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低血压有哪些表现
老年低血压有哪些表现
1、临床表现
(1)无症状性低血压几乎都是在健康查体或因其他病门诊,住院时偶尔发现,老年人对低血压耐受较好,加上反应迟钝,其他病掩盖等因素,低血压易被忽略,事实上,经详细询问病史,绝对无症状者极少,患者常有轻度乏力,偶或头晕,头昏等,一般无器质性病变,其血压低而脉压小,心率偏慢,性格内向,不易激动,肥胖与消瘦者均可见到,以体格瘦弱者较多,老年人较年轻人,女性较男性多见。
(2)症状性低血压大多有轻或中度脑和其他脏器缺血症状,如软弱,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等,部分原患高血压的病人,在合并大面积,严重心肌梗死后,血压反而长期偏低,此时除有低血压表现外,还有心肌缺血的有关证据。
(3)症状性低血压严重时可有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伴体位张力的消失,也即晕厥的发生。
晕厥的前驱症状有:
①过度体力或脑力劳动后出现头晕,头昏,改变体位常使其加重。
②继头晕后很快出现视力模糊,眼花,黑朦等。
③可有轻度的听力减退或耳鸣。
④软弱无力,站立不稳,有欲倾倒感。
⑤面色苍白,精神紧张,说话吃力,甚至欲言而张不了口。
⑥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⑦多数患者来不及扶持支撑物或立即采取卧位,坐位便旋即发生晕厥而跌倒。
相当多的病人晕厥时无他人在场,部分病人可有面部或头部皮肤擦伤,老年人可因摔倒而骨折,也可因血压突然明显降低而合并脑血管意外或急性心肌梗死等,个别老人可因晕倒后长时间受凉而合并肺炎,除心源性和神经源(中枢)性者外,呼吸多无明显改变,心率可慢可快,心音多低,弱;深浅神经反射均存在(不同于昏迷),病人多能清楚地描述晕厥前的情形或所处的环境,一般发作十几秒钟到十几分钟,很少超过20min,病人清醒后仍可见有面色苍白,多汗,手足发凉,无力言谈,少数晕厥时间不长且无严重外伤或合并症者,可自动或在他人扶持下到附近医疗单位就诊,此时多已无明显异常发现;只有存在引起晕厥的原发器质性疾病者,仍可检查到相应的阳性体征。
2、分类
(1)无症状性低血压:即血压虽低,但因老年人活动量小,工作多系坐位而对低血压耐受较好,所以在安静状态可无症状;但在应激状态时,因老年人自动调节血压功能降低,脑部血流不能得以及时,充分供应而出现症状。
(2)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低至13.4~9.3kPa(100~70mmHg)时,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大部分人的脑血流灌注尚可得到保证;但收缩压不足9.3kPa(70mmHg)时,因已不能保证大脑正常活动所需的起码的血流灌注而出现脑缺血症状,轻者可纠正,重者易成为不可逆性,预后差。
(3)体位性低血压:由卧位自动变为直立位时出现明显血压降低,称为体位性低血压,其具体标准如下:受检者安静仰卧10min然后每分钟测血压,脉率1次,直至2次血压值近似时,取其平均值作为体位变化前的血压值,之后,让其自动站起,将右上臂置于与心脏相同的水平,再测血压,脉搏,记录即时及其后每分钟的数据与站起前相比较,共记录7min,立后血压至少下降2.7/1.3kPa(20/10mmHg)或收缩压降至10.7kPa(80mmHg)以下,且维持2min以上,近年来,国内已有人应用电动平卧-直立倾斜床,配以自动,定时心电图,血压,脉率监测仪来诊断直立性低血压或直立性晕厥,更为方便,安全,准确。
体位性低血压又可分为:
①可逆性体位性低血压:较多见,老年人特别是长期卧床者,多有下肢或全身静脉回流不畅,如静脉炎,静脉结构缺陷,肌肉萎缩,肌泵作用减弱等,若同时有心梗,心衰或不慎使用强利尿药,可促使体位性低血压发作,甲基多巴,胍乙啶等影响交感神经功能致可逆性小动脉反射消失,当病人改变体位时,也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以收缩期血压下降明显,舒张压基本不变,心率增快为特征,个别时间可出现晕厥,病因去除后多可得到纠正。
②不可逆性体位性低血压:某些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尤以α-肾上腺能神经减弱,释放缩血管介质减少,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另外,shy-Dragers综合征是一种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的老年性疾病,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排尿,出汗和性功能失调等)和其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系自主神经中枢,小脑,延脑的橄榄核,脑桥,脊髓等处明显变性,萎缩所致,预后差,病死率高,国内一组随访5年的患者中,病死率达44.1%。
足底按摩能调理低血压
血压有一个正常值范围,低于或者超过这个范围都是不正常的,我们都在提示大家要注意预防高血压,却忽视了低血压的危害,其实低血压人群也不少,那么,低血压怎么调理?
足底按摩方法
其基本手法如下:
1、术者用拇指轻揉患者两足,并对在按摩中疼痛明显的反射区继续按揉5分钟。坚持每日按摩。
2、每日揉压足后跟3―4次,每次15分钟左右。尤其是对涌泉穴,术者须用大拇指朝患者脚后跟的方向揉压10―15分钟。
3、术者用拇、食指揉搓患者左足大拇趾、第三趾各5分钟,再用手指边上下摩擦平衡器官5分钟,然后揉压足心5分钟,每日2次。
4、术者利用自己的足跟、足底前部跖趾对患者足跟施以节律性的压踩10―20分钟,每日1次。
患者接受以上治疗的同时,还可以施行自我辅助疗法:用空可乐瓶或拳头轻轻敲打足底15―20分钟,每日1次;用发卡或牙签刺激足跟15―20分钟,每日2次;旋转足踝15―20分钟,每日2次。
要预防低血压症可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适当增加食盐用量,同时多饮水,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提高血压。
2、增加营养,吃些有利于调节血压的滋补品,如人参、黄芪、生脉饮等。此外,适当喝些低度酒也可提高血压。
3、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调节功能。体育锻炼无论对高血压或低血压都有好处。
4、为防止晕到,老年低血压患者平时应注意动作不可过快过猛,从卧位或坐位起立时,动作应缓慢一点。排尿性低血压患者还应注意,在排尿时最好用手扶住一样较牢固的东西,以防摔倒。
青少年血压低有危险吗
低血压注意事项 一. 青少年低血压不容忽视 近些年来,常发现有些青少年的血压持续偏低,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在75~85之间,而舒张压达不到60毫米汞柱。由于血压较低,这类青少年的血液循环功能也较差,经常感到头晕眼花,乏力气短,心悸,胸闷;女性还多发生月经不调.失眠多梦且容易发生虚脱。学习时,精神难以集中、爱走神,记忆力较差而健忘,常觉得脑子不太好使。这些青少年还往往伴有食欲不振,精神疲倦,畏冷喜暖,手足不温等症候。之所以出现上述不适感觉,主要是由于长期的血压偏低,使机体的组织器官、尤其是大脑神经细胞血液供应不足,发生慢性缺氧的缘故。
青少年低血压常见于体质纤弱的女性,多为原发性低血压,女性为男性的3--4倍。少数可因月经量多或慢性失血等因索引起的继发性低血压,不少人还具有家族遗传史。可见,青少年低血压属功能性疾患,常无器质性病变。 二、老年低血压的危害、防治及注意事项 多数老年人认为人老易患高血压,实际上低血压在老年人中同样多见,而且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一般来说,成年人高压(收缩压)低于75~85毫米汞柱时即称为低血压。老年人引发低血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衰退、神经调节功能低下;动脉硬化使动脉弹性减小;体质虚弱;在闷热或室内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以及长期卧床,体位突然改变等。
如何正确预防低血压
一,适当增加食盐用量,同时多饮水,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提。
二,增加营养,吃些有利于调节血压的滋补品,如人参、黄芪、生脉饮等。此外,适当喝些低度酒也可提。
三,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调节功能。体育锻炼无论对或低血压都有好处。
四,为防止晕到,老年低血压患者平时应注意动作不可过快过猛,从卧位或坐位起立时,动作应缓慢一点。排尿性低血压患者还应注意,在排尿时最好用手扶住一样较牢固的东西,以防摔倒。
想要有效防治低血压疾病,坚持以上四点是关键。尤其是各位老人朋友,如果患有低血压的话,建议不要一个人外出了,一定要结伴而行,不能追赶公交等剧烈运动的行为,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低血压的发作。
老年低血压的治疗
老年人引发低血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衰退,神经调节功能低下;动脉硬化使动脉弹性减小;体质虚弱;在闷热或室内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以及长期卧床,体位突然改变等. 意见建议:早上起床时,应缓慢地改变体位,防止血压突然下降,起立时不能突然,要转身缓缓而起,肢体屈伸动作不要过猛过快,例如提起,举起重物或排便后起立动作都要慢些.洗澡水温度不宜过热,过冷,因为热可使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冷会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压. 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 饮食:加强营养,荤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多食补气血,温补脾肾的食物,如莲子,桂圆,大枣,桑椹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力,可常食用.人参炖瘦肉,当归煲羊肉,田七炖鸡等对低血压患者均十分有益.多喝汤,多饮水,增加盐份摄入. 可以服用一些益气的药物如参脉饮.还可以吃一些补阳的食物如羊肉,鸡肉顿人参等.
老年低血压如何避免
一、病因治疗。对体质虚弱者要加强营养;对患有肺结核等消耗性疾病者要加紧治疗;因药物引起者可停用或调整用药剂量。如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后血压下降过快而感到不适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给药方法和剂量,或根据需要改用温和的降压药如复方降压片、心痛定或中药等,必要时可停用降压药;对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由卧位站立时注意不要过猛,或以手扶物,以防因低血压引起摔跤等。
二、适当加强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防止过度疲劳,因为极度疲劳会使血压降得更低。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适当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神经、血管的调节功能,加速血液循环,减少直立性低血压的发作,老年人锻炼应根据环境条件和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如太极拳、散步、健身操等。
三、调整饮食,进行食疗。每餐不宜吃得过饱,因为太饱会使回流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低血压的老人每日清晨可饮些淡盐开水,或吃稍咸的饮食以增加饮水量,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提高血压;适量饮茶,因茶中的咖啡因能兴奋呼吸中枢及心血管系统;适量饮酒(葡萄酒最好,或饮适量啤酒,不宜饮烈性白酒),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加快血流,促进心脏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
在饮食上应品种多样,荤素兼吃,合理搭配,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如伴有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禽蛋、瘦肉、牛肉、牛奶、鱼虾、猪血、鸭血、贝类、土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常食莲子、大枣、桂圆、桑椹等,有养血补心、补脾健脑之效。此外,人参炖瘦肉、当归煲羊肉、田七炖鸡等对低血压患者均十分有益。
四、如低血压同时伴有眩晕、头昏、手常发凉、易疲倦等症状,可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壳、熟附片、大枣,并应重用甘草(15~30克),亦可单用甘草治疗。
五、增加回心血量,可以用穿有弹性的长袜、系紧身腹带或用弹力绷带包扎下肢,以增加静脉回心血量,改善低血压状态,特别是对直立性低血压更为有益。
六、不要在闷热或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以减少发病。
老年低血压的原因
(1)原发性低血压,又称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女性,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
(2)体位性低血压,指患者从平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并伴有明显症状,常见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3)继发性低血压,是继发于某些疾病的基础上,包括心血管疾病,如严重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严重糖尿病、恶性肿瘤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血容量不足,如贫血、急性失血、休克。
老年人低血压的危害
老年人低血压是指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老年低血压国内研究相对较少。但实际上,它和高血压一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长期的症状性低血压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低血压对老年人的危害。
对于老年人来说,低血压可能是一时性的,也可能是长期性的,它可以造成老年人各器官的供血不足。由于大脑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低血压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性损害极为突出,甚至会导致各种重要脏器功能进行性衰退。会使人经常感头晕、头痛、眼前发黑、健忘、思维迟钝,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低血压也会导致老年人患上老年痴呆症。老年人表现为低血压反而对健康不利,因为往往会促进缺血性中风的发生,成为间接危险。这是因为血压偏低的老年人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和凝固性高,使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缺血缺氧。加之动脉硬化使血管腔变得狭窄,血管壁弹性减弱,因而容易形成血栓而导致缺血性中风。此外,老人血压太低还易导致昏厥、摔跤和受伤。总之,老年人低血压会明显增加死亡率。
老年人低血压可多吃些盐
一些老年人认为血压低些好,有些血压低的老年人还为自己没有高血压这一富贵病而庆幸,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
其实,老年低血压也能引起脑和心脏的严重供血不足,其危害程度不亚于高血压病。
低血压容易造成人体各器官的供血不足,尤其易引起脑组织的缺血,病人常常感到头晕、头痛、眼前发黑、健忘、思维迟钝,同样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
对于老年性低血压,首先要查找原因,如降压过度者应暂停服降压药物,患有贫血、慢性胃出血等病时要及时诊治;如果患的是体位低血压,在起立或起床时要动作尽量缓慢,不可操之过急,每变换一次体位,要休息2~3分钟;体质虚弱者宜加强营养。
低血压的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在饮食上应注意增加营养。
低血压患者可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量,约为正常食盐量的2~3倍,即每日20~25克,多摄入盐后还要多喝水,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
另外,滋补药也可调节血压,可每日服用桂圆肉6克,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人参或其它中药,也可用肉桂、桂枝、炙甘草各9克,开水浸泡,当茶饮,连服10~20天,效果也很好。
老年低温症的概述
低温症是指人体深部温度(直肠,食管、鼓室)低于35℃(95°F)的状态。出现低温原因有产热障碍引起,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也有散热过快所致,如过久暴露于低温环境等,老年人可因营养热量不足,体温调节功能差、保温不够、疾病等均可出现体温不升。
老年低温症的常见症状有 幻觉、 神志不清、 发绀、 寒战、 低血压、 猝倒、 发音障碍 、捻发音、 颤抖、 啰音等。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低温症,身体所有系统和器官均可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但临床表现常是非特异性的。
因此,老年低温症患者应合理营养,科学膳食,增加热量,注意保暖,有基础疾病应积极治疗和康复。寒冬季节,即使是在家中,也有可能感到寒冷,尤其是气温骤降的深夜,因此随时适时添加衣物是很重要的。
不可忽视老年低血压
老年低血压是指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60毫升汞柱。其危害是造成人体各器官特别是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轻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度乏力或头晕,重者常感疲倦、头晕、眼花、头痛、眼前发黑、心慌气短、健忘、思维迟钝。低血压可能是一过性的,也可能是长期性的,长期的低血压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导致各种重要脏器功能进行性衰退;而突发一过性的低血压则可导致老年人晕厥、跌倒,甚至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因此,老年低血压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老年低血压是怎么引起的
药物因素(20%):
老年人因病服用降压药如甲基多巴,安定类药如氯丙嗪,利尿药双氢克尿噻、速尿等,抗心绞痛药如消心痛、硝酸甘油等,也可引起低血压。
体位因素(20%):
老年人神经调节功能差,动脉硬化使其动脉弹性下降,体质虚弱、长期卧床的病人及在闷热的环境中站立过久,均易诱发体位性低血压。
排尿因素(10%):
排尿中或排尿后突然晕倒、神志不清,发作前无先兆,发作后2—3分钟恢复正常。多因夜间膀胱胀满后突然排空使腹腔压力骤减,静脉随之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所致。
体质因素(10%):
体质性低血压多见于体质瘦弱的老年妇女,并且可有家族遗传倾向。患者平时有头晕、心跳、乏力的感觉,往往在医院查不出什么病。这是因老年人心肌张力减弱,血管壁弹性丧失所致。
疾病因素(5%):
继发性低血压常继发于急性失血、心脏病发作、慢性贫血、糖尿病、脑动脉硬化、中风之后等慢性疾病,病人嗜睡、虚弱、头晕、视力障碍。
遗传因素(10%):
遗传因素也是会引发老年人低血压的。
发病机制
老年人低血压病因复杂,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推测与增龄相关疾病和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或药物长期作用所致。
防治老年低血压的有效措施
1、病因治疗体质虚弱者宜加强营养;服降压药后感到身体软弱者,要停药或换用较温和的降压药;因各种急性疾病引起的低血压要积极地诊治原发病;避免过快地变动体位和长时间站立;睡眠时枕头垫高以15厘米为宜;夜间最好不去厕所,在床上备有便盆或有他人陪同,以防意外。国外医生观察到咖啡因对慢性直立性低血压疗效甚好,早餐前30分钟口服咖啡因0.25克,能减轻饭后血压下降。也可在早饭前喝杯浓咖啡,借此提供咖啡因,也可收到相似效果。
2、加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高血压、低血压都有调节作用。国外有位学者说过:“锻炼身体可以代替许多药剂,但任何药剂也代替不了锻炼身体。”低血压的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
3、高盐饮食低血压的老年人可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量,约为正常食盐量的2—3倍,即每日20—25克。多摄盐后必须多喝水,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
4、选用滋补药低血压的老年人可选用滋补药来调节血压,可每日服用桂圆肉6克,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人参。中药“生脉散”(人参1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每日1剂煎服,效果也佳。
5、药物治疗低血压症状明显,可选用利他林、麻黄素等升压药及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B及C,以改善脑组织代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