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叶紫菀的注意事项 利湿作用
钻叶紫菀的注意事项 利湿作用
钻叶紫菀具有利湿作用,有利于体内的湿邪通过小便排出,具有去湿气的作用,防止因体内湿气过多而导致的昏蒙眩晕,胸腹满闷,四肢沉重,倦怠无力,大便粘滞不畅,舌苔白腻的情况,使人恢复具有精神的状态,提高人体的活力,缓解四肢无力、疲倦的情况,同时消除舌苔白腻的症状,有利于身体健康。
咳嗽吃什么中药
(1)橘梗
具有抗炎作用,配伍其它药物治疗咽喉肿痛,伤风咳嗽,及其它呼吸道炎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2)甘草
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甘草流浸膏灌胃给药,对氨水和二氧化硫引起的小鼠咳嗽均有镇咳作用,并均有祛痰作用。
能促进咽部及支气管粘膜分泌,使浓痰稀释易于咳出,儿童常用药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的组方中就使用了这一药物。
(3)川贝
广泛用于治疗慢性和急性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和结核所致之咳嗽,特别是对上呼吸道感染经控制后。仍咳嗽,且吐痰不利者。
(4)百部
生物碱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并能降低动物呼吸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因而具有镇咳作用。
(5)紫苑
内含紫菀皂甙、紫菀酮及挥发油等。药理试验证明,紫菀煎剂有镇咳祛痰作用。
紫菀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钻叶紫菀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
钻叶紫苑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解除身体高热状态,以及干燥上火的情况,如果是出现了高热烦扰、口燥咽干、便秘尿黄、或红肿热痛,舌红苔黄等情况,是体内火气重的表现,如果不及时清除体内的火气的话,可能会引起人体阴阳失衡而导致疾病的滋生,此时煎服钻叶紫菀可以起到清火的作用,有利于化解体内的火气,使身体回到平衡的状态,有利于散热,消退舌苔黄的现象,同时还能够消解由于火气盛而导致内心烦躁的情绪,有利于恢复平和的心态,促进身体恢复。
去痰的中草药有哪些
1、去痰的中草药有马兜铃。
马兜铃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和马兜铃的果实。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微辛,功能清肺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肺热咳喘,痰壅气促,肺虚久咳,咯血,失音,痔漏肿痛等症。
2、去痰的中草药有前胡。
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根。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苦、辛,功能疏风清熟,下气消痰,适用于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等病症。
3、去痰的中草药有紫菀。
紫菀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茎。中医认为,其性微温,味甘、苦,功能止咳化痰,定喘,解热,适用于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等。
4、去痰的中草药有川贝母。
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中医认为,其性凉,味甘、苦,功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适用于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喉痹肺痿,瘰疠,乳痈等。
5、去痰的中草药有白芥子。
白芥子有着非常不错的温肺、理气以及止咳祛痰的功效,它会通过对胃粘膜的刺激来使人体产生恶心感,从而咳出痰液,比较适合痰液较为清稀的患者。
6、去痰的中草药有天南星。
天南星中含有丰富的皂甙、苯甲酸等物质,其性温,虽有毒,但却可以起到极好的燥湿化痰、祛风以及止咳的功效。但是天南星中所含有的皂甙物质会对我们的胃粘膜形成很大的刺激,并且引起恶心的不良反应,但也因此加强了其祛痰的效果。
7、去痰的中草药有远志。
远志有着宁心安神、祛痰止咳的作用功效,同时还可以消痈肿。远志也因为其含有皂甙物质,可以通过刺激胃粘膜而引起反射性祛痰。常用于一些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药物成分,可以有效止咳化痰。
紫菀的功效与作用 祛痰作用
中医认为紫菀具有温肺,下气,消痰、止咳嗽的功能。实验表明,水煎剂有祛痰作用而无镇咳及平喘作用,苯及甲醇提取物也有祛痰作用。
临床用方:炙紫菀9克,黄芩4.5克,天冬9克,桑白皮9克,杏仁6克,桔梗6克,阿胶6克,川贝6克,.知母6克,黄参6克,五味子12粒,甘草1.5克,用水煎服。
返魂草的功效与作用 镇咳平喘
紫菀药液灌胃对小鼠氨水或二氧化硫引起的咳嗽有止咳作用,蜜炙后止咳作用加强。紫菀酮、表木栓醇灌胃对小鼠氨水性咳嗽有镇咳作用,而水煎液效”。紫菀煎液对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收缩有抑制用。
紫菀功效与作用
性状
本品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茎、叶的残基;质稍硬。根茎簇生多数细根,长3~15cm,直径0.1~0.3cm,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气微香,味甜、微苦。
鉴别
(1)本品根横切面:表皮细胞多萎缩或有时脱落,内含紫红色色素。下皮细胞1列,略切向延长,侧壁及内壁稍厚,有的含紫红色色素。皮层宽广,有细胞间隙;分泌道4~6个,位于皮层内侧;内皮层明显。中柱小,木质部略呈多角形;韧皮部束位于木质部弧角间;中央通常有髓。
根茎表皮有腺毛,皮层散有石细胞和厚壁细胞。根和根茎薄壁细胞含菊糖,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菀酮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5.0%(附录Ⅸ H第一法)。总灰分不得过15.0%(附录Ⅸ K)。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8.0%(附录Ⅸ K)。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Ⅹ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45.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96: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0nm;柱温40℃。理论板数按紫菀酮峰计算应不低于3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紫菀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腈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0ml,称定重量,40℃温浸1小时,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15分钟,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紫菀酮(C30H50O)不得少于0.15%。
【炮制】紫菀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或段,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或段。根外表皮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切面淡棕色,中心具棕黄色的木心。气微香,味甜,微苦。
【检查】水分同药材,不得过16.0%。
【含量测定】同药材,含紫菀酮(C30H50O)不得少于0.10%。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用法与用量
5~10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应该如何分辨紫苑
紫菀(学名:Aster tataricus L. f.),别名:青苑、紫倩、小辫等;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斜升。茎直立,高40-50厘米,粗壮,基部有纤维状枯叶残片且常有不定根,有棱及沟,被疏粗毛,有疏生的叶。基部叶在花期枯落,长圆状或椭圆状匙形,下半部渐狭成长柄。
国内主产于河北、内蒙和东北三省等地区,在国外朝鲜、日本等地亦有分布,通常生长于潮湿的河边地带,是一味中药,有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之功效。
药理作用:
⑴祛痰作用:中医认为紫菀具有温肺,下气,消痰、止咳嗽的功能。实验表明,水煎剂有祛痰作用而无镇咳及平喘作用;苯及甲醇提取物也有祛痰作用。
⑵抗菌作用:紫菀在体外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等7种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有对抗致病性真菌的作用。
⑶抗病毒作用:水煎剂在鸡胚尿囊中对流感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⑷抑制肿瘤的作用:据报道分离出的表无羁萜醇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瘤作用;也有报道从紫菀根的正丁醇提取部分分离出的环肽类化合物对S180有抗肿瘤活性。
毒性:紫菀皂甙有溶血作用,制剂不宜静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