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要生病的信号
宝宝要生病的信号
嘴唇发紫
如果宝宝嘴唇变紫,或口腔、舌头黏膜变蓝,那是血液中没有足够氧气的预兆,称为发绀。这个时候一定要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黄疸恶化
如果新生儿的皮肤变黄,他/她可能有黄疸。不是所有的黄疸都危险,有些是正常的,会自行消失;但如果皮肤发黄现象一直不减轻,就可能影响大脑,引起癫痫发作甚至永久性伤害。这种情况下,家长们多次给婴儿喂奶,让婴儿大便排出多余的胆红素,并给婴儿做光疗以增加胆红素分解。
脱水
婴儿在出生后的6天内,每天多用1片尿布,6天后每天用6块尿布。如果宝宝的尿布不湿婴儿就可能出现脱水问题。其他严重脱水的现象包括口干、眼窝深陷以及嗜睡,这时儿科医师会建议喂婴儿喝电解质置换液。因为这时让婴儿喝水并不好,因为它可能会导致钠含量下降,而这又会导致癫痫发作。
呼吸不顺
婴儿有时会咕噜一声,或者有呻吟声,这时如果看到他们胸部起伏过大或者扩张鼻子,并伴随呼吸困难、急促,这就可能是呼吸窘迫。这时候要马上通知小儿科医生;如果医院已经下班,就马上去看看急诊。
新生儿发烧超过38℃
体温超过38℃的新生儿必须要到医院做全面检查,例如因为脊椎穿刺造成发烧,宝宝可能需要用抗生素;年龄稍大的儿童免疫系统发育较完整,发烧就不一定是严重的问题。但是如果婴儿不到2个月大,肛温超过38℃,就要引起重视了。新生儿发烧不正常,可能是感冒或是脑膜炎,要郑重看待新生儿的发烧。
吐出浅绿色的胆汁
宝宝吐的原因很多,因为咳嗽太大力、哭太用力、吃太多以及胃的毛病等,但若吐出绿色的胆汁,就很严重了。尤其是呕吐物看如果是黑色渣的话,就更严重了。绿色胆汁是因为肠阻塞,需要注意,而呕吐物为黑渣可能是内出血的迹象。头部受伤后呕吐也需要诊断,因为它可能是脑震荡的迹象。
新生宝宝黄疸的信号
正常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的第一周内,有60%会出现黄疸,早产的宝宝则有80%会出现黄疸。因为宝宝的肝脏功能还未发育成熟,轻微的黄疸,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父母亲还是不能忽视,宝宝黄疸的严重程度,与持续的时间如果太长,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必须提高警觉,谨慎观察。
为什么变黄了?
黄疸让宝宝的血液、黏膜和皮肤出现变黄的现象,因为脸部的皮肤压力较小,脸上最先变黄,然后是躯干,最后才是手脚。
人体血液中的红血球在老化之后,经过代谢会产生一些废物,其中,一种「胆红素」的废物,会在最后由肝脏排出体外;如果因为肝胆系统疾病造成的排出异常,或红血球破坏过度,就会累积在体内,造成黄疸。
医学辞典~黄疸指数简称胆红素的浓度。黄疸指数12mg/dl,代表100c.c.的血液中有12毫克的胆红素。
新生儿黄疸原因
1.生理性黄疸正常足月产的宝宝,在出生后的第2~4天出现黄疸,在第4~5天到达高峰,在1~2周内会消失,早产儿则持续较久;黄疸指数平均约11~12毫克。
生理性黄疸是因宝宝的肝脏功能尚未成熟,不能分解排出胆红素,以及有些已被排出到肠内的胆红素又被宝宝肠道吸收到血液内,造成的黄疸现象。
2.病理性黄疸1.血液方面的疾病如: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先天性溶血疾病等。
2.肝脏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肝炎等。
3.感染导致肝功能降低。
4.生产过程导致新生儿头皮淤血。病理性黄疸指数通常大于15,必须治疗,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严重结果。
教你辨别宝宝生病前5信号
婴幼儿对天气的适应力比较差,春天容易生病,父母应密切注意孩子的一些变化,提早发现孩子身体的不适。
1、情绪变化
健康的孩子往往精神头很足。如果孩子突然变得烦躁不安、面色发红,多为发热征象;目光呆滞、两手握拳,常是惊厥预兆;两腿屈曲、翻滚则是腹痛的表现。但如果哭声无力或一声不哭,则说明病情严重了。
2、胃口变化
如果孩子平时吃奶、吃饭很好,突然间拒奶或无力吸吮,或进食减少,则可能存在感染的情况;如果孩子有腹胀,口腔气味酸臭,则提示婴儿消化不良。
3、睡眠改变
孩子如睡前烦躁不安,睡眠中踢被,或睡醒后颜面发红,则常是发热的反映;睡觉前后不断做咀嚼动作或磨牙,则可能是睡前过于兴奋或有蛔虫感染等。
4、呼吸改变
若孩子呼吸变粗、频率增加面部发红则可能是发热;呼吸急促,鼻翼翕动,口唇周围青紫,呼吸时肋间肌肉下陷或胸骨上凹陷,很可能是患了肺炎。小儿经常口唇紫绀、面色灰青,要提防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脏病。
5、体重改变
孩子出生后,体重增加速度加快。如体重增长速度减慢或下降,则应怀疑疾病的影响,如腹泻、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或疾病。
宝宝指甲凹凸不平咋回事
信号1:指甲的甲板出现小的凹窝,质地变薄变脆或增厚粗糙,失去光泽
信号预示:出现这样的指甲征象很有可能是银屑病的早期表现。
妈咪应对法:最好到正规医院检查并接受治疗。
信号2:指甲的甲板上出现白色斑点和絮状的白云朵
信号预示:多是由于受到挤压,碰撞,致使甲根部甲母质细胞受到损伤导致。随着指甲向上生长,白点部位会被剪掉的。
妈咪应对法:妈咪应注意宝贝玩耍时做好各项保护措施,最好不要让宝贝玩开关柜门等易夹住手部的游戏。
信号3:指甲的甲板呈黄色,绿色,灰色,黑色等怪异颜色,掩盖了甲床本身自然的粉红色
信号预示:甲板变黄,可能是因为过多食用了含胡萝卜素的食物,也可能是遗传原因导致的。另外,黄甲、绿甲、灰甲、黑甲等多半是真菌感染引起。
妈咪应对法:手部湿热多汗易发真菌感染,所以要保持宝贝手部皮肤的清洁干燥,不要让宝贝长时间玩水,洗手以后用毛巾把手擦干。家里的其他人出现了真菌感染,要注意和宝贝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信号4:指甲的甲半月颜色异常,呈红色或淡红色
信号预示:出现红色多是心脏病的征兆;淡红色多是贫血导致。
妈咪应对法:在医生的指导下可给宝贝吃一些补血口服液,在饮食上增加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牛肉、菠菜、葡萄干等食物。
信号5:甲板出现脊状隆起,变得粗糙,高低不平
信号预示:多是由于维生素B的缺乏。
妈咪应对法:可在食谱中增加蛋黄、动物肝肾、绿豆和深绿色蔬菜。
信号6:指甲的甲板纵向发生破裂
信号预示:宝贝也许罹患甲状腺功能低下,脑垂体前叶功能异常等疾病。
妈咪应对法:及时带宝贝去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信号7:指甲的甲板薄脆,甲尖容易撕裂,分层
信号预示:可见于扁平苔癣等皮肤病,但更多是由于指甲营养不良引起的,指甲中97%的成分是蛋白质。
妈咪应对法:适当给宝贝吃些鱼、虾等高蛋白的食物;另外,核桃、花生能使指甲坚固,而其他微量元素锌、钾、铁的补充也很重要。
信号8:指甲的甲板出现横沟
信号预示:宝贝可能得了热病(如麻疹,肺热,猩红热等),也可能是代谢异常或皮肤病等原因导致。
妈咪应对法:建议带宝贝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尽快确诊,采取治疗。
信号9:指甲的甲根周围长满倒刺
信号预示:倒刺在医学上称为逆剥。宝贝长倒刺多是由于咬指甲或粗糙物体的摩擦造成。另外,由于营养不均衡,缺乏维生素引起皮肤干燥也易长倒刺。
妈咪应对法:出现倒刺不要直接用手拉掉,可用指甲刀小心剪去。建议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干燥的季节要给宝贝的小手涂上无刺激、含油分的婴幼儿护肤霜。
注意宝宝5种异常睡姿
1、撩衣蹬被——爱喝水
如果你发现你家宝宝最近睡觉爱撩衣服、蹬被子,并且两颧骨部位及口唇有点红彤彤。宝宝睡醒的时候总是感到口渴,喜欢喝大量的水,并且足心发热。
疾病信号:宝宝睡觉撩衣蹬被是阴虚肺热所致,这是呼吸系统发出的疾病信号,比如感冒、肺炎、肺结核等。父母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及时防治。
2、屁股抬高面朝下——心经热
如果你发现宝宝在入睡后将面贴着床,小屁股高抬,还伴有口腔或者舌头的溃疡、哭闹不停、烦躁不安等症状。
疾病信号:宝宝出现这个情况,就是中医上所说的“心经热”,俗称心火大。原因通常是孩子患了急性热病后余热未尽,这提示了孩子的病尚未痊愈,需要坚持治疗,以免病情复发或者引起其他症状。
3、翻来覆去——便便干
如果宝宝在睡觉的时候总是翻来覆去,睡不安稳。而且常伴有口臭气促、腹部胀满、口干、口唇发红、舌苔黄厚、大便干燥等症状,这就可能是宝宝胃有宿食。
疾病信号:宝宝胃有宿食,建议家长最好是带孩子去看小儿科,听从医生意见,帮助宝宝消食导滞,留心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和水果,谨防孩子患上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
4、梦中坐起面惨白——梦魇或夜惊
宝宝入睡以后突然坐起来,双眼发直、惶恐不安地粗喘大气,并且啼哭不止。宝宝这时仍然意识不清,一般要20分左右才能有所缓解,这就是夜惊症。如果宝宝因为做了可怕的梦而惊醒,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这大多是梦魇的表现。
疾病信号:梦魇或夜惊症对宝宝而言,并不能算是疾病表现,这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所致。值得妈妈注意的是,如果宝宝频繁出现梦魇或夜惊,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以排除脑部病变。如果孩子没有疾病,一般是由于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惊恐、劳累等引起的。建议家长晚饭不要让宝宝吃得过饱,睡眠时室内要通风,家长也不要老是训斥和责骂宝宝。
5、摇头抓耳闹不停
孩子睡眠时哭闹不停,并且时常摇头、用手抓耳,有时还伴有发烧现象。
疾病信号:如果你发现宝宝有以上症状,很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湿疹或是中耳炎。这时候家长应该及时检查婴儿的耳道有无红肿现象,皮肤是否有红点出现,如果有的话,及时将婴儿送医院诊治。
宝宝翻身信号
信号一
当孩子趴着的时候,他能够自觉并自如地抬起头,而且头到胸部都能够抬起来。这说明他的颈部和背部肌肉都已经很有力量了。这时如果把玩具举到比宝宝视线更高一些的位置,宝宝也能够随之把头抬高。这时妈妈可以拿着宝宝喜欢的玩具叫他抬头。如果妈妈也爬下来和宝宝一起玩儿的话,也有的孩子会因此而喜欢上趴着。不要让孩子厌恶趴着,也就是说他离翻身不远了。
信号二
宝宝仰卧的时候脚向上扬,或者总是抬起脚摇晃。开始时宝宝不能很好地转动腰,所以只是把脚摇来摇去想要翻动身体。这时,妈妈可以帮他推一下屁股,给他一把力,让宝宝能够体验到翻过去的过程和乐趣。如果翻过去后,宝宝因胳膊压在自己身体下拔不出来而着急或哭喊时,你可以帮他把手拿出来,以后再慢慢锻炼他自己把胳膊抽出来。
信号三
宝宝若是总向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侧躺着。这时宝宝也许已经有了翻身的意识,只是还没有掌握翻身动作的基本要领,或者这个方向对于他来说其实并不容易翻过去。这时,妈妈可以轻轻牵着宝宝的胳膊,往他侧身的方向拉他,并且教他转动腰部和屁股;也可以试着在另一个方向叫他,用玩具逗引他,让他找到一个他容易转身的方向。
宝宝会翻身的信号
虽然翻身只是一下子的动作,可在这之前,绝大多数的宝宝在练习翻身时,会发出各种想要翻身的信号。如果此时妈妈们看准宝宝要翻身的信号,兴许能帮宝宝一把,让他更容易掌握翻身的要领。
信号一:当孩子趴着的时候,他能够自觉并自如地抬起头,而且头到胸部都能够抬起来。这说明他的颈部和背部肌肉都已经很有力量了。这时如果把玩具举到比宝宝视线更高一些的位置,宝宝也能够随之把头抬高。这时妈妈可以拿着宝宝喜欢的玩具叫他抬头。如果妈妈也爬下来和宝宝一起玩儿的话,也有的孩子会因此而喜欢上趴着。不要让孩子厌恶趴着,也就是说他离翻身不远了。
信号二:宝宝仰卧的时候脚向上扬,或者总是抬起脚摇晃。开始时宝宝不能很好地转动腰,所以只是把脚摇来摇去想要翻动身体。这时,妈妈可以帮他推一下屁股,给他一把力,让宝宝能够体验到翻过去的过程和乐趣。如果翻过去后,宝宝因胳膊压在自己身体下拔不出来而着急或哭喊时,你可以帮他把手拿出来,以后再慢慢锻炼他自己把胳膊抽出来。
信号三:宝宝若是总向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侧躺着。这时宝宝也许已经有了翻身的意识,只是还没有掌握翻身动作的基本要领,或者这个方向对于他来说其实并不容易翻过去。这时,妈妈可以轻轻牵着宝宝的胳膊,往他侧身的方向拉他,并教他转动腰部和屁股;也可以试着在另一个方向叫他,用玩具逗引他,让他找到一个他最容易转身的方向。
宝宝吃辅食信号
1、抓到东西往嘴送
在宝宝半岁大左右,就会出现抓到任何东西都会往嘴里送的行为。当宝宝出现抓到东西就往嘴里送的情况时,爸爸妈妈就应该联想到宝宝是想要加辅食了,这个时期更要防止宝宝误吞有害的东西,例如药物等。
2、对大人食物感兴趣
当喂奶还不能满足宝宝的时候,就会对大人的食物特别有兴趣,胆大的宝宝会主动抓大人手里的食物,想要尝尝是什么味道。这就是在暗示妈妈,是时候给宝宝添加辅食了。
3、脖子自己挺起来了
宝宝出生时,骨子都很软,根本还没有发育到能支撑起自己身体的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慢慢成长,开始学会自己抬头,细心的你还会发现,宝宝闻到食物香味就会把脖子稍微地往前伸,发出想吃的信号。
4、挺舌反射消失了
宝宝出生时,会有一种挺舌反射,表现为把爸爸妈妈送入嘴里的东西吐出来。当这种反射要消失的时候,就证明宝宝准备接受辅食了。
5、生长缓慢,远离标准值
如果是只喂母乳的宝宝,有一两个月的身高、体重的增长都不太好,生长曲线过于平缓,甚至不能达到正常标准的时候,就说明仅喂母乳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生长的需求了,要在给宝宝母乳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辅食。
宝宝睡觉不安稳怎么回事
且常伴有口臭气促、腹部胀满、口干、口唇发红、舌苔黄厚、大便干燥等症状。
疾病信号:
可能是积食。现在的饮食结构让儿童罹患成人病的比例越来越高,所以谨防孩子患上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
还伴有小脸发红和发烧信号。
疾病信号:
这可能是在提示父母,孩子患上了湿疹或是中耳炎,仔细观察孩子耳道有无红肿现象,皮肤是否出现红点,如有应赶紧带孩子去看耳鼻喉科。
疾病信号:
宝宝可能是得了蛔虫病,或是消化不良。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如果是蛔虫病可用宝宝专用的驱虫药驱除;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不要一次给宝宝喂得太多。
并伴有两颚骨部位及口唇发红、口渴,喜欢喝冷饮或者大量喝水,有的还有手足心发热等症状。
疾病信号:
这是阴虚肺热所致,提示孩子可能患上了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感冒、肺炎等(是的话,父母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还伴有哭闹,哭哭才睡。
疾病信号:
很可能是宝宝肠胃循环紊乱。特别留意宝宝有没有腹泻、呕吐,或进食不规律的现象。如果有,应该尽快带宝宝去医院诊治。
睡觉不安稳,好像受了什么刺激惊吓。
疾病信号:
可能宝宝过度疲劳,避免让宝宝在白天长时间玩耍,或是室外活动过多,不要吓唬宝宝。
宝宝在入睡后将面贴着床,小屁股高抬,还伴有口腔或者舌头的溃疡、哭闹不停、烦躁不安等症状。
疾病信号:
宝宝出现这个情况,就是中医上所说的“心经热”,俗称心火大。原因通常是孩子患了急性热病后余热未尽,这提示了孩子的病尚未痊愈,需要坚持治疗。
宝宝入睡以后突然坐起来,双眼发直、惶恐不安地粗喘大气,并且啼哭不止。宝宝这时仍然意识不清,一般要20分左右才能有所缓解,这就是夜惊症。
疾病信号:
如果宝宝因为做了可怕的梦而惊醒,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这大多是梦魇的表现(这不是疾病)。
这在医学上称为宝宝”夜间惊恐症“。
疾病信号:
一般是由于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惊恐等引起的。所以,父母平时不要吓唬宝宝,让宝宝在白天保持情绪平和。
疾病信号:
消化不良,宝宝身体太热,也很可能是在发烧。晚上睡前不要让宝宝吃太多,不要让宝宝穿着厚衣服睡觉,避免给宝宝盖过厚的被子。
疾病信号:
蚊虫叮咬,或纤维物缠住。检查一下是否有蚊虫叮咬的痕迹,如有应立即为宝宝涂上专用药膏;如没有,检查一下手指或脚趾是否有小丝线、头发等缠着。
三个宝宝要翻身的信号
一般情况下,播报在三个月的时候就开始练习翻身了,但由于宝宝体质的差别,并不是每个宝宝都能在这一个阶段练翻身。在训练宝宝练习翻身前,应该仔细观察宝宝,看他们是否有发出要翻身的信号,这时如果揠苗助长,会对宝宝造成伤害,所以妈妈一定要细细观察。
讯号一:当宝宝俯卧的时候,他能够自己抬起头,并且从头部到胸部都能够抬离地面。这就说明宝宝的颈部和背部肌肉都已经很有力量了,这是如果妈妈把玩具慢慢举到比宝宝视线更高一点的位置,宝宝也能够随之把头抬高。
讯号二:当宝宝仰平躺的时候,脚总是向上扬,或者经常抬起脚来摇晃。妈妈如果握着宝宝的双手,让宝宝抬起上半身,宝宝不仅可以坐起来,还可以与地面保持垂直,而且头部也不会向后仰。
讯号三:宝宝喜欢朝一个方向侧躺。这时宝宝也许已经有了翻身的意识,只是还没有掌握翻身动作的基本要领。
宝宝翻身两步走
翻身对于大人来说只是一个动作,一下子就能完成,但是对于宝宝来说,这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的?,当宝宝发出要翻身的讯号时,妈妈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动作来帮助宝宝掌握翻身的技巧,让宝宝能够更快的学会翻身。
第一步:从仰躺到侧卧
在宝宝平躺时,妈妈用手轻轻抬起宝宝一侧的肩膀,帮助宝宝练习翻身的动作,的那个包包的身体装到一半时,就让宝宝回复平躺的姿势,然后再抬起包包的另一侧肩膀。这样左右交叉的做几次,宝宝就能比较顺利的从平躺变成侧卧了。
当宝宝能够顺利地从仰躺变成侧卧,脸部、手部都可以顺利地转向另一侧时,最后拖后腿的往往是双脚。这时候妈妈可以移动宝宝双腿,使其双脚成交叉姿势,以方便他把下半身翻过去。
第二步:从侧卧到俯卧/仰卧
如果宝宝已经学会了从平躺改为侧卧,但是这仍然无法返回平躺时,妈妈可以从宝宝的身后,扶住宝宝的肩膀和大腿,帮宝宝翻转身体。如果宝宝无法翻成趴姿,妈妈同样可以从宝宝的身后,扶住宝宝的肩膀和大腿,帮宝宝翻转身体。但特别要注意的是,这时可能会出现宝宝的一只手臂压在胸下动弹不得的情形,这种状况可能会让宝宝感到不舒服或不安。妈妈要小心帮宝宝挪好手臂的位置,以后再慢慢训练让宝宝自己把手臂抽出来
但是这个时候宝宝的身体还是比较柔软、娇嫩的,所以妈妈在训练宝宝的时候一定要动作轻柔一些,不要把宝宝的小手小脚弄伤,刚开始,帮助宝宝翻身的动作也不要太多了,要注意控制练习的时间,以免宝宝的身体不能负荷,反而影响宝宝成长。
宝宝得蛔虫病有什么信号
1、情绪改变
健康的宝宝精神饱满,两眼有神,不爱哭闹。如果宝宝出现烦躁不安,面色发红,口唇干燥时,大多是发烧的征兆;目光呆滞、直视、两手握拳,是惊厥的预兆;两腿屈曲,阵发性哭闹、翻滚,是腹痛的表现;嗜睡、呕吐、脖子发硬,是脑炎的症状。
2、胃口改变
如果宝宝平时食物都挺好的话,说明他的体内没有蛔虫。但是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总是不太吃饭的话,可能是因为身体不舒服了,但是也不能排除体内蛔虫太多的可能。很多家长在判断疾病上面很欠缺,所以就会忽视一些疾病。如果孩子出现食欲不振的话,就要带孩子去检查一些身体了。
3、呼吸改变
当宝宝呼吸变粗、变快,面部发红,可能是发烧的表现;如张口呼吸,多是鼻子不通气;呼吸急促,鼻翼煽动,口唇发红,这时应提防肺炎。
4、睡眠改变
宝宝如果睡前烦躁不安,睡后颜面发红,呼吸急促,这是发烧的表现;睡后大汗淋漓,是佝偻病的表现;若入睡前爱用手抓肛门处,是有蛲虫的表现;睡后不断咀嚼或磨牙,则应提防蛔虫病。
三大征兆预示宝宝要生病
征兆一:情绪改变
宝宝生病早期很难发现,因为此时症状还不明显,又无法用语言准确的表达自己的不适,此时第一要看的就是宝宝的情绪变化或精神状态。健康的宝宝一般精神饱满,情绪较为活跃,爱笑爱闹、两眼有神,身体受到“刺激”后会迅速做出反应。但在生病状态下,则会表现得反应力低下、昏昏欲睡、精神萎靡。比如,宝宝烦躁不安、面色发红、口唇干燥通常是发热的征兆,体温超过38.5℃则要考虑服用退烧药或送医进行进一步确诊;如果宝宝目光呆滞、两眼直视、表现异常,有可能是惊厥的先兆;宝宝哭声微弱,气促并有咳喘,在安静时呼吸次数明显增快(每分钟呼吸次数≥50次),体温升高或身体发凉,这种情况往往提示病情严重。总之,宝宝情绪异常一定要格外注意,悉心养护。
征兆二:饮食改变
健康的宝宝进食有规律,食量也比较稳定,但当身体出现异常时,常常会出现食欲下降、食欲突增或拒食,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宝宝有别于平时,突然拒奶、无力吸吮或不肯进食,并且精神较差,一定要提高警惕,查找原因,是生理性厌奶还是有其它疾病情况。尤其夏季高温高热,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体质较弱的宝宝很容易出现肠胃不适、呼吸道感染、全身性感染等问题。宝宝生病时的饮食改变并不仅仅体现在食欲不佳上,有些疾病还会出现食欲激增的情况,最典型的就是儿童糖尿病,通常表现为多饮多食,即使吃得多,体重还是不升反降。此外,如果宝宝长期食欲不振,家长应该考虑是否是微量元素缺乏、咀嚼能力较弱、运动量过大等原因,一定要避免用哄骗、打骂的方式强迫孩子进食。
征兆三:睡眠改变
睡眠充足才能保持充沛体力,而一旦身体出现问题往往也会在睡眠上出现问题。宝宝生病时通常睡眠状况不佳,比如睡眠少、夜惊夜醒、睡不安稳,入睡后大汗淋漓或出汗不止,也有宝宝表现为嗜睡、叫不醒、精神萎靡,也要提高警惕。如果宝宝睡前烦躁不安,入睡后脸色发红且呼吸急促,可能是发热的表现;夏季还是痱子、尿布疹等皮肤疾病的高发季节,也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宝宝睡眠不安、精神萎靡、易激惹,且伴随生长迟缓、免疫低下甚至骨骼畸形等问题,是小儿佝偻症的临床表现,且多是维生素D缺乏导致。
宝宝得蛔虫病有什么信号
1、情绪改变
健康的宝宝精神饱满,两眼有神,不爱哭闹。如果宝宝出现烦躁不安,面色发红,口唇干燥时,大多是发烧的征兆;目光呆滞、直视、两手握拳,是惊厥的预兆;两腿屈曲,阵发性哭闹、翻滚,是腹痛的表现;嗜睡、呕吐、脖子发硬,是脑炎的症状。
2、胃口改变
宝宝平时食欲很好,突然食欲不振,并伴有精神不佳,有可能是发烧了,这时测量一下体温便可知晓;如果腹胀,不断打嗝、放屁,且气味酸臭,则可能是乳食停滞、消化不良;如宝宝拒食或食后哭闹,且口水多,可能是口腔疾病。
3、呼吸改变
当宝宝呼吸变粗、变快,面部发红,可能是发烧的表现;如张口呼吸,多是鼻子不通气;呼吸急促,鼻翼煽动,口唇发红,这时应提防肺炎。
4、睡眠改变
宝宝如果睡前烦躁不安,睡后颜面发红,呼吸急促,这是发烧的表现;睡后大汗淋漓,是佝偻病的表现;若入睡前爱用手抓肛门处,是有蛲虫的表现;睡后不断咀嚼或磨牙,则应提防蛔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