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度烧伤多有严重
3度烧伤多有严重
3度烧伤在临床上的表现是不同的,根据烧伤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1度、2度和3度的损害。1度的损害只是引起皮肤的出现红肿、胀痛。有火辣辣的灼烧的感觉,慢慢地会愈合是不会出现疤痕的,2度的烧伤是损害了真皮,局部会出现水泡,患处会出现 红肿、胀痛的感觉。用手触碰的时候,压迫的时候,会变成白色。去除表皮的患处的时候,会出现淡红色。表面出现的渗液是比较少的,慢慢的愈合,会留下疤痕。
3度的损害是伤害到了整个皮肤,严重的还会损害到肌肉或者是骨骼。皮肤出现坏死,会出现结痂的现象,患处是不会出现水疱的,自然愈合的是很慢的,严重的会导致皮肤功能的丧失。要及时的到医院就诊。
西瓜霜可用于多种疾病
1.中耳炎: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清洗患耳耳道,试干,取西瓜霜粉对准耳道,将药粉喷入患处,每日2次,,连续1-2周,对多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均有抗炎、消肿、止痛作用。
2.慢性单纯性鼻炎:先将鼻涕排出,然后喷入鼻腔少许西瓜霜。一般喷入药三分钟后,鼻塞症状即可减轻,每天喷药3-5次,15天为一疗程,休息3天后继续第二疗程。一般连用两个疗程可愈。
3.烧、烫伤:将西瓜霜片剂研成粉末,外敷在烧、烫伤的创面,可以起到抗渗出、抗感染,促进创面干燥结痂的作用。对1度烧伤、烫伤有良好得治愈率。对‖度烧伤、烫伤可用蜂蜜调西瓜粉敷之,数次可愈。
烧伤的度的区分
Ⅰ度烧伤:伤及表皮浅层,基底层尚存,局部皮肤发红,肿胀,疼痛,有烧灼感,无水疱,3~5天痊愈,愈后不留瘢痕,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浅Ⅱ度烧伤:累及表皮和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渗液较多而形成大小不等水疱,创面湿润,创底鲜红,水肿,剧痛;若无感染等可于2周内痊愈,无瘢痕形成,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深Ⅱ度烧伤:累及真皮网状层,但仍残留部分真皮和皮肤附件,局部肿胀,白色或棕黄色,水疱较小,感觉迟钝,皮温稍低,疼痛较轻,如无感染可于3~4周内愈合,愈后留有瘢痕,但皮肤功能基本保存。
Ⅲ度烧伤:累及皮肤的全层甚至皮下脂肪,肌肉,内脏器官,创面苍白或焦黄炭化,无疼痛,无水疱,感觉消失,质韧似皮革,3~4周后焦痂脱落后遗留肉芽组织面,愈后遗留瘢痕,皮肤功能丧失,造成畸形,酸烧伤一般不起水疱,迅速成痂,硫酸,硝酸和盐酸的烧伤痂分别呈深棕色,黄棕色和黄色;烧伤越深,痂色越暗,痂皮内陷越明显,质地越硬,碱烧伤创面呈黏滑或皂状焦痂,色潮红,有小水疱,一般较深,焦痂或坏死组织脱落后,创面凹陷,边缘潜行,经常久不愈,此外酸烧伤容易估计偏深,碱烧伤和其他一些化学烧伤有继续加深的过程,应反复估计核实深度,严重烧伤: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组织,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如水盐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休克,DIC,免疫平衡失调,继发感染,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等,尤其是呼吸功能受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烧伤病史及皮损即可诊断,根据无水疱,只有红,肿,痛,烧灼感,有水肿,水疱,渗液,累及皮肤分别烧伤深度。
烧伤的诊断
(一)烧伤面积的估计
烧伤面积的计算,目前国内多采用新九分法和手掌法。前者用于计算大面积烧伤,后者常用于小面积的计算和作为九分法的一种补充。
1、九分法:是将成人的体表面积分成11个9%,以便计算。
为了便于体表各部位面积的记忆,根据上列图表,新九分法的助记口诀为“3 3 3”,“5 6 7”,“5 7 13 21”,“13 13会阴1”。
由于儿童头部比例较成人为大,下肢较小,应根据其年龄作如下调整:
小儿头部面积为:9+ (12=年龄): %。
小儿双下肢面积为:46-(12-年龄)= %。
2、手掌法:以病人的手掌测量,五指并拢后,掌面面积相当于体表面积的1%。
临床上判断烧伤面积时,只计算Ⅱ~Ⅱ度烧伤,Ⅰ度不包括在内。
(二)烧伤深度的估计
目前,较普遍采用三度四分法,即烧伤的深度分为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
三度四分法的组织学划分
1、Ⅰ度烧伤:病变最轻。表皮损伤,但生发层(亦称基底层)健在,故再生能力活跃。常于短期内(3~5d)痊愈,不遗留瘢痕。有时有色素沉着,但可于短期内恢复至正常肤色。
2、Ⅱ度烧伤:根据伤及皮肤结构的深浅又分为两类。
(1)浅Ⅱ度:包括整个表皮,或真皮乳突层的损伤。由于生发层部分损伤,上皮的再生有赖于残存的生发层及皮肤的附件,如汗腺管及毛囊等的上皮增殖。如无继发感染,一般经过1~2周左右愈合,亦不遗留瘢痕。但有时有较长时间的色素改变。
(2)深Ⅱ度:包括乳突层以下的真皮损伤,但仍残留有部分真皮。由于人体各部分真皮的厚度不一,烧伤的深浅不一,故深Ⅱ度烧伤的I临床变异较多。浅的接近浅Ⅱ度,深的则临界Ⅲ度。由于有真皮残存,仍可再生上皮,创面可自行愈合。
这是因为在真皮的下半部的网状层内,存有毛囊、汗腺和皮脂腺。它们的上皮增殖,就形成修复创面的上皮小岛。但创面在未被上皮岛被覆以前,已形成了一定量的肉芽组织,故愈合后,多遗留有瘢痕。如无感染,愈合时间一般约需3~4周;如发生感染,不仅愈合时间延长,严重时可将皮肤附件或上皮小岛破坏,创面则需植皮方能愈合。
3、Ⅲ度烧伤:系皮肤全层损伤,有时烧伤可深及皮下脂肪、肌肉甚至骨骼等,故Ⅲ度烧伤的含义较广,代表的严重程度也不一致。曾有人将烧伤深及肌肉、骨骼和内脏器官者称为Ⅳ度烧伤。但在早期,深在的Ⅳ度损伤往往被损毁的皮肤遮盖,临床上不易鉴别,故少采用。由于皮肤及其附件全部被毁,创面已无再生的来源,创面修复必须有赖于植皮或周围健康皮肤爬行的上皮。
烫伤有哪些表现
一般将临床过程分为4期:
1、体液渗出期
烧伤后,无论烧伤的深浅或面积的大小,伤后迅速发生的变化均为体液渗出。在一度烧伤,主要是血管扩张、皮肤发红和疼痛,水肿较少。在二度烧伤,烧伤区及其周围发生水肿,烧伤越深则水肿越重,水肿渗出液积聚于表皮与真皮间,则形成水疱。水疱表皮剥脱后,在浅二度烧伤创面,由于真皮层直接外露,充血的创面渗出较多、较红,温度较高,并因感觉神经末梢暴露而产生剧痛;在深二度创面,则由于坏死的部分真皮层仍附着于创面,故颜色淡红或白中透红,渗出较少,温度较低,感觉迟钝。在三度烧伤,因全层皮肤被毁形成焦痂,故干燥无渗液,疼觉消失,坏死组织下血管扩张并有血栓形成。三度烧伤创面无渗液,但烧伤区及其周围水肿一般较二度为重。烧伤水肿的严重程度尚因部位与组织结构而异。例如身体低垂部位水肿坠积较多;头颈部血液循环丰富且组织疏松,故水肿较剧,尤其小儿更为显著。局部肿胀在伤后24h达到高峰,一般在48h后逐步消退。
2、急性感染期
烧伤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含有大量蛋白质的渗出液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在深度烧伤区的周围,还因血栓形成,致局部组织发生缺血和代谢障碍,自身的抗感染物质如白细胞、各种抗体、各种抗炎的细胞因子和全身应用的抗感染药物均很难到达局部,细菌的繁殖更难以控制。因此继休克后或在休克的同时,急性感染是对烧伤患者的另一个严重威胁。烧伤越深,面积越大,感染机会也越多,感染越重。
3、修复期
此期包括创面修复与功能修复。创面修复过程在创面出现炎症改变后不久就开始。一度烧伤,3~5天痊愈,脱屑,无瘢痕。浅二度烧伤,由于生发层仅部分被毁,如无感染,1~2周痊愈或“痂下愈合”,也不遗留瘢痕,但可呈现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深二度烧伤,如无感染,经3~4周后,有可能依靠残存皮肤附件的上皮再生,将创面覆盖愈合,故有时亦可“痂下愈合”。但由于创面在未被增殖的上皮小岛覆盖以前已有一定量的肉芽组织形成,故愈合后可产生瘢痕。而三度烧伤或严重感染的二度烧伤,由于皮肤附件完全被毁,创面只能由四周创缘的上皮向内生长覆盖。因此,创面较大时,如不经植皮,多难自愈,有时可形成顽固性慢性溃疡。愈合后生成大量瘢痕。
4、康复期
深二度及三创面愈合后,尤其是在易受压和摩擦活动部位,早期常会反复出现水疱,破溃后又会出现创面,如果处理不确当,可形成大片创面,可能要半年~1年才能愈合。深度烧伤愈合后局部均有瘢痕产生,轻者扁平,但无弹性,重者则有增生凸起、挛缩畸形。瘢痕局部常有难以忍受性痒痛感,以晚间安静时及天气变化时更为严重。严重大面积深度烧伤愈合后,由于大部分汗腺被毁,人体散热调节体温能力变差,在炎热的夏天,伤员常感不适,需要经过2~3年才能适应。烧伤伤员,创面愈合后尚需要一个心理调整和内脏功能修复的过程。康复期的长短不一,依病情而异。有的需要数月或数年。少数患者尚可发生并发症或后遗症,例如骨关节畸形、尿路结石、心功能障碍、脑病、瘢痕恶性变等。
烧伤有哪些表现
烧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受伤组织的范围和深度,烧伤深度可分为Ⅰ度、Ⅱ度和Ⅲ度。
Ⅰ度烧伤损伤最轻。烧伤皮肤发红、疼痛、明显触痛、有渗出或水肿。轻压受伤部位时局部变白,但没有水疱。
Ⅱ度烧伤损伤较深。
1)浅Ⅱ度: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将水疱剪破及掀开后,可见红润而潮湿的创面,质地较软,疼痛敏感。在正常皮肤结构中,乳头层与网状层交界处有一血管网,并由此发出分支伸入每个乳头内。浅Ⅱ度烧伤时,它们扩张充血,表现为颗粒状或脉络状血管网。
2)深Ⅱ度:局部肿胀,有较小的水疱。将坏死表皮去除后,创面白中透红,红白相间。质较韧,感觉迟钝,温度降低,并可见针孔或粟粒般大小的红色小点,或细小血管支,这是因为皮肤浅部血管网已凝固,所见红色小点为汗腺、毛囊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所致。因此,烧伤越浅,红色小点越明显;越深,则越模糊。少数小血管支,则系位于网状层内及网状层与皮下脂肪交界处的扩张充血或栓寨凝固的皮肤深部血管网。它们的出现常表示深Ⅱ度烧伤较深。
3)Ⅲ度烧伤损伤最深。烧伤表面可以发白、变软或者呈黑色、炭化皮革状。由于被烧皮肤变得苍白,在白皮肤人中常被误认为正常皮肤,但压迫时不再变色。破坏的红细胞可使烧伤局部皮肤呈鲜红色,偶尔有水疱,烧伤区的毛发很容易拔出,感觉减退。Ⅲ度烧伤区域一般没有痛觉。因为皮肤的神经末梢被破坏。
烧伤后常常要经过几天,才能区分深Ⅱ度与Ⅲ度烧伤。
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
1.轻度烧伤
总面积在10%以下的Ⅱ度烧伤。
2.中度烧伤
总面积在1l%~30%之间,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下的烧伤。
3.重度烧伤
总面积在31%~50%,或Ⅱ度烧伤面积在11%~20%之间;或烧伤面积不足30%,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全身情况较重或已有休克;②复合伤;③中、重度吸入性损伤。
4.特重烧伤
总面积在5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0%以上。
分期:
病程分期严重烧伤病程可分为三期
(1)休克期:大面积烧伤因剧烈疼痛和精神刺激,早期可引起短暂的神经性休克。后由于局部微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致使大量血浆样体液自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和创面,导致血液浓缩,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体液从血管内渗出的速度,一般在伤后8小时内最快,至24小时达到高峰,以后渗出逐渐减少而停止,48~72小时后水肿液体开始回吸收。故将伤后48~72小时内定为休克期。病人常表现为口渴,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早期即出现酸中毒和血红蛋白尿。
(2)感染期:由于烧伤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功能,创面组织坏死和富于蛋白的渗出及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自伤后直至创面愈合前都有发生创面感染的可能。伤后的水肿回吸收期和溶痂期为全身感染的高峰,如不及时防治常发生烧伤败血症。伤后的3~10天为水肿回吸收期,大量的毒素和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被吸收到血循环中,形成所谓的创面脓毒症。伤后3~4周,创面焦痂开始溶解,大片焦痂脱落后创面暴露,易反复发生感染,常使大量的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烧伤败血症。
(3)恢复期伤后5~8天开始,直到创面愈合。无感染的Ⅱ度烧伤、创面依靠生发层或残存皮肤附件的上皮再生而愈合,Ⅲ度或已严重感染的Ⅱ度创面,小面积者可由创缘的上皮向内生长覆盖,创面较大者则常需植皮。在创面末愈合前随时可能发生感染,并有大量体液及蛋白质丢失。限期消灭创面是抢救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关键之一。
如何划分烧伤等级
烧伤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但大多数人群不懂得如何划分烧伤的等级,目前国际上对烧伤严重程度的判定仍无统一标准,临床上多采用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讨论通过的分类方法。
小儿烧伤严重程度和成人不同,分类如下。
小儿烧伤严重程度分类
①轻度烧伤:总面积在5%以下的ⅱ度烧伤。
②中度烧伤:总面积在5%~15%的ⅱ度烧伤或ⅲ度烧伤面积在5%以下的烧伤。
③重度烧伤:总面积在15%~25%或ⅲ度烧伤面积在5%~10%之间的烧伤。
④特重度烧伤:总面积在25%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上者。
成人烧伤严重程度分类
①轻度烧伤:总面积在10%以下的ⅱ度烧伤。
②中度烧伤:总面积在11%~30%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下的烧伤。
③重度烧伤:总面积在31%~50%之间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1%~20%之间,或总面积不超过31%,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全身情况严重或有休克者,有复合伤或合并伤(如严重创伤、化学中毒等),有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
④特重烧伤:总面积在51%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1%以上者。
由于上述分类标准既不能反映我国救治大面积烧伤的水平,又不能反映烧伤的真正严重程度,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小面积”、“中面积”、“大面积”和“特大面积”来表示烧伤的严重程度。
①小面积烧伤:ⅱ度烧伤面积在10%以内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以内者,相当于轻度烧伤。
②中面积烧伤:ⅱ度烧伤总面积在11%~30%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20%之间的烧伤,相当于中、重度烧伤。
③大面积烧伤:总面积在31%~79%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1%~49%。
④特大面积烧伤:总面积在国8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50%以上
特别提示:对于烧伤患者来说,正确施行现场急救,能为后继的治疗奠定良好基础。反之,不合理或草率的急救处理,会耽误治疗和妨碍愈合。当时我们需要保护患者的受伤部位,使其迅速脱离热源。如邻近有凉水,可先冲淋或浸浴以降低局部温度。避免再损伤局部。伤处的衣裤袜之类应剪开取下,不可剥脱。转运时,伤处向上以免受压。减少沾染,用清洁的被单、衣服等覆盖创面或简单包扎。并及时送往医院。
烧伤有哪些分类
Ⅰ度烧伤
伤及表皮浅层,基底层尚存,局部皮肤发红,肿胀,疼痛,有烧灼感,无水疱,3~5天痊愈,愈后不留瘢痕,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浅Ⅱ度烧伤
累及表皮和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渗液较多而形成大小不等水疱,创面湿润,创底鲜红,水肿,剧痛;若无感染等可于2周内痊愈,无瘢痕形成,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深Ⅱ度烧伤
累及真皮网状层,但仍残留部分真皮和皮肤附件,局部肿胀,白色或棕黄色,水疱较小,感觉迟钝,皮温稍低,疼痛较轻,如无感染可于3~4周内愈合,愈后留有瘢痕,但皮肤功能基本保存。
Ⅲ度烧伤
累及皮肤的全层甚至皮下脂肪,肌肉,内脏器官,创面苍白或焦黄炭化,无疼痛,无水疱,感觉消失,质韧似皮革,3~4周后焦痂脱落后遗留肉芽组织面,愈后遗留瘢痕,皮肤功能丧失,造成畸形,酸烧伤一般不起水疱,迅速成痂,硫酸,硝酸和盐酸的烧伤痂分别呈深棕色,黄棕色和黄色;烧伤越深,痂色越暗,痂皮内陷越明显,质地越硬,碱烧伤创面呈黏滑或皂状焦痂,色潮红,有小水疱,一般较深,焦痂或坏死组织脱落后,创面凹陷,边缘潜行,经久不愈,此外酸烧伤容易估计偏深,碱烧伤和其他一些化学烧伤有继续加深的过程,应反复估计核实深度。
严重烧伤:
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组织,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如水盐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休克,DIC,免疫平衡失调,继发感染,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等,尤其是呼吸功能受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烧伤病史及皮损即可诊断,根据无水疱,只有红,肿,痛,烧灼感,有水肿,水疱,渗液,累及皮肤分别烧伤深度。
烧伤面积计算方法
1、烧伤面积计算方法
手掌法(用于不规则伤口面积的计算):病人自己的手掌(五指并拢)相当于体表面积1%,可以此计算烧伤面积。
中国九分法:即将人体分为11等份,每份等于体表面积的9%,如头颈部占体表面积为一个九,即9%。头颈部烧伤,其烧伤面积应为9%。在头颈部又可分为发部、面部、颈部,各占3%。
儿童体表面积的计算与成人略有区别,因儿童头部相对较大而四肢较小,故不同年龄的儿童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小儿头部面积为9+(12-年龄)= %
小儿双下肢面积为41-(12-年龄)= %
2、如何估计烧伤程度
一般对烧烫伤程度的估计分为轻、中、重度。
轻度烧伤:面积在9%以下的Ⅱ度烧伤。
中度烧伤:总面积在10%—29%之间的Ⅱ度烧伤,或Ⅲ度烧伤面积不足10%。
重度烧伤:烧伤面积在30%~49%,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19%之间,或烧伤面积不足30%,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全身情况较重或已有休克;②较重的复合伤;③中、重度吸人性损伤。
特重烧伤:总面积在5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20%以上。
3、烧烫伤后的病程划分
烧伤根据病程变化可分为3期:
3.1、体液渗出期
为烧伤后的早期变化。轻者水肿起水泡,烧伤面积较大时,体液的丢失量也大,如治疗不及时会造成血容量减少而发生休克。渗出在36~72小时后停止而开始吸收或消肿。
3.2、急性感染期
主要来自创面的污染,加之伤后人体的抵抗力降低,细菌在创面上繁殖,导致创面感染,加重组织的损伤。细菌还随着体液的吸收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3.3、修复期
人体的修复在创面出现炎症后不久即已开始。1度烧伤一般3~5日痊愈,不留疤痕。浅2度烧伤如无感染,半月左右痊愈,不留疤痕。深2度烧伤3~4周可痊愈,多留有疤痕。3度烧伤焦痂脱落后形成肉芽创面,须植皮才能愈合,并留有大量瘢痕。
皮肤烧伤分哪些等级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三度四分法,按烧伤深度分为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临床习惯上称Ⅰ度,浅Ⅱ度为浅度烧伤,深Ⅱ度,Ⅲ度为深度烧伤。
Ⅰ度烧伤
伤及表皮浅层,基底层尚存,局部皮肤发红,肿胀,疼痛,有烧灼感,无水疱,3~5天痊愈,愈后不留瘢痕,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浅Ⅱ度烧伤
累及表皮和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渗液较多而形成大小不等水疱,创面湿润,创底鲜红,水肿,剧痛;若无感染等可于2周内痊愈,无瘢痕形成,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深Ⅱ度烧伤
累及真皮网状层,但仍残留部分真皮和皮肤附件,局部肿胀,白色或棕黄色,水疱较小,感觉迟钝,皮温稍低,疼痛较轻,如无感染可于3~4周内愈合,愈后留有瘢痕,但皮肤功能基本保存。
Ⅲ度烧伤
累及皮肤的全层甚至皮下脂肪,肌肉,内脏器官,创面苍白或焦黄炭化,无疼痛,无水疱,感觉消失,质韧似皮革,3~4周后焦痂脱落后遗留肉芽组织面,愈后遗留瘢痕,皮肤功能丧失,造成畸形,酸烧伤一般不起水疱,迅速成痂,硫酸,硝酸和盐酸的烧伤痂分别呈深棕色,黄棕色和黄色;烧伤越深,痂色越暗,痂皮内陷越明显,质地越硬,碱烧伤创面呈黏滑或皂状焦痂,色潮红,有小水疱,一般较深,焦痂或坏死组织脱落后,创面凹陷,边缘潜行,经久不愈,此外酸烧伤容易估计偏深,碱烧伤和其他一些化学烧伤有继续加深的过程,应反复估计核实深度。
严重烧伤:
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组织,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如水盐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休克,DIC,免疫平衡失调,继发感染,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等,尤其是呼吸功能受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烧伤病史及皮损即可诊断,根据无水疱,只有红,肿,痛,烧灼感,有水肿,水疱,渗液,累及皮肤分别烧伤深度。
烫烧伤严重程度如何分类
轻度烧伤:总面积在5%以下的Ⅱ度烧伤。
中度烧伤:总面积在5%~15%的Ⅱ度烧伤或5%以下的Ⅲ度烧伤。
重度烧伤:总面积在15~25%,或Ⅲ度在5%~10%的烧伤。
特重度烧伤:总面积25%以上,或Ⅲ度烧伤在10%以上者。
但烧伤防治研究协作组总结了724名小儿烧伤,发现不同面积烧伤的休克发生率、败血症及死亡发生率均有所不同,并提出了小儿烧伤分类法的建议。
轻度:总面积在10%以下的Ⅱ度烧伤,无Ⅲ度烧伤。中度:总面积10%~29%的Ⅱ度烧伤,或5%以下的Ⅲ度烧伤。重度:总面积30%~49%的Ⅱ度烧伤,或5%~14%的Ⅲ度烧伤。特重度:总面积50%以上的Ⅱ度烧伤,或15%以上的Ⅲ度烧伤。
热水烫伤会留疤吗
烧伤分为一度、浅二度、深二度、三度,严重程度还要根据烧伤面积和症状确定。 发生小面积烫伤时,立刻涂点牙膏,不仅止痛,且能抑制起水泡。已起的水泡也会自行消退,不易感染。小面积二度烧伤1次即愈。
烫伤后是否遗留瘢痕主要与烫伤的深度有关,1度和浅2度烫伤是可以痊愈的,深2度和3度烫伤,会留有瘢痕的,开水烫伤一般属于是浅2度,可以痊愈。
疤痕一旦形成根本无法祛 除只 能是淡化你可以用一些淡化的方法来加速疤痕褪去的速度,建议把维生素E胶囊用针戳 破取其 内的液体涂抹在疤痕上轻轻揉按5-10分钟可渗透至皮肤内部而发挥其润肤作用.
烧伤的症状表现
烧伤称灼伤、烫伤。大多数人都认为高温是引起烧伤的唯一原因,然而,某些化学物质和电流也能引起灼伤。皮肤常常只是身体烧伤的一部分,皮下组织也可能被烧伤,甚至没有皮肤烧伤时,也可能有内部器官烧伤。例如,饮入很烫的液体或腐蚀性的物质(如酸等)能灼伤食管和胃。在建筑物火灾中,吸入烟或热空气,可能造成肺部烧伤。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三度四分法,按烧伤深度分为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临床习惯上称Ⅰ度、浅Ⅱ度为浅度烧伤,深Ⅱ度、Ⅲ度为深度烧伤。
Ⅰ度烧伤:伤及表皮浅层,基底层尚存。局部皮肤发红、肿胀、疼痛、有烧灼感、无水疱,3~5天痊愈。愈后不留瘢痕,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浅Ⅱ度烧伤:累及表皮和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渗液较多而形成大小不等水疱,创面湿润,创底鲜红、水肿、剧痛;若无感染等可于2周内痊愈,无瘢痕形成,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深Ⅱ度烧伤:累及真皮网状层,但仍残留部分真皮和皮肤附件。局部肿胀,白色或棕黄色,水疱较小。感觉迟钝,皮温稍低,疼痛较轻。如无感染可于3~4周内愈合,愈后留有瘢痕,但皮肤功能基本保存。
Ⅲ度烧伤:累及皮肤的全层甚至皮下脂肪、肌肉、内脏器官。创面苍白或焦黄炭化,无疼痛,无水疱,感觉消失,质韧似皮革。3~4周后焦痂脱落后遗留肉芽组织面,愈后遗留瘢痕,皮肤功能丧失,造成畸形。酸烧伤一般不起水疱,迅速成痂。硫酸、硝酸和盐酸的烧伤痂分别呈深棕色、黄棕色和黄色;烧伤越深,痂色越暗,痂皮内陷越明显,质地越硬。碱烧伤创面呈黏滑或皂状焦痂,色潮红,有小水疱,一般较深,焦痂或坏死组织脱落后,创面凹陷,边缘潜行,经常久不愈。
此外酸烧伤容易估计偏深,碱烧伤和其他一些化学烧伤有继续加深的过程,应反复估计核实深度。严重烧伤: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组织,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如水盐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休克、DIC、免疫平衡失调,继发感染,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等。尤其是呼吸功能受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烧伤病史及皮损即可诊断。根据无水疱,只有红、肿、痛,烧灼感,有水肿、水疱、渗液,累及皮肤分别烧伤深度。
温馨提示:重度烧伤72小时内病人因大量体液丢失,病人口渴明显,此时要限制病人的饮水量,以免大量饮水造成胃扩张,影响胃功能。如果病人有饥饿感,且有食欲,给少量米汤、豆汁,可满足病人对饮食的需要,也可中和胃酸,并通过饮食调节病人的情绪。
烧伤的三个程度是怎么样划分的
国内现有中国新九分法和手掌法,后者用于小面积烧伤。新九分法是将人体各部分别定为若干个9%,主要适用于成人;对儿童因头部较大而下肢较小,应稍加修改。手掌法是以伤者本人的一个手掌(指并拢)占体表面积1%估计。
深度的识别按热力损伤组织的层次,烧伤分为I°、浅Ⅱ°、深Ⅱ°和Ⅲ°。
I°烧伤: 仅伤及表皮。局部呈现红肿,故又称红斑性烧伤;有疼痛和烧灼感,皮温稍增高。3~5日可好转痊愈,脱屑而不留瘢痕。
Ⅱ°烧伤: 深达真皮,局部出现水泡,故又称水泡性烧伤。
①浅Ⅱ°者仅伤及真皮浅层,一部分生发层健存。因渗出较多,水泡较饱满,破裂后创面渗液明显;创底肿胀发红;有剧痛和感觉过敏;皮温增高。若无感染等并发症,约2周可愈。愈后不留瘫痕,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皮肤功能良好。
②深Ⅱ°者伤及真皮深层,尚残留皮肤附件。因变质的表层组织稍厚,水泡较小或较扁薄,感觉稍迟钝,皮温也可稍低。去表皮后创面呈浅红或红白相间,或可见网状栓塞血管;表面渗液少,但底部肿胀明显。若无感染等并发症,3~4周可愈。因修复过程中间有部分肉芽组织,故留有瘢痕,但基本保存了皮肤功能。
Ⅲ°烧伤: 伤及皮肤全层,甚至可深达皮下、肌肉、骨等。皮肤坏死、脱水后可形成焦痂、故又称焦痂性烧伤。创面无水泡,蜡白或焦黄,或可见树枝状栓塞血管;触之如皮革;甚至已炭化。感觉消失;皮温低。自然愈回甚缓慢,须持焦痂脱落,肉芽组织生长而后形成瘢痕,仅边缘有上皮,不仅丧失皮肤功能,而且常造成畸形。有的创面甚至难以自愈。
I°烧伤容易识别。浅Ⅱ°与深Ⅱ°、深Ⅱ°与Ⅲ°的烧伤有时不易在伤后即刻识别。如作用于伤处的热力不均匀,不同深度的烧伤区之间可有移行部。表皮覆盖下的创面变化,一时未能看清。创面发生感染或者并发深度休克,可增加皮肤损害深度,致使浅I°烧伤后损害如同深Ⅱ°,深Ⅱ°者如同Ⅲ°。
(二)烧伤严重性分度为了设计治疗方案,特别是处理成批伤员时,筹组人力、物质条件,需要区别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
我国常用下列分度法:
轻度烧伤:Ⅱ°烧伤面积9%以下。
中度烧伤:Ⅱ°烧伤面积10%~29%;或Ⅲ°烧伤面积不足10%。
重度烧伤:总面积30%~49%;或Ⅲ°烧伤面积10%~19%;或Ⅱ°、Ⅲ°烧伤面积虽不达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另外,临床上还常称呼小、中和大面积烧伤,以示其损伤轻重,但区分标准尚欠明确。故病历记载仍应明确面积(%)和深度。
(三)全身性反应和并发症中度以上烧伤的严重性实际包含其全身反应和并发症,并发症甚至可使轻度烧伤病人发生危险。预防或减轻并发症,则可促使烧伤病人顺利或较好地治愈。
为此,必须重视烧伤的全身性反应和并发症的早期表现。低血容量的表现,主要有口渴、唇干、尿少、脉率增快、血压偏低、红细胞比积增高等。如发生休克,可有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出冷汗或肢端凉湿、脉搏细弱或触不清、血压明显降低或测不到、尿量甚少或导尿始能观测尿量、中心静脉压降低等。
烧伤容易并发感染。创面上的化脓易发现。坏死组织、焦痂下的感染和全身性感染,则可能被忽视。此时病人体温明显上升、白细胞及其中性百分率明显增多;但重病人的体温反可降低、白细胞可不增多或减少。应取创面分泌物和血液,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还要根据烧伤严重程度,监测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例如:对肾功能改变,除了计算每小时尿量,还要化验尿常规(含比重)、测定血/尿肌酐、血/尿钠等。对肺部改变,除了呼吸系统的理学检查,需要时摄X线胸片和血气分析等检查。
烧烫伤后病程如何划分
1、体液渗出期:为烧伤后的早期变化。轻者水肿起水泡,烧伤面积较大时,体液的丢失量也大,如治疗不及时会造成血容量减少而发生休克。渗出在36~72小时后停止而开始吸收或消肿。2、急性感染期:主要来自创面的污染,加之伤后人体的抵抗力降低,细菌在创面上繁殖,导致创面感染,加重组织的损伤。细菌还随着体液的吸收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3、修复期:人体的修复在创面出现炎症后不久即已开始。1度烧伤一般3~5日痊愈,不留疤痕。浅2度烧伤如无感染,半月左右痊愈,不留疤痕。深2度烧伤3~4周可痊愈,多留有疤痕。3度烧伤焦痂脱落后形成肉芽创面,须植皮才能愈合,并留有大量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