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足跟痛 自我按摩方法
老人足跟痛 自我按摩方法
老年人常常在晨起下床或久坐站起走第一步时感觉足跟痛较重,走一会儿后会减轻,行走过多后又加重;用手压压,感觉痛点在跟骨底面或周围;到医院拍X光片,有时可见跟骨骨刺增生。这种病症是老人最常见的足跟痛。
出现足跟痛时老年人不必紧张,因为这可能是由好多种原因导致的。跟痛大都无须手术。中医按摩手法简便易行,可有效缓解这种足跟痛。
具体按摩治疗:
1.可于温水浴足后,用圆钝的按摩棒或食指关节反复按揉推顶足跟部压痛点,力量由轻到重,以能够忍受为度。患者可渐渐感到足跟部难受感慢慢消失。推顶方向为先向足趾方向推,再向反方向推。
2.用拇指指腹按揉足心部,并向足趾方向做推法6-8次。按揉涌泉穴。依次牵拉各足趾。尽量使脚趾向背伸,这样可以牵拉跖筋膜。或抬起足跟,足趾着地蹲一会儿,也可达到同样效果。
3.拿揉、提捏小腿肚及跟腱。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对合用力上下反复拿捏小腿肚和跟腱。用拇指和食指对捏并按揉踝尖后跟腱前的内外凹陷处。
4.还可以找个高尔夫球踏在脚下,取坐位,在脚心与足跟间慢慢滚揉。
足跟痛用艾灸疗法效果好
足跟痛一般发生在中老年人,足跟痛最常见在早晨起床落地的时间第—、二步最痛,走几步後便可以逐渐缓解为特点的脚跟疼痛。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足跟痛属骨痹的一种,多因肝肾阴虚,感受寒邪,故而气血四未不达则发生足跟痛。 一些人有持久性足跟痛,只要足跟着地或行走,足跟底就疼痛难忍。双侧足跟底疼底疼痛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剧,局部不热、不红、不肿。中医认为这是“肾阳不足”。
很多女孩为了爱美常年穿没有跟的拖鞋,而招致风寒邪气入侵,累积下来,年岁大点就会诱发足跟痛。每当发生足跟痛时,首先要纠正保暖的问题,特别是足跟的保暖非常重要。应及时佩穿软质保暖的休闲鞋(旅游鞋)这样既能保暖又能保护足跟。使得足跟具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减少足跟痛的发生。中医的治疗根据四诊的辨证分析,具体分为补益肝肾,活血止痛的调理之外。予以局部的推拿,揉点,摇抖等手法,取穴有足三里,太溪,照海,提拿跟腱,被屈足踝等温补的手法配合治疗。应用一些解毒消肿的中药浸泡双足。
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足跟痛非常有效,因为艾灸是补充肾阳最好的方法,肾气充足了,足跟痛不治而愈。
足跟痛并不都是足跟骨质增生
家住本市河北区的张大爷患有足跟骨刺两年,今年入冬以来老人足跟一直疼痛,有时候疼得连床都下不了。在家人的劝说下,老人来到了市第四中心医院治疗,经过详细检查,老人足跟确实有骨刺,但引起老人疼痛的却不是这个小小的骨刺,而是跖腱膜炎。经过抗感染治疗,张大爷的疼痛已经基本消失。
据市第四中心医院骨科专家李超英介绍,老年人的足跟痛并不一定完全都由骨刺引起,像一些常见的炎症如跟骨滑囊炎、跖腱膜炎等都会引起脚跟的剧烈疼痛。因此,老年病人脚疼的时候,一定要去大型医院检查,并查明具体原因。
骨刺又名骨质增生,是一种老年常见疾病,它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软骨组织损伤破坏,骨骼自身修补过程中产生的。骨刺的诱发因素很多,如性别、年龄、职业、遗传、体质因素等。人体各骨骼部位都有可能发生骨刺,只要没有引起显着的病理变化,基本可以不用治疗。
脚跟踩石头不治骨刺反而使骨刺加重
老年人足跟痛很常见,大部分都与骨刺挤压刺激足底筋膜和跟垫脂肪组织引起局部炎性反应有关,一般不影响功能。老年人一旦出现足跟痛,应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加强日常保养,不可长久站立或过度行走,以免造成组织损伤,坚持泡脚和自我按摩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切不可采用脚跟踩石的土办法治疗骨刺,避免过度刺激加剧组织损伤、发炎、水肿,使病情加重。
老人足跟痛治疗三偏方
老人足跟痛
老人年纪大了,身体毛病比较多,这里会痛、那里也会痛,其中,足跟痛是常见的毛病,老人如果长时间站立或者行走,就会感觉足跟底部会疼痛,久坐突然起立也会感到疼痛,严重的甚至脚跟都不敢着地,但是这种情况只要稍微活动就可以缓解。
老人足跟痛主要是身体器官退化、病变引起的,比如骨皮下脂肪纤维垫退化变薄、根骨结节滑囊炎、跟骨骨刺等。
下面为大家介绍老人足跟痛治疗偏方
一、足跟痛熏洗方
材料:白醋50升,夏枯草60克。
做法:先将夏枯草放入锅里,加适量清水煎30分钟,然后去渣,将药汁倒入盆里,再加入白醋
用法:趁热熏洗足跟患处20分钟,每天熏洗1次,坚持用7天。
二、足跟痛外敷方
材料:蜂蜜、白醋食疗,川芎30克。
做法:将川芎研成细末,与等份的蜂蜜、白醋调成膏即可。
用法:每天睡前用适量膏敷在足跟部位,次日清晨拿掉,连续用7天。
偏方一、二可以同时使用,先熏洗足跟再外敷。
三、红花活络酒
材料:白酒500毫升,紫草9克,赤芍和当归各9克,红花15克。
做法:将所有的药材放入白酒里浸泡,密封放7天,去渣剩药酒。
用法:用药酒按摩足跟部
老人足跟痛要注意下面几点
1、不要长时间的站立或走动,要避免足部过度活动造成劳损,另外,有晨练习惯的老人要适当的减少运动量。
2、避免穿硬低的鞋子。足跟疼痛再穿硬低鞋子的话会更加疼痛,老人要穿柔软一定的鞋子,可以用挖空的软鞋垫,减少痛点受压。
老人后脚跟痛是什么原因 脚跟长了骨刺
人的脚底有一条从脚掌的前端一直连到跟骨的韧带,一走路就会前后地拉伸,时间一久,脚后跟的骨头就容易发炎,然后便成了常说跟骨骨刺。有部分老人的足跟痛多半是长了骨刺,有没有及时处理。但是,长了骨刺也不一定会造成脚后跟痛,因此骨刺并不是引起老人脚跟痛的直接原因。只有当骨刺使人的软组织磨损,引发炎症之后才会让人感到疼痛。跟骨骨刺一般不需要手术,按摩就能治。
老人足跟痛谨慎按摩
严大妈今年58岁,右脚后跟疼痛已有半年时间,一走路或按压足跟时就会出现疼痛,而且越来越严重,有时痛得连路都不想走。她很纳闷,既没磕着也没碰到,怎么会突然出现这种情况?严大妈尝试着按摩足跟,起初效果还不错,足跟痛有所缓解,可是半个月后,她却不得不停止按摩,因为此时脚后跟是越按摩疼痛越厉害。医生告诉她,老年人足跟痛多是源于慢性劳损或退化,此时切忌过度刺激患处,按摩不得法,不仅不会使病情好转,还会导致疼痛加剧。
生活中常见一些中老年人诉说自己足跟部位疼痛,活动时加剧,甚至有时痛得不敢走路。据了解,足跟痛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率很高,在骨科门诊中,仅次于腰腿痛。虽然此病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后果,但是由于发病部位特殊,常带来活动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老年人足跟痛是常见症状之一,尤以女性多见,且体胖者多于体瘦者。老年人好发足跟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老年人常有足跟部软组织萎缩和组织功能退化,使得局部软组织保护能力降低。加之足跟部为机体负重承载力最大的部位,容易发生慢性劳损,使得局部易受到如寒冷、潮湿和炎症的刺激而出现损伤性病变。另外,老年人跟骨的退行性变,即跟骨骨质增生较为常见,在此基础上容易形成骨刺,也可成为诱发及加重足跟部疼痛的常见因素之一。
专家指出,一般情况下,足跟部的软组织劳损和骨刺的形成并不一定就会引起足跟痛发生。许多时候是在劳累、受凉、穿鞋不合适如鞋底过硬或不平整,以及肥胖致使足跟部负重过大等诱因作用下才引起疼痛发生。因此,老年人防治足跟痛,以下几点需要加以重视:要穿柔软舒适的鞋如布鞋,休闲鞋或软底凉鞋,在家中最好穿着富有弹性的拖鞋;天气转冷时要注意足部保暖,防止风寒潮湿的侵袭;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经常参加适宜户外活动,如步行、慢跑或骑车,以增强体质,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延缓足跟部附近组织的退行性变。
专家建议,老人出现足跟痛可局部使用舒筋活血的中药熏洗,予以局部按摩,改善血液循环,有利局部代谢,减轻疼痛。中医按摩手法简便易行,可有效缓解足跟痛,但按摩一定要得法,避免病变部位受到过度刺激而加重病情,尤其是不可使用牛角、木棍等硬物按摩足跟疼痛部位。可于温水浴足后,用食指关节反复按揉推顶足跟部压痛点,力量由轻到重,以能够忍受为度。或用拇指指腹按揉足心部,并向足趾方向做推法6~8次。还可依次牵拉各足趾,尽量使脚趾向背伸,这样可以牵拉跖筋膜。或抬起足跟,足趾着地蹲一会儿,也可达到同样效果。如果疼痛较重,可在对准痛处的鞋垫上挖一个洞,或在鞋后部垫块棉垫,以减少局部压力和摩擦,缓解症状。特别严重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并遵医嘱加以处理。
老年人如何预防足跟痛
在骨科门诊中,老年人的足跟痛算是常见病,腰痛、颈痛、足跟痛,依次排列。
在人体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是足尖,其次是足跟,因此,血液的供应往往不太理想。如果足跟遭受外伤,恢复起来是很慢的。而人到老年以后,足部血管壁弹性降低、管径变小,供血更加受到影响,如外界不良刺激(足跟受凉等)可引起疼痛,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足跟部也有脂肪。足跟部皮下脂肪会形成“纤维垫”,这样才能“脚踏实地”而骨质不被磨损。由于老人一般消瘦,皮下脂肪减少,“纤维垫”也变得很薄,足跟滑囊得不到纤维垫的保护,行走时受到磨擦、外伤、挤压会引起滑囊炎,特别是鞋不合适就容易引起局部肿胀压痛。
从解剖学来看,足部的跖筋膜起于跟骨前缘,止于五个跖骨头底,随着年龄增加,跖筋膜劳损,特别是扁平足者易增厚、水肿发生慢性炎症,发生保护性骨质增生,行走时触及引起疼痛。另外,足跟骨本身病变,如跟骨骨折、跟骨畸形、跟骨肿瘤、跟骨周围的滑囊炎、类风湿病等也会导致足跟痛。
足跟是人类承受压力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部位,老年人的足跟不知经历了多少难以计数的磨擦和冲击,发生足跟疼痛是可以理解的。据临床观察,有的老人是两足同时或先后发病,但大部分发生在单侧。而一般在早晨起床刚下地走动时疼痛较重,走一会儿疼痛反而减轻,长途步行引起劳累后疼痛又会加重,如走路时不慎踩在砖瓦块上或下楼梯时,足部着地用力过猛,会引起剧烈疼痛。有时在足跟中央有一个压痛点,用手指触压疼痛剧烈。X光拍片显示跟骨有骨赘形成。
对老人的足跟痛,首先找到病因,从跟骨侧位或轴线位拍X光片,可检查出是否有肿瘤、结核等病变。急性滑囊炎发作时,可适当休息,局部热敷、按摩,可用活血化淤的中药泡洗,消炎止痛剂如消炎痛、芬必得缓解症状。临床上封闭疗法较为理想,普鲁卡因加醋酸强地松龙混悬剂作封闭,每周一次,可以减轻、抑制炎症反应。如骨刺形成,除用局部封闭疗法外,也可做骨刺切除术。
为预防老人足跟痛,应注意饮食起居选穿宽松、合适的鞋子,鞋内加软垫;长期坚持足部锻炼能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及弹性;注意劳逸结合,不宜过久站立行走,每晚用温水泡脚,促进局部血循环,以避免足跟痛的发生。
老人足跟痛治疗三偏方
一、足跟痛熏洗方
材料:白醋50升,夏枯草60克。
做法:先将夏枯草放入锅里,加适量清水煎30分钟,然后去渣,将药汁倒入盆里,再加入白醋
用法:趁热熏洗足跟患处20分钟,每天熏洗1次,坚持用7天。
二、足跟痛外敷方
材料:蜂蜜、白醋食疗,川芎30克。
做法:将川芎研成细末,与等份的蜂蜜、白醋调成膏即可。
用法:每天睡前用适量膏敷在足跟部位,次日清晨拿掉,连续用7天。
偏方一、二可以同时使用,先熏洗足跟再外敷。
三、红花活络酒
材料:白酒500毫升,紫草9克,赤芍和当归各9克,红花15克。
做法:将所有的药材放入白酒里浸泡,密封放7天,去渣剩药酒。
用法:用药酒按摩足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