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推拿手法图片大全 牙疼推拿方法
牙疼推拿手法图片大全 牙疼推拿方法
1.用点,按,揉内庭,太溪,行间,太冲等穴治疗,其压力应以重刺激为主,治疗时间约在3分钟左右。
2.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面部的下关,颊车等穴治疗,压力由轻至重,时间约3分钟。
3.按,揉,捏,拿合谷穴,约1分钟。
4.最后捏,拿,按,揉病变牙龈的局部。
小儿推拿的穴位大全
1.基本手法
(1)指导法则
宝宝的皮肤比较娇嫩,故而进行推拿时,要注意手法轻柔、力量稳定,推拿讲究程序性。
(2)基本手法
基本的手法有很多种,包括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搓法、拿法、运法、捏法、擦法、捣法、捻法、刮法、摇法、拍法十五种手法。
2.推拿手法
(1)脾经
a.位置:位置主要分布在拇指上的螺旋纹状面和桡侧缘。
b.主治:腹泻和积食等消化道疾病。
c.操作:家长将宝宝的拇指弯起来,顺着拇指的桡侧边缘或者有螺纹的一面向上方推拿三百次左右。
(2)胃经
a.位置:在宝宝拇指的第二节处,或者在手掌大鱼肌的外缘。
b.主治:宝宝腹泻、呕吐等肠胃病。
c.操作:向上直推约三百次。
(3)肺经
a.位置:无名指的螺纹状面。
b.主治:小儿气喘、咳嗽、胸口闷塞等。
c.操作:沿着螺纹旋转或者顺着指尖向上推两百次左右,也可以沿着手指指尖向上推一百次。
(4)小肠
a.位置:小拇指的尺侧边缘。
b.主治:遗尿、尿赤等。
c.操作:从指尖向指根一直推下去,推五十次左右,反向也可以。
(5)六府
a.位置:在手臂前端的尺侧边缘。
b.主治:发烧、盗汗、便秘等。
c.操作:一直向前直推三百次。
(6)二人上马
a.位置:在宝宝侧小指指背和无名指的指关节内陷里。
b.主治:牙科疾病、肚子疼、脱肛等。
c.操作:手指掐三到五次,绵力按揉三十次。
(7)虎口
a.位置:在手背侧面的第一节和第二节手掌骨中间,稍微靠近食指方向,即合谷穴的位置。
b.主治:感冒、牙疼。
c.操作:推拿三到五次。
(8)腹
a.位置:在小腹位置。
b.主治:腹胀、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
c.操作:用手指或手掌按摩,顺着季肘朝外侧分推,时间控制在5到10分钟之内。
(9)肺俞
a.位置:在宝宝的第三段胸椎棘突的旁边,大约1.5寸的位置。
b.主治:发烧、咳嗽、气喘等。
c.操作:按揉五十次,也可以顺着宝宝的肩胛骨从上向下直推三十次。
(10)龟尾
a.位置:处于宝宝的尾骨末端直至肛门的中间,即长强穴的位置。
b.主治:腹痛、拉肚子、便秘、脱肛等。
c.操作:按揉三百次、旋转推拿三百次次,轻掐三到五次。
3.推拿穴位
小儿推拿的穴位分为直线、旋转和垂直方向三种。
(1)直线方向
a.定义
直线方向的推拿手法,顾名思义,是指需要用推、捏等手法在呈直线状的穴位处推拿。
b.补泻原则
沿着向心方向的叫做补法,沿着离心方向的叫做泻法,一前一后的推拿叫做平补平泻法。至于那些分布在经络的非特定穴位,它们的补泻原则则有些不同之处,顺着经脉的方向叫做补,逆着经脉方向的叫做泻,一前一后的推拿叫做平补平泻。
(2)旋转方向
a.定义
旋转方向的推拿手法,指的是要运用揉、摩等手法在以点面状分布的穴位处推拿。
b.补泻原则
旋转方向是顺时针的叫做补,而反方向则叫做泻,要是兼顾了顺时针和逆时针的话就叫做平补平泻。要是穴位呈现左右对称的状态时,往内转叫做补,往外转叫做泻,如果有两个方向旋转的叫做平补平泻。
(3)垂直方向
a.定义
垂直方向的推拿手法是指需要用按、掐等手法在呈现点状的穴位处推拿。
b.补泻原则
垂直方向的补泻原则是取决于推拿时力度轻重。力度稍重的叫做泻,力度稍轻的叫做补,力度适中的叫做平补平泻。
(4)特殊手法
诸如推三关和清天河水这样的手法没有固定的方向标准,因此补泻手法与以上三种均有所不同。
胃疼推拿哪个部位
推拿可以对胃痛起到一定的缓解效果。
推拿疗法主要是采用适当的手法刺激穴位,通过痛点调节机体,缓解疼痛,再者,推拿对肠胃运动和胃的分泌功能也有调节作用,因此胃痛推拿是有效果的。
胃疼治疗原则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脾胃虚寒者辅以温中散寒,饮食伤胃者辅以消食导滞,肝气犯胃者宜疏肝理气。
胃疼推拿部位
1.患者取仰卧位,推拿者坐于患者右侧,用一指禅推法沿腹部任脉往返推拿5-8遍,重点在中脘,气海,天枢穴推拿,再沿两侧肋下缘(分腹阴阳)推拿,各往返5-8遍。
2.用摩法在胃脘部治疗5-10分钟,然后按揉中脘,气海,天枢穴,每穴约2分钟。
3.患者取俯卧位,用按揉法在患者胸部第6-12胸椎棘突旁背俞穴推拿,凡有局部结节改变,明显压痛处做重点治疗。
4.患者取俯卧位,用一指禅推法循胸段棘突左右各旁开0.5寸,1.5寸,3寸处共6条线往返操作,推拿时间约10分钟。
5.按揉手三里,内关,足三里各1分钟,再拿捏肩井,合谷,委中,承山穴。
小儿头疼推拿图解 小儿头疼病因
小儿头疼通常由三种情况引起,外因常是外感风寒,内因则是内热,以及痰湿内阻;头疼有时候只是疲劳,紧张的一种表现,不用过分紧张,应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来诊断。但如果不在上诉原因当中,则应加以重视,及早就医进行全面诊断,以便准确的治疗。小儿头疼推拿可分型进行治疗。
推拿手法大全
保健四大手法
小儿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末节的罗纹面分别为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和肾经。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补脾经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儿腹部3-5分钟。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相当于小儿四个手指的宽度),胫骨外旁开1寸(相当于小儿中指的宽度)。按压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脊柱穴位于背部的正中线,颈部到骶尾骨的连线上。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自下而上捏脊柱穴3-5遍,即为捏脊。每捏三下将脊背提一下,即为捏三提一法。
作用:以上四个手法合称为小儿推拿保健四大法。合用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强体魄、促发育的作用。常用作于小儿日常保健推拿,尤适合身体脾胃虚弱或病后脾胃失运的宝宝。
注意事项:一般早上或饭前进行,每日1次。急性感染病期可暂时,病愈后再进行。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固表止汗四大手法
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
循无名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肺经。补肺经有补益肺气的作用。
循小指末节罗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指末节罗纹面即为
补肾经(注意,是指根向指尖直推),300次。补肾经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肾顶,即小指顶端。按揉小儿小指顶端即为揉肾顶。揉肾机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作用:以上四手合用,能达益气固表止汗之功。用于自汗、盗汗、多汗。
注意事项:自汗或多汗者,一般早上进行,盗汗可睡前1小时进行。每日一次。外感、发热时可暂停。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小儿头疼推拿有用吗
风寒型头疼推拿
主要症状:通常感染风寒而头疼,孩子会有感冒的特征,即发烧流涕,畏寒喜热等。
推拿手法:
主穴:揉小天心3分钟,揉一窝蜂3分钟;推补肾经5分钟,推清板门穴5分钟,推清天河水1分钟。
推拿功效:揉小天心和一窝蜂可发散风热,疏风解邪;推补肾经,推清板门穴,推清天河水有退烧清热的功效。
配穴:掐鱼腰穴3-5次,掐天门穴3-5次。
推拿功效:掐鱼腰可以缓解孩子的头疼症状,有清脑醒神的功效。掐天门与掐鱼腰穴结合,可是疗效更佳。
内热型头疼推拿
主要症状:除去会有头疼的症状,双眼也有疼痛不适感,鼻腔干燥,如果空气干燥,气温升高还会加剧疼痛,这种头疼,不时发作,给孩子身体带来很大的负担。
推拿手法:
主穴:推清板门穴5分钟,推清肺经5分钟;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下六腑3-5分钟,推四横纹穴4分钟。
推拿功效:推清板门穴,推清肺经可缓解内热,清胃火,是治本之法;逆运内八卦,推下六腑,推四横纹可平和胃气,清热泻火,通便秘。
配穴:掐丝竹空3-5次,掐鱼腰穴3-5次,掐天门穴3-5次;推补肾经5分钟,揉二人上马3分钟。
推拿功效:掐丝竹空,鱼腰穴和天门穴可缓解头疼的症状;推补肾经,揉二人上马可滋阴降火,巩固疗效。
痰阻型头疼推拿
主要症状:孩子会有胸闷气短,舌苔厚腻,恶心呕吐的症状,所吐以痰液为主,头疼症状为眩晕,如果行动则眩晕加剧,观察口腔,会发现舌苔厚腻,孩子患病后,要在安静的环境中卧床休养。
推拿手法:
主穴:推补肾经7分钟,掐列缺穴5次;推补肾经5分钟,可微用力揉一窝蜂4分钟,揉外劳宫穴4分钟;揉小天心3分钟,推清天河水1分钟,揉二人上马5分钟。
推拿功效:推补肾经,恰列缺穴可以缓解头晕,并将痰湿下引化解,是治本之法;推补肾经,揉一窝蜂和外劳宫,可起健脾之功,温阳中元,下元,可缓解痰多,咳痰的症状;结合揉小天心,推清天河水,揉二人上马,可清热泻火,通利小便,将痰湿由小便排泄出体外。
配穴:推四横纹4分钟,逆运内八卦2分钟,揉合谷穴1分钟;掐丝竹空3-5次,掐鱼腰3-5次,掐天门穴3-5次。
推拿功效:推四横纹,逆运内八卦,揉合谷穴可平胃气,缓解恶心呕吐,并可减少痰液,消除舌苔厚腻症状;掐丝竹空,鱼腰和天门穴,可清脑醒神,帮助止头疼,巩固疗效。
上火牙疼按摩哪里
上火牙疼临床表现:以牙痛,牙齿松动,甚或牙龈出血,或龈齿间溢脓,影响咬嚼为主要症状;缓慢起病,逐渐加重,严重者发展为全口牙齿松动,病程中可有急性发作的牙周浓肿,局部红肿热痛,脓液量多,伴随发热;口腔检查可见牙龈红肿,牙齿松动或有龋齿,牙龈易出血。
治疗原则:清热止痛,疏通经气。
取穴:合谷,下关,颊车,风池,地仓,翳风。
推拿手法
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推拿者施一指禅推法于面部,若面颊红肿拒按者,则用揉法,沿地仓,下关,颊车等穴进行治疗,约5分钟。
2.按揉风池,翳风,拿合谷穴,每穴约半分钟。
上火牙疼推拿手法图解 上火牙疼推拿手法
1.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推拿者施一指禅推法于面部,若面颊红肿拒按者,则用揉法,沿地仓,下关,颊车等穴进行治疗,约5分钟。
2.按揉风池,翳风,拿合谷穴,每穴约半分钟。
小孩头疼按摩哪里
风寒型头疼推拿
主要症状:通常感染风寒而头疼,孩子会有感冒的特征,即发烧流涕,畏寒喜热等。
推拿手法:
主穴:揉小天心3分钟,揉一窝蜂3分钟;推补肾经5分钟,推清板门穴5分钟,推清天河水1分钟。
推拿功效:揉小天心和一窝蜂可发散风热,疏风解邪;推补肾经,推清板门穴,推清天河水有退烧清热的功效。
配穴:掐鱼腰穴3-5次,掐天门穴3-5次。
推拿功效:掐鱼腰可以缓解孩子的头疼症状,有清脑醒神的功效。掐天门与掐鱼腰穴结合,可使疗效更佳。
内热型头疼推拿
主要症状:除去会有头疼的症状,双眼也有疼痛不适感,鼻腔干燥,如果空气干燥,气温升高还会加剧疼痛,这种头疼,不时发作,给孩子身体带来很大的负担。
推拿手法:
主穴:推清板门穴5分钟,推清肺经5分钟;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下六腑3-5分钟,推四横纹穴4分钟。
推拿功效:推清板门穴,推清肺经可缓解内热,清胃火,是治本之法;逆运内八卦,推下六腑,推四横纹可平和胃气,清热泻火,通便秘。
配穴:掐丝竹空3-5次,掐鱼腰穴3-5次,掐天门穴3-5次;推补肾经5分钟,揉二人上马3分钟。
推拿功效:掐丝竹空,鱼腰穴和天门穴可缓解头疼的症状;推补肾经,揉二人上马可滋阴降火,巩固疗效。
小儿推拿天突图片 小儿推拿天突手法
有按揉天突,点天突,捏挤天突之分。
一手扶患儿头侧部,另一手以中指指端按或揉该穴10-30次,称按天突或揉天突。
以食指或中指指端微屈,向下用力点3-5次, 称点天突。
用两手拇指,食指捏挤天突,至皮下淤血成红紫色为止,称捏挤天突。
小儿肚子疼推拿手法有哪些
受风寒导致肚子疼按摩部位
1.把食指放在中指上,揉小儿背侧腕横纹正中的穴位(一窝风)100-200次。
2.把食指放在中指上,按揉位于小儿手背中指与无名指掌骨中间的穴位(外劳宫),以拇指螺纹面左右揉之,5-10分钟。
3.患儿仰卧,以掌心在小儿腹部做顺时针方向摩动5分钟。
牙疼推拿手法图片大全 牙疼防治注意事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餐后漱口刷牙。
2.面部推拿治疗牙痛的时候,手法必须固定一点,不可带有任何的摩擦动作,以防止出现红肿等改变。
3.龋齿,牙龈炎,根尖炎等疾病属于急性的炎症改变,推拿治疗时应配合消炎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上火牙疼按摩哪里 上火牙疼推拿取穴
临床表现:以牙痛,牙齿松动,甚或牙龈出血,或龈齿间溢脓,影响咬嚼为主要症状;缓慢起病,逐渐加重,严重者发展为全口牙齿松动,病程中可有急性发作的牙周浓肿,局部红肿热痛,脓液量多,伴随发热;口腔检查可见牙龈红肿,牙齿松动或有龋齿,牙龈易出血。
治疗原则:清热止痛,疏通经气。
取穴:合谷,下关,颊车,风池,地仓,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