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拔罐的位置图片 期门穴和胃止痛
胸部拔罐的位置图片 期门穴和胃止痛
位置:乳头直下, 第6肋间隙。取仰卧位,先定第4肋间隙的乳中穴,并于脐下两肋(第6肋间隙)处取穴。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主治:胸肋疼痛,肋间神经痛,胸膜炎,肝胆病症,胃痛,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胸部拔罐的位置图片 天突穴清肺平喘
位置: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端上方的中央凹陷处。
功效:清肺平喘,利咽止咳。
主治:胸痛,咳嗽,气喘,吞咽困难,呃逆,咽喉肿痛。
风湿性关节炎的拔罐疗法
一、风证
(一)症状
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发病初期肢节亦红亦肿,屈伸不利,或恶风,或恶寒。
(二)治法
(1)选穴膈俞、血海。
(2)定位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3—8—1]。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位,屈膝成90°,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其膝盖上,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9-3)。
(3)拔罐方法单纯拔罐法。各穴拔罐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二、寒证
(一)症状
肢体关节紧痛不移,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二)治法
(1)选穴关元、肾俞。
(2)定位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见图2-18-1)。
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3-8-1]。
(3)拔罐方法针刺后拔罐。先用毫针刺人,得气后留针10分钟,出针后,再进行拔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加温和灸10分钟,以皮肤潮红、人体感觉舒适为度,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三、湿证
(一)症状
肢体关节重着、疼痛、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
(二)治法
(1)选穴足三里、三阴交。
(2)定位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站位,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20-4)。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以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为取穴部位,见图2-6-4)。
(3)拔罐方法单纯拔罐法。各穴拔罐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四、热证
(一)症状
肢体关节红肿灼热剧痛,痛不可触,得冷稍舒,多伴有发热、怕风、口渴、尿黄、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
(二)治法
(1)选穴大椎、曲池。
(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见图3-7-1)。
如何治疗闭经
1、刮痧治疗:刮痧治疗是用牛角制成的刮痧板或边缘光滑的汤勺、铜币或硬币在施治部位上顺序刮动的治疗方法。临床刮痧方法在闭经治疗中也有较好的疗效。
刮痧部位:1.背部背俞、脾俞、肝俞、命门、腰阳关;2.腹部上脘、中脘、下脘。关元、归来。3.下肢部血海、三阴交。
注意事项:1.刮痧时注意室内保暖,避免寒冷和吹风;2.刮痧除痧后,30分钟内禁忌洗凉水澡;3.全身枯瘦者或皮肤失去弹性者、有出血倾向者忌用。
2、艾灸治疗:艾灸治疗是使用艾绒制成的艾柱、艾卷直接点燃,或加以不同的间隔物,在相应穴位施行熏蒸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其取材简单,方法简便,临床应用广泛,在闭经的治疗中也起着较好的作用。
(1)取穴:中极、关元、归来。施术:将鲜生姜切成直径约2cm、厚约0.2cm的薄片,用针扎数孔,分别置于所选穴位,然后将艾条置于姜上,再点燃艾条顶端,使局部有温热舒适感,当局部感觉烧烫时,换另一艾条,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2)取穴:膈俞、肝俞、脾俞、肾俞。脾胃虚弱加胃俞、中脘;肝肾不足加命门、阴谷、腰夹脊。施术:将鲜生姜切成直径月2cm的薄片,用针扎数孔,分别置于所选穴位,然后将艾条放在姜片上,再点燃艾条顶端,使局部有温热舒适感,当局部感觉烧烫时,换另一艾条,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1 次,10次为1疗程。
(3)取穴:关元、归来、足三里、三阴交。潮热盗汗者加膏肓俞;心悸怔忪者加内关、神门。施术:将生姜切成直径月2cm、厚约0.2cm的薄片,用针扎数孔,分别置于所选穴位,然后将艾条置于姜上,再点燃艾条顶端,使局部有温热舒适感,当局部感觉烧烫时,换另一艾条,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1 次,10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1.实热证、阴虚发热,一般不宜施灸。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2.施灸时注意安全用火,防止烧坏衣服被褥等;3.临床施灸前要明确灸治方法及疗程。除瘢痕灸外,在灸治过程中应避免艾火烧灼皮肤。
3、耳针治疗:使用耳穴疗法治疗疾病,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脏腑、经络、肢节发生病变,都会通过经络的传到作用,从耳廓是上的所属点反应出来,因此可通过压痛点压耳穴或耳穴埋针等,也对闭经的治疗起到较好的作用。
取穴:子宫、卵巢、皮质下、内分泌、神门、交感等。
施术:先用探棒或火柴棍寻找到穴位压痛点,用酒精局部消毒,再将王不留行籽或绿豆半粒置于胶布上,然后贴与穴位压痛点,以拇指、示指按压穴位共10分钟。也可将手洗净,用拇指或示指的指腹相对,按揉所选穴位,每穴各1-2分钟。每周2-3次,10次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1.按压耳穴应有一定的刺激量才能取效,在不损伤皮肤的前提下用力要适量,两耳交替轮流按压。穴区皮肤损害者禁用此法。2.每次贴压耳穴选取穴位3-5个则可,不宜过多。3.帖压期间避免耳廓被水浸湿,以防胶布脱落,对胶布过敏者,不宜使用本法。
4、拔罐治疗:拔罐治疗是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使罐吸附在穴位或其他部位的皮肤上而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的一种治疗方法。
(1)取穴:关元、归来、气海、中极。施术:可针刺后拔罐或用单纯拔罐,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5-10次为1个疗程。
(2)取穴:脾俞、胃俞、肝俞、肾俞、命门、腰阳关。施术:采用单纯拔罐,以闪罐法分别拔在所选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5-10次为1个疗程。
(3)取穴:血海、三阴交。施术:采用单纯拔罐,以闪火法分别拔在所选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或针刺后拔罐。隔日1次,5-1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1.皮肤过敏者、全身枯瘦者或皮肤失去弹性者、剧烈抽搐、烦躁不安者忌用;2.重度贫血、有出血倾向者、妊娠妇女的下腹部与腰骶部及妇女月经期禁用。
慢性鼻炎的拔罐疗法
一、风邪犯肺
(一)症状
多见于发病初期或长期鼻炎因外感而急性发作,鼻塞,涕多白黏清稀或微黄,伴头痛、咳嗽、咳痰、喷嚏不断、鼻痒。
(二)治法
(1)选穴印堂、风池、风门、曲池、合谷。
(2)定位印堂: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见图2-1-8)。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见图3-2-1)。
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2个椎骨,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3-2-1]。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见图7-3-2)。
合谷:第l、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见图7-3-2)。
(3)拔罐方法艾灸闪罐法。用艾条对上述各穴行温和灸15分钟,以皮肤感觉温热、舒适为度,之后每穴(除印堂外)闪罐20~30次,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二、胆经热盛
(一)症状
鼻塞头痛,鼻涕色黄,黏稠如脓样,量多,有臭味,伴身热,口渴,大便干燥。
(二)治法
(1)选穴上星、迎香、风池、胆俞、曲池、侠溪。
(2)定位上星: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见图7-4-1)。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见图7-4-1)。
风池:见前。
曲池:见前。
胆俞: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3个椎骨,即第l0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7-4-2]。
侠溪:在足背外侧,当第4、第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见图2-6-3)。
(3)拔罐方法刺络拔罐法。用梅花针对上述各穴进行轻叩刺,以皮肤发红或微微出血为度,之后在风池、胆俞、曲池穴上拔罐,留罐5分钟,每日1次,2次为1疗程。
三、注意事项
(1)拔罐对缓解鼻炎的症状效果较好。
(2)日常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避免风寒湿热的侵袭,有条件者可常做头面部的保健按摩。
(3)嗅觉异常或嗅觉过敏,多属神经或精神因素所致,原发病治愈后,嗅觉多可恢复。
(4)远离过敏原,积极查治可能引发鼻炎的其他疾病。
四、病例
朱某,男性,19岁。患者鼻涕多而清稀,在天气变化、感冒时症状明显加重,连连喷嚏,鼻痒,伴有头晕,全身疲倦乏力。穴取风池、曲池、风门、合谷、印堂,采取单纯闪罐法。每穴闪罐20~30次,每日1次,5次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觉鼻涕减少,鼻腔明显通气,继用前法治疗3疗程后症状消失,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肾阴虚拔罐治疗的方法是什么
[呼吸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消化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
急性及慢性肠炎。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
[循环系统适应症]
高血压。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
心脏供血不足。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
[运动系统适应症]
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膝痛、裸部痛、足跟痛。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
[神经系统适应症]
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主穴:大椎、大杼、天柱(加面垫)、至阳。
肋间神经痛。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痛区拔罐。
坐骨神经痛。主穴:秩边、环跳、委中。
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主穴;大椎、膏肓俞、肾俞、风市,及其麻痹部位。
颈肌痉挛。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
腓肠肌痉挛。主穴: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
面神经痉挛。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只能留罐6秒钟,起罐,再连续拔10次到20次。
隔肌痉挛。主穴:隔俞、京门。
治疗肾阴虚的办法是有很多种的,拔罐的方法是其中一种,及时的按照正规方法拔罐治疗,是能有效的让肾阳虚症状得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可以让病人的肾阴虚症状得到很好的改善。对于预防一些其他的身体疾病,也是很有好处的。但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拔罐减肥有效吗
背部穴位
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1 5分钟,每周2~3次。脾俞穴(图示中最上面的一个)功效:发散脾胃之热。三焦俞穴(图示中下面的一个)功效:将全身水湿气通调至膀胱经,再排出体外。
腹部穴位
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留罐20分钟,每周2~3次。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方)功效:聚集及传导水液和脂肪。大横穴(位于肚脐右侧)功效:通腹去脂,调理脾胃。关元穴(肚脐下面)功效: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的效用。
下肢穴位
以下穴位选择适宜体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l 5分钟。每周2~3次。
血海穴(图示中上面的那个)功效:减肥,清血利湿。足三里穴(图示中下面的那个)功效:通经活络、补中益气。
拔罐作用编辑由于拔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
拔罐减肥的具体方法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拔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罐同时施行。与传统拔火罐不同的是,采用真空拔罐疗法。真空是通过真空负压的作用,对人体的吸拔,刺激穴位,排瘀疏松,打通经络、畅通气血,增强细胞活性,改善内循环,使体内堆积的脂肪加速消耗、分解。除了可减去体表脂肪,对深层脂肪也有一定的作用。
治岔气的方法有哪些
1、刮痧疗法: 取刮板以45度倾角,刮拭膀胱经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至肾俞一段。再从上至下刮拭督脉,由大椎刮至至阳。然后刮拭任脉膻中至中脘一段。再刮章门、期门、日月、内关及足三里、太冲,每穴2分钟。
2、拔罐疗法:
(1)留罐法:将火罐吸拔在疼痛部位上,即哪疼就在哪拔罐,留罐10分钟左右。
(2)走罐法:取俯卧位,将火罐吸拔在背部,然后沿华佗夹脊穴推拉火罐,至皮肤出现红色淤血为止,一般10~15分钟。华佗夹脊穴在第一胸椎至第五胸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分别沿脊柱两侧推拉火罐。
小儿疳积的拔罐疗法
(1)选穴脾俞、胃俞、中脘、章门、四缝、足三里。
(2)定位脾俞: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个椎体,即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 (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7-3]。
胃俞: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2个椎体,即为第12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7-3]。
中脘: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与胸剑联合部(心窝上边)的中点为取穴部位,见图8-1-1]。
章门: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由腋前线往下循摸肋弓下之第1游离肋之前下缘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3-3)。
四缝:在第2至第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每手4穴,左右各8穴(在手2、3、4、5指的掌面,当第2指关节横纹中点为取穴部位,见图8-1-2)。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中指)(站位,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20一4)。
(3)拔罐方法灸罐法。先用艾条温灸各穴10分钟,以皮肤有温热感及人体感觉舒适为宜,之后吸拔火罐(除四缝外),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四缝三棱针点刺,挤出黄白色透明样黏液或点刺出血,两侧交替操作。
教你如何在家自己拔罐减肥
拔罐是中医的治疗方法,也是养生保健方法,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是一种减肥方法。不想到外边去拔罐,那么我们可以自己在家拔罐减肥。在家拔罐和一般中医拔火罐所使用的火罐是不同的,在家自己拔火罐的工具是采用塑料制成的,要较为安全,而且其采用抽气的方式来拔罐,比起酒精来说,安全太多了,拔起来不必担心烧伤。这些拔罐工具可以在一些中药行或者是中医保健产品的专卖店里可以买到,而且当中还会附有拔罐穴位图。
因为这些拔罐工具比较大,所以自己使用的时候不必担心找不准穴位,如果是要进行背部拔罐,可以请家人帮助一下。拔火罐减肥如果配合按压耳穴,其起到的效果将会更好。拔火罐一般一天进行两次,结合健康的饮食,持续一到两个月,会取得很好的瘦身效果。下面介绍几个腹部、腰背拔罐的穴位:
大横穴:位于肚脐两边,距离肚脐两边大约一横掌的位置上,这个穴位可以帮助调理脾胃水湿,有通腑去脂的功效;
中脘穴:在肚脐正中上方一横掌的位置,该穴位有着聚集传导水分和脂肪的作用;
关元穴:在肚脐正中下方,大约4横指的位置上,有聚集小肠经气血和传导任脉水湿的作用;
三焦俞穴:位于腰部第一腰椎棘突下方1.5寸的位置上,刺激该穴位可以使全身的水分湿气都调到膀胱中,然后排出体外;
脾俞穴:在背部的第11胸椎棘突下方1.5寸的位置上,该穴位可以使脾胃热散发掉。
进行拔火罐减肥,如果和按压耳穴一起配合,减肥的效果将会更好,大家拔罐之余可以按压一下自己的耳朵。
在家自己拔火罐减肥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一般拔火罐的时间为10到20分钟,不要超过这个时间,如果是过敏性的皮肤,那么在出现皮肤充血的时候就要停止拔罐。在拔罐完之后的一个小时之内不要洗澡,如果是刚吃完饭,最好等一个小时之后再进行拔罐,如果皮肤出现充血或者是淤血,可以拿按摩油按摩一下。注意感冒、发烧、糖尿病、皮肤病、孕妇、癌症患者等人群不能拔罐。
胃痛拔罐位置图片 胃痛拔罐操作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或俯卧位。
脾俞,胃俞,膈俞等穴,两侧各拔火罐3-4个,至皮肤瘀血为度;中脘,气海,灵墟,建里,期门,梁门等腧穴拔罐力度宜轻,时间不宜过长。
上肢内关用小硅胶罐或小火罐蘸递质从腧穴部位到腕侧反复走罐6-8次。
下肢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梁丘等腧穴,可用小硅胶罐或小火罐蘸递质从腿部向踝部方向走罐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