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意外跌伤的处理方法
小儿意外跌伤的处理方法
小儿跌倒摔了一跤,家长应将小儿抱起,看一看跌摔在什么部位?该部位能否活动?如摔了腿,但站起来后还能活动,说明未发生骨折,仅仅是表皮或软组织受伤并不要紧。可将皮肤擦破部位,用清水洗净,涂以红药水或外敷云南白药,以消毒纱布及绷带裹好。若软组织损伤、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需到医院拍X光片确认有无骨折,如无骨折,可服用跌打丸、三七伤药片、云南白药、沈阳红药等药物,注意观察肿胀局部的变化;并应适当休息。
若小儿跌伤较重,出现明显骨折征象,如肢体活动不能自如或明显受限,跌伤部位出现明显肿胀、畸形等,此时应马上去医院。在去医院过程中,应避免挪动骨折部位。如四肢骨折,应找一块木板将骨折两端固定于木板上;如腰部骨折,应找一副担架,担架上放一块木板,或直接用木板将患儿抬到医院,尽快诊治。否则,可能会因骨折部位活动错位而损伤神经、血管,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跌倒摔碰到钉子或铁器上,虽所伤可能不重,可能仅仅是扎了一个小口子,或伤了一点皮。但是,不能掉以轻心,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钉子或铁器上可能生锈,伤口有被破伤风杆菌污染诱发破伤风。
如果小儿跌伤及头部,很可能伤得不轻,即使皮肤并末摔破,肿包也不明显,仍应注意,需观察一个星期左右。在这期间如果出现呕吐或抽搐,必须送医院看脑外科。如果跌倒当时就昏迷不醒或出现脸色异常苍白、眼瞳孔左右大小不等,应立即急送医院脑外科。
小儿跌伤后,在未确定诊断之前,不要给小儿做按摩、揉搓,以免加重病情。
老人要如何买保险
老年人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自身患病的可能性比其他群体大。在国家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商业医疗保险来寻求更全面的健康保障。因此老年人在考虑购买保险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应该是医疗保险。
此外,老年人群遭受意外伤害的概率要高于其他年龄群体,特别是交通事故、意外跌伤、火灾等事故对老年人的伤害更加严重。因此意外伤害保险应该也作为老年人购买保险的重要选择。
对于寿险,老年人需不需要购买呢?寿险其实包括死亡险、生存险和生死合险,不包括健康险。老年人绝大多数已经退休,一般不需要再照顾子女、父母,也不再有房贷等负担,所以也不需要死亡险的保障。至于生存险,应该是年轻时买,老时享用。但我国如果开始征收遗产税,寿险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避税工具。
老年保险如何选择
目前省内市场上的老年险,主要分为三类,一类医疗保险;另一类是意外伤害保险;第三类是寿险。对于老人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医疗保障,在医改之后,对于医疗报销有了起付线、上限和报销比例,这样一来,如果不幸患上花费巨大的重大疾病,个人也要负担很大比例的医疗费。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下降,老人遇到意外损伤的几率比较大,很多小伤也要花一两千块钱。更何况,现在还有很多老人根本没有参加社保的医疗保险。
对于以上两种风险,保险公司最有针对性的产品是:重大疾病保险和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后者很便宜,每年只要100多元,就可以获得每年意外事故引起的医疗费用5000元的报销额度。此外,老年人群遭受意外伤害的概率要高于其他年龄群体,特别是交通事故、意外跌伤、火灾等事故对老年人的伤害更加严重。因此意外伤害保险应该也作为老年人购买保险的重要选择。但是问题出在重大疾病保险上——50岁左右(基于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制度,50岁一般是购买保险产品的一道槛。)的人购买的话,费率比年轻人贵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中,相当多的老年人保险意识强,愿意积极参加保险。保险公司作为风险经营的单位,投保人的年龄越大就意味着出险率越高、风险越大,保险公司进行风险控制是非常困难的。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发展历史短,经验及数据收集上还有所欠缺,体现在精算上就是不得不更加谨慎,这也是造成老年险种产品缺乏的重要原因,相信这种局面会逐步得到改善。
6专家提醒广大老年朋友:在养老保险的选择上,应选择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的产品,即到退休年龄就能保证每年可以固定领取的年金,并且确保活多久领多久。带有分红性质的终身年金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这类产品的红利可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资产贬值。只要生存到一定年龄,保险公司就开始固定给付,活多久就可以领多久,这是这类保险产品专有的特点。
小儿意外烫伤如何处理
急救步骤一
立即轻轻地脱去宝宝被热水浸透的衣服,或是用剪刀剪开覆盖在烫伤处的衣服、鞋袜等。如果衣物和皮肤粘在一起,先将未粘着的衣物剪去。粘着的部位去医院进行处理,不可用力拉或脱,以免加重局部的创伤面积。
急救步骤二
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并浸泡在冷开水或干净凉水中30分钟,减轻水肿和疼痛。如果是烫伤在不能用凉水冲洗的部位,如胸口、面部等,可以用几条毛巾轮流进行湿敷。如果烫伤处出现水疱,不建议用冷水冲洗,以免水疱破裂。可将烫伤部位置于冷水中浸泡30分钟,如果伤口面积过大或孩子年龄较小,则不能泡太久。
急救步骤三
冷疗是指用温度较低的水对烫伤部位冲洗降温,一是能减轻热力导致的继续损伤,二是能抑制血管的早期炎症反应,减轻肿胀与疼痛,减少因肿胀而引起的继发性缺血缺氧性损害。有自来水的地方可直接用自来水进行冷疗,对无自来水的地方或不方便冷疗的部位,如头、面部等,可采用湿毛巾冷敷或用水盆间断性地浸泡等方法进行冷疗,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目的是降低烫伤区局部的温度。对于烫伤面积比较大的小儿,可一边对重要部位进行冷疗,一边向医院转移,以免因冷疗带来休克,危及患儿的生命。
开水烫伤要避免哪些误区
儿童烫伤常见原因与注意事项
(1)吃饭或外出用餐时,因环境拥挤被汤水烫伤;
(2)为小儿洗澡时先放热水,家长转身取凉水时小儿跌入烫伤;
(3)小儿玩耍时打翻水杯或水壶。
儿童烫伤的处理
而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烫伤的处理方法略有不同,为防止大量冲水导致儿童体温过低,使用冷敷(用毛巾等浸泡冷水去敷)的方法较好,注意不要乱敷药。
儿童烫伤的处理误区
1、儿童被烫伤后,很多家长急于查看伤势,但由于此时情况紧急,家长手忙脚乱,常常是胡乱扯下患儿的衣服,尤其是手臂烫伤时扯下衣袖。在这样的处理中由于衣物对烫伤表皮的摩擦,常会加重烫伤皮肤的损害,甚至会将受伤的表皮拉脱。
2、正确的处理其实应该拿剪刀将袖子剪开,避免衣物对伤面的摩擦。
平日家长要注意清除会造成烫伤意外的因素
1、家中热水器等应保持关闭,用时才打开;
2、厨房任何时候都应该关门,禁止儿童入内;
3、用餐时把热的东西远离儿童,尤其是外出用餐时;
4、洗澡时尽量预先把冷、热水混合好,实在不行的话先放冷水再放热水。
孩子外出游玩时不慎摔伤怎么办
当幼儿从高处跌落,父母一开始得先看跌倒的部位有没有明显的外伤,是否有红肿或瘀伤。一般来说,发生脑震荡的机会相当低,父母应该先观察孩子是否有恶心或是呕吐的情形发生,意识是否清楚,先自行观察。
如果孩子不慎流血,伤口浅小,可用干净纱布覆盖在伤口上,再用大拇指或手掌直接压迫出血处。止血后,便立即用生理盐水清理伤口。
止血后,父母可用卫生棉球或棉棒沾碘酒,在伤口处由内向外进行消毒。也可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代替碘酒。
如果伤口较深,要让伤口高于心脏部位。如果上肢受伤,可将其举起至高于心脏的位置。如果伤口在下肢,平躺即可。流血得到控制后,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用碘酒或酒精消毒,再用纱布或绷带包扎伤口,然后迅速送医院就诊。
如果跌倒后发现脚扭伤了,应立即停止活动;先冷敷受伤处,48小时后再热敷;不要随意按摩或推拿受伤部位。必要时到医院进行X射线检查排除骨折。
春节孕妇注意事项 外伤不处理
春节期间和春节过后,很多孕妇都会外出旅行,而这正是孕妇受到外伤的主要原因。“据统计,6%的孕妇会遇到外伤,1%~3%的孕妇会遇到汽车事故。
交通意外、跌伤是妊娠期妇女创伤的两个主要原因。”在“轻微”外伤时胎盘早剥的发生率是1%~6%,重伤时可高达50%。胎盘早剥在汽车速度超过30英里/小时时更容易发生。
当存在明显的胎儿胎盘损伤、母体休克、盆腔骨折外伤、母体头部外伤或缺氧时,胎儿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
有创伤性早剥的患者会有子宫的压痛,但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会有阴道出血,另外一个常见症状是宫缩。
不幸的是,胎盘早剥也可能是隐性的,患者不会发生子宫的疼痛、压痛和出血。因此,孕妇出行一定要注意安全,一旦受到外伤要马上就医。
软组织损伤的急救
软组织损伤包括擦伤、挫伤、血肿、裂伤、软组织异物伤等。常发生于摔倒、坠床、利器伤、交通意外等。
擦伤和挫伤一般只是皮肤的表皮或真皮损伤,伤口会出现少量渗出液,少量出血或不出血,挫伤会伴有多发性小血肿。
擦伤和挫伤的创伤较轻,但往往受伤处会粘附异物,可以用盐水清洗去除异物,外涂碘伏或百多邦药膏。
血肿是血液渗出或流出血管外聚集在人体组织中,常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肉、骨膜下、脏器内。头面部因血管丰富是血肿发生的常见部位。
血肿的症状和严重程度与创伤程度、出血量、伤及部位有关,早期血肿千万不要用手揉和热敷,以免加重血管损伤。
因发生血肿病情一时难以判断,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裂伤是皮肤及皮下组织裂开的创伤,常发生在跌伤、锐利伤和局部挤压等。
发生裂伤后可以用清洁敷料压迫止血,立即到医院清创缝合处理。软组织异物伤多见于金属异物(铁钉、缝衣针等)、玻璃、竹木刺等。
因异物进入人体会随着肌肉运动而移动,加上发生感染的可能,建议及时到医院处理。
小儿意外烫伤应该这样处理
1、在生活中小朋友不小心被烫伤烧伤的时候,家长应该立即把小朋友的伤处放到干净的冷水里面浸泡一会,这样可以减轻疼痛,减少肿胀出水泡。
2、一旦烫伤烧伤的时候,如果小儿的伤处外有衣服的情况下,要把伤处在冷水里面冷却,然后小心的把贴在伤处的衣服等脱下去,这样不会使伤处的皮肤撕破形成水泡。
3、当烫伤或烧伤出现水泡的时候,家长要用消毒的针将小儿伤处的水泡弄破,让水泡里面的液体流干,如果水泡已经破了,可以直接用医用的消毒棉球将伤处拭干然后涂上抗菌的药膏,以免发生感染。
4、伤口一旦经过处理以后不要洗澡以免让伤口在沾上水,要保持伤处的清洁干燥。以免沾水后再次发生感染。
5、烫伤烧伤的伤处处理好之后,如果过了两三天疼痛不减轻,并出现红肿的现象的时候这时可能是再次感染了要立即就医治疗,以免是伤处感染严重受到痛苦。
6大儿童意外伤害简单处理
出现烫伤,立即用冷水冲洗
随着中小学校期末考试的结束,学生们自由活动的时间也多了,儿童意外伤害高峰也将随之而来。昨天,在省人民医院就有两个小学生“挂彩”。医生提醒,交通意外、溺水、吞异物、烫烧伤等,是小孩在暑期最易发生的事故。要如何尽量避免这些伤害发生,可看本文医院急诊科专家的分析。
2岁小孩摔成植物人
前天,家住杭州市下城区的9岁男孩晓敏期终考试结束,与最要好的同学宇宇分手回家。没想到,两个好友又在医院见面了,晓敏在社区健身器膝盖磕破皮,宇宇则玩滑轮摔了一跤。尽管都是皮外伤,见了“红”,父母还是挺紧张。
然而,与另外一个小男孩哲哲相比,晓敏、宇宇的伤似乎不值一提。
2岁多的小男孩哲哲,年初随打工的父母从安徽来到富阳。
前些天,哲哲在2楼靠窗边的床上入睡。妈妈想用这点空闲时间,去离家不远的河边洗洗衣服。没想到,约一小时后哲哲睡醒爬上窗台,从2楼摔了下来,满头是血、昏迷不醒。
由120从富阳转送到省人民医院,经过检查诊断为“特重型颅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基底节血肿”。经抢救,现在虽已拔除气管插管,但小哲哲仍躺在重症监护室里,没有言语与动作反应,处于我们常说的“植物人状态”。
城里的孩子易从高楼跌落
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涂建锋医师从事急诊外科多年,见多识广。他结合抢救过的病例和相关资料,就儿童意外伤害特点、防范与处理,给家长们一点建议。
从意外事故发生年龄来看,小于3个月的婴儿容易发生呛奶窒息;1岁的婴儿最容易出现跌伤;1—3岁的幼儿最常见的是异物吸入,另外还有药物中毒、外伤;学龄期的孩子车祸、外伤等比较多;青春期前后的少年有时候情绪低落,会有药物中毒、酒精中毒、食物中毒等。
城市的孩子容易从高楼跌下,农村的孩子最容易吃到一些灭鼠药、杀虫剂等,溺水也常发生,城乡接合部的孩子容易发生车祸。
另外,统计显示,52%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庭,19%发生在街道,12%发生在学校。其中学龄前儿童的意外伤害多发生在家里,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多发生在学校和上学放学途中,且与学校体育运动设施和骑自行车有密切关系。
六大意外伤害简单处理
“常见的意外伤害有六大类,一些事故稍微注意点,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涂建锋说。
交通意外。乘车时避免儿童头、手和身体伸出窗外;坐后排并系好安全带;锁好车门,以免儿童打开车门开关;不要让儿童单独在马路上行走;发生意外先做好现场急救,包扎固定、压迫止血并及时转送医院。
溺水。绝对不能让儿童单独去湖河游泳,而应选择有专业救护人员的游泳场所;不可让幼儿单独留在澡盆、使用中的洗衣机旁。如发生溺水,先开放气道排水,检查心跳呼吸,如没有心跳呼吸,尽快进行心肺复苏。
摔跌伤。选择适合儿童年龄、身高、体重的游戏器材;窗边不放置椅子,摇篮和其他家具,确保儿童不会爬出去;在洗手间、洗手盆前和楼梯等放上防滑垫。
气管异物窒息。将小异物收好,如纽扣、硬币等;3岁以下儿童慎吃坚果、豆类和黏冻食品(汤圆、果冻等);吃饭时不要说话,不要逗小孩大笑,走路时最好嘴里不含食物。如果孩子被异物卡住,严重情况下要及时就医。
误服药物、毒药。分开家中的外用药和内用药,化妆品、清洁物品等,也应该放在孩子不容易拿到的地方。如果孩子误服毒物,要立即打120,就医时一定要带上所误服的毒物或药物。当孩子的皮肤接触到一般家用化学用品时,可用水冲15分钟左右。但如果是强酸物质,不可用水直接冲,要用干布擦并立即就医。
烫烧伤。尽量别让儿童单独待在厨房或接触热水瓶等器具,发生烫烧伤立即把伤到部位浸入洁净的冷水中,越早用冷水浸泡越好,但水温不能低于-6℃。用冷水浸泡时间一般应持续半个小时以上,再用剪刀剪开伤口处的衣服,用干净的布包扎好后送医院。烫伤若不严重(表皮发红并未起泡),一般可在家中先做处理,用冷开水或淡盐水冲洗清洁创面。对发生在四肢和躯干上的创面,可涂上烫伤药膏,外用纱布包敷即可。
儿童跌倒后摔伤怎么办
孩子们正处在生长期,一定会有不少娱乐活动,也会有更多玩耍机会,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孩子在玩耍过程上都容易不小心跌伤擦破皮肤,甚至还会有红肿瘀伤情况。那么当儿童跌伤怎么办?家人应该如何为孩子急救?
当幼儿从高处跌落,父母一开始得先看跌倒的部位有没有明显的外伤,是否有红肿或瘀伤。一般来说,发生脑震荡的机会相当低,父母应该先观察孩子是否有恶心或是呕吐的情形发生,意识是否清楚,先自行观察。
如果孩子不慎流血,伤口浅小,可用干净纱布覆盖在伤口上,再用大拇指或手掌直接压迫出血处。止血后,便立即用生理盐水清理伤口。
止血后,父母可用卫生棉球或棉棒沾碘酒,在伤口处由内向外进行消毒。也可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代替碘酒。
如果伤口较深,要让伤口高于心脏部位。如果上肢受伤,可将其举起至高于心脏的位置。如果伤口在下肢,平躺即可。流血得到控制后,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用碘酒或酒精消毒,再用纱布或绷带包扎伤口,然后迅速送医院就诊。
孩子在玩耍娱乐中,很可能会遇到扭伤、摔伤的情况。当孩子出了这些问题,家长要观察伤口情况,并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如果伤口情况较严重,需立即送往医院请专业救护人员进行处理。
小儿外伤如何正确处理
1、割伤。对于小而浅的伤口首先进行止血,将小儿患侧手部举高,并捏住手指根部两侧,使出血止住。绝大部分的创口较清洁,可用碘酒、酒精涂伤口周围的皮肤,用干净消毒纱布包扎好。如伤口无感染征象,过两天可用酒精棉球再消毒伤口一次。但如果被脏或生锈的锐器割伤,或伤口大而深,有可能被破伤风杆菌感染,此时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
2、扭伤。它多发生在手腕、踝关节等部位,表现为扭伤部位的肿胀与疼痛,皮肤青紫,局部压痛很明显,受伤的关节不能转动。发生扭伤后应限制小儿活动受伤的关节,特别是踝关节扭伤后,应将小腿垫高。早期处理宜冷敷,以后用热敷。—般在l~2天后可在患处进行按摩,促使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此外,发生扭伤后要注意关节韧带有无裂伤。如果发现孩子有骨折或关节脱位的迹象,比如疼痛难忍、患侧肢体不能动弹时应去医院及时诊治。
3、小儿外伤后,可根据出血部位、出血量加以处理。若血出得很慢,量不多,可用干净的毛巾或消毒纱布盖在创口上,再用绷带扎紧,并将出血部位抬高,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当血出得很快,出血量又很多,临时性急救方法就是马上施行压指法,即迅速用手指将受伤的血管向邻近的骨头上压迫,压迫点一般在离心脏近的一端。四肢部位的大出血,也可用橡皮管、橡皮带充当止血带,但应注意每隔30分钟左右放松一次止血带,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老人意外跌倒怎么办
1、老年人突然跌倒时,切不可急于搀扶,否则可能会帮倒忙。如因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跌倒的老年人,如果立即将其扶起,会加重其出血的症状,使其病情急速恶化。
2、首先要观察老年人的表情和神态。如其神志清醒,可询问其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如是心绞痛发作,可协助其服下随身携带的急救药品。
3、老年人摔跌易发生骨折,某些骨折如股骨颈相嵌性骨折、脊椎骨折等除疼痛外其余骨折表现不明显,如果勉强扶持站立,搬动时姿势不当,可使病情加重。特别是脊椎骨折,可以损伤脊髓导致截瘫。所以老年人摔跌后,应先让他慢慢滚转到硬木板上,仰卧位。
5、要判断跌倒后是否发生了骨折。老年人跌倒后最易造成手腕部、大腿部骨折,及胸腰段脊椎压缩性骨折。当老年人跌倒后发生骨折时也不要急于将其扶起。因为处理不当不但会加重其损伤和骨骼错位,还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残疾,如脊柱骨折的患者在搬动的过程中极易损及脊髓,而导致截瘫。
小孩异物卡喉咙了怎么办
异物卡喉是常见的小儿意外事故之一,主要发生原因是小儿吃糖果不慎,或者在玩耍时吞入小的物品。发生这种情况是十分危险的,如不及时进行处理将危及孩子的生命。
1、头低位,一手握拳拇指顶在上腹部剑突位,即肚脐的上方,另一手掌握住拳,向后、向上猛烈挤压,动作要快,然后放松,可快速挤压3次到5次。也可借助椅背、桌边挤压上腹部,然后放松。
2、救人者站在患儿背后,双臂围绕其腰部,用一手拳拇指顶在上腹部剑突位,另一手用掌按住拳头,用力迅速挤压,重复上述动作。
3、可以采取头低足高的体位,用手掌适当用力在患儿后背双肩胛骨内拍击。
急救专家建议:父母最好不要给孩子吃花生米、果冻、糖等小零食,如果孩子实在要吃,吃的时候注意不要发生打闹、哭笑等情况。另外,在给孩子玩玩具时,先注意玩具上有没有零件脱落,或周围有无已小物品,比如弹珠、小螺丝等。
小儿外伤的处理办法
一、识别
1.引起损伤的原因
(1)小儿在家庭中,因为不慎被电风扇、门窗等轧及手指或自己使用刀片、小刀等利器造成手指外伤。奔跑中冲向 凸出的家具、墙角或从凳子上、床上、窗口等处坠地,也是造成外伤的原因。
(2)车祸所造成的小儿外伤,城市较农村多见。儿童因搭坐成人自行车、不慎将脚伸入钢丝车轮,也可造成挫伤或 骨折。
(3)参加体育活动时缺乏应有的指导,也是造成小儿外伤的原因。牵拉幼儿上肢,造成桡骨头半脱位并不少见。
2.伤后局部和全身的表现
(1)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活动受限、皮肤破裂或出血,首先考虑伤筋或软组织挫伤。如四肢局部肿胀、畸形、疼 痛明显或患肢拒绝活动,应考虑关节脱位或骨折。
(2)单纯软组织外伤很少有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出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如有上述全身症状,应该考虑有 颅脑和内脏的损伤。颅脑外伤有头晕、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表现。腹腔内脏损伤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肌紧 张、明显压痛和反跳痛等腹膜炎表现。
(3)婴幼儿因为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病情,家长可根据神志来判断。受伤后神志呆板、反应迟钝或烦躁不安等说 明病情严重。
二、处理1.常见的损伤类型
(1)挫伤是指软组织损伤,多见于四肢和头部。挫伤后皮肤留有青紫块,这是因为受伤后皮下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常疼痛和肿胀。如出血较多积聚于软组织内,即可逐渐形成血肿。
(2)裂伤是指皮肤、皮下组织有裂口。小儿跌跤时往往头部先着地,或撞于台角上,因此裂伤中以头皮裂伤最为多 见,其次可见于面部及四肢等部位。头皮裂伤后往往出血较多。
(3)骨折、关节脱位骨折多见于四肢,常因跌倒或高处坠地造成。骨折引起骨膜及骨膜下血管破裂致内出血,因此 表现局部肿胀明显。与伤筋、挫伤不同,骨折或关节脱位时肢体活动明显受限。若骨折两端有错位时,则可呈现局部畸形。锁 骨骨折或桡骨头半脱位的小儿,常拒绝举起患肢。
(4)大块皮肤撕裂伤多因交通事故引起。多见于四肢。小腿、足部大块皮肤撕脱可呈脱袜状。常伴有筋膜肌肉挤压 或撕脱。有时有骨折或内脏损伤。
是否应限制帕金森患者的活动范围
如果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无明显障碍,患者的活动范围不应受到限制。如果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不理想,认知功能尚正常,应该在家属的搀扶或监管下进行活动,避免意外跌伤等情况出现。如患者的认知功能不正常,应该由家属监护,避免患者走丢或出现其它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