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这处痒千万别用手抓
身体这处痒千万别用手抓
冬天的干燥让我们的皮肤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尤其是皮肤会痒,很多人在皮肤痒的时候会情不自禁的用手去挠,可是这样真的好吗?那么皮肤瘙痒的原因有哪些呢?应该怎么办呢?怎样预防呢?一起来看看吧。
冬令瘙痒症,是冬季许多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可别小瞧了这突发的皮肤瘙痒,瘙痒症拖延日久,会发展成为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每当情绪波动、气温变化、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洗浴、衣被摩擦,甚或暗示等,都会表现为瘙痒剧烈。时间长了,可出现色素性改变、皮肤肥厚、苔藓化、皲裂等皮肤损害。
出现皮肤瘙痒,人们常常会犯2种错
最常见的就是会不自觉的用力去抓挠,实际上这样做事错误的。因为皮肤本身有自然的防病屏障,被抓破以后皮肤容易继发感染,原来本身只有瘙痒没有皮疹,抓破了以后抓出了血道子,继发感染之后就可能发红流水,倒出现了皮疹。另外,搔抓本身会刺激我们的皮肤增生,促进一些产生炎症的东西释放,释放以后在局部会起作用,让皮肤产生炎症,皮肤增厚,所以搔抓以后皮肤往往会肥厚、粗糙、更痒。
其次还有不少老年人会使用高温的热水去烫,这不仅起不到止痒效果,可能还会加重瘙痒症状。这是因为高温的水会破坏皮肤表面自然的保护层,使得皮肤更加干燥,水温过高还有可能造成烫伤。
那么出现冬季皮肤瘙痒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瘙痒时可采取局部轻轻拍打或降低皮肤表面温度的冷敷等方法来缓解。如有大量渗出、脱屑、结痂等皮损,应及时更换被污染的衣服和被褥,保持皮肤清洁。也可以适当使用止痒药膏止痒,但不要随意使用含激素的外用药,具体用药需要听从皮肤科医生的建议。瘙痒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皮肤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免带来许多不良反应。
膏方是冬季调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对每一个不同体质冬令瘙痒症患者,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辨证后,在滋阴养血的基础上,配合祛风、清热、祛湿等方法,通过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为身体肌肤“加油”、“补水”,由内养外,远离瘙痒。此外,提倡老人多食用枸杞子、核桃仁、怀山药、百合、阿胶、红枣等食物,有助于润养肌肤,瘙痒自然能够控制。
最后提醒各位读者,冬季要注意保湿,不仅能保护皮肤更可以预防瘙痒。另外,冬季洗澡不宜过于频繁,同时还要减少使用沐浴露和香皂等洗浴用品。
皮肤瘙痒症的原因
原因一:胆酸浓度过高
胆酸在血中的浓度增高时,会沉积于皮肤,导致严重的皮肤瘙痒。因此,当皮肤发痒又发黄时,应到医院检查一下肝和胆,看是否患有胆结石。血中钙、磷过高 血中的钙、磷浓度过高也会出现皮肤发痒。如果此时皮肤较干燥,并同时伴尿频、尿急、腰痛,甚至小便如水样,或尿少等情况,就要想到肾脏病的可能。慢性肾炎患者进入尿毒症期,因血液中尿毒素及蛋白衍生物增高,常引起全身性皮肤瘙痒。
原因二:内分泌紊乱
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由于皮肤的血液循环加快,皮肤温度增高,导致皮肤发痒,尤以睡觉后瘙痒更剧;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增高,身体防御病菌的能力降低,易受细菌和真菌感染,也会导致皮肤瘙痒。
原因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衰弱、大脑动脉硬化的病人,常发生阵发性瘙痒;脑瘤患者当病变浸润到脑室底部时,也常引起剧烈而持久的瘙痒,且这种瘙痒仅限于鼻孔部位。
皮肤瘙痒症状
症状一:局部或全身瘙痒
全身性原发者,最初仅局限于一处,逐渐扩展至身体大部或全身。局限性者,发生于身体的某一部位,以肛门、阴囊及女阴等处多见。
症状二:抓痕
无原发性皮炎,由于搔抓可引起皮肤上出现抓痕、丘疹、血痂、色素沉着、湿疹样变及苔藓样变。
症状三:虫爬及蚁行等感觉
阵发性剧烈瘙痒,瘙痒发作常有定时的特点。此外,尚有烧灼、虫爬及蚁行等感觉。
症状四:情绪冲动
感情冲动、环境温度变化及衣服摩擦等刺激,都可引起瘙痒发作或加重。
皮肤瘙痒怎么办
方法一:去除病因
首先应去除病因,如因风寒或暑热而致者,应调适寒温,避免暑热及寒冷刺激;如对食物诱发者,当忌油腻酒酪、鱼虾海味等。
方法二:避免过度瘙痒
瘙痒处应避免过度搔抓、摩擦、热水洗烫等方式止痒,不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浴。内衣应柔软松宽,以棉织品为好。避免羽绒、尼龙及毛织品衣服贴身穿戴。
方法三:保持局部清洁
阴痒患者,应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切忌搔抓不洁。不滥用强刺激的外涂药物。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患于未然。平时情绪逸怡,忌忧思恼怒,精神力求欣快。
方法四:正确用药
治疗皮肤瘙痒常用西药抗组胺药、钙剂及激素等。由于这些药物禁忌多,常引起嗜睡、乏力及其他副反应,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慢性病人很难坚持治疗。肤痒颗粒具有用药安全可靠、副反应少等优点,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患者也适用。肤痒颗粒对湿盛型皮肤病疗效显著,急性荨麻疹、急性湿疹可加用赛庚啶或其他抗组胺药。
冬季皮肤瘙痒的预防措施
1、控制好洗澡的水温和频率
洗澡时水温不能过高,最好是用与体温相仿的水温(不超过40℃)。一般情况下冬天不必每天洗澡,一周不要超过两到三次,并且尽量不用或者少用肥皂和洗浴液,以免造成皮脂丢失。洗完澡后可擦一些润肤油、保湿霜等保护皮肤,如硅霜、凡士林。
2、注意衣着
冬天还应多穿宽松舒适的纯棉衣裤,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3、注意饮食
晚上尽量不喝刺激性饮品,以免神经兴奋、加重瘙痒;多喝白开水,保持体内水分;补充维生素,防止皮肤因缺失维生素而皲裂。
宝宝皮肤过敏怎么办
宝宝皮肤过敏,最担心的就是妈妈了,总是希望可以缓解一下宝宝不的舒服,但妈妈们有时候会不会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呢?其实缓解宝宝皮肤过敏很简单,第一就是不要用手去抓,其次是注意宝宝的卫生,最后给宝宝相应的穴位按摩就可以了。
1、宝宝如果过敏了,前往不要让宝宝用手去抓,而是轻轻的摸摸,以防止“痒-抓-痒”的恶性循环。
2、宝宝过敏后,不要经常给宝宝洗澡,在洗澡的过程中,不要给宝宝使用刺激性的肥皂,而且洗完后要马上给宝宝使用保湿剂。
3、维持宝宝房间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不要总是让宝宝呆在空调房里,如果实在是太热了,妈妈们可以考虑在房间里放上一盆水,这样既可以减低温度又可以增加湿度。
4、妈妈们在宝宝脚底的泉穴每日按摩一次,每次按摩(点按或点搓)30至50次,或者是用艾叶给宝宝泡脚,都可以起到缓解宝宝皮肤过敏。
5、爸爸们给宝宝按压头顶的囟门也同样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法只适合于1岁半以下的的宝宝。具体方法是爸爸用自己的双手捂在孩子的囟门上,因为爸爸力气明显比妈妈要高,捂15至30分钟就可以了。在给宝宝按压头顶的囟门的时候,要给孩子喝大量温水,千万记住不要给宝宝喝热水,不然很容易刺激孩子薄弱的鼻腔和喉腔黏膜从而引发黏膜充血,抵抗力下降。
夏天晚上全身痒越抓会越痒 冬天晚上全身痒越抓越痒
冬天气候寒冷干燥,人体的汗腺和皮肤收缩,皮肤中的含水量减少,再加上汗腺分泌的汗液和皮脂腺分泌的皮脂量减少,晚上睡觉时容易出现瘙痒的情况。
有些人非常爱干净,几乎天天洗澡,但频繁的洗澡容易导致皮肤干燥,尤其是老年人皮肤油脂分泌少,肤表面的油脂膜和角质层中的脂质就更容易被清除了,虽然洗完澡后暂时觉得舒服,但往往在晚上出现全身痒甚至越抓越痒的现象。
冬天温度低,洗个热水澡是每个人的向往,而有些人喜欢用比较热的水,而过高的水温会让人体的毛细血管扩张,让皮肤蒸发水分更快,更容易干燥,所以晚上睡觉时出现全身痒越抓越痒的现象。
冬天天气寒冷,皮肤干燥,被子盖的较厚,容易与人体的皮肤发生摩擦,导致全身痒。同时,被子里面的高温也会加重皮肤瘙痒的症状,所以冬天晚上容易出现全身越抓越痒的现象。
宝宝皮肤过敏怎么办
宝宝皮肤过敏,妈妈们都很担心,希望可以缓解一下宝宝不的舒服,但妈妈们又无从下手?其实缓解宝宝皮肤过敏很简单,第一就是不要用手去抓,其次是注意宝宝的卫生,最后给宝宝相应的穴位按摩就可以了。
1、宝宝如果过敏了,不要让宝宝用手去抓,而是轻轻的摸摸,以防止“痒-抓-痒”的恶性循环。
2、宝宝过敏后,不要经常给宝宝洗澡,在洗澡的过程中,不要给宝宝使用刺激性的肥皂,而且洗完后要马上给宝宝使用保湿剂。
3、维持宝宝房间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不要总是让宝宝呆在空调房里,如果实在是太热了,妈妈们可以考虑在房间里放上一盆水,这样既可以减低温度又可以增加湿度。
4、在宝宝脚底的泉穴每日按摩一次,每次按摩(点按或点搓)30至50次,或者是用艾叶给宝宝泡脚,都可以起到缓解宝宝皮肤过敏。
5、给宝宝按压头顶的囟门也同样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法只适合于1岁半以下的的宝宝。具体方法是爸爸用自己的双手捂在孩子的囟门上,因为爸爸力气明显比妈妈要高,捂15至30分钟就可以了。在给宝宝按压头顶的囟门的时候,要给孩子喝大量温水,千万记住不要给宝宝喝热水,不然很容易刺激孩子薄弱的鼻腔和喉腔黏膜,从而引发黏膜充血,抵抗力下降。
脸过敏性皮炎症状怎么办
想要更好的去解决这种问题,那么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应该注意做好预防工作,尽量避免去接触那些刺激性的东西或者食物,而且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去用药治疗,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帮助你解决这种问题。
在有炎症时,还是要擦你原来医生开的药膏。一定不能用手抓痒。(手抓更容易过敏。)到面部恢复较好时候,可用儿童润肤露,(不含香精)如此能使脸部皮肤逐步正常。减少过敏的机会。要根治,找较有名的中医生看,吃些中药调调看能不能好转。中药可以治本。
生活护理:
日常生活尽量避免外界刺激物和局部刺激,不抓,不用力揩擦,不用热水肥皂烫洗.不饮酒,不喝浓茶,咖啡.不吃酸,辣菜肴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发作期,忌食黄鱼,海虾,海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身体这处痒千万别用手抓
最常见的就是会不自觉的用力去抓挠,实际上这样做事错误的。因为皮肤本身有自然的防病屏障,被抓破以后皮肤容易继发感染,原来本身只有瘙痒没有皮疹,抓破了以后抓出了血道子,继发感染之后就可能发红流水,倒出现了皮疹。另外,搔抓本身会刺激我们的皮肤增生,促进一些产生炎症的东西释放,释放以后在局部会起作用,让皮肤产生炎症,皮肤增厚,所以搔抓以后皮肤往往会肥厚、粗糙、更痒。
其次还有不少老年人会使用高温的热水去烫,这不仅起不到止痒效果,可能还会加重瘙痒症状。这是因为高温的水会破坏皮肤表面自然的保护层,使得皮肤更加干燥,水温过高还有可能造成烫伤。
那么出现冬季皮肤瘙痒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瘙痒时可采取局部轻轻拍打或降低皮肤表面温度的冷敷等方法来缓解。如有大量渗出、脱屑、结痂等皮损,应及时更换被污染的衣服和被褥,保持皮肤清洁。也可以适当使用止痒药膏止痒,但不要随意使用含激素的外用药,具体用药需要听从皮肤科医生的建议。瘙痒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皮肤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免带来许多不良反应。
膏方是冬季调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对每一个不同体质冬令瘙痒症患者,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辨证后,在滋阴养血的基础上,配合祛风、清热、祛湿等方法,通过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为身体肌肤“加油”、“补水”,由内养外,远离瘙痒。此外,提倡老人多食用枸杞子、核桃仁、怀山药、百合、阿胶、红枣等食物,有助于润养肌肤,瘙痒自然能够控制。
最后提醒各位读者,冬季要注意保湿,不仅能保护皮肤更可以预防瘙痒。另外,冬季洗澡不宜过于频繁,同时还要减少使用沐浴露和香皂等洗浴用品。
外阴瘙痒 切忌用手抓痒
外阴瘙痒误区一:乱用激素类药物
有的医生建议患者清洗外阴后外涂含有“松”类激素的药物,结果是临时有效,停后更痒,越治越顽固,甚至多年不愈。
要想治愈顽固的外阴瘙痒,首先要停止各种烫洗措施,其次要停用一切含“松”的药物。停药之初可能更痒,这时可用叠厚的冷毛巾湿敷外阴,每3分钟清洗毛巾一次,不使其变热。持续冷敷,直到不痒,再痒再敷。不涂任何药物,终可痊愈。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饮食也要多加注意,避免过多食用辛辣的食物,穿着的内裤最好是纯棉质地的,生活中少穿一些紧身的裤子。对于一些症状较重的患者,应及时去正规医院请专科医生诊治,不要自行在家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外阴瘙痒误区二:外阴瘙痒用手抓
很多女性当外阴瘙痒而难忍时,第一个反应就是用手抓,殊不知,当时可能是会缓解症状,过后症状可能更加严重。更重要的是,用手抓可能抓破外阴皮肤,容易造成更严重的感染,加重病情。
外阴瘙痒误区三:用肥皂或洗液反复清洗
女性阴道是一个PH在3.8-4.4范围内的一个偏酸性的环境,而肥皂是碱性物质。长时间应用肥皂会改变阴道内PH值,破坏阴道内的环境,易导致菌群失调,加重瘙痒的症状。
身体痒怎么回事
秋季气候转为寒凉,尤其是早晚温差比较大,秋高气爽相对来说空气中的湿度就比较低,这种情况下,人会感到皮肤比较干燥。不少人在小腿、前臂、背部、腰腹部等局部出现轻重程度不一的瘙痒症状。人体出现的这些“情况”跟秋天气候干燥密切关联。因为天气越来越干燥,早晚的温差大,皮肤里的水分流失比较多,汗腺分泌的汗液和油脂减少,皮脂膜明显减少,易受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刺激,人体就很容易诱发瘙痒。
另外,在这个季节除了天气气温的变化因素容易引起瘙痒外,灰尘、粉尘、感冒、疲劳等种种因素都有可能引发人体的瘙痒症状。皮肤科专家说,皮肤科瘙痒症就诊的病人中,有些人是不注意早晚气温变化感冒引发瘙痒症;有些人把换季的衣服从箱子里拿出来没有清洗就直接穿上引发了瘙痒症;还有些人是在外出秋游时沾上粉尘出现瘙痒症等。
通过上述的文章大家会不会觉得其实缓解身上痒痒的情况很简单呢!其实确实是这样了,大家在出现身上痒痒的情况之后可以多涂抹一些身体霜,让肌肤得到缓解,建议大家身体乳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质地比较厚的身体乳。
秋季宝宝如何预防过敏性皮肤病
婴儿期症状:两颊皮肤干燥、发红和脱皮再延伸到脸部、颈部、手腕、手、腹部和四肢。瘙痒导致宝宝焦躁不安,难以入睡。在儿童时期(2―12岁)的患儿以四肢屈侧皮肤炎为主,包括肘窝、腋窝、颈部、手腕和足踝,而搔抓还可能导致续发性的细菌或病毒感染。
治疗:首要目标就是要防止“痒-抓-痒”的恶性循环。同时,维持室内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流汗;减少过度洗澡和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沐浴后立刻使用保湿剂;避免食用会导致孩子皮肤过敏的食物,如:花生、大豆、鸡蛋和牛奶;喂母乳和6个月后再添加辅食可以减少食物过敏的机会。
过敏性疾病的预防注意事项:
1、尘螨:幼儿有很多时间待在卧室里,因此卧室环境控制非常重要。床垫、枕头和被子可以用防螨套包裹,每周以70℃以上的热水清洗寝具外套;不要使用地毯、填充式家具和填充式玩具;将室内湿度控制在50%以下,以控制尘螨和霉菌的生长;
2、避免饲养有毛宠物:例如:猫、狗等,因为动物皮屑和排泄物容易引起过敏;
3、家庭卫生:保持居家环境清洁,减少蟑螂繁殖;
4、清理卫生死角:霉菌易生长于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如:浴室和地下室。使用除湿机和空气过滤器,并定期更换滤网,可减少霉菌和花粉的暴露机会;冷气机滤网也需常清洗;
5、食物过敏:避免食用会引起过敏症状的食物。
两个月宝宝脸过敏怎么办能缓解
1、宝宝如果过敏了,前往不要让宝宝用手去抓,而是轻轻的摸摸,以防止“痒-抓-痒”的恶性循环。
2、宝宝过敏后,不要经常给宝宝洗澡,在洗澡的过程中,不要给宝宝使用刺激性的肥皂,而且洗完后要马上给宝宝使用保湿剂。
3、维持宝宝房间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不要总是让宝宝呆在空调房里,如果实在是太热了,妈妈们可以考虑在房间里放上一盆水,这样既可以减低温度又可以增加湿度。
4、妈妈们在宝宝脚底的泉穴每日按摩一次,每次按摩(点按或点搓)30至50次,或者是用艾叶给宝宝泡脚,都可以起到缓解宝宝皮肤过敏。
5、爸爸们给宝宝按压头顶的囟门也同样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法只适合于1岁半以下的的宝宝。具体方法是爸爸用自己的双手捂在孩子的囟门上,因为爸爸力气明显比妈妈要高,捂15至30分钟就可以了。在给宝宝按压头顶的囟门的时候,要给孩子喝大量温水,千万记住不要给宝宝喝热水,不然很容易刺激孩子薄弱的鼻腔和喉腔黏膜从而引发黏膜充血,抵抗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