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姜怎么吃
高良姜怎么吃
良姜粥
食材:高良姜5克、大米50克、红枣2枚、葱白2段、砂糖适量。
做法:将高良姜晒干研粉,用大米、红枣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葱白、高良姜粉,再煮片刻;加入适量砂糖调匀,即可服食。
功效:温中止呕,散寒止痛。用于脾胃中寒,脘腹冷痛、胃寒气逆、呕吐清水及积聚、停饮等症。
良差炖鸡块
食材:公鸡1只,高良姜、草果、陈皮、胡椒各3克,酱油、葱、姜、盐各适量。
做法:将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放锅内;加诸药物及佐料,加水小火煨炖至熟烂即可。
食用方法:随意食之。
功效:补虚、散寒、止痛。用于体虚瘦弱、院腹冷气串痛、遇冷痛剧、得热痛缓等症。
良姜的好处 保护心肌
高良姜的水提物对应激状态下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高良姜能明显降低血清和肝内甘油三酯的含量。
高良姜的选方
【选方】
①治卒心腹绞痛如刺,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高良姜五两,厚朴二两,当归、桂心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日二。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须再服,若强人为二服,劣人分三服。(《千金方》高良姜汤)
②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痛,宽胸下气,进美饮食,疗一切冷物所伤:良姜(去芦)、干姜(炮)等分。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后橘皮汤下。妊娠妇人忌服。(《局方》二姜丸)
③治心脾痛:高良姜、槟榔等分,各炒。上为细末,米次调下。(《百一选方》)
④治心口一点痛,乃胃脘有滞或有虫,多因恼怒及受寒而起,遂致终身不瘥:高良姜(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醋洗七次,焙,研)。上二味,须要各焙、各研、各贮。如病因寒而得者,用高良姜二钱,香附末一钱;如病因怒而得者,用高良姜一钱,香附末二钱,如因寒怒兼有者,用高良姜一钱五分,香附末一钱五分,以米饮汤加入婪汁一匙,盐一撮,为丸服之。(《良方集腋》良附丸)
⑤治霍乱吐痢腹痛:高良姜,火炙令焦香。每用五两,打破,以酒一升,煮取三、四沸,顿服。(《备急方》)
⑥治霍乱呕吐不止:高良姜(生锉)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枣一枚(去核),煎至五分,去滓,用水沉冷,顿服。(《圣济总录》冰壶汤)
⑦治诸寒疟疾:良姜、白姜各等分。二味火上煅,留性,为末。每服三钱,雄猪胆一个,水一盏,温和胆汁调下。(《续本事方》)
⑧治风牙疼痛,不拘新久,亦治腮颊肿痛:良姜一块(约二寸),全蚂一枚(瓦上焙干)。上为末。以手指点药,如齿药用,须擦令热彻,须臾吐出少涎,以盐汤漱口。(《百一选方》逡巡散)
⑨脚气欲吐(患脚气病的人,容易发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午餐少食,晚餐不食,或喝一点豉粥。有发吐感觉时,立即服药)。用高良姜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如急切间找不到高良姜,可以母姜一两代替,清水煎服。疗效较差,然亦有效。
⑩心脾冷痛(按:即胃痛)。用高良姜四两,切片,分成四份:一两以陈米半合炒黄,去米;一两以陈壁土半两炒黄,去土;一两以巴豆三十四个炒黄,去豆;一两以斑蝥三十四个炒黄,去蝥。另取吴茱萸一两,酒浸一夜后,同高良姜一起再炒,共研为末,以浸吴茱萸的酒调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姜汤送下。此方名"高良姜丸"。又方:高良姜三钱,五灵脂六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醋汤调下。
⑾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宽胸下气。用高良姜、干姜等分,炮过,研细,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饭后服,桔皮汤送下。妊妇忌服。
⑿脾虚寒疟(寒多热少,不思饮食)。用高良姜(麻油炒)、干姜(炮)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五钱,以猪胆汁调成膏子,临发病前,热酒调服。又方:上方所制的药末,加胆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又方:高良姜、干姜,半生半炮各半两,穿山四三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猪肾煮酒送下。
⒀双目突然红痛。用小管吹高良姜末入鼻。使打喷嚏,红痛即消。
高良姜的营养价值 高良姜的营养成分
高良姜根茎含挥发油0.5~1.5%,其中主要成分是1,8-桉叶素和桂皮酸甲酯,尚有丁香油酚、蒎烯、毕澄茄烯等。根茎尚含黄酮类高良姜素、山柰素、山奈酚、槲皮素、异鼠李素等和一种辛辣成分,称高良姜酚。
蜂胶的检测方法
方法名称:蜂胶-白杨素、高良姜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应用范围:本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胶中白杨素、高良姜素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蜜蜂科昆虫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的干燥分泌物。
方法原理:本品粉末加丙酮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热回流,提取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定容,摇匀,滤液进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离,用紫外吸收检测器,于波长268nm处检测白杨素、高良姜素的吸收值,计算出其含量。
高良姜的选方
①治卒心腹绞痛如刺,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高良姜五两,厚朴二两,当归、桂心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日二。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须再服,若强人为二服,劣人分三服。(《千金方》高良姜汤)
②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痛,宽胸下气,进美饮食,疗一切冷物所伤:良姜(去芦)、干姜(炮)等分。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后橘皮汤下。妊娠妇人忌服。(《局方》二姜丸)
③治心脾痛:高良姜、槟榔等分,各炒。上为细末,米次调下。(《百一选方》)
④治心口一点痛,乃胃脘有滞或有虫,多因恼怒及受寒而起,遂致终身不瘥:高良姜(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醋洗七次,焙,研)。上二味,须要各焙、各研、各贮。如病因寒而得者,用高良姜二钱,香附末一钱;如病因怒而得者,用高良姜一钱,香附末二钱,如因寒怒兼有者,用高良姜一钱五分,香附末一钱五分,以米饮汤加入婪汁一匙,盐一撮,为丸服之。(《良方集腋》良附丸)
⑤治霍乱吐痢腹痛:高良姜,火炙令焦香。每用五两,打破,以酒一升,煮取三、四沸,顿服。(《备急方》)
⑥治霍乱呕吐不止:高良姜(生锉)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枣一枚(去核),煎至五分,去滓,用水沉冷,顿服。(《圣济总录》冰壶汤)
⑦治诸寒疟疾:良姜、白姜各等分。二味火上煅,留性,为末。每服三钱,雄猪胆一个,水一盏,温和胆汁调下。(《续本事方》)
⑧治风牙疼痛,不拘新久,亦治腮颊肿痛:良姜一块(约二寸),全蚂一枚(瓦上焙干)。上为末。以手指点药,如齿药用,须擦令热彻,须臾吐出少涎,以盐汤漱口。(《百一选方》逡巡散)
⑨脚气欲吐(患脚气病的人,容易发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午餐少食,晚餐不食,或喝一点豉粥。有发吐感觉时,立即服药)。用高良姜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如急切间找不到高良姜,可以母姜一两代替,清水煎服。疗效较差,然亦有效。
⑩心脾冷痛(按:即胃痛)。用高良姜四两,切片,分成四份:一两以陈米半合炒黄,去米;一两以陈壁土半两炒黄,去土;一两以巴豆三十四个炒黄,去豆;一两以斑蝥三十四个炒黄,去蝥。另取吴茱萸一两,酒浸一夜后,同高良姜一起再炒,共研为末,以浸吴茱萸的酒调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姜汤送下。此方名"高良姜丸"。又方:高良姜三钱,五灵脂六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醋汤调下。
⑾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宽胸下气。用高良姜、干姜等分,炮过,研细,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饭后服,桔皮汤送下。妊妇忌服。
⑿脾虚寒疟(寒多热少,不思饮食)。用高良姜(麻油炒)、干姜(炮)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五钱,以猪胆汁调成膏子,临发病前,热酒调服。又方:上方所制的药末,加胆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又方:高良姜、干姜,半生半炮各半两,穿山四三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猪肾煮酒送下。
⒀双目突然红痛。用小管吹高良姜末入鼻。使打喷嚏,红痛即消。
高良姜应用
1.高良姜配香附:两药均有行气止痛的作用,高良姜善于温中散寒,香附的功效与作用则偏重舒肝理气,两者同用,可疏肝温胃、散寒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胃有寒凝所致的胃脘冷痛,如良附丸。
2.高良姜配荜茇:两药皆味辛、气温,相须为用,则行气止痛之功更强,用于胃寒疼痛、呕吐。
3.高良姜配荜澄茄:两药皆辛温之品,入脾、胃二经,同具温中散寒之功。高良姜辛热纯阳,善散脾胃寒邪,且和胃降逆,荜澄茄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两药相须为用,能增强温脾胃、散寒邪、降逆气之功,用于胃寒呃逆、脘腹冷痛等证。
4.高良姜配大枣的功效与作用的功效与作用:高良姜温中散寒止呕,大枣健脾和胃,两药合用能健脾温中止呕,用于霍乱呕吐甚者。
暖胃粥有哪些 热姜粥
高良姜暖胃止痛,干姜温中散寒,二者都含挥发油,可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脘疼痛。
高良姜10克、干姜5克、大米50克。大米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高良姜、干姜,至米熟粥成即可,温热服食。
胃溃疡食疗方法 山药法
原料:鲜山药100克,粳米100克,高良姜10克。
做法:高良姜洗净切块,放入锅中加水,煎取汁备用;将粳米淘净备用,山药用清水洗干净后去皮切片,将粳米和山药倒入煮锅中,加入清水熬煮成粥后加入高良姜汁,搅拌均匀即可食用。每日2~3次,每次1小碗,一周为1个疗程。
功效:补脾理气,止痛温中,适用于胃溃疡、胃痛、十二指肠溃疡。
高良姜的简介
用法用量
3~6g。
禁 忌
体虚者不宜单用。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
生理特性
本品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5~9cm,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至暗褐色,有细密的纵皱纹及灰棕色的波状环节,节间长0.2~1cm,,一面有圆形的根痕。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性,中柱约占1/3。气香,味辛辣。
高良姜图片
别名:奇凉姜、良姜、蛮姜、佛手根、小良姜、海良姜
药用部位:根茎
药材性状:本品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5~9cm,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至暗褐色,有细密的纵皱纹及灰棕色的波状环节,节间长0.2~lcm,一面有圆形的根痕。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性,中柱约占1/3。气香,味辛辣。
栽培要点:
产地:广东、广西、台湾
采收加工: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须根及残留的鳞片,洗净,切段,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热;辛;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或入丸、散。
禁忌:阴虚有热者禁服。
高良姜的介绍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根茎。
性 味
味辛,性热。
归 经
归脾、胃经。
功 效
温胃止呕,散寒止痛。
主 治
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相关配伍
1、用于治胃寒脘腹冷痛:与炮姜相须为用,如二姜丸。(《和剂局方》)
2、用于治疗卒心腹绞痛如剧,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与厚朴、当归、桂心等同用,如高痕姜汤。(《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