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来瘦就是老来寿?老年人胖好还是瘦好?​ 不是越瘦越好

老来瘦就是老来寿?老年人胖好还是瘦好?​ 不是越瘦越好

上了年纪,可并不是越瘦越好,要小心少肌症的发生。少肌症,也叫肌肉衰减综合征,是一种与年龄增加相关的骨骼肌量减少、肌肉力量和(或)肌肉功能减退的综合征。

1. 活动能力下降,肌肉少了,身体没劲、站立困难、步伐缓慢、容易跌倒。

2. 加重骨骼疾病,肌肉减少和退化,会加重骨质疏松、关节炎等疾病的发展。

3. 诱发多种代谢综合征,肌肉衰减会影响到血糖调控能力、血脂代谢能力等,是诱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4. 情绪障碍,肌肉功能的退化,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容易使老年人心理状态失常,出现焦虑、抑郁、暴躁等问题。


​老人体型胖瘦的患病几率分析

老年健康是现在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为人们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多疾病也随之而来。近来一项调查发现,体瘦老人化验检查出现异常,如体瘦老人血压、血脂或血糖超过正常时,其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危险比体重正常老人高5倍,比胖老人高3.1倍。

研究显示,瘦老人抵抗力相对较弱,对环境的适应性差,特别容易发生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急性传染病,影响寿命。而且瘦老人内脏下垂的发病率也很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老人不仅要看到身体瘦是健康的本钱,相反,也要看到危险的一面。太瘦的老人要定期体检,并且重点关注血压、血脂、血糖、血红蛋白、骨密度等指标的情况。

老人脏器、血管老化,本身就容易出现“三高”,较瘦的老人欠缺饮食和锻炼的注意,容易成为痰湿体质,出现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其次,消瘦老人多有营养不良,抵抗力也相对降低,许多疾病会乘机而发。因此,体瘦老人要更加关注血红蛋白指标,它直接反映贫血程度。

另外,骨质疏松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尤为密切,调查发现,消瘦老人的锻炼程度一般低于肥胖老人,因此,其患骨质疏松的几率要更大一些。那老人怎样最健康呢?美国医学家给出的答案是,老人的体重指数(BMI)在23.5—24.9之间最好。中国台湾的研究则认为,老人最佳的体重指数值应该在18—23.5之间。

老年糖尿病患者怎么降血糖

糖尿病的治疗就是要降低患者的血糖,并且减轻疾病带来的危害,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这是基本的治疗原则和标准,但是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还是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比如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就要把握好治疗的度。

治疗老年糖尿病与年轻人是不同的,在对血糖的降低方面也有一些讲究。有的老年人长期高血糖,已经适应了,就好像长期高血压一样,如果骤然降低,会很不适应,觉得难受。比如血糖5毫摩尔/升还算是正常,并不低,但病人如果以前一直是10毫摩尔/升,突然降到5毫摩尔/升就会出现心慌、出汗、手抖等症状,严重的也会晕厥。因此,老人降糖忌“过快”。老年人降糖目标应该比中青年宽松一些,一般人糖化血红蛋白要降到6.5%,老人降到7%就可以。空腹血糖,一般人要控制在4—6毫摩尔/升以下,老年人可以放宽到7毫摩尔/升以下;餐后血糖,年轻人要在7—8毫摩尔/升以下,老年人在10毫摩尔/升以下就可以。

另外,老年糖尿病患者还要关注自己的体重,如果体重过重的则要积极减肥,减肥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控制体重不是越瘦越好。一项由日本厚生省支持的研究将日本北部宫城县的5万名40—79岁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历时12年的研究结果显示,40岁时体重略超重的人能比偏瘦的人多活六七年,而偏瘦者的平均预期寿命要比微胖者大约少5年。

由此可见,在对老年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可将治疗标准完全照搬过来,如果血糖下降过快的话对他们的身体也是不好的。因此老年患者的降糖应该更灵活更宽松,在平稳中使血糖降低。

不要盲目追求老来瘦

时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的人越来越多。科学家证实,体重超过正常人体重10%以上(超重)者和体重正常者相比,患高血压的几率高6倍,患心脏病的几率高1.5倍,患糖尿病的几率高5倍,患胆结石的几率高2.5倍,患月经异常的几率高3倍,患膝关节炎的几率高6倍。45岁以上的人体重如果超过正常标准的10%,那么,每再超过1公斤,寿命就要减少29天。所以大多数老年朋友普遍信奉“千金难买老来瘦”这一信条,有些甚至一味追求“老来瘦”。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老来瘦”者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都比正常老人低,体质相对较弱,对饥饿和劳累的耐受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感觉精神不振,易出现疲劳和头晕目眩的现象。如果再遇到突发事件或生活及自然环境的强烈变化等恶劣情况,一般难以适应。老年体瘦者,由于皮肤变薄和干枯,皮脂腺分泌减少,患老年性糠疹、皮肤角化症、皮肤瘙痒症等老年性皮肤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瘦弱的老人免疫功能往往低下,对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患感冒、发热、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及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肠炎等消化道疾病。此外,瘦人由于体内贮存的能量物质很少,一旦患病,往往经不起疾病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折磨,使疾病痊愈的时间延长,甚至很难渡过危及生命的难关。 >>>突发"老来瘦"可能是癌变征兆

因此提醒老年朋友,为了健康,对胖与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过于肥胖不利健康,但老来过瘦也不好,不要盲目追求。如果为了求得“老来瘦”而过分节制饮食,那就更不明智了。

老年肥胖是营养不良

肥胖只代表脂肪过剩

其实“肥胖也是营养不良”已不是新说法了。营养素主要分为五大类,前三大类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当主食等碳水化合物摄入多,不能以碳水化合物形式储存下来时,就会以脂肪形式储存下来(因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存储形式和量都是固定的)。一旦脂肪消耗不足,人就越来越胖了。所谓的营养不良,包括过多和过少,都是不均衡的。胖的老年人脂肪过剩,但同时可能缺乏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尽管他们比瘦者要好)。但究竟缺什么?临床无精确评估方法。胖老人只要总体健康状况好,不用太担心。

预防肥胖从中年做起

一般无论胖瘦,老年人往往都缺钙。成年人每天应摄入800毫克钙(普通饮食基础上再摄入l~2袋牛奶)。老年人要更多,达1000毫克(因此奶要多喝)。

老年人的肥胖往往是从中年后期延续下去的。人在45岁后,基础代谢能力下降。若50岁时的饭量与30岁时一样,即使保持同等劳动强度,因自身消耗降低,也会胖起来。因此建议胖老人,改掉偏食的习惯,少油,逐渐地减少主食和肉类,多吃蔬果,力所能及地运动,缓慢地瘦下来(1个月瘦l~2斤)。

老年人越来越消瘦是什么原因

(一)、脾胃虚弱型消瘦

(其中包括:

1、 胃强脾虚型“主要表现多食不胖,饭量正常但长期消瘦,可有家族史或遗传因素”

2、 脾强胃虚型“主要表现中途消瘦或间断性消瘦,食量不佳,有胃病或无胃病,厌食挑食”

3、脾胃双虚型“主要表现为饭量不佳,厌食挑食,长期消瘦,可有家族史或遗传因素,间断性食欲正常”

(二)、病理型消瘦

1、 慢性疾病型“主要表现为:在患某种慢性疾病后造成长期或间断性消瘦,比如:慢性肝炎、慢性胃肠疾患、糖尿病等等”

2、 手术型消瘦“主要表现为:在患某种手术后造成长期或间断性消瘦,比如:胃切除、胆囊切除术、消化系统手术、脏器移植手术等等”

(三)、精神情绪型消瘦

1、 遗传和内分泌因素

2、 精神因素

3、 饮食因素

四、综合型消瘦

即属于病理型消瘦又属于脾胃虚弱型消瘦的患者两种因素都具备,同时具备两种以上症状的患者统称为综合型消瘦。

稍胖的老人寿命更长

美国老年学家思德列斯教授研究发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70岁的老人中,超过标准体重10%-20%者死亡率最低。如果体重低于标准体重20%或超过标准体重20%,其死亡率基本相同,只有肥胖超过标准体重35%-40%时,才容易导致疾病发生。因此,体重稍微超过正常值甚至更有益于健康长寿。

这是因为胖人的皮下脂肪层较厚,抗寒、抗病能力比瘦人强,更经得起疾病的“折磨”。而瘦人抵抗力相对较弱,对环境的适应性差,特别是对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急性传染病,都比胖人的发病率高,而且预后差。

医学研究还发现,60至70岁之间的老年人肌肉开始出现萎缩,男子每10年萎缩4%,而妇女则可能达到6%。女性如果从50岁时体重显着减轻的话,她们易发生骨折,尤其是髋关节骨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外,体瘦者内脏下垂的发病率很高,最明显的是胃下垂。

但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老年人胖点要比瘦点好,甚至稍胖的老人寿命更长。就像那句俗语说的“千金难买老来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老年人不可盲目求瘦

虽然过度肥胖确实多数伴有疾病,但不能简单地说胖就不好。相反,瘦未必寿,胖点很正常!刘羽指出,除个别的极端例子,比如胖得动不了,其他BMI指数在健康值的边缘或是适量超过者,即使各项指标稍有偏高,多数也是因机体正常的退化、代谢的减弱所致,其实都无须像刘奶奶那样刻意去节食减肥,更不必“谈胖色变”。

刘羽认为,老年人由于体质特点、生活习惯、精神情志、所处环境、有无疾病等各不相同,体形必然有所不同,甚至存在较大差异,这是生命的个性化特点。老人从众心理尤重,见到别人瘦得精神或者胖得富态,往往千方百计要与之看齐,这恰恰违背了生命活动规律。不少人自中年始,由于生活习惯的变化和衰老带来的脂肪代谢能力的改变,身体会“发福”,皮肤、肌肉会出现松弛,这是正常生理现象。因此,老年人不要刻意追求“泯然众人”,只要自身体重在正常范围之内即可。

要知道,自身生命自然形成的形体胖瘦程度,往往最适合老年人本身,才能带领老年人走向长寿。只要不是过胖、过瘦或乍胖、乍瘦,再定期做好体检,就不必苛求某种体型。

相关推荐

长寿的三大认识误区

第一:不吃肉首先需要给吃肉正名,平时有节制地吃一点肉,多摄取一些动物蛋白质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可怕。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对1700名65~75岁的老人跟踪调查发现,那些将鱼肉与蔬菜搭配食用的人比只吃素的人更健康长寿。当然,你吃的肉质本身存在问题,是另外一回事。第二:瘦削有人以百岁寿星多瘦削为依据,误以为身体越瘦越能长寿。为此一些老人不管自身健康状况,盲目加入到减肥行列。其实,过分消瘦未必对健康长寿有

变瘦就意味着年轻和健康吗 瘦真的和年轻、健康相联系吗

其实也不一定。比如,在年轻的时候,即便身体苗条,女孩子们的脸蛋常常是鼓起来的,被称为“婴儿肥”。不少女孩子为此郁闷,一定要把脸瘦下去,让自己的脸部轮廓像女明星那样两腮略略下陷,觉得足够时尚。其实,“婴儿肥”就是一种年轻特有的状态。一旦失去它,就意味着身体已经开始变老了。不信的话,可以注意下老太太们的脸部。老年人无论身体多么肥胖,脸颊都是不可能鼓起来的,多余的肥肉,只会向下垂叠。也可以看看自己不同日

老人养生的误区有哪些

老人保健养生的误区1:晨练越早越好锻炼是最好的养生方法,也是老人永保青春的秘诀。很多老人觉得早上的空气清新,而中午会出大太阳,在清晨锻炼是对身体最好的。其实这是不科学的。晨起是血压的高峰期,运动不当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对于原本就有高血压的患者,还可能有发病的风险,所以晨练最好安排在太阳出来后。另一方面,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较多,老人运动后呼吸会加快,过多吸入二氧化碳也会对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

老人偏瘦更易得重病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老来不瘦疾病稠”。一些体瘦老人自认为身体瘦,血脂自然不高,得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比胖老人肯定要低,因此在饮食结构、锻炼、定期体检方面都不太注意。但据近来一项调查发现,体瘦老人化验检查出现异常,如体瘦老人血压、血脂或血糖超过正常时,其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危险比体重正常老人高5倍,比胖老人高3.1倍。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老人不仅要看到身体瘦是健康的本钱,相反,也要看到危险的一面

三大秘诀让老年人保持年轻姿态

一、乐观开朗的心态正所谓:笑一笑,十年少。一颗乐观开朗的心就是年轻的秘密武器。除了乐观,他们还具备的一点,就是有一颗安宁平静的心。拿的起,放得下,遇事能安若泰山,不被影响得过于厉害。所谓宁静安详,乐观向上就是一种幸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合理控制体重体重对于老人健康也是一大关键。许多老年人虽然年岁已高,却依然保持了青春活力,保持正常体重也是一个秘诀。身体太胖的,也不太瘦。太胖的话就会得各类疾病。

警惕老人不明原因的消瘦

虽然说“有钱难买老来瘦”,但是如果体型一直是偏胖或正常的健康老年人,突然不明原因的开始消瘦,那做儿女的就一定要警惕了,及时带老人到医院检查,尤其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甲状腺疾病、胃病,甚至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大多数恶性肿瘤都会先有消瘦的特征。因此,原来不瘦而近期内明显消瘦者应提高警惕。如以隐约上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胰腺癌,常被误认为是胃病。这种病的突出症状就是体重明显减轻,甚至能在一个月内体重减轻10公斤以上

​老年保持心理年轻 自然延缓衰老

一:乐观开朗的心态正所谓:笑一笑,十年少。一颗乐观开朗的心就是年轻的秘密武器。除了乐观,他们还具备的一点,就是有一颗安宁平静的心。拿的起,放得下,遇事能安若泰山,不被影响得过于厉害。所谓宁静安详,乐观向上就是一种幸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合理控制体重体重对于老人健康也是一大关键。许多老年人虽然年岁已高,却依然保持了青春活力,保持正常体重也是一个秘诀。身体太胖的,也不太瘦。太胖的话就会得各类疾

长寿的秘诀

一、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的长寿老人都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长寿老人们没有抽烟、酗酒的习惯,他们总是将就干净,竟是很勤劳。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让人的身体更加健康,减少很多危险疾病出现的几率,如癌症,当人患上癌症时,癌细胞会慢慢的扩散,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便很容丢掉性命,可以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并且对于癌症这种疾病来说,即便是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也依然会让人的元气大手损伤,而身体元气充

长寿老人有哪些生活特点?

(1)少愁多乐。这些老人都是心胸豁达的乐天派。知足长乐、助人为乐、心理平和是他们的共同特点。(2)少车多步。他们都有爱好体力活动的习惯。大医药学家孙思邈经常上山采药,许多长寿村也有多分布在山区,出门就走路,常走多动,血液流通,有益于延缓衰老。(3)少食多嚼。这些长寿老人在饮食上的共同特点是吃得少,不暴食,吃饭时对食物多咀嚼。每吃一口饭,要在口腔内咀嚼多次才咽下。多嚼不仅有利于消化,而且可以使食

哪种人更易长寿

这里说到的容易长寿的人是微胖的人群,千万不要惊讶,有些人会说老年人不是瘦一点更容易长寿,正所谓千金难买老来瘦。其实不然,微胖的身材,能够活得更长久。另外,要记住,肥胖和微胖,其实有非常大的区别。在生活中,不少人会把减肥挂在嘴边,一年四季都在叫嚷着进行减肥,从饮食、生活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调理,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减肥并不是仅仅得到细挑的身材那么简单,同样,在生活中,要是发现一个人的身材过于纤瘦,比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