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痢疾推拿好吗 白痢推拿手法
宝宝痢疾推拿好吗 白痢推拿手法
主要症状:大便中有白色的黏液,同时有腹痛的症状,面色呈青白色,喜热饮,腹部发凉,小便清而长。
推拿方法:
主穴:分阴阳2-3分钟,以阳为主;推补脾经5分钟,揉一窝蜂4分钟;揉外劳宫4分钟,捏挤神阙和天枢穴。
推拿功效:分阴阳可平衡体内阴阳,让大便恢复正常颜色;推补脾经,揉一窝蜂可健脾并帮助想消化;揉外劳宫,捏挤神阙和天枢穴可温养下元,止腹痛,缓解腹胀腹泻。
配穴:推补肾经7分钟,揉二人上马3分钟;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推清大肠经3分钟。
推拿功效:推补肾经,揉二人上马可温补肾气,使大小便趋于正常;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可平顺胃气,缓解腹胀,促进排便;推清大肠经可使大便成型,减缓腹泻的症状。
小儿痢疾推拿手法 赤痢推拿手法
主要症状:大便中带血,有腹痛的症状,里急后重,如厕次数较多,但每次排便量少,贪冷饮,小便赤涩。
推拿方法:
主穴:分阴阳2-3分钟,以阴为主;推补肾经5分钟,推清天河水1分钟,推清板门穴5分钟。
推拿功效:分阴阳可平衡体内阴阳;推补肾经,推清天河水,推清板门穴有助于抑制体内热毒,可清热解毒。
配穴:推四横纹4分钟;推清肺经5分钟,推下六腑5分钟;揉二人上马3分钟,捏挤神阙穴和天枢穴。
推拿功效:推四横纹可减轻腹胀之感,推清肺经和推下六腑可清除体内湿热,缓解里急后重的症状;揉二人上马,捏挤神阙穴和天枢穴可清热泻火,且有止腹痛的功效。
小儿推拿治疗痢疾 推三关
位置:三关穴位于小儿前臂前臂桡侧端,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形成一条直线型穴位。推拿方法:推三关可以补虚扶弱,通过对脏腑功能的调节。进行推拿时将掌心向内用左将小儿前臂固定后,再将右手的食指、中指并拢,沿着小儿的前臂桡侧,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300次。
宝宝呕吐推拿手法图 痰吐推拿手法
主证:时吐痰涎,饮后更甚,或流涎不止,食少不渴,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脉滑,指纹滞。
治法:建中化湿,降逆止呕。
推拿方法:补脾土,横纹推向板门,下推胃经,按弦搓摩,猿猴摘果,逆运内,外八卦,推四横纹,下推七节,揉涌泉,利小肠,揉二马。偏寒者加揉外劳,一窝风,推三关;偏热者加清天河水,揉内劳,推六腑。
推拿功效:补脾土,推板门,下推胃经以健脾化湿,以堵“生痰之源”;猿猴摘果以利气化痰,健运脾胃;清小肠具有清热利尿除湿之功。
宝宝腹胀推拿手法 小儿实胀推拿手法
主穴:
步骤1:揉小天心穴5分钟,揉小横纹5分钟。
步骤2:逆运内八卦3分钟,推四横纹穴6分钟。
步骤3:揉合谷穴1分钟。
配穴:
步骤1:推补肾经7分钟。
步骤2:推清板门穴5分钟,推清天河水2分钟。
步骤3:揉二人上马5分钟,推清小肠经7分钟。
小儿痢疾推拿手法 痢疾中医辨证推拿法
治疗原则:清热化湿,理气通滞。
推拿手法:
清大肠经100-300次,家长拇指在孩子食指外侧缘自户口直推向指尖。
清大肠100-300次,家长拇指在孩子食指外侧缘自虎口直推向指尖。
退六腑100-300次,家长用拇指指腹,中指指腹自孩子肘横纹推向掌横纹。
运内八卦200次,家长用拇指在孩子手掌内八卦上做顺时针环形运动。
推上七节骨100-300次,家长用拇指桡侧或食指,中指指腹自孩子的尾骨推向第二腰椎。
清胃经200次,家长用拇指端从孩子拇指第二节推向指根。
治疗原则:温中祛寒,健脾化湿。
推拿手法:
补脾经100-300次,家长用拇指在孩子的拇指螺纹面旋推。
揉外劳宫1-3分钟,家长用拇指指腹在孩子手背中央的外劳宫穴上旋转揉动。
分推腹阴阳200次,家长用双手拇指沿孩子的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肚脐向两旁分推。
揉足三里1-3次,孩子双腿微屈,家长用拇指在孩子小腿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按揉。
宝宝厌食怎么推拿
宝宝脾运失健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健脾助运,佐以消食和中。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虎口三关,揉外劳宫,摩腹,食窦,揉脐,脾俞,运内八卦。
方解:《诸病源候论》云:“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脾气磨而消之,则能食。”故补脾经,摩脾俞,推虎口三关,揉外劳宫,以补脾健中;摩腹,食窦,揉脐,运内八卦,以消食和中。
宝宝胃阴不足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养胃育阴,生津润燥。
推拿手法:清胃经,大肠,掐四横纹,运内八卦自坤经对至乾,推膊阳池,摩脾胃,胃俞,膏肓俞。
方解:清胃经,大肠,掐四横纹,推膊阳池,以清肠之热而存胃肠之阴;运内八卦自坤经兑至乾,乃土生金,金生水,而成金水相滋之功,以达养阴清热之治;摩脾俞,肾俞,胃俞,膏肓俞,乃养胃生津之法,具清而不滋,补而不碍脾运之效。
宝宝脾胃气虚型厌食推拿手法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消食。
推拿手法:补脾经,胃经,推虎口三关,揉板门,中脘,天枢,推四横纹,运内八卦,分腹阴阳,按揉脾俞,胃俞,膏肓俞,足三里。
方解:健脾益气,有补脾经,按揉脾俞,揉板门,中脘,天枢,运内八卦之治;推虎口三关,推四横纹,分腹阴阳,补胃经,摩胃俞,膏肓俞,按揉足三里之施。
宝宝痢疾小儿推拿 寒湿痢小儿推拿
主证:痢下赤白黏动,白多赤少,里急后重,腹痛不剧;神疲蜷卧,四肢欠温,腹胀食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指纹红紫。
治则:温化寒湿,理气通滞。
推拿处方:补脾土,揉板门,推四横纹,大肠,平运内八卦,揉二人上马,外劳,一窝风,神阙,天枢,肚角,上下推七节。
推拿方义:补脾土,揉板门,二人上马,外劳,一窝风,神阙以温中阳,化寒湿,促运化;推四横纹,平运内八卦,推大肠,揉天枢,肚角,上下推七节则理气,通滞,止痛。
宝宝呕吐推拿手法图 热吐推拿手法
主证:常有伤暑史或感寒邪郁而化热病史,食入即吐,吐势较剧烈,口渴饮冷,身热烦躁,面赤唇红,小便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泻火,降逆止呕。
推拿方法:清板门,清胃经,清脾土,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退六腑,逆运内,外八卦,推四横纹,下推七节,清大肠,清小肠,揉涌泉。
推拿功效:板门,胃经,脾土均是治脾胃病之要穴,运用清法可清泻胃腑热邪,促进脾胃功能;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退六腑能大清脾胃热邪,达到清热泻火之功,下推七节能泻实火,降胃气,与其他手法操作仪器共凑清热泻火,降逆止呕之功。
小儿推拿痢疾怎么治疗 休息痢,久痢小儿推拿
主证:久痢不愈,或时痢时止,痢下赤白粘稠,量少,腹痛不著,里急后重较轻,心烦口干,午后潮热,手足心热,身体消瘦,小便短黄,面唇色红,舌干少苔,脉细数,指纹紫滞;或神倦懒动,声低气弱,面唇淡白,痢便难下,舌淡,苔白,脉弱,指纹淡红。
治则:益气养阴,扶正祛邪。
推拿处方及方义:补肾水,清胃经,板门,天河水,揉内劳,打马过天河,分手阴(重)阳(轻),揉涌泉以养阴清热,用于阴虚内热者;补脾土,板门,肺金,推三关,揉外劳,分手阴(轻)阳(重)以益气扶正,用于气虚者;气阴两虚,则二组合用而益气养阴,并重分手阴阳,可加天门入虎口,调养气血;推大肠,四横纹,平运内八卦,揉天枢,肚角,上下推七节以理气,通滞,止痛,各证均可用。
宝宝呕吐推拿手法图 寒吐推拿手法
主证:有感寒邪或饮冷史,食后良久方吐,或朝食暮吐,遇寒加重,得热呕缓,吐物不臭,喜热饮食,神疲倦卧,面白唇淡,四肢欠温,或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指纹淡红,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推拿手法:横纹推向板门,揉外劳,揉一窝风,推上三关,逆运内,外八卦,推四横纹,凤凰展翅,下推七节,揉涌泉,摩腹。
推拿功效:横纹推向板门,长于止呕降逆;外劳,一窝风,三关均是温法的代表穴位,具有温热之性,能温里散寒;脾土能补益脾气,健脾和胃;逆运八卦能降能平,主降;凤凰展翅能温里散寒,降逆止呕;下推七节,摩腹具有消积导滞,降逆之功效。
小儿推拿治感冒效果好吗
小儿推拿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知识,研究用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穴位,预防和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推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整个中医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渐形成 、发展起来的非药物治疗的专门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重新认识不药而愈的自然医疗方法的优越性时,小儿推拿更加备受世人瞩目,在当今的小儿保育和疾病防治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小儿推拿疗法操作简单,疗效较好。对某学疾病,经过推拿之后,往往在短期内使患儿病情好转或痊愈。过去认为新生儿月内不能推,麻疹、水痘不推等。近年来,临床证明,对于新生儿肺闭咳嗽、颅内出血新生儿硬皮症以及麻疹、水痘、百日咳、痢疾、小儿麻痹后遗症、失语症、解颅。脱肛等,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一般感冒初期的征兆就是流鼻涕,看到宝宝流鼻涕我就先按摩黄蜂入洞,然后加上一窝风这两个穴位。黄蜂入洞的作用主要是:发汗解表,宣肺通窍,让鼻子通气。一窝风的作用主要是:温中行气,止痛散寒,安神镇静。
一天可以按摩多次,知道宝宝不流鼻涕。有时候发现的晚了就会时间长点,咳嗽再加上平肝清肺,如有发烧在加上推天河水。宝宝生病了父母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因为这样也会传染给宝宝的,潜意思告诉宝宝没什么大事的,宝宝自己也能放轻松。只要宝宝精神好就不必吃药。
宝宝痢疾推拿好吗 小儿痢疾推拿注意事项
小儿感染痢疾之后,应结合药物和推拿疗法一起治疗,病症轻微者,每日推拿1次或2次即可,病症稍重,宜推拿2-3次。
宝宝痢疾小儿推拿 虚寒痢小儿推拿
主证:久痢不愈,下痢稀薄,混夹粘漩,白冻,甚至滑脱不禁,腹痛,里急后重轻微;神萎好卧,面色苍白,肢冷喜温,腹胀食少,或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或弱,指纹淡红。
治则:温阳祛寒,扶正尽邪。
推拿处方:补脾土,板门,肾水,内八卦,大肠,推三关,四横纹,揉二人上马,外劳,一窝风,神阙,关元,天枢,肚角,龟尾,百会,上推七节。
推拿方义:补脾土,板门,肾水,推三关,揉外劳,一窝风,二人上马,神阙,关元以温阳祛寒,健中促运;推四横纹,补内八卦,大肠,揉天枢,肚角,上推七节以理气,导滞,止痛;如果滑脱不禁,重补大肠,上推七节,揉百会,龟尾以升阳举陷,涩肠固脱。
小儿推拿痢疾怎么治疗 疫毒痢小儿推拿
主证:发病急聚,来势凶猛,壮热不退,口渴多饮,狂躁不安,甚则神志昏迷,反复惊厥,抽搐,舌红,苔黄腻,脉洪数,指纹紫滞,或突然面色苍白或青灰,口唇青紫,四肢厥冷,昏迷,抽搐,呼吸困难,脉细弱,此类证候常出现于下痢之前,故易误诊。
腹痛剧烈,年幼而因此啼哭不休,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臭秽。
治则:清热解毒,开闭固脱,开窍熄风,导滞逐邪。
推拿处方及方义:清天河水,胃经,退六腑,揉内劳,水底捞名月,打马过天河,揉涌泉以清热解毒;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揉小天心,二扇门,分手阴(重)阳(轻),推脊柱以行气活血,开闭散邪,用于邪实内闭者;补脾土,肾水,揉肾顶,外劳,顺运内,外八卦,内推四横纹,推三关,分手阴(轻)阳(重),揉百会,神阙,丹田以补气固脱,回阳救逆,用于正虚外脱者;清心火,肝木,掐天庭,人中,精宁,威灵,十王,老龙,手背五指节,拿委中,承山,老虎吞食,揉小天心以清心泻肝,开窍醒神,镇惊熄风,用于神昏风动者,所掐诸穴,交替使用,以神醒风止为度;清胃经,大肠,小肠,泻内八卦,推四横纹,揉天枢,下推七节以理气和血,通滞逐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