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饱是什么程度 如何把握7成饱
七分饱是什么程度 如何把握7成饱
七成饱,大部分人找不到这个点,经常把胃里感觉满的八成饱当成最低标准,甚至到了多吃一口就觉得胀的九成饱。
因为大多数人都边吃边说笑,边吃边谈生意,边吃边上网看电视,分散注意力后,就很难感受到饱感的变化,不知不觉地饮食过量。
还有很多人从小就被父母规定食量,必须吃完才能下饭桌,从来不曾按自己的饱感决定食量。这样,他们渐渐丧失了感受饥饱的能力,不饿也必须吃,饱了也必须吃完。
怎么能感觉这么细致的差异呢?
专心致志细嚼慢咽,放慢速度是关键。
从第一口开始,感受自己对食物的急迫感,每吃一口后感受饥饿感的逐渐消退,胃里面逐渐的充实,体会这些不同饱感程度的区别。
然后,找到七成饱的点,把它作为自己的日常食量,就能预防饮食过量。
很多民间养生理念都涉及节制饮食、适可而止的‘七成饱’现象,但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如何用科学研究来解释成了一个难点。
高脂膳食引起的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会加快衰老,减少寿命。而适度节食可以缓解这些病症,延长寿命。
节食减肥真的好吗 胃就像气球?
我们的胃部是有一定弹性的,大家可以把胃想象成一个气球,胃里没东西的时候,我们的胃壁有1厘米厚,而当暴饮暴食等原因导致急性胃扩张时,胃壁能薄得像一层纸。
一般来说,正常进餐后胃容量约为1500毫升,吃撑后为2000毫升。如果每天吃过多东西,久而久之胃就会被撑大,长期下去会加重胃的负担,比正常人更易出现胃下垂,进而影响正常消化机能,出现消化不良反应。更甚者会压迫心脏和肺部,为身体带来很大的负担。
经常吃太多确实会把胃撑大,让你吃得更多。但是,人体有着非常完善的自我保障机制,会自发地出现呕吐、打嗝等反应,强制减压。
不过,暴饮暴食很容易引起的急性胃扩张,进而引发糖尿病、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所以,不要想当然的去挑战胃部极限!
不少人害怕肥胖,就经常性的节食,认为这样就可以把食量变小,最后进化成小鸟胃?
事实是,胃容量不会因为饥饿而变小,而且长期空腹可能会导致低血糖,过多的胃酸也会损伤胃黏膜。如果机体营养来源不足,无以保证营养供给,消耗大于补充,就会使机体逐渐衰弱,体力、精神注意力、免疫力下降,引起低血糖会加重肝脏、心脏和大脑的负担,对机体造成损伤。
因此,大家的进食量最好保持在七分饱。所谓七分饱是既不饥饿,也不感觉到撑。想要达到这种状态,还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吃得慢点:缓慢地进食可以让胃和大脑同步感受到七分饱,不必刻意去数每口饭在嘴里咀嚼了20次或30次,只要到食物咀嚼成靡状,自然咽下即可。
少食多餐:饿的时候很容易吃多,因此少食多餐更容易做到七分饱。每天3顿正餐和2顿加餐,每隔3小时1餐,加餐也要选择健康的零食,比如一个水果、一杯酸奶和一小把坚果。
还可以用另一个判断标准:如果吃饭时间很规律,并且两餐中间进行了适量地加餐后,在下一餐之前还是提前饿了,那就意味着你 并没达到七分饱,可以适当再增加一点饭量哦。
所以说,减肥千万不要想当然的去忍饿,这样对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
晚饭吃七分饱最好
一般来说,吃到有撑胀感的时候算成十分饱,正常的晚餐应该吃到七分饱。所谓七分饱,就是胃还没有觉得胀起来,但是食欲已经减弱了,只是还是忍不住地想再吃几口。从健康的角度看,晚餐最好保持七分饱的感觉,如果还想减肥,吃到五分饱就可以了,五分饱就是,饥饿感基本消失,但还有明显的食欲,到睡前可能稍微有点饿。
怎么能轻松地就吃出七分饱的感觉?这就需要在晚餐中“造假”,而粗粮是最好的“造假”原料。选择低热量食物时,既要注意到糖和油这些热量高的元素,还要注意到食物含水量,含水少了往往热量就高。比如水果相对来说都是热量低的,一旦变成了果脯、干果,热量就要增加很多。100克葡萄的热量只有43大卡,但变成了葡萄干后,100克的热量就是350大卡,增加了近10倍。
明白了这个原理,你的晚餐就要多“注水”了,而“注水”效果最好的就是杂粮,因为它纤维素丰富。熬过腊八粥、杂粮粥的人都知道,为了能使粮食、豆类尽快煮得软烂,一般都要提前泡上半天,同样的一碗米,泡半天也涨不出多少,但是一碗杂粮可以发涨得很明显,就是纤维素的效果。这样熬出来的粥,同样的一碗体积,热量却比白米粥的热量低。喝下这样的粥很容易有饱腹感,但热量远没有大米饭那么高,这种偷梁换柱的办法如果能坚持,例如每天晚餐的主食换成杂粮粥而不是白米饭、白米粥,就可以帮你在不知不觉中减肥了。
白领养胃应牢记3点
1、早餐省不得
很多白领都以早上没时间等等为借口,省略了早餐。然而经过了漫长的一夜,晚餐吃的食物已经消化殆尽了。到了早上,胃会分泌胃液迎接食物的到来。如果这时候你不进食,那么胃酸就将腐蚀胃粘膜,长此以往,会出现胃痛、胃酸等症状的发生。因此建议早餐一定不能省,而且建议吃些温热的食物暖暖胃。
2、午餐不油腻
午餐应尽量选择低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食物,烹调方式以清蒸、炖煮为宜。太过油腻的食物或是高脂肪的食物,对于白领们原本就虚弱的胃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消化起来会更困难,甚至诱发胃病,胃溃疡的发生。
3、晚餐七分饱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晚上活动量较少,能量消耗较低。如果晚餐吃的过饱会加大胃肠的负担,食物长时间不能消化,甚至也会影响睡眠质量。所以晚餐都要注意不要过饱,七分饱是好的状态。
饮食七八分饱最恰当
1、吃得过饱所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肠道负担加重,消化不良。而且,如果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复的机会,胃大量分泌胃液,会破坏胃黏膜,极易发生胃穿孔、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
2、吃得过饱,会引起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的衰老。人们在吃饱后,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肠胃系统去“工作”了,容易让人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昏昏欲睡。
3、吃得过饱,还会造成营养过剩,并且增加体内各脏器的负担与畸形发展,使体内能量囤积过多,引起心脑血管病。
4、吃得过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的遗传因子活动能力降低,增加患癌症的可能性,而且临床数据也充分证明了肥胖能够增加患癌的危险性。
5、吃得过饱,会伤害人的泌尿系统,因为过多的非蛋白氮要从肾脏排出,势必加重肾脏负担。
6、晚餐过饱,鼓胀的胃肠会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使兴奋的“波浪”扩散到大脑皮质其他部位,诱发神经衰弱。
此外,吃得过饱还会使骨骼脱钙,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提高。如果晚餐吃得过好过饱,加之饮酒过多,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
为什么都说吃饭要吃七分饱
吃饭吃到七分饱,会使你的身材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既不会因为少食而枯瘦如柴也不会因为多食而长胖。
人吃的十分饱的时候会感觉肚子胀不舒服,吃的太少了,过不了两个小时又会感觉到饥饿。这种少吃和多吃的情况都会对胃造成伤害,所以,吃个七分饱是对身体最健康有益的。
芒果可以多吃吗
答案是否定的。
芒果属寒性水果,吃多了会使肠胃蠕动变慢,影响消化,导致胃胀气。使肌肉无力,消化不良,进而慢性影响着肾脏。
有些过敏体质的人,对芒果过敏,吃了芒果皮肤上会起红斑,引起皮炎,这种体质的人更不应该多吃,如果可以应尽量不吃。
芒果吃多了会上火。我们都知道,有些水果因为糖分很高,人体不能及时将他们完全分解完,吃多了就会容易上火,比如橘子。
芒果吃多了会给你“饱”的幻觉。芒果本身富含蛋白质,人吃多会有“饱”的感觉。这对人体吸收其他能量元素是一种阻碍,当然也有些人将它作为减肥食品,但吃多了绝对没好处。
七分饱是什么程度 为何七分饱有益健康长寿
因为适当减少食物摄入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减少内毒素入血,进而改善代谢指标。通过相关分析,该赵立平教授的实验找出了与寿命相关的肠道菌群的特定类群。
在与寿命正相关的细菌类群中,有很多是已经证实的有益菌。通过实验发现,无论是低脂还是高脂饮食,节食都能够显著增加有助于延长寿命的有益菌群,减少有害菌群。从而改善了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的炎症反应,这很可能是节食延长寿命、延缓衰老作用机制的重要环节。
结构合理的肠道内菌群是健康必需的伙伴。最理想的状况就是吃得营养均衡但刚刚够自己用,这时消化道恰好把营养吸收完,仅把膳食纤维留给肠道菌群,反过来,如果吃得过多,那么大量没有消化的蛋白质、脂肪等食物残渣也都进入肠道,会让能产生内毒素或引起炎症反应的有害菌群滋生,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等。
减肥时的吃到七分饱是什么感觉
减肥过程中吃到七分饱之后,可能过几个小时之后还会有饥饿的感觉,此时建议多喝点水,或者吃点水果蔬菜来补充身体需要的能量、水分及维生素,尤其是还要住一晚上的饮食状态,如果晚上吃饭过晚并且饮食过多的话,都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饱腹感,还会影响患者日常的正常肠胃代谢情况,所以建议患者应该考虑控制饮食量及饮食时间!
减肥七分饱是什么感觉?如果减肥这并不了解自己七分饱的感觉的话,可以通过了解各种饮食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及热量情况,通过相关结算来确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不要吃过多油腻及油脂过多的食物,减肥过程中一定要限制饮食过剩的情况发生,因为这样会导致摄取量大于代谢量,会在患者体内形成脂肪堆积,不利于实现减肥效果!
减肥七分饱是什么感觉?如果平时减肥者没有过多的食欲的话,那么只要保证每一餐都能够比较均衡就可以了,并且还要注意饮食的健康,不要过度偏食了,有些女性认为只吃香蕉就可以减肥,所以天天吃香蕉,这也是不利于健康的,有可能会导致含糖量过多,并且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七分饱是什么程度
十成饱,就是一口都吃不进去了,再吃一口都是痛苦。
九成饱,就是还能勉强吃进去几口,但是每一口都是负担,觉得胃里已经胀满。
八成饱,就是胃里面感觉到满了,但是再吃几口也不痛苦。
七成饱,就是胃里面还没有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主动进食速度也明显变慢。习惯性地还想多吃,但如果撤走食物,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的事情。最要紧的是,第二餐之前不会提前饿。
六成饱,就是撤走食物后,胃里虽然不觉得饿,但会觉得不满足。到第二餐之前,觉得饿得比较明显。
五成饱,就是已经不觉得饿,胃里感觉比较平和了,但是对食物还有较高热情。如果这时候撤走食物,有没吃饱的感觉。没有到第二餐的时间,就已经饿了,很难撑到下一餐。
再低程度的食量,就不能叫做“饱”了,因为饥饿感还没有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