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拉肚子按摩手指可止泻 第7步:症状增加推拿手法

拉肚子按摩手指可止泻 第7步:症状增加推拿手法

症状:宝宝会表现为腹痛胀满,一痛就泻,泻后腹痛减轻,大便量多、酸臭,伴有不消化的食物,有的会呕吐酸馊,口臭,口渴,吃东西少,舌苔很厚。推拿时增加清胃经150次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节。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为推胃经。此处为清胃经,推100—3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一300次。

(1)症状:宝宝会表现为大便清稀,有很多泡沫,腹痛肠鸣(能听见肚子咕咕响),小便多,面色发白,手脚发凉。推拿时增加推三关200次。

(2)位置:在前臂桡侧(拇指侧),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星一条直线。

(3)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4)操作:用拇指桡侧(外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推100—200次。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一300次。此处推的方向注意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1)症状:宝宝会表现为大便稀溏,大多在吃完饭以后泄泻,泻下的大便有未消化的食物,颜色淡不臭,饭量较小,精神疲惫。推拿时增加捏脊5遍。

(2)位置:大椎至尾骨端呈一直线。

(3)手法:捏法。常用于脊背部,又称捏脊法。拇指在后,食、中指在前,三指同时用力拿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缓缓前移。

(4)操作:从尾骨端一直捏到颈部大椎穴,每交替捻动3次,便轻轻用力上提1次,有时可听到“叭叭”的响声,捏3~5遍,至皮肤红润微充血而止。捏第一遍以及最后一遍的时候不用做上提的动作。

(5)要领:操作时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不可拧转,捏得太紧不容易向前捻动推进,捏少了则不易捏起皮肤。捻动向前时需做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1)症状:宝宝表现为久泻不止,食入即泻,粪质清稀,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怕冷,四肢发凉,精神差。推拿应该增加补肾经200次。

(2)位置:在小指末节罗纹面。

(3)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4)操作: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推100~300次。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1)症状:开始表现为发烧、咳嗽、流清鼻涕等类似感冒症状,同时伴有频繁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和奶汁,随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腹泻,少则一天数次,多则数十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多无特殊腥臭味。小儿秋季腹泻的推拿治疗参照以上方法即可,伴有发烧的可以增加清天河水200次。

(2)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3)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4)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清天河水。推100—200次。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 ~ 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宝宝拉肚子怎样按摩 宝宝拉肚子的按摩方法

家长顺着宝宝的脊柱由下往上搓,一直搓到皮肤微红发热为止,宝宝腹泻伤经液,气血经液同源,所以要给宝宝补气血,而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推背可以补阳气,健脾补肾,增强宝宝的抵抗力,缓解拉肚子的症状。

家长用拇指侧面或者食指、中指指腹,从宝宝的尾椎往上推,直推到腰部,即督脉穴,第二腰椎下凹陷中处止,推拿时,手法可以稍重一些,推到皮肤发热为宜,能很好的帮助宝宝止泻。

宝宝平躺,家长用掌根或中指端由轻到重揉宝宝的肚脐部位,每次3-5分钟,能很好的缓解宝宝腹泻的症状。

让宝宝平躺在床上或者妈妈怀抱,用一手拿着宝宝的手,使宝宝掌心向上,另一只手食指、中指固定宝宝大拇指,用自己拇指的螺纹面顺时针方向推摩宝宝的拇指螺纹处,至少推摩100圈。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爸爸或妈妈可以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按揉这里,可以帮助宝宝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家长按住宝宝的小拇指最外面一节的指腹,顺时针旋推,150-300次,这里是宝宝肾经的反应点,肾主水,所以推拿此处可以补肾水,防治宝宝因腹泻而发生脱水的情况。


孩子腹泻推拿什么穴位

1、孩子拉肚子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侧一寸,可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做按揉。

2、孩子拉肚子捏脊法

捏脊时,主要作用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

3、孩子拉肚子推上七节骨

以尾椎骨为起点,向上1寸到1.5寸为七节骨。将两手张开,四指向外固定在腰椎两侧,大拇指交替向上推七节骨200-300下。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就是“下推”,千万别弄反了。

4、孩子拉肚子揉腹法

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2分钟左右。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但一定要逆时针揉腹,顺时针揉腹则是调理便秘。

5、孩子拉肚子揉板门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按揉这里,可以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6、孩子拉肚子揉脐法

在肚脐正中,即神阙穴,又指脐周腹部。揉脐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消食导滞。患儿俯卧,操作者用拇指或食指端在龟尾穴做逆时针按揉200次,约5分钟,皮肤微红为度。

7、孩子拉肚子推拿龟尾

龟尾在尾椎骨端与肛门之间,即督脉经过的长强穴,又名尾闾穴。揉按可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功能,穴性平和,能止泻。患儿俯卧,用食指或中指端揉脐眼(即神阙穴),逆时针揉约100次,约3分钟。这是根据顺时针摩腹为泻(治疗便秘),逆时针摩腹为补(治腹泻)的原理施术于小儿治疗。

宝宝拉肚子怎么按摩

爸爸或妈妈顺着宝宝的脊柱由下往上搓,一直搓到皮肤微红发热为止,宝宝腹泻伤经液,气血经液同源,所以要给宝宝补气血,而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推背可以补阳气,健脾补肾,增强宝宝的抵抗力,缓解拉肚子的症状。

爸爸或妈妈用拇指侧面或者食指、中指指腹,从宝宝的尾椎往上推,直推到腰部,即督脉穴,第二腰椎下凹陷中处止,推拿时,手法可以稍重一些,推到皮肤发热为宜,能很好的帮助宝宝止泻。

宝宝平躺,爸爸或妈妈用掌根或中指端由轻到重揉宝宝的肚脐部位,每次3-5分钟,能很好的缓解宝宝腹泻的症状。

注意:指甲要短而平,以免划伤宝宝。

让宝宝平躺在床上或者妈妈怀抱,用一手拿着宝宝的手,使宝宝掌心向上,另一只手食指、中指固定宝宝大拇指,用自己拇指的螺纹面顺时针方向推摩宝宝的拇指螺纹处,至少推摩100圈。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爸爸或妈妈可以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按揉这里,可以帮助宝宝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爸爸或妈妈按住宝宝的小拇指最外面一节的指腹,顺时针旋推,150-300次,这里是宝宝肾经的反应点,肾主水,所以推拿此处可以补肾水,防治宝宝因腹泻而发生脱水的情况。


儿童厌食症怎么办 推拿增进儿童食欲

孩子的“厌食”,除了依靠一些药物来帮助消化开胃外,家庭中可用推拿手法来增加孩子的食欲。

第一步:让小儿仰卧,成人的右手食指、中指并拢,沾上滑石粉,两手指按在小儿肚脐上顺时针方向按摩100下。

第二步:成人用手掌心沾上滑石粉,沿着小儿的腹部,满腹顺时针方向按摩100下。

第三步:让小儿反过来,趴在桌上,在小儿的屁股沟顶端(此为针灸的穴位“下七节”),成人用大拇指沾上粉,往屁股下方推50下。

按摩时注意手法要适当,过轻或过重都不适宜,中途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随意中断。如果厌食严重的小儿,可连续推拿两个疗程可以增进儿童食欲有效改善厌食不爱吃饭的症状。


宝宝拉肚子肚子里咕噜噜的响 宝宝拉肚子肚子里咕噜噜的响怎么办

宝宝拉肚子肚子里咕噜噜响时可以用毛巾包裹住热水袋给宝宝热敷腹部,其热度和重量能够帮助宝宝肠道内气体的排出,还能够缓解肠道蠕动过快的症状。也可以使用肚脐贴,帮助宝宝散寒止泻。

0-6岁的宝宝腹泻时可以采用小儿推拿的方法进行止泻,方法简单易操作,安全性高。

(1)推脾经300次

位置:脾经位于拇指末节的螺纹面上。

操作:让患儿取坐位,用右手的拇指螺纹面蘸取介质葱姜水后,在患儿拇指螺纹面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用力要均匀,频率保存在每分钟200次左右。

(2)补大肠300次

位置:大肠穴位于食指靠近拇指一侧的边缘,长度为从指尖到指根。

操作:用右手的拇指边缘或者食指、中指两指指面,蘸取介质葱姜水后,做由指尖推向指根方向的直线单方向推动,频率每分钟200次。

(3)按揉肚脐和丹田各300次

位置:丹田位于肚脐下2.5寸,即肚脐与趾骨连线的中点处。

操作:让患儿仰卧在床上,操作者在患儿的右侧,用右手掌根对着依次对着肚脐、丹田进行按揉,频率每分钟200次。

(4)按揉中脘300次

位置:中脘穴位于腹部肚脐以胸骨下凹陷处联线的中点。

操作:让患儿仰卧在床上,用右手大鱼际处在中脘穴上做按揉,频率为每分钟200次左右。

(5)摩腹5分钟

位置:腹即为整个腹部。

操作:患儿去仰卧位,用右手掌对整个腹部做逆时针方向的按摩,频率为每分钟120次。操作时需要在腹部放少血滑石粉或者爽身粉减少皮肤摩擦。

(6)按揉龟尾300次

位置:龟尾穴位于小儿背部脊柱下端的尾部。

操作:患儿去俯卧位,用右手中指或者拇指蘸取介质葱姜后,在穴位处做按摩。频率为每分钟200次。

(7)推上七节骨200次

位置:七节骨为线状穴位,在尾骶部,从第四腰椎起到尾骨处。

操作:患儿取俯卧位,用右手的拇指边缘蘸取葱姜水做介质,从下往上直推,频率为每分钟200次。

(8)捏脊5遍

如果小儿长期腹泻可在上述推拿手法的基础上加捏脊5遍。

位置:小儿整个脊柱骨。

操作:让患儿俯卧床上,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中指捏住小儿脊柱骨上皮肤,做从尾骨处开始直到平肩处的两手交替翻动皮肤。要求中间不能滑脱,如滑脱则需重新开始。

6个月以上并且已经添加了辅食的宝宝,在拉肚子的时候可以采用食疗的方法帮助止泻。

(1)蒸苹果

A.准备一个150g左右的苹果,洗净,去皮去果核,切成小块放在碗中备用。

B.在碗中加入少量的清水,然后把碗放入到蒸锅中蒸制,烧开以后再蒸制十五分钟,然后关火。

C.五六分钟以后取出晾凉,然后直接吃苹果喝汤汁就可以,如果给宝宝食用,可以把苹果捣碎,制成泥状然后喂食。

(2)焦米汤

A.取适量大米,淘洗干净后沥干水分,晾干备用。

B.把铁锅洗净,小火预热,把米倒进锅里不停地翻炒,必要时可以把锅拿起来轻晃也有助于米均匀受热。

C.把米炒到焦黄时,离火,炒好的米是裂口的。

D.然后把米放进汤锅或者奶锅里,差不多铺满了锅底,倒水至4/5左右处,开大火煮沸,然后小火熬煮半小时左右。

E.最后关火,等米粥放温后,捞出表面的米油放在碗里。

宝宝拉肚子肚子咕噜噜响比较严重,上述热敷、按摩、食疗方法不管用时,建议到医院做大便常规以及血常规检查,帮助判断病情,然后遵医嘱服药治疗。


小儿常规推拿方法大全

小儿推拿疗法,亦称“小儿按摩术”,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自成体系的推拿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小儿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如1973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了古代以勺匙边摩拭病变部位治疗小儿抽搐的推拿治法。

晋唐时期,许多医学名著中也有一些小儿推拿治法的记载,如《肘后备急方》介绍了“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的捏脊法,《千金要方》载述了以膏摩小儿囟门、手足心防治疾病的膏摩方药及操作方法,《外台秘要》也记有摩头按脊治疗小儿夜啼、咳嗽、盗汗等治疗经验。

金元时代,张子和《儒门事亲》载有“揉脾”一法,用以治疗小儿身瘦肌热等证。至明代以降,随着儿科推拿经验的积累,在理论及治疗手法、腧穴应用等方面逐渐形成专科特色,发展成为一门有独特体系的治疗方法。

清代释心禅《一得集?推摩法论》指出:“其法以手五指分主五脏,指尖属脏,本节属腑;热清寒温,实泻虚补,分顺推、逆推、左旋、右旋、右推、左推,以定温清补泻之;法俱有下数,或三百,或五百。不可乱推。又有揉以运气,掐以定惊;面上亦各有所主之部位,肚、腹、手、足,俱可推摩。”对诸如五指经穴与脏腑相通、温清补泻手法操作、特定腧穴分布等小儿推拿特色作了梗概的介绍。

由于小儿推拿疗法具有方便易行,疗效显著等特点,而且不受设备、医疗条件的限制,患儿又可免除打针服药之痛苦,因此深受患儿及其家属的欢迎,成为中医儿科治疗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常规疗法。

操作方法

1. 开天门:医者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眉心交互推至前发际,推24次,常作为每次推拿的第一个步骤。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可以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神疲乏力等症。

2. 推坎宫: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二个步骤。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可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症。

3.运太阳: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常用作每次推拿治疗的第三个步骤。有发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4. 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点,另一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轻摇其腕关节,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四个步骤。有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等作用,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潮热、感冒鼻塞、四肢抽掣等症。

5.分推大横纹:用大拇指指腹自总筋向两侧分推,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五个步骤。有调和气血、止泻痢、除寒热、去腹胀、通二便等作用。可治疗惊风、痫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咳嗽、痰喘等症。

6. 拿肩井:一手捏拿小儿的肩井穴,另一手握住小儿食指和无名指,将上肢伸摇数次。不论何种病症进行推拿治疗,都以本法作为结束手法,所以又名“总收法”(收诊法)。拿肩井有畅通一身气血等作用。

小儿推拿治拉肚子好吗

一、小儿推拿治疗拉肚子的优点

小儿推拿的优势在于不需要使用药物,通过穴位和经络的刺激达到调理胃肠功能和全身免疫能力的效果。

针对夏季儿童常见的腹泻和积食,宜生到家小儿推拿专家向家长们介绍几种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做的小儿推拿方法。

适用年龄:

小儿推拿一般适用于6个月到12岁的孩子,一般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二、小儿推拿治疗拉肚子的方法

1、针对病症:小儿腹泻

方法一:按揉足三里。以膝盖髌骨下方的凸起处为起点,向下四指宽胫骨外侧,用大拇指的指肚按揉这一点100-200下。

方法二:推上七节骨。以尾椎骨为起点,向上1寸到1.5寸为七节骨。将两手张开,四指向外固定在腰椎两侧,大拇指交替向上推七节骨200-300下。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就是“下推”,千万别弄反了。

方法三:揉腹法。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2分钟左右。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但一定要逆时针揉腹,顺时针揉腹则是调理便秘。

方法四:揉板门。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按揉这里,可以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方法五:补肾。家长按住宝宝的小拇指最外面一节的指腹,顺时针旋推,150~300次。在这里,是宝宝肾经的反应点,肾主水,所以推拿此处可以补肾水,防治宝宝因腹泻而发生脱水的情况。

方法六:清大肠

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对腹泻和便秘有调理作用。

方法八:运内八卦

摊开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内八卦。沿此圆周顺时针掐摩称“运内八卦”,作100-300次。助消化、止泻作用。

方法九:揉龟尾

推拿方法:尾骨末端就是龟尾,用拇指按揉100-300次。

2、针对病症:小儿积食

孩子由于脾胃发育还没有成熟所以很容易积食,表现为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腹胀,呕吐乳食以及大便污臭。积食使孩子的脾胃受伤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所以预防和医治积食对于孩子的健康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方法一:推中脘。以肚脐和胸骨最下端做一条连线,找中点即为中脘穴。食指和中指并拢后往下推中脘穴,可减轻腹胀和呕吐等症状,时间1到3分钟为宜。

方法二:转八卦。以掌心为中点,周围半寸范围即为内八卦。可用大拇指指肚在内八卦范围内转圈,可减轻恶心、腹胀等症状。

方法三:推六腑

孩子前臂阴面靠小指沿一直线自肘推向腕,每次300次。

方法四:推四横纹

在食、中、无名、小指的靠近手掌的指关节横纹处来回推拿,每次3分钟。

方法五:补脾经

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用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注意是要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300次左右。

方法六:捏脊

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背部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每次5到8次。

三、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宝宝推拿的时间应该要控制,如果时间太短的话起不到效果,而且时间太长我们又害怕伤害到宝宝的身体,所以我们建议小儿推拿的时间最好是在十到二十分钟左右。

1、小儿推拿时手法要轻,不要过重,而且在推拿前应逗小孩开心,以便其配合进行推拿。

2、身心放松。做小儿推拿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做到身心都放松。

3、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4、用力恰当。因为力度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力度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5、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6、持之以恒。无论用推拿来进行小儿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的。常需积以时日,才能逐渐显出效果。所以给小儿做推拿应有信心、耐心、爱心和恒心。

荨麻疹拉肚子怎么办 宝宝推拿法

如果荨麻疹的患者是小宝宝,那么我们还可以通过推拿按摩的方法来缓解拉肚子的现象,具体做法如下:

爸爸或妈妈顺着宝宝的脊柱由下往上搓,一直搓到皮肤微红发热为止,宝宝腹泻伤经液,气血经液同源,所以要给宝宝补气血,而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推背可以补阳气,健脾补肾,增强荨麻疹患者的抵抗力,缓解拉肚子的症状。

爸爸或妈妈用拇指侧面或者食指、中指指腹,从宝宝的尾椎往上推,直推到腰部,即督脉穴,第二腰椎下凹陷中处止,推拿时,手法可以稍重一些,推到皮肤发热为宜,能很好的帮助宝宝止泻。

宝宝平躺,爸爸或妈妈用掌根或中指端由轻到重揉宝宝的肚脐部位,每次3-5分钟,能很好的缓解宝宝腹泻的症状。 注意:指甲要短而平,以免划伤宝宝。

让宝宝平躺在床上或者妈妈怀抱,用一手拿着宝宝的手,使宝宝掌心向上,另一只手食指、中指固定宝宝大拇指,用自己拇指的螺纹面顺时针方向推摩宝宝的拇指螺纹处,至少推摩100圈。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爸爸或妈妈可以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按揉这里,可以帮助宝宝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爸爸或妈妈按住宝宝的小拇指最外面一节的指腹,顺时针旋推,150—300次,这里是宝宝肾经的反应点,肾主水,所以推拿此处可以补肾水,防治宝宝因腹泻而发生脱水的情况。


宝宝出生6天拉肚子怎么办 推拿

爸爸或妈妈顺着宝宝的脊柱由下往上搓,一直搓到皮肤微红发热为止,宝宝腹泻伤经液,气血经液同源,所以要给宝宝补气血,而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推背可以补阳气,健脾补肾,增强宝宝的抵抗力,缓解拉肚子的症状。

爸爸或妈妈用拇指侧面或者食指、中指指腹,从宝宝的尾椎往上推,直推到腰部,即督脉穴,第二腰椎下凹陷中处止,推拿时,手法可以稍重一些,推到皮肤发热为宜,能很好的帮助宝宝止泻。

宝宝平躺,爸爸或妈妈用掌根或中指端由轻到重揉宝宝的肚脐部位,每次3—5分钟,能很好的缓解宝宝腹泻的症状。 注意:指甲要短而平,以免划伤宝宝。

让宝宝平躺在床上或者妈妈怀抱,用一手拿着宝宝的手,使宝宝掌心向上,另一只手食指、中指固定宝宝大拇指,用自己拇指的螺纹面顺时针方向推摩宝宝的拇指螺纹处,至少推摩60圈。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爸爸或妈妈可以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按揉这里,可以帮助宝宝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爸爸或妈妈按住宝宝的小拇指最外面一节的指腹,顺时针旋推,150—300次,这里是宝宝肾经的反应点,肾主水,所以推拿此处可以补肾水,防治宝宝因腹泻而发生脱水的情况。


相关推荐

怎样按摩治便秘

揉肚子在中医也是一种按摩手法。我国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有“腹宜常摩,祛百病”之说。常揉肚子,不仅能增加胃肠蠕动、强健脾胃,还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揉肚子主要是按摩人体肚脐周围和肚子上的五个穴位,加快腹部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平滑肌的收缩,使腹内蠕动加强。1. 展开手掌,以腹部为中心,轻轻推向肚脐。两边按摩次数应相同。2. 用大拇指轻轻按压肚脐左下方,这对治疗宿便有帮助。3. 轻轻按摩下腹。指尖用力,使脏

喝了罗汉果会拉肚子吗 喝了罗汉果拉肚子怎么办

喝了罗汉果出现了拉肚子现象的,建议马上停止再喝,至少这个现象说明你此刻是不适合喝罗汉果茶的,避免再次喝了又拉肚子。出现了拉肚子现象的,我们要及时给患者补充水分,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丢失过多而发生脱水,最好是喝杯温开水,不要喝冷水或果汁之类的补充水分。(1)原理:苹果是碱性食物,含有果胶和鞣酸,有吸附、收敛、止泻的作用。(2)做法:取苹果1只洗净,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煎汤代茶饮。也

宝宝便秘怎么办 中医推拿

泻大肠:即帮宝宝按摩大肠经,中医又称「泻大肠」的推拿手法。因便秘属大肠经有火、有偏燥热的情况,故有便秘等症状。帮宝宝推拿时,沿食指外侧至虎口的这一段距离,从虎口往食指尖的方向去推动。平日约推拿100~200下左右,对于缓解宝宝的便秘很有效果。A.补脾经:补脾经,健脾固本,加强宝宝体内代谢作用,针对大便不硬但虚弱无力解便,体瘦乏力的便秘情况使用。推拿时,将宝宝的大拇指伸直,顺时针旋转推动拇指

宝宝吃螃蟹拉肚子怎么办 小儿推拿止泻

如果是6岁以下的宝宝吃了螃蟹出现拉肚子症状以采用小儿推拿的方式来辅助治疗,小儿推拿主要是通过对体表穴位的刺激,调整紊乱的胃肠功能。具体做法是:先用手掌贴于患儿腹部,以脐为中心,按顺时钟方向,持续按摩10分钟左右,再用中指及拇指在患儿的尾部至腰部中线上一遍接一遍地从下至上直线推动2~3分钟;最后双手分别置于患儿脊柱两侧按捏脊柱3~5遍。为防止皮肤擦伤,蘸些温水、润肤乳做润滑剂。

宝宝拉肚子几天了吃药也不见好怎么办 方法三:小儿推拿止泻

宝宝拉肚子几天了吃药也不见好时,家长以在宝宝没有哭闹的时候给宝宝进行小儿推拿,小儿推拿适合0-6岁的宝宝,长期推拿不仅能够让宝宝拉肚子症状好转,还能够增强宝宝的免疫力,令宝宝食欲增加、身体强壮。位置:脾经位于拇指末节的螺纹面上。操作:让患儿取坐位,用右手的拇指螺纹面蘸取介质葱姜水后,在患儿拇指螺纹面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用力要均匀,频率保存在每分钟200次左右。位置:大肠穴位于食指靠近拇指一

拉肚子推拿什么穴位

1.1、拉肚子捏脊法捏脊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1.2、拉肚子推拿龟尾在尾椎骨端与肛

拉肚子什么穴位

1、拉肚子推拿什么穴位1.1、拉肚子捏脊法捏脊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1.2、拉肚子

老人足跟痛 自我按摩方法

老年人常常在晨起下床或久坐站起走第一步时感觉足跟痛较重,走一会儿后会减轻,行走过多后又加重;用手压压,感觉痛点在跟骨底面或周围;到医院拍X光片,有时见跟骨骨刺增生。这种病症是老人最常见的足跟痛。出现足跟痛时老年人不必紧张,因为这能是由好多种原因导致的。跟痛大都无须手术。中医按摩手法简便易行,有效缓解这种足跟痛。具体按摩治疗:1.于温水浴足后,用圆钝的按摩棒或食指关节反复按揉推顶足跟部压痛点

月经期间拉肚子属于正常现象

月经前后和月经期间都会有很多症状,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是因为此时体内的激素分泌和往常不一样,子宫收缩也会影响到大肠蠕动,就会有要上厕所的感觉。虽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也要引起重视,以尝试按摩来缓解这一症状。为什么女性来月经时会拉肚子?这是因为来月经之前,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使得大量的前列腺素被分泌出来。前列腺素的作用在于帮助子宫在月经期间收缩止血。子宫收缩,影响到子宫后面的“邻居”——直肠也

怎么给小儿推拿健脾胃

运用有关推拿方法推拿保健穴位,具有健脾和胃,增强食欲,调理气血,增强抗御疾病能力的作用。并能提高小儿身体素质,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吐泻,营养不良等病症。小儿推拿健脾胃的主要手法以采用以下几种。补脾经定位:拇指的螺纹面。推拿方法: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推500次。推四横纹定位: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关节横纹处。推拿方法:将孩子四指并拢,家长用拇指指腹从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