汗,以及活动起来的不方便。我女儿的耐寒训练是从出生就开始了。从小我们就给她穿得尽量少,至少要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一般来说,到五月份就开始给她穿短衣短裤了,每年要到十一月份才算正式穿上长衣长裤。每天给她穿衣服时,我们总是参照当天的高气温,也就是正午时的温度来穿衣。这就使她有时早晨出门时冻得有点哆嗦,晚上回来时也觉得有些凉,但白天较热的时候她则如鱼得水。就是这样的对温度变化适应能力的训练,使她的身体反而特别结实,不爱生病。
当然,我们也经常听到周围人甚至亲戚会好奇并不安地问“你的孩子冷不冷呀?别把她冻坏了!”这些善意的提醒也着实让我们做父母的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她身体越来越好,一年到头基本不生病,而且即使有些不舒服也会很快就克服过去,我们感到无限欣慰。是经常的爬山、旅游、运动和耐寒训练,塑造了她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其实我们对孩子基本的希望就是要他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过多的保护只会使孩子抵抗力减弱,变得对日益难测的环境越来越脆弱和敏感。
我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在考虑此事时,要想着“千万别热着他”而不是“千万别冻着了”。请记住,要尽量按照当天的高气温给孩子穿衣服!在成长的道路上,你要让他们轻装前进。
小儿日常保健与养生小儿推拿保健
小儿的身体特点
在奥地利我发现,当地的孩子多是父母自己带,极少有老人帮带的。当地的孩子穿得并不多,这与国内由老人带孩子完全不同。因为老人怕冷,就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也怕冷,于是拼命给孩子加衣服。俗话说:小儿若要安,三分饥与寒。小儿属木性而好动,动则升阳,升阳则易汗出,若过度穿衣保暖,反碍滞阳气升发。
谈谈小儿养生。一则小儿稚阴稚阳,需小心将养,三分饥与寒最好,而不是十分饱与暖;二则小儿阳气有升发之势,但其阳不足,耐不得寒凉摧残。尤其是发烧时,用寒凉药需见好就收,或用针灸最好。过用寒凉会导致面色青白、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且其感冒会反复发作;三则小儿养生亦可用灸法。
我观察婴幼儿的生理特点,一则稚阴稚阳。其阴阳皆弱小,感邪则易致阴阳失调;二则脏腑不固。五脏六腑正气卫外不足,外邪易于内陷脏腑;三则肠胃易滞,脾阳易损。俗话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肠胃运化功能尚弱,不耐过饱;四则精气不足,髓弱思睡。精气者,阳气归根之谓也,故需多睡以固摄**。
小儿养生的原则:“三分饥与寒”
小儿为稚阴稚阳,生长力极为旺盛。小儿养生需“三分饥与寒”,而不必过饱,过暖。许多家长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理影响,把钙、锌、铁剂等当作小儿养生治病的万能药,只要孩子出现胃口不好、爱哭闹、睡不好、头发黄、出牙慢,就怀疑是否缺乏微量元素,于是盲目进补,结果反而让孩子生病。
妈妈总是希望小儿吃得多一些,好一些,却不担心过多吃饭会不会伤损脾胃。小区里经常见到小胖子,这是吃得太多而运动太少的结果。还有瘦瘦的孩子,我估计多数不是吃得不足,而是吃得过多,伤损脾胃了。孩子越瘦,妈妈越让孩子多吃肥腻,却是越吃脾越虚,越吃越瘦弱了。其实小儿饮食不贵多,七分饱即可。
有些老人喜欢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来伺候,久之导致小儿脾气暴烈、任性、易怒,稍不如意即哭闹不休。小儿本来就属“肝常有余”,若生活调理不畅,更易增其肝旺。由此会导致:挑食、厌食、喜吃零食、稍不合口味即拒、体瘦、面色青白无华等病症。虽经叠进各种营养品,并调理脾胃而效果不显。
近日诊治一小儿,反复感冒,其母亲认为体虚,一直给以人参、燕窝等补品及各种保健品。需知小儿养生,在于保持“三分饥与寒”,让小儿吃虚损病人才能服的补品,只会导致越补越虚,越补病越**。年轻的妈妈要注意:小儿最忌滥补。平时清淡饮食,调理一下肠胃,并吃几付柴胡桂枝汤,渐可恢复其营卫平衡。
哪些孩子最容易经常感冒
第一类:“被多吃”的孩子。不少家长就怕孩子饿着,经常把“再吃点儿”“多吃点儿”挂在嘴边,甚至追着孩子喂饭。这就可能导致儿童脾胃功能不足,消化不良、蓄积过多内热而诱发感冒。尤其是一些“嘴壮”的孩子,由于积食,更容易反复感冒,这类孩子多属于胃强脾弱,可通过观察口腔发现,孩子一般舌苔厚、有口臭。
第二类:不爱喝水的孩子。水参与了人体的所有代谢,喝水少自然爱生病,因此水也是预防和治疗孩子感冒发烧最重要的“药”.建议家长从小让孩子养成爱喝白开水、主动喝水的习惯,切不可用饮料、果汁代替白开水。感冒、发烧、呕吐或腹泻脱水时,更应频繁饮水。
第三类:穿得太多的孩子。不少老人自己怕冷就觉得孩子也怕冷,穿得里三层外三层,小脸经常捂得红扑扑的。明代医家万全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意思是要确保婴幼儿平安健康,就不能给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暖。
第四类:缺乏室外运动的孩子。与活动量大的儿童相比,不爱运动的孩子食量小,消化和吸收能力弱,免疫力较低,容易反复感冒、发烧。
教你辨别养生俗语的对与错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观点:对!
刷新建议:仍然实用,建议牢记。
冬季坐在石头上,寒气有可能进入人体,造成阳气受损。而夏季天气潮湿,看似干燥的木椅,其实藏有相当多的湿气,如果经常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椅上,就有可能使湿气由阴部侵入体内,诱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