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高血压是冠心病危险因素
专家表示高血压是冠心病危险因素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给心肌供血的动脉叫做冠状动脉,任何因素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导致供血不足,都可以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冠心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管腔内粥样斑块引起管腔狭窄,甚至导致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里为何会形成粥样斑块?因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可损伤血管内皮,血脂沉积在内皮下,逐渐形成斑块,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
冠心病可分为慢性和急性两大类。慢性冠心病主要是指稳定型心绞痛,斑块缓慢进展,管腔阻塞达一定程度时引起心肌缺血,当血液不能满足心肌需要时,就会因心肌缺血而产生心绞痛症状。
急性冠心病又称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斑块突发破溃促发凝血,血小板在破溃处聚集,大量凝血因子聚集于斑块破溃处,导致管腔急性闭塞,心肌突然中断血供,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可导致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严重后果,是猝死的重要原因。即使度过急性期,长期也会面临心力衰竭的风险。稳定型心绞痛也可发展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或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是什么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始发于少儿期,这其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危险因素的干预。预防冠心病可采用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两种预防策略。前者是通过改变某个人群、地区或国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针对具有1个或1个以上公认的(如高血压、吸烟等)与冠心病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目前公认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现吸烟〉10支/日)、高血压、高血脂、重度肥胖(超重〉30%)、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周围血管阻塞的既往史。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除性别、年龄和家族史外,其它危险因素都可以预防和治疗。
冠心病病变始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要合理,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强体育锻炼,预防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超重和肥胖者更应主动减少热量摄入,并加强运动量。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除重视危险因素干预外,更要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大力宣传戒烟活动,特别是要阻止儿童成为新一代烟民。
日常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1、有氧运动、动静结合
专家表示,如果长期久坐不动的话,那么是如同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以及肥胖一样,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冠心病患者日常应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定期去体育锻炼,通过这种方法来良好地控制体重,增强大脑功能,提高智力,这样对预防冠心病有重要的意义。
2、情绪稳定、心态平和
根据目前的一些研究数据发现,一些情绪不好或者本身就含有疾病的人是非常常见的,这些人因为长期的存在抑郁以及愤怒和各方面的压力,导致他们会很容易激发身体中的各种的致病性的心脏病。焦虑是和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有相同的危害的,这些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
然而,紧张、挫折以及悲伤等急慢性精神压力,会诱发心肌缺血,最终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平和的心态。
冠心病应该如何预防
1。 不吸烟;
2。 保持血压正常稳定, 理想血压是120/80mmHg。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持正常体重,限制酒精,食盐摄入,保持适当钾,钙和镁摄入,以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
3。 维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低脂饮食,运动,和服用降脂药。
4。 避免精神紧张。
5。 运动过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规律地锻炼有助于保持体重,减少高血脂和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6。 维持血糖正常,防治糖尿病。
7。 对已有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高危病人,建议长期服心血康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高血压病
高血压是冠心病最严重的危险因素之一,可能由于高血压使血液动力学最大部分的血管壁受到损伤而促使动脉粥样硬化产生,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治疗高血压病可减小引起冠心病的危险性。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病因
1.年龄:本病多见于40 岁以上的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始于儿童,而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2.性别:男性较多见,男女发病率的比例约为2∶1。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3.家族史: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4.个体类型:A型性格者(争强好胜、竞争性强) 有较高的冠心病患病率,精神过度紧张者也易患病。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长期过高有关。
5.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冠心病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5倍,且与吸烟量成正比。吸烟者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增高,烟中尼古丁收缩血管,以致动脉壁缺氧而造成动脉损伤。
6.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 倍,冠心病病人中60%~70%患有高血压。动脉压增高时的切应力和侧壁压力改变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同时血压升高促使血浆脂质渗入血管内膜细胞,因此引起血小板聚积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7.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6.7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2mmol/L)者较正常者(总胆固醇<5.2mmol/L)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5 倍。近年的研究表明,高甘油叁酯血症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有保护作用,其值降低者易患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之比<0.15,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价值的预报指标。最近的研究发现,血清α-脂蛋白[Lp(α)]浓度升高(>0.3g/L)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8.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 倍;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男性患者高3 倍,且易发生心力衰竭、卒中和死亡。高血糖时,血中糖基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途径的降解代谢受抑制;同时高血糖也使血管内膜受损,加之糖尿病常伴脂质代谢异常,故糖尿病者易患冠心病。
9.肥胖和运动量过少:①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110)。②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 。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24 者称肥胖症。肥胖虽不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那么重要,但肥胖可通过促进这叁项因素的发生发展而间接影响冠心病。运动能调节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使已患冠心病患者其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运动量少易致肥胖,因此应充分认识到治疗肥胖症的紧迫性和增加运动量的重要性。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病因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以下因素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这些因素被称之为冠心病易患因素(也称之为危险因素):
1.年龄:本病多见于40 岁以上的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始于儿童,而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2.性别:男性较多见,男女发病率的比例约为2∶1。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3.家族史: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4.个体类型:A型性格者(争强好胜、竞争性强) 有较高的冠心病患病率,精神过度紧张者也易患病。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长期过高有关。
5.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冠心病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5倍,且与吸烟量成正比。吸烟者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增高,烟中尼古丁收缩血管,以致动脉壁缺氧而造成动脉损伤。
6.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 倍,冠心病病人中60%~70%患有高血压。动脉压增高时的切应力和侧壁压力改变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同时血压升高促使血浆脂质渗入血管内膜细胞,因此引起血小板聚积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7.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6.7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2mmol/L)者较正常者(总胆固醇<5.2mmol/L)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5 倍。近年的研究表明,高甘油叁酯血症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有保护作用,其值降低者易患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之比<0.15,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价值的预报指标。最近的研究发现,血清α-脂蛋白[Lp(α)]浓度升高(>0.3g/L)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8.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 倍;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男性患者高3 倍,且易发生心力衰竭、卒中和死亡。高血糖时,血中糖基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途径的降解代谢受抑制;同时高血糖也使血管内膜受损,加之糖尿病常伴脂质代谢异常,故糖尿病者易患冠心病。
9.肥胖和运动量过少:①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110)。②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 。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24 者称肥胖症。肥胖虽不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那么重要,但肥胖可通过促进这叁项因素的发生发展而间接影响冠心病。运动能调节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使已患冠心病患者其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运动量少易致肥胖,因此应充分认识到治疗肥胖症的紧迫性和增加运动量的重要性。
患高血压对心脏有什么危害
1、患高血压对心脏有什么危害?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血压越高,未经治疗,则发展为心衰的可能性越大。
2、患高血压对心脏有什么危害?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长期血压偏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尤其是冠状动脉硬化。
3、患高血压对心脏有什么危害?在冠心病临床研究统计中,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随血压水平升高而增加。
注意事项:
专家提醒: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东方人群中,血压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高于西方人群,血压水平与冠心病的病死率呈直线相关,即努力控制高血压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高血压还是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而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死可引起心力衰竭。
什么原因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高胆固醇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是最早被证实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在所有危险因素中对冠心病危害最大的一种危险因素。在冠心病干预性治疗中胆固醇作为头号治疗的对象。
吸烟
吸烟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如果吸烟和其他危险因素同时存在,还有明显的协同危害作用。例如每日吸1包香烟的高血压患者停止吸烟后,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性降低35-40%。研究还证实被动吸烟者心血管死亡的危险性亦明显增加。吸烟可使冠状动脉痉挛的危险性增加2.4倍。男性烟民患急性心肌梗塞或冠脉猝死的危险性是非吸烟者的2.7倍,女性为4.7倍。
高血压
高血压作为危险因素,和吸烟相比毫不逊色。我国为高血压大国,据卫生部的统计资料,我国高血压患者约1亿1千万,但只有30%接受了药物治疗。
糖尿病
糖尿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几乎影响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到心脏性死亡的各个环节。近年来糖尿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迅猛异常,而且极其严重的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而是在出现并发病之后才检查出有糖尿病,此时已延误了治疗。
高血压患者容易患冠心病
高血压患者可要提高警惕了,临床调查显示,高血压患者十分容易出现冠心病等问题,二者同时出现,不仅会加大治病的难度,还会让患者出现更多的经济损失。据了解,一项ASCC研究表明,20。1%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合并有冠心病。冠心病病人往往合并有血压的升高,血压的升高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致使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
专家指出,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来说,治疗时特别要注意“降压又护心”。他说,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140/90mmHg以下,而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来说,新指南建议为130/80mmHg以下。
高血压的判断标准
根据血压的不同,高血压的并发症以及高血压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下列数据来进行简单的判断。
一般高血压<140/90<140/90;
高血压伴肾病<130/80<130/80;
高血压伴糖尿病<130/80<130/80;
高血压伴冠心病——<130/80;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130/80。
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病因
(一)发病原因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以下因素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这些因素被称之为冠心病易患因素(也称之为危险因素):
1.年龄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始于儿童,而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2.性别 男性较多见,男女发病率的比例约为2∶1。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3.家族史 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4.个体类型 A型性格者(争强好胜、竞争性强) 有较高的冠心病患病率,精神过度紧张者也易患病。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长期过高有关。
5.吸烟 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冠心病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5倍,且与吸烟量成正比。吸烟者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增高,烟中尼古丁收缩血管,以致动脉壁缺氧而造成动脉损伤。
6.高血压 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冠心病病人中60%~70%患有高血压。动脉压增高时的切应力和侧壁压力改变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同时血压升高促使血浆脂质渗入血管内膜细胞,因此引起血小板聚积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7.高脂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6.7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2mmol/L)者较正常者(总胆固醇<5.2mmol/L)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5倍。近年的研究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有保护作用,其值降低者易患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之比<0.15,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价值的预报指标。最近的研究发现,血清α-脂蛋白[Lp(α)]浓度升高(>0.3g/L)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8.糖尿病 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男性患者高3倍,且易发生心力衰竭、卒中和死亡。高血糖时,血中糖基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途径的降解代谢受抑制;同时高血糖也使血管内膜受损,加之糖尿病常伴脂质代谢异常,故糖尿病者易患冠心病。
高血压常见的七种并发症
一、冠心病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病病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是正常者的2倍,长期高血压不治疗,有50%死于冠心病。
二、糖尿病
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相当常见,它是病人发生动脉硬化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
三、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40%—50%的心衰起因于高血压。血压越高,又没有治疗,发展为心衰的可能性越大。有人对5314例高血压病人随访14.1年,有392例发生心衰,高血压已被认为是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塞的主要危险,而左心室肥厚和心梗可引起心脏功能不全,因此,高血压在心衰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四、肾病
在人类,肾脏参与高血压的形成与维持,反过来,肾脏又因血压升高而损害,长期高血压没有治疗,可引起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或加速肾实质的破坏导致原发或继发的肾脏疾病。
五、周围动脉疾病
高血压使间歇性跛行的危险增加3倍,可能是因为血压升高使某些特定的部位如下肢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硬化加速,导致下肢动脉发生缺血、营养障碍,甚至坏死。
六、中风
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正常血压的7.76倍,还有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使中风发生率降低40%,冠心病危险降低15%。
七、左室肥厚
在所有高血压病人中,有20%—30%可查到左室肥厚,轻度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比正常血压增多2—3倍,而重度高血压可达10倍。左心室肥厚是心梗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并影响左室收缩功能,因此高血压左室肥厚是一个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密切相关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呈连续性相关,因此,高血压的定义是人为的。许多与高血压有关的疾病发生于通常认为的“正常血压”者。
因此,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的数量和程度;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常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危险因素而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
血压升高是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标准判断,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一些临床试验也为此提供了证据。
1.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中国是脑卒中高发的国家。
1997年,who-monica研究报告显示,在多国17个监测人群中,北京(1985~1990年)男性(35~64岁)年均脑卒中事件发生率为247/100,000,居第5位,女性年均发生率为175/100,000,居第2位。
在6年监测期间年发病率变化不大,而同期多数其他国家监测人群脑卒中事件发生率呈下降趋势。我国10组人群前瞻性研究表明:血压水平和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呈对数线性关系,即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之后,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高49%(缺血性卒中增高47%,出血性卒中增高54%);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危险增高46%。
东亚人群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和日本等东亚人群中,血压升高对脑卒中发病的作用强度约为西方人群的1.5倍。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syst-china)显示在60岁以上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进行随机化的临床对照试验,随访4年后,降压治疗组比安慰剂对照组脑卒中死亡率降低58%,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表明有效地降低血压确能降低致死性脑卒中的发生。以上证据说明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中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2.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西方人群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由framingham研究及以后的多项前瞻性研究所证明。这些研究表明血压升高,不论是稳定的或不稳定的,收缩期的或舒张期的,在任何年龄,任何性别,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血压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现连续的、逐步升高的、密切的关联。mrfit研究显示,在34万35~57岁男性白人中随访15年后,因血压升高而造成冠心病额外死亡的总数中,收缩压在120mmhg~139mmhg的占31.6%,在140mmhg~159mmhg的占42.9%,在≥160mmhg者只占24.1%。这是由于人群中血压水平在前两组范围的居多,而收缩压≥160mmhg者,固然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很高,但在人群中居少数。
由此可见,血压“正常偏高”及ⅰ级高血压对冠心病发病有重要意义。我国首都钢铁公司男工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显示,收缩压在120mmhg~139mmhg,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比<120mmhg者增高40%,在140mmhg~159mmhg者增高1.3倍,同样说明血压升高在中国人群中对冠心病发病的作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血压水平对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影响是连续的,因此任何对高血压的定义都是人为的,许多与血压升高有关的疾病可以发生在通常被认为是“正常”血压的人群之中。
由于在中国人群中血压升高对心血管病发病的作用强度大于西方人群,如采取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策略,加强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和人群防治,以降低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同时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和治疗,必将对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产生更大的效果。
3.血压升高增加心力衰竭和肾脏疾病的危险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比没有高血压病史者高6倍,而舒张压每降低5mmhg,可能使发生终末期肾脏病的危险减少1/4。
冠心病应该如何预防
控制预防
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指没有发病时进行预防,二级预防是指发病后预防,三级预防是指发病后防止发生并发症,其中二级预防意义最重大,过去30年美国外依靠二级预防提高了平均寿命4.6年。主药预防药有阿司匹林、天欣泰、冠脉宁等药。我国临床重治疗轻预防,造成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复发率高的主要原因。
即在没有冠心病证据的人群中减少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主要是针对易患人群,控制易患因素,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要从儿童、青少年及年轻时就开始积极有效的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
1。 不吸烟;
2。 保持血压正常稳定, 理想血压是120/80mmHg。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持正常体重,限制酒精,食盐摄入,保持适当钾,钙和镁摄入,以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
3。 维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低脂饮食,运动,和服用降脂药。
4。 避免精神紧张。
5。 运动过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规律地锻炼有助于保持体重,减少高血脂和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6。 维持血糖正常,防治糖尿病。
7。 对已有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高危病人,建议长期服心血康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一、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是什么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始发于少儿期,这其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危险因素的干预。预防冠心病可采用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两种预防策略。前者是通过改变某个人群、地区或国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针对具有1个或1个以上公认的(如高血压、吸烟等)与冠心病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目前公认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现吸烟〉10支/日)、高血压、高血脂、重度肥胖(超重〉30%)、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周围血管阻塞的既往史。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除性别、年龄和家族史外,其它危险因素都可以预防和治疗。
冠心病病变始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要合理,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强体育锻炼,预防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超重和肥胖者更应主动减少热量摄入,并加强运动量。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除重视危险因素干预外,更要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大力宣传戒烟活动,特别是要阻止儿童成为新一代烟民。
二、预防冠心病的措施
不吸烟。
只食用少量的牛油、奶油及各种油腻食物。
将你习惯食用的肉类量减少,将你食用的肉上脂肪除去,吃烧煮的肉,不要吃油煎的肉。 每周最多只吃三只鸡蛋。
吃大量水果及蔬菜,但饮食要维持平衡均匀。
减少盐的摄食量。摄食盐量低可以降低血压,并且减少发展冠状动脉病的危险。
经常运动。有证据显示,每周做两、三次剧烈运动,可减少得心脏疾病的危险。但由于突然做剧烈运动很危险,必须以渐进的方式来开始实行你的运动计划。
应付精神压力,寻求各种途径来调解生活上的压力。可以培养嗜好或通过运动来松懈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
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
定时检查身体并遵照医嘱。
老年人为什么会得冠心病
一、血脂代谢紊乱:医学上所说的血脂代谢紊乱指的是高血脂症。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DLC水平每升高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异常,后两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二、高血压:不可否认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长期存在、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缩期血压比90-94mmhg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
三、生活方式:人们常年养成的生活习惯,会严重影响老年时期的健康状况。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与吸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量-反应关系。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一倍。
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因素很多,而冠心病早期发作如果不注意治疗和调养,在以后的生活中随时都会发作,冠心病还会引起并发症使得老年人晚年身体饱受折磨,同时还会增加死亡率,所以老年人的冠心病应该提早采取科学方法治疗,不可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