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阑尾腺癌的哪些特点提示了患者的预后情况

阑尾腺癌的哪些特点提示了患者的预后情况

与阑尾腺癌预后差相关的因素包括高分期、高级别以及非黏液型组织学亚型。黏液扩散超过右下腹的1/4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变量,如果黏液为无细胞性,预后可改善。当存在腹膜假黏液瘤,腹部膨胀、体重减轻、高组织学级别及存在浸润性生长的形态学证据均是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反之,完整切除肿瘤就可以使生存期延长。阑尾腺癌转移至卵巢少见,并易与原发性卵巢肿瘤相混淆。局限性病变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6%,而区域性为74%,出现远处转移则为18%。

卵巢癌的手术治疗

1、卵巢癌手术治疗原则:

由于医学的发展,临床经验的积累,即卵巢恶性肿瘤手术原则也有了新的观点。过去主张把双件、全子宫、大网膜及阑尾切除,但这样的手术不能减少肿瘤的复发。近几年来的手术原则是力肿瘤切净或基本切净,包括原发,扩散及转移灶,癌直径不超过2cm,其临床意义是最大限度地减肿瘤体积,使肿瘤细胞减少到最低限度,故统称肿瘤细胞减灭术或肿瘤细胞缩减术。肿瘤细缩减术又可根据手术范围及其复杂程度分为三种①单纯肿瘤切除(包括子宫附件等);②最大限度瘤术;③盆腔脏器清除术(1)。在其他辅助治疗的协下,提高存活率,改善预后。

卵巢癌手术治疗2、关于子宫及附件切除: 有作者报告对46例ⅰ期卵巢癌行单侧附件切除及144例行双侧附件+子宫切除(根治术)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4%及79%,二者无明显差异,因此,提示对ⅰ期病人仅行单侧附件切除是可行的,此法不仅解决一个生育问题,最终目的是维持女性内在环境的平衡。但也不可因过分强调保存生育功能而忽视,贻误根治手术的危险性。

但是很多作者提出只要诊断卵巢恶性肿瘤均应行双侧附件切除。主要考虑到卵巢癌患者中,双侧患病的机会较多,故保留健侧卵巢意味着残留潜伏的癌灶。还有作者提出子宫也是肿瘤容易扩散的部位,据统计卵巢癌约16%~18%转移至子宫,并有90%伴有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所以提出应同时做子宫切除。

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应根据年龄、婚烟状况,临床分期、组织类型、细胞分化、肿块大小、生育要求等方可综合考虑,绝不可盲目从事,对ia期病人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在对侧卵巢楔型活检证实为阴性时可以保留对侧卵巢。考虑到残留的卵巢功能切除的实质部分一般不超过1/3(4)。郎景和(6)认为只有在高选择情况下方可行保留功能手术,即保留对侧附件和子宫,但必须符合下列所有条件:

①患者年轻渴望生育;

②ia期;

③细胞分化好(g)或交界性;

④肿瘤光滑活动;

⑤对侧卵巢外观正常,活检阴性;

⑥腹腔细胞学检查阴性;

⑦腹膜多点活检阴性;

⑧有随诊条件,或建议于完成生育后应切除子宫及对侧附件。

3、 关于大网膜切除:大网膜是卵巢癌最早的转移部位之一,转移率为37%~71%。munnell和parker报道,ia期卵巢癌行大网膜切除5年生存率为80%,未切除者5年生存率为50%。近年来,较多材料已证明,大网膜是亚临床转移的重要部位,多数学者已把切除大网膜作为卵巢癌手术的一部分。其优点(1):

①缩小肿瘤体积,有利于术后其它治疗;

②减少腹水的产生;

③促进同位素在腹腔内的均匀播散;

④减轻患者的腹痛症状。陈惠帧(1)认为对ia及ib患者如需保留大膜网,必须有足够的活检组织检查,证实无转移时才能保留大膜网,对ic及ic期以上患者常规作大网膜切除。

4、 关于阑尾切除:有学者通过卵巢癌手术了解阑尾转移的发生率,术中切除阑尾160例早期病例(ⅰ、ⅱ期)未见阑尾转移,在ⅲ、ⅳ期病例中阑尾转移发生率分别为44%和40%,右侧原发性肿瘤中5例累及阑尾(16.1%),左侧原发性肿瘤中3例累及阑尾(7.6%)。

从资料推测阑尾不是卵巢癌首先转移的部位,而是由于其与卵巢肿瘤的解剖部位邻近,肿瘤直接浸润所致。国内学者认为,卵巢癌阑尾转移与分期密切相关,而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无关,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粘液性囊腺癌病例,以其好发阑尾粘液瘤,粘液性瘤破裂产生弥漫性腹膜炎,所以术中同时切除阑尾是合适的。现主张对ⅰ~ⅱ期患者不必常规切除阑尾,而对ⅲ~ⅳ期患者行阑尾切除术有助于减少术后残留病灶。

5、 清除腹膜后淋巴结:文载各期别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为i期约为10%,ⅱ期约20%,ⅲc期约40%。江森(第一届全国妇科肿瘤手术会议论文汇编1986)指出,在患者情况和技术条件许可下,对一切卵巢恶性肿瘤的患者应在手术中争取行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这样可以达到诊断和治疗两方面的目的。

晚期卵巢上皮性癌在减灭术理想,残瘤癌灶直径<2cm前提下行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可以提高存活率。反之若减灭术不理想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不能提高存活率。目前流行的观点是卵巢癌手术需清扫淋巴结,方法是可全部或部分切除主要瘤体(最大残留肿瘤直径<2cm)的病例初次手术并用清扫术,需剖腹探查或不得已残留较大病灶时则不行清扫术。

6、 卵巢癌手术成功率,二次探查术:二次探查术目的:卵巢癌患者经过手术及足够的化疗后而获得临床完全恢复时为了解其治疗反应而进行的再次探查手术。现对卵巢治疗监测还有多种方法,由于影像技术的发展(如ct、b超或x线等),但尚无一种影像技术可精确地替代二次探查术。二次探查术是目前了解卵巢癌化疗后其治疗反应的一个较为可靠和安全的手段。大多数学者均同意手术时间距最后一次化疗应为4~6周。经仔细探查后若无肉眼可见病变则应在可疑部位或上述探查部位进行常规多点活检。一般取20块左右组织并行病理检查。二次探查可以了解化疗后效果,适当地决定停药或继续化疗,更改化疗药物,对早期复发病变或原残余瘤酌情再次切除。

7 、二次细胞减灭术: 有作者报道先用2个疗程加强的静脉化疗再行二次细胞减灭术可使大多数有巨块肿瘤的患者达到适宜的细胞减灭水平。morris(gynecoloncol,1998年)认为再次细胞减灭术可能对复发者并无多大好处,手术应很小心地因人而异施行,否则会影响卵巢癌手术成功率。

8、预防性卵巢切除术:有卵巢癌综合征家族妇女的家谱中常有染色体显性遗传倾向,一生中患卵巢癌的风险非常高,故在完成生育计划后应行卵巢切除手术,可预防卵巢癌的发生,预防性卵巢切除术可能延迟四十几岁。总之,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卵巢癌手术处理也有了许多的创新,扩大了必要的手术范围,提高了卵巢癌手术成功率。

9、 姑息性手术:晚期卵巢癌的姑息性手术通常是解除肠梗阻的手术,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肠梗阻的处理方法是相同的。约有80%的肠梗阻患者可通过手术解除梗阻。但是卵巢癌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和病死率相当高,故有人建议应该依靠妇科医生的判断和经验,以及患者有无姑息疗效和康复的机会,采取个体化原则进行处理。

急性阑尾炎是什么样子的

急性阑尾炎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胃肠道反应和全身反应。

1.腹痛:迫使急性阑尾炎患者即早就医的主要原因就是腹痛,除极少数合并有横贯性脊髓炎的病人外,都有腹痛存在。

(1)罗氏征(又称间接压痛):罗氏征阳性结果只能说明右下腹部有感染存在,不能判断阑尾炎的病理类型和程度。当右下腹疼痛需要与右侧输尿管结石等疾病鉴别时,罗氏征的检查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2)腰大肌征:腰大肌征阳性,提示阑尾可能位于盲肠后或腹膜后,当下肢过伸时,可使腰大肌挤压到发炎的阑尾。

(3)闭孔肌征:阳性表示阑尾位置较低,炎症波及到闭孔内肌的结果:腹痛的部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病人,腹痛开始的部位多在上腹痛、剑突下或脐周围,约经6-8小时或十多小时后,腹痛部位逐渐下移,最后固定于右下腹部。腹痛的特点:急性阑尾炎的病人腹痛多数以突发性和持续性开始的,少数可能以阵发性腹痛开始,而后逐渐加重。

2.胃肠道的反应:恶心、呕吐最为常见,早期的呕吐多为反射性,常发生在腹痛的高峰期,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和胃液,晚期的呕吐则与腹膜炎有关。

3.全身反应:病程中发烧,单纯性阑尾炎的体温多在37.5-38.0℃之间,化脓性和穿孔性阑尾炎时,体温较高,可达39℃左右,极少数病人出现寒战高烧,体温可升到40℃以上。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症状有哪些,相信你们看完之后应该都知道急性阑尾炎这种疾病的样子了吧,急性阑尾炎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疾病,让很多患者无法控制它,严重的伤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我们建议急性阑尾炎患者要进行阑尾炎切除手术。

阑尾炎的早期症状

1.急性阑尾炎

(1)腹痛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有时阑尾坏疽穿孔,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剧。

(2)胃肠道症状

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有排便次数增多。

(3)发热

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4)压痛和反跳痛

腹部压痛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患者,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5)腹肌紧张

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患者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才能判断有无腹肌紧张。

(6)皮肤感觉过敏

在早期,尤其在阑尾腔有梗阻时,可出现右下腹皮肤感觉过敏现象,范围相当于第10~12胸髓节段神经支配区,位于右髂嵴最高点、右耻骨嵴及脐构成的三角区,也称Sherren三角,它并不因阑尾位置不同而改变,如阑尾坏疽穿孔则在此三角区的皮肤感觉过敏现象即消失。

2.慢性阑尾炎

(1)腹部疼痛

右下腹部疼痛,其特点是间断性隐痛或胀痛,时重时轻,部位比较固定。多数患者在饱餐,运动,劳累,受凉和长期站立后,诱发腹痛发生。病程中可能有急性阑尾炎的发作。

(2)胃肠道反应

患者常有轻重不等的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病程较长者可出现消瘦、体重下降。一般无恶心和呕吐,也无腹胀,但老年患者可伴有便秘。

(3)腹部压痛

压痛是惟一的体征,主要位于右下腹部,一般范围较小,位置恒定,重压时才能出现。无肌紧张和反跳痛,一般无腹部包块,但有时可触到胀气的盲肠。

(4)间接体征

各种特定的压痛点如麦氏点、兰氏点及腰大肌征、罗氏征,在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中不一定出现。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阑尾,我们知道阑尾对于人体还是有一定功效和作用的,阑尾容易出现阑尾炎,阑尾炎我们分为两种,一种是急性阑尾炎,另外一种就是慢性阑尾炎了,上文详细分析了阑尾炎的早期症状。

阑尾炎的预防方法

阑尾炎是一种都市人群很容易得的疾病,自从快节奏的生活越来越普遍,都市人的饮食规律也逐渐不规律,这就导致了阑尾炎的多发。为了大家的健康,应该如何预防阑尾炎呢?

西医遇到阑尾炎,都会把它当做急性病看待。这是因为阑尾很薄,阑尾壁又只有一根终末血管,阻塞后很容易坏死或穿破,特点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一旦穿破,脓液细菌就会流入腹腔,引起严重的腹膜炎。如不及时治疗,就会有生命的危险。所以,对急性阑尾炎,宜早手术切除,而慢性阑尾炎可用药物治疗,不让它发展为害。

阑尾炎的病因不少,多数是因为阑尾内部堵住了东西。如有的人,刚吃完饭就打球,或做一些其他的剧烈运动,食物残渣很容易从大肠掉进阑尾里发生阻塞。有的人吃饭没有规律,饱一顿,饿一顿,肠道功能紊乱,时而拉稀,时而又便秘,阑尾肌肉痉挛发生阻塞。蛔虫钻进阑尾也会阻塞,血液运行不好,阑尾内的粪汁排不出来,细菌繁殖就会引起发炎,于是便由内向外地烂了起来。

所以预防阑尾炎,平时就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调节,少吃多餐,忌暴饮暴食,饭后不要马上进行剧烈的运动等。

体育锻炼能改善心肺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身体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因此,经常进行适合年龄的体育锻炼是预防慢性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也属于阑尾炎的预防。

对于阑尾炎的预防,大家必须要做到坚持,不要做了两天的预防措施,一看没有效果就放弃了预防。而且人们预防阑尾炎发生的时候必须将各种施都做到位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从而大大降低了自己患上阑尾炎的几率。

温馨提示:很多人认为阑尾是身体可有可无的器官,所以一旦发生阑尾炎,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手术割除阑尾。然而现在有研究证实,阑尾并非一无是处。阑尾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正常情况下,它具有体液免疫的功能,也会受到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因此,阑尾炎的发生还可能跟人的情绪有关。研究称,当一个人的精神高度紧张或者情绪不佳时,体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就会增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及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很多人在这种状态下,很容易出现右下腹阑尾部位隐痛的症状,需要引起重视。

慢性阑尾炎和急性阑尾炎有何不同

慢性阑尾炎是指阑尾急性炎症消退后而遗留的阑尾慢性炎症病变,诸如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管腔狭窄或闭塞、阑尾扭曲,与周围组织粘连等。

慢性阑尾炎症状

1、腹部疼痛:主要位于右下腹部,其特点是间断性隐痛或胀痛,时重时轻,部位比较固定。多数病人在饱餐,运动和长期站立后,诱发腹痛发生。病程中可能有急性阑尾炎的发作。

2、胃肠道反应:病人常觉轻重不等的消化不良、胃纳不佳。病程较长者可出现消瘦、体重下降。一般无恶心和呕吐,也无腹胀,但老年病人可伴有便秘。

3、腹部压痛:压痛是唯一的体征,主要位于右下腹部,一般范围较小,位置恒定,重压时才能出现。无肌紧张和反跳痛,一般无腹部包块,但有时可触到胀气的盲肠。

4、间接体征:各种特定的压痛点如麦氏点、兰氏点及腰大肌征、罗氏征,在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中无意义。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的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急性阑尾炎患者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阑尾炎的症状

1.急性阑尾炎

(1)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

(2)胃肠道症状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有排便次数增多。

(3)发热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

(4)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压痛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患者,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5)腹肌紧张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患者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

(6)皮肤感觉过敏在早期,尤其在阑尾腔有梗阻时,可出现右下腹皮肤感觉过敏现象,范围相当于第10~12胸髓节段神经支配区,位于右髂嵴最高点、右耻骨嵴及脐构成的三角区,也称Sherren三角,它并不因阑尾位置不同而改变,如阑尾坏疽穿孔则在此三角区的皮肤感觉过敏现象即消失。

2.慢性阑尾炎

(1)腹痛右下腹部疼痛,其特点是间断性隐痛或胀痛,时重时轻,部位比较固定。多数患者在饱餐,运动,劳累,受凉和长期站立后,诱发腹痛发生。

(2)胃肠道反应患者常有轻重不等的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病程较长者可出现消瘦、体重下降。一般无恶心和呕吐,也无腹胀,但老年患者可伴有便秘。

(3)腹部压痛压痛是惟一的体征,主要位于右下腹部,一般范围较小,位置恒定,重压时才能出现。无肌紧张和反跳痛,一般无腹部包块。

(4)体征各种特定的压痛点如麦氏点、兰氏点及腰大肌征、罗氏征阳性。

急性阑尾炎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最近几年以后患有急性阑尾炎的人数越来越多了。如果发现患有急性阑尾炎,立即采取治疗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与此同时,做好相关的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急性阑尾炎需要做哪些检查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1.血常规

急性阑尾炎病人白细胞计数增多,约占病人的90%,是临床诊断中重要依据,一般在(10~15)×109/L,随着炎症加重,白细胞数随之增加,甚至可超过20×109/L,但年老体弱或免疫功能受抑制的病人,白细胞数不一定增多,与白细胞数增多的同时,中性多形核细胞数也有增高(约80%),二者往往同时出现,但也有仅中性多形核细胞比数明显增高(>80%),具有同样重要意义,当病情正在发展,症状恶化,已经增多的白细胞数突然降低,往往是脓毒血症的表现,属于危象,应予重视。

2.尿常规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尿液检查并无特殊,但为排除类似阑尾炎症状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输尿管结石,常规检查尿液仍属必要,偶有阑尾远端炎症并与输尿管或膀胱相粘连,尿中也可出现少量红,白细胞,不应与结石相混淆。

3.腹部X线平片

无并发症的急性阑尾炎,其X线平片可能完全正常,无诊断意义,在并发有局限或弥漫性腹膜炎时,则可发现有:

①右下腹盲肠和回肠末端部位肠腔积气和液气平面;

②腰椎侧弯和右腰大肌阴影模糊;

③有时可见阑尾粪石;

④右下腹软组织块影,由周围充气肠曲衬托,边缘可以比较清晰;

⑤穿孔所致气腹极为少见;

⑥横结肠扩张等有助于诊断与排除输尿管结石,肠梗阻等其他可能,但特异性很差。

4.CT检查

正常阑尾仅偶见于CT检查时,炎症阑尾可显示阑尾周壁对称性增厚,管腔闭塞或充满脓液而扩张,有时可见盲肠周围脂肪模糊,密度增大,右腰大肌肿胀,特别容易发现阑尾周围脓肿,对有并发症者可见腹腔内多处脓肿,但CT发现率仅13%~60%,因此只有用于发现阑尾炎并发周围炎性肿块或脓肿时,虽然其敏感性高达94%,特异性仅为79%,可作为必要时的辅助诊断和排除与阑尾炎相混淆的腹部病变。

5.超声检查

目前已被公认为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一项有价值的方法,此检查于20世纪80年代始应用于诊断急性阑尾炎,采用加压探测法,将四围肠内气体驱开而阑尾形态不变,阑尾充血水肿渗出在超声显示中呈低回声管状结构,较僵硬,其横切面呈同心圆似的靶样显影,直径≥7mm,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图像,准确率高达90%~96%,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均在90%左右,但坏疽性阑尾炎或炎症已扩散为腹膜炎时,大量腹腔渗液和肠麻痹胀气影响超声的显示率,超声检查可显示盲肠后阑尾炎,因为痉挛的盲肠作为透声窗而使阑尾显示,超声检查也可在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因为它可显示输尿管结石,卵巢囊肿,异位妊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因此对女性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有用,有人报道临床典型病人即使超声检查为阴性,也应考虑手术治疗,如果二者均不肯定则宜观察,超声检查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具有方便,无痛苦,可重复,可床边应用和值得普及推广的优点。

6.腹腔镜检查

应认为是急性阑尾炎诊断手段中能得到最肯定结果的一种方法,因为通过下腹部插入腹腔镜可以直接观察阑尾有无炎症,也能分辨与阑尾炎有相似症状的邻近其他疾病,不但对确定诊断可起决定作用,并可同时进行治疗,但此法有下列缺点:

①必须具备昂贵的腹腔镜;

②必须在麻醉下在下腹部作小切口,虽然切口不大,但也是手术;

③术者必须操作熟练以达到诊断目的而又不至引起并发症,不是一般医生可能完成;

④无法在床旁进行;

⑤不方便,有痛苦,因此只有非常必要时才采用此法,当AIDS病人(包括AIDS/HIV,抗癌化学治疗,应用大量激素治疗,器官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出现不典型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既不能等待观察以致病情加重,又不能盲目手术甚至误切正常阑尾,腹腔镜检查肯定诊断为一可取的方法,一般情况下,除非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否则无此必要。

上面所提到的就是关于急性阑尾炎需要做哪些检查的相关内容了。希望大家在看了上述内容以后可以对急性阑尾炎需要做哪些检查有所了解。患有急性阑尾炎会让患者非常的痛苦,所以我们一定要记得预防。让自己健康每一天。

阑尾炎手术伤疤怎么去除

阑尾炎手术伤疤一般都是位于右下腹部位,一般情况下来说,右下腹的这个位置基本不会影响皮肤美观的,通常也就只有大约2公分-3公分的一个小小的疤痕,和其他一些手术后的疤痕相互比较,阑尾炎手术伤疤实在是不算什么的。一般患上任何疾病只要进行手术治疗,留下些许的疤痕是十分正常的。即使是现在一些创口比较小的微创手术,也都会留下一定的疤痕。

与此同时,医疗专家在此特别提醒大家,做完阑尾炎手术之后,只要患者的刀口不是特别疼,那么一般情况下来说,阑尾炎患者在术后需要注意刀口周围的清洁卫生状况,千万不要使其发生感染。要想预防和避免阑尾炎手术伤疤,有一个小小的偏方大家可以试一下。做完阑尾炎手术之后,大家可以喝点儿清淡的鸽子汤,鸽子汤十分有助于手术伤口的愈合。

慢性阑尾炎和急性阑尾炎的不同在哪

慢性阑尾炎

慢性阑尾炎是指阑尾急性炎症消退后而遗留的阑尾慢性炎症病变,诸如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管腔狭窄或闭塞、阑尾扭曲,与周围组织粘连等。

慢性阑尾炎症状

1、腹部疼痛:主要位于右下腹部,其特点是间断性隐痛或胀痛,时重时轻,部位比较固定。多数病人在饱餐,运动和长期站立后,诱发腹痛发生。病程中可能有急性阑尾炎的发作。

2、胃肠道反应:病人常觉轻重不等的消化不良、胃纳不佳。病程较长者可出现消瘦、体重下降。一般无恶心和呕吐,也无腹胀,但老年病人可伴有便秘。

3、腹部压痛:压痛是唯一的体征,主要位于右下腹部,一般范围较小,位置恒定,重压时才能出现。无肌紧张和反跳痛,一般无腹部包块,但有时可触到胀气的盲肠。

4、间接体征:各种特定的压痛点如麦氏点、兰氏点及腰大肌征、罗氏征,在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中无意义。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的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急性阑尾炎患者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右下腹痛警惕慢性阑尾炎

右下腹疼痛谨防慢性阑尾炎

慢性阑尾炎是指阑尾急性炎症消退后而遗留的阑尾慢性炎症病变,诸如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管腔狭窄或闭塞、阑尾扭曲,与周围组织粘连等。

腹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有些轻微的隐痛,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能就自行缓解了,往往容易被患者忽视,而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反复发生的话,可能存在慢性炎症,比如反复右下腹隐痛就预示着慢性阑尾炎的可能。

右下腹疼痛——可能隐匿着慢性阑尾炎的症状

临床上,慢性阑尾炎有两种不同的类型,而右下腹痛是其共同的特征性表现。

原发性慢性阑尾炎:其特点为起病隐匿,表现为慢性右下腹痛,疼痛程度较轻,常为隐痛,症状发展缓慢,病程持续较长,几个月到几年.

阑尾有点疼可能是什么疾病

1 阑尾梗阻

阑尾梗阻与急性阑尾炎的症状非常相似,手术前难以区别。但细心检查仍可发现有不同之处。阑尾梗阻的症状并不如急性阑尾炎随时间推移而迅速加重。腹痛常直接在右下腹部出现,无转移性右下腹痛,腹肌紧张与肛门指诊触痛均较少见,阑尾梗阻的确诊须靠手术及病理检查,切除阑尾后症状即消失。

2 阑尾蛔虫

阑尾蛔虫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急性阑尾炎相似,但也有其特点,在蛔虫钻入阑尾,初期感染症状尚不明显。表现为阵发性右下腹剧烈疼痛。发作过后,即感轻松。病人多有便蛔虫史及不正确驱蛔虫史。早期症状重而体征轻微,仅在阑尾压痛点(麦氏点)附近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晚期阑尾发生急性炎症或穿孔,则难与一般急性阑尾炎鉴别,确诊须等手术中见阑尾内有蛔虫或患者数日后排出头部有环形压迹而无黄染的蛔虫。

3 阑尾类癌

阑尾类癌是阑尾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无症状,须手术或术后病理检查及尸检时偶然发现,多数为女性。由于大多数类癌位于阑尾尖部,单个存在而细小,很少引起症状,如增大而发生机械性肠梗阻,可表现为急性阑尾炎的假象。

4 血吸虫病并发急性阑尾炎

血吸虫病并发急性阑尾炎,过去在严重流行区发病率很高,血吸虫卵沉着于阑尾壁内引起纤维素样变性,使阑尾腔狭窄和血运减少,易于发生急性炎症,急性炎症发生后易 于早期穿孔,有些病者甚至发病4h后已发生阑尾穿孔。故而65%~70%病者就此时已并发腹膜炎,wbc总数在阑尾穿孔时也常无显著升高,若血吸虫病者突发右下腹疼痛时应想到此病的可能,须密切观察及时做出诊断及处理。

相关推荐

慢性阑尾炎的注意事项

第一,阑尾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一旦切除对人体的免疫保护作用必然有所破坏。有调查显示,切除阑尾之后人体患上癌症的几率提升。 可见,如果能通过服用 等药物的保守方法治 疗慢性阑尾炎,还是不要直接进行手术的好。第二,在慢性阑尾炎之外患有严重并存病的高龄患者,应暂行保守治疗方法。 如使用 等传统药物汤剂。每日取一付,将方 中的饮片和药粉包置入锅中,加水以文火煎煮,去渣取汁,分3次服用。 或者使用青霉

六种腹痛提示健康隐患

腹痛俗称肚子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患者多是由于中暑或者吃坏肚子导致的,一般休养几天也就没事了。但对于以下几种腹痛,我们就不能掉以轻心了,它们提示着我们机体可能出现问题了。1、右下腹痛首先应想到是否患上阑尾炎。如刚开始为上腹部疼痛,数小时后转为右下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等,多为急性阑尾炎。此外,还应考虑小肠、盲肠、右输尿管问题。如伴有尿频、血尿等很可能是输尿管结石。女性还应注意右侧卵巢及输卵管是否出现

什么是三阴乳腺癌的表现

“三阴乳腺癌”特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到15%,多见于年轻患者,内脏转移、脑转移几率较高,病理组织学分级多为3级,细胞增殖比例较高,c-kit、p53、EGFR表达多为阳性,基底细胞标志物CK5/6、CK17也多为阳性。肿瘤侵袭性强,易发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与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和BRCA1基因突变相关性

阑尾炎的常规检查有哪些

1.血常规急性阑尾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增多。一般在(10~15)×109/L。随着炎症加重,白细胞数随之增加,甚至可超过20×109/L。但年老体弱或免疫功能受抑制的患者,白细胞数不一定增多。与白细胞数增多的同时,中性粒细胞数也有增高。二者往往同时出现,但也有仅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具有同样重要意义。2.尿常规偶有阑尾远端炎症并与输尿管或膀胱相粘连,尿中也可出现少量红、白细胞。3.超声检查可显示盲肠后阑

从哪些方面预防慢性阑尾炎

慢性阑尾炎是急性阑尾炎症遗留或者长时间炎性积累发展而来的阑尾组织增生、狭窄、闭塞、扭曲、黏连等病变。预防慢性阑尾炎要从生活小事做起。一、预防慢性阑尾炎,在生活中要注意。1.劳逸结合。慢性阑尾炎患者在生活上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以及精神舒畅,因为这样便可避免机体抵抗力降低以致病变反复。2.保持大便通畅。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有便秘倾向的患者应从饮食等方面进行调理,可以自我进行腹部按摩,病情不

阑尾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急性阑尾炎的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可升高到l.2~1.4万/mm3;并且中性粒细胞占85%~95%,如中性粒细胞增多至85%以上多反应病情较重,有时还可见中毒颗粒。但也有个别阑尾炎病儿自细胞上升不明显。2、 对疑难病例应做腹腔穿刺,经镜检有脓细胞者,即可诊断。3、CT可直接显示阑尾及周围软组织和炎症。4、B超检查:B超下正常阑尾无影像显示,超过≥6mm则可以确定阑尾炎诊断,阑尾腔的宽度增加,显

得了阑尾炎需要到医院做哪些检查

急性阑尾炎的检查1、血相:白细胞总数可升高到l.2~1.4万/mm3;并且中性粒细胞占85%~95%,如中性粒细胞增多至85%以上多反应病情较重,有时还可见中毒颗粒。但也有个别阑尾炎病儿自细胞上升不明显。2、对疑难病例应做腹腔穿刺,经镜检有脓细胞者,即可诊断。3、CT可直接显示阑尾及周围软组织和炎症。4、B超检查:B超下正常阑尾无影像显示,超过≥6mm则可以确定阑尾炎诊断,阑尾腔的宽度增加,显示出

阑尾炎的表现

1.急性阑尾炎(1)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2)胃肠道症状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

从哪些方面预防慢性阑尾炎

一、预防慢性阑尾炎,在生活中要注意。1.劳逸结合。慢性阑尾炎患者在生活上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以及精神舒畅,因为这样便可避免机体抵抗力降低以致病变反复。2.保持大便通畅。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有便秘倾向的患者应从饮食等方面进行调理,可以自我进行腹部按摩,病情不易改变者可试服通便药物,如麻子仁丸、通便灵、果导、番泻叶等,或用开塞露。但这只是暂时措施,不可长期依赖。3.注意天气变化。注意季节、

阑尾炎的检查

1、血常规急性阑尾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增多。一般在(10~15)×109/L。随着炎症加重,白细胞数随之增加,甚至可超过20×109/L。但年老体弱或免疫功能受抑制的患者,白细胞数不一定增多。与白细胞数增多的同时,中性粒细胞数也有增高。二者往往同时出现,但也有仅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具有同样重要意义。2、尿常规。偶有阑尾远端炎症并与输尿管或膀胱相粘连,尿中也可出现少量红、白细胞。3、超声检查可显示盲肠后